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奧數教授
1. 浙江大學共有多少教授
中文系
方一新 徐亮 林家驪 吳笛 張德明 金健人
吳秀明 黃健 李詠吟 胡可先 周明初專 孫敏強
陳建新屬 盤劍 鄭淑梅 池昌海 許志強 陳東輝
李小林 王小潮 陶然 汪超紅 姚永銘 王德華
鄒廣勝 梁慧 黃擎 朱首獻 郭昊 徐永明
陳力君 黃笑山 顏洽茂 汪維輝 姚曉雷 陳玉潔
陳潔 史文磊 真大成 彭利貞 葉曄
2. 浙大張樹友教授是幾級教授
張樹有,博士,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浙江大學工程及計算機圖學研究所副所長。
張樹有:男,1984年7月畢業於杭州化學工業學校化工機械專業,先分配到浙江絲綢工學院(現為浙江理工大學)工作.1989年考入浙江大學研究生.已獲工學碩士學位,理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工程及計算機圖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獲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基金資助,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計劃第一層次.獲浙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獎,億利達優秀教師獎.獲包玉剛出國留學獎學金,
張樹友主要從事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業信息化軟體開發,計算機圖形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專業理論知識基礎扎實,教學工作有效,重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科研雙挑並做到了雙強,科研成果顯著.負責承擔國家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攻關子項目2項,浙江省重大科研攻關項目2項,企業合作項目16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5篇.在中央級出版社合著出版專著1本,面向21世紀教材2本.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獲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軟體著作登記權5項.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20多名.
3. 怎麼評價原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
鄭強教授是一個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教育家。
鄭強,男,漢族,出生於重慶,祖籍為福建武夷山,196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強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本科學習,1994年獲四川聯合大學(原四川聯合大學由原四川大學、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合並而成)工學博士學位,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2012年6月任貴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16年12月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正廳級),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人無完人,鄭強有時候做事急一些,說話直一些,我覺得都是正常的。但鄭強校長的確是非常優秀的校長,對貴州大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鄭強把東部發達地區浙江大學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有機融入貴州大學,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工作,為西部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4. 浙江大學副教授名單
浙江大學個人主頁,直接上這個上面去看,網路不讓輸網址
5.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簡介為什麼他能成為最被學生喜愛的老師
姓名:鄭 強,性別:男,名族:漢族,出生年月:1960年9月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職稱:教授,博士,政治面貌:中共黨員。現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
簡歷:首批"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兼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力學會流變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高分子科學委員會聚合物表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復合材料學會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區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功能材料》、《高分子學報》、《高分子通報》、《應用化學》、《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編委。
近年來負責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三級子課題、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和骨幹教師基金項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arbon,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Chinese J. Polym.Sci., J. Mater. Res.,《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等本學科相關領域的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90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60餘篇。主講研究生課程4門,培養碩士、博士30餘人。主要學術成就:將動態流變學方法引入兩類最典型的"排斥效應(Repulsion effect)"導致相容的共混體系,對其相分離和相行為進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長時區域特徵流變響應以及時溫疊加失效與相分離的定性和定量特徵溫度概念,豐富了多組分復雜體系流變學理論。將流變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導電復合材料體系,探索小應變、大應變及體積膨脹與導電結構網路的變化及導電機制的關聯,發現非濃度唯一的動態逾滲現象形成的轉變的微觀機制。 建立動態流變光散射組合方法,為獲得真實Spinodal溫度開辟了新途徑。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本科學習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師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系碩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師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聯合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國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預備學校學員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學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客座研究員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教師,先後任高分子與復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兼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務長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求是學院院長
2009 年3月任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書記
九屆、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員。
2012年6月任貴州大學校長所獲榮譽: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首批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設先進個人「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獲得者「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稱號獲得者
6.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演講為什麼被127次掌聲打斷
有視頻的,你可以去聽聽看
7. 浙大的高中數學競賽培優教程(一試)和華師大的奧數教程哪個更適合剛入門數竟的學。
浙江本書我剛好都在用....個人感覺浙大的那個更好,內容更基礎一些...華師大的那個要是入門的話會覺得有些吃力的...
8. 楊輝的浙江大學教授
1983年7月畢業於浙江大學材料系,獲學士學位;
1986年7月畢業於浙江大學材料系,獲碩士學位;
1986年~ 至今浙江大學材料系從事教學科研;
1997年晉升為教授,任浙江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所副所長;
1998年評為博士生導師;
1997年-1999年,浙江大學教務處處長助理(分管混合班)
1999年-2002年,掛職擔任浙江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產業化處副處長;
2003年~至今,浙江省「十五」納米技術重大科技攻關及示範應用工程專家組組長,浙江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中心副主任。 電子陶瓷材料及其器件;
納米材料制備、改性及產業化應用;
特種功能玻璃及陶瓷 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
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常務理事;
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無機介質材料與器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浙江省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 「納米氧化鋁改性官哥窯青瓷及其抗胎裂研究」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納米銀系光活化抗菌陶瓷製品」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無機納米材料改性聚丙烯彩色塑料編織袋」 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
中國硅酸鹽學會科技青年獎;
全國第三屆建材行業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三等獎。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員;
浙江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
浙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9. 浙江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有好多口碑很好的課,但總也上不完呀!希望畢業之前再打卡幾節!
1. 蘇德礦老師的微積分課
礦爺的課不必多說了,名聲在外,每次上課連地上都坐滿人……然而我還沒上過,嗚嗚嗚。聽說礦爺開了慕課,大家都有福啦!
4. 楊冀辰老師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毛概課)
楊老師特別有氣質,光欣賞老師就夠了哈哈哈。他對學生還特別好,上課討論氛圍很自由。
10. 浙江大學有那幾位教育技術學學專業的專家教授。
系浙大數學的理科的話浙大最好的應該是數學了選專業還要看興趣比如我喜歡物理和數學那麼我就肯定學數學嘍因為數學也是物理的基礎出國機會最大的當然是cs(ComputerScience)但是只要你足夠好,任何一個專業,特別是基礎科學,都很容易出去的還是看興趣,畢竟研究四年理科還是很枯燥的,沒有一定的興趣,只有功利的目的還是很痛苦的江大學具有11個學科門類的優勢,分別是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這11大學科,學校具有非常強的理工科的優勢,又具有非常好的經濟管理學科,同時我們又有著名的農學和醫學學科,所以這些,使我校的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具有非常多的專業,涵蓋了這些學科,剛才我介紹了,成人教育目前有近百個專業,也是目前我省各高校成人教育具有最多專業的學院之一。首先介紹我們的醫學專業,我們的醫學專業是依託原浙江醫科大學建設的,原浙江醫科大學是省內最好的醫學院校,所有醫學專業包括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護理、葯學等專業都非常有特色,而且在全省各地都設有教學站點,有很好的學習支撐平台,方便學生就近學習;浙江大學理工科優勢非常明顯,計算機、電氣自動化、土木等專業都是非常有傳統的專業;同時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專業,如文、經、管類的新聞學、法學、英語、經濟、管理類和財務等專業也具有非常好的優勢專業,可以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浙江大學現有的學科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門類。共有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外國語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理學院、材料化工學院、機械能源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建築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軟體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葯學院等22個學院,77個系,110個本科專業,在讀本科生258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