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是選導師還是被選
1. 研究生導師是指定的還是自己選啊
研究生導師和學生之間基本上是個雙選的過程。關於選導師,各個學校不太一樣。以上海回復旦大學答為例,研究生考試結束之後才開始選導師。
碩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有培養本科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本科生。
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碩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碩士生的學術隊伍。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課程。
(1)研究生是選導師還是被選擴展閱讀:
對研究生導師的要求:
1、熱愛研究生教育事業,熟悉國家和學校有關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能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團結協作,具有高尚的科學道德。
2、能認真履行導師職責,身體健康,心態積極向上,每年保證能有半年以上的時間在基地指導碩士生。
3、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原則上具備本學科或相近學科碩士學位。具有博士學位的講師,近三年在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亦可申請碩士生導師資格。
4、具備本門學科系統深入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能夠創造性地進行研究工作,具備解決復雜理論問題、技術問題和應用問題的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碩士生導師
2. 研究生考試是什麼時候選導師啊
選著時間:1,有些學校是在參加復試之前,給學生一個導師填寫表格,讓學回生確定答導師,選導師的名額有3個,按循序一次往下,第一個導師滿了就按第二個導師安排;
2,有些學校是考試完復試的時候選導師,導師的選擇是雙向的,要老師也要你才行;
3,還有有些學校的導師選擇時間是在入學後一年才選導師;
具體的情況看學校的要求,你可以問問招生處來確定情況如何。導師盡可能早點聯系,好導師都很搶手,越早聯系越好。大家都是在選導師之前聯系的,聯系好了之後,只要你上線老師就會要你。並且在復試的時候,如果導師是復試組的,會對你很有幫助。
3. 考上研究生後,是學生選擇導師還是導師選擇學生
您好,一般每個學校在一個專業方向的導師就一兩個,選了方向導師大概也專就確定了。不區分方向的屬學校則是在入學基礎課程完成或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大概都是第一個學期內),根據學生表現及個人意願分配導師(其實這種方式學生的選擇面更大,因為在和老師交流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老師的主要領域,而能不能成功拜入導師門下,在正式開始導師分配之前學生心理都有數)。具體如何選擇各學校不同,但大體都是雙向選擇。學生先向老師表明想正式拜入門下的意願,然後導師決定是否接受。如果有多個學生選擇同一導師,落選者則會被調劑到其他老師門下,調劑過程中也會聽取學生意願,但選擇面比較窄,學生也不享有決定權。歡迎向158教育在線知道提問
4. 研究生和導師雙向選擇方法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研究生可以選擇導師,導師也可以選擇研究生。
關於研究生與導師的雙向選擇延伸:
1、首先由研究生根據自己的專業基礎、興趣愛好以及導師的研究方向,填寫志願表,每個研究生可以填1-4個志願。 學院規定每個導師每年限招3名研究生。其次是導師選擇研究生和院學術委員會分配研究生。如果選擇某個導師的研究生數不多於3人(第一志願),則導師沒有選擇權。不足3人,院學術委員會可能給您分配被其他導師落選的研究生。如果多於3人,則導師可以從中挑選3個自己滿意的研究生。
2、研究生在填表之前,通過幾種途徑了解導師的情況:一是看網上的導師簡介,但內容少,了解不深;二是通過高年級的研究生了解導師;三是在前兩點的基礎上,拜訪有意選擇的導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興趣。這時導師也借機對研究生進行全方位的考察。
(4)研究生是選導師還是被選擴展閱讀:
畢業生的培養單位,如大專院校、中專學校等,與需方:各用人單位,在一起經過充分協商,提出分專業,分用人單位的畢業生就業方案。學校與用人單位也可相互直接聯系,學校向用人單位介紹該校的專業培養、使用方向以及畢業生的具體情況。
畢業生的培養單位(如大專院校、中專學校等)與需方(各用人單位)在一起經過充分協商,提出分專業,分用人單位的畢業生就業方案。學校與用人單位也可相互直接聯系,學校向用人單位介紹該校的專業培養、使用方向以及畢業生的具體情況。
而用人單位則向學校介紹本單位的情況、需要畢業生的情況以及具體要求,雙方協商落實畢業生就業的供需方案。雙向選擇是指用人單位通過各種形式與畢業生直接見面洽談。學校可向畢業生出具推薦函(信),畢業生則可通過多種途徑與用人單位直接面談落實工作單位,確定單位後,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經學校和地方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同意後,即可形成就業方案。
「雙向選擇」認為,僱主和雇員之間可以隨意進行選擇,如果雇員感覺到對企業不滿意,就可以提交離職申請,並解除與企業之間的契約關系。這意味著,雙方在這種互相找尋的過程中地位幾乎是平等的。
參考資料:網路-雙向選擇
5. 研究生入學後,導師是如何分配的,學生選擇導師嗎,還是導師選學生
不同的學校不一樣,我們學校是雙向選擇,有的學校是分配,但還要看你個人的喜好,所以說要看你具體的學校,拋棄學校談這個沒意義。
6. 研究生應該如何選擇導師~~~
很多學生來選研究生導自師,喜歡選那種名頭特別大的,或者當學校、學院領導的,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方法特別盲目。因為越是社會職務多的導師,越是沒有時間指導學生。特別是那些有行政職務的導師,自己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就特別有限,更不用說指導學生了。
歡迎關注「蘇蘇快跑」微信公眾號,邀你一起關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問題。
7. 研究生該如何選擇導師和課題
當時還好好想了想。說真的導師的選擇要更據個人的目標和要求,好的boss和差的有天壤之別。有些人認為,導師當然要牛,越牛越好,(以前我也覺得是這樣)我不覺得完全對。對於一些人想出國的,選牛的老師自然最理想,有好的老師推薦出國會容易許多,但是對於一些想從老師身上學到東西的人,選擇一個年輕的老師也是一個好的選擇,年輕的老師一般精力較多,帶學生少,有些對學生很負責,可以在你身上用很多時間來指導,這樣比半年見不到的牛師要好得多!當然選導師不能只看這些啦!要看導師容不容易相處,導師的科研經費是否充足,導師擁有的實驗室設備條件如何,導師的科研方向和以前的成就,是否有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反正對這些自己心中要有數,自己想得到什麼,不要麻木的追求牛師。還有有些牛師門下高徒很多,自然競爭激烈,在那樣的實驗室裡面生活有些郁悶的,我們學校就有,幾個很活潑的人進了實驗室連句話都不講,只會作實驗了!還有就是導師的性格很重要,有些慷慨的老師對學生好,經濟上也給予支持,作實驗少儀器也樂於幫你解決,要是你實驗做的不好,他會為你擔憂,就怕耽誤你答辯。而有些老闆比較摳,放假了自己出去happy了學生害得拚死拼活的幹活,而且贊揚的話也不會說,你的表現不好就會給你臉色看,兩種人手下幹活,感覺就是兩回事,所以這方面選前要研究研究!
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在目前的條件下要進行研究,有要有所成果,就要克服幾個大的困難,最大的阻力來自於設備和資金,這要求我們所選擇的課題必需是有快捷簡單經濟的測定方法和原料,所採用的技術對設備的要求不能太高等等。一句話就是要自己和實驗室有作這個課題的能力才選擇來做,否則想也不要想!對於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問題,國內的大部分導師追求的是大而全的模式,有時候一個本科畢業課題也要作一整套工藝,這是不合理的。我覺得理想的模式是能夠把握實驗中的創新點,進行深入的研究。而在樅向上將研究的各方面考慮完全。實際上目前我們的研究模式在模仿的同時缺乏創新,同時對工藝研究的同時沒有注重理論和機理的研究分析。同時採用優良的實驗設計方法和分析處理方法極其重要。
課題分為縱向和橫向,縱向課題一般為周期較長的課題,一般好多課題是省或者國家的項目,需要很多人合作,前後有一定的繼承性,要是不是剛剛開始著手,一般資料很多,而且一個人研究只是其中易小部分。橫向課題不同,周期比較短,常常是老闆們接手的工廠裡面的項目,一般要求較快搞定可以到工廠用來掙錢的,以工藝性應用性的比較多。如果將來還想搞科研,選擇縱向課題我認為比較理想,可以學到易整套的研究操作。要是將來想進入工廠或者到企業作研發,作橫向的比較好,工廠就是要快、省錢、能掙錢。有些人選擇課題時,有兩個誤區。對於以前有人作過的就覺得沒有意思,其實不然,作課題作科研關鍵在於創新,只要你有閃光的地方就可以,還有前人也不一定成功呀!還有就是也許前面的研究根本沒有重復性,這一點在開始前要作一下,自己心理有數。此外就是對於沒有作過的新課題,不感作,其實沒有必要,當然對於新課題是狠有挑戰的事情,探索總不會全部成功,但是不探索就沒有成功的可能,國外研究證明一條不可行的路線也是一種成功,而國內普遍認為是一種失敗,所以很多人才畏懼探索和創新。這方面可以事前查閱外文文獻的有關研究,不要相信日本人的研究,重復性較差,我個人覺得美國和德國的研究比較嚴謹,當然個別現象除外。要是別人有所得,我們也必須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
當然選擇課題還有對目前研究熱點的把握的問題,那麼剛剛入學的或者開始著手實驗的同學如何來把握呢?我也沒發現什麼好的辦法,一個就是到圖書館看看近兩三年的文獻,找到一兩個自己關心的覺得理想的主題在到網路上search一下,作了解性的研究。還有就是看看自己的學校和其他學校相關專業近三年發表的文章,都是關於什麼的,一般教授們選擇的課題都是適合我們國情(各種條件)有不是太落後的研究,至少國內如此。(當然和老美比有些要落後10-20年)。
作課題的主要步驟和內容:開始老闆給課題自己選或者自己找課題(自己找比較麻煩,最好找好幾個給老闆或者有經驗的人看),這其中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實驗室有沒有實驗儀器的條件可以滿足自己作相關的研究,測定分析分離等方法需要的材料容不容易得到,實驗原料等等。選定課題以後就是對課題進行查新和研究,看看該課題的研究進展,對自己以後的研究要有一個初步的想法,這里提到一點就是對中文文獻,尤其是非核心刊物,要持有懷疑的態度去看,只能是對常識性的了解,真正的研究要有足夠的英文資料,同時也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要是這一步作不好,後來發現在重新定課題都比較悲慘啦!(同學中有例子)如果你的研究結果肯定可以進行研究了,就要進行一些初步的實驗,一來實際了解一下實驗,二來從整體上對自己實驗的難度有體會。然後就是按照制定的計劃全面的開始研究,最後階段就是寫論文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