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希望老師怎麼具體上課
① 進入大學,希望老師是怎樣的教學風格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呢?這需要從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相關能力與因素中加以整合分析,從戰略性的高度加以探討。(一)豐富的經驗積累和深刻的理論准備教學風格既不會與生俱來,也不會無緣無故地突然形成。青年教師追求教學風格的前提,就是刻苦鍛煉教學基本功。江蘇省泅洪縣育才實驗學校小學部高級教師張林老師從教的前五年一直住宿在學校,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熟悉學生、熟悉教材。正是在這幾年裡,他用心鑽研、刻苦實踐,為後來的教學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個人風格的形成創設了良好條件。所以說,教學風格是教師大膽實踐、勇於探索、長期教學經驗積累的結果。同時,教學風格的形成也離不開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門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斯坦福大學教授蓋奇認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可進人藝術之境,但必須有其堅實的科學基礎,而想真正了解教學或成功地從事教學的人,必須精通教學的理論和規律。因此,要形成教學風格,教師必須首先掌握教育科學理論,辯證靈活地運用教育科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學中的條條框框。教學風格既不會光顧那些對教育科學理論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的人,也不會青睞那些不知教育科學為何物的「教書匠」。(二)樹立教學激情,熱愛學生激情是一切藝術風格之母,因為藝術最本質的東西是以情感人。一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如果對教學不感興趣,也難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因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任何一種興趣都是對某種事物有所認識或參與了某種活動,體驗到情緒上的愉悅後發生的。所以,興趣可以使人滿腔熱情地從事各種實踐活動;可以豐富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沒有興趣的活動,是不可能產生激情的。精湛高超的教學藝術是優秀教師用生命的熱情和對事業的執著創造的。教學藝術是一種塑造人的藝術,從事教育者與其他藝術家一樣,要有一種感動人心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浴在春風中而潛移默化。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教學工作者對所從事的事業有一種積極的獻身精神,以極大的熱情鑽研教學藝術,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雖然教師的教學風格特點各有不同,但各種風格所體現出來的教師的敬業精神卻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一種強大的力量。對學生誠摯深厚的愛,是教師出於一種對祖國負責,對人民負責,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高尚無私的理性之愛,也是教學風格形成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只有把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性的事業來認識和追求,才能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而這種樂趣又會強化教師對教學藝術的追求,這就形成了樂教過程中的良性循環。可以這樣說,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樂教愛生」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三)樹立知己意識,發揮個人優勢知己,就是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僅要認識外部世界,而且還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和外部的關系,認識自己在事業中所處的地位、作用以及評價自己行為的對象。它通過自我體驗、自我分析、自我評價,達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目的。比如,要比較清楚地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氣質或哪幾種氣質的綜合。因為不同氣質的教師由於情感和活動強弱、快慢不一樣,教學上表現出來的個性風格也就有較大的差異。例如多血質的教師上課如同演講,手舞足蹈,眉飛色舞,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融語言、表情為一體。但缺乏毅力和耐心,對基礎差的同學不能很好地去輔導和教誨。膽汁質的教師上課時情感起伏較大。興致高時,如滔滔江水;興致低時,冷若冰霜;愛時如火如茶,恨時只想把調皮、搗蛋者痛罵一頓。膽汁質的教師教學能力強,有魄力,但脾氣暴躁,自製力差,激情不易控制,常常影響教學效果。茹液質的教師上課慢條斯理,以理服人;善於提問,啟迪思路;富有耐心,性情隨和;深人淺出,循循善誘;講究板書,條理分明。但反應較為遲鈍,行為拘謹,碰到意外事情優柔寡斷,瞻前顧後,缺乏教學機智。抑鬱質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按部就班,細致平穩,缺乏表情,舉止遲緩,照本宣科。但他們往往理論修養較高,看待問題往往能一針見血,為人老成持重,辦事有條不紊。不同的氣質體現不同的個性特點,因而分別適合於創造不同的教學風格。作為教師,在教學藝術探索的道路上,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揚己所長,發揮優勢,獨辟蹊徑。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那些異於別人的生理特點、能力系統、思維品質、個性傾向等。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學統一起來,使兩者達到和諧發展,才能做到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才能有風格形成的沃土。正如美國的克萊德·E·柯倫在其名篇《教學的美學》中所指出的:藝術性的東西,就是把技能和感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結合起來,使創造的成品賦有一種美。而美國教育家弗雷塔科更進一步指出:「只有當教師擁有教育過程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時候,教育才可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注意到自己的個性特徵,並把個性因素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四)模仿、學習與創新相結合形成成熟的、具有個性化特徵的教學風格,單憑自己的教學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魯迅先生說過,如果單憑自己的經驗,「一條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與否,大家聽天由命」。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沒有一個模仿學習的進程,獨創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心理中的聯想、類比,從科學意義上說就是思維的模仿。科學上的仿生也可以說是模仿帶來的創造。可見,模仿並不必然導致沒有創見。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誘發創見,因為任何一個有主體意識的人,其模仿決不會也不可能像復印機。所以,關鍵在於辯證的模仿。其一,「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對成熟的教學風格要有鑒賞力,因為教學風格的內部結構是多層次的。其二,模仿要適合自己的條件。國畫大師齊白石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說的就是模仿要得法,不要照搬。因為最好的方法,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是最壞的方法。其三,不拘一家,博採眾長。不同的教學風格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在使用上也是各異的。因此,去粗取精,適當運用,一模仿才能做到恰當。學習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更好地創新,教師在教學中要敢於「走自己的路」。既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又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大膽探索、創新,獨辟蹊徑,獨樹一幟,切忌邯鄲學步,故步自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超越簡單的模仿,那種「依葫蘆畫瓢」的做法,只能適得其反,弄巧成拙。由此可見,現代教學反思的新理念有助於推進教師由教學經驗、教學中的模仿行為走向教學的獨創,融會貫通,最終達到教學風格藝術境界的水平,』實現教學實踐的提升與超越。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十反思。經驗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教學反思,一般是指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② 學生希望老師怎麼樣上課
第一..希望能和老師們談下心事(初中生)..學生們在讀初中的時候會比較叛專逆..和父母之間會有一定的代屬溝..老師們就要去行動..學生和你聊心事..你不要第二天就去告訴其家長聽..這樣學生就不會再和你聊了..你要覺得時機成熟了..在跟其家長聊聊..
再來就是上課了..很多老師都是在會考試的前一兩個星期會不上課..猛的發卷給學生們做..特別是中考..那些卷拿去賣都可以買到近10塊..可想而知..
講課的時候..學生們當然是喜歡比較幽默的話題..這樣才能吸引他們去聽課..一味的講教科書裡面的內容..很容易就把學生們催眠的..可以說下自己或者身邊比較有趣的事情..讓學生們可以放鬆一下..
就這些..我是一名學生..這些都是我所希望的..當然..也有少數的老師能夠做到以上幾點..
③ 當代大學生希望老師怎樣上課
當然是啟發式的帶有親自動手做,實驗室純粹糊弄事,當寶貝供著,其實都一堆破爛版。當代大學老師缺權少的是激情,對事物的學習和研究的激情,眼睛都在看錢呢。
例如我上學那會學習興趣太濃,但是在高中學的都是理論,跟大學課程不怎麼挨邊,例如單片機,想半天想不明白看書看不懂,就想找老師問,老師又沒時間,想去實驗室,又不讓進,怎麼辦怎麼辦,那到底是個什麼幾把東西,弄不明白學不懂,到最後只能應付考試(抄抄抄!)。
現在接觸多了才明白那是什麼東西,其實沒那麼復雜。為什麼學校就學不會?非要工作了在單位學。浪費了幾年的青春,就他M學會玩游戲了。。。我認為 50%責任在學校,30%責任在老師,20%責任在自己。
不管老師怎麼上,學生實實在在學到東西了,那就該那麼上!!!!!
④ 作為大學生,你最希望你的老師怎樣上課
象百家講壇那樣.
⑤ 作為一名學生,我希望老師怎樣上課
我們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自然而然,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和同學了。同學有各式各樣的,每個人的個性都很突出,使得學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生動有趣!而老師留給我的印象大多是:不苟言笑、拘束、嚴厲,上課有板有眼,下課了就強擠出一張似笑非笑的臉,和我們這些充滿朝氣的學生形成對比。想想看,在校園生活里,如果天天面對這樣的老師,心情保證會下降,學習效率說不定也提不高,要是得適應,可能還要一年半個月呢!在我年幼時的遐想里:老師應該都是那種年輕、漂亮的,聲音像銀鈴般的清脆,笑聲彷彿是小溪流水似的爽朗,還有一對黑寶石一樣水靈靈的眼睛。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幻想,的確是挺美妙的,就是不太合常理。按我們小學生的標准,老師主要是得上課幽默詼諧,講的課容易聽動,還不容易忘記。就是說:這個老師教學方法一定要好。老師和同學是密不可分的,應該多和學生攀談,說笑,一起聊聊心事。年齡不是界限呀^_^,老師應該相信學生,多和家長溝通是好事,但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就三天兩頭的找家長,畢竟家長在公司操心公事,回家還要管兒女,也不容易。老師可以私下裡跟同學說,要同學好好改進。說句心裡話,老師這個看似容易的工作,其實還真難,要備課,還要管著這些上課頑劣的學生,必須讓每個同學都能理解課文的內容,還難免會遭到家長們的不理解,老師是園丁,默默的更閏;老師是蠟燭,為我們照亮未來的路,卻燃燒著自己;老師和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不管是怎樣的老師,我都喜歡,因為他們都在默默的為學生付出!
⑥ 大學生希望老師怎樣上課
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
有的希望多一點自由學習的時間,而有的卻是希望老回師管得嚴一點答
所以說,不同的人想法不同吧!
再說了,老師不可能按照學生的學習方法來,畢竟學生那麼多不可能做到每個人都能接受老師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要學會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
這是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⑦ 大學上課,學生希望老師點名么
我就復說說我的想法吧,有些課自已肯定製會去,老師點名不點名,對我來說沒有多少意義,可是有些課,自已覺得沒有必要去聽,真的希望老師不要點名.(上面是我大學時候的想法)現在我出社會了,也工作了,發現基本全部課,對我們生活,或者工作都是很有幫助,但當時還是學生的時候,自已就不會這么想,這些全是自已的想法!
⑧ 大學老師希望大學生怎樣上課的調查問卷大學老師篇
大學老師希望上完一節課以後,學生學會怎麼上課了,下節課的時候學生在上面上課,老師在下面聽
指導
,把每個學生都培養出來,沒有搗蛋分子
⑨ 對大學老師的講課有什麼建議 要詳細點
1、我非常喜歡您的抄教學襲風格,但我認為您的教學風格可能會被平庸的人才接受得比較慢。希望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能多考慮一些這樣的孩子,畢竟非常聰明的孩子還是少數。
2、我們認為老師非常嚴格,很多同學都害怕跟你說話,雖然這是很好的對你管教學生,但是他們有一些事情你不能夠及時理解,希望老師你可以適當的和學生談話,在課堂上的時間,可以不用那麼嚴重,所以學生們會把你作為他們的朋友,在學習和你的一些問題。
3、當孩子做不好,我們希望老師不能盲目地懲罰他們,或者乾脆忽略它們在課堂上,這對他們的學習很沒有幫助,這可能會導致他們更不喜歡學習,學習成績會下降更快,希望老師可以寫這些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指導。
4、如果是發生在學校,它可以解決老師,我希望這不是總是叫我們的父母,孩子們別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例如,或遲到,你可以報告情況與我們,我們可以為孩子說教,但這些小事將我們來學校,我個人無法理解。
5、我認為老師應該嚴格,但是你也不能嚴格,不要給老師一個冷冰冰的學生臉色,這樣你的學生可能會討厭你,然後不願意去你的課,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只有當學生喜歡你當老師,他們才會願意學他們教的科目。
⑩ 希望老師以後怎麼上課開展什麼活動的作文
希望,於他們而言,我是透明的;他們於我而言更是晶瑩透徹的。或許有人會問:這么做,難道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嗎?我堅信:不會!將心比心,我確信可以用我的真誠換來他們對我的喜愛,換來課堂上活躍的氣氛。帶著十二分的熱情學習,還怕學不好嗎? 登錄作文網,你也可投稿。
假如我是老師,我不會對我的學生有任何偏私之心。即便是最差的學生,也會有他閃光的一面。我會讓我所教的每個班,都有展示的機會,我不想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如其他班級。對他們,對自己都要有足夠的信心,再加上共同的努力,一切都會迎刃而解。不要擔心失敗,沒有嘗試過,怎麼知道成敗如何?即便真的的失敗了,也問心無愧,因為我們都盡了力。 登錄作文網,你也可投稿。
假如我是老師,我就要做這樣的老師。或許這過於理想化,但我會努力向這個標准靠近。 登錄作文網,你也可投稿。
假如我是老師--一個假設。難道假設就不能變為現實嗎?能的,我會憑自己的信心和毅力,用辛勤的勞動來去掉「假如」這兩個字,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師。
《假如我是老師》
「園丁、蠟燭……」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詞是比喻什麼的嗎?對了,是比喻可親可敬、無私奉獻的老師們。媽媽說:「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就是老師。」我多麼想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呀!假如我是老師,會是一名怎樣的老師呢?
假如我是老師,我要當一名知識淵博的老師,因為要給學生們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擁有一桶水。每天,我都要想方設法擠出一些時間閱讀文學名著,看十萬個為什麼……了解世界各國的風俗人情、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這樣我的知識就會越來越豐富,上課的時候講得生動有趣,領著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
假如我是老師,我要當一名多才多藝的老師。首先我自己要會唱、會跳、會畫,還要精通電腦。然後將我所學到的本領傳授於學生們,把他們培養成能歌善舞、懂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素質人才。
假如我是老師,我要當一名非常有愛心的老師。課堂上,我和藹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