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師范大學化學系教授
A. 本人是青海師范大學化學系畢業的,有教師資格證,會計證,請問找什麼工作合適
可以考招教之類的
B. 青海師范大學的辦學條件
據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師范學院2個副廳級建制二級學院和16個教學院系。
教學院系
青海師范大學美術系、青海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青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青海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青海師范大學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青海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青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青海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青海師范大學數學系、青海師范大學物理系、青海師范大學化學系、青海師范大學音樂系、青海師范大學外語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 據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12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學、中國史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歷史、教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數學、統計學、化學等
省級重點學科:歷史學、漢語言文學、民俗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基礎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生物科學等 教學成果 據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61個本科專業,其中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省級重點學科,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省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高水平女子籃球隊連續12年獲得CUBA西北賽區冠軍,3次CUBA亞軍,1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亞軍和2次季軍,並奪得2010年世界大學生籃球運動會冠軍。高水平田徑隊繼李秀春奪得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10公里競走銅牌後,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切陽什姐和尹順金分別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獲得女子20公里競走銅牌和2013年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馬拉松賽金牌 。
全國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藏族古代文學史
國家級教學團隊:基礎數學教學團隊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地理信息系統、解析幾何(藏漢雙語)、中國古代史、現代漢語、教育技術學、心理學、常微分方程、運籌學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網路實驗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等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等 交流合作 學校與陝西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建立對口支援合作關系。與台灣師范大學、台灣靜宜大學、台灣萬能科技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布魯姆斯堡大學、蒙大拿大學、猶他大學、猶他谷大學、楊百翰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韓國國立順天大學、日本鈴鹿短期大學、馬來西亞沙撈越大學、馬六甲技術大學、土耳其查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交流關系 。 據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班禪研究院、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青藏高原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所、藏文信息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特色產品開發與應用研究所、環境監測與治理研究所、國際持久性有毒物質聯合研究中心、明間司法鑒定中心、亞麻籽產業工程技術中心、普析通用校企聯合實驗室等23個研究機構 。有11個基礎實驗室和10個優勢特色實驗室,其中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單位,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建有3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環境與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藏文信息處理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心理學省級重點實驗室、計算實驗中心、物聯網技術實驗室、網路技術省級重點實驗室、理化中心、物理實驗室中心 館藏資源 截至2012年12月,青海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書總量已達925264冊(件);古籍線裝書3.4萬余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8.2萬余冊;音像資料及電子出版物1400件;訂購印刷型中文期刊860多種;報紙41種;電子圖書57萬余冊;外文電子期刊4000餘種,中文電子期刊6400餘種;涵蓋理、工、文、史、經、哲、法、教育等八個學科17門類。館藏文獻在文史古籍、生地、計算機科學收藏系統完整,具有館藏特色。館內藏有文淵閣影印《四庫全書》、《中國西北地方文獻叢刊》、《古本小說集成》、《古本小說叢刊》、《萬有文庫》、《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初編》、《中華再造善本》、不同版本的《大藏經》等大型文獻 。 學報期刊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是青海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分為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和自然科學版(季刊),創刊於1960年。學報主要反映青海師范大學和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科研和教學成果,擇登經濟、文學、歷史、哲學、政治、法律、教育心理以及數學與信息技術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尤為注重選載反映民族地區特色的研究成果 。
C. 青海師范大學化學系女生住幾宿
你真無聊,誰會給你回答。
D. 青海師大應用化學畢業的師哥師姐們,出來後好就業么什麼方向好就業謝謝了
我是青海師范大學化學系06級應用化學畢業的,能找到工作,但不是太好。個人認為大多時候還是在自己了,好多時候會有個體差異的。全國的學校不都是這樣嗎?重要的是心態!
E. 紅學的主要研究人員都有哪些
A
艾皓德:Halvor Eifring,University of Oslo,P.O.Box 1030 Blindern,N-0315 Oslo.(挪威奧斯陸大學中文系教授),TEL:+47-22854140
B
白盾(原名吳文慧):245021安徽省黃山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教授)
C
蔡義江:100006北京東皇城根南街84號,TEL:65257173
曹濤:330002江西教育學院中文系
曹惠南:150000哈爾濱市建設街104號黑龍江省文學研究所
程景林:245000安徽省屯溪市徽洲師范專科學校
程賢章:510030廣州市文德路75號廣東省作家協會
崔溶澈:韓國高麗大學中文系,TEL:+82-2-924-7401
崔炳圭:韓國國立安東大學中文系
陳慶浩:12 Rue Dumas,93800 Epinay Sur Seine,France(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TEL:+33-1-48211482
陳家生:353000福建南平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授、校長),TEL0599)8831029
陳維昭:515063廣東省汕頭大學文學院,TEL0754)8438136
陳文新:430072武漢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陳毓羆:100035北京西直門南大街20樓104號(100732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TEL:66155920
陳冬季:831100新疆昌吉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副教授)
陳永宏:152054黑龍江省綏化市綏化地區教育學院
陳昌娟:300073天津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
陳詔:200001解放日報社文藝部(主編)
陳熙中:100871北京大學中文系,TEL:62885748
陳益源:台灣台北縣板橋市中正路375巷17號5樓(台北市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TEL:+886-2-9604972
陳郁夫:台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教授
陳永明:香港浸會學院中文系
陳惠琴:100875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
陳可培:410076湖南省長沙交通學院外語系
陳繼征:710049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學中文系
陳心浩:325003溫州師范學院中文系
陳琦:430014武漢圖書館文獻部(助理館員)
陳景河:130012長春市南湖新村63棟101室(吉林省紅樓夢學會秘書長),TEL0431)5185304
陳墨:150080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D
丁三東:430072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丁廣惠:150080哈爾濱市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丁淦:100009北京市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丁維忠:100009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
丁乃非:台灣中央大學英美語言學系文系
邸瑞平[女]:200062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鄧紹基:100732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TEL:66160163
鄧慶佑:100009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
鄧遂夫:643000四川省自貢市歌舞劇團藝術室
鄧魁英[女]:100088北京北太平庄師大紅四樓102(100875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TEL:62208543
段啟明:100037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TEL:68902058
戴勝藍: 273164山東曲阜師范學院中文系
董文成:110036沈陽市遼寧大學中文系
杜正堂:223001江蘇省淮陰師范專科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杜薇:471022河南省洛陽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
杜春耕:100015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TEL:64372624
杜景華:100009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TEL:64634597
杜志軍:100083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漢語學院漢語言文化系
杜桂萍:150080哈爾濱市黑龍江大學《求是學刊》(文學編輯)
F
傅述先:台灣中正大學外文系
傅憎享:110031沈陽市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
付麗[女]:150006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
富育光:130022長春市吉林省民族研究所
裴晉南: 161006黑龍江齊齊哈爾師范學院中文系
方剛:300073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
馮子禮:210300徐州市邳州市運河鎮沿河路江蘇省運河師范學校
馮文樓:710062陝西師范大學中文系
馮其庸:100009北京市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G
高國藩:210008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高淮生:221008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
高雲雷:150080哈爾濱市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高恆文:300073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
高志忠:157421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牡丹江師范學院中文系
高欽:158100黑龍江省大慶師范專科學校
高旼喜[女]:韓國翰林大學中國學科(副教授)
關四平:150080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
葛永梅:321004浙江省金華市浙江師范大學中文系
顧鳴塘:200234上海市上海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副教授),TEL021)64700700
顧平旦:100009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TEL:64044598
顧建新:221008徐州市中國礦業大學文學學院
龔鵬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過常寶:100875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郭小湄[女]:510632廣州市暨南大學中文系,TEL:(020)85223356
郭全芝:235000淮北煤炭師范學院中文系
郭豫適:200062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郭英德:100875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郭幗英:361021福建省廈門市廈門集美大學師范學院中文系
H
黃熾:225002揚州市揚州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
黃進德:225002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TEL0514)7365265
黃克:100009北京前海西街17號文化藝術出版社(編審)
黃立新:200434上海逸仙路460弄22號302室(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TEL021)65617603
賀信民:710000西安市西安聯合大學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
洪濤:香港九龍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語文學部(講師)
洪銘水:台北市台灣東海大學文學院,TEL:+886-4-3590251
胡文彬:100054北京宣武區里仁街3號院1號樓1門601房(100009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研究員),TEL:63524642
胡文煒:312030浙江省紹興縣柯橋糧管所,TEL0575)4078599
胡邦煒:610073成都市四川省行政學院文秘系(教授),TEL028)7301243
胡小偉:100080北京市海淀區稻香園8號樓705房(100732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TEL:62551762
胡元翎:150080哈爾濱市黑龍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胡萬川: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中語文學系(教授)
胡開敏:100009北京市中國藝術研究院
胡紹棠:066004河北省秦皇島市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基礎部(教授),TEL0335)3038111
胡益民:230039安徽大學中文系
胡經之:518060深圳大學中文系(教授)
胡曉明:430072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武漢大學期刊社(副編審)
胡雪岡:325003溫州師范學院
胡聯浩:510080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科研所(高級工程師)
胡鐵岩:310002杭州市清波新村五幢十七號210室
胡傳淮:629100四川省蓬溪縣政協
惠康佑:215101江蘇省蘇州市木瀆南街89號
霍國玲[女]:100093北京市石景山區永樂小區83樓505號,TEL:68655191
霍松林: 710062西安市陝西師范大學中文系
何永康:210097南京市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TEL025)3728818
何旺生:230061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
韓進廉:050016石家莊市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韓文志: 沈陽教育學院中文系
韓惠京:韓國Catholic大學中文系(教授)
寒知:430070武漢市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
赫登雲(宛情):110002遼寧省沈陽市撫順路19號燃料一公司
郝延霖:830046烏魯木齊市新疆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
J
季學原:315211寧波市寧波大學浙東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季稚躍:200434上海市國權北路8弄16號302
賈穗:215005蘇州市文化局
江寶釵[女]:台灣嘉義民雄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助理研究員),TEL:+886-5-2428258
江慰廬:212002江蘇省鎮江市寶塔路182號201室,TEL0511)5277449
姜志軍:150500《呼蘭師專學報》編輯部
蔣文欽:325003浙江省溫州市溫州師范學院中文系
紀健生:235000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古籍所
金凡平[女]:325003溫州大學管理學院,TEL0577)8314577
金品芳:325028溫州市人大常委會(離休)
金宋平:澳大利亞紐卡素大學漢學部(教授)
K
柯慶明:台灣大學中文系
孔令彬:521040廣東省潮州韓山市師范學院中文系
康來新: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
L
李艷梅[女]:台灣苗栗縣頭份鎮中正二路191號(台灣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師),TEL:+886-3-7667667
李愛冬[女]:010010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李正中:300191天津市天津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正西:230061合肥市安徽教育學院中文系
李錦文:417000湖南婁底地委黨校(教授)
李慶信:610072成都市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李廣柏:430079武漢市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彥彬:030006太原市山西省石油公司
李田意: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退休教授、台灣東海大學客座教授
李福清:淡江大學俄國研究所
李國梁:100050黑龍江省委黨校(黨委書記、黑龍江省紅學會理事長),TEL0451)6324791
李厚基: 300073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
李春祥: 475000開封市河南師范大學中文系
李放: 110031沈陽市沈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李奉佐:112000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紅旗街23委文明二號樓一單元131號
李知其:香港九龍郵箱70719號
李忠昌:100031沈陽市皇姑區嫩江街33號《綜合治理大觀》雜志社(編審),TEL024)6229204
李嵐:222005江蘇省連雲港市淮海工學院中文系(講師)
李一鶚:102500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對外貿易公司
李致忠:100081北京市海淀區國家圖書館
李虹:100009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
李小龍:710069西北大學5號信箱
李朝正:610064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學中文系
黎國器: 海南師專中文系
賴振寅:810008西寧市青海師范大學中文系
賴芳伶:台灣中興大學中文系
賴澤涵:台灣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
賴浩明:412000湖南省株州市七一路市化工局宿舍25-306信箱
梁宗奎:276005山東省臨祈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
梁歸智:116029大連市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梁國輔: 273164山東曲阜師范學院中文系
呂福田:150080哈爾濱市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呂啟祥[女]:100009北京市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廖育廉(筆名王大方):加州大學管理學院
廖咸浩:台灣大學外文系
羅鳳珠[女]:台灣桃園縣中壢市強國路53巷6弄1-1號(台灣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國文學網路系統研究院講師),TEL:+886-3-4635097
羅德湛:台北市士林區中社路二段45巷4號(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TEL:+886-2-8411493
羅憲敏:423000湖南省郴州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教授)
羅書華:200433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
羅耀東:235000安徽省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美術系
羅德榮:300071南開大學中文系
林明德:台灣輔仁大學中文系(教授)
林冠夫:100025北京朝陽區紅廟北里1號樓15層1號(100009北京市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研究員)
林方直:010021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教授)
林驊:300073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TEL:(022)27475691
劉夢溪:100027北京新源里西一樓B座(100009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TEL:64613789
劉吉鵬:276005山東省臨祈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
劉宏彬:430080武漢市武鋼職工大學(副教授),TEL027)6881859
劉相雨:273165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
劉永良:028043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劉上生:410080長沙市嶽麓山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劉繼保:471022河南省洛陽師專中文系(副教授),TEL0379)5512267
劉德鴻:261043山東省淮坊市山東省昌淮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講師)
劉世德:100021北京勁松九區902樓606室(100732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TEL:67755632
劉敬圻:150080哈爾濱市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盛昌: 273450山東臨沂師范專科學校
劉興漢: 132013長春市吉林師范學院中文系
劉廣定:台灣大學化學系
劉競:410081長沙市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劉雪芹:530006南寧市廣西民族學院外語學院
劉萬里:514015廣東省梅州市嘉應大學中文系
盧興基: 100732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陸樹侖: 200433復旦大學中文系
魯德才:300071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
隆順新:064000河北省豐潤縣政協文史辦
逯耀東: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樂於時:110031沈陽市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
雷廣平:066311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南戴河首鋼長白機械廠(黨委書記),TEL0335)4053308
柳正午: 530004廣西大學中文系
柳存仁: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F. 青海師范大學教學質量怎麼樣呢那裡的江西人多嗎好多人都說沒有什麼水用哦
2007青海師范大學
年招收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
一、人文學院
(一)民俗學
本碩士點是2003年設立的,2004年開始招生。本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教學質量好,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5人,講師11人。近5年發表學術論文201篇,出版專著13部,參編教材14部。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二等獎論著10項,三等獎數10項。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6項。該碩士點以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見長。現有2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民俗文化學、藏族民間文學。
(二)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兩個研究方向: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本碩士點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人,省級專家1人。近五年發表學術專著7部,參編教材11部、譯著9部,學術論文50餘篇。承擔國家級、省級項目4項,具有較強的科研和教學實力。該碩士點配有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備,訂有本專業國內外學術期刊幾十種,具備較好的設施和條件。
(三)中國古典文獻學
本碩士點是2006年設立的,2007年開始招生。本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5人,講師11人。近5年發表學術論文201篇,出版專著13部,參編教材14部。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二等獎論著10項,三等獎數10項。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6項。該碩士點以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見長。現有2個穩定的研究方向:西北文獻研究、藏族古典文獻研究。
(四)中國古代文學
本碩士點是2000年設立的,現已招生5屆,共31人。培養的碩士生大都在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有的已考取了南開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本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5人,講師11人。近5年發表學術論文201篇,出版專著13部,參編教材14部。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二等獎10項,三等獎數10項。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6項。該碩士點現有2個穩定的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文學、明清文學、古代文論。
(五)專門史
專門史碩士點所在的一級學科歷史學為省級重點學科,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有兩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即西北區域史和中國民族史。本學科現擁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一人。學科隊伍整齊,科研成果豐碩,近五年在國內各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並獲多項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產生有較大的學術影響。
(六)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碩士點所在的一級學科歷史學為省級重點學科,一九九四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現已形成五個穩定的特色明顯的研究方向:(一)先秦史、(二)秦漢史、(三)魏晉南北朝史、(四)隋唐史、(五)宋元史、(六)明清史。師資隊伍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人,省級專家1人。具有較強的科研和教學實力,一些學術成果在省內外學術界頗有影響。多年來,已培養了數十名碩士生,大都在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有的已考取博士研究生。該碩士點配有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備,訂有本專業國內外學術期刊幾十種,具備較好的設施和條件。
二、法商學院
(一)中國哲學
本碩士點於2003年設立,2004年開始招生,現已招生三屆,共46人。本碩士點師資隊伍整體力量較強,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省級科研課題12項,校級科研課題6項。出版學術專著10部,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許多文章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獲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已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古代政治哲學與公共管理、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與哲學3個較穩定的研究方向。
(二)區域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碩士點於2005年設立,2007年開始招生。本碩士點現有教授3名,副教授7名。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出版專著、編著20多部,獲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承擔國家級課題、教育部課題6項、省社科規劃課題10餘項,橫向課題10餘項,該碩士點在從事經濟學理論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上,已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
(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碩士點於2005年設立,2007年開始招生。本碩士點整體師資力量較強,結構合理,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近年來發表論文100餘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出版專著4部,參編教材2部。學術論文曾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承擔國家級、省級、校級科研9項。
(四)思想政治教育
本碩士點於2005年設立,2007年開始招生。本碩士點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近5年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3部,出版教材3部。獲得省部級獎10項,承擔省級科研項目10項。該碩士點所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省級重點學科,並以青海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為實體依託,著重研究和實踐在馬克思主義人學指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三、教師教育學院
(一)教育學原理
教育學原理碩士點是2000年設立的,現已招收五屆共48人。本碩士點師資(學術)隊伍整體力量較強,已形成梯隊。幾年來,共申請到國家級課題11項,省級課題67項,校級課題7項。出版學術專著9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多篇文章獲省級及其以上獎勵。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學原理、民族教育管理學、心理健康教育
(二)課程與教學論
本碩士點設立於2006年,2007年開始招生。本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2名,講師6名;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9名。近幾年來,先後在《教育研究》、《新華文摘》、《教育科學》、《中國藏學》等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出版專著5部,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國際合作項目5項,獲各種科研和教學獎勵近10項。本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有:教學論、課程論、教育心理學、比較教學論、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教育人類學、教學研究方法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以及專題研究等。
(三)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本碩士點設立於2006年,2007年開始招生。本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已形成梯隊。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2名。目前,學術隊伍中,具有碩士學位的9名。在讀博士2名,在讀碩士5名。幾年來,共申請到國家級課題5項,省級課題10項,校級課題5項,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10項。該專業在民族教育和跨文化心理研究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成果。
四、數學與信息科學系
基礎數學
該碩士點是1995年批準的青海師范大學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已招收8屆研究生,已畢業27人,全部在高校任教,2人獲得博士學位。該碩士點現有教授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人;各學科方向有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
主要研究方向有圖論、半群、概率統計、代數組合與密碼學、理論計算機等。
在圖論方向研究領域涉及代數圖論與組合優化,已有一支思想業務素質高,結構合理,且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積累了相當經驗的師資隊伍。主要學術帶頭人劉儒英教授長期從事該方向的教學和研究,獨立完成和主持完成了《圖的著色與圖的譜》、《圖的色等價與色唯一》、《圖的色性與多項式》、《圖的色多項式理論》、《圖的多項式理論研究》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且有三項獲省部級獎勵。在《科學通報》、《Discrete Math》等國內外著名雜志上發表論文五十多篇,被《SCI》和《EI》收錄多篇。這些成果的核心是首先提出了圖的「伴隨多項式」理論。這一理論的提出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為是解決色唯一的兩種模式之一,現在,這一理論的研究向縱深發展。
近五年來圖論方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省部級項目四項,被SCI收錄的文章十餘篇。
近幾年來概率統計方向研究十分活躍,在可靠性統計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全國許多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其中包括一些研究生的研究成果。
代數組合論與密碼學方向,以代數理論和組合設計理論為基礎,主要研究信道編碼學和密碼學。導師張秉儒教授曾先後參與了青海師大劉儒英教授主持的省專家基金項目《圖的色多項式理論》和北京大學丘維生教授主持的國家博士基金項目《代數組合論與密碼學》的研究工作,在《數學學報》等學術性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
理論計算機主要研究方向為隨機網路的可靠性研究、圖和超圖多項式研究及化學分子圖及其應用研究。先後參加完成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兩項省部級項目, 現主持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圖的著色和色多項式》。發表論文20多篇, 其中已有9篇被SCI收錄。
該碩士點所依託的數學系有一個計算機實驗室,一個多媒體教室。本學科中文藏書量2.4萬冊,外文藏書量1.3萬冊,本學科中文期刊49種。
五、物理系
計算機應用技術
該碩士點於2003年批准設立,碩士點所依託的物理系現有教職工4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講師19人。先後有六位教師獲「省級骨幹教師」和「校級骨幹教師」稱號。
該碩士點現有研究方向3個:藏文信息處理、電子信息技術、EDA與計算機模擬技術。
藏文信息處理在當代語言文字計算機技術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藏文字語言信息技術和理論的研究,受到我國及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印度和國內許多專家的關注和潛心研究。青海師范大學物理系從事藏文信息處理的研究已有30多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藏文操作系統(86年),主持、參與了藏文信息的一項國際標准和六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2002年藏文計算機鍵盤和輸入方法獲得青海科技二等獎,2000年獲得香港政府頒發的紫荊花科技成果獎,2004年「藏文計算機鍵盤和輸入編碼方法研究」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現正在進行藏文平台、藏英漢電子字典、網路安全檢測等國家項目。
電子信息技術運用現代電子學、計算機科學以及現代物理學的最新理論和方法,研究各種信息的提取、轉換和處理,特別是採用微處理器技術對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已成為當今信號處理領域的熱點。包括音視頻信息的數字化處理、自動控制系統中各種信息的處理等,已成為重要的和有應用前景的研究方向。多年來,物理系教師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研製了智能音樂報時器、聲控電子樂器、非接觸式速度測量儀等,部分成果已實現產業化。
EDA與計算機模擬技術運用現代電子學、計算機科學以及現代物理學的最新理論和方法,採用高級語言描述,具有系統級模擬設計和綜合測試優化能力。EDA與計算機模擬技術已成為重要的應用和研究方向,是當今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學科中的熱點和發展前景甚為廣闊的學科領域。多年來,我系教師在EDA與計算機模擬技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發表了40餘篇的學術論文,出版了《電子技術模擬實驗教程》等六部高校教材和著作。,EDA與計算機模擬技術研究的一些成果在相關研究項目中業已得到實際的應用。
物理系的實驗室體系也較為完善,有普通物理實驗室、近代物理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此外還有電工技術實驗室、多媒體室和藏文信息技術研究所。近幾年獲省部級及其他科研獎共14項,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4 項,項目的經費合計250 萬元。
六、化學系
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碩士點現有教師1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科技部、教育部、省科技廳等二十多項研究課題。近3年發表學術論文126篇,其中SCI源刊上發表49篇;獲得青海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資料室可提供美國化學文摘及無機化學各研究領域的主要期刊。該學位點建立了設備先進的化學合成、材料制備、分析測試等專業實驗室,擁有價值達800多萬元的各類實驗設備,完全能夠滿足無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需要。
學位點現有4個研究方向:
1.無機材料化學 主要進行納米材料、核殼結構納米復合材料、功能磁性材料、光電晶體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非線性光學材料制備、性能與應用研究。
2. 應用稀土化學 主要進行稀土合金功能材料的制備、結構、性質和應用、非水體系電化學等應用研究。
3. 生物無機化學 主要進行植物鈣調素與金屬離子的結合反應、蛋白質與金屬離子的結合反應、葯物分子和有機染料分子與蛋白質的結合反應等研究;金屬離子、配合物分別與蛋白質、核酸、細胞的作用及其機理和應用的研究;環境生物化學;藏葯生物活性與毒性研究。
4. 無機有機復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金屬絡合物和光電功能材料的研究。
七、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
(一)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
該學科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教師中博士後1人,在讀博士4人,是一支高水平、年輕化的教學與科研隊伍。另外,還聘請了張國偉院士為兼職教授。該學科在研究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來強烈隆升,環境演變及其對東亞自然環境和全球變化的影響,黃土地層與古氣候變化,黃河、長江水系形成演化,西部國土開發與區域發展,旅遊資源開發規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近年來,承擔國家「973」工程子項目1項,國家科委及地方項目多項,獲省級獎勵5項。在核心刊物和有關刊物發表論文近200篇。目前,該學科主要研究亞洲中部乾旱區環境演變與人地關系,地理信息系統、西部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等。
(二)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環境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地表環境演化研究、資源調查與評價等領域中,它以現代空間信息科學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結合地學分析方法,形成現代地理科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和技術手段。它集遙感應用、空間分析、計算機制圖為一體,以空間信息共享、區域綜合分析、輔助決策為特色,為地理科學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科學方法與技術手段。遙感信息所具有綜合、豐富、宏觀、動態、快速、多源的特點,為地球資源的調查與開發、國土整治、環境監測以及全球性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探測手段,成為經濟與社會持續發展中實現信息需求多元化、動態性、現勢性和准確性的技術支持。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空間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為區域資源與環境的綜合評價、管理、定量分析和輔助決策服務。近幾年來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向一體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可實現動態監測、模擬分析、提供宏觀決策方案,已成為自然資源管理、環境監測及可持續發展戰略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植物學
本碩士點於2000年獲批,目前已招收46名學生,畢業10人, 2人考取博士。本碩士點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其中獲博士學位的教師3人,在讀博士3人,獲碩士學位的教師12人。省級骨幹教師2人。本碩士點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以下三個方面:1、動植物對高山環境的適應機制研究;2、中藏葯和保健食(葯)品的開發研究;3、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研究。招收研究生的方向有植物資源學、植物微生物學、植物生物化學、動植物協同進化、植物生物技術。本碩士點承擔國家科技部項目3項,國家農業部項目1項,國家教育部項目2項,國家檢驗檢疫總局項目1項,青海省級項目6項。近3年發表論文87篇,其中SCI2篇,參編專著2部,獲省級成果6項。
(四)生態學
本碩士點於2005年獲批。本碩士點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其中獲博士學位的教師3人,在讀博士3人,獲碩士學位的教師6人,省級骨幹教師2人。本碩士點研究特色是:(1)高原植物在低溫、低氣壓和強紫外輻射條件下的光合作用物質代謝、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徵以及適應機制;(2)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貢獻與響應。(3)特殊環境下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群落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及景觀多樣性研究,探討高寒草甸物種多樣性形成和保護機制。(4)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生產力形成機制及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目前,招收研究生的方向有動物生理生態學、動物生態和保護、生態遺傳學。本碩士點所依託的生地學院目前承擔國家級、部級、省級項目10多項,新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環境與資源實驗室,2005年一年內獲得來自國家、省級支助款項以及日元貸款共計1800多萬元。該碩士點近3年發表論文87篇,其中SCI收錄2篇,參編專著2部,獲省級成果6項。
八、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訓練學
本碩士點是青海省唯一培養體育專業研究生的碩士點。體育教育訓練學是一門研究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理論的交叉學科,特別注重運用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的青藏地區民族民俗體育等社會科學最新研究成果,依託一批國家、省部級項目,與時俱進地進行現代體育教學、訓練的基礎理論與發展問題的研究,著力探索其本質和規律。本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其中教授7仁,副教授31人。近五年來,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3部,教材3部,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8項;承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7項。
九、民族師范學院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該碩士點是2005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立的。該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近5年發表學術論文120篇,其中核心刊物上發表52篇,出版專著12部、教材13部。獲得青海省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其他省部級優秀成果獎8項。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7項。資料室可提供《甘珠爾》、《丹珠爾》、《宗喀巴三師徒全集》、《止貢噶舉文集》、《噶當派文集》等珍貴的藏文典籍資料800餘部。該碩士點以鮮明的民族特色見長。現有3個穩定的研究方向:藏族文學研究、梵藏語法比較研究、藏族語言文字研究。
G. 我是青海師范大學
看你有沒有關系!專業是允許的~
H. 青師文藝學
你好,我是青海師范大學化學系研究生,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的可以告訴我,呵呵!
I. 青海師大的民族師范學院如何呢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是在一校兩部(青海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青海師大民族教育部和青海教育學院少數民族師資培訓部)基礎上組建的副廳級二級學院。學院 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現有西寧和海南兩個校區。
學院以為青、藏、川、甘、滇五省區培養合格的藏漢雙語師資和經濟社會急需的人才為辦學宗旨,強調 教學立校,科研強校,人才興校 的辦學理念,重視德育首位意識,教學中心意識,質量核心意識,技能生存意識,雙語特色意識。
目前的辦學格局是:海南 校區以專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預科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學生教育,西寧校區大力發展民族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學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藏漢雙語理科師資教育為優勢與特色,重點發展民族本科教育,專科、預科、留學生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民族院校。
全院設藏文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計算機系、大專部、預科部等七個教學單位,設院辦公室、教學管理處、學工處(團委)和海南校區綜合辦公室等四個職能處室,開設有藏文、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教育等 6個全日制本科專業,成立了五省區藏漢雙語理科師資培訓中心和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青海師范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全院現有教職工210人,西校區現有教職工113名,普通本科生711人,其中專任教師80人,教授12人,副教授40人,講師43人,本科以上學歷99人。教師累計發表科研論文472篇,取得國家級獎勵3項,完成「863」課題兩項,已通過鑒定驗收,20餘年來,共獲省級以上獎勵31項,累計自編出版雙語教材26部,其中13部教材獲省級以上獎勵,出版各類論(編譯)著61部,其中藏漢雙語理科教材15部並獲5項省級獎勵。
學院佔地近 240餘畝(含兩個校區),校舍建築面積3.3萬余平方米。圖書館藏書量達11.7萬余冊(其中西校區藏書量3.4萬冊),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建有標准化多媒體教室和微機室,校園網已全面開通,遠程教育和網路平台已服務於教學工作。
學院歷來十分重視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來,被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和海南州政府評為「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州級「文明單位」;《中國教育報》、《青海日報》和青海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對學院的辦學情況和教學成果予以數次報道;2002年經教育部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領導小組批准,我院被納入全國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程項目;2003年五省區藏族教育協作領導小組第六次協作會議明確指出了我院要承擔為五省(區)藏區培養、培訓教師的任務,學院在全國藏族地區「兩基」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04年,已向五省區輸送了熟練掌握藏漢雙語教育教學的師資和其他經濟社會急需的人才5000餘人,他們以「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幹得好」的實干精神,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依託青海師范大學辦學資源優勢和獨特的青海地緣文化優勢,努力把學院辦成國內知名的藏漢雙語理科師資教育基地、藏漢文化研究中心和藏文信息處理中心。從 2006年起,逐步擴大招收藏、甘、川、滇籍學生,並逐年增加,到「十一五」計劃末,實現在校學生中外省籍學生比例不少於40%,努力實現招生、就業「兩頭」面向五省(區)藏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規模暫控制在1000人左右。積極創造條件,優化教師結構,爭取2006年實現藏語言文學和民族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授權點申報成功並招生,到「十一五」計劃末,在校碩士研究生達到相當規模,同時 積極爭取博士研究生學位授權點。為提高藏漢雙語各專業學生語文水平,在加大漢語文教學及漢語水平測試的同時,創建「藏語文水平等級考試系統」,按先校內後校外的步驟,逐步把我院建成全國藏文水平等級考試組織學校,從而加大學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J. 紅學,研究者,都有誰
紅學家有周汝昌、馮其庸、蔡義江、李希凡、鄧魁英、張俊、呂啟祥、顧平旦、周思源、杜春耕、丁維忠,張慶善、卜鍵、孫玉明、沈治鈞、曹立波等。
周汝昌,我國著名紅學家,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後,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18年3月4日生於天津鹹水沽鎮。燕京大學西語系畢業,曾就教於華西大學、四川大學。
周汝昌,這位著名的紅學家,似乎從小就與《紅樓夢》有緣,在孩提時,就聽母親講述《紅樓夢》里的故事。在他腦海里,遠遠地出現紅樓人物的影子。二十年後,這位青年找到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齋詩鈔》,這一重大發現,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由此使周汝昌沉醉紅學,一生不醒。這正應了他的《獻芹集》扉頁上的一句話:借玉通靈存翰墨,為芹辛苦見平生。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幾歲,雙耳失聰,後又因用眼過度,兩眼近乎失明,僅靠右眼0。01的視力支撐他治學至今。《紅樓夢新證》《曹雪芹傳》《書法藝術》《楊萬里選集》這一部部窮盡畢生心血研治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藝術才華和造詣,遠非「紅學家」一詞所能概括。今雖已是耄耋之人,思維較先前毫不遜色,每日仍筆不停揮,著書立說。
李希凡,原名李錫范,字疇九。少時發表習作詩文時,摯友譚北生建議按原名的諧音署筆名「李希凡」,他欣然從之。此後參加革命,走上文壇,均以改名行。
1957年1月出版的《紅樓夢評論集》(與藍翎合著),是在《紅樓夢》研究問題大討論中所發表的論文的結集。這些紅學論文,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批評了俞平伯先生研究《紅樓夢》的學術觀點和方法,及以胡適為代表的「新紅學」派主觀唯心主義。並提出了新的見解:《紅樓夢》是一部具有偉大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的現實主義的傑作,「是封建社會沒落時期的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
馮其庸,我國著名「紅學」家,曾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紅學會會長等職。長期以來,一直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文學史、古典小說、戲曲、中國文化史、中國繪畫、書法藝術等。特別是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研究上,有很高的成就。馮其庸先生為推動和發展新時期紅學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間,馮其庸先生還發表了大量紅學著作。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新校注本紅樓夢》、《八家評批紅樓夢》等作品,深得海內外紅學愛好者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