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江生東南大學教授簡介
⑴ 東南大學呂錫武教授在環保圈裡是什麼樣的地位,簡單說說就好,不必列舉一大堆職位和成果
二級教授,你懂的。
⑵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學科建設
國家級科研平台(2個):
國家預應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玄武岩纖維生產及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科研平台(4個)
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城建遺產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低碳型建築環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建築環境設備與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科研平台(4個)
江蘇省高校工程力學分析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玄武岩纖維工程中心
江蘇省建築垃圾再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水處理與生態修復工程中心
校級科研平台(6個)
土木工程學院以學院骨幹教師為主集相關院系知名專家學者成立了東南大學首個學術特區——「城市工程科學技術研究院」,為促進學科交叉發展提供了平台。 研究所(中心)名稱 所長、中心主任 ·土木工程研究所 李愛群教授 ·預應力工程研究所 呂志濤院士 ·建築工程抗震與減震中心 程文瀼教授 ·東南地下建築結構研究中心 梁書亭教授 ·高強砼及高性能砼研究開發中心 梁書亭教授 ·空間結構與形態研究所 趙惠麟教授 ·建設與房地產研究所 李啟明教授 ·建設監理研究所 沈傑副教授 ·物業管理研究所 黃安永教授 ·力學研究所 李兆霞教授 ·環境工程研究所 呂錫武教授 ·工程鑒定與加固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曹雙寅教授 ·石油技術勘采研究所 汪鳳泉教授 ·工程結構體系與新技術研究所 藍宗建教授 ·工程項目管理研究所 成虎教授 ·設計所 陸可人副教授 ·實驗中心 陳忠范教授
⑶ 尋東南大學舒贛平教授的個人情況
1964年1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東南大學鋼結構研究設計發展中心主任,中國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鋼協穩定疲勞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鋼結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鋼協輕型鋼結構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土木工程學會鋼結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鋼結構協會理事。目前主要從事鋼結構(鋼結構基本理論、鋼結構高等分析與設計、大跨度空間結構、輕型鋼結構、高層鋼結構、特種鋼結構、鋼結構防火與抗火以及組合結構的教學、研究與工程技術開發工作。先後主持、參加了二十幾項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工程的設計與工程研究,曾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2004年獲得東南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預研項目資助,目前申報專利技術2項。在國內外核心技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
※ 學術水平
一、學術研究課題;
(1) 「現代建築鋼結構抗災研究與應用」。省科委自然科學基金。2000,1-2003.12
(2) 「輕鋼住宅體系的研究與應用」。江蘇省建設廳。2000,1-2003,12
(3) 「新型預應力鋼結構的研究與應用」。江蘇省建工局。2000-2003
(4) 「高層、超高層建築新型結構體系及計算研究」。教育部重點課題,1999,6-2002,12
(5) 「鋼結構體系及配套新牆材的研究」。南京市牆改辦。2001.1-2003.12
二、近年來發表的主要論文目錄:
(1) 舒贛平,顧文濤,湯榮廣等. 南京奧林匹克網球中心拉索鋼框架結構設計研究. 鋼結構, NO.2, 2004.
(2) 孫遜,舒贛平. 變截面框架的二階非線性分析. 鋼結構, VOL.17(6), 2002.
(3) S. L. CHAN, GANPING SHU, ZHITAO Lü. STABILITY ANALYSIS AND PARAMETRIC STUDY OF PRE-STRESSED STAYED COLUM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NO.24, 2002.
(4) 舒贛平,范聖剛,王建峰等. 懸索及懸索—框架結構的幾何非線性分析. 工業建築, VOL.32, NO.5, 2002.
(5) 舒贛平,夏樂,左江. 預應力組合網架在南京新世界中心工程中的應用. 建築技術, VOL.31, NO.12, 2000.
三、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
(1)高層建築預應力厚板轉換層的研究與應用,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1999年
(2)巨型空間結構的研究與應用,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2003年
(3)南京鋼鐵廠體育館工程設計研究應用,江蘇省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2),1998年
⑷ 請問東南大學吳利華教授怎麼樣
吳利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有關產業組織與企業發展戰略、產業組織演變回、產業政策與企業創答新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和江蘇省軟科學重點項目等10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和企業咨詢項目等二十餘項,在核心期刊等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出版專著一部。
⑸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能變公辦嗎
截止2020年9月17日,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未轉公辦,也沒有官方信息說要轉公辦。
東南大學成賢內學院,始創於容1998年,坐落於南京市,由東南大學舉辦,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
截至2020年8月,東南大學成賢學院佔地面積1200畝,校舍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坐落於東南大學浦口校區;設有7個學院(部),擁有30多個本科專業。
(5)倪江生東南大學教授簡介擴展閱讀:
辦學歷史
1998年,東南大學成立公有民辦二級學院——中大學院。
2003年6月,東南大學中大學院轉設為獨立學院,經國家教育部和江蘇省教育廳批准成立並更名為東南大學成賢學院。
2003年9月18日,學院在東南大學浦口校區舉行首屆2003級學生開學典禮暨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揭牌儀式。
2014年5月,經江蘇省教育主管部門批准,學院全部專業(含方向)列入江蘇省本二批次招生。
⑹ 東南大學教授禹東川博士簡介
禹東川博士,男,1978 年生人,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
紀優秀專人才,教育部兒童屬發展與學習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復雜醫學工程研
究會主任,中國教育學會腦科學與教育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創新人才教育研究學
會大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神經教育學專業委員會(籌)秘
書長,國際期刊Neuroscience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的副編輯等學術任職。
⑺ 請問東南大學儀科院有哪些老師是偏向搞硬體的啊求好心人解答!謝謝!
硬體也分復很多方面,制看你具體想做什麼,以及今後在哪方面繼續發展和畢業後的工作取向。
東大儀科的各位老師多少都涉及到一些硬體,只是具體方向和側重有所不同。
有的注重實際工程,涉及到機電結合和控制,從底層做起,軟硬體結合,比如金世俊、劉璟、倪江生老師等
有的是在研究中涉及到硬體,這方面的老師很多,占最大比例,具體可參見學院網頁介紹,再與各位老師具體交流。
最後祝你考研順利!
提醒下,東大以及老師對研究生同學的要求和期望都比較高的。
⑻ 東南大學王志功教授在國際上有名氣嗎 請他寫推薦信到美國留學
申請美國院校抄的推薦信不一定非要找自己覺得很有名或是很有威望的人來寫,這樣的人如果平時和你沒有接觸,寫出來的推薦信也只是泛泛之詞,完全突出不了你的優點,他一點一步了解你的話寫出來的推薦信對於申請一點幫助也不會有。
建議去找那些教過你課程,對你有一定了解的老師來寫,美國的院校是不會看推薦人有多知名的,他們只是想通過推薦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學生的綜合素質。
⑼ 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級學科博士點
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建立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回,東南大學擁有計算機答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和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圖象處理與科學可視化全部4個博士點和碩士點。目前,該一級學科有19位博士生導師:
李幼平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龔儉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羅軍舟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吳國新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丁偉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汪芸教授(研究方向為分布式系統)
沈軍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程光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曹玖新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陳漢武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及量子計算)
羅立民教授(研究方向為生物醫學成像)
舒華忠教授(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與分析)
李寶生教授(兼)(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與分析)
李必信教授(研究方向為軟體工程及理論)
王紅兵教授(研究方向為軟體工程及理論)
李小平教授(研究方向為資料庫及信息系統)
高志強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及其應用)
漆桂林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及其應用)
蔣嶷川教授(研究方向為分布式系統與社會網路)
⑽ 東南大學丁大鈞教授為什麼沒有成為院士
評上院士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教授年輕有為,科研成果遙遙領先,但總是評不上,評選院士是很復雜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沒評上的也不會告訴你具體原因,沒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