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周教授重慶大學
⑴ 同濟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甘其食的創始人——童啟華。
2009年,甘其食彷彿是一夜爆紅,杭州幾乎每條大街小巷都能找出一家甘其食包子店。而這家連鎖店的掌門人童啟華,顯然比甘其食更具傳奇色彩。他是典型的理工科高才生,同濟大學1995級,畢業於自動化控制專業,從不懂餐飲到做出極致的包子,童啟華花了四年時間。在長三角颳起「甘其食」風暴後,他還把包子店開到了美國哈佛大學旁邊。
李國豪先生值得我們每個同濟人引以為傲。
謝謝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同濟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在交通學院學習的幾年間,感受到了很多老師的風采,只好先說說我院的一些老師的課程了。首先是智能交通的楊曉光教授。楊曉光教授,「於我國恢復高考的1978年9月考入同濟大學道路與橋梁工程系,1982年7月本科畢業並留校任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研究室助教,後在職攻讀同濟大學交通工程方向碩士與博士學位,並於1994年應國家教育部選考派遣獲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資助、留學日本京都大學交通工學科繼續攻讀博士學位,1996年9月學成回國繼續任教」。
前面是他的簡歷,那麼就說說具體的感受,聽了楊曉光教授的課,會讓人對整個智能交通系統有一個很清晰明了的把握,讓人對整個科學問題怎麼思考、提煉和解決有更深的理解,總之,楊老師的課會讓你站在宏觀的高度來理解問題,不會局限於細枝末節。
⑶ 同濟大學老教授名單
同濟大學老教授名單:孫鈞、汪品先、薛永祺、陶文銓、盧耀如。
1、孫鈞
男,1949年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獲土木工程工學士學位。1954~56年間隨前蘇聯專家И.Д.斯尼特柯修畢副博士課程並寫作學位論文。現任同濟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校務委員、名譽系主任,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 1991年選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汪品先
男1936年11月生,江蘇蘇州人,1960年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我國著名的海洋地質學家,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副主任,國際海洋聯合會(SCOR)副主席,中國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主席,中國海洋湖泊學會副理事長。
3、薛永祺
薛永祺,紅外和遙感技術專家。1937年1月11日生於江蘇張家港。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同濟大學雙聘院士。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4、陶文銓
工程熱物理學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現任西交利物浦大學校長。1939年3月生於浙江紹興。196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動力機械繫。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5、盧耀如
男,1931年5月生,福建福州人。1950年入清華大學地質系,1952年院校調整入北京地質學院,後曾隨外國專家學習,1953年提前畢業。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著名的地質學家。現任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教授。
(3)同濟大學周教授重慶大學擴展閱讀
截至2020年5月,擁有專任教師2803人,其中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115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及美國、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
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36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23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6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2人,「青年長江」「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四類優秀青年人才162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⑷ 同濟大學在985高校中處在什麼水平
同濟大學可以說是相當的不錯的的一所重點院校,即便是在985工程院校中學校的綜合排名也是比較的前列的。無論是國內的名氣還是在國際上,同濟大學都是屬於名校的行列的,實力雄厚、地理位置,很不錯的一所院校。
同濟大學我個人覺得在985院校中當屬於前十的院校之一,實力雄厚,地理位置好。將來畢業生工作就業比較有保障,相當的好的一所院校。
⑸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導師哪個比較好呢(想選
我曾是一名同濟大學工業工程系研究生,自己算是對內部情況比較了解的。所以,作為過來人,我想在此為一些想報考或保送同濟工業工程的學弟學妹們提供一些選擇老師的意見,有問題的可以私信聯系我。
目前,內部的老師信息可以在官網上查到,老師人數很少,所以是個小系,想要在讀研期間跟著老師單純做橫向項目的學弟學妹,不建議考慮同濟工業工程,後面就可以不用看了。
同濟工業工程這邊,老師每天要做的就是逼著學生單純寫論文,寫論文,寫論文。如果你也不喜歡純粹為了論文而論文,不能吹牛謅論文,後面也不用看了。(PS:寫論文不代表做學術哈)
如果你還在繼續閱讀,那請你注意導師選擇了。好的導師會讓你的生活始終充滿希望,不然就是抑鬱的灰暗兩年半,甚至三年。每個導師的情況如下:
周炳海:
博導
碩士畢業要求:3篇EI與2篇英文論文(SCI)
博士畢業要求:至少3篇SCI吧,平均時長6年
客觀地講哈,他的學術能力不能算好(他自己研究生博士期間的論文水平代表了他的能力,自查),2010年後的論文大多是學生寫的,他要求研究生論文的第一作給他且特別喜歡投學報。請他審閱中文論文,他會簡單看引言和結論,然後狂罵,就是說不清哪裡不好,指不出修改問題;請他審閱英文論文,他就會揪著你的語法問題與字數看。舉個簡單例子,曾有位學妹做過一個問題模型用動態規劃求解,請他看一看(其實就是讓他看了直接投,走個流程,道理大家心知肚明哈),他掃了幾眼,就開始數落:「你都做了數學模型了,後面怎麼又有動態規劃模型!」雲雲之類的。學妹當時真是欲哭無淚,為什麼呢?學過運籌學的小朋友都知道,這個沒有問題。當著實驗室所有人的面被罵了半個小時後,學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去上課了。由於缺乏自信,學妹就骨氣勇氣問專業課程的老師她做的有沒有問題,結果,專業課老師來了句:「你導師都不懂這些的,你不要聽他的。」學妹才瞬間恍然大悟,合著一大早上她是被當作演出道具襯托導師的權威性。所以,周老師是很注重學生的獨立性的,喜歡通過爆炸式的言語刺激學生,不會給學生的研究給出實質性意見,如果你需要導師認真指導完成你的論文(建模到論文修改),請轉看別的老師。
不過,周老師對待學術態度是很認真的。他常說:「不好好寫論文就給你延畢!」他也是心力交瘁,每天念叨說:「我就是你的爸爸媽媽啊!誰會每天催著你寫論文呢!」。為了趕論文,周炳海教授最讓人鼓掌的語錄是:「數學模型可以不要!實驗可以造假!論文里的那些東西誰會去驗證啊!」他對於論文的執著精神到達這一境界,作為學生的我實在是難以望其項背。我做一輩子也不敢如此心胸坦盪地造假。
除這一點,他情商很高,為人處世極其周到。保送面試,見他時,他像親爹一樣,噓寒問暖,還同行去食堂吃飯。等入學後,他就說:「我是老師啊,怎麼能跟你們吃飯呢?」我瞬間覺得,這周老師真是不一般的大學教授,威望定是極好的,不輕易和人吃飯呢!後來,聽說他又定了個規矩,拿國獎的學生必須要請他吃飯呢,這讓身為學生的我們感到異常「受寵若驚」哩!
另外,他很大方,會每個月發放「酬金」。但是,請你記住,絕對不要用這個「酬金」,因為周老師很清廉,要求學生必須把這個從國家自然基金套出的「酬金」轉入他的賬戶。因此,要想成為他的學生,一定要乖乖地把錢給他,不然小心不給你畢業。
所以,如果你是乖乖的孩子、心理素質異於常人、會拍馬屁、能夠自己獨立做學術且不需要老師任何指導,歡迎報考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有幾套房子的周炳海教授!
陸志強:
博導
碩士畢業要求:至少一篇EI
博士畢業要求:至少一篇SCI
陸老師很儒雅,健談,學術能力比之前提到的所謂周姓教授學術能力強很多了。比如,拿一個抽象出的數學模型向他請教求解,他可以幫你分析出這個問題本質屬於什麼問題,將問題歸類找出解決辦法,對於學生的學術研究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在學術上和陸老師討論會獲益匪淺。
陸老師和學生關系很好,喜歡和學生打成一片,不會隨便對學生撒氣(和之前的某位老師相比,素質是超級高)。他會和學生一起去食堂吃飯,一起打羽毛球。所以,陸老師是研究生的良師益友。
但是,有一個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陸老師目前從事行政工作,幫學生看一篇論文可能時間會拖得有一點長;他喜歡到了實驗室喜歡和學生聊天,所以偶爾有點小吵。
他的心態可能有點靠近養老狀態,注重生活質量,不會死命地逼迫學生寫論文,只要學生達到學院要求就可以,但他會幫學生把握論文質量(不亂投學報,不會像周姓教授那樣拿學生當實驗)。在這里讀研究生內心不會像在第一位周姓老師那裡那麼壓抑與憋屈。所以,如果想接觸一下學術、需要好的導師引導,又不想為了一個本子被導師各種為難的,選擇這位陸老師可能會有點開心的。
余建波:
博導(有橫向項目提供)
這位老師的缺點,就是嘴巴特別的毒,對學生的論文催得比較緊。他罵人也蠻厲害的,不過不會很過分,對女生還是很注意的(不會像第一位周姓老師罵哭女學生)。因為才升上博導不久,他還很需要論文往上走,所以在論文上要求會有點高(不喜歡論文的同學可以忽略他了)。
但是吧,他的學術能力是真的很不錯。我曾經上過他的課,被他說的話給氣炸了,但是他對學生的細致指導讓我很是欽佩。舉個例子,你在用matlab編程過程中不會的(前提你已經很努力了),他是這方面的大神,會教你解決你遇到的問題,這種指導方式讓其他實驗室的都很羨慕的(其他實驗室的老師沒有可以做到這個地步的);還有,大夏天實驗室沒有空調,他可以自己一個坐在實驗室冒著汗敲論文。他對於學術是真的很認真,學生的英文論文他會親自改個好幾遍,他實驗室有位研究生姑娘寫的一篇英文論文,在他的指導下,反復改了一兩個月,最終呈現的論文質量都比較好。
所以,如果報余老師,需要兼顧項目與論文,相比較其他研究生來說,可能學術壓力比較大一點,但是對於想做好學術研究,也想接觸項目的同學,這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周健:
放眼整個同濟工業工程,這位老師估計是最瀟灑的。因為,這位周老師教授每年招生不多(周炳海大所長會按照心情考慮是否給這位老師好的生源,同學們可能在暑期夏令營上不容易見到這位溫和的老師)。這位老師學術能力不強,喜歡接觸公司的項目(不是很大的項目),在這里了渡過研究生生涯是比較舒服的。所以,周健老師這里,學生有一定自己的時間學習,但是論文上可能會自己辛苦一點。
周健老師脾氣溫和,和學生相處融洽。比如,節日會邀請學生吃飯(他家裡或者去餐館)。跟他相處會很讓你開心。唯一讓學生有點為難的只有論文,只要學生滿足學院要求就OK了(他也不想為難學生的)。
好具體的信息可以聯系裡面的學生學姐,需要的可以聯系我
韓笑樂:
年輕的一位老師(每年分配一個學生),為人是超級nice的。資歷不深,需要奮斗發論文升職,但是這位老師不會向學生變態施壓,在這方面和陸老師很相似。
⑹ 周佳的教師夢想
當教師:我從小的夢想
周佳的父母曾是中學教師,在她的記憶里,父母對教師這份收入不高但十分充實的職業有著深厚的感情,直到現在,許多已經畢業20多年的學生還經常邀請他們參加師生聚會。父母的影響讓周佳很早就萌生了成為老師的願望,而她在求學的每個階段,也總能遇到恩師相助,這加深了她對教師職業的嚮往。
來到清華以後,周佳的導師加弗爾·薩文迪(Gavriel Salvendy)教授和副導師饒培倫教授向她提供了學術和科研上的教導與幫助。在了解周佳的想法之後,饒培倫教授有意支持她擔任助教,鍛煉她上課、管理學生的能力。在擔任饒培倫教授「人機交互」課的助教時,周佳每天要花至少3個小時准備資料、設計實驗流程、購買器材,並且在課上用英文向留學生講解實驗方法,同時指導班上十個小組的課程項目。班裡德國留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風格曾讓周佳印象深刻,他們針對課堂內容或課程項目中每一個細節的深入探討都對周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饒培倫教授會對周佳講課的方式和管理學生的方法給出詳細指導,比如如何著裝、如何有技巧的樹立威嚴等。
「我認為剛做老師時,威嚴更加重要,但可以隨著成果、經驗的積累逐漸變得親和。」在周佳的心目中,好老師應該是「生活上隨和、學術上嚴格」的老師。「我希望自己以後不僅能建立好的教學方法,還能多給學生提供人生建議,減少他們碰壁的次數。」
去重慶:我不是沒有過糾結
人機交互研究是一個較為年輕、處在前沿地位的研究方向,周佳的許多師哥師姐都在微軟、IBM等大型外企找到了薪水優厚的工作,留在了北京。除了重慶大學,周佳還收到了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邀請。她坦言自己不是沒有糾結過:她嚮往名校提供的寬廣平台,為大城市集結的優質資源而動心,可是自己能否在這樣的平台上得到重視、順利地進行自己想做的研究,是她更在意的事。
「重慶大學工程系雖然建系久,但在人機交互方向完全空白,一個人都沒有,這里需要人才」,周佳如是說。在上海、北京繞了一大圈之後,周佳還是回到了最需要她的地方。從清華到重大,從學生到教師,周佳把青春獻給了科研,獻給了教育事業。
⑺ 周立波這人怎樣為什麼同濟大學教授要批評他
周立波,1967年4月22日生於上海市黃浦區,祖籍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海派清口創始人、主持人、演員。2006年,開創海派清口。2008年底,以上海方言為基礎創作了海派清口作品《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
2009年,被評為CNN年度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同年與鳳凰衛視聯袂,創辦電視脫口秀節目《壹周立波秀》。2010年5月,獲頒第6屆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獎。
2010年7月,開始海派清口江浙巡演,票房過億;[ 同月受東方衛視之邀,參與創辦《中國達人秀》。2012年,入職浙江衛視擔任節目創意總監並擔任《中國夢想秀》節目「夢想大使」。2013年,與李詠一起擔任央視《舞出我人生》的主持人。人物評價:
⑴周立波的殺手鐧是「促狎」,他始終是20年前成名時的那一臉壞相,寥寥數語就能把觀眾逗樂。表演風格獨樹一幟,融各派冷麵滑稽於一體,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調侃和嘲諷。
⑵周立波一夜之間紅遍上海,這是在最合適的時間出現了最合適的人幹了最合適的事。周立波的出現,正好符合了上海人在經濟站上一個新高度後,對於本土文化的一種需求。正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周立波的紅是理所當然的。(錢文忠評)
⑶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用只有上海的過來人才聽得懂的形式來詮釋他的幽默。文化是維持人和人差別的一個手段,上海文化長久以來找不到全方位的差別,但周立波是全方位的。當文化發展到一定時候,每一座城市都要尋找到自己城市文明的生態話語,周立波在這方面是個人才。另外他的一些笑話背後還有社會思考在裡面。(余秋雨評)
⑷周立波找到了一個脫口秀的形式,他的貢獻在於把原先的滑稽戲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來,找到了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找到了和60、70後的集體記憶有關的事情,他把這兩點很好地結合了起來,老百姓其實有這樣的需求。他的走紅,上海文化方面的因素當然很多,但他也在竭力打破語言障礙,很大一部分是用普通話說的。(徐崢評)
⑤他的噱頭別具一格,表演亦庄亦諧,寓教於樂,台詞更是充滿了海派思維和豐富想像,在他嘴皮子的翻滾中,在緊貼時代的各種趣聞軼事里,觀眾們懷舊與感悟。 (搜狐娛樂評)
人物爭議 :
⑴家庭矛盾
1990年,周立波愛上了比自己大6歲的女子張潔,卻受到女方父母的堅決反對。周立波找到「准岳父」進行溝通,雙方不僅沒達成一致,還發生了肢體沖突,失手打傷「准岳父」的眼睛致其殘疾,在監獄待了205天後被釋放。
⑵扯上官司
1997年4月,由周立波任法人的公司向銀行借款480萬元,因未能如期還款被起訴。後來,為該公司擔保的一家房地產公司代其償還了510萬元借款本息。為償還欠款,周立波拚命地跑「碼頭」攬生意,但即便如此,在陸續償還了15萬元後,最終還是因未能完全履行協議,公司被注銷,周立波也去了日本。2002年4月,法院一審對周立波進行缺席宣判,令其在10日內償還當年為其擔保的房地產公司495萬元。
⑶罵戰風波
2010年11月20日,周立波因在微博發表70個字文章「網路公廁論」和200萬粉絲、網友展開了「群戰」,不雅之詞頻現。大學老師謝勇發表了一篇代表自己觀點的文章 《周立波的腔調和上海的風骨》,當天下午周立波在微博拿此說事。包括方舟子在內的20萬網友迅速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倒周團和周立波開始了一場口水大戰。 而他也嘴不饒人,繼續「回敬」。一系列敏感的「對罵」在網友和周立波之間「你來我往」。不過,「嘴仗」反而讓周立波流失了20萬粉絲的關注。2011年7月12日,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生在上海一家報紙上發表文章,批評身為《中國達人秀》評委的周立波思想膚淺、教養低下。周立波通過微博回擊,微博被轉發超過兩萬多次。
⑷達人秀打假
2011年5月15日晚播出的《中國達人秀》第三場,出現評委「打假」,周立波、伊能靜接連發現3個選手的所謂絕技有「水分」。在這場「達人秀」中,有選手聲稱自己可以用手掌在200攝氏度高溫的油鍋中炒菜,有選手說自己能同時吹響16個嗩吶,有選手說自己用膠布封口依然能唱歌……但評委們與選手進行近距離接觸後,當場發現了這些所謂絕技的秘密。周立波模仿選手用手在油鍋里炒菜,發現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⑸李詠互掐風波
2013年5月4日,《舞出我人生》節目錄制現場出現尷尬一幕,第一位登場的明星舞者張子健和他的舞伴跳完之後,主持人李詠登場,原本李詠的任務就是穿針引線,引出三位評委和夢想大使周立波對選手的盤問,但是當天李詠一反
常態將所有有關舞蹈和夢想的問題都問完了,致使輪到周立波發問時已經「問無可問」,這讓周立波相當不開心,不顧節目還未錄完,他就直接甩手離去,回到房車上。
⑹離開東方衛視
《中國達人秀》開播以來只有周立波全程完成了三季《達人秀》的錄制,但在龍年小年夜第三季《中國達人秀》總決賽的舞台上,周立波卻「首度缺席」。[72] 東方衛視則反應迅速,不僅賽前的脫口秀《立波·達人秀》變成了程雷主持的《雷人·語錄》,直播前的東方衛視新聞里也報道了周立波的「突然退出」,這種說辭似乎觸怒了周立波。當晚18點39分,周立波在開播前發微博稱自己是「被迫退出」,而非「突然」。
⑻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的知名教授有哪些
博士生導師介紹
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26人:
道路與機場工程系版
孫立軍、郭忠印、談至權明、凌建明、方守恩、陳雨人、潘曉東、李立寒、葉奮、杜豫川、楊群、黃衛東、趙鴻鐸
城市軌道與鐵道工程系
周順華、練松良、葉霞飛、王炳龍、楊新安、許玉德、顧保南、宮全美
外聘博士生導師
王夢恕、王知、唐伯明、劉伯瑩、戴東昌、翟婉明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博士生導師12人:
交通工程系
楊東援、陳小鴻、吳兵、林航飛、楊超、李曄、吳嬌蓉、王雪松
運輸管理工程系
施其洲、徐瑞華、孫有望、孫焰、徐行方、張戎
外聘博士生導師
汪光燾、張劍飛、曹鍾勇
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學科博士生導師9人:
交通工程系
楊曉光、張紅軍、李克平、彭仲仁、張小寧、孫劍
交通信息工程系
董德存、曾小清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2人:
軌道交通研究院
謝維達、吳萌嶺
⑼ 同濟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周志勇教授 他怎麼樣
是博導,網上信息沒找到,但看這個http://ce.hnu.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831,這人的博士期間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周志勇版,故可證權明他是博導。
⑽ 同濟大學的鄧洪洲教授怎麼樣
顧保南很嚴厲,分數都不高,我有同學差點掛了,你當心。
滕靖還好,一般不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