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研究生導師應該選什麼樣的

研究生導師應該選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 2021-02-19 19:49:02

研究生導師選擇都怎麼弄的啊,問了幾

你想學到些什麼?
這大概是美國研究生申請人在選擇導師的時候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選擇你想要學習的領域——這對博士生尤其重要,因為讀博士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時間是非常可觀的。而且你的領域(包括大、小領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將來的擇業走向。確定了方向之後,審視一下,你想加入的課題組對於研究生的培養可以給你帶來哪些技能(skill
set)。你學習到的技能,是將來從事這個領域從事研究或其他相關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
學術記錄,是評價一個導師最好的指標。
這是考察一個導師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指標。畢竟科研、指導學生、教書育人畢竟是教授的本分。
這里說的學術記錄,就是academic
record。包括他(她)所受訓練的背景(包括受教育經歷、博士後的訓練經歷、從業經歷等),學術成績記錄(發表論文及項目情況),是否有順利地指導學生畢業的良好記錄,以及在本領域內是否活躍。這些指標上良好的記錄是一個科研工作者能力的最好證明。如果一個資深的教授課題組里有博士後去別的學校做了教授,這就更好了——這說明該課題組的培養質量是上乘的。但是不是簡歷看起來完美無缺的學術明星就一定好呢?未必。
學術明星很耀眼,但卻不一定適合你。
講一個國內親歷的故事,一個國外聽來的經歷。
國內,某領域著名專家,身兼數個等學術職務及一打以上的社會兼職頭銜,在自己的學院里作學術報告。報告之後,有個學生起來問了一個問題,此專家甚為贊賞,欣喜地問:問得很好,你是咱們院的學生么?只見學生漲紅了臉,支支吾吾地說,老師,我是你的學生。事後報告廳里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氣。
一個朋友在國外的遭遇。好友的導師乃學界名人,親手做學問已經很久之前的事兒了。一年有大半的時間忙於學術及社會活動、組織會議等等。每次碰面,好友均要通過郵件提前預約時間。而開會的時候,導師第一句話總是:你能提醒我咱們上次開會講的都是啥來著?
兩個導師都是學術明星,但是他們都太忙了,你無法指望他們給你具體的指導。姑且不論這兩位老師的職業操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講,不是什麼樣的人都適合「抱大腿」,跟他們讀研究生。對於自身學術能力超常、具有非凡潛力的研究生,這樣的導師也許只需要給你若干點撥,然後放手讓你去干,就能讓你的研究順利進行——但這種情況不多,因為這哪裡是培養研究生,分明是指導一個已經具有了十八般武藝的博士後。對於一般的研究生而言,最好選擇一個能定期和你碰面,詳細討論研究進展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且為你提供學術上的幫助的導師。
導師的「人品」好,也很重要。
導師指導學生的方式千差萬別,學科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人品」好的導師有一個共同點:並且愛惜自己的學生,有良好的職業操守。
導師-學生的組合應該是一個雙贏的游戲,是一種「合作」,任何一方只知道索取,都不會有很好的結果。如果你申請國外的課題組,看到某個老師只招收帶著某種獎學金的國際學生,腦袋裡要打個問號了:他(她)是否是因為缺乏科研經費而濫用獎學金這個系統?而缺乏科研經費,就使導師的學術能力存疑了。
東、西方文化對於導師的期望多少是有差別的。在國內讀書,我們中國人更傾向於找到「亦師亦友」的老師,如果你能找到一個,當然最好;如果你聽到某導師不為學生著想的事兒,還是繞道而行。對西方人來說,師生某種程度上也是「同事」,因此,有良好的職業操守,是對導師評價的最貼切地評價標准:他(她)作為導師,份內該做得事兒是否都做了?
要補充一句,咱們也得做個好學生,有做學生的「操守」,別做讓老師頭疼的出格事兒。
性格也是要考慮的因素
從事科學研究,總是起起伏伏。科研人員有做出新發現、新應用的興奮期,也有實驗不順利、或思路枯竭的低潮期。這時師生的互動方式能為你帶來建設性的益處,還是適得其反?導師和學生溝通的方式是否和你合拍?
多方獲取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在選擇導師之前,盡量多方獲取各種能得到的信息,對其做更多的了解。如果有可能,接觸一個該導師的學生,詢問一下有關課題組的情況。實際上,我見過有的老師直接讓申請他的學生跟自己的某個在讀的學生聯系,方便這個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

Ⅱ 如何選擇研究生導師主要是看他哪方面

1.
導師最佳年齡:30~35
一定要選擇年輕的導師。年輕的導師在單位歷淺,做事情比較小心謹慎,對學生負責的幾率比較大。帶不好學生可能會影響升職。年輕老師社會閱歷淺,比較單純,不會那麼黑。年輕老師富於創新精神,有朝氣,對新事物敏感。
不要選60歲以上的導師.正所謂"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縞也".其實45歲以上的導師基本上已經不做研究了.
2.
職稱考慮: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為最佳
職稱越高,名氣越大的導師,往往不把帶學生當成一回事情。在他們眼裡,當博導帶學生就是「踢著玩兒」的事情。有博士學位這一點很重要。還有,一定要看你未來的導師有沒有在國外高級期刊上發表過文章。
3.
不要選胖子做導師
常言道,「心寬體胖」。身體胖的人,往往比較懶,不喜歡費大力氣做事情,也不喜歡替他人操心。他們投機取巧,精於鑽營。給這種人當學生會很累。因為他們早就盤算好把最累的事情讓你來干,然後據為己有。這種人往往心黑。
個子矮的人也不要考慮。
瘦高個老師最好!
4.
不要選有行政職務的人做導師
有行政職務的人時間太少,這些人心思不在做學問上。
5.
不要選擇有項目的導師
你會成為廉價的打工仔,會很累也學不到學問,滿足以上1,2的除外。
6.
要讀博士一定要到國外
最好是英美,其次是法、德、瑞士。也可以考慮日本。日本的導師非常認真。
7.
不要選擇名下帶很多博士的導師
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導師的精力有限,多了帶不過來,所以乾脆不帶。
最後,我最強調的是第3點:不要選胖子做導師,切記!祝你們好運!

Ⅲ 考研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導師

在任何學科領域,是否有一個好導師將決定學生的研究生涯初期的成敗。什麼回是一個好導師呢?首先,你得答和這個導師相處得舒服。這個舒服包括以下層面:
1、你的專業和導師主攻方向的匹配程度。比如你報考新聞專業並想以後研究經濟新聞,那你就不能報考研究法制新聞的導師,這樣你們的主攻方向是不匹配的,導師帶的別扭,學起來也不舒服。
2、你的個人期望值與導師的能力值的匹配程度。許多婚姻不幸福,就是因為其中一方對另一方抱有過高的期望。你希望導師能給你帶來哪些幫助?你希望能力可以提升多少?導師是否能達到你的要求?如果兩者匹配,你這3年會如魚得水;反之則不然。
3、你與導師的個性匹配程度。並非要讓你和導師投機得彷彿父子或兄弟,而是彼此欣賞。人與人交往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欣賞,若彼此互相欣賞為人處世的態度,那會相處得非常融洽,在這樣的氣氛中,導師會教給你更多東西。誰也不希望每天面對一個"相看兩生厭"的人。

Ⅳ 研究生導師要怎麼選啊

原則上導師和學生是雙向選擇,在但實際招考中扎堆現象嚴重,考生都心儀院長內和「大容牛」,原因不言自明。

類似法學、經濟、管理等偏社會實踐性的學科,導師名氣夠大,對學生未來的就業確實有「更實惠」的影響。導師所參與的項目多、規格高,讀研階段可能就取得全職工作一樣的實踐機會。但與此相伴的則可能是導師行政事務繁多,常年在國外,奔走於各種學術會議和項目之中,可以分攤到每個學生那裡的精力少得可憐,在事實中造成了「看起來很美」的現象。

如果是理學、文學、農學、史學、哲學等更偏理論的學科,則需要看考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是紮根本專業搞理論搞科研,還是只是拿學歷當跳板。如果是前者,追隨「大家」意義很大,如果是後者,則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初試和復試加權後的成績是決定能跟隨什麼樣導師的關鍵,這中間,挑選導師的主觀意願在殘酷的競爭中往往表現得沒那麼重要。「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就業的角度看,導師可以在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給學生資源和指導,而未來發展得怎麼樣,更多看個人的造化,所以導師自身嚴謹、專注、務實的修為,對你的影響才是終生的。

Ⅳ 研究生應該如何選擇導師~~~

很多學生來選研究生導自師,喜歡選那種名頭特別大的,或者當學校、學院領導的,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方法特別盲目。因為越是社會職務多的導師,越是沒有時間指導學生。特別是那些有行政職務的導師,自己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就特別有限,更不用說指導學生了。

歡迎關注「蘇蘇快跑」微信公眾號,邀你一起關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問題。

Ⅵ 如何選研究生導師

在選導師之前,首先需要自己想清楚的幾點:

首先明確自己讀研的目的是什麼?是否讀博士(即走學術/科研路線or畢業後去企業工作)?

自己希望研究生階段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苦學or輕松?發文章or去實習?)

希望自己和導師是哪種關系?(緊密合作 or 老闆員工 or 路人)

好了明確這幾點,咱們考慮下幾種類型導師
1. 功成名就的學術大牛教授型
院士、萬人領軍、長江、千人、傑青、院士候選人等等
通常這類大牛教授很忙,非常忙,他們的時間是很寶貴的。

你的所有有關入學,中期檢查,畢業等等手續都是需要自己整理,代簽字,有時你一學期也見不到幾面,甚至聽說畢業了老師都不知道台上答辯的是自己的學生。更不要說具體指導你做什麼科研了,能給你一些指導就不錯,但是往往他們的指導是比較空虛,如果沒有一個給你提供一個具體的可以平台或軟體等,你往往浪費很長時間都無從下手。

他們忙的往往不是具體的科研工作,而是申請項目,申請各種項目,以及各種校校合作、院所合作、校企合作、成果轉化、社會交往等等等等。

如果找這種類型的教授,一定首先要確定一點:自己有較強的自製力,以及科研決心,以及自學能力,還有就是你確定肯定會讀博士。因為導師肯定會把你往博士的方向培養。

這種導師更注重的還是師門傳承,希望自己旗下的學生走學術道路,嶄露頭角。否則兩三年就走人了,從此再無交集,那為啥要培養你?

一般情況,這種教授每年都是滿名額招生(意思就是能招收多少學生就招收多少學生,比如碩士每年3個,那可能一共9個碩士;博士每年兩個,4年畢業的話,那就是8個博士,再加上過來交流 聯合培養各種方式,可能一個大牛教授有20多個學生都不在話下),因此,你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所以你的發展幾乎是:全靠自己野蠻生長。

具體地來說進這種組你最可能的科研狀況:

有可能大牛教授自己帶你,但也只是大致幫你把握下研究領域或說說研究方向,然後自己鼓搗吧。自己發展的好了,大牛可能會幫你推薦出國啊,或者申請項目啊各種事情;自己發展不好,那就拜拜了,別人想幫你首先你自己得有那個本事才行。
也有可能會讓團隊的小老師或者師兄師姐指導實驗,小老師一般是要努力發文章、評職稱的一類(見後續回答)。

這里存在的問題是,小導師有時間願意付出精力帶你,那很好,不過一般來講,他們自己也要做項目,你也得做你的大導師安排給你的任務,小導師能帶給你多少東西或願不願意給你付出精力值得商榷,尤其是他可能還有自己的研究生;如果是有大公無私的師兄師姐帶,或者組里有這種師兄帶師弟的知識傳承製度,那真是萬幸,好好珍惜吧,如果沒有,那也正常,畢竟誰都是自己奮斗來的,也沒有義務就平白無故把人家自己的核心技術教給你。最難受的一種情況是,有人願意帶你,但是帶著帶著你的成果就是他的了,你費苦費力的工作卻是小導師的一作。你最後文章專利啥都沒有,成了徹底的免費勞動力。其實我覺得,這種情況相比沒有導師帶更讓人接受,雖然不是一作,但是這個過程也學到東西,也出了文章;比自已一個人瞎摸索還是強很多。
在大牛組的好處是,無論是繼續讀博還是工作,你說你的老師是哪位大牛,到哪都是一張靚麗的通行證。有可能大牛老師幫你推薦工作一句話的事,二是別人對你的認可度也是高的,畢竟師出名門,你的工作更容易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但是自己太水了,別人還是能看出來的,關鍵還是自己;沒人帶你的情況下,你得自己完成出色的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這類導師基本都是學術圈的佼佼者,和地方企業合作並不多,不太會給你推薦實習或者工作。但應該會支持你參加各種夏令營,學術會議,短期培訓等。
缺點;大牛很忙自己整,老師管理時間很少,全靠自覺。所以說,進大牛組還是很有挑戰性的,存在風險。並不是說你找到了個好導師,你就厲害;邏輯是這樣的,你厲害了,導師可以幫你變得更厲害,給你提供更好的平台。你不厲害,那就。。。不厲害了唄。

不要抱怨沒人帶你,不同的組情,不同的特點,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到碩士畢業,就會有一個分流,幹得好的一般就繼續讀博了,乾的不行的就去工作了,也會有一部分去導師的合作夥伴處讀博。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大牛組人已經很多,但是大家還是拚命往裡擠,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可以自行看看中科院的院士組,一個組都能自立成一個研究所了。選擇這種組,發展的好前景無疑是很光明的,但是就像游戲里的hard模式,你需要不斷地砥礪奮進。

Ⅶ 研究生選什麼樣的導師比較好

還是等到你過了初試以後再說吧。當然如果你有人推薦就不一樣了!
過了初試,進入復試,也不一定要聯系導師,如果不小心給導師留下點什麼讓她睡不著覺的印象就慘了!

Ⅷ 讀研究生選什麼樣的導師好啊

研究方向很重要的,因為導師有很多的聯系網路,一旦你和他搞好關系,他會非常版樂意進行各種推薦權和深造的機會。

如果你和導師的研究方向不一致,哪怕你不在意,導師這邊也會重視哪些和他方向或是他擅長領域的學生,性格方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學到東西,能不能得到更多指點,所以選擇重視你的吧,他也是太過在乎才變得嚴格的,畢竟一個導師帶的學生是有限的,這個也得進行競爭,花費那麼長的時間進行指導,都希望自己的得意弟子能夠出人頭地。

個人認為如果希望能夠學的深一些,必須要有興趣作為動力。要了解一個人就要和他交朋友,就要在思想上進行溝通,沒准你會發現它可愛的一面

熱點內容
山東科技大學2016博士 發布:2025-08-21 13:31:52 瀏覽:680
如何當好一名大學老師 發布:2025-08-21 13:31:35 瀏覽:757
南開大學副教授李盛 發布:2025-08-21 13:21:07 瀏覽:474
機械專業江蘇大學排名 發布:2025-08-21 13:12:12 瀏覽:545
安徽財經大學好專業 發布:2025-08-21 13:04:50 瀏覽:277
山東理工大學機械考研 發布:2025-08-21 12:53:34 瀏覽:395
2014重慶醫科大學博士 發布:2025-08-21 12:41:35 瀏覽:109
甘肅中醫葯大學醫學影像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21 12:38:13 瀏覽:459
中國政法大學王牌專業 發布:2025-08-21 12:35:45 瀏覽:543
哪個大學博士好考 發布:2025-08-21 12:26:20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