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張凱教授
① 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導師名單
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導師有肖豐教授、辛藝華教授 、魏謙教授 、仇帝副教授回
、易陽副教授答 、桂宇暉副教授 。
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現由美術學系、藝術設計系、造型藝術系和城市形象與當代藝術中心組成。按照教育部1998年新頒布的專業目錄現設有美術學、藝術設計,並且增設數碼媒體設計藝術(動畫)和繪畫兩個本科專業。現有美術學、藝術設計兩個碩士學位點。美術學院擁有一支學緣結構比較合理,具有良好專業素質的師資隊伍。現有專業教師3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講師5人,助教1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2人,在讀博士2人,具有碩士學位14人。在崗教師中碩士生導師8人。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96.55%。學院十分重視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堅持「內培外引」和「政策吸引人才,事業培養人才,感情穩定人才」的工作思路,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先後派出16名教師進國內著名學府和出國進修培訓。
② 華中師范大學周洪宇教授倡導的陽光教育就是
陽光教育 (2006-11-09 15:17:35)
分類:教學札記
所謂「陽光教育」,就是教師用愛心來關懷、理解、激勵學生,使他們成為性格活潑、自立自強、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這是陽光教育的前提;給予理解和信任兩種關愛,這是陽光教育的動力;培養智商、情商、意商三種品質(這里的所謂意商,是指用以反映人的意志品質及其發展水平的一個概念,包括意志的自控性、果斷性、堅毅性、持久性等),這是陽光教育的內容;做到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四個學會,這是陽光教育的目標;實施德、智、體、美、合五種教育(這里的所謂「合育」,是以和合、中和理念為指導,對年輕一代實施和諧、合作、合群的教育,使他們既能善待自己,又
一、「陽光教育」的現實背景
現代社會的發展,競爭的加劇,出現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有些人因為心理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自製力差,造成了這樣或那樣的人間悲劇。因此,如何有個良好的心態與不斷超越自我的意志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第八次課程改革,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於是提出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也要關注過程與方法,同時要注意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而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要在豐富的實踐體驗中形成與發展的。
2005年7月我校對學生心理狀況作了調查。發現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父親離家打工母親獨自教育子女的家庭佔比較高,個別班級佔1/3以上。這一學生群體沒有安全感,缺乏進取心,心理狀態畸形。同時發現「優秀生」群體容易表現出強烈的優越感,期望值過高;「後進生」群體自認為是失敗者,自卑感強,自我評價低。兩個群體都情緒壓抑,緊張焦慮。學生普遍缺乏積極的、主動的、樂觀的心理態度,即陽光心態。因此,如何讓學生擁有積極的、主動的、樂觀的態度是擺在學校領導和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所以,時代的呼喚、發展的需要催生了一種適應素質教育的嶄新教育理念 ——陽光教育。
國內,陽光教育搞得比較早的是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橋小學、武漢市25中,同時在濟南、青島、廣州等地,也有一些學校在進行「陽光教育」的實驗。這些學校注重轉變教育觀念,在「低起點,小步子,快發展」的策略引導下,所取得的陽光教育經驗,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為我們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較大的空間。所以,我們倡導: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愛心滋養愛心,用溫暖傳遞溫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啟迪智慧,讓每位學生都成長為「會做人、會學習、會健體,會審美、會創造、有科學素質、有人文素養、有個性特長」的陽光少年,使我校成為師生共建的樂教樂學的陽光學校,使我們的教育事業成為托起明天的太陽的陽光事業。
能正確地對待他人、社會和整個世界),這是陽光教育的途徑。
二、「陽光教育」的理論基礎
1、周洪宇的「陽光教育」理論
周洪宇是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陽光教育」倡導者。這位積極倡導「陽光教育」的學者以「灰色教育症」來論述當前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像灰色是介於白色和黑色、亮色和暗色之間一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不是無可詰責,也不是有些人所說的一無是處,而是利弊兼存、瑕瑜互見的。」當前的「灰色教育症」存在著對國家的教育方針貫徹不力,教學內容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偏、難、窄、怪的問題,教學形式與方法相對陳舊、師生關系不夠和諧等弊端。這些弊端給年輕一代帶來了許多不良結果:感覺鈍化、疾病增多、人格扭曲、能力不強。
他認為,當前的教育最缺少的恰恰就是「陽光」——「使自己陽光,給別人陽光,大家共同陽光。」「陽光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發展各個方面、面向學生發展整個過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種融德於智、德智一體、德智互動的教育模式。首先,它關注一切學生的成長而非少數尖子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一切方面的發展而非個別方面的發展,關注學生發展的整個過程而非發展的最終結果。其次,它強調教育工作者要用愛心來關懷、理解、激勵學生,使他們成為性格活潑、身心健康、自立自強、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使自己陽光,給別人陽光,大家共同陽光,體現了教育的關愛性,符合教育的內在要求。此外,陽光教育強調年輕一代要自強自立、合群合作合享,體現了教育的針對性,符合教育的現實需要。
由此可見,陽光教育以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學說為淵源,本著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倡導作為主體的學生自覺、自願、自主地發展,以達到人格的完善和全面進步;以現代教育的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承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師生合作、以生為本,承認差異,弘揚個性,培養特長,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讓每一個發展主體在陽光教育的浸染中成為一縷陽光,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燦爛,我們的生活更加溫馨,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
2、建構主義課程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課程與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知識建構,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學習環境。在建構主義所指稱的學習環境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四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具有了完全不同的角色意義和相互關系: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傳授者和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學生不再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和外部剌激的簡單反應者,而是主動學習和積極探索的知識建構者;教材不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和重要載體,而是學生知識建構的認識客體和學習活動的認識對象;媒體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認知、交往、協作的工具、手段和資源。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的建構主義理論為我們的陽光課堂提供了必要的策略指導。
3、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
一般認為,成功必須具備兩個要素:才華和動機。然而,在國際知名心理學大師、美國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馬丁.塞 利格曼博士近年來認為這種看法並不完善。他認為成功更需要堅持,尤其是永不放棄的堅持,而樂觀就是堅持的靈魂。對生活解釋形態的選擇——樂觀形態抑或是悲觀形態——對成人的生活影響巨大。不同的選擇既可使人面對挫折引發沮喪,也可使人們盡享陽光的喜悅。小學生陽光心理教育課程就是以賽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為理論依據,努力改變傳統的消極心理教育方式,以積極主動樂觀的心態來讓學生走進陽光。
三、「陽光教育」的內涵界定
陽光教育是「以尊重、理解、賞識、激勵為核心標志的用真愛和真知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陽光教育是一種讓每個孩子走進陽光的教育;是充滿尊重、充滿理解、充滿賞識、充滿激勵的教育;是倡導教師順從天性、承認差異、追求陽光、寬容失敗的教育;是引導學生相信自己、鼓勵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尊重每個學生的生命特質、挖掘每個學生的生命潛能的教育。
③ 華中師范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華師的歷史,如果追溯到1903年的文華書院,到現在也有一百多年歷史了,百年的教育長河,培養了一代代學子。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都有華師學子的奮斗身影。
每一位華師人都為我們的國家做了貢獻,其中傑出的有惲代英,邢福義這兩位校友了。
華師桂中路中段,噴泉廣場側邊,有一座惲代英先生的雕像,便是為了紀念惲代英先生。每年清明,學校都會組織在惲代英廣場獻花的儀式,以此緬懷惲代英先生。惲代英1895年生於湖北武昌,中華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前身)畢業,惲代英在學生時代便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國民黨的追捕,惲代英於1931年被害。今天華師仍然紀念這位革命先烈,就是要廣大華師學子銘記歷史,記住前輩們的鮮血苦難,珍惜現下的和平歲月,奮發向上。
【惲代英廣場】
④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名單閱朗表
1 清華大學 267.6 113 82.94 29.93 155 135.1 18.1 京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1型 2 北京大學 226.6 102 64.8 37.32 124 89.58 33.75 京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3 浙江大學 208 93 59.92 33.39 115 94.73 18.92 浙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4 上海交通大學 160 72 47.69 24.02 88.3 82.06 5.37 滬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1型 5 復旦大學 138.9 65 38.83 25.92 74.1 51.86 21.55 滬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6 南京大學 125.8 59 34.93 24.16 66.7 46.21 19.9 蘇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7 華中科技大學 114.1 54 31.68 22.37 60 52.26 7.2 鄂 1 理工 理科類 研究1型 8 武漢大學 109.7 52 30.33 21.17 58.2 39.42 18.2 鄂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9 吉林大學 98.93 49 25.99 22.55 50.4 41.06 8.86 吉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0 中山大學 96.45 41 28.56 12.29 55.6 43.76 11.32 粵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1 四川大學 93.58 42 26.8 14.92 51.9 40.19 11.19 川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2 西安交通大學 91.15 44 25.2 18.36 47.6 38.26 8.89 陝 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1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88.87 40 25.73 14.72 48.4 45.43 2.54 皖 1 理工 理科類 研究1型 14 哈爾濱工業大學 83.59 39 23.03 15.97 44.6 41.98 2.19 黑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15 山東大學 77.93 39 20.2 18.66 39.1 31.58 7.13 魯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6 天津大學 72.56 33 20.83 12.17 39.6 36.05 3.14 津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1型 17 南開大學 66.22 30 18.86 10.9 36.5 21.68 14.44 津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8 中南大學 63.14 31 17.12 13.98 32 29.73 2.01 湘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2型 19 北京師范大學 61.95 28 17.74 10.14 34.1 15.04 18.71 京 3 師范 文理類 研究1型 20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55.46 22 19.13 2.41 33.9 33.59 0.01 京 4 醫葯 醫學類 研究1型 21 廈門大學 52.3 22 15.47 6.69 30.1 15.44 14.42 閩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22 東南大學 49.99 23 13.75 9.66 26.6 22.89 3.44 蘇 2 綜合 工學類 研究2型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9.59 21 14.46 7.01 28.1 26.02 1.84 京 5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4 中國人民大學 47.97 22 13.75 7.76 26.5 0.42 25.79 京 6 綜合 文科類 研究2型 25 華南理工大學 47.52 22 13.01 8.8 25.7 23.73 1.74 粵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1型 26 同濟大學 46.2 22 12.67 9.46 24.1 21.77 2.08 滬 3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7 大連理工大學 45.71 22 12.43 9.74 23.5 21.7 1.62 遼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8 西北工業大學 44.5 20 12.53 7.75 24.2 23.48 0.51 陝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9 重慶大學 39.13 22 8.55 13.81 16.8 14.83 1.78 渝 1 綜合 工學類 研究2型 30 中國農業大學 38.23 17 10.75 6.3
⑤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系 導師聯系方式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系
有多個導師
可以去官網查看優秀
⑥ 陳淑雲的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陳淑雲,女,1972年生,經濟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陳淑雲教授於1991-1995年間在華中師范大學城市經濟管理系學習,獲本科學位;2000-2003年在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學習並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4-2007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學習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10年-2011年英國諾丁漢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城市經濟與房地產經濟、住房保障、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學歷及工作經歷
2012.7-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2003.7-2012.6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
2004.9-2007.12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
2000.9-2003.7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
1991.9-1995.6華中師范大學城市經濟管理系本科生
研究領域及專長
1、城市經濟與房地產經濟:房地產經濟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房地產金融與房地產產業發展。
2、住房保障:研究住房保障政策、住房保障體系構建、住房保障後期管理與運營
3、城市管理:研究城市居住區管理領域的理論發展與實踐運營。
主要論文
1.陳淑雲、范欽:「公租房後期管理問題與對策——基於武漢公租房實踐的分析」《城市問題》2014年第9期
2.陳立中、陳淑雲:「住房何時是支付的:識別方法和政策選擇」《中國軟科學》2014年第9期
3.陳淑雲,曾龍:「基於TOD模式的混合居住型保障性住房選址研究——以武漢市保障房選址為例」《湖北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
4.陳立中、解曉艷、陳淑雲:「房產稅課征方法模擬與壓力測試:來自廣州的例證」《財政研究》2014年第5期
5.陳淑雲、付振奇:「房地產投資對不同規模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基於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數據分析」《江漢論壇》2012年第11期
6.陳淑雲:「共有產權住房: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的創新」《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1期,本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2轉載
7.陳淑雲、付振奇:「城市化、房地產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經濟體制改革》2012年第2期
8.陳淑雲:「城市居住區物業管理與社區管理有效整合機制」《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5期,本文被《新華文摘》2009,24全文轉載
9.陳淑雲、艾建國:「城市居住區物業管理與社區管理合作模式研究——一百步亭小區和中山巷社區為例」《江漢論壇》2010年第5期
10.陳淑雲、耿丹:「經濟適用房共享式產權比例的確定與退出」《商業研究》2010年第10期,
11.陳淑雲、金魏:「個人投資商業房地產面臨的困境與出路」《陝西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12.王志彬、陳淑雲:「尷尬20%」《現代物業》2010年第2期 13.陳淑雲、鄧宏乾「TheProblemFacedbytheHouse----」,(VolumeⅢ):903-906(1),2009,ChengChina,
14.陳淑雲、王志彬:「技術擴散與企業組織結構空間分割並重新分布的理論關系」,《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年9月
15.陳淑雲、王志彬:「中國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財富效應比較:1998-2007」《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5期 16.陳淑雲、王志彬:「土地證券化與「城中村」問題的求證」《改革》2006年12期
主要著作、教材與研究報告
1、陳淑雲著:「中國住宅市場需求主體行為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陳淑雲、鄧紅平主編:「物業管理專業教學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3、陳淑雲主編:「物業管理經濟概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研究報告: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研究(2014)
5、研究報告:全省保障房建設及管理相關政策研究(2014)
6、研究報告: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遺留問題研究(2013年)
7、研究報告:住房貨幣化遺留問題研究(2013年)
8、研究報告:售後公房管理問題研究(2013年)
9、研究報告:保障性住房後期管理問題研究(2013年)
10、研究報告:和諧社會構建中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有效整合的機制研究(2009年)
主持和參與的科研項目
1.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優化與運行機制創新研究」(項目編號NCET-13-0814)
2.主持湖北省政府治理成果采購重點資助項目《全省保障房建設及管理相關政策研究》(項目編號HBZZ-2013-06)
3.主持湖北省住房保障局2013年項目《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研究》
4.主持湖北省住房保障局2013年項目《保障性住房後期管理研究》
5.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公共租賃住房後期管理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2BGL101)
6.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住房保障問題與改革創新研究》子課題一項(項目編號11&ZD039)
7.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惠農政策的成效評價及完善研究》子課題一項(項目編號10JDZ0032)
8.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保障住房建設管理體制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1CHB017)
9.主持教育部一般項目《建設保障性住房問題與對策——基於物業管理視角的研究》(項目編號10YJA790023)
10.主持湖北省住房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住房與城鄉建設部2012年委託課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遺留問題研究》
11.主持湖北省住房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住房與城鄉建設部2012年委託課題)《城鎮住房保障績效評價和考核的監督管理機制》
12.主持湖北省住房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住房與城鄉建設部2012年委託課題)《住房保障績效評價管理規程》
13.主持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和諧社會構建中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有效整合的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07AA402C39)
14.參與教育部、財政部專項基金《中等職業物業管理專業師資培訓包項目》(項目編號:LBZD068);
15.主持湖北省咸寧市房地局項目《咸寧市房地產與物業管理市場研究》
16.參與國家社會基金項目2項:《綜合城市財政主體財源選擇》(項目編號02BJY050);《權利、合作與市場化:物業管理問題研究》(項目編號07BJY056) 獲獎
1.2011年論文《城市居住區物業管理與社區管理有效整合機制》(獨撰)獲(獨撰)武漢市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⑦ 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研究生導師有哪些
一、無制機化學
章丹、劉長林、李東風、胡宗球、王成剛、溫麗麗、肖鳳萍、王宇、徐星滿、王莉、宋發輝、孟祥高、劉斌。
二、應用化學
艾智慧、肖旺、吳正舜、李中華、陳存華、朱先軍、陳義鋒。
三、物理化學
張禮知、郭軍、王峰雲、王俊、劉建平、李武克、金山、賈法龍、肖利芬、熊焰、萬堅、湛昌國、李永健、任彥亮。
(7)華中師范大學張凱教授擴展閱讀:
華中師范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6月,學校現有教職工3800餘人,專任教師19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3人,博士生導師397人,專兼職院士、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千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各類國家級人才40人 。
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華中師范大學是國家首批批準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權自行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生導師資格。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2人):章開沅、邢福義。
⑧ 華中師范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看到這個話題,我搓搓手,覺得我可以!!!
作為一枚大四學姐,過去四年上過不少老師的課,總的來說,華師的老師都是很耐心負責的,而且平易近人,對於學生的問題都會超級仔細地解答。在華師,教授們學術水平都很高深,但各有各的風格,在我四年的學業生涯中,有兩位教授令我印象深刻,學弟學妹們有機會可以去蹭課啊,當然歡迎其他學校的小夥伴呀~一位是有風趣幽默的戴建業教授,另一位是知心大姐姐田媛。
首先說戴建業老師吧,先貼一張戴爺爺的照片。
⑨ 華中師范大學 李海兵教授帶什麼專業的研究生
李海兵,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獲得者、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主要研究領域:有機超分子化學,基於界面組裝的大環感測體系研究。
帶研究生主要是有機化學方向。
⑩ 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師資隊伍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學院已逐步建立起一支學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回豐富的師資隊伍。答
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現有專職、兼職教師2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講師7人,高級職稱教師占總數的74%;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有15人,博士化率55.6%。 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7人,30%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訪學經歷。專任老師中來自媒體一線的共有12人(分別來自湖北日報、中國青年報、解放日報、湖北電視台、武漢電視台、武漢晚報等主流媒體),擁有豐富媒體經驗的老師佔比高達44.4%,這在全國高校中並不多見。 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1人。另聘多名傳媒界資深人士擔任校外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