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武強教授長安大學

武強教授長安大學

發布時間: 2021-02-18 13:51:49

❶ 在衡水武強縣孫庄鄉去了個醫生 好像說叫吳敏 說是北京301醫院的教授 去那賣葯 真的假的啊懷疑是個騙子

這些東西騙子太多~要他的醫師資格證看看~

❷ 武強的相關報道

《海上風雲記》熱拍 武強霸氣出演反一

由北京龍世文化集團出品的民國傳奇電視劇《海上風雲記》,目前正在橫店緊張的拍攝中,這部由秦麗任製片人,李印執導,萬弘傑、唐小豪聯袂編劇,匯聚李澤鋒、武強、李依玲、秦麗、劉冠翔、米學東、王德順、姚櫓、王佳寧、沙景昌、何音等老中青實力派演員的電視劇,講述的是兄弟情仇雙雄對決的一段民國傳奇。

該劇故事圍繞一艘船、四箱黃金引發的一宗撲朔迷離的慘案展開,講述了慘案倖存者白竹聲(李澤峰飾)在十里洋場上海灘探尋真相、逐漸解開陰謀,為死去親人復仇的故事。而一向以「硬漢小生」、「國民兵哥哥」形象示人的武強,此次在劇中飾演「喪盡天良」的反一角色——厲英騭。厲英騭在劇中是原唐德號大副,後為遠洋公司總經理、馬會副會長。從兒時與白竹聲的兄弟情,到長大後為了利益仕途,對兄弟的利用,甚至步步緊逼、暗藏殺機,真可謂機關算盡、喪盡天良。但是厲英騭對待自己的真愛邢悅秋愛卻是惟命是從,愛護有加。愛情卻沒有成為挽救他的良葯,他最終走上了眾叛親離的不歸路。
一直以來,武強的硬漢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雪狼谷》里的肖冬瓜 ,《槍火》里的陳貴,《二十四道拐》里的張強等等,每一個角色的詮釋都得到導演及觀眾的肯定和認可,此次受邀出演《海上風雲記》反一角色厲英騭,武強卻希望能有更多新的突破。他說,「厲英騭是我迄今為止演過人物個性最為豐滿的角色之一。這也大大激發了我內心更多的創作和表現的慾望。也是我十分期待的一個過程。我希望不久的將來,這部戲播出時,大家能夠對我飾演的厲英騭又恨又罵,這樣才能說明我塑造角色真的成功了。」
《海上風雲記》是一部商業元素濃厚的勵志傳奇劇,人物的愛恨情仇也將牽扯著觀眾的內心。武強能否爆發小宇宙,演活反一角色厲英騭也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二十四道拐》 武強成功塑造人物獲肯定

為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抗戰大戲《二十四道拐》今晚迎來大結局。劉小峰在劇中飾演梅松特派員,武強在劇中飾演梅特派員的副官。兩個人首次搭戲,一個威武嚴肅,一個輕松活潑,默契非常,很有看點。
武強搭戲劉小峰,與甘婷婷、齊芳、海一天等一起聯袂主演電視劇《二十四道拐》,形成了非常強大的實力演員陣容。劇情圍繞軍事要道二十四道拐展開,故事一波三折和天塹一樣神、奇、險、峻。除了劇中劉小峰與狠辣的日本女特務甘婷婷的虐戀戲碼,張強與特派員劉小峰的戰友情兄弟戲也很好看,多少次劉小峰身陷險境、命懸一線生死攸關,張強為了救主不惜以命相搏,與敵人上演鬥智斗勇的橋段,在二十四道拐上演繹生死時速,將保衛使命進行到底。在劇中武強和劉小峰多次在同一場景出現,武強的輕松靈活和劉小峰的嚴肅呆板相得益彰,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十四道拐》源於歷史,取材與歷史,拍攝也是要高於歷史拍攝場景和道具都做到了對歷史的原生態還原。演員們也真正來到了著名的二十四道拐所在地拍攝。拍攝環境是相當惡劣,這也許和他有過三年從軍經歷有關吧。此次戲中再次穿上帥氣的軍裝,自豪的表情自然是溢於言表。
武強是畢業於北影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的學生,武強嫻熟的演技同他所接受的教育也有一定關系。武強最擅長的角色就是外剛內柔的硬漢形象。新版《亮劍》中的段鵬,《雪狼谷》里的肖冬瓜, 《天陣》里的安井,無不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和武強曾經三年的從軍經歷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嘹亮的軍歌、挺拔的軍姿、整齊的步伐這都是武強部隊生活的真實寫照。如果不做演員,他身上的軍人氣魄也讓人傾倒。當初部隊復員,武強的演員夢並不為家人所看好。但是他有軍人的不服輸、果敢堅毅的特點。為了進北影表演系當演員,從零學表演,為了北影表演系的夢想狠抓文化課。單初試時的朗誦,就准備了半年多。憑著一股拼勁順利通過三試,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和姚笛、馬蘇、杜淳等成了同學。可以說為了自己的演員夢想,武強吃盡了生活的苦頭。從最開始租不起房子的北漂一族,到現在在演藝界小有名氣,武強用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堅持和成功。
軍人出身的武強出演過的兵哥哥也是數不勝數,但是每一次都能讓觀眾感到與眾不同的新鮮感。每一次的完美呈現都是演技的一次突破,這是其作為專業演員必備的素質,也是他擁有「內地實力男演員」頭銜的基礎。

武強《槍火》中打「硬戰」
抗戰劇《槍火》在貴州、新疆、廣西三大衛視播出接近尾聲,各方對戰愈演愈烈。
演員武強在劇中飾演的男二號陳貴堅強出擊,在劇中面對戰事絕不服輸,打響了一場雄性方鋼的硬戰,被譽「新晉硬漢小生」稱號。《槍火》講述了九一八事件時期東北地區的抗戰故事,由虎子執導,朱泳騰、馬雅舒、武強、王瀧正等人主演,由《亮劍》、《雪豹》原班人馬製作。演員武強打造的硬漢軍人陳貴在全劇里命運多舛,日本人的入侵致使他新婚就離家上戰場,新婚妻子慘遭殺害,年老的父親也被日軍打死,性格堅強做事果斷的陳貴拒不服輸,成為全劇里骨頭最硬的人。
繼《雪狼谷》和《殺倭令》的強硬表現之後,武強在《槍火》中再次以演技搭配自身氣質,打造了一名勇敢的青年硬漢軍人。在戰場上,他飾演的男二號陳貴與朱永騰飾演的男一號徐文傑是最佳拍檔,正面戰場抗擊日軍,敢於冒風險、打硬仗,使得《槍火》中的對戰戲氣氛激烈,快節奏的場面更富有激情。
說起自己的角色,武強認為「不服輸」是一種積極態度,生活中有時也需要這樣的精神狀態。對於「硬漢小生」的稱號,他覺得這是一種肯定,自己也會加油努力多拍好戲。
武強《槍火》慘遭蹂躪命運 玩不服冷酷對抗

抗戰劇《槍火》目前正在貴州、新疆、廣西三大衛視播出,劇中打造的多樣特型角色很受矚目。該劇由虎子執導,演員武強打造的硬漢軍人陳貴在全劇里遭遇「最慘」,因日軍侵略導致家破人亡,冷酷的性格帶著國仇家恨,與不公的命運作著生死對抗。
在《槍火》中,武強飾演的男二號陳貴是名軍人,在九一八事件時期,日本人的入侵致使他新婚就離家上戰場,剛娶的媳婦又被殺害,年老的父親再被日軍打死,人生路途艱辛坎坷。國仇連上家恨,激化了陳貴的抗戰鬥志,他隱忍內心的憤怒,積極對抗日軍。不公的命運強化了他內心的冷酷,慘痛的遭遇被他轉化為戰場上的勇敢。
《槍火》中武強大部分的戲是和男一號朱永騰搭檔的,劇中角色一武一文,作為對日作戰的最佳拍檔,兩人更上演不少感人了兄弟情義。說起自己的角色,武強很欣賞他身上那股「不服勁兒」,跟自己的性格很像。
武強作為新一代的硬漢小生,在多部影視劇中強勁出演,技巧扎實凝練,所飾角色大多具有很強的男性魅力。這次他在《槍火》中的角色就延續了此前《雪狼谷》和《殺倭令》中的冷酷表現。

《黃金大劫案》殺青 觀眾對武強印象深刻

由鍾澍佳與巢志豪共同擔綱執導,杜淳、馬蘇領銜主演的電視劇《謎案》已在橫店殺青,該劇也被稱為電視劇版《黃金大劫案》。演員武強傾力加盟,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
曾在《誰是真英雄》、新版《亮劍》、《雪狼谷》及《烈火紅岩》 等多部影視劇中,武強因飾演「硬派小生」深入人心。特別是在電視劇《誰是真英雄》中,他對人物角色到位的拿捏和精湛的演技以及個人散發的獨特魅力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此次加盟劇版《黃金大劫案》,角色卻並未公布,反而令觀眾倍加期待。

在《誰是真英雄》中,在宋雲飛身邊最為搶眼的莫過於他的左膀右臂馬龍。武強在劇中飾演馬龍,馬龍是個重情重義的東北漢子。馬龍和賈九也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一起大口喝酒吃肉,無話不談打打鬧鬧,最後一起殺倭寇保國家,不過馬龍為了保護賈九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戲中的兄弟情讓觀眾看的直掉淚。 武強亮相《解憂公主》首拍古裝引期待


搜狐娛樂訊 2014年8月5日,大型史詩歷史電視劇《解憂公主》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辦。電視劇《解憂公主》以漢武帝時期派往西域烏孫國和親的解憂公主為主人公,刻畫了翁歸、馮嫽、漢武帝、李陵、軍須靡等一系列著名的歷史人物,講述了解憂公主與烏孫國兩位皇室兄弟之間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感糾葛。武強在劇中飾演長山翕候一角,這也是武強首次嘗試演繹的古裝戲,發布會曝光的片花和海報中,我們首次看到一向以年代硬漢亮相熒屏的武強身著漢代北方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異域風情之外透盡武強的俊朗和干練的氣質,令人印象深刻。首次挑戰的古裝造型,武強滿臉的興奮,但又充滿無奈,發布會結束後,武強接受多家媒體的采訪時笑稱,「古裝造型很期待,但辛苦了我們的化妝師,因為時值大夏天,本身古裝就已經很辛苦,再加上我是極其唉出汗的體質,一穿戲服就不停的在流汗,所以化妝老師要不停的給我粘頭套和補妝,我還好,不過我們的化妝老師都要崩潰了。」

據悉,電視劇《解憂公主》中央電視台副台長、中央新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高峰擔任藝術總監、出品人,著名影視評論家路海波教授擔任藝術指導、總策劃;總編劇安啟傑、編劇徐伊亮、禹揚、孫浩、薛嶠,該劇不僅由曾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並曾執導過《盲人電影院》、《綉春刀》等多部華語電影的新銳導演路陽掌鏡,更是匯集了張歆藝、袁弘、袁文康、武強、劉冠翔等多位華語影視圈人氣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溫玉娟友情出演。

❸ 礦井涌水量預測及控制

礦井涌水量的大小不僅是對煤田建設進行技術經濟評價、合理開發的重要指標,更是礦井生產設計部門制定採掘方案、確定礦井排水能力和制定疏干措施的主要依據。因此,正確地預計礦井涌水量是礦井水文地質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礦井涌水量預測評述

由於普遍存在的水文地質參數難於准確確定,礦井涌水量預測是礦井防治水工作中最重要也最困難的問題。目前在礦井涌水量預測方面,發展較為迅速的有限元法和人工神經網路法、灰色控制系統理論法;計算礦井涌水量使用較為廣泛的還屬解析法、水文地質比擬法、相關分析法和應用Bernoulli方程等。對這些預測方法研究分析,可以更准確地預測礦井涌水量。

1.礦井涌水量預測方法

(1)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解地下水運動偏微分方程的主要數值方法。它具有以下特點:使用靈活的網格,便於處理曲線邊界和放稀、加密結點;生成的結點方程對所有結點都高度統一;生成的導水系數矩陣對稱、正定,便於用平方根法求解;便於處理各向異性。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武強教授首次將「擬三維」數值模擬與優化管理技術應用於焦作演馬庄礦,這項技術,不僅可以對不同開采水平的礦井涌水量作出預測,而且可以模擬斷層(裂隙)型煤層底板突水通道的具體空間展布位置和確定其通道的水文地質參數以及預測通道的涌水量。該方法對煤層底板突水災害的預測基本上達到了定量化的要求。

(2)人工神經網路法:以能夠同時處理眾多影響因子與條件的不準確信息問題著稱的人工神經網路(ANN)技術,在復雜水文地質條件的煤層底板突水預測上,具有獨特的優越性。控制礦井涌(突)水的主要因素有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充水水源主要包括大氣有效降水(年降水量大小及季節性變化、降水性質與礦區地形、煤層埋藏與上覆岩層的透水性)、含水層水(含水層岩性、空隙性、含水層分布、厚度與補給條件)、地表水(地表水體性質與規模、地表水體與充水含水層間的水力聯系和地表水體與礦井開采深度的相對位置和二者間岩層的透水性關系)和老窯水等。充水通道主要包括構造斷裂帶(或喀斯特發育帶)、開采冒落導水裂隙帶、底板隔水層擾動破壞裂隙帶和人工導水通道等。將這些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作為輸入層結點的神經元,經過隱含層,輸出到輸出神經元結點上(神經元結點為礦井涌水量)。其向後傳播神經網路的預測模型如圖3-34礦井涌(突)水量預測BP網模型所示。經過對該預測模型進行多個涌水實例的訓練,此時該模型就具有了礦井涌水的知識,則該模型將可應用於實際礦井涌(突)水預測。

圖3-34 礦井涌(突)水量預測BP網模型

(3)相關分析法:相關分析法主要包括相關因素的選擇和回歸方程的建立。南方礦區涌水量多與降水量、採煤面有關,並且用相關分析法取得了較多成功的範例。而北方礦區則不然。焦作礦區是典型的北方煤礦區,降水過後20~40天,水位才逐漸回升到峰值,但涌水量因降水變化並不大。礦井涌水量與大氣降水並不密切,與巷道長度、開采面積少有關系,用相關分析法並不多,演馬庄礦用於煤層底板突水分析。演馬庄礦與斷層無直接關系的底鼓出水在煤層底板突水中佔了較大比例,對於這一類煤層底板突水若使用:Ts=P/M,可以發現Ts值隨煤層底板突水點埋深增大而增大,假設它們服從正態分布的話,非線性回歸結果表明,表達式Ts=-22.814+5.8981nH的回歸效果最佳。式中H為煤層底板突水點的埋深值,計算相關系數0.9823,數據最大誤差小於1.0%。

(4)水文地質比擬法:比擬條件是以開拓水平或鄰近的水文地質條件、開拓方式與延深水平相似為依據來預計延伸水平的涌水量。頂板水量根據焦作礦區實際情況,頂板砂岩水量隨採煤面積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採用Q2=Q1×F2/F1。Q2×F2為未知水量和要預計區面積,Q1、F1為已知水量和面積。煤層底板L8灰岩水量根據焦作礦區鑽孔抽水資料和排水試驗,涌水量與降深存在平方根關系,

。該方法簡單易行。

(5)解析法:計算巷道豎井都有各自的計算公式,這里主要討論「大井法」。由於巷道系統面積大且形狀復雜,因此在計算涌水量時,可把復雜的巷道系統假想成一個與巷道系統面積相等的大井在工作。此時,整個巷道系統的涌水量就相當於井的涌水量,就可將垂直集水建築物的公式用於計算巷道系統的涌水量。此方法較簡單,經實踐檢驗常有較滿意的結果。因此在生產上廣為應用。焦作礦區計算L8灰岩水,採用Q=2.73KMS/1g(R0/r0),r0引用半徑,R含水層抽水時的影響半徑,R0引用影響半徑(R0=R+r0),K滲透系數,M含水層厚度,S預計降深。

(6)應用Bernoulli能量方程:噴水鑽孔法計算涌水量,據中國礦業大學在華北某礦研究,鑽孔成孔後用堰測法計算,鑽孔涌水量為544m3/h,採用

,(Q,噴水鑽孔涌水量;d,套管內徑m;g,重力加速度m/s2;h,噴出高度m。)計算鑽孔涌水量536m3/h,誤差1.47%;煤層底板突水量大小的預測,採用

(Q,突水口的突水量;ω,突水口進水斷面面積;g,重力加速度;h,突水口處的有效水頭)計算九里山礦12031工作面煤層底板突水,計算煤層底板突水量與實際最大煤層底板突水量相對誤差僅1.04%,計算演馬庄礦12121工作面煤層底板突水,計算煤層底板突水量與實際煤層底板突水量相對誤差僅5.62%。由此可見,兩者均源出Bernoulli能量方程,兩者的實際應用結果是可行的。

2.礦井涌水量預測中的幾個問題

正確地預計礦井涌水量至今仍是一項復雜和困難的工作,其原因是:①人們對復雜的自然條件(地質、水文地質)認識有局限性;②對開采活動引起地下水天然動態的變化認識不足;③地下水向井巷運動過程中,無論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均呈現出復雜的運動形式,且在計算方法上常將自然條件理想化和簡單化,因而影響計算結果的精度。

(1)系統透徹分析水文地質條件:系統透徹分析水文地質條件,是正確預計礦井涌水量的基礎。焦作演馬庄礦1903l工作面L8灰岩煤層底板突水Qmax=4.3m3/min,略有減少達3.0m3/min左右持續了幾個月。峰值水量一定,其靜儲量一定,並且補給不足,但有一定補給量。因此,在預計該工作面下部27011工作面煤層底板突水量時,預計3.5m3/min,應該小於4.3m3/min,大於4.3m3/min的可能性不大,結果在原煤層底板突水點下部27011運輸巷再次煤層底板突水Qmax=3.7m3/min,預計結果基本正確。

(2)精心採集水文地質數據:水文地質參數的取得正確與否,是涌水量預測的關鍵。比如考慮焦作演馬庄西部韓王東部這一喀斯特水文地質單元時,二水平會襲奪一水平L8灰岩水。二二采區的K、R、r0值就應綜合考慮。應該將煤層底板突水點反求法、注水試驗、抽水試驗、幅射流等求出的K值綜合評價。同一煤層底板突水水源通道,對於抽水、注水這一相反水文地質試驗,K值相差較大;R值更應考慮到水文地質邊界條件;r0取值應該包括F3斷層以下面積,該采區的涌水量預測有待進一步驗證。

合理選擇適當的預測方法,善於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系統透徹分析水文地質條件,精心採集水文地質參數,是正確預計礦井涌水量的前提,是搞好礦井防治水工作的基礎。

❹ 排水、供水、生態環保三位一體結合系統

從排水、供水、生態環保三位一體結合系統的組成來看,它包括排水、供水和礦山與其周圍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保護三個方面;從它們彼此間的結合方式來看,應包括兩種形式,排、供、生態環保結合與排、供、生態環保配合。

排水、供水、生態環保結合就是指將在保證生態環境質量前提下,井下排水和地面抽水用於各種目的的供水,礦井既是排水點,又是供水水源。排水、供水、生態環保配合是指在對礦井水疏降較為有效的地下水系統的某些補給部位,建立能夠保證生態環境質量的各種用途的供水水源地,預先截取補給礦井的地下水水流,這樣既可滿足礦井周圍的各類供水需求,又可達到疏降礦井水之目的,有效地降低了我國煤礦因只採取井下大流量疏放而造成昂貴的噸煤排水費用和水污染處理費用,變被動的井下防治水工作為積極主動的地面截流工作。強喀斯特徑流帶和地下水集中補給帶是較為理想的地下水系統截流配合部位。

排水、供水、生態環保三位一體結合的管理模型考慮了排水系統的疏降效果和安全運營,而供水系統的供水需求和生態環境系統質量保護也是優化模型設計的重要約束指標。在模型中,排水、供水、生態環境保護三者之間沒有主輔之分。三位一體結合模型控制所研究礦區的各層充水含水層的水頭壓力,使其不僅滿足安全帶壓開採的需要,而且要確保礦井和周圍地區一定數量的供水需求,但不允許超過導致生態環境質量降低的最大允許水位降深。

排水、供水、環保三位一體結合的優化管理模型,在保證環境質量和礦井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提供給礦井和其周圍地區一定數量的水資源,可向多個用戶供水。根據向不同用戶的供水價格(水資源費)、抽(排)水費、管道輸送費(包括管道成本和佔地費用等)和水處理費,通過比較目標函數中它們各自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大小,模型會自動優化分配各自的供水數量和具體的供水方案。所以,排、供、環保三位一體結合模型不僅實現了將保證環境質量的礦井排水和地面抽水用於供水之目的,而且通過選擇多種供水用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最大的目標函數和適當的約束條件,完成了綜合制定排水、供水、環保三位一體的具體的水資源優化管理方案。

排水、供水、環保三位一體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根據礦區的具體區域地下水資源開采情況和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武強教授認為,排水、供水、環保三位一體的結合應該劃分為狹義和廣義的兩大基本模式。

1.狹義的排水、供水、環保結合管理模型

狹義的排水、供水、環保結合管理模型就是只注意排水系統的疏降效果和環境系統的質量保護,而不直接考慮供水系統的供水要求,在首先保證礦井安全生產和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將礦井的排水匯流後,經水質處理用於各種目的的供水。這種結合模式以礦井排水和環境保護為主,供水只作為被動輔助的一方加以考慮。

該模式主要適用於區域地下水資源比較緊張,且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或極復雜的礦區。對於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或中等的礦區,沒有排水、供水、環保結合研究的必要。如管理期劃分為三個管理時段,則具體結合的管理模型如下:

目標函數:礦井總排水量最小。

主要約束條件:

(1)保證疏降區地下水水頭滿足安全帶壓開採的需要。

(2)確保礦井排水不引起周圍環境質量的降低。

其數學模型為:

華北煤田排水供水環保結合優化管理

式中:C(i,j)為管理時段時間(d);Q(i,j)為決策變數(m3/d);β(k,i,j)為單位脈沖響應函數(m);s(k,j)為約束點k在第j管理時段的允許降深(m);q0(i)為各抽水井的額定抽水能力(m3/d)。

2.廣義的排水、供水、環保結合管理模型

廣義的排水、供水、環保結合管理模型不僅注意了排水系統的疏降效果和環境系統的質量保護,而且直接考慮了供水系統的供水需求,三者同時作為優化管理設計的重要約束指標,它們之間沒有主、輔之分。廣義排水、供水、生態環保三位一體結合系統控制礦區水頭壓力不僅滿足安全帶壓開采高度,而且確保礦區及周圍地區的一定供水需求,但不允許超過最大允許降深。

該模式主要適用於區域地下水資源比較充沛,且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或極復雜的礦區。

三位一體優化管理模型,在保證生態環境質量和礦井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提供給礦井及其周圍地區一定數量的水資源,可用於生活、工業、農業等方面的供水。根據三種不同供水單位的供水價格、抽(排)水費、管道輸送費(包括管道成本和佔地費用等)和水污染處理費,通過比較目標函數中它們各自所產生經濟效益大小,模型會自動優化分配各自的供水數量和具體的供水方案。所以,這個三位一體的優化模型除涉及地下水水力技術管理之外,也牽涉經濟評價、社會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它不僅實現了三位一體結合過程的經濟運行,同時整個結合系統的安全運營得到了保證,避免或減少了突發性事故。

具體優化結合的經濟水力管理模型如下:

目標函數:多種供水目的的經濟效益最大。

主要約束條件:

(1)疏降流場滿足安全帶壓開采條件,但不得超過最大允許降深;

(2)排水量加開采量須保證一定供水量,但不得超過地下水系統的剩餘資源量;

(3)礦井排水不引起本地區和周圍地區環境質量的降低。

其數學模型為:

華北煤田排水供水環保結合優化管理

華北煤田排水供水環保結合優化管理

式中:Qs(i,j),Qg(i,j),Qn(i,j)分別為生活、工業、農業用水的決策變數(m3/d);spi,gpi,npi分別為生活、工業、農業供水單位立方米的水價(元);sdi,gdi,ndi分別為生活、工業、農業供水單位立方米的抽水費用(元);sti,gti,nti分別為生活、工業、農業供水單位工萬米的輸送費用(元);sgi,ggi,ngi分別為生活、工業、農業供水單位立方米的水處理費用(元);N1,N2,N3分別為用於生活、工業、農業供水抽水井數;s(k,i),s′(k,i)分別為約束點k在i時段的最小和最大允許降深(m);Q′為管理系統的剩餘可開采資源量(m3/a);Q為管理系統的供水需求量(m3/a)。

❺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的歷屆獲獎情況

附:歷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名單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劉鐵鑄 上海市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良臣 新疆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陸忠驥 山東煤田地質勘探公司,高級工程師
周世泰 冶金部東北地質勘探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胡惠民 湖北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梁珍廷 廣西有色地質勘探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蔣興泉 核工業華北地質勘探公司,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馬宗晉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田在藝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員(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寶珺 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研究所,教授(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杜樂天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汪仲英 地質礦產部探礦工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丁中一北京大學地質系,副教授
張本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王文傑 煤炭部福建煤田地質勘探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宏驥 地礦部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崇佑 地礦部江西省地礦局調研大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集磊 有色甘肅地質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劉廣潤 地礦部湖北省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兆宇 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鞏志根 核工業華南地勘局293大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龔茂清 冶金部西南地勘局,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鄧起東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綿平 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於崇文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許志琴 地礦部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安芷生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研究員(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趙澄林 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游振東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張宗祜 地礦部水工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光鼎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肖序常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袁秉衡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物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康玉柱 地質礦產部西北石油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光宇 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楊明桂地質礦產部江西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錢佐國 化工部地質礦山局雲南地質大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何伯墀 有色西北地質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許惠龍 煤田地質總局山西煤田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祝延修 武警部隊黃金指揮部九支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殷鴻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國棟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夏林圻地質礦產部西安地礦所,研究員
張文堂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江天壽 地質礦產部探礦工藝研究所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何繼善 中南工業大學,教授(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維襄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特別獎獲得者(只頒發了這一次):
程裕淇地質礦產部,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鴻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孫殿卿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東生 中國科學院地質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馬杏垣國家地震局地質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董申保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張雲湘 地質礦產部四川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金琪 地質礦產部西南石油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馮志強 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楊俊傑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長慶石油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萬程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河南煤田地質局,高級工程師
王世忠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第14支隊,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陳光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裴榮富 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任紀舜 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馮增昭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郝石生 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張卓元 成都理工學院,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楊遵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韓德馨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海濤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湯中立 地礦部甘肅省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王永基 冶金部中南地質勘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包家寶 地礦部江西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石禮炎 地礦部福建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丁貴明 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大慶石油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文恆 煤田地質總局江西煤田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金慶煥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學仁 化工部四川化工地質勘查院,高級工程師
王秋華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遼河石油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熊光楚 有色北京地質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毓川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見義 北京石油勘探開發院,教授級高工(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鶴齡 淮南理工學院,教授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翟裕生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金景福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郝詒純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令智 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廷棟 國土資源部,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盧耀如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工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管海晏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楊雲嶺 勝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楊繼良 大慶石油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殷先明 甘肅省地勘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黃兆洪 化工遼寧地質勘察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呂國安 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覃慕陶 廣東省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黃第藩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北京開發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思田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袁學誠 中國地質勘查技術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旭 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張一偉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盧良兆 長春科技大學,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葉連俊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 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彭熹 中國科學院鹽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潘元林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勝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蔣炳南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潘龍駒 中國有色金屬礦產地質勘查中心地質資料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啟民 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吳奇之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駱耀南 國土資源部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姜劍虹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黑龍江煤田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福同 國土資源部新疆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王鐵冠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龔再升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廖椿庭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蔣 志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杜汝霖 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教授
何國琦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汪集暘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鍾大賚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石耀霖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多 吉, 西藏地勘局地熱地質大隊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王保群 核工業地質局二一六大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培君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地質研究院,研究員
倪斌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秦震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姚伯初 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何自新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正輔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趙文智 中石油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季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李陽,中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漢漪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劉本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榮譽獎:
趙文津 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夏代祥 西藏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葉天竺 中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童曉光 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雙明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丕龍 中石化西部新區勘探指揮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錫友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山東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黃永樣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文昌 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崔盛芹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教授
張培震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蔡希源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丁悌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孫革 吉林大學,教授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
曾勇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教授
鄭亞東 北京大學,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榮譽獎:
傅家謨,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李四光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李惠,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劉敬黨 ,中國化工地質礦山總局遼寧化工地質勘查院
朱偉林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有限公司科技委
張金帶,中國核工業地質局
周海民,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公司
李干生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開發部
徐水師,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劉玉書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6地質隊
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陳均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馬永生,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弭力,中國地質科學院
劉敦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周新源,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
郝守剛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黃潤秋,成都理工大學 李四光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張善文, 中國石化股份勝利油田分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閻鳳增 ,中國武警黃金指揮部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占游, 核工業二O三研究所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鄧運華,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高級地質師(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陳才金,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8地質隊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京彬,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 宏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杜金虎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楊經綏,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研究員
洪友崇, 北京自然博物館 研究員
彭善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
金之鈞,中國石化股份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教授(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
王世稱, 吉林大學 教授
朱筱敏,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楊克明, 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教授級高工
楊華,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教授級高工
董連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工
廖香俊, 海南省地質局(海南省海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教授級高工
王宇, 雲南省地質調查局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教授級高工(二級)
熊盛青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教授級高工
謝玉洪,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高級工程師
朱恆銀,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教授級高工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鄒才能,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李子穎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
汪嘯風, 武漢地質礦產研究所(原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
宋國奇,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教授級高工
毛景文,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教師獎獲得者:
武強,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唐輝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夏慶龍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郭旭升,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
趙賢正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
夏毓亮,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王香增,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丁俊,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張訓華,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王佟,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宋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非常規天然氣研究院
徐義剛,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所
杜時貴, 紹興文理學院
殷躍平,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舒良樹,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顏丹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李四光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付鎖堂,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來明,山東省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振峰,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郝蜀民,中國石化華北分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燕長海,河南省地質調查院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劉鴻飛, 西藏自治區地質調查院 高級工程師
范立民,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潘彤,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沈樹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教授(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潘桂棠,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研究員
侯增謙,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研究員
蔣少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
彭建兵, 長安大學 教授
賴紹聰, 西北大學 教授

❻ 河北省衡水武強縣璐德怎麼樣

璐德國際藝術學校隸屬於(武強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是武強縣向河北省申請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之一,學校座落在原武強縣職教中心,佔地6萬余平米,在武強縣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關懷下,由北京璐德文化藝術中心與金音樂器集團投資1300萬元共同創辦,是武強縣創建中國國際音樂產業基地整體項目的第一部分。學校設有學前教育班、全日制高級寄宿小學、初中、高中與職業高中;校外業餘音樂培訓班、大、中專學歷班、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班、各類音樂、器樂、藝術類社會短訓班。學校的部分專業教師均從國外音樂學院聘請,國內專業教師也均是行業內的領軍人物及專家教授。璐德國際藝術學校適時而生,集合國內外各門類實用音樂方面的演奏專家、教育專家、學者與演藝明星,共同打造適用於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文化課程、音樂藝術課程,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璐德國際藝術學校,承載的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包裝人才、輸送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任務,是打造武強國際音樂產業基地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璐德文化擁有的國內外專家團隊及宣傳媒體是保障藝術學校成功舉辦的優勢資源,也是璐德文化多年來積累的壟斷資源,擁有這兩大資源,確保了藝術學校的獨特性、專業性及不可復制性。

在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下,切實解決美術及音樂類學生入學、升學及就業的實際困難,做到讓學生輕松考學、輕松就業。

● 第一所先簽就業合同,再入學的職業學校
● 第一所確保考入重點大學的藝術學校
● 第一所從小學開始培養藝術人才的全日制特色學校
● 第一所頒發大中專學歷的吉他職業藝術學校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❼ 岩溶水系統脆弱性評價因素

一、岩溶水系統脆弱性評價因素

1.岩溶水系統水量脆弱性評價的因素

與水量有關的岩溶水環境問題包括了泉水斷流與過量衰減、區域水位持續下降、水資源超采以及相關的岩溶塌陷、地裂、海水入侵和由於區域流場變化引起的水文地質條件改變等等。岩溶大泉作為北方岩溶水系統最普遍的一種自然排泄形式,除了供水功能以外,還有重要的旅遊、生態等功能,因此岩溶泉水是在水量脆弱性評價以及水量保護區劃分中著重考慮的因素。從岩溶水系統整體出發評價其水量脆弱性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系統規模大小。岩溶水系統規模大小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岩溶水系統的調節性能和資源量大小。規模小的系統極容易引起資源超采、區域水位下降及相關的問題。

2)可開采資源量多少。

3)資源要素構成數量及動態。

4)系統結構模式。系統結構模式對岩溶水水量環境問題影響較大。例如,順置型系統模式泉水多由隔水頂板阻擋排泄,在岩溶含水層與隔水頂板一定埋藏深度(一般在100~250m)的接觸位置往往發育岩溶地下水強徑流帶,泉口下游存在承壓自流區。因此,在這種結構模式的排泄區打井或採煤活動,與由隔水底板隔水形成排泄的「單斜逆置型」系統的泉水更容易出現斷流。例如,太行山東部山前岩溶大泉,多數斷流。

5)泉水排泄出露形式。多數北方岩溶大泉的出露排泄與阻水體有關,除了岩溶含水層隔水頂、底板阻水作用形成的泉水外,斷層和火成岩體的側向阻隔出流形成的泉水也佔有一定比重。由於岩溶水在阻水體一側富集,因此,這類泉水也容易出現斷流。例如,在內蒙古桌子山地區的拉僧廟泉系由老石擔山東緣斷層使得桌子山組(馬家溝組)碳酸鹽岩含水層與克里磨里組(相當於平涼組)隔水層接觸而排泄(圖7-2),沿導水性很強的老石擔山東緣斷層大量開采岩溶水而導致拉僧廟泉水斷流。這種情況在汾渭地塹區最為普遍,區內多數泉水在山前受斷裂帶一側相對弱透水的地層阻水出流。由前述所知,區內泉水多與張扭性的裂谷山前斷裂構造有關,這些斷裂形成的岩石破裂以及沿斷裂岩溶發育強烈,從而導致具有很高的導水能力,沿斷裂帶開采岩溶水極易造成泉水乾涸或搬家。例如,太原晉祠泉,1954~1958年實測泉水平均流量為1.94m3/s,1977~1978年,清徐縣在距晉祠泉10餘千米的平泉和梁泉建成兩處自流井群,共14眼深井,最大自流量達1.03m3/s。開采使泉水流量逐年減少,直到1994年4月30日徹底斷流。中條山岩溶水系統內的南梁泉,20世紀80年代前流量為0.52m3/s,由於岩溶水開采流量逐年減少,2002年初在距其10km的太子灘鑿成一岩溶熱水井,井深1547.46m,自流水頭0.9MPa,使海頭泉流量嚴重衰減並於當年3月20日斷流,同時泉口處水位也降至地面以下10~12m。山西介休洪山泉的嚴重衰減也是在山前斷裂帶大量開采以及采礦排水的結果。陝西周公廟泉出露於亞柏斷裂帶,岐山自來水公司在斷裂帶內打井取水也使泉水失去了復出的可能。總體上,區域隔水頂板、側向地層或隔水岩體阻水出露的泉水水量敏感程度較高,相對而言,由區域隔水底板阻水形成的泉水水量敏感程度較低。

圖7-2 拉僧廟泉出流條件示意圖

2.岩溶水系統水質脆弱性評價的因素

(1)系統的規模

系統規模大雖然能在水量方面體現出較強的調蓄能力,但對水質而言就存在地下水循環更替速度慢的問題,一旦地下水遭受污染,恢復治理的難度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系統規模大小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系統資源要素構成的多少,一般系統規模越大,岩溶水的補給項構成越多,岩溶水水質的影響要素也就越復雜。

(2)系統內降水量

降水量作為岩溶水系統最重要的補給源,總體上水質質量相對較好,降水量大小所體現的是系統岩溶水「納污能力」。降水量大小也體現雨水對包氣帶岩土的溶濾程度,因此降水量對系統水質脆弱性具有正效應。

(3)系統結構模式

從水質方面,「單斜逆置型」岩溶水系統其上游往往存在煤系地層、容易遭受礦坑污水的滲漏污染,而「向斜-盆地型」岩溶水系統由於水位埋藏淺、淺覆蓋型岩溶區分布面積廣,地表水、地下水向心匯流,更容易遭受農業施肥等的污染。

(4)地球化學背景

煤系地層分布面積比重,中奧陶統碳酸鹽岩含水層中是否存在有石膏,覆蓋區分布的面積比重等等都是在評價系統岩溶水質脆弱性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5)岩溶水系統包氣帶平均厚度

岩溶含水層包氣帶可以吸附降解部分污染物,總體上包氣帶越厚其自凈能力越強,岩溶水系統防污性能也越強。

岩溶水系統脆弱性是不同系統間脆弱性比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評價中各項因素的分級指標的確定將直接影響到評價結果。然而迄今為止,對岩溶水系統整體脆弱性評價的概念及方法尚未見探討,同時就目前所擁有的資料開展評價指標的定量化分類的條件還不具備,需要參與評價的要素不盡合理完備(比如人口密度等因素),這項工作只能隨著資料積累和評價方法的完善成熟逐步開展。

二、岩溶水系統含水層脆弱性分區評價因素與方法

岩溶含水層的脆弱性評價是系統內部岩溶含水層分布區環境問題的易發性分區評價。岩溶含水層的脆弱性同樣要分為「水量脆弱性」和「水質脆弱性」兩種。

1.含水層水量脆弱性分區評價的因素與方法

岩溶含水層的「水量脆弱性」是含水層對外界干擾的響應程度並引發水量方面水文地質環境問題可能性的表徵,這種敏感程度表現在時間和空間上。例如,在北方東部岩溶相對發育且覆蓋層厚度小的區域,開采岩溶地下水就容易發生岩溶塌陷,可認為這些地區具有含水層水量脆弱性特徵。同樣,如果某一地區開采岩溶水,在一定時間內會引起泉水流量(或水源地出水量)較大的削減量,也可認為含水層具有水量脆弱性。水量脆弱性的實質是含水層導水性能的綜合體現。由於與岩溶含水層水量相關的水文地質環境問題包括了純水量的問題以及特殊水量問題,因此水量脆弱性評價因素要與水文地質環境問題相結合。

(1)純水量脆弱性分區評價

純水量脆弱性是系統內某點的岩溶水位(包括區域或重點位置的水位)或流量(泉水流量或水源地出水量)對其他點在水量激勵下的時空響應,其制約的因素主要是岩溶含水層的導水性能。總體上,北方岩溶地下水符合達西滲流理論,能夠描述系統含水層滲流的數值模型更適用於純水量脆弱性評價,在後面的典型岩溶水系統(娘子關泉域岩溶水系統)實例中,我們採用了響應矩陣法進行評價。

(2)特殊量脆弱性分區評價

特殊水量脆弱性分區評價中需要把水位與具體問題的相關地質條件結合起來進行評價,北方最常見的主要有岩溶塌陷問題和礦坑突水問題。

在岩溶塌陷的脆弱性(或風險性)評價中,需要考慮岩溶發育程度、覆蓋層因素(包括厚度、岩性、結構及地貌條件)、地下水因素(包括埋深、變幅及地下水動態變化的動因)等因素。目前採用的評價方法有模糊數學法、神經網路法、GIS方法以及一些統計學方法等。在後面的典型岩溶水系統(棗庄十里泉泉域岩溶水系統)實例中,我們採用了模糊數學法進行評價。

對煤礦底板突水的脆弱性(或風險性)評價,20世紀30年代蘇聯學者斯列薩列夫提出了臨界水壓值公式,是一個純水量問題,後經實踐中不斷改進,中國煤炭研究院西安分院提出了突水系數並由此預測煤礦突水的風險大小,突水系數的表達式為

中國北方岩溶地下水環境問題與保護

式中:Ts為突水系數(MPa/m);P為隔水底板承受的水壓力(MPa);M為底板隔水層的厚度(m);h1為礦山壓力破壞隔水層的厚度(m);h2為隔水層中導升高度(m)。

1984年,煤炭工業部的《礦井水文地質規程》中,以突水系數0.6線為界,劃分安全區及危險區。然而大量統計結果表明,80%以上的煤礦突水與斷層有關,突水系數低於0.6的地區同樣出現底板突水問題。2007年中國礦業大學武強教授根據多年研究,提出了煤層底板突水評價的脆弱性指數法,採用GIS與人工神經網路、證據權法、Logistic回歸法及層次分析法耦合的方法對煤層底板突水脆弱性進行分區評價,為煤礦底板突水風險性評價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由於影響煤礦突水的因素比較多且較復雜,而且一些准確的數據難於獲取,因此,評價方法還有待完善。

2.含水層水質脆弱性分區評價的因素與方法

國外對狹義的地下水脆弱性(指水質脆弱性)評價方法目前主要有疊置指數法、過程數學模擬法和統計方法(Barnali Dixon,2007),單防污性能評價指數模型有30多種,其中,DRASTIC模型(D為地下水埋深;R為凈補給量;A為含水層介質;S為土壤介質;T為地形坡度;I為包氣帶影響;C為水力傳導系數)應用最為廣泛,它是美國環保局1985年提出的。在美國許多地區曾用DRASTIC模型進行地下水防污性能編圖,該方法在其他一些國家或地區也曾應用,例如,歐盟、南非、葡萄牙、奈及利亞、韓國、以色列等。然而一般認為DRASTIC模型更適合於鬆散層孔隙地下水脆弱性的評價。針對岩溶含水層的特殊性,歐洲制定比較多的岩溶含水層脆弱性評價方法,特別在COST620項目中廣泛應用並完善。評價中一般考慮的因素有覆蓋層(O因子,包括厚度、岩性等)、徑流特徵(C因子)、降雨(P因子,大小及動態)和岩溶網路發育特徵(K因子)。如基於起源-路徑-目標模型的EPIK法、PI法、COP法和基於示蹤試驗的VULK方法等。結合我國北方具體情況,我們認為含水層水質脆弱性評價中需要考慮因素有:

1)岩溶地下水的天然補給強度(降水量是其中之一,還應該包括河流、水庫以及其他類型地下水對岩溶水的補給)。

2)碳酸鹽岩分布埋藏類型。

3)包氣帶厚度。

4)岩溶含水層的導水性能。

5)到主排泄區(或水源地)的距離(可體現在滲流模型中)。

在各評價因素的分級中,結合我國北方岩溶水系統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調整,具體方案在典型岩溶水系統實例中進行敘述。

❽ 地下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焦作市地處豫西北,北依太行,南臨黃河,總面積6014km2,全區總人口348萬,有煤炭、石灰石、鋁土及鐵礦石等礦產資源,工業以電力、化工、機械和煤炭為主,目前已發展成為以能源化工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焦作礦區工農業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焦作地區的地下水天然補給資源量為10.583m3/s,其中喀斯特水補給量為8.86m3/s,孔隙水補給量為1.723m3/s。

一、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焦作市地下水資源由喀斯特水、孔隙水組成,且以喀斯特水為主,喀斯特水資源約佔全部地下水資源85%左右。焦作礦區山前地區是九里山泉域喀斯特水的集中排泄區,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近年來,隨著城市及工農業的發展及煤礦區的大量開采,在局部地段出現了小范圍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位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盡管如此,降落漏斗范圍及漏斗中心水位穩定,多年來地下水位基本上處於動平衡狀態,在豐水期、豐水年因地下水位回升,降落漏斗范圍縮小乃至消失[4]

目前人工開采已成為孔隙水、喀斯特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的開采方式有廠礦自備水源地(井)集中和分散式開采、焦作市自來水公司水源地集中開采、礦井排水和農業零星分散式開采。

1.自備水源地(井)開采地下水狀況

1994年全市共有自備井234眼,年開采地下水量6347.86×104m3,平均2.013m3/s。其中全年開采孔隙地下水1939.36×104m3,平均0.615m3/s;喀斯特地下水4408.50×104m3,平均1.4000m3/s。1994與1993年相比減少了5.77%,1993年自備井開采地下水量6736.86×104m3。自備水源井除焦作電廠、中州鋁廠、焦作鋁廠、熱電廠、焦作市水泥廠、化工一廠、造紙廠等廠礦企業屬井群開采地下水外,其餘多屬零星分散式開采,且多以喀斯特水做供水水源。

(1)孔隙水開采量:受氣候及人工開采雙重因素影響,近年來焦作市區內孔隙水位呈下降趨勢,焦作市區南部形成了孔隙水水位下降漏斗,且水質變差。為改善這一狀況,自1990年開始對孔隙水的開采進行了限制,自備井開采量有所下降。1992年降至1466×104m3,1993年有所增加,達1765×104m3,1990年自備井開采孔隙水1991×104m3。1994年孔隙水開采量為1989.36×104m3,比1993年增加了173.86×104m3。自備井地下水開采總量年際變化較大,月最大采量為566.092×104m3(7月),月最低開采量為484.562×104m3(12月)。

(2)喀斯特水的開采量:焦作市喀斯特水資源豐富,水質好,是城市工業及居民生活的最佳供水水源。焦作市區各用水大戶多開采喀斯特水。1994年自備井共開采喀斯特水4408.50×104m3,占自備井開采地下水總量的70%。1993年自備井開采喀斯特地下水4972.31×104m3,1994年與1993年大致相同。

2.焦作市自來水公司開采地下水狀況

焦作市自來水公司現有6座水廠,其中第一水廠、第四水廠開采喀斯特地下水,第二水廠由新東公司(礦井排水)和焦作電廠崗庄自備水源聯合供水,第三水廠由焦西公司(礦井排水)和東小庄水源地(開采喀斯特水)聯合供水。焦作市自來水公司開采地下水的水源地只有第一水廠、第四水廠、東小庄水源地(崗庄水源地因屬焦作電廠自備水源地,未計入其中)共三處。1994年焦作市自來水公司總供水量5425.74×104m3,其中地下水開采量2071.68×104m3,占總供水量的38.2%。

第一水廠位於焦作市中心新華街,利用已報廢的2號、3號礦井供水,與1993年的142×104m3相比,增加了160.53×104m3,1994年共開采喀斯特地下水310.53×104m3,全年平均開采量0.0985m3/s。

第四水廠位於焦作市區北部近山前地帶,現有開采井22眼。該水廠是焦作市自來水公司以地下水做水源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占焦作市自來水公司開采地下水總量的53.68%,占焦作市自來水公司總供水量的20.46%。1994年全年共開采喀斯特水1112×104m3,平均0.3527m3/s。

東小庄水源地位於焦作市區西部東小庄,現有開采井19眼,全年開采喀斯特地下水649.00×104m3,平均0.2058m3/s,比去年增加了15.89%左右。

3.礦井排水及利用

(1)礦井排水:分為焦東礦區和焦西礦區兩部分。

焦東礦區的演馬庄礦、九里山礦井排水量居各礦之首,多年來礦井排水量一直超過1.0m3/s。相比之下,中馬村礦、小馬村礦、馮營公司、方庄礦等礦井,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相對簡單,礦井排水量小。1994年焦東礦區內的7個礦井,年平均排水量總計為3.3778m3/s,與1993年以前相比,略有下降。焦東礦區礦井排水總量季節變化不明顯,相對穩定。

1994年焦東礦區內的演馬庄礦礦井排水量仍居各礦之首,為1.0847m3/s,該礦近年來發生2次惡性煤層底板突水災害,礦井排水量比較穩定。九里山礦井排水量平均為0.7903m3/s,該礦由於對煤層底板突水點進行了注漿堵水和工作面煤層底板注漿改造,因此自5月份起礦井排水量有所減小。其他礦如韓王公司、馮營公司、小馬村礦、中馬村礦等礦井,排水量比較穩定,多年變化不明顯。1994年韓王公司礦井平均排水量為0.3840m3/s,馮營公司為0.3098m3/s,小馬村礦為0.1248m3/s,中馬村礦為0.6535m3/s,位村礦為0.0307m3/s。

焦西礦區的王封公司由於礦井關閉停產,礦井排水量呈下降並逐步穩定趨勢,平均排水量1989年為1.50m3/s,1990年為1.26m3/s,1991年為1.02m3/s,1994年為1.0915m3/s。王封公司礦井排水量年內變化比較明顯,月最高排水量1.1605m3/s,月最低排水量1.0182m3/s。焦東公司礦井排水量因礦井報廢,礦井排水量呈下降至逐步穩定趨勢。1991年為0.38m3/s,1992年為0.35m3/s,1994年則降為0.3033m3/s。朱村礦礦井排水量相對較大,並呈逐年增加趨勢。1990年為0.80m3/s,1991年增至0.84m3/s,1994年則增至0.9013m3/s。1994年焦西公司礦井排水量是0.5970m3/s,與1993年相比,略有增加。焦西礦區的焦東公司、王封公司已經關閉停止採煤,沒有開采新的工作面,整個礦區礦井排水量呈逐年減少並趨於穩定的狀況,原煤層底板突水點已經作為供水井水源。1989年平均排水量3.25m3/s,1990年減至3.09m3/s、1991年進一步減至2.85m3/s,1994年略有增加,達2.8931m3/s。

(2)礦井水利用情況:目前,焦作市地下水開採的主要方式是礦井排水及農業灌溉利用,礦井排水量6.2707m3/s,綜合利用礦井排水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有效途徑。焦作市礦井水的利用有3個方面:

一是焦作市自來水公司利用礦井水情況。焦作市自來水公司所屬的第五、第六水廠全部以礦井水做供水水源,第二、第三水廠部分利用的礦井水做供水水源。1994年,焦作市自來水公司四座水廠累計用礦井水3363.04×104m3,占焦作市自來水公司總供水量的61.8%。

第二水廠位於焦作市東北部,以焦東公司井排水做供水水源,1993年供水量1456×104m3,1994年供水量1571.66×104m3,較1993年略有增加。由於焦東公司已經關閉,礦井水的利用量一定會受到限制,目前,第二水廠正在建設新的水源地。

第三水廠位於解放西路,主要利用焦西公司礦井排水,1993年供水量1821×104m3,1994年為1288.50×104m3,較1993年相比減少了532.5×104m3

第五水廠位於焦作市馬村區,利用中馬村礦礦井水作為供水水源供給馬村區居民生活用水。1993年供水量239×104m3,1994年為297.68×104m3,比1993年增加了24.55%。

第六水廠位於焦作市中站區,利用李封公司礦井排水向焦作市中站區供水,1993年總供水131×104m3,1994年為196.2×104m3,較1993年增加了49.79%。

1994年焦作市自來水公司各水廠利用礦井總計達3363.04×104m3,全年平均1.0664m3/s。1993年礦井利用量3570×104m3,1994年較1993年減少了206.96×104m3

二是焦作煤業集團公司各礦自用礦井水量。焦作煤業集團公司的朱村礦、九里山礦和演馬庄礦,生產及生活用水全部或部分依賴礦井水做水源,據1994年調查,各礦利用礦井水量為0.282m3/s。

三是焦作市農業灌溉引用礦井排水。礦井排水除部分被焦作市自來水公司及焦作煤業集團公司各礦及焦作電廠、焦作市化工三廠等廠礦利用外,剩餘部分經河渠排出礦外。流出礦外的礦井排水部分做為區內農田灌溉的水源,剩餘部分則流出礦區。據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資料,1994年焦東灌區和焦西灌區共利用礦井水1971.0×104m3,平均0.625m3/s。經過綜合計算,礦井水利用總量平均為1.973m3/s,占礦井排水總量的31.47%。因而,礦井水資源利用程度較低。

4.焦作市農業開采地下水量

焦作市現有耕地面積16.7萬畝,其中井灌面積6.7萬畝,據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資料,1994年農作物灌溉7次,灌水定額一般為75m3/畝次,由此算得1994年焦作市區各鄉農業開采孔隙水3517.5×104m3,平均1.1154m3/s。加上焦作市修武縣境內方庄鄉、周庄鄉、李萬鄉和五里源鄉孔隙水農灌開采量0.7746m3/s,全區農業共開采淺層地下水平均1.89m3/s。

5.焦作市全區地下水開采總量

綜合上述各項,1994年全區工農業生產及生活共開采地下水14379.73×104m3,平均4.56m3/s,其中開采喀斯特水6480.07×104m3,平均2.055m3/s,開采淺層孔隙水7899.66×104m3,平均2.505m3/s,焦作市自來水公司開采喀斯特水2071.68×104m3,平均0.6569m3/s,自備井開采地下水總計6347.86×104m3,平均2.013m3/s,農業灌溉開采淺層孔隙水5960.30×104m3,平均1.89m3/s(表3-18)。

表3-18 1993、1994年地下水排泄量 (單位:1000m3

二、影響焦作地區地下水資源的主要因素

1.地下水補給量減小和排泄量增大

焦作地區除礦井排水和地下水污染嚴重影響著地下水資源外,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和河流滲漏補給。因此,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大小是影響地下水資源的直接因素。

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地下水資源量,降水入滲是焦作地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工農業的快速發展,地下水的開采量愈來愈大,地下水位愈來愈低,地表水資源枯竭,河流斷流等,破壞水循環系統比較嚴重,大氣降水量趨於下降趨勢。1952~1964年平均降水量為826.1mm,1965~1977年平均降水量為681.56mm,1978~1982年平均降水量為662.55mm,1982~1988年平均降水量為642.4mm,1989年以來降水量一直偏低,影響了地下水資源的補給比較嚴重。

焦作市地下水位下降表現為4個階梯,1952~1964年為第一階梯,地下水位105m,1965~1977年為第二階梯,地下水位91~98m,1978~1988年為第三階梯,地下水位85~92m,1982年以來為第四階梯,地下水位72~89m。主要原因為由於降水量的減小和開采量的增大,其地下水位與降水量和開采量關系見圖3-36。

圖3-36 地下水位與降水量和開采量關系圖

丹河、西石河、山門河、紙坊溝、新河和翁澗河均為流經焦作礦區的河流,由於地表喀斯特發育,河流滲漏量比較大。例如,1994年對丹河480電廠至後陳庄段,取3個斷面分枯水期、豐水期兩次實測丹河流量,480電廠至後陳庄段河流漏失量平均為1.7338m3/s。近十幾年來除丹河滲漏補給地下水外,盡管丹河流量也在逐年減小,新河和翁澗河為排污河,其他河流均已斷流,因此,總的來說河流滲漏量也在減小。

焦作礦區所採煤層為石炭系、二疊系煤層,其直接充水水源主要為石炭系薄層灰岩,底部奧陶系灰岩喀斯特水間接充水水源,該層富水性好,補給水量大,嚴重威脅著煤炭的安全生產。為此對石炭系薄層灰岩進行疏水降壓排水,對O2灰岩採取斷層防水煤柱,實施「立足礦井、以防為主、疏堵結合、分類治理」的防治水方針。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石炭系薄層灰岩煤層底板突水頻率增高,O2灰岩水參與發生惡性煤層底板突水,排水量也越來越大,從用水角度來看,O2灰岩水開采量也與日俱增。例如,1952~1964年O2灰岩水開采量為1.501m3/s,1965~1977年O2灰岩水開采量4.964m3/s,1978~1982年O2灰岩水開采量5.5m3/s,1983以來O2灰岩水開采量8.463m3/s。據不完全統計,歷年來煤層底板突水達1000餘次,最大煤層底板突水量達320m3/min。因此,煤層底板突水是造成地下水資源枯竭的另一因素。

2.地下水污染狀況

焦作地區河流中,丹河、西石河、山門河和紙坊溝水質好,符合飲用水標准。翁澗河水化學類型

型,總硬度、氯化物超標;新河河水礦化度2782.99mg/L,總硬度1669.63mg/L,Cl-含量149.21mg/L,均已超過標准。因而,翁澗河和新河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據河南省焦作市監測站資料,翁澗河非離子氨、高錳酸鉀指數、生物耗氧量、化學耗氧量、六價鉻均超標。翁澗河和新河均已成為嚴重污染的河流,成為地下水污染的源頭。

孔隙水污染主要表現在焦作市區以南孔隙水的徑流和排泄區,該區岩性細,滲透性差,水位埋深淺,長期蒸發濃縮作用,水中的離子含量特別是Cl-、K++Na+升高,礦化度增加。更為嚴重的,該區農業採用礦井水及工業生活污水灌溉,致使孔隙水水質惡化。焦作市區南部東王褚至恩村一帶及焦作市區東南部仇化庄至焦作市修武楊樓、大高村一帶的孔隙水水質類型為

型、

Mg2+型和

型,水質最差,本區所檢測的18種項目中,超過飲用水標準的項目有總硬度、礦化度、氯化物、硫化物、硝酸鹽、氟化物,各污染組分的超標率見表3-19。

表3-19 孔隙水水質狀況統計表

根據近幾年的監測與研究,喀斯特水水質正在逐漸惡化,且惡化速度也愈來愈快。主要表現在離子Cl-增加,水質變咸,個別水井水已失去飲用價值。據前人研究,本區喀斯特水Cl-背景值為26.69mg/L,到1998年喀斯特水Cl-已達到40~75mg/L,最高為128.73mg/L,2000年至少有三口喀斯特水源井Cl-含量超過國家飲用水標准(≤250mg/L),最高達1191.22mg/L。焦作地區內某單位喀斯特水自備井1999年Cl-含量為141.1mg/L,2000年為517.61mg/L,2001年為1258.6mg/L,2002年4月上升至2135mg/L,是國家飲用水標準的8.54倍。喀斯特水Cl-超標的水源井雖然是個別的,但由於整個焦作地區的喀斯特地下水同屬於一個喀斯特水系統,水質如按目前速度繼續惡化,整個焦作礦區喀斯特水未來都有被嚴重污染的危險。造成喀斯特水Cl-污染的原因為:喀斯特水補給區地表污水的滲漏;孔隙水、礦井排水通過O2灰岩「天窗」污染喀斯特水;受污染的河水滲漏補給喀斯特水[21]

三、地下水保護與利用對策

1.防治水污染,污水資源化

對於沒有處理能力的廠、礦、企業,應交納污水處理費,由城市有關部門統一處理。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和淘汰落後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重點進行冶金、化工、水泥、電力、采選等重污染行業的結構調整。污水可以被認為「待生資源」,對於污水治理,應本著誰排放誰治理的原則,企業自建小型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的水可重復利用,以節約水資源。焦作市是以能源、化工為主的重工業城市,污水排放量相當大,並已對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可利用的水資源量減少。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從嚴掌握建設項目的審批,執行限期治理制度,堅持實行「關、停、禁、改、轉」的方針。

2.排供環保三位一體

武強教授認為,採用排供環保結合優化管理,不僅考慮了排水系統的疏降效果和安全運營,而且供水系統的供水需求和環境系統的質量保護也同樣是優化模型設計的重要約束指標,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礦井排水,以及將排出的礦井水經過一定水質處理後,全部或部分用來代替礦區正在運行中的不同目的的供水水源[27,9,26]。焦作礦區為了安全生產,大量疏排地下水,礦井排水量為6.2707m3/s,占總開采量10.8134m3/s的58%。而且礦井排水的利用率僅為31.47%。

排供環保三位一體的優化模型除涉及地下水水力技術方面的管理外,同時也牽涉經濟評價和環境保護以及產業結構規劃等的管理。排供環保三位一體,就是在保證環境質量和礦井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給礦井和其周圍地區一定數量的水資源,可用於生活、工業和農業等方面的供水。排供環保三位一體結合模型,不僅實現了將保證環境質量的礦井排水和地面抽水用於供水目的,而且通過選擇多種供水用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最大的目標函數和適當的約束條件,完成了利用一個模型,同時綜合制訂排水、供水、環保三位一體的具體水資源優化管理方案。該模型已應用於焦作礦區九里山礦[27]

3.加強水利價費改革

按照國家發改委改革水價促進節約用水指導意見通知的要求,進行水價調整,否則浪費水的問題不可能根本解決。逐步提高工程水價(自來水價、水利工程供水水價),水資源費(資源水價),水污染處理費(環境水價)。以水為主要的生產原料和生產手段,應制定較高的水價。水利工程水價要逐步到位,水資源費要適時調整。按照不同的行業實行不同的基本水價和不同的階梯式水價標准,生活用水應有最低保障數量。工業用水要參照國內外先進用水定額定出適應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工業產品的用水定額,超定額用水要加價,並責令限期改造設備,降低用水定額。農業水資源費的徵收將會使最有潛力的用水大戶提高節水意識,促進井灌節水,以水養水[33]。利用經濟杠桿調整用水需求,促進節水工作。調整水價和水資源費,這是節約用水最重要的手段。

4.節約用水

提高重復利用率,節約水源,逐步實現「零」排放。加快工業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廢水資源化的開發研究以及城市節水設施的研究製造;制定行業節水規劃和用水標準定額,不斷降低耗水量和排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搞好廢水綜合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是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通過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工業布局的調整實現節約用水,達到水資源的供需平衡,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點。這是城鎮工業節水應該考慮的幾個重要方面。

大面積發展適合精耕細作特點的高效節水形式,重點發展噴灌。要因地制宜採用管灌、渠灌、滴灌、噴灌等多種節水措施。搞好地面水灌渠的綜合節水措施,發展井渠雙灌。推廣秸稈還田、覆膜栽培、集雨保水等農藝節水措施。無論是旱作農業,還是灌溉農業都必須採用農藝節水措施,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農業節水的農藝措施、工程措施要和科學管理結合起來。

節約用水是一項長期的根本措施,關繫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和工業節水為重點,採取行政、經濟、法制、管理等多項措施,千方百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

四、礦井水的水質處理技術

煤礦巷道是煤炭開採的主要場所。巷道中污染物質主要包括廢機油、廢酸液、煤塵、岩屑顆粒和病源菌以及井下的人工廢棄物、糞便等。如果一些老窯積水與巷道相連通時,礦井水易被酸化。如果礦井接受地表水的補給,它們可能還會受到各種農葯液和工業廢水的污染,工業廢水大都含有有機磷、酚、醛等有毒物質。大量湧入巷道的地下水必然會受到這個採煤環境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礦井排水的綜合利用必須首先解決水質問題,它是排供環保結合的一個很重要環節。解決這個問題既要在井下巷道的輸水過程中,既要根據不同污染類型礦井水和綜合利用的不同供水對象,在地面實施礦井水的水質預處理,以便為各供水用戶提供符合其具體水質要求的礦井排水資源,又要注意清濁水分流,盡量減輕礦井水的污染程度。礦井水的實用性處理技術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

1.礦井渾濁水的凈化處理

礦井水中所含雜質大致可以劃分為3類,即懸浮物、膠體物和溶解物[5]。礦井渾濁水凈化處理的主要去除對象則是懸浮物和膠體物兩類,它們是造成礦井水濁度的主要因素。渾濁水的一般常用凈化處理流程為:

(1)澄清:澄清是指去除引起水渾濁的懸浮物和膠體物等雜質的過程,一般可劃分為3個驟步,即混凝、沉澱和過濾。

(2)消毒:礦井渾濁水經過混凝、沉澱和過濾作用之後,便可著手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處理也可在過濾之前進行)。

礦井渾濁水一般的凈化處理流程,如圖3-37為其流程示意圖。對於某些特殊類型的礦井渾濁水或特殊要求的供水用戶,可根據其具體情況分別予以靈活處理,不必完全照搬以上的全部凈化處理流程。

圖3-37 礦井渾濁水凈化處理流程示意圖

例如,如果礦井排水的渾濁度較低,又無藻類繁殖時,渾濁度經常在100度以下,投放混凝葯劑後可不經過混凝和沉澱作用,直接採用一次性過濾處理,將過濾後的礦井水加氯氣消毒,隨之經泵站送入供水管網。

再如,如果礦井排水的渾濁度較高,既要設法達到預期的凈化目的,又要節約混凝葯劑的投放量。可以在混凝、沉澱前採用自然沉澱方法,將原高渾濁度的礦井水中的粒徑較大的泥沙顆粒預先沉澱掉一部分,所用構築物可以是預沉澱池,也可以是沉砂池。最後,再進行混凝,沉澱、過濾和消毒處理。

2.礦井高硬度水的軟化處理

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溶解於其中的Ca2+、Mg2+離子含量,溶解於水中的Fe2+、Mn2+、Sr2+離子也是影響水硬度的一個因素。下面介紹3種常用的軟化方法:

(1)微生物方法:該種方法包括硫酸鹽還原菌去硫法和鐵細菌去鐵法。

(2)化學方法:化學軟化處理包括石灰、石灰乳中和法和石灰、蘇打軟化法。

(3)物理方法:該種軟化處理方法包括蒸餾法、電滲析法和沖淡法3種。

3.礦井酸性水的中和處理

在煤層或其頂、底板中常含有硫化礦物,它們在氧化條件下形成硫酸化合物。礦井水中一旦溶解了這些硫酸化合物,便導致其

離子含量增高,成為酸性礦井水。

礦區酸性水的形成,對於大多數具有較強破壞性的酸性水,是隨著煤礦開采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形成的。而有的酸性水是在煤礦開采之前,即在硫化礦床氧化帶處就已經富集了酸性水。

酸性水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在俄羅斯布利亞礦區勘探中,由於酸性水的腐蝕作用,在8h內鑽桿直徑減少1mm,套管局部被腐蝕,在強酸性水分布地段,經12晝夜,套管壁就被腐蝕穿孔。礦井與儲集酸性水的老窯、老空區溝通,酸性水便可沿通道進入礦井,因而酸性水就會污染井下生產環境。

對於已經形成的酸性水和受其污染的礦井,應採用石灰石中和法或微生物法加以治理。對於酸性的老窯積水,應設立防水煤柱等工程,使其與礦井系統完全隔離;對於含硫礦層要設法消滅充水充氧的環境,使其封閉並失去形成酸性水的環境。消除酸性礦井水的污染,預防和治理應同步進行。

4.礦井高鐵高錳水的處理

當日處理100m3高鐵、高錳水時,濾池可採用鋼制圓形雙級壓力濾池,將濾池分成上、下兩室,上、下室均採用錳砂作濾料。為了達到充分曝氣,盡可能驅散水中游離CO2,且提高pH值,可採用葉輪式表面曝氣裝置,曝氣池可做成矩形,水在曝氣池停留時間約為20分鍾。表面曝氣雙級濾池過濾除鐵、錳工藝是一項比較經濟且效果良好的技術方法。

除鐵方法主要有兩種,其一是蓮蓬頭曝氣、石英砂過濾除鐵,或者用河砂、卵石、木炭卵石層過濾除鐵,其二是用天然錳砂接觸氧化除鐵,該方法簡單經濟,效果良好,已被廣泛推廣利用,這些工藝都能達到預期除鐵的目的,使水中鐵的含量達到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

20世紀70年代末發展了一種兩級過濾處理系統的處理方法,該方法經過曝氣、兩級過濾,一般水中鐵、錳含量均可被控制在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之下。可同時消除水中的鐵、錳離子含量,其工藝過程是首先將水充分曝氣,然後經第一級濾池除鐵,再經第二級濾池除錳。在除錳技術方面,最初採用的是接觸氧化法除錳工藝,效果也良好。

熱點內容
山東大學數學2015級推免生名單 發布:2025-08-17 23:36:29 瀏覽:332
沈陽本科生購房與契稅 發布:2025-08-17 23:24:14 瀏覽:71
廈門大學專項計劃專業 發布:2025-08-17 23:20:07 瀏覽:205
山東中醫葯大學博士分數線 發布:2025-08-17 23:08:46 瀏覽:418
本科生論文格式教育學 發布:2025-08-17 23:07:14 瀏覽:899
華南理工大學車輛博士 發布:2025-08-17 23:01:24 瀏覽:337
黃河清浙江大學人文教授 發布:2025-08-17 22:26:27 瀏覽:301
美國大學比較文化碩士項目 發布:2025-08-17 22:24:41 瀏覽:212
煙台大學計算機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17 22:19:38 瀏覽:399
南寧鐵路局本科生一線員工 發布:2025-08-17 21:53:24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