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有沒有選導師的自主權
❶ 報考研究生時,導師是自己選的嗎
報考研究生時,導師不是自己選的。
①只有少部分的學校在碩士研究生報名的時候就要填寫選擇的導師,而絕大部分學校都是在復試被擬錄取後,通過學生和導師的雙向選擇來確定導師。
②被報考學校擬錄取後,需要自己選擇導師,如果選擇的導師同意接收,就選擇成功,如果該導師沒有名額了,或拒絕選擇,就只能再次選擇其它的導師,直到有導師同意接收。
③為確保導師同意接收,一般情況下,在通過碩士研究生初試後,要提前聯系中意的導師,如果導師同意接收,也會增加復試錄取幾率。
(1)研究生有沒有選導師的自主權擴展閱讀
①研究生基本介紹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學歷,一般由擁有碩士點、博士點的普通高等學校和研究生培養資格的科研機構開展,以研究生為最高學歷,研究生畢業後,也可稱研究生,含義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
在中國,研究生主要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全日制研究生是通過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舉辦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來進行招生,學制最少為2年或3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參加12月底的全國統考,劃定相同分數線,畢業時同樣獲得雙證。招收與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單位既有擁有碩士點和博士點的高等院校,也有相關科研機構。普通研究生統考科目為外語、政治和專業課。
②碩士生導師基本介紹
碩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
有培養本科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本科生。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碩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碩士生的學術隊伍。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課程。
③碩士生導師主要工作
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其研究能力;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主要途徑,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把讀書、思考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學術品位和研究水平。
❷ 研究生報名是否一定要選導師
具體的操作各學校抄的操作都不一樣,有的是導師組,僅確認方向。有的是考試前即明確考哪位導師。
其實,網上報名選導師,這只是一個初步的選擇。等真正讀研開始,一般在第一學期末或者第二學期開始,才進行師生雙向選擇。因為,經過一學期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學生與導師雙方都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此時做出的選擇才是最客觀的。
拓展:關於考研報名
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經2年或2年以上(從高職高專畢業到2013年9月1日,下同),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❸ 研究生的話是導師有權力還是招生辦的人有權力呢
研究生是招生辦的有權利,不過研究生招生都是由各個學院的招生老師回組織復試小組,來進行答復試考核的。故有權利的是復試組的招生老師。考試分為面試和筆試,筆試的話是看出題老師的給分,面試是復試組老師來打分。如果考生報考的老師是復試組的,在面試的時候會占優勢。
而錄取以否的最終權利,還是在招生老師那裡,他可以確定誰錄取,誰不錄取。故招生老師在招生中的權利還是很大。而學校的招生辦只是最後登記考上的人。
❹ 研究生能不能不選導師
不可以,碩復士生導師制應當有相關的理論知識。
由於碩士生自身學科背景、學術水平的差異,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工作極為重要。
沒有對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研究狀況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學科的學術規范,不會運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和方法提出和解決問題,博士生的學習和研究就沒有一個科學的基礎。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把讀書、思考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學術品位和研究水平。
(4)研究生有沒有選導師的自主權擴展閱讀:
碩士生導師的相關要求規定:
1、在際遇心靈導師啟迪的過程中,在探索與自己的獨特本性契合的教學方式、用心靈活化課程魅力、引領學生凝聚於課程魅力周圍等創造實踐中,引出課程領導智慧。
2、要建立起完善的本科生導師制,除了必須理順學校與教師的關系,落實「導師」與學校之間的權利義務之外,更需規范教師與學生關系層面上導師的職責和學生的遵從義務。
3、從制度上規定教師具有育人的責任,使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以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作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❺ 研究生應該如何選擇導師~~~
很多學生來選研究生導自師,喜歡選那種名頭特別大的,或者當學校、學院領導的,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方法特別盲目。因為越是社會職務多的導師,越是沒有時間指導學生。特別是那些有行政職務的導師,自己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就特別有限,更不用說指導學生了。
歡迎關注「蘇蘇快跑」微信公眾號,邀你一起關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問題。
❻ 研究生和導師雙向選擇方法,是什麼意思
研究生可來以選擇源導師,導師也可以選擇研究生。首先由研究生根據自己的專業基礎、興趣愛好以及導師的研究方向,填寫志願表,每個研究生可以填1-4個志願。 學院規定每個導師每年限招3名研究生。其次是導師選擇研究生和院學術委員會分配研究生。如果選擇某個導師的研究生數不多於3人(第一志願),則導師沒有選擇權。不足3人,院學術委員會可能給您分配被其他導師落選的研究生。如果多於3人,則導師可以從中挑選3個自己滿意的研究生。
❼ 碩士研究方向的選擇是自主選擇還是根據入學成績導師來劃分
1、幾乎所有的學校初試都只分專業的,研究方向是錄取之後確定的,只要招生單位內沒有在招生簡容章上寫明,那就是默認在復試的時候,根據你的成績,以及你的表現,雙向選擇,最後由學校的導師來確定你到底適合哪個方向。
2、通俗點講專業就是大類,方向就是小類。例如:中國人民大學的企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金融與財務管理等,最終拿到的學位證書都是管理學碩士學位,只是研究方向不同而已。
❽ 導師對研究生畢業有絕對的決定權是嗎(在中國)
你好,第一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第二個關於比例要看具體情況。名校可能會比例高一下。70%左右。差一些的可能10%左右。希望可以幫到你。
❾ 考取研究生可以自己選擇導師嗎
報考研究生時,導師不是自己選的。
1.只有少部分的學校在碩士研究生報名的時候就內要填寫選擇的容導師,而絕大部分學校都是在復試被擬錄取後,通過學生和導師的雙向選擇來確定導師。
2.被報考學校擬錄取後,需要自己選擇導師,如果選擇的導師同意接收,就選擇成功,如果該導師沒有名額了,或拒絕選擇,就只能再次選擇其它的導師,直到有導師同意接收。
❿ 研究生能不選導師嗎
一個好的、合適的研究生導師對一個學生的研究生涯,甚至以後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那應該怎樣選擇最合適對你最有利的導師呢?
一、了解導師是否有足夠的經費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沒有足夠的經費是十分痛苦的,有時甚至根本無法開展工作。資金充裕可以保證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接觸到更多更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測試手段,這對以後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其次要了解導師的課題內容
許多同學很關心課題內容,可是卻不知道如何挑選一個好的課題,通常只是看了看題目覺得很炫,就直接選了,這樣帶來的往往都是失望。"標題黨"在學術界也是存在的。
三、搞清楚導師做的課題是偏理科還是偏工科
同樣課題題目或研究方向,從工科角度入手和從理學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通常工科注重效果效益,與工廠、公司、軍隊等聯系緊密,而理科注重創新獨特,發表文章多是理科的優點。
總體而言,理科和工科是各有所長,單從就業角度上看,兩者倒是區別不大。偏工的也有在大學任職的,偏理的也有進公司工作的。
四、盡量選擇一個研究水平高的課題
導師的科研水平直接決定學生的水平。在一名高水平導師的指導下,不僅能做出高水平的論文,而且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以及平時的耳濡目染,自身的素質也會得到很多的提升。
大家可以簡單地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衡量:一是導師發表文章的檔次和數量,對於偏工的導師可以用發表專利的情況來判斷。二是導師獲得的資助情況。比如,國家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863項目,國家面上項目,省級市級基金,軍工項目,企業的橫向課題等。
五、了解這個課題可以學習到得知識
幾乎沒有一個研究生的科研項目會與你以後的工作內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間學到的主要是方法手段。哪個題目對學生的訓練多,哪個題目應該越好。
課題中涉及的知識內容廣,實驗表徵手段豐富,實驗操作復雜,有些甚至是獨門絕技,可以成為看家本領,那這就是較好的課題。
六、了解導師的指導風格
無論是指導風格還是組內氛圍,都各有千秋,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在於個人的把握。在選擇導師時,切忌導師腕兒越大越好。大的導師指導的學生多,宏觀指導為主,而具體指導方式也會各有不同,有的是指定替他老師,有的是開組會定期溝通等等。大家選擇知名導師時,一定先了解清楚這些情況。
在一些情況下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有水平的年輕的導師,他們精力旺盛,工作慾望強,實驗中也親力親為,而且學生少,對學生的指導力度也大,這些對研究生的成長都是十分有利的。
七、了解導師的學生畢業生去向
現在畢業生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不完全是但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畢業生的去向在一個穩定成熟的研究小組里是比較有傳統的。
要了解以上的信息可以通過瀏覽老師主頁,與師兄師姐交談,參觀導師實驗室,與一些老師長輩,甚者導師本人交流等許多手段獲得。每種方式都會有有幫助,不能偏信某種方式,綜合在一起考慮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