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謝槿奎
⑴ 《節目主持人傳播》一書個人讀後感
[《節目主持人傳播》一書個人讀後感]《節目主持人傳播》一書個人讀後感
2007年底,在謝耘耕教授的圈子裡看到了《節目主持人傳播》一書的出版信息,於是好奇的買了一本,沒想到它對於我的畢業論文還有對於播音主持這一行業的發展的探討有了很大的幫助,可以說現在我看得最多的書還是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本書,《節目主持人傳播》一書個人讀後感。
一、主持人傳播研究的必要性
隨著廣播電視媒體產業化的改革和發展,節目主持人的地位正逐步的提升,個別主持人已經成為媒介的品牌標志,成為了受眾固定收看某一節目的約會人,因此對於主持人的能力要求和工作要求在相應的提升。可以說一個以主持人傳播為主的媒介時代已經到來了。
由於我國的傳播學研究開始較晚,並且晚於主持人這一名詞的出現,所以對於主持人這一名詞的工作要求依然是其前身播音員的模式,即聲音第一、形象第二、藝術第三的潛意識排位,可以說從主持人傳播的特性上來分析,初期的主持人,工作特點還傾向於體現他所屬媒介的性質,即傾向於體現大眾傳播。
可以說傳播學揭示了受眾這一因素,他可能成為左右媒介信息價值的因素。體現信息價值的因素總體來說在於收視率,而左右收視率的因素卻很多,比如媒介傳播的表述方式,還有就是作為媒介傳播職能執行者的主持人,也就是說,主持人的個人因素也是影響信息價值體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對於主持人傳播進行研究。
二、實用性強——本書的獨特之處
除了本書之外,中國人民大學的高貴武老師也編著過一本名為《主持人傳播學概論》的著作,高老師的那本書理論型很強,而相比之下,《節目主持人傳播》傾向於用實際的案例來解讀一些理論,比如對於主持人的工作角色要求,本書以幾個節目中出現的環節作為例子,來表述與主持人角色不符的幾種現象,而這種以實例分析理論的方式能夠讓讀者更好的認識其中的問題所在,讀後感《《節目主持人傳播》一書個人讀後感》。
此外,對於品牌主持人的表述也比較詳細,可能是由於和我的論文有關系,所以看得比較詳細,可以說這是第一本對於品牌主持人特徵進行較細致的描述的著作,也就給了我們一個分析一個主持人能夠成為品牌主持人的理論因素。
三、本書的作者
陳虹,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與主持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在上海、湖北廣播電視戰線工作10多年,編輯主持的節目多次獲得中國廣播獎、中國廣播文藝獎、上海新聞獎、湖北新聞獎。1999年,在全國第四屆廣播電視金話筒獎評比中獲得銀獎,並被授予全國百佳節目主持人稱號;並兩度榮獲全國廣播電視論文金筆獎一等獎。2006年1月作為人才引進到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專職從事主持藝術教學與科研工作。同年9月,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聘為上海專家組成員。
感謝這本書的作者陳虹教授,這本書給主持人事業的發展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給逐漸成型的主持人傳播學搭建了一個較為具體的框架。
也感謝謝耘耕教授推薦了這本好書,期待所有喜歡播音主持的朋友們也閱讀一下。 〔《節目主持人傳播》一書個人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⑵ 華東師范大學在哪哪位名人曾就讀過那裡呢
陳旭麓生平
陳旭麓(1918~1988),歷史學家。歷任講師、副教授兼聖約翰大學教授,加入中共外圍組織上海大學教授聯誼會,投身民主運動。新中國建立後,歷任華東師大教授、歷史系副主任、研究生處處長、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務長等職,是華東師大創始人之一。1951年參加民主同盟。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理事長。
他一生致力於史學研究。1943年發表《司馬遷的歷史觀》。爾後結合教學,著有《本國史》一書。他撰寫了新中國第一本辛亥革命史專著一一《辛亥革命》,第一篇科學地評價宋教仁的論文,以及《鄒容與陳天華的思想》、《論歷史人物評價的若干理論問題》、《戊戌維新》等專著。先後主編了《中國近代史叢書》(已出版40種)、《盛宣懷檔案資料輯》(已出版4種)、《宋教仁集》(兩卷本)、《中國近代史詞典》、《近代中國八十年》、《五四以來政派及其思想》、《中國革命史教程》、《五四後三十年》等書。參與主編了《中國新民主主義時期通史》(4卷本)。不少論文被譯成俄文、英文、日文等,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史學家。1978年後,人老志彌堅,發表《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與改良》、《中國近代史上的愛國與賣國》、《論"中體西用"》、《關於近代史線索的思考》等重要論文,出版了《近代史思辨錄》,主編了《中國近代史叢書》和《中華民國史詞典》。在中國史學會、現代史學會、方誌學會等8個學術組織中兼職。執教40多年,弟子難計其數,培養的研究生逾百人。
⑶ 2012年想報考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 畢業想留在學校 選什麼樣的專業比較好
我非常支持你。但是,既然你問了,我也想解答,有些事實就不得不說。
首先華師大是985211重點高校,最近又在合辦上海紐約大學,近幾年復甦的勢頭比較猛,市裡教育部都給予了大力的關照,所以華師大的身價也就隨之而水漲船高了。身價體現的幾個方面其實很有限,就是大家主要在攀比的幾個標准嘛。說白了,就是考研究分數上升的趨勢很明顯,你可以查查網路看近幾年的數據是不是這樣,真不騙你。華師大研究生比本科難考很多。你的專業成績要十分優秀才行,即使許多一本院校的學生考也很吃力。對比他們你認為你的優勢在哪裡,要講得出。
第二,退一步講,你研究生考試通過了。想留校工作也是困難重重。華師大現在有很多關系戶排著隊,即使是關系戶,學術背景也很重要,現在華師大招老師基本要博士才行,最好是名校留洋的。本土的如果不是在某方面非常有建樹或者能力很強,希望很渺茫。因為大學里找老師一條最基本的原則不會變,就是要能上課,甚至給研究生上課。你自身學歷只有研究生,怎麼教他們。這是為了防止以後你評職稱(講師,副教授,教授)的時候,避免課時數的問題。一般說來要上滿三千節課才能評教授,本科生的課很搶手(因為有些比較簡單)都是安排給有資歷的人,輪不到剛進來沒幾年的人。
第三,再退一步即使你很有運氣或者關系很硬,讓你留校了。你的崗位也不是隨便你選的。當然了,你也知道搞行政的是香餑餑,那麼別人不是傻子,他們也知道。到時候搶起來怎麼辦。所以,華師大很早就有規定,行政編制要至少院黨委(甚至)校黨委研究決定。一般說來,留校的老師大多數都是當輔導員的,如果你不肯那麼就另請高就了。想要進入行政編制,有待資歷的積累,漫長的領導考察,以及公開選拔競爭,無記名投票,需要很好的為人處世。而且,即使進了行政編制,一般說來也不太有實權,獲得實權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從打雜小役做起,平時事情很煩很多,巨細都要你親理。休息時間比較少,家裡也不太顧得上,高級行政人員肯定要職稱的,至少副教授,還是老問題,長期純粹的行政工作會導致你的授課課時不足(雖說近幾年被人詬病行政化,但是大學畢竟還是學術機構,教學是根本逃不掉的。),再想往上爬就比較困難了,到時候再回頭補,學術已經生疏,基層的人脈也不熟悉,開什麼課都沒有指導和幫忙,會很困難。
第四,你說你喜歡歷史和政治專業。那麼,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到這兩個專業當老師非常沒有前途。不是我歧視,事實如此。不信你可以親自到華師大來看看。中共華東師范大學委員會有幾個是歷史系這種純文科的,大部分都是理科。你要知道,中國人自古很現實,對不能馬上變成錢的東西都不太感興趣。理科院系實力雄厚,能夠爭取到許多市裡乃至教育部的科研項目,每個項目都有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經費,有錢腰桿就硬,所以理科院系的老師官升得很快。現任校長俞立中就是全華師最有錢之一的資環學院出來的,看看他們新造的大樓就知道多有錢了。相反,大部分文科院系沒什麼科研項目可談,學術成果也是以小組或者個人論文為主,實物的比較少,要不就是出書,很窮。另外還有一個方面也很重要就是,畢業生就業率的問題。畢業生就業率高,單位好的學院,比如金融,信息,計算機,工商管理這種學院就很熱門,報考的人很多,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往屆畢業生要麼有錢要麼身居高位,人脈關系很強,他們的老師也比較吃香。歷史和政治出去的就比較少了,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市長韓正,是國際政治專業畢業的,但是你認為人市長日理萬機有功夫關照你么?顯然不實際。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關系還是要靠眼皮地下的人幫忙。總的來說,就是大部分理科院系的老師憑借自身或者專業或者學院的優勢,上升比較快,過程比較短,近水樓台先得月嘛。文科院系的老師不能說靠邊站,但是在當今這個全民搞經濟謀發展的時代,作用是有局限的。
第五,你來華師大,想留在中山北路校區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大部分新老師會來閔行小區,那是個什麼地方啊,人稱「閔大荒」,名副其實。不信可以親自來考察一下。來往路太遠,住在市裡面有時為了來上個早課要5多久起床趕地鐵和公交車,很累很麻煩。當然,你可以說住在閔行校區這里。這里物價也便宜,很好。但是消息是十分閉塞的,很多與你有切身利益關系的事情你聽不到,不在中北,消息大概有兩個禮拜之間的誤差。不要以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什麼都很靈通,在哪裡都一樣。事實上,有很多秘密消息是要靠自己跑腿跑出來的,消息就意味著價值,一個好的崗位,你先得到消息,先瞄上,先做工作疏通關系准備材料,雖然我不能夠保證你一定成功但是往往十有八九就是你得了。這就是在閔行最大的弊端。而且,其實絕大部分老師也是不住在閔行的,你的朋友不多無論是在科研、教學還是在感情上都比較孤獨。閔行的天氣很詭異,一天三變很正常,周圍密布化工廠,站在學校里就可以看到兩個大大的煙囪在造雲。我們都不喝學校的自來水,都喝礦泉水,嫌臟。
我想我的意思已經講得很明白了。我完全沒有惡意,也不是打擊你,就是實事求是的擺事實講道理。真誠的希望可以幫助你。
⑷ 誰知道華師大的特殊教育專業研究生,有從事特殊教育的麻煩介紹下
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權審批博士生導師資格
全國33年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之一,有碩士點86個,博士點42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博士生導師159個,教授、副教授和其他高級職稱技術人員1056人
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2個研究所
學校有11個學院、31個系、44個本科專業,5個專業為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學校有各類學生20000餘人,其中普通本專科生10000多人、碩士博士生近2000人、留學生500多人
學校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設立了大學生科研基金
實行主輔個專業制,培養復合型人才
學校圖書館藏書350萬冊
華師大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
學前教育與特殊教學學院由2個系2個研究所等單位組成,其中特殊教育系現有2個本科專業。學院有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可以招收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研究生;有學前教育學、特殊教育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3個專業可以招收碩士研究生。
特殊教育專業
本專業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科學研究人員和專業實際工作者,並為相關專業輸送研究生。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級講師占本系教師總數的50%,擁有國內著名的專家、教授,具有很強的教學和科研實力。
本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劉和專業課主要有普通心理學,心理測量與統計、智力測驗、特殊教育概論、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教育聽力學、特殊兒童評估、兒童精神與神經病 理學以及特殊這校實踐、教育實習等。
⑸ 黑龍江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在對外漢語研究生上的優劣對
我只說我關注過的,都是個人意見
黑大針對性強,基本是面對俄羅斯的,偏回頗一點,可以答說是對俄漢語。
民大隻是新開了對外漢語的本科,沒有開研究生。
傳媒尚可,力量不是特別強,因為以廣電傳媒為主。我們學校好幾個人報的這個最後又改報了,不知道為什麼。
吉林大學也是偏理,所以一開始就沒考慮,就不多說了。
我是北方人,所以南京、華東師大沒考慮,不想去南方。
但是,如果只從這幾個裡面選擇,我還是認為華東師大好,畢竟對外漢語專業就是當教師么,那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我們班的傾向:北語,北師、北外、西外、南開,基本都集中在這里。
⑹ 本人現在蘇大大二,是漢語言文學(師范) 有考研傾向,想考幼兒教育的研究生請問有什麼好點的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有這個專業: 學前教育學 專業簡介 (學前教育系 ) 專業概況:本專業為國家重點學科,具有博士與碩士學位授予權。承擔著本科和研究生以及職前職後多個層次不同類別的幼教師資和科研、管理人員的任務,目前在國內高校同類學科中規模最大。已經成為從本科到博士學位的系列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國內學前教育學術研究的重鎮,目前承擔的在研項目74個,獲研究經費500多萬元,其中部委級項目8個,省市級項目16個,國際合作項目十多個,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大量有影響力的論文,出版專著,譯著和教材50多本。研究水平在全國同類系科中處於前列,並在國際上產生一定的影響。本專業現有教師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多人在國際和國內的權威學術團體中具有重要兼職。 研究方向:01 學前教育基本理論 02 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應用 03 學前教育政策與管理 04 學前教育課程與教師 主要課程:《學前教育原理》、《幼兒學習理論》、《幼兒園課程理論》、《學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兒園教育評價研究》、《兒童游戲論》、《學前教育管理理論》、《學前教育與心理名著選讀》、《學前教育比較研究》等 畢業生去向: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主要在中高職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早期教育機構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教育行政、教育雜志、兒童出版、嬰童文化、婦兒保健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 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專業目錄 招生院系(所)代碼 048 招生院系(所) 學前教育系 專業代碼 040105 專業名稱 學前教育學 研究方向 01 學前教育基本理論 02 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應用 03 學前教育政策與管理 04 學前教育課程與教師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一,方向01可選203日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2010年招生人數 28 學前教育還包括:學前兒童心理與教育;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前兒童課程與游戲(含音樂、體育、健康等)或是兒童發展與教育;學前教育原理;兒童語言文學與教育;兒童藝術與教育;學前教育管理等等。 招生的高校還有有:北京師范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等,全國師范類的高校居多。
⑺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MPA教學怎麼樣
華師大的培養目標是全日制MPA專業學位主要培養在各級國家機關、各類事版業單位、各種社會組權織以及企業等從事中高層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專業方向有三個:行政管理、教育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教學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師資力量很雄厚。現在參與MPA教學和論文指導的課程教學任課教師、人文社會科學精品講座系列教師、公共管理論壇講座教師總共100多人。其中,擔任課程教學的教師約50名,包括20名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多名副教授和碩士生導師,大多數都是國內知名的學者。
⑻ 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的華東師大版
閱讀《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後,你會發現教師理解和監控課堂交流模式,並解決可能阻礙學生學習的問題是多麼重要。作者藉助真實的課堂實例,解釋了以下問題:
課堂交談與課外交流有何不同?
如何收集和分析有關課堂交談的資料?
什麼類型的提問會激發良好的討論?
教師為什麼要給學生提供反饋,如何提供?
非言語交流如何影響課堂學習?
本書在提供有關課堂交流的深入指導時,還以「反思你自己的課堂」的形式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問題,是教研組學習的理想材料,所有希望對教和學的這個重要方面進行有效管理的教育者都可以從中受到啟發。 弗雷爾(Thomas S. C. Farrell), 加拿大布魯克大學應用語言學教授。專業興趣包括反思性實踐和語文教師的教育與發展。他是美國對外英語教學(TESOL)語言教師研究系列叢書(包括亞洲、美洲、非洲等系列)的主編。最近的著作有:《與英語學習者一起走向成功:新手教師指南》、《成功的語文教師做什麼:獻給教師、閱讀輔導教師和教學設計者的70個基於研究的策略》、《反思性語文教學:從研究到實踐》《教英語學習者閱讀:反思的方法》。
譯者簡介
毛齊明,湖北咸寧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心理學院博士後。主要以維果茨基理論為基礎,研究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教育等。本科畢業後在高中任教五年,曾先後在華中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於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訪學於英國牛津大學教育系。現承擔國家青年基金課題、湖北省教育規劃課題等多項課... 中譯本序
前言
致謝
第一章交談、傾聽和教學: 理解課堂交流
一 Mary的課堂:一個實例
二 什麼是交流
三 什麼是課堂交流
四 交談和傾聽
五 課堂交流的理解框架
六 研究交流模式
七反思課堂交流
第二章我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的學生:探討課堂交流能力
一 「我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的學生」
二 什麼是課堂交流與互動能力
三 家庭交流與學校交流的區別
四 性別差異
五 交流恐懼
六反思課堂交流能力
第三章像教師一樣交談:收集和分析課堂交流資料
一 課堂交流的基本結構
二 課堂交流結構的變式
三 如何檢視課堂交流模式
四反思課堂交流資料
第四章學生為什麼不按我的要求做:促進有效的課堂參與
一 一個糟糕的開始
二 組織有效的課堂參與
三 教師的交談
四反思高效課堂參與
第五章2+2等於幾:檢視教師所提問題
一 傳遞信息型提問策略
二 教師所提問題的類型
三 教師管理問題的方式
四 教師的好問題的特點
五 無效問題的特點
六 教師的等待時間
七反思教師的提問
第六章好!不錯:探討教師的反饋
一 教師反饋的目的
二 教師反饋的策略
三反思教師的反饋
第七章兩人智慧勝一人:運用小組學習
一 全班學習
二 全班學習中的指定發言
三 小組/結對學習
四 組織小組活動
五反思小組學習
第八章我明白你的意思:識別課堂中的非言語交流
一 非言語交流的功能
二 非言語交流的類型
三 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非言語行為
四反思非言語交流
第九章專業發展:反思課堂交流與互動
一 作為專業發展的反思性實踐
二 反思你自己的課堂
三反思課堂交流和互動
⑼ 《聽鄭桂華老師講課》這個書怎麼樣
本書所收的課例,是作者近年來在校外借班上課經歷的部分記錄,部分地代表了作者對語文課程以及課堂教學的理解和追求。作者把這些課分成兩部分,上編是「課堂教學的追求」,具體呈現為「凸現文本的核心價值」、「在對話中生成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節奏」、「關注學生間的相互學習」等四部分;下編為近一兩年在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中的探索,總稱為「關鍵問題的研討」:一是關於「閱讀教學與文章體式」的探討,二是對「寫作教學與過程指導」的探索。
內容簡介
過去,人們一直把語文教師稱作「教書匠」,許多教師對此不以為然,但我認為這句話至少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上課是中學語文教師的本分。如果不會上課,連教書匠恐怕也做不穩的,因此,能上出成功的課、被同行認可的課、被學生喜歡的課,一直是我最期望的。
本書分上下兩編六個專題分別展示了我認為課堂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六個側面。其實,聽過我的課的內行一眼就能看出,我的課大部分特點都是共同的,這六個側面的特點,在每一堂課中都會有所體現,而不可能某一堂課只注意其中的某一點。只是在編輯本書的時候,為了使某個特點更加鮮明突出,特地按照某一個專題進行組織,目的當然是用舉例子的方式來分別強調這些特點。
從本書所收的大部分教學實錄中,能比較清晰地看出這樣的教學設計原則。許多課文的突破口和教學重點,都不是一般語文教材的教學提示或參考書中推薦的教學重點,而是我認為這篇課文比較具有「語文價值」的地方。
作者簡介
鄭桂華:女,1969年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現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二期課改高中語文教材副主編,初中語文教材特約撰稿人。語文高級教師,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學科課程論博士生。自認為「讀書、教書、編書」是人生三大快意事。主編《個性化寫作》《個性化閱讀》等十餘套叢書,著作有《初中生作文十日談》等。
目錄
——————————————————
這是我在尚書坊看到的,你可以去看看哦!那裡有!!
⑽ 我是貴州考生,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好不好,對分數有沒有什麼要求,比如說過一本線多少分(是要過本省的分
1、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成立於1951年,由大夏大學、光華大學、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和同專濟大學等校化屬學系部分專業合並組建,是華東師范大學最早成立的理科系之一。
2、化學系現設有化學和應用化學兩個本科專業,化學學科為一級學科博士點,並設有化學博士後流動站。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和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化學)均設有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應用化學和化學教育專業設有二級學科碩士點。物理化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實驗室是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3、化學系現有教職工110名,擁有一大批治學嚴謹、學術思想活躍的教師,有教授36名,副教授 34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國家長江特聘教授1名,傑出青年2名,上海市東方學者3人。2011年在讀本科生586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53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