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女教授演講稿

大學女教授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2-19 22:56:51

⑴ 關於《科學家的故事》的演講稿

第一篇
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作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僕,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餘地。由於社會的嚴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總是抑鬱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第二篇
眼前這位站在講壇上的卓絕的女性,決不是一件展品,而是一個令人敬佩、意志堅強、工作的科學家。

黃金是昂貴的,但是,鐳的價值更是無價之寶。他們從8噸瀝青渣中提煉的1分克鐳,有人要出75萬法郎買去,還有人出更高的價,都被瑪麗拒絕了。她把這1分克鐳視為這些年辛勤工作的見證、偉大成果的紀念,留給實驗室永遠保留。
當時有許多國家看出鐳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像美國、比利時等國,撥出專款建立制鐳工廠。但是,誰也沒有這項技術,於是又有這對夫婦所有,只要他們同意,就意味著他們將成為巨富。
瑪麗半生一直為貧寒所困,她深知金錢對生活、對事業的重要。如果他們有了錢,不但可以建造渴望已久的實驗室,購買研究用的鐳,而且還可以做許多有益的事。但是瑪麗卻認為,不能因金錢而違背科學精神。
瑪麗的話也正表達了比埃爾的想法,表明了他倆對於科學家職責的共識。他們毫無保留地發表了研究成果,包括制鐳的方法;並且詳細地解答詢問者的問題。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鐳工業很快就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
居里夫婦所獲得的諾貝爾獎金有7萬法郎,後來瑪麗又獲得了5萬法郎的歐西利獎金,這使他們突然"富"了起來。
瑪麗是怎樣使用這些錢的呢?
她和比埃爾商量,首先從比埃爾的健康考慮,讓他辭去理化學校的教職,而自己則繼續在賽福爾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任教;自費雇一名助手做實驗工作;寄給布羅妮亞2萬奧銀幣用以幫助她創辦療養院;給比埃爾的哥哥和自己兄姐各寄送一些資助,以表手足之情;波蘭的貧困學生得到了瑪麗的助學金;女友生病住院寄去慰問金;實驗室工作人員得到額外補貼;她還為旅居波蘭的法國窮教師,提供回國旅行的往返路費,圓了這些可憐、善良人的重遊故鄉的夢……
在如此眾多開支中,瑪麗卻不曾想到為自己買一頂新帽子。她盼望已久的是自己家中有一間新式浴室,換一下早已陳舊褪色的窗簾,這是瑪麗和比埃爾為自己僅僅做的兩件事。
瑪麗出了名,眾多的記者包圍了她,使她的一舉一動都被人注視和報道。
1904年12月6日,瑪麗生下了第二個女兒艾芙。比埃爾已被聘為巴黎大學物理教授,並成為法國科學院院士,還獲得了15萬法郎的投資來擴大實驗室。瑪麗被聘為實驗室主任。
居里夫婦的工作與生活條件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就在這一切開始順利的時候,一個最沉重最無情的打擊又降臨在瑪麗頭上。
1906年4月19日早上,天空黑壓壓的,陰雨下了一夜。比埃爾指望白天雨停下來,他還要辦很多事:要去科學院開會,參加研究論文評定;要到出版商那裡,校對自己即將出版的最新著作書稿……
下午,雨越下越大,比埃爾告別同行們來到街上,一頭扎進大雨中,向出版社走去當他橫越馬路時,左右兩邊各來了一輛馬車,他因躲閃不及,不幸滑倒在地,載著重物的馬車由於慣性無法剎住,一個輪子碾碎了這位科學家的頭顱。
丈夫的突然去世,使瑪麗悲痛欲絕。這個打擊實在是太沉重了,它幾乎使瑪麗承受不了。但是,瑪麗終歸是一個具有非凡勇氣的人。比埃爾生前曾和她討論過死亡問題,他說:"無論發生什麼事,即使一個人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他仍應該照章工作。"瑪麗知道,只有繼續工作,接過丈夫未盡的事業,才能慰藉他的在天之靈;同時,這也是從痛苦的深淵中將自己解救出來的惟一辦法。
當時的巴黎大學,還從未有過女教師,在所有的學科中,更沒有一個女人擔任教學。但是,比埃爾去世後,除了瑪麗沒有一個人能接任他遺留下來的工作。校方只能破例聘請瑪麗擔任。
瑪麗同意了。她成為第一們站在巴黎大學講台上的女性。
在她上第一堂課時,教室內外擠滿了聽眾。人們猜測這位著名的女性在遭受最沉重的打擊成為遺孀後,在繼續她丈夫所開設的課程里,將會有怎樣的開場白,會發出怎樣的感慨。
在一片震耳欲聾的掌聲中,瑪麗腋下夾著講義,步伐穩重而輕盈地走到講台。她那淡黃色已經略微發灰的頭發挽成一個發髻盤在腦後,一身黑色薄呢的長裙。瑪麗平靜地向人群輕輕點了一下頭,把講義攤放在講台上,又摸出懷表來,放在講義旁邊。這是比埃爾的懷表,學生們認識它,就連擺放的位置也和比埃爾一樣。瑪麗輕輕地撫摸著它,似乎感覺到什麼。人們屏住呼吸注視著瑪麗。
瑪麗站在她丈夫生前站過的講壇上,開始作關於高級物理學的演講。
她嚴肅、沉著、平靜地道出了第一句話:"在考察近10年來物理學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時,人們對我們在電和物質方面的概念的轉變,表示驚異……"
所有的聽眾都沒有想到瑪麗的第一句話便會直接切入課題,竟沒有說一句關於比埃爾或自己的話,竟沒有任何開場白。人們這才意識到,眼前這位站在講台上的卓絕的女性,絕不是一件展品,而是一個令人敬佩、意志堅強、工作認真的科學家。
瑪麗·居里夫人早已將自己的生命融入了高深的科學事業中,她義無反顧,在崎嶇的山路上奮力攀登。
1911年,由於她在化學上的全部貢獻,她又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她是第一個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1914年7月,巴黎比埃爾鐳學研究所創立,她擔任了所長。這是她多年的心願,也是比埃爾·居里曾有的夢想。但是很快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不宣而戰,闖入了法國的領土,這間實驗室也只得被迫關閉。
戰爭期間,瑪麗又成了一名特殊的戰士,她開始創建X光檢查站為前線的將士服務。一旦有了它,外科醫生便可及時查找嵌在傷口深處的子彈或彈片,使傷員的生命得到及時的拯救。
4年間,瑪麗親自設立了200多個X光車,培訓了100多名專業人員。這些X光設備搶救了100多萬名傷員。
瑪麗自己也曾隨一輛X光檢查車出入槍林彈雨。
1918年11月,戰爭結束了,使瑪麗興奮不已的是,她最親愛的祖國 波蘭在戰後獲得了獨立。 瑪麗也終於重返了她所熱愛的實驗室,又擔負起了科研和教學工作……
1934年7月4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惡性貧血症在法國聖斯棱摩斯的一所療養院病逝,終年66歲。按照瑪麗的遺囑,人們對她進行了屍體解剖,研究這種惡性貧血異常症狀的結果表明:致瑪麗於死地的真正罪魁,正是她經過多年辛勤勞苦才發現、提煉出來的鐳!
世界為之悲慟,巴黎不再寧靜,波蘭華沙不再寧靜,美國、瑞典、紐西蘭、俄國、西班牙……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充滿了悲哀,都深深地痛惜科學界和全人類失去這樣一位精英。
瑪麗與世長辭了,但她的偉大生命與她的鐳元素融合在一起。她的血液中融進了鐳,鐳長留人間,造福人類,瑪麗的光輝與鐳共存。

第三篇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居里夫人: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里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為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一、靠自學走進巴黎大學

瑪麗·居里於1867年出生於波蘭華沙,她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親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也是中學教員。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初,瑪麗接受了法國國家實業促進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科研項目。在完成這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她結識了理化學校教師比埃爾·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共同意願使他們結合了。瑪麗結婚後,人們都尊敬地稱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畢業生的任職考試。第二年,她又完成了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決心考博士,並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

二、鐳之光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一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通過多次實驗發現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地放出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象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現的X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生。鈾及其化合物不斷地放出射線,向外輻射能量。這使居里夫人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能量來自於什麼地方?這種與眾不同的射線的性質又是什麼?居里夫人決心揭開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開墾了一片處女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並奠定了現代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在實驗研究中,居里夫人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她經過反復實驗發現: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中的含鈾量成一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以及外界條件無關。

居里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在:一種叫做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出射線的現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把有這種性質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們放出的射線就叫「放射線」。她還根據實驗結果預料:含有鈾和釷的礦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鈾和釷的礦物一定沒有放射性。儀器檢查完全驗證了她的預測。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礦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礦物,並精確地測量元素的放射性強度。在實驗中,她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這說明實驗的礦物中含有一種人們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這種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為這種礦物早已被許多化學家精確地分析過了。她果斷地在實驗報告中宣布了自己的發現,並努力要通過實驗證實它。在這關鍵的時刻,她的丈夫比埃爾·居里也意識到了妻子的發現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關於結晶體的研究,來和她一道研究這種新元素。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從礦石中分離出了一種同鉍混合在一起的物質,它的放射性強度遠遠超過鈾,這就是後來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釙。幾個月以後,他們又發現了另一種新元素,並把它取名為鐳。但是,居里夫婦並沒有立即獲得成功的喜悅。當拿到了一點點新元素的化合物時,他們發現原來所做的估計太樂觀了。事實上,礦石中鐳的含量還不到百萬分之一。只是由於這種混合物的放射性極強,所以含有微量鐳鹽的物質表現出比鈾要強幾百倍的放射性。

科學的道路從來就不平坦。釙和鐳的發現,以及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動搖了幾世紀以來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科學家們歷來都認為,各種元素的原子是物質存在的最小單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變的。按照傳統的觀點是無法解釋釙和鐳這些放射性元素所發出的放射線的。因此,無論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雖然對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興趣,但是心中都有疑問。尤其是化學家們的態度更為嚴謹。為了最終證實這一科學發現,也為了進一步研究鐳的各種性質,居里夫婦必須從瀝青礦石中分離出更多的、並且是純凈的鐳鹽。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離新元素的研究工作開始時,他們並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學性質。尋找新元素的唯一線索是它有很強的放射性。他們據此創造了一種新的化學分析方法。但是他們沒有錢,沒有真正的實驗室,只有一些自己購買或設計的簡單的儀器。他們出於工作效率的考慮,分頭開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試驗確定鐳的特性;居里夫人則繼續提煉純鐳鹽。

有志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奧秘都會都會被那些向它頑強攻關的人們揭開。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凈的氯化鐳,並准確夭舛

⑵ 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是

范淑琴,女,1978年出生,1997年5月入黨,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安全教研室教授。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2006年12月,在范淑琴職稱晉升評審中,該校專家、評委全票通過了審議。該校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唯資歷重能力,上級有關部門在層層審批中更是一路「綠燈」,就這樣,范淑琴成為了我軍教授方陣中一顆閃耀的新星,成為了全軍最為年輕的女博士教授。

參與完成國家和軍隊重大研究課題6項,在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有關研究成果曾在2002年世界數學家大會上宣讀並發表,攻克了國際數學難題「漢森·穆倫猜想」。2005年7月榮獲鍾家慶數學獎(27歲),2006年12月晉升教授(28歲)。

15歲上大學,19歲讀碩士研究生,22歲攻讀博士,26歲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7歲攻克國際數學難題「漢森·穆倫猜想」,28歲成為教授,29歲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1998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從事課題研究,1999年參加中科院晨興數學中心以數論和信息安全中的數學問題為主題的系列活動,2002年在世界數學家大會宣讀有關研究成果,2004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5年提出了在世界數學界影響很大的「Fan-Han」方法。

1993年,懷著孩時的綠色夢想,年僅15歲的范淑琴以高出錄取線20多分的優異成績,被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應用數學專業錄取,成為了該學院當時年齡最小的學員。

「漢森·穆倫猜想」是國際著名的數學難題,在信息安全、工程通信等領域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研發價值。之前,國內外許多著名數學家都曾致力於此難題的研究,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怎樣才能破解這一世界數學難題?2002年,正在讀博的范淑琴在導師、該校信息安全系主任韓文報教授的精心指導和幫助下,開始了向這一世界顛峰的挑戰,走入歷時三年的艱辛探索之路。在充分消化已有研究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在經過無數次的推導計算和無數次的失敗與「絕望」後,已經在實驗室連續工作了四個晝夜的范淑琴,終於憑借著驚人的數學天賦,在創造性地引入p-adic和Galois思想方法後圓滿的解決了「漢森·穆倫猜想」和Cohen問題。英國著名學者S。D。Cohen稱所提出的p-adic思想方法為Fan-Han方法.
請採納。

⑶ 求俞敏洪老師在復旦大學的演講稿內容

這里有一篇,不知道是不是樓主想要的
http://www.eggsheller.com/a/liwenxue/20100910/2054.html
度過有意義的生命(新東方俞敏洪內同濟大容學演講)

⑷ 一個有文化有見識有姿色的大學女教授為什麼會對一個沒文化五大三粗的農村婦女跪地求饒,狗一樣地被使喚

你問的這個問題,答案很明顯,這個大學女教授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而這個農村婦女是可以解決她問題,讓她得以解脫的人。

⑸  我和大學老師感人故事演講稿 

貴在真實,自己思考,別抄襲。

⑹ 我去年在黃山有緣結識一位大學女教授,她年紀已經比較大,已經接近晚年。我們相約今年再見,我想去趟他的

目標明確來點,友誼都是自假的,你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吧?友誼上該干什麼你會不清楚?用的著翻來覆去想來想去?開門見山,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一面出來就好。禮物送適合的就好,送禮這事真不好說。反正嘛最後你是想結婚呢~兩個人的事情。怎麼交流怎麼認識,你自己把握好就行。自自然然就好。成不成都是事~事在人為,兩個人都配合就很簡單~嘿嘿~

⑺ 我的大學老師演講稿

淺談演講稿的寫法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體。是為演講准備的書面材料。 那麼,什麼是演講呢?演講是在公眾面前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的口頭語言活動它的特點是:第一,它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的;第二,它有一定的時間性;第三,它是為了闡述某一問題或整理而開展的;第四,它帶有一定的鼓動性和說服性。像演講比賽、典禮致辭、會議發言、學術講座、科研報告、競選演說、就職演說、法庭陳述等,都帶有演講的性質。演講稿是演講用的文稿,也是演講的依據。它是為演講服務的,是體現在書面上的講話材料。演講有內容、目的的不同,演講稿也具有不同的形態,有報導、有說明、有論辯、有答謝等。總的來說,它的特徵可以概括如下: 1、內容上的現實性 演講稿是為了說明一定的觀點和態度的。這個觀點和態度一定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它討論的應該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並為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它的觀點要來自身邊的生活或學習,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實可信,是為了解決身邊的問題而提出和討論的。 2、情感上的說服性 演講的目的和作用就在於打動聽眾,使聽者對講話者的觀點或態度產生認可或同情。演講稿作為這種具有特定目的的講話稿,一定要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講者,他們往往借肋於自己出色的演講,為自己的政治斗爭鋪路。 3、特定情景性 演講稿是為演講服務的,不同的演講有不同的目的、情緒,有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聽眾,這些構成演講的情景,演講稿的寫作要與這些特定情景相適應。 4、口語化 演講稿的最終目的是用於講話,所以,它是有聲語言,是書面化的口語。因此,演講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頭語言變為書面語言,即化聲音為文字,起到規範文字、有助演講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講稿要把較為正規嚴肅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易聽易明的口語,以便演講。同時,演講稿的語言應適應演講人的講話習慣,同演講者的自然講話節奏一致。 演講稿對於演講都有哪些作用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2)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3)通過對語言的推究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由於演講稿具有以上的特徵和作用,它在寫作方法上也有一定方法可循。 1、演講稿的結構。演講稿的結構通常包括開場白、正文、結尾三部分。 開場白是演講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開場白能夠緊緊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為整場演講的成功打下基礎。常用的開場白有點明主題、交代背景、提出問題等。不論哪種開場白,目的都是使聽眾立即了解演講主題、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演講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講的主體。主體必須有重點、有層次、有中心語句。演講主體的層次安排可按時間或空間順序排列,也可以平行並列、正反對比、逐層深入。由於演講材料是通過口頭表達的,為了便於聽眾理解,各段落應上下連貫,段與段之間有適當的過渡和照應。 結尾是演講內容的收束。它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結尾的方法有歸納法、引文法、反問法等。歸納法是概括一篇演講的中心思想,總結強調主要觀點;引文法則是引用名言警句,升華主題、留下思考;反問法是以問句引發聽眾思考和對演講者觀點的認同。此外,演講稿的結尾也可以用感謝、展望、鼓舞等語句作結,使演講能自然收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多數演講稿如同一篇議論文,有主要觀點,有對主要觀點的論證。一篇演講稿最好只有一個主題,這是由演講稿的特定情景性和時間性所決定的。在一個有限的時間段內,完全藉助於語言、手勢等向聽眾講明一個問題或道理,同時又要說服聽眾,就要求在寫作演講稿時一定要突出主題、觀點鮮明。 主題選定了,還要收集相應的材料對之進行論證。材料的選擇要通俗,要選擇大多數人都知道的、聽得懂的,而不能選擇太生僻的、很少有人知道的。因為演講一即時表演,聽眾沒有時間去驗證或查找這些材料的內容或是出處。因此,在准備演講稿之前首先要了解聽眾的情況:他們是些什麼人,他們的思想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狀況如何,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等等。掌握了聽眾的特徵和心理,在此基礎上恰當地選擇材料,組織材料,是演講成功的必要條件。 寫作演講稿還有一個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對演講節奏和時間的把握。每一場演講都是有時間限制的,少則一分鍾,多則一兩小時甚至一天,演講者必須把握自己演講的速度和內容,既不能時間到了,還沒有講完,也不能距離演講結束還有一段時間,而演講者

⑻ 貴州大學27歲女教授邵嬌婧已嫁人

南都記者張冠李戴,錯把鄭強所說另一對引進到貴州的夫婦中的婦當成了邵嬌倩,其實回她本人未嫁,也不答是那些博人眼球網站所描述的美女,事實上她是一個很踏實的科研工作者。網路太泛娛樂化了,非要杜撰些狗血的東西來博取關注,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啊!

⑼ 房琪 我們畢業了演講稿

站著這,我首先要跟我的學校補一張請假條。請假時間,6月17號;返校時間,永不;請假原因,畢業。
從今天起,我就不再是能有學生證的女同學了,我畢業了!
按照慣例,作為師姐在臨走的時候,我應該給師弟師妹們一些忠告:老師的點名就像電視台里插的廣告,不是你換台就躲避得了的,就是千萬別相信,任何以學習的名義,來加你們微信的師兄,因為我大一的時候,我的師姐給我的忠告就是:防火防盜防師兄。學姐們的眼光總是雪亮的,其實面對畢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覺得特別難過…我最難過的時候就是當我把大學四年的課本以接近廢紙的價格低價賤賣的那一瞬間,其實根本不是因為它有多珍貴,而是因為,那些課本都是新的,一頁都還沒翻過。
大叔,有的人覺得非常的遺憾,大學四年都沒有談過男朋友,我都不敢看男生的眼睛,但是其實每個學期,我都有偷偷摸摸地氣搞聯誼,但是結果總是驚人的相似,暗戀我的人,往往都特別特別沉得住氣。但是也有,非常非常暖心的時刻,在畢業的那天,全班的男生跟全班的女生說:「不管你們以後成為了誰的女人,你們永遠都是我們的女生。」
其實離開了學校,我們就再也沒有一個關系能像同學這樣,把男生和女生這么緊密地聯繫到一起,卻又無關風月,只為真心。我們都是在快要畢業的時候,才突然愛上學校的,就像人生很奇怪,我們總是快結束的時候,才突然想要好好開始。我們都以為只有長大了,我們才能永遠相伴,所以我們就不惜一切代價,拼了命拼了命地成長,但是當我們真的長到了,足以跟青春揮手告別的時候,我們回頭才突然發現,被騙了。
原來成長只能讓我們分離,就在昨天,在千人報告廳,舉辦了畢業晚會,我沒能參加,那些我跟他們說好了,要一起露著大腿拍的畢業照,還有一定要把我灌醉的酒局,我也都錯過了,所以這是我第一次,穿這學士服,今天的這場演講,就是我的畢業禮。
面對畢業,其實我是後知後覺的,在我隔壁學院,有一個姑娘跟我關系特別好,就在離校前兩天的時候,我在學校里碰到她,我就像往常一樣跟她打招呼,我說「嗨」,她隔著老遠轉過頭看向我,依舊是笑靨如花,但是她張開嘴說的卻是…「再見」。在那一瞬間我才突然覺得,可能我真的是要離開了。但是離開也挺好啊,離開了不怎麼,我們再也不用費盡心機,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去逃課了。因為我們再也沒有課可以上了。
下一個秋天的時候,那間你們總是想逃開的教室,依然會坐滿了人,只是再也不可能是我們,一年八百塊錢,你們誰以後,還能租到這么便宜的房子,我們散夥飯的那天晚上,有姑娘為了擁抱一個人,她笑著哭著擁抱了整個班,她四年沒有說出口的,那句,我愛你。全都融化在了一個擁抱里,你們總以為有些人,我們還永遠有機會可以見到,但是其實一旦分開,就真的再也見不到了。林宥嘉有首歌唱,「青春兵荒馬亂,我們潦草地離散」有聽過嗎,那首《心酸》,很多人都是來不及說再見的,但是最措手不及的卻是,我們還未配妥劍呢,出門便是江湖了。
今天這次特殊畢業禮之後,我們再沒有學校的這個避風港,我們再也沒有學生這個,聽上去還是跟孩子一樣,可以被原諒的頭銜,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全神貫注的,和這個世界單打獨頭了,你們准備好了嗎?你有沒有想過,畢業之後,你要是回鄉過穩定的生活,還是留在大城市漂泊;是為了你的戀人妥協,還是天各一方;從此各自珍重,是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是去完成父母的願望。我們上了那麼多年的課,卻從來沒有一堂課,告訴過我們,在這樣的十字路口,該怎麼選。
我記得我大學的時候,第一堂課老師問我,四年之後,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當時不暇思索地告訴他:成功的人。然後他問我什麼事成功,我說成功,成功是能出名,能賺很多錢,有豪車,有大房子,能去整個世界看看。我當時覺得我的回答太酷了,但是四年之後,當越來越多的人告訴我說,夢想不能當飯吃,做人得現實,當越來越多的人,指著你的夢想,告訴你你不行,讓你還懷疑自己的時候。我才突然覺得,成功可能真的不是賺多少錢,能多出名。真正的成功是,不管多少人質疑你,你都敢於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今天站到了這兒,我放棄了很多機會。來到了北京,選擇做一個一無所有的北漂。
在我的夢想里,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票子,也沒有穩定的生活。我想讓這個世界知道,我們這一群,上世紀末最後十年出生的一代人;我們這一群,曾經你們口中垮掉一代的90後。我們不是另一代人,我們是另一種人。
也許快餐時代下長大的我們,太急於求成了,可能我們理解得不夠純粹。也許實現得不夠徹底。這我承認,但是我們並不像上一代人。我們對規則跟穩定,沒有崇拜也沒有尊重,我們渴望與眾不同,我們渴望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不管有多少人,向我們兜售所謂的人生經驗,我們還是要不顧一切地跟這個世界死磕到底。因為我們不想普普通通地活著,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去成為一個「體面」的普通人。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對我說,醒醒吧看清這個世界,我知道,你們嘴裡所謂的人生現實,現實殘酷,我都聽見了。但是對不起,我永遠都不會停下,可能你們會說,說我無知,說我幼稚。可能最後的結尾是頭破血流,最後一無所獲,但是那又怎麼樣。人生最遺憾的事,從來都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所以永不妥協在我這兒,就是拒絕命運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轉意,拿出我能接受的東西來。
我叫房琪,出生於1993年2月4號,畢業於2016年6月17日,在今天的這個特殊的畢業禮上。我想跟,所有2012級的畢業生說,勿忘初心,讓我們捍衛我們的夢想,直到現實對我們繳械投降。下一次,世界精彩處見…

熱點內容
山東科技大學2016博士 發布:2025-08-21 13:31:52 瀏覽:680
如何當好一名大學老師 發布:2025-08-21 13:31:35 瀏覽:757
南開大學副教授李盛 發布:2025-08-21 13:21:07 瀏覽:474
機械專業江蘇大學排名 發布:2025-08-21 13:12:12 瀏覽:545
安徽財經大學好專業 發布:2025-08-21 13:04:50 瀏覽:277
山東理工大學機械考研 發布:2025-08-21 12:53:34 瀏覽:395
2014重慶醫科大學博士 發布:2025-08-21 12:41:35 瀏覽:109
甘肅中醫葯大學醫學影像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21 12:38:13 瀏覽:459
中國政法大學王牌專業 發布:2025-08-21 12:35:45 瀏覽:543
哪個大學博士好考 發布:2025-08-21 12:26:20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