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清華大學孫家和教授

清華大學孫家和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7 14:50:42

① 清華大學出過哪些著名的大師

兩彈元勛「鄧稼先」

兩彈一星元勛「周光召」

中國理論化學的奠基人——唐敖慶內

力學家「郭永懷容」 04月30日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

中國現代數學家「華羅庚」

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趙九章」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

力學家「錢偉長」

核物理學家「錢三強」

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王淦昌」

歷史學家「吳晗」

現代考古學的奠基者「夏鼐」

語言學家「季羨林」

中國現代哲學家「張岱年」

中國現代話劇奠基人之一「曹禺」

清華園中的錢鍾書

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陳岱孫」

音樂家「趙元任」

理論物理學家「周培源」

宇宙浩渺中華星天文學家「張鈺哲」

建築大師「梁思成」

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奠基人「茅以升」

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葉企孫」

馳名中外的建築學家「楊廷寶」

化工專家「侯德榜」

愛國教育家、氣象學家「竺可楨」

② 誰是清華大學痛失的人才,施一公最得意弟子,逆襲為外籍院士

水滿則溢

③ 清華大學走出過哪些非科研領域的知名人物

錢鍾書 先生

錢鍾書,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獲文學學士,是一位知名作家及文學研究家。1938年,錢鍾書著有《談藝錄》,此書叵受好評,獲得廣大回響,就連文史家曹聚仁都曾說過"讀了《談藝錄》,才算懂得一點舊詩詞",另外,錢鍾書生也曾擔任《毛澤東選集》1-3卷英譯委員會委員。

④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師名單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在職教師名錄是可以在官方網站查得到的,名單如下截圖表:

⑤ 清華大學出過哪些大師

槽禹.朱自清。梁思成 啊,很多的啦。
清華和北大都是中國最好的大學
清華大學簡介

清華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座落在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它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創建於1911年,1928年改建為國立清華大學,今天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理、工、醫、經濟、管理、人文、法律、藝術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工科的嚴謹執著、理科的求證探索、文科的醇厚積淀、藝術的色彩浪漫,交融滲透、綜合創新,形成了清華大學學科發展的深厚底蘊和獨有特色。清華大學是中國培養高層次人才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華大學現設有建築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美術學院、應用技術學院 、醫學院等13個學院54個系;學校還設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全校共有本科專業58個,有權授予碩士學位的專業159個,有權授予博士學位的專業123個。

清華大學不僅是教學中心,也是國家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校內設有47個研究院(所)、29個研究中心(其中5個為國家級研究中心)、13個國家實驗室(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以及27個博士後科研站。目前清華大學校園網連網計算機30000多台。圖書館館舍3.9萬平方米,藏書401萬冊,通過網際網路為讀者提供國際、國內聯機檢索服務。清華大學每年獲得的科研經費、發表的研究論文及獲得獎勵的科研成果均居全國高校首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贏得國內外同行的贊譽。

清華大學一直以人才薈萃、師資力量雄厚、學生質量優異著稱,學校現有教師3000多人,其中教授1100多人,副教授1200多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60人,為全國高校之首。目前在校學生26800多名,其中本科生13300名,碩士研究生8500餘名,博士研究生近5000名。

清華大學一貫堅持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各類優秀人才的成長。幾十年來,清華大學培養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包括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藝術家、工程技術專家、企業家和政府部門的領導人,他們在科技、教育、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清華大學重視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與國外許多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及跨國公司建立了多種形式的雙邊交流與合作關系,包括互派專家講學,進行合作研究,建立聯合研究中心等,促進了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校學習的外國留學生1700餘人,來自世界上75個國家,他們在我校的理工、人文、經濟、管理、法律、藝術等各個學科學習。

⑥ 清華大學學生廖爽的籍貫是哪裡人

秋瑾【秋瑾】(1875~1907)民主革命家。女,字璇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紹興人。官紳家庭出身,通經史,工詩詞,善騎射擊劍。光緒三十年(1904)拋兒別女,東渡日本留學,《白話》雜志,創"共愛會"、"十人會"。翌年三月,回紹省親,籌措學費,參加光復會。七月又赴日,會見孫中山,加入同盟會,任評議員、浙江分會主盟人。同年冬回國,在《中國女報》鼓吹民主革命,又先後在紹興、湖州女校任教,並在江浙一帶聯絡會黨,建立秘密組織,武裝起義。三十三年(1907)初,接任大通學堂督,聯絡會黨,組織光復軍,與徐錫麟約期分頭於浙皖起義。七月六日,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犧牲,秋瑾於七月十三日在大通學堂被捕,十五日凌晨慷慨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後由好友吳芝瑛、徐自華按其遺願葬於杭州西湖西泠橋畔。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親筆為秋瑾寫了"巾幗英雄"4個大字及楹聯一副。為紀念秋瑾,紹興建"秋瑾烈士紀念碑"於古軒亭口?徐錫麟【徐錫麟】(1873~1907)民主革命家。字伯蓀,別號光漢子。紹興東浦人。早年從事教育活動,光緒二十九年(1903)赴日參觀,在留日學生民主思想影響下,立志革命。三十一年(1905)經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同年九月與陶成章、龔寶銓等在紹興創大通學堂,培養革命志士,並以開展軍體為名,購買大批武器,圖謀起義。翌年,為掩護革命活動,捐資入官,赴任安慶,先後任陸軍小學堂會、安徽巡警處會與巡警學堂會、陸軍小學堂監督。後與秋瑾約定,三十三年(1907)七月中旬在皖、浙兩省同時起義。事先被清政府覺察,遂趁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之際,提前在七月六日發難,槍殺巡撫恩銘,被清軍包圍,寡不敵眾而被捕。審訊後慘遭剖腹挖心酷刑,大義凜然,從容就義。?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鶴卿,號孑民。紹興人。清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早年任紹郡中西學堂監督。後在滬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創愛國學社、愛國女校,宣傳民主革命思想,與陶成章組織光復會,任會長,並加入同盟會。嗣後留學德國。1912年回國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張採用西方教育制度,廢止祀孔讀經。曾與吳玉章等創留法勤工儉學會。後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倡科學與民主,主張文學革命,反對北洋軍閥,同情學生愛國運動,實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方針,使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後被迫辭職。1924年當選為國民黨一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後又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27年後,歷任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司法部代部長等職,延攬和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晚年主張抗日,不滿當局的黑暗統治,與宋慶齡、楊杏佛、魯迅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7年上海淪陷,移居香港,力主國共合作抗日。1939年被推為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名譽會長。1940年3月5日病逝於香港。毛澤東致唁電,稱譽蔡元培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有《蔡元培全集》行世。?文種【文種】(?~前467)春秋末期越國大夫。字少禽(一說子禽),湖北江陵西北人。吳王夫差二年(前494),越被吳擊破,困守會稽(今浙江紹興),他獻計越王句踐,到吳賄賂太宰,得免亡國。句踐回國後,問政於文種,文種答"愛民而已"。文種說:"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其子,如兄之愛其弟,聞有飢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又獻"伐吳九術"。句踐用文種之計,吳國日弱,越國日強,終至滅吳。後句踐聽讒言,賜劍命文種自殺。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又作303~379,307~365,321~379)晉代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酓(今山東臨沂)。西晉末,隨晉室南遷,慕會稽山水,定居山陰。後隨從王導去建康求學。學成,初為秘書郎,後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又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任內,關心民眾疾苦。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已節),與謝安、孫綽等修禊蘭亭,暢飲賦詩,撰寫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後因與揚州刺史王述有隙,恥為其下,遂稱病辭官,自誓永不出仕,盡山水游弋之娛。其書法博採眾長,被譽為"書聖",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傳世作品有《喪亂帖》、《奉桔帖》等20餘種。?陸游【陸游】(1125~1210)南宋愛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紹興人。生當北宋危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親友間愛國思想的熏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謨閣待制。主張堅決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900多首,內容極為豐富,充滿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等篇為後世所傳誦。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徐渭【徐渭】(1521~1593)明文學家、書畫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陰布衣,或署田水月。紹興人。20歲中秀才,屢應鄉試不第,曾任塾師小吏等職。37歲時,閩浙總督胡宗憲招為幕僚,對抗倭軍事多有策劃。曾一度精神失常,因誤殺繼妻下獄7年,經同鄉張元忭營救釋放。此後,縱情山水,游歷南北各地,以鬻書賣畫代人撰文謀生。其畫,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為明中期水墨寫意畫派創始人,對後世畫壇影響極大。書善行草,涉筆飛動,縱逸恣肆,氣韻暢旺。還寫過大量詩文,曾參與編撰地方誌書。能操琴,諳音律,73歲時貧病死去,草藁簡葬,凄涼而終。族人將其葬於紹興木柵姜婆山。其著作有《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全集》、《徐文長佚稿》、《徐文長佚草》等。?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五四運動中,在天津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1924年回國。1927年8月1日領導了南昌起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擔任政府總理,兼任過外交部長,並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兼書記處書記,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屆、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陳建功(1893~1971),字業成,別號念台,紹興人。與華羅庚、蘇步青一起,被稱為中國當代三大數學家。1913、1920年陳建功先後兩次赴日本留學。1923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浙江工業專門學校、國立武昌大學數學系。1926年,第三次東渡日本留學,深入研究三角級數論,尤其精研函數論,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舉世矚目的成就。陳建功經過長期研究,終於弄清了如何刻劃一個函數能用絕對收斂的三角級數來表示的問題,並令人信服地證明,這類函數就是所謂「楊氏卷積函數」。建國後,任復旦大學、杭州大學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畢生從事數學教育和研究,在函數論,特別是三角級數方面卓有成就,創立了具有特色的函數論學派,享有國際聲譽。著有《三級級數論》、《直交函數級數的和》等。錢三強(1913-1992),1913年10月16日出生於紹興,原籍湖州,世界著名核物理學家。曾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為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畢生致力於科學技術事業,特別是為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城內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自幼聰穎勤奮,7歲啟蒙,12歲師事宿儒壽鏡吾,在三味書屋攻讀詩書近5年。課余喜雜覽,愛讀野史筆記。13歲時,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在長期患病後早逝,家道中落,經常出入當鋪與葯店,備感世態炎涼,發憤告別封建「正道」,決意「走異路,逃異地」,於18歲時考入無需學費的江南水師學堂。旋因不滿該校「烏煙瘴氣」,改入江南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春,被官費派赴日本留學,先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進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醫,並與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革命黨人一起,積極從事反清革命活動。因痛感中國人的愚弱,以為改造中國人的精神重於醫治人的內體,於1906年毅然中止學醫,選擇以文學藝術為武器救國救民的畢生奮斗道路。1909年夏回國,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任教。1912年2月,應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到該部任職。5月,隨教育部遷往北京,任僉事、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1902年至1926年夏,他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兼課。1918年,他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被譽為「五四新文學運動第一聲春雷」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從此,其新文學創作「一發而不可收」。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積極參與籌備和主要領導者之一。他撰寫的數百篇投槍、匕首般的雜文,在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反革命的文化圍剿中建立了特殊功勛,從而成為中國新文學奠基人。被毛澤東稱為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一生著譯甚豐,有多種版本《魯迅全集》問世,並譯成50多種文字,傳播世界。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號秋實,原籍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縣。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研究家。1920年北京大學畢業,先後在杭州、揚州、上海、台州、溫州、寧波和上虞春輝中學等處任教和從事文學創作。1925年擔任清華大學教授。晚年成為堅定的民主革命主義戰士,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寧願餓死,拒領美國「救濟」麵粉,表現了愛國知識分子的可貴氣節和高尚情操。《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為我國現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紹興名人太多了啊

⑦ 誰能介紹一下清華大學歷史和歷任

清華大學歷任校長及黨委書記一覽表

學校名稱及起訖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 期
清華大學 1949年1月至今 顧秉林 校長 2003.4 - 至今
陳 希 黨委書記 2002.2 - 至今
王大中 校長 1994.1 - 2003.4
賀美英 黨委書記 1995.9 - 2002.2
方惠堅 黨委書記 1988.9 - 1995.9
張孝文 校長 1988.10- 1994.1
李傳信 黨委書記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長 1983.5 - 1988.10
林克 黨委書記 1982.7 - 1984.2
劉達 黨委書記 1977.4 - 1982.7
校長 1978.6 - 1983.5
蔣南翔 校長 1952.11- 1966.6
黨委書記 1956.5 - 1966.6
袁永熙 黨委書記 1953.9 - 1956.5
劉仙洲 院系調整
籌委會主任 1952.6 - 1952.9
何東昌 黨委書記 1950.3 - 1953.9
葉企孫 校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 1949.5 - 1952.6
彭佩雲 黨總支書記 1949.3 - 1950.3
馮友蘭 校務會議
臨時主席 1948.12- 1949.5
國立清華大學 1946.10 - 1948.12 梅貽琦 校長 1946.10- 1948.12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8.3 - 1946.5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梅貽琦 常務會主席 1938.5 - 1946.5
清華校長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7.10- 1938.2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未設校長,設立「常務委員會」,由北大、
清華、南開三校校長任常務委員
國立清華大學 1928.8 - 1937.8 梅貽琦 校長 1931.12- 1937.8
吳南軒 校長 1931.4 - 1931.6
羅家倫 校長 1928.8 - 1930.5
清華學校 1912.10 - 1928.8 溫應星 校長 1928.4 - 1928.6
曹雲祥 校長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長 1920.9 - 1921.10
張煜全 校長 1918.7 - 1920.1
周詒春 校長 1913.10- 1918.1
唐國安 校長 1912.10- 1913.8
清華學堂 1911.4 - 1912.10 唐國安 監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齊 監督 1911.2 - 1912.4

早期

清華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著名學校,是清政府於民國前一年(1911年)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在北京所建立。最初稱為「留美預備學堂」,是第一所用於被政府派送到美國學習的中國青年而建立的預備學校。畢業生直接進入美國大學三年級留學。1925年,始創四年制本科教育。

清華大學最初之醞釀,是在前清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間,中國駐美國公使梁誠,因美國國務卿約翰·海(John Hay)有「美國所收庚子賠款原屬過多」之語,一方面分向美國勸請核減,一方面上書清廷請以此款設學育才。中間雖因發生粵漢鐵路廢約之關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國國會之贊同,將處置賠款全權付與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照條約中國應付美國賠款2444萬778元8角1分,經羅斯福總統決定將當時尚未付足之款項1078萬5286元1角2分,從1909年1月起退還中國。為紀念羅斯福總統對清華立校的貢獻,清華的西體育館被命名為「 Roosevelt Memorial Gymnasium 羅斯福紀念體育館」,並在面牆上鑄其雕像。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7月11日,美國核減賠款文告由駐華公使柔克義送達中國,中國外務大臣慶親王答復上述公文說:

「體會新近貴國總統希望鼓勵我國學生赴美入學校及求高深學問之誠意,並有鑒於以往貴國教育對於我國之成效,大清帝國政府謹誠懇表示此後當按年派送學生到貴國承受教育。」

同日,外務部致美國公使館函稱:

「從賠款退還之年起,前四年我國將次第派送一百學生;迨四年終局,我國將有四百學生在美,從第五年起,直至賠款完畢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學生。」

並派唐紹儀為特使赴美表示謝意。

民國前三年(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美國退還賠款之第一年,外務部與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商定學生游美細則後,會同學部奏請設立「游美學務處」及附設「肄業館」。六月初四日游美學務處奉准設立,派外務部丞參周自齊為總辦,主事唐國安及學部郎中范源廉為會辦,駐美公使館參贊容揆為駐美學生監督。初賃北京東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為辦公處,後又遷入史家胡同。 九月奏准將北京西直門外「清華園」作為游美學務處興建「肄業館」館舍之用。為清華得名之始。

清華園原系道光帝賜其第五子敦親王(奕綜)之賜園,俗稱小五爺園。敦親王死後,長子載濂襲爵為王。庚子之亂,拳匪曾集於園中設壇,事後載濂被削職,賜園為內務府收回。因外務部在呈奏游美學生辦法內,建議在北京城外清曠地方設立肄業館,中堂那桐等頗表贊同,派員各處覓地,認為清華園比較相宜,即撥作館址。面積凡530畝。擇定清華園為肄業館館址後,即著手修理及建築,原希望191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罷工數月,耽誤時期。

迨至館舍相繼完成,將肄業館改稱「清華學堂」,於民國前一年(公元 1911年4月29日)四月初一日(校慶日源此)正式開學,在工字廳舉行開學儀式。教師由基督教青年會從美國聘請。游美學務處亦遷入「工字廳」辦公。首任教務長為胡敦復。清華學堂成立之初,乃由正副監督三人管理,即是由游美學務處之總辦與會辦擔任。同年十月,武昌起義開始,學生紛紛請假回家,清華學堂被迫停課。

近代

經過辛亥革命,清帝宣統於公元1912年三月三十日退位,中華民國建立。民國成立之後,將「清華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於5月1日重行開課,並裁撤「游美學務處」,使之隸屬外交部。任命唐國安為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周詒春為教務長。十月,任命周詒春為副校長。清華學校為將來擴充規模起見,在民國二年春請政府將毗連校西之「近春園」(俗稱四爺園,為道光帝賜第四子咸豐帝奕詝之賜園)並入校址。近春園西隅有「長春園」,舊名水磨村等鄰近地畝,亦並入。

清華之有充裕經費,又得景緻悠美的園林以為校園,學習環境得天獨厚。非但如此,清華學校對學生的要求較當時之其它學校深具特色。譬如:希望學生有強健的體魄,所以對於學生體育特別重視。除平日積極提倡外,當學生畢業前,必須通過最低標准之五項運動(游泳、百碼、跳高、跳遠、擲鐵球),如有任何一項不及格,扣發畢業文憑,取消出洋資格。值得一提的是,民國二年二月曾派選手參加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之第一屆遠東運動會,開中國學校參加國際競技之先河。另外,學校亦不時請名人學者來校講演,像民國三年冬,梁啟超先生來校演講,以「君子」為題。其引述易經中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同學,學校遂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采為校訓。

民國二年三月初,唐國安校長病逝校內寓邸。外交部令周詒春繼任校長。周校長任內,因財政比較寬裕,故對外設法擴充留美學額;對內一面增加在校學生數目,一面添置設備與建築。而自民國三年起,更間年選派專科女生十名(有時不足額)留美,由公開考試決定。民國七年1月4日周校長以力微任重,勞頓成疾,懇請辭職,外交部批准。

周詒春辭職以後,清華校長之人選幾經更迭。起先外交部派張煜全為校長。張因體弱多病,終日與葯瓶為伍,學生大為不滿。民國八年元月張煜全校長以學風(上年 12月23日學生會開成立大會,張加以干涉,發生風潮,至於罷課。)理由辭職獲准。外交部繼派羅忠詒繼任,但同學對羅表示拒絕,致未能到校而請辭;因當時無人被允任為清華校長,故董事會選其主席嚴鶴齡為代理校長。同年八月,外交部派金邦正為清華校長;金邦正校長在民國十一年向外交部辭職。四月,部令派曹雲祥為代理校長,10月6日,曹雲祥正式署理校長,在任約六年。曹任內,清華的學術規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民國十四年春成立國學研究所,聘請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李濟諸先生為導師。同時,也開始招收大學部學生,分文、理、法三院,並附設研究所。設立大學部之目的,在於由國內造就國家需要之人才,而不僅是為出國留學作預備。且考慮到退還庚款有限期,恐日後難以為繼。略帶一提,在民國十六年由汪鸞翔(字鞏庵)撰詞,何林一夫人張慧珍作曲,清華始有中文校歌。

民國十七年曹校長辭職獲准。嚴鶴齡再度被任命為代理校長,於1月14日到職,四月請辭。外交部派溫應星繼任校長,僅二月,因北伐成功,北京政府消亡,溫亦離職。八月,國民政府改「清華學校」為「國立清華大學」,任命孫科為校長,孫不就,改任羅家倫為校長。羅校長於9月18日就職,對校內組織,多所改易。當國民政府統一北方時,原屬外交部之清華董事會因之消滅,而清華之隸屬問題又起,大學院欲收歸轄下,但外交部則借口外交關系不肯放手,終由二機關會轄,另由二單位合組一董事會治理。董事會之存在一直為人所詬病,主要是因為清華之整體發展常因董事會之許可權過大而處處受阻。所以民國十八年4月30日,國民政府行政院議決,將清華基金經整理後,改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管理。「清華校務及游美學務基金保管委員會」在南京開會通過上項議決案。民國十九年5月,清華學生對羅校長有不滿表示,羅以學風為理由而辭職。羅氏離校後,清華校長虛懸達十一月之久,其間校務由校務會議維持。另一方面,董事會問題因羅校長的努力,終使大學院及外交部合派之董事會撤銷,清華遂直隸於教育部。

之後,民國二十年3月17日國民政府任命吳南軒為校長,4月16日就職。又因與師生不合,而於6月25日離開北平。教育部在清華師生的壓力下,委派翁文灝教授代理校務。翁文灝於7月起開始代理校務,但於9月中旬即辭去代理兼職,教授會與學生會開會挽留無效。最後,由於范源濂的極力推薦,中央決定派梅貽琦為校長。

梅貽琦校長終能獲得清華師生的充分支持與崇敬,一直續任至1948年底才因戰亂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而離開。梅校長在任期間,為學校建設貢獻巨大,確定了其著名學府之地位。他的辦學理念「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而謂也,有大師而謂也。」的闡述廣為推崇。1955年在台灣新竹復校後,又繼任校長,直到1962 年5月病逝為止,前後共三十一年之久。新竹清華校園建有「梅園」以志紀念。

在中國和日本的戰爭於1937年爆發後,清華大學和其它兩所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在昆明建立了西南聯合大學。在戰爭結束後,清華大學移回北京,並繼續運作
09-02-24 | 添加評論 | 打賞
0

chunrujiu

清華是中國九所重點大學之一,名列211工程。根據中國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的2006年中國大學排名,清華名列第一位。依據2005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hames Higher Ecation Supplement)的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總排名為世界第62名。目前該校教師當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34人(其中外籍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6人。全校固定資產總數為271,268萬元,在中國所有大學中居首。
傳統上,清華大學為文、理並重,工程科目強勢。1952年的院系調整後,文科不復存在,理科削減,工程技術相關學科實力最強,近幾十年來清華大學常被比喻為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1980年代後期以來,開始致力於建設多學科的綜合大學。在保持工程領域的優勢的形勢下,其生物、數、理、商、法、新聞等專業已經逐步取得領先地位
至2005年4月,清華大學有理學院、建築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美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航天航空學院等13個學院和54個系,41個研究院(所),35個研究中心和171個實驗室,其中包括1個國家實驗室(籌建中)、12個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5個中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7800餘人,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楊振寧)、圖靈獎獲得者1名(姚期智)、中國科學院院士3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1名,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300餘人。國家重點學科49個;本科專業60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7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在校全日制學生32000餘名,其中本科生13000餘名,碩士生13000餘名,博士生近5000名。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在校留學生及進修生1700餘名,遠程教育學員9000餘名。

⑧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

官網來有名自單和簡介。鏈接http://www.au.tsinghua.e.cn/publish/au/1095/index.html

⑨ 清華大學副教授孫振國相當於什麼官

相當於處級。清華是副部級單位,清華的校長和黨委書記是副部級。副校長的行政級別與其他高校一樣,為副廳局級,其他領導幹部的行政級別也是一樣的,因此清華的副教授是處級。

⑩ 北大清華都有哪些著名經濟學教授啊

北大:
單忠東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國際金融 國際貿易
高西慶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公司法 證券法
何小鋒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投資銀行學 國際投資學
胡 堅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投資學與資本市場 亞洲金融市場
李慶雲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國際金融
李心愉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公司財務 應用經濟統計
劉 力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證券市場與金融工程
孫祁祥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保險學與金融理論 宏觀經濟理論
蕭灼基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經濟發展戰略 金融市場
徐信忠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證券市場與金融工程 財務管理
姚長輝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固定收益證券 貨幣銀行
於鴻君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金融制度變遷與績效 國際金融管理與國際金融市場
周春生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公司財務與資本市場 金融工程
曹鳳岐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貨幣金融管理 證券市場
陳 平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宏觀經濟學復雜動力學 金融工程及其應用
王大樹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金融學 財政學
黃桂田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產業組織及企業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及制度變遷
劉 偉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比較經濟體制 轉型經濟研究
盧 鋒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糧食及農業政策、 應用經濟學
孫蚌珠 女 教授 馬克思主義學院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理論 當代中國經濟
吳敬璉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比較經濟制度分析
吳樹青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鄧小平經濟思想
葉靜怡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發展經濟學 東亞經濟研究
章 政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農業經濟政策 環境經濟與信用經濟
陳德華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社會主義經濟 理論
李順榮 女 教授 馬克思主義學院 當代中國經濟問題
雎國余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外經濟體制比較研究
鄭學益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中國經濟思想史 中國經濟管理思想史
晏智傑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西方經濟學及歷史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蕭國亮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明清近代經濟史
周其仁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新制度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樊 剛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宏觀經濟學 西方經濟思想史
胡大源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經濟計量學 福利經濟學
李紹榮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現代經濟分析理論 市場與經濟增長理論
劉文忻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西方經濟學
平新喬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微觀經濟學及其應用 產業組織理論
宋國青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國際金融
汪丁丁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
王志偉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西方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
易 綱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貨幣銀行學 國際金融
海 聞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國際貿易
王躍生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國際經濟 比較經濟研究
蕭 琛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美國信息經濟 網路經濟學
林毅夫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制度與變遷理論 產業與金融發展
姚 洋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農村發展、農村勞動力市場 制度變遷
曾 毅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人口經濟學 市場經濟與人口分析
趙耀輝 女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勞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龔六堂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宏觀經濟學 公共財政
厲以寧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國民經濟管理理論
王 益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金融學 管理學
王夢奎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國民經濟管理
高程德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與經濟運行 企業管理
高尚全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中國經濟改革
李善同 女 研究員 光華管理學院 發展戰略,區域經濟 經濟數學模型
秦宛順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鄒恆甫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公共財政 動態經濟學
李國平 男 教授 政府管理學院 經濟地理學 城市與區域規劃
楊開忠 男 教授 政府管理學院 城市與區域經濟 發展規劃與旅遊規劃
林雙林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公共經濟學 中國財政
劉民權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財政學
王大樹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張來武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博弈論
張維迎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企業理論 產權與公司治理 Y N
朱善利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企業融資與企業治理 Y N

清華:
在崗博士生導師名單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姓名
出生日期
批准(或確認)博導時間

0201
理論經濟學(一級)
吳 棟
44.04
99.04

魏 傑
52.09
1993

0202
應用經濟學(一級)
張金水
46.05
98.05

宋逢明
46.07
98.05

李子奈
46.11
95.02

周小川
48.01
98.05

陳秉正
57.04
06.05

武康平
60.09
00.03

白重恩
63.10
04.09

李稻葵
63.12
04.09

朱武祥
65.05
03.09

寧向東
65.05
06.09

廖 理
66.05
05.09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
趙純均
41.09
93.10

藍伯雄
50.03
01.03

劉麗文
55.04
00.03

陳國青
56.10
99.04

陳 劍
62.04
96.07

黃京華
63.07
06.09

1202
工商管理(一級)
張 德
41.08
98.05

姜彥福
43.12
96.07

李志文
44.09
00.03

王以華
46.02
03.09

陳小悅
47.01
98.05

吳貴生
47.01
95.02

仝允桓
50.11
01.03

趙 平
54.04
99.04

雷家驌
55.08
02.04

於增彪
55.09
00.03

金占明
55.09
04.09

張為國
57.01
01.03

夏冬林
61.01
99.04

高 建
62.09
06.09

陳 曉
63.09
04.09

陳國權
67.12
03.09

謝德仁
72.01
06.09

熱點內容
旅遊簽證讀美國社區大學 發布:2025-08-13 22:12:10 瀏覽:891
大學一級二級教授區別 發布:2025-08-13 22:03:01 瀏覽:393
西南石油大學博士錄取分數線 發布:2025-08-13 21:53:41 瀏覽:684
四川農業大學作物專業 發布:2025-08-13 21:40:02 瀏覽:746
大學生窮游利大於弊 發布:2025-08-13 21:33:14 瀏覽:20
新進研究生導師培訓 發布:2025-08-13 21:30:51 瀏覽:731
大學生濕氣 發布:2025-08-13 21:29:46 瀏覽:413
電子科技大學二級教授 發布:2025-08-13 21:12:21 瀏覽:87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留學條件 發布:2025-08-13 21:10:53 瀏覽:452
二宮光大學生 發布:2025-08-13 21:10:52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