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發布時間: 2021-02-20 09:06:58

① 如何加強備課組教學教研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教研組是學校基層的管理實體,是教學研究的組織形式,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所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教研組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教研組不僅是教學常規的落實者,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是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是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無論實施素質教育、還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學校教研組建設都不能局限於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層面上;都不能局限於聽課、說課、評課、觀摩等教研活動的層次上;都不能局限於少數「精英」作秀、多數人捧場的活動形式上;都不能局限於為單純教學質量而教研的目標上。教研組應該是校本研究的推進者、實施者,是學校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必須以校本教研為支點,落實到教師研究並進行實踐的層面。
一、當前教研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管理層面:
1.分年級管理模式決定了一些學校比較重視年級組的管理,而相對輕視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管理,因此,有些學校只滿足於設有教研組、備課組,能象徵性地開展一些活動,並未使教研組的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教研組在現有形勢和條件下尚未成為教師繼續學習和進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學校領導偏重於教師個體的培養與指導,對教研組集體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方法指導。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不是民主選舉產生,而是主觀任命,有些組長根本無法體現「長」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動當然也就無法展開。
3.學校教研活動未形成制度化,學校領導未能深入課改一線,有的領導從根本上放棄了教學。課改問題盡管在有關會議上大講特講,但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無法抓准科教研一體化的結合點,所謂的以科研促教學,促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僅僅局限於口號,在具體操作和實施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節。
(二)教研組內部:
1、教研組工作因循守舊。從教研組工作方式來看,部分教研組長在學科教研活動中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他們滿足於舊有的教研模式,不思進取,缺乏創新意識和變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動主要以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為主,沒有具體的教研目標和詳實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組在學科教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
2、教研組活動浮光掠影。縱觀整個教研活動全過程,一些教研組不能根據自身學科特點主動有效地開展工作,在教研活動中缺乏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明確的教研主題,教研活動更多地成為一些教育法規政策、教育教學理論等內容的空洞說教活動。整個教研活動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專業引領和細致的統籌安排。其次從教研效果來看,教研組活動過於簡單,流於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集中教研組的力量展開深入研究,教師之間缺乏深層次的探討與交流。
3、教研組評價走馬觀花。對學科教研組工作的評價,一直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難點。一方面多數學校沒有及時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明確教研組長基本職能和教研活動基本規范,對教研活動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教研活動隨意性比較大,教研管理鬆懈;另一方面學校在評價教研組工作中也單純以教研活動的次數和活動材料來衡量教研組工作的實效,缺乏對教研活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這些簡單的評價方式挫傷了教研組長的工作熱情,制約了教研組工作開展的成效。
(三)教師自身:
1.學校管理教研組的活動並未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並非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有些教師認為,教研活動是一種負擔,沒有什麼實質性收獲,這就導致不少教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熱情不高,比如,我們常聽到一些教師這樣說:「教研,哪有時間,我的新課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課、備課、輔導、改作業、考試等,學校、教育局、家長最需要的是考試成績,而搞教學研究,有時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結果得不償失,研究慾望不強。
3.學校研究氛圍缺乏,一些教師沒有問題意識,遇到教學問題,往往意識不到其研究價值,比如,一些教師課堂效率低,教學任務完成不了,就拚命要求增加課時,很少有意識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到把自己的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4.當今教育評價體制下,評價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成績,評價者看重的是教師個體,這就導致了有些教師只關注自我成長,很難與他人真誠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參與交流,分析研討只是表面現象,不願作深入研究。
二、關於教研組的建設
(一)加強教研組的組織建設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和調整學科教研組
教研組設置以有利於教學和開展教學研究為原則。一般以學科為單位,設立一個教研組。規模較小的,以相關學科合並設立教研組。跨學科教師編入其主要任課的學科教研組,同

② 怎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一、堅持師德教育,促進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
1.管理機構簡潔有效
2.管理制度規范有序
二、堅持師能提升,促進教師的業務建設
1.要求教師全面吃透教材,潛心研究學生,精心設計教案。
2.落實教學要求,規范教學行為。
3.加強作業研究,切實減輕負擔,加強跟蹤輔導。
三、堅持師資培訓,促進教師隊伍的組織建設。
1.強化校本培訓,開拓教學視野,更新教學理念。邀請有關教育專家、領導、骨幹教師進行專題講座。
2.重視校內教研,增強教研實效。樹立大局意識,加強教師間的學術切磋,繼續營造學校團結、互助的精神,增強教師整體合力。
3.發揮名師效應,推進「青藍工程」
4.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升育人與管理水平。
四、實施凝聚力工程,提升教工的幸福指數。
五、建立高效快捷的反饋評估系統
著眼長遠,及時掌握各年級學科教師動態的教學狀況及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建立高效快捷的反饋評估系統,促進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健發展和快速提高,其信息反饋評估系統如下:
1.教科研、教學活動的組織——教科室、教學處;
2. 聽課、評課——學校領導、教學處、教研組;
3. 例行會議、教學常規檢查——校長室、教學處;
4. 教師業務考核及教學考評——教學處;
5. 師德培訓及師德師風考評——黨委;
6. 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德育處;
7.專題調研面對面——校級領導;
8. 動態教學、課題研究——教科室。

③ 淺談如何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一、提高師德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前提基礎
二、精研業務是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
三、建立激勵機制滿足教師的需要
四、建立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④ 淺談如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孝感市孝南二中黎義長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而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完成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也是促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支撐點,更是學校發展與壯大的組織保證和源動力。教師是學校的一面鏡子,他們代表著學校的形象和魅力,更是學校的形象代言人。因此教師隊伍素質的優劣直接關系著學校的生死存亡,《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一文曾指出「建立一支足夠數量的、合格而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實施基礎教育,提高基礎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計」。可見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新形勢下的要求,也是我們每一所學校從教書育人的根本需求出發,必須常抓不懈的工作。現請允許作為一名普通高中教師的我就如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談一談粗淺的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建立健全校園教師隊伍的專門一級管理機構 據我了解,現在絕大多數學校都還沒有成立一個專門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的職能機構,而都只是掛靠於校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這樣一些學校中層管理機構,以致對教師隊伍建設管理的統一協調性就比較差,針對某些具體的事件例如:教師的思想動態、人事關系等社會活動和一些常規管理,包括教師的教學計劃、常規教學檢查、教學業務管理、教學成果資料匯總等工作以及教師的思政工作和一些後勤保障工作等等。如果部門和部門之間協調不好不及時可能會導致事情出來之後解決的效率極低,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心理情緒,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導致與我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目的背道而馳。同時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運作也不利,會出現一種雜亂無章的混亂狀況。因此,我認為十分有必要進一步健全學校教師的管理機構,設置專門的管理教師辦公室,只有這樣教師隊伍的管理才會出現流而不亂,整潔可喜的局面,也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建立全方位的教師評估、監督、考察機制 教師的管理工作既要建立在政治理論的高起點上,又要不脫離實際,紮根於本校的教學實踐基礎上。要掌握各年級各學科教師動態的教學狀況及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有的放矢加強管理和指導,使評有根、監督有據、考察有理、獎懲有依,形成一個立體的網路評估體系以促進教師隊伍的良性管理和建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教師的教學活動及其思想變化來建立合適的信息反饋機制,以建立合適的有效的解決機制。為此,我們可以建立准確快捷的反饋評估系統。 信息反饋的主渠道是教務處,信息的主要來源有: 1、動態的教學、教研記錄——《教學日誌》、《教學活動登記本》、《教學計劃》、《思想日記》及在各種刊物上發表的教研文章等; 2、例行會議——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會議、班主任會議、學生座談會和中青年教師座談會等; 3、專題調查會——中青年教師座談會、集體備課討論會等; 4、聽課、評課——校長、教學副校長、教導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學校教研員隨機下班聽課、評課; 5、教學常規檢查——定期查教案(月查)、查作業、查試卷、查實驗室記錄等; 6、各類統考成績評估——每學期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後在搜集和分析各方面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質量大檢查,召開總結評估會,點明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指明主攻方向。這種在加強常規管理的同時,將教學方法的改革的要求和成果不斷地補充到教學常規管理中去的方法,形成了教師常規管理和教學方法的同步進行,互相促進,應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狠抓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師教育素質水平 時代在變遷,知識在更新,教育教給學生的應該是對學生一生有價值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不斷更新觀念,搞好自身素質的學習和提高。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去加強和管理。1、抓好三支隊伍,形成教學龍頭。三支隊伍是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研組長必須做到知識、業務、管理三過硬,能團結和領導全組成員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學科帶頭人為專業學科水平最優秀人才,在備課、講課、輔導諸方面應成為年級學科教學的核心與代表,並負有培養和提攜後進的責任;骨幹教師為中青年教師中脫穎而出者,能在學科教學中獨擋一面,承擔重任。這支隊伍的形成和發展應該是學校教務工作中的重點,同時這支力量也應該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培養好,利用好。2、更新觀念,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學校要負責多引進一些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材料,多訂閱一些《國內外教育文摘》、《教育科學》等雜志,組織全體教師集體學習,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特別是要多組織年青教師學習魏書生教學實踐經驗,有必要可以派專人去參觀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開闊眼界,蓄勢待發。3、講評結合,引入激勵機制。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學期集中一次進行全面的聽課、評課,對每節課作出評估提出問題,共同解決,並將評課結果記入教師教學檔案。且在普遍聽課、評課的基礎上開展全校性的示範觀摩教學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全校性的優秀教案和優質課的評比,選出典型,評比頒獎,引進激勵機制推動教師整體教學工作的規范化。4、必須堅持每月一次的教學常規檢查,力度要大,檢查要認真仔細,一定要找出存在的問題。學校領導要找相關教師談話,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期能夠幫助教師改正和進步。5、著眼未來,培植師資。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希望,青年教師的優劣與否預示著學校未來的發展的好壞與否。因此,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成為學校永遠不變的中心環節。學校要從嚴、帶、練著手,首先要嚴格選拔高校優秀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去,決不允許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事情發生。其次要做到青年教師同老教師「結對子」以老帶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最後,要大膽放手讓年青教師去擔任實驗班和畢業班相應學科教師。6、學校除了在知識和業務上對教師嚴格要求外,還要對教師多給點人文關懷。以心相交,讓每位教師自覺的將心與學校靠攏,增強學校管理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四、解決好教師的福利待遇 以前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認為物質決定了意識,只有充分解決了教師生活的後顧之憂,教師們才有可能安心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中去。因此學校領導一要多到教師家去走動,進行家訪和慰問;二是教師節、元旦、春節期間學校要籌措資金,購置禮品發送給教師,為教師送去學校的關心和關懷。三是力所能及地解決部分教師家屬子女的工作問題,使學校管理更加人性化,營造一個和諧的教書育人的環境,構建一支文明和諧的教師隊伍。我相信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可以讓一所學校走向輝煌的,也一定會走向輝煌。

⑤ 如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存在問題

僅供參考:
師隊伍建設是區域教育的工作重中之重,只有高素質、高能力、勤懇工作、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才能擔當起區域教育的重任。萬源市地處巴山腹地,經濟基礎薄弱,教育基礎相對滯後,遠不及達州市其他幾個兄弟縣區。但是,在教育改革大環境下,近幾年來我市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整個隊伍素質大有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專業化更強,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一個台階。為全市教育工作遠景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績是突出的,但,我市教師隊伍建設中仍存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
截至目前,我市有中小 7所,教職工 人,專任教師 人,其中高中教師 人,初中教師 人,小學教師 人。中學高級教師 人,中學一級教師 人;小學高級教師 人。高中教師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有 人,初中教師取得專科及以上學歷的有 人。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是 、 、 。目前共有省特級教師 人,省骨幹教師 人;達州市級學科帶頭人 人,達級市級骨幹教師 人,萬源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共有 人。
存在的問題:
1、教師隊伍結構、學科分布不合理,教師在區域間、城鄉間分布不均衡,教師的配備亟待優化。
2、優秀教師外流嚴重,優質應屆畢業生引進困難,教師隊伍斷層情況嚴重。目前我市優秀教師主要走向為成都、重慶兩地。一些在學科教學、教研、教育管理上優秀的老師、管理者外流至這兩個地方。這樣,我市在某些學科及教育研究上出現了盲點。便出現了「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等現象。
3、有的教師無事業心,責任心不強,對教師職業本位認知不夠,缺乏廣泛的內在認同。教耍耍書、跑跑書,把教書當第二職業的大有人在,工作始終處在應付之中。
4、對教師的考核機制不健全,在現有的機制下執行力有失偏頗,致使「能者不上前」,「勞者流汗又流淚」,造成一部分老師認為當官是其教書事業中的唯一途徑。所以,這一部分人官氣太重,學氣太薄,儒氣更乏。師不為師、官不為官,業不成業,一片糊塗與混亂,成天只知道溜須拍馬,帶壞了其他教師,影響了廣大老師的積極性。
5、教師專業化不強,「工學矛盾」突出。教師培訓機構(主要是市教師進修校)及培訓者的水平跟不上教師培訓的需要,培訓的形式、內容,單一老化,過程不扎實。脫離了我市中小學教育及教師的實際情況。
6、教育教學研究未成規模,缺乏相應的梯隊建設,不夠專業化。正規的教研隊伍研而不強,相應的民間組織更是缺乏,而這兩者的聯系更差強人意。猶如廟堂與江湖之間,兩條不太可能相交的平行線。
7、在我市區域教育中,有「教育浮躁」現象。一些校長,一些老師總是想「弄點動靜」起來,以引起「轟動效應」。於是,凡是活動必做,而且是轟轟烈烈;凡是口號必須要喊,而且一個比一個響亮。這種浮躁和不安,讓老師們沒有真正地靜下心來潛下去認真地搞教育本身之內的事。
建議:
1、加強教師職業修養,提高師德水平,用新教育觀念引領教師,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提升教師的工作主動性,使教師感到職業幸福。特別要提高學校領導的辦學思想理念和行政能力,把教師放在第一位,把教師的職業幸福放在第一位。與老師一道在學校建構起相應的學校精神和教育文化,與教師一起共同去實現「最偉大的願景」。
一個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弱的不是硬體和經費,而是人心。是阿,人心散了,便無目標;目標沒了,便無追求;沒了追求,生活便是了瞭然了。學校硬體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建設重新來過,幾個月時間便會有大改觀。而人心散了再收攏而來,可不是短短幾天幾周幾個月能行的。
2、加大力氣進行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優化我市各層次學校教師隊伍結構。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觀,拓寬平台讓優秀的教師盡情施展。加大對農村學校薄弱學科,如音體美史地生等科目教師的補充和培訓。
3、建立長效支教體制。在全市范圍內實行中小學校長、教師定期交流制度,促進中小學校長、教師在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定期交流,優化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師資力量的均衡配置。鼓勵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提高農村中小學中、高級教師職務的結構比例、嚴把進城招考關,把在農村學校工作的年限作為進城招考的條件之一。
4、著力改善教師培訓力度。要進一步整合繼續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各級教師培訓機構,建立起現代開放、高效的農村教師培訓系統。讓教師培訓專業化、制度化,不走過場,扎實有效。真正為我市教師專業成長服務。變革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多樣化、知識化,緊扣教育時代前沿,在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時,不忘推廣我市一些好的做法和形式。「請進來、走出去」,還要培養我們自已的專家團隊。對那些理念和專業知識不足的教師,分期分批進行強化培訓,盡快提高其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當然,在培訓上,如果不能保證一線教師的言說權利,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並且落實在老師們的教育行為中,那麼,所有的培訓只能是一時的喧囂,只能是一塊用來自衛的草皮而已。
5、加大教育教研改革。著力建構各級教育研究實體,形成「市---區----校」網路教研體系。並加大利用現代網路信息作用,集合全市研究人才,根據我市具體實情,整合我市當前的教改教研經驗和成果,形成相應的教改理念,在全市教師中推廣和應用。並結合當前全國甚至全球教改前沿理念,研討具有萬源區域性標志的教育革新方法、形式及內容。

⑥ 如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職工隊伍是完成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也是促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支撐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校和諧發展,是學校規范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和諧的教師隊伍指的是教師們為了學校這個團隊的利益與目標,相互協作,盡心盡力的作風。它主要表現為對單位的忠誠,對領導的服從,對同事的欣賞,對學生的熱愛,對社會的奉獻。和諧的教師隊伍的形成,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一環,是創建和諧發展校園的精神支柱。學校的發展靠的不是單個的教師,靠的是教師這個集體。只有人人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推動學校健康快速地發展。那麼在學校的規范管理中,如何建設一支和諧的教師隊伍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導入高尚的職業價值觀「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是偉大的,黨和政府還專門為教師設立了一個節日,這也是其他職業所沒有的殊榮。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教師一直是人們尊敬的職業。我是一名教師,做過多年的班主任,每當我的學生一個個考上滿意的學校, 找到合適的工作,我就十分自豪,有一種滿足的成就感。是的,教師又是清貧的, 他的所得遠遠小於他的付出。但教師職業的偉大是其他任何職業都無法與之相比的,「教師像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放棄了高官厚祿的誘惑,自甘清貧辦學,自創曉庄師范,為中國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警句,時刻激勵著我們前進。 愛崗才能敬業,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除了自身的修養以外,還應加強教師的教育。德乃師之靈魂。教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學生喜愛老師,就會更順暢地學習所講授的內容。所以,要大力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要組織教師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引導教師關心國家大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增強責任感;要加強師德宣傳,樹立師德典型,大力褒獎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因此,加強對教師職業觀的教育,培養教師愛崗敬業的精神,是培養和諧教師隊伍的重要內容。二、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人們常說「文人相輕」,知識水平高的人之間很難相處。學校的教師群體就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一群人,他們之間的「相輕」是難免的。因此,培養良好的教師隊伍必須讓他們由「相輕」變為「相助」。首先要了解教師,了解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各自的需要,只有知其求,才能供其需。其次,用集體主義觀念去教育他們,感召他們,使他們擁有一種以校為家的歸屬感與自豪感。例如,組織教師團隊代表單位外出比賽,外出參觀旅遊,校內集體聯歡等,培養他們的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從而淡化了私人間的「恩怨」。第三,確立清晰的目標,培養共同願景。學校要為教師制定目標,教師也要有自己的目標。當教師的目標與學校的目標一致時,便形成了共同的願景,從而激勵著每個教師都為著這一共同願景去奮斗。例如創建示範學校,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等目標確定後,大家就會齊心協力為這共同願景去努力。從而培養了團結協作的精神。三、進行准確的教師定位教師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具有人的兩種基本屬性,即經濟人與社會人。經濟人的教師不可能不關注自己的私利與經濟報酬,這其實也是教師生活與發展的基本需要。同時,教師也是社會人,需要別人的關心,理解、支持與鼓勵。只有給教師准確定位,才能在教師的團隊建設中做到有的放矢,滿足教師的需要。對經濟人的教師,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制定並頒布體現團隊精神的各項准則去約束他們,要求他們不能為了經濟利益去搞有償家教,不能向學生攤派資料,不能做有損教師形象、學校形象的事。其次建立一套評估、監督、考核體系,去引導他們。再次通過獎懲制度,去激勵他們,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專研,提高自己的工作績效,從而獲得學校的獎勵。對教師的社會屬性,可以進行人性化管理。尊重教師的人格,健全學校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讓教師參與學校的管理,適時對教師進行表揚與鼓勵,創造機會讓教師擁有實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四、確立新的學校發展觀教師隊伍的培養是與學校的發展密不可分的,只有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學校,只有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領導,只有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才能吸引住教師,才能更好地打造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因此,學校的領導要有發展的眼光。(1)建構全新的人才觀念平台。總體來講,學校是人才匯集的地方,但學校中的人才,也有層次之分,類別之分。因此,學校領導應因人而異,因科而異,因崗而異,做到人盡其才。近年來,教育部門實行的崗位競爭制,全員聘任制,績效工資制,正適應了新的人才觀的要求。提拔重用的應任人唯賢,能者上,庸者下,獎優罰劣,公平競爭,這樣才不會導致人才浪費,以至人才流失,從而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2)實施有效的教師培訓。不管是新教師,還是老教師,知識總有老化的時候。只有不斷地對教師培訓,給教師充電,才能保證教師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教師培訓既是學校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繼續學習的需要,有利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3)完善先進的績效評估體系。對教師的考核,評估是教師團隊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只有賞罰分明,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才能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因此,評估體系的科學性,完善性至關重要。學校在評估方案的制定上,應該針對實際,切實可行。學校發展中和諧教師隊伍的形成,將使得教師間有一種自由安全的心理空間,從而在工作上對學校集體事務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心。在快樂相融的人文集體中,相互協作,盡心盡力,優勢互補,寬容悅納。

熱點內容
上海大學社會工作考研第66名 發布:2025-08-22 00:59:23 瀏覽:907
大學美術老師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22 00:38:36 瀏覽:62
清華大學博士蔣玲 發布:2025-08-22 00:38:14 瀏覽:593
2016年華中農業大學考研成績查詢 發布:2025-08-22 00:36:18 瀏覽:842
煙台大學寒假放假時間 發布:2025-08-22 00:30:32 瀏覽:609
2016北京建築大學考研調劑信息 發布:2025-08-22 00:26:18 瀏覽:955
交大研究生導師遴選標准 發布:2025-08-22 00:01:01 瀏覽:587
犯罪心理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21 23:52:15 瀏覽:114
大學生個人發聲亮劍 發布:2025-08-21 23:51:23 瀏覽:103
大學教授待遇2020 發布:2025-08-21 23:37:38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