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同濟大學生物信息學教授

同濟大學生物信息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0 02:27:44

Ⅰ 同濟大學生物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哪個專業好

生物信息還可以,畢竟和計算機結合,現在是大數據時代,通過計算機處理數據解開生命的奧秘是必要的。生物技術。。這個主要看自己喜歡,喜歡的話就可以做好,找工作不是問題的

Ⅱ 同濟大學有生物信息學本科嗎

按照教育部文件精來神,對在自報考高中起點升專科(高職)的考生中,屬照顧而未達到錄取分數線受表彰的各類先進人員和年齡在25周歲以上;以及特殊行業急需培養的在職業務骨幹,達到預科班分數線,且報名時提出讀預科申請的考生,經考試院成招辦批准後(《預科生錄取通知書》由考試院成招辦發放),成為預科生。預科生參加市考試院成招辦統一組織舉辦的預科班,補習高中文化一年,結業考試合格,方可進入原報考的第一志願學校專科(高職)專業學習,預科生只錄取有專科志願的考生。
招收預科生是教育部進行的一項成招改革項目。預科生經過一年的文化補習,即可以進一步的提高高中階段文化知識水平,為進入成人高校學習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又可通過結業考試後,不必參加全國成人高考而順利進入成人高校學習,因而深受廣大考生歡迎。
預科生入學後採取業余學習方式。學習時間一般為晚上、周六、周日或平日1-2個半天。

Ⅲ 求!!同濟大學生物信息學考研真題

學姐學長找到了嗎,我可以花錢買的

Ⅳ 生物信息學領域中,有哪些不得不知道的大牛教授/研究者

genomics或者說測序依然是很大的領域,其中的方向細分依然是很多的。genomics整體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主要做方法,一類主要做生物。前者一般使用public data做一些方法,後者主要使用現有的技術研究生物問題。如果說大牛一般都在後一類裡面。但是也會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比如研究rna的,dna的,基因調控的。所以最好根據自己關注的方向去找。

一個很直接找genomic方向大牛的方法就是看encode,roadmap和4D nuckesomes這些大genomic cobsortium的主要pi。當然也有很多牛人不在這些項目裡面。下面簡單說幾個比較熟悉的,歡迎糾正和補充。

Eric Lander

Broad的創始人,人類基因組計劃發起人之一,不過現在自己lab似乎不做大多了,但很多broad的paper還會掛名。

John Rinn

Broad的PI,研究lncRNA。最早發現了H19。

Michell Guttman

Eric Lander的學生,和John Rinn一起發現了lncRNA,在clatech獨立不久。

Howard Chang

主要研究RNA,John Rinn的postdoc老闆。

Michael Synder

研究基因調控,具體方向很多,組特別大。

Job Dekker

3D genome領域的開拓者,3C,5C和HiC的發明者。

Bing Ren

最早開發了chip-chip技術,研究enhancer,現在做更多3D genome。

Joe Ecker

最早是植物領域的大牛,後來轉到做甲基化。

Chuan He

化學出身,之前做DNA甲基化,現在開創了RNA甲基化的新領域。

Mark Gersrein

比較少的主要做計算的大牛,各種network和system biology

Menolis Kellis

Eric Lander的學生,主要做計算也做實驗,各種consortium都很活躍。

John Stam

名字很長很難寫,主要做DHS,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向。

Shirely Liu

主要做計算,lab開發了MACS

Ⅳ 同濟大學的生物信息學研究生好考嗎,本人本科是生物科學專業(師范類),要不要自學學數學

同濟的不算難考啦,畢竟生信不算大科目,復習要考的科目就好。數學屬於有就很好沒有也行的,不過從未來看,數學不好是不行的。

Ⅵ 復旦生科院做生物信息學的教授有哪些做什麼方向的

復旦生物信息學專業招生的老師和方向如下:
鍾揚

研究領域:分子進化

所在院、系(所):生命科學學院

郝柏林

研究領域:比較基因組學

所在院、系(所):物理系

羅澤偉

研究領域:疾病遺傳信息分析

所在院、系(所):生命科學學院

金力

研究領域:遺傳學、人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所在院、系(所):生命科學學院

朱揚勇

研究領域:生物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所在院、系(所):信息學院

田衛東

研究領域:生物統計學

所在院、系(所):數理科學平台

就業形勢都還行。但還是無法和經濟金融或計算機等專業相比

Ⅶ 樊武舫教授實驗室負責人

樊武舫,男,河東人。美國耶魯大學蟲媒病毒學碩士,耶魯大學分子遺傳學博士,美國加州聖地亞哥柯爾曼大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教授,哈佛大學博士後,現任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樊武舫博士[1-2] 上世紀70年代參軍;1982年2月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部並獲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碩士學位。留校後任微生物學講師, 後任教研室黨支部書記(正團職單位)。1985年被學員以最高票數評為全校模範教師,榮獲全軍優秀教師稱號,立軍隊三等功一次。同年考取世界衛生組織分子病毒學獎學金,於1986年12月份進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及分子遺傳學系,歷任該系訪問學者和講師;在諾貝爾獎得主John F. Enders(1954年諾貝爾獎得主,脊髓灰質炎疫苗的奠基人)病毒實驗室從事核糖核酸病毒及缺損病毒的研究,並從此開始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發表研究論文。1988年接受世界著名蟲媒病毒學家Robert Shope教授的邀請,就讀於《耶魯大學文理科學研究生院》,從事剛果出血熱病毒和乙腦病毒糖蛋白基因的研究,於1990年獲病毒學碩士學位。同年轉入耶魯大學遺傳系成為人類分子遺傳學博士研究生,師從於著名分子遺傳學家Sherman M. Weissman教授(美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遴選的20位研究基金終身獲得者之一),同時受教於細胞生物學教授George E. Palade博士(1974年生理學和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1993年底完成博士研究論文,被授予PhD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在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位點(MHC)第一區段發現,定位和鑒定39個非免疫相關的新基因》。樊武舫博士在MHC第一區段首次發現的嗅覺受體基因,FAT10基因(一種泛素蛋白修飾基因),和具有鋅帶蛋白質結構的轉錄因子NZRD1基因,在人類生殖行為,神經生物學,MHC功能學及腫瘤學研究方面,引起很大反響。世界多家著名實驗室對其所發現的新基因進行積極深入的研究。僅在國內,科學院上海某研究所和第三,第四軍醫大學已將上述後兩個基因列為腫瘤研究的重點課題。
樊武舫博士於1994年受聘於美國勞倫斯國家實驗室人類基因組國家研究中心,任資深研究員並參與指導加州大學學生(和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Glenn T Seaborg共同指導在美國勞倫斯國家實驗室的實習生)。1997年受聘於美國Gene Logic公司任高級研究員及疾病基因研究部主任,取得一系列成果並開始在美國專利局申請腫瘤和疾病相關基因的技術專利。2001年受聘於美國OriGene公司任基因分析部主任。由於其在人類基因組研究方面的精湛造詣,他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就獲得二十多項基因專利。從2002年7月開始,受聘於加州Immusol葯物研發公司,出任生物信息學部主任,其研究成果亦獲得數個技術專利。從2006年下半年起,任聖地亞哥柯爾曼大學分子生物學及生物信息學教授。

教育背景
編輯
美國耶魯大學分子病毒學碩士,耶魯大學人類分子遺傳學博士,霍普金斯大學生物信息學職業文憑,美國加州聖地亞哥柯爾曼大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教授,哈佛大學博士後。

學者經歷
編輯
美國上市GeneLogic生物制葯公司疾病基因研究部主任,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市柯爾曼學院分子生物學及生物信息學教授,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現任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二級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

研究方向
編輯
1.腫瘤基因的發現分離與鑒定。靶腫瘤為國內和省內高發腫瘤如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方法採用DNA晶元篩選法等。
2.腫瘤的特異標記蛋白(biomarker)及其在臨床的診斷應用。
3.腫瘤的免疫研究。主要研究特異的DCs(樹突狀細胞)及相關的抗原提呈細胞(APC),NK細胞,單核細胞和粒性白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在腫瘤免疫和致病機理中的作用。
4.腫瘤的治療,探討使用溶瘤病毒和慢病毒攜帶的siRNAs對腫瘤進行治療的可能性並評價其療效。
5.分離與動植物特殊性狀相關的基因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6.分子分類學技術
7.生物信息學與NCBI鏡像資料庫在中國的建立。

Ⅷ 有哪些大學有生物信息學

河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1、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的前身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創立的直隸農務學堂;1912年改為直隸公立農業專門學校;1921年直隸公立農業專門學校、醫務學堂,還有法律、法政、高等師范等學堂合並,組成河北大學;

1931年河北大學解散,河北省立農學院獨立辦學;1958年河北農學院更名為河北農業大學;1995年與原河北林學院合並組建為新的河北農業大學。

2、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是中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學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60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1984年被中央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9月,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並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校名。

3、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4、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5、哈爾濱工業大學

學校始建於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國第一所畢業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師稱號、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學。

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目標重點建設的9所"985工程"大學之一。2000年與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Ⅸ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科設置

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現代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的角度,在多層次上研究生物體特別是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為生命科學各學科提供工程學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用於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重建、衛生保健、人工材料、製品,裝置和系統研製開發的原理、方法和技術基礎的學科。因此本學科是工程技術科學同生物醫學相結合的新興邊緣學科。從本質上講,其又是生命科學中的一門工程性學科。
本學科將重點發展生物信息、醫學信息和生物力學等專業的的新理論、新方法和相關的應用研究,並積極探索和生命各學科以及和電子、信息、材料科學等其他學科的交叉,為促進這些學科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本學科在促進科學和經濟發展,造福人類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學科緊緊圍繞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戰略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基礎與應用研究,在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生物醫學信息與生物控制、應用生物技術、納米生物醫葯、生物信息學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學科於2003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現已畢業研究生11名。在近幾年裡,已承接了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納米專項等項目多項,獲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些研究已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本學科的研究方向為:
1. 生物力學與人體組織與器官功能重建
2. 生物信息與醫學信息
3. 生物材料及其醫葯應用
4. 醫學影像學基礎與臨床研究
5. 蛋白質與基因工程
6. 生物醫學工程與基礎醫學 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和最活躍的學科。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不斷為生命科學其他領域廣泛運用,使本學科的研究越來越成為其它領域研究的基礎,也越來越突顯其重要性,在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造福人類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同濟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科博士點是2006年正式批準的,2006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該博士點具有德高望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戚正武等領銜,配有結構合理年輕精乾的學術隊伍。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三人、教授14人、副教授8人,是一支具有生物、化學與醫學等學科的交叉,學術思想活躍,體現了新學科活力的學術梯隊。
本學科點在近幾年裡,已承接了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攻關項目等多項,獲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些研究已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已申請專利多項,國內外發表論文幾百篇。
本學科的研究方向為:
1. 蛋白質研究:主要在蛋白酶及其抑制劑的研究,多肽與蛋白質毒素的研究,激素及其受體的研究,分子疫苗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2. 基因工程與胚胎工程:綜合採用轉基因技術、動物胚胎工程技術、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等生物技術,開展乳腺生物反應器、人源抗體轉基因動物、動物繁育性別選擇、生物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動物胚胎幹細胞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將這些研究應用於產業化開發。
3. 葯物設計及載葯體系的研究: 根據多肽和天然葯物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設計、開發出新的治療艾滋病和腫瘤等相關葯物,用納米材料作為上述葯物的載體進行載葯的研究和開發。
4. 環境生物與技術:發展新的環境生物分析手段,進行環境污染物的毒理與降解機理研究,並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進行環境與健康的研究。
5. 免疫細胞功能的調節:以免疫系統能夠針對外來不同的致病物質發動有效並適合的免疫應答,同時不損傷自身組織的基礎上,將免疫學的范圍延伸到與臨床疾病相關及免疫學理論的實際應用的各種免疫學新技術。
6. 植物細胞分化: 以植物細胞為主結合低溫電鏡技術 、免疫細胞化學電鏡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細胞發育和分化的細胞超微結構和細胞發育規律。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點(一級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現代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原理和方法,在多層次上研究生物體特別是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為生命科學各學科提供現代自然科學和工程學原理、方法和手段。因此本學科是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同生物醫學相結合的新興邊緣學科。
本學科將重點發展生物信息、醫學信息和生物力學等專業的的新理論、新方法和相關的應用研究,並積極探索和生命各學科以及和電子、信息、材料科學等其他學科的交叉,為促進這些學科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本學科在促進科學和經濟發展,造福人類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本學科點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緊緊圍繞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戰略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基礎與應用研究,在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生物醫學信息與生物控制、應用生物技術、納米生物醫葯、生物信息學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多年來,本學科點承擔了一批包括863、973、重大攻關、自然基金等在內的國家與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獲得專利近十項,專著與教材十幾部。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被SCI摘錄。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1. 生物醫學信息與生物控制
2. 應用生物技術
3. 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
4. 納米生物醫葯
5. 生物信息學 生物學一級學科涵蓋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態學等12個二級學科。我院可全面招收碩士研究生,今年擬在以下方向招生。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1.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2. 植物學
3. 生態學 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和最活躍的學科之一。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不斷為生命科學其他領域研究廣泛運用,使本學科的研究越來越成為其它領域研究的基礎,也越來越突顯其重要性,在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造福人類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同濟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科碩士點於2003年正式批准,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該碩士點由德高望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領銜,配有一支具有生物、化學與環境等學科交叉,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團結敬業、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的學術隊伍。實驗設備齊全、儀器先進,研究資料豐富,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本學科點在近幾年的時間里,已承接了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等項目多項,獲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不少已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已申請專利多項,國內外發表論文幾百篇。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1.蛋白質研究
2.基因工程與胚胎工程
3.葯物設計及載葯體系
植物學(二級學科) 植物科學屬於基礎研究范疇。它的基本任務是認識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各種層次的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包括結構與功能、生長發育、進化、分布及其與環境相互作用等規律;揭示新原理和探索新技術,為解決廣泛的應用問題提供基本理論和方法。植物科學的研究范疇包括:
植物形態學(Plant Morphology):研究植物個體構造、發育及系統發育中形態建成的科學。
植物生理學(Plant Physiology):研究植物生命活動及其規律性的科學。
植物遺傳學(Plant Genetics):研究植物的遺傳和變異規律性的科學。
植物生態學(Plant Ecology):研究植物與環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植物化學(Phytochemistry):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植物代謝產物的成分、結構、分布規律的科學,與中葯有效成分、植物系統分類有密切關系。
植物資源學(plant resourses): 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數量、用途及其開發的科學,與葯用植物學、植物分類學和保護生物學有密切關系。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1. 植物細胞發育
以植物細胞為主結合低溫電鏡技術 、免疫細胞化學電鏡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細胞發育的超微結構及其分化規律。
2. 植物系統發育與分子進化
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結合形態學、細胞學等特徵,研究植物類群的系統發育關系。同時探討特定植物類群基因及其基因家族的進化規律。
3.植物遺傳學
植物重要基因的克隆、鑒定、功能分析和表達;植物體細胞遺傳轉化和表觀遺傳分析
4. 植物資源化學
重點開展植物生長(包括植物生長調節控制及其與環境的關系等)研究,探討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規律及其生理效應。
5.植物保護生物學
研究從保護生物物種及其生存環境著手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探討瀕危植物的生物學特性、遺傳結構特徵及其生境狀況與物種瀕危的關系,尋求瀕危植物保護和利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人類的科技和生產力水平迅猛發展,既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進步,也帶來了環境、人口、資源和全球氣候變化等關乎人類自身生存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大范圍生態退化、復合性環境污染和環境健康風險增加等多種生態環境問題,對社會、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及運動規律的自然學科,其研究對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同濟大學生態學碩士點順應時代的發展,不僅根據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需要,在生態學、毒理生態、景觀生態和環境生物技術等方面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研究人才,還緊密圍繞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依託同濟大學的綜合優勢,積極開展典型化學物質的安全和環境生態風險評價,受污染場址生態修復和利用技術,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飲用水安全與人體健康的理論和方法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l、城市生態與應用
2、環境生物與技術
3、生態毒理與健康 生物工程專業是運用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生物體(或部分生物體)生產人類需要的產品或改造環境的應用技術體系。生物工程專業是以上游技術(基因重組、分子克隆等)為基礎,以下游技術(生物反應過程、生物物質的分離純化等)為重點、為生物技術的工業化和工程化培養人才的專業。生物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加工生物材料和利用生命過程,廣泛應用於功能食品開發、生物制葯、農產品綜合利用等領域,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新興產業的形成。本專業培養具備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生物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或在工業、醫葯、食品、農、林、牧、環保等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級人才。
本領域覆蓋的專業方向:基因工程、遺傳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動物胚胎工程、蛋白質工程、環境生物工程、植物資源應用技術以及組織工程。
科研平台:
學院已基本建立蛋白質研究為中心的技術平台;轉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組織工程、計算機輔助醫學等研發平台。形成了發育生物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醫學信息、生物資源、生物材料等學科鏈。
利用上述平台基礎,承擔了包括「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國家項目近20項,省市級課題近20項。
蛋白酶抑制劑,蠍神經毒蛋白與凝血纖溶有關的蛋白酶及其抑制劑的研究居國際前沿。在國內率先獲得人溶菌酶山羊乳腺生物反應器、人乳鐵蛋白山羊乳腺生物反應器、體細胞克隆薩能奶山羊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申請專利近40項。

Ⅹ 南大和同濟的生物信息學選哪個

題主說的本科還是研究生?本科是生科院統招的。
研究生的話,同濟生信對本科專業方向要求較高。也歡迎優秀本科生參加夏令營和申請保研。考研名額較少,建議提前聯系。

熱點內容
江蘇大學生墜樓 發布:2025-08-21 18:49:28 瀏覽:83
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脫單難 發布:2025-08-21 18:49:17 瀏覽:345
大學生支教的論文 發布:2025-08-21 18:25:27 瀏覽:906
上海大學2015新生入學時間 發布:2025-08-21 18:18:30 瀏覽:123
清華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 發布:2025-08-21 18:08:26 瀏覽:753
大學生活漫畫圖 發布:2025-08-21 17:40:22 瀏覽:205
戴頓大學金融專業 發布:2025-08-21 17:18:28 瀏覽:956
中國海洋大學李建平教授 發布:2025-08-21 16:51:54 瀏覽:252
大學教授能否做公司法人 發布:2025-08-21 16:46:03 瀏覽:869
大學生心理選擇題 發布:2025-08-21 16:44:17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