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
1.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現任領導
院長:尹玉新
副院長(主管教學工作):管又飛
副院長(主管科研工作):周春燕
副院長(主管研究生工作):萬有
副院長(主管行政工作):孫 敏
書記:朱衛國
副書記:谷濤
副書記:郭 琦
2. 研究生轉導師 北京大學醫學部
咨詢一下復教育處可能有幫助制,教務處處長王維民教授也是北大醫院的主任醫師,對於醫學部和校區各個醫院情況都熟悉,關鍵是他清楚各項條例,建議你打電話到教務處或者發郵件給他。電話及其他聯系方式通過北醫首頁轉到管理機構,進入教務處可以找到。祝你一切順利!
3. 在北大醫學部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首先我們來講講在北大讀書,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吧,北大是我們國家的高端學府。能在北大讀書,不管是哪一個院系,都應該是幸運和幸福的啊,在好的學校讀書。意味著這有優秀的教學資源和,良好的學歷基石。
多再往下畢業出來,那就是醫療行業從事工作了,醫生這個行業比別的行業更需要良心與素質,可以在日常學習中,與教授大佬們,多多借鑒經驗。祝你學業有成,成為一位有醫術值得尊敬的醫師。
4. 北大醫學部和北大區別
北醫的復分數線比北大制醫學部會低一些。
北大醫學部最早源自北京大學醫療系,後來由於倡導高校分科,所以醫學部從北大分出,成為北京醫科大學;具體多少年不記得了,大約是2000年,教育部要求建立綜合性大學,所以北京醫科大學又重新回到北大懷抱。
不過,現在北大醫學部和北大還是相對獨立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醫學部主任很牛呀,你可以去查的,所以北醫的各個衙門基本都保留,相對獨立很多。當然,招生什麼的都是統一的。資源也共享,這也是對北醫很好的一件事
5. 北京大學醫學部和復旦的醫學院各自的優缺點
北京大學醫學部優點: 教室的環境還可以,不少科目的課程大多都是預防醫學類的,教師教授的水平高,學方法也不錯;學校外商戶很豐富,多數都是大眾店,塔院、朗秋園附近小店巨多,非常適合學生群體消費,京大學醫學部位於學院橋的東南,面積不算大,附近還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第六醫院等等,學術氛圍比較濃厚。
缺點:校園很小,以前叫北京醫學部,後來和北大合並了,就改成了北京大學醫學部,校園不是很大,設施還算齊全,食堂不多,就那麼一個可以選擇,不過畢竟還是在四環以里,顯得學校稍微舊了一些,基礎設施不是很先進。
復旦的醫學院優點: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來自以前的上海醫科大學。上醫在我國醫學界非常有名,實力很強。按照教育部的排名的話,是基礎醫學第一,臨床第三,防疫第三,葯學第三,中西醫結合第二。不過需要說明的是,臨床醫學純屬因為附屬醫院不夠多造成的。而且他還有不少的國際合作,有國際化的經驗,在醫學院里屬於比較容易出國的。所以實力是很優秀的。
缺點:復旦合並上醫大而上海交大合並上海二醫大學,造成復旦醫學院好像下滑很厲害,無論在附屬醫院規模、論文發表、或是自然基金爭取方面。
最新的醫學院排名中,北大醫學部全國第一,協和醫科大學第二,交大醫學院第三,復旦醫學院第四
6. 北大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副院長謝玉文教授
7. 怎樣成為一名北大醫學部的教授
首先得去接近他吧..比如考研去北醫.
就算進了北醫也不一定能成為一名教授
北醫聚版集很多高材子權,大家都想出人頭地,都在默默地努力,要想超過他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具體努力的方法,需要自己思考,不是能在網上聽別人的建議就能解決的.最終還是靠自己!
8. 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北大醫學部哪個更好
北京協和醫學院相對好。下面從多方面進行二者的對比:
一、師資力量
1、北京協和醫學院:學校有兩院院士24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學科評議組成員9人;博士生導師370餘人,碩士生導師630餘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30餘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600多人。
2、北大醫學部:具有高級職稱2394人,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2人,「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人,博士生導師457人,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7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7人。
二、院系專業
1、北京協和醫學院:據2020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7個學院,共有2個本科專業。
2、北大醫學部:設有6個學院(部),10個本科專業,1個專科專業。
三、科研成果
1、北京協和醫學院:累計獲各類科技獎勵成果20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累計獲准專利168項,獲新葯證書81項(其中一類新葯證書9項);發表SCI論文1888篇。
2、北大醫學部:北京市科學技術獎2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3項)以及社會力量設獎103項。2013-2017年度,共申請專利1317項,獲得授權1222項,其中國內專利1202項,國際專利20項。
(8)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擴展閱讀
北京協和醫學院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把學校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管理規范、質量一流、校風朴實、教風務實、學風扎實的示範性精品學校」的辦學思想,充分發揮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優勢,學校盡力打造的宏志班已經成為享譽大地的辦學品牌。
北京協和醫學院以「科學立校、文化活校、科研興校」為辦學思想。秉承一中「務實、嚴謹、超越」的優良校風,全體教職工發揚「愛崗敬業、愛生奉獻、自我超越」的優良教風,踏實工作,銳意進取。學校治教嚴謹,敢為人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成就,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9. 北大醫院有沒有張有康教授
哪裡的北大?北京的那家沒有
王廣發
李海潮
闕呈立
陳建
馬靖
聶立功
廖紀萍
程淵
胡艷
金哲
張紅
章巍
張成
趙燕妮
何冰
李惠新
陳茂森
李桂蓮
王化虹
王蔚虹
成虹
高文
遲雁
李俊霞
陳寶雯
胡伏蓮
謝鵬雁
邵忠福
霍勇
李建平
洪濤
周菁
丁文惠
丁燕生
陳明
張寶娓
盛琴慧
吳林
蔣捷
龔艷君
孟磊
齊麗彤
崔文欣
劉兆平
張岩
李康
馬為
褚松筠
於揚
韓曉寧
鄭博
劉琳
高瀾
王新剛
楊洋
王春燕
賀鵬康
陳爾冬
王潔
楊帆
易鐵慈
莫合塔伯爾·莫敏
夏馭龍
吳樹燕
李琳
張俊清
高瑩
郭曉蕙
袁振芳
馬曉偉
楊建梅
高燕明
姚軍
王薇
袁戈恆
吳紅花
賈培紅
董愛梅
盧桂芝
於楠
袁曉勇
張婷婷
顧楠
張楊
李昂
任漢雲
岑溪南
王文生
邱志祥
歐晉平
李淵
董玉君
王茫桔
王莉紅
梁賾隱
尹玥
許蔚林
劉微
王倩
孫玉華
王清雲
王冰潔
虞積仁
馬明信
趙明輝
張宏
周福德
楊莉
孟立強
金其庄
劉剛
陳育青
王玉
程敘揚
董捷
陳旻
於峰
呂繼成
張路霞
蘇濤
張宜苗
王芳
王鑫
許戎
劉莉
崔昭
師素芳
劉立軍
曲貞
鄭茜子
李志盈
高碧霞
馬甜甜
喻小娟
常冬元
周緒傑
徐大民
楊志凱
胡楠
譚穎
賈曉玉
劉玉春
李曉玫
劉毓春
劉梅林
劉新民
焦紅梅
陳岩
汪德嫻
孫燕淑
趙志傑
田清平
張志剛
范琰
李虹
林箐
王禹川
馮雪茹
倪蓮芳
付志方
周偉煒
林連君
陳夏歡
孫丹
黃波
杜佳麗
王茜婷
遲淑靜
郭鳳英
祁芸芸
張卓莉
周煒
郝燕捷
王昱
李光韜
趙娟
鄧雪蓉
張曉慧
耿研
季蘭嵐
汪欣
楊尹默
劉占兵
萬遠廉
劉玉村
潘義生
王鵬遠
王維民
吳問漢
庄岩
周正飛
高紅橋
田孝東
謝學海
喬岐祿
張寰
高嵩
史繼榮
張雋
湯堅強
吳濤
姜勇
陳國衛
武穎超
孫烈
劉蔭華
段學寧
張瀾波
趙建新
王東民
葉京明
徐玲
劉倩
程元甲
高隨寬
陳哲
嚴仲瑜
王嘉麒
趙建勛
溫冰
周常青
齊心
王毅超
李強
謝昆
何睿
李淳德
曹永平
邑曉東
劉洪
柴衛兵
盧宏章
米川
盧海霖
施學東
李軍
劉震寧
葉一林
張道儉
王冰
王宇
於崢嶸
李宏
孫浩林
楊昕
王詩軍
劉恆
孟志超
王瑞
趙耀
崔雲鵬
陳明
鄭輝
朱天岳
文立成
嚴尚誠
馬忠泰
林景榮
肖鋒
李岩
王進
楊陽
宋波
李西慧
信維強
董士勇
張仁堯
張明禮
李簡
林鋼
劉桐林
劉敬偉
龍志強
齊康
張詩傑
趙虎
黃偉明
劉向征
周利群
郭應祿
韓文科
李學松
張騫
高冰
賀占舉
彭靖
唐淵
虞巍
張崔建
張曉春
張爭
郝瀚
張中元
山剛志
李淑清
王家驥
梁麗莉
薛兆英
辛鍾成
袁亦銘
張志超
高冰
彭靖
宋衛東
崔萬壽
方冬
唐淵
王東信
劉小穎
白勇
張鋒
劉秀芬
秦翔
李堅
關婷婷
倪東妹
曲元
王東信
李雙玲
彭兵
張岩
陳凱笙
潘佳忻
閆婷
喬虹
李楠
廉文清
謝旻
鄒英華
張憲生
佟小強
王健
楊敏
郭宏傑
宋莉
尹傑
王超
牛國晨
關海濤
楊慧霞
周應芳
尹玲
徐陽
孫瑜
薛晴
陳倩
宋耕
胡君
閆婕
趙健
馮慧
赫英東
畢蕙
張陽陽
張岱
韋曉昱
陳亮
溫宏武
趙更力
尚䴖
朱毓純
王雪茵
彭超
吳文湘
於曉蘭
孫偉傑
孔令英
陸葉
米蘭
楊秀麗
肖冰冰
時春艷
金鴻雁
朱麗榮
馬京梅
魏玉梅
張岩
劉喆
孫笑
陶霞
陳俊雅
單學敏
麥永嫣
劉運明
廉玉茹
李克敏
劉玉潔
董悅
金燕志
郭燕燕
趙瑞琳
林懷憲
左文莉
助產士門診
姜玉武
杜軍保
齊建光
熊暉
侯新琳
陳永紅
王芳
金紅芳
趙衛紅
黃婭茜
張琰琴
鍾旭輝
包新華
劉黎黎
楊艷玲
梁芙蓉
肖慧捷
湯澤中
孫國玉
姜毅
常杏芝
桑田
閆輝
吳曄
張欣
王靜敏
管娜
劉雪芹
馮琪
丁潔
魏翠潔
劉曉宇
季濤雲
廖瑩
張宏文
韓穎
劉衛華
王穎
李明
蘇白鴿
顧強
姚勇
茹喜芳
華瑛
金怡汶
李星
孫燕
張清友
楊志仙
張堯
張春雨
張月華
王爽
葉樂平
林慶
郭在晨
馬郁文
張致祥
趙東紅
周叢樂
盧新天
梁衛蘭
梁芙蓉
姚紅新
劉寶富
張宏武
雷宇
李輝
高陽旭
楊海波
蔡立新
劉慶祝
楊柳
潘英姿
聶紅平
才瑜
李梅
池瀅
方圓
高鷹
郭春英
郝健晨
李海麗
李駿
榮蓓
吳元
楊松霖
張文博
殷悅
晏曉明
李曉清
李巧嫻
劉海華
龐琳
肇龍
朱德海
郭敏
顧之平
李志光
劉玉和
王全桂
文鋒
秦瑤
王軍
肖水芳
張俊波
沈泓
叢鐵川
李天成
秦永
吳園丁
鍾貞
李航
塗平
李若瑜
陳喜雪
劉玲玲
劉偉
馬聖清
王愛平
吳艷
楊淑霞
楊勇
余進
朱學駿
林志淼
王明悅
汪暘
王雲
仲少敏
趙作濤
彭洋
冉夢龍
景穩心
楊海珍
季素珍
黃一寧
袁雲
王朝霞
王薇薇
賈志榮
呂志勤
高楓
劉鳳君
趙桂萍
郝洪軍
孫葳
李越星
張巍
郭小明
孫永安
白靜
孫偉平
呂鶴
陳靜
劉冉
彭清
劉暘
李凡
孟令超
孫雲闖
邢海英
吳遜
孫相如
高惠珍
俞敏萱
黃世昌
李良
張家涌
張彥芳
伊志強
張揚
段鴻洲
魯潤春
趙曉文
許菲璠
李春偉
羅浩
尤玉才
霍惟揚
鮑聖德
王貴強
徐小元
於岩岩
田庚善
斯崇文
傅希賢
王勤環
趙鴻
曾爭
陸海英
侯鳳琴
王艷
李俊
吳赤紅
藺小紅
萬華
徐京杭
洪源
霍娜
張學智
張前進
豐勝利
趙冬梅
梁文郁
崔海燕
褚松齡
梁玉瑛
黃學民
王文利
徐玥瑾
劉巍
楊金霞
呂大谷
馮有宣
劉大新
徐宇航
王延
王德英
馬瀾
張淑娥
劉素賓
葉明
熊輝
汪波
高雨松
劉斯
李秀清
李曉晶
於凈
郭濤
孫程程
劉珵
譚偉
高獻書
王慶國
申文江
李曉梅
張敏
李洪振
秦尚彬
劉凌
李曉穎
吳世凱
方紅
白羽
林蓉燕
朱燕
孫明霞
於晶琳
王曉雲
馮馭馳
王桂濱
高巍
付宏宇
郝京梅
黃馬雷
焦洋
李傑
隋華欣
王秋月
王曉敏
趙敏
呂媛
闕呈立
鄭波
崔洪
高磊
李湘燕
朱燕
趙彩芸
齊慧敏
李耘
權菊香
魏敏吉
遲春花
周國鵬
董愛梅
韓曉寧
陶霞
高嵩
齊建光
王文生
李俊霞
高強
祁禎楠
麗 英
王霄英
孫洪躍
秦乃姍
孫曉偉
肖江喜
王鶴
許玉峰
郭麗
邱建星
朱天照
高莉
容蓉
侯超
郭小超
黃勇
吳靜雲
朱穎
於磊
何靜
周元春
宋魯新
王榮福
范岩
付占立
張旭初
張建華
劉萌
邸麗娟
崔永剛
康磊
廖栩鶴
孫宏偉
李挺
柳萍
董穎
熊焰
張虹
張爽
農琳
王微
張繼新
王寧華
黃真
謝斌
羅春
王榮麗
王翠
李威
黃永禧
王彬
張惠
邵玉紅
陳路增
張秀梅
李鵬
陳銘
孫秀明
張學慧
石健
劉晶華
孟圓峰
冉旭
孔迅
陳蕾
戎龍
劉建湘
年衛東
馮秋實
邊大鵬
李海霞
屈晨雪
閆存玲
馮珍如
王建中
劉靜霞
楊宏雲
焦莉莉
李志艷
孫立穎
黃磊
史曉敏
高輝
劉毓和
邢凌生
普程偉
楊文雙
汪潤
龔岩
嚴岩
邢瑩
夏昌宇
許冬
金博
孫奎霞
江雅平
由然
王美玲
李金美
閻振林
劉平
孫虹
張靜瑜
段潔
蔣世菊
尚柯
劉美麗
胡曉華
范曉紅
王長虹
王承麗
米紀
湯曉凌
陸遙
和寶鳳
李智慧
常樂
董寧
彭擁軍
王玎玲
安崇文
謝瑩
連成華
範文靜
高健
曹晨影
宋一楠
孟令震
侯艷峰
張松鶴
貴曉寧
王童
明秀芬
孟濤
徐江華
崔一民
孫培紅
周穎
劉立新
趙俠
梁雁
向倩
許俊羽
趙寧
路敏
田碩涵
馬凌悅
李靜姿
楊婷
盛曉燕
劉曉
趙楠
胡琨
賈博
謝秋芬
陳超陽
孔妍
解染
馬英玫
閆立國
竇攀
張鋒
楊麗華
王紅
胡哲文
消化內科
心血管內科
內分泌內科
血液內科
腎臟內科
老年病內科
風濕免疫科
普通外科
整形燒傷外科
骨科
心臟外科
胸外科
泌尿外科
麻醉科
重症醫學科
介入血管外科
婦產科
兒科
小兒外科
兒童癲癇外科病房
眼科
小兒眼科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皮膚性病科
神經內科
神經外科
感染疾病科
中醫、中西醫結合科
急診科
放射治療科
腫瘤化療科
口腔科
臨床葯理研究所
健康管理中心
全科醫學科
醫學影像科
核醫學科
病理科
康復醫學科
超聲醫學科
內鏡中心
檢驗科
葯劑科
臨床營養科
10. 首都醫科大學和北京大學醫學部 還有協和醫科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建校於1960年,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兩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吳階平教授為首任校長和終身名譽校長。
截至2015年3月,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3132人,長學制學生1561人,本科生3368人,高專高職生2067人,留學生476人;成教學生5004人;學校本部設有10所學院和一所研究院;學校和附屬醫院有教職員工和醫護人員37795人,總建築面積245.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07.1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6億元;圖書館藏書155.5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