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大學教授鳳凰男
1. 聽說常熟理工學院博士很多,待遇很一般啊
現在博士光有頭銜沒用,滿大街都是博士,沒有一點實質性的科研成果是不行的!
一旦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了,那就能晉升副教授、教授,那待遇就不一樣了!
2. 鳳凰男能嫁嗎
01 識別鳳凰男有多重要
一個女人在結婚之前,總會被建議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這個男人再嫁,要不然,等到婚後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就真的是有苦難言。
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現在有的人的確太狡猾,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婚前婚後兩幅面孔的大有人在。戀愛的時候,表現得溫柔體貼照顧人,婚後的生活,慢慢的總要暴露最真實的樣子。
比如很多女人對「鳳凰男」避之不及,這個類型的男人特點就是,出身貧寒,但是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最後在大城市紮根立足的男人。這些特點都挺好的,勤奮刻苦是優點,但是原生家庭在他身上紮根留下的三觀,卻會給他的妻子帶來無盡的痛苦。
讀者小冉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解釋。
02 婚前婚後的差距令人心酸
小冉和老公張鵬戀愛一年之後結婚。張鵬是典型的鳳凰男,在一個偏遠的農村長大,家庭條件異常艱難,但是他從小就努力學習,父母東拼西湊借錢供他上了大學。他也是爭氣,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大城市,找到了很好的工作,繼續努力奮斗買了房,村裡人人都羨慕。
小冉不一樣,父親當初創業的公司已經在當地大有名聲,母親是大學教授,而且她又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就受到多方面的優質培養,所以整個人落落大方又懂禮節。她和父母都不曾嫌棄過張鵬的家庭,他們都看到了張鵬的踏實努力,相信小冉嫁給他會越來越幸福。
可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他的原生家庭留下的三觀和小冉截然不同,他極其的吝嗇、敏感、自負,在外打腫臉充胖子,在家小心眼發脾氣。這些,都在婚後不久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小冉面前。
他看不慣小冉的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就直接發脾氣:「你都結婚了,還買那麼多化妝品做什麼?你有這時間要麼出去工作,要麼老老實實在家做家務,女人都嫁人了,就沒人把你當朵花捧著了,我們老家可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媳婦!」
03 三觀不合才是最大的差距
可是要說他吝嗇吧,也只是對小冉吝嗇,他家裡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他都表現得極其大方。村裡人都覺得他特別出息,什麼事都找他。前兩天他遠房表舅的兒子結婚,這個遠房表舅除了喝過張鵬滿月酒,再跟他沒有任何聯系,他兒子結婚卻打電話來借錢。張鵬二話沒說,打過去20萬。這20萬可是小冉辛辛苦苦攢下的,她小兩口剛結婚,在大城市打拚立足,哪有那麼光鮮亮麗,還不是得靠著天天加班熬夜,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剩下來。這剛攢下20萬,還沒攢熱乎呢,張鵬沒和她商量,直接借給什麼遠房表舅的兒子了,能不能要回來還不知道呢。
小冉知道後是又心疼又傷心,就去找他談:「咱不是說不借,可是你這一借就借這么多,這是咱們這兩年為了買車、生孩子的所有存款啊,你怎麼也不和我商量商量呢?」「商量什麼,你一個女人!村裡人人都在羨慕我現在過得好,借點錢怎麼了,你想讓我媽在村裡抬不起頭來嗎?這20萬借出去,我得到的是面子啊,你一個女人懂什麼!還好意思在這說什麼商量,別不知好歹,趕緊做飯去。」
小冉看著眼前這個男人對自己面紅耳赤地吼著,他的眼神里不再有一絲的關心與愛護,她突然覺得結婚這兩年,張鵬就像換了一個人,她沒有了任何繼續婚姻的動力。就在她傷心地愣著思考的間隙,張鵬又過來吼了一句:「愣著干什麼啊!讓你做飯去沒聽見啊!」「趁沒孩子,我們離婚吧。」小冉轉身離開,留下張鵬慌了神留著原地。
後來,張鵬去求了小冉很多次,說自己後悔了,說20萬這就要回來。小冉都拒絕了,她清楚地明白,根本不是20萬的問題,是眼前這個鳳凰男的三觀,與自己大相徑庭。
04 婚前認清鳳凰男
在婚前誰都會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可是婚後呢,時間久了,才會慢慢展現出最真實的樣子。所以有的女人說「他變了」,他可能根本不是變了,是你沒有認清他最真實的樣子,沒看清楚他的三觀。
鳳凰男的勤奮努力確實是優點,但是他們根深蒂固的吝嗇、自卑與自負,足以摧毀一段美好的婚姻,足以讓一個溫柔大方的妻子心涼。
所以,嫁人不嫁鳳凰男,不是對他出身家庭的否定,是對他真實三觀的拒絕。不要僅僅被戀愛時的他所打動,而輕易陷入他的圈套。
3. 現任常熟理工學院教務處長
張根華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張根華 男,1952年1月生。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博士版生導師。
張根華,權筆名張耕華,是「史學理論和史學史」領域的歷史學者,主要從事「歷史認識論」、「中國當代史學」的研究,任中國史學理論研究會理事。歷年來,在《歷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學術月刊》等期刊
現任常熟理工學院教務處長
4. 江蘇理工學院和常熟理工學院比較,哪所學校好呢
江蘇理工學院和常熟理工學院哪所學校好是要依照個人的觀點和角度不同評價,兩所學校各有各的特點,下面介紹一下二者的主要實力對比:(想了解最新內容請自行前往學校官網)
1、師資隊伍
江蘇理工學院:
截至2020年4月,江蘇理工學院有教職工近1500人,專任教師1100多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140餘人,博士學位教師近450人,博碩研究生導師180餘人,聘請學術和產業界知名專家近80人擔任特聘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和產業教授。
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特聘教授、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15人,獲批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雙創計劃」以及江蘇高校「青藍工程」等人才項目140人次,擁有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
常熟理工學院:
學校現有教職工128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多人,高級職稱560多人,博士410多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333工程」、「青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養人選等160多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科技創新團隊5個,省優秀教學團隊4個。
2、院系專業
江蘇理工學院:
截至2020年4月,江蘇理工學院設有機械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育學院、職業教育學部等21個教學科研單位,開設60個本科專業。
常熟理工學院:
截至2016年3月,該校設有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與服裝工程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常熟理工學院虞山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和1個民辦二級學院。
(4)常熟理工大學教授鳳凰男擴展閱讀:
江蘇理工學院教學建設——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4月,江蘇理工學院有教育部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合作項目、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江蘇省現代職教體系試點項目等省級以上人才培養項目(基地)20餘項(個);
國家級一流(品牌、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精品)課程、國家級規劃(重點)教材等省級及以上一流(品牌、特色)專業、一流(精品)課程、規劃(重點)教材近100個(門、部)。
5. 常熟理工學院的美術專業怎麼樣我是藝術考生。
常熟理工學院的美術專業教學力量深厚、積極開展校地合作、藝術氛圍濃厚。
教學力量深厚:有教職工41名,其中專任教師34人,教授3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2名。具有碩士學位及以上的教師比例為71%。同時,還聘請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長期任教。
積極開展校地合作:同常熟博物綰、常熟美術館、常熟服裝協會、常熟創意產業商會、常熟室居裝飾協等單位及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學院重視並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探索培養人才的新模式。
藝術氛圍濃厚:組建了美術創作社、藝術設計社、等學生社團,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得市級以上獎勵100多項,省級以上獎勵30多項。2013年,獲得全國大賽一、二等獎各1項,在第三屆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展演中,成績名列全省前茅,獲得一等獎7項,二等獎2項。
(5)常熟理工大學教授鳳凰男擴展閱讀:
常熟理工學院基礎設施完善,教學設備齊全,擁有教學樓志道樓面積達7000m2,多媒體教室、音像資料室、數碼圖形圖像教室、服裝CAD教室、服裝設計實訓室、攝影實訓室、美術作品展廳、天光畫室以及充足的教學器材及設備,為藝術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充分的物質條件。
堅持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齊頭並舉,積極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的新路。培養了一大批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藝術設計、美術教育人才,為服務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常熟理工學院藝術與服裝工程學院
6. 當年女博士不顧父母反對,嫁鳳凰男給買房,卻因小事命喪婆婆之手,後來呢
這個不幸被惡毒婆婆砍殺的女博士名叫徐藝麗,是一個典型的書香門第培養出來的優秀女性,因為她的爸爸媽媽都是在大學任教,從小家庭條件就非常優越。再加上父母對他的教育格外重視,從小培養他獨立的女性氣質。徐藝麗有著十分出色的長相,更是一個特別富有內涵的女孩,有著十分優秀的學習成績。特別是在上了大學之後,她憑借著獨特的魅力不斷吸引眾多追求者。只是這個女孩最終選擇了董崗彪,也就是這一選擇,註定了她悲劇的一生。
和徐藝麗跟條件完全不同的是董崗彪生活在單親家庭,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雖然母親竭盡全力以培養他,但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差,而他本人又是一個十分具有典型色彩的鳳凰男。生活與單親家庭的董崗彪一步步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甚至在大學畢業之後,很快在城市裡獲得了一席之地,徐藝麗就是被他身上的那股勁頭所吸引。即便是在父母完全不支持的情況下,她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嫁給董崗彪。
▲劉秀英
總結:
人們常說,女人在面對愛情的時候總是很容易沖昏頭腦。在被愛情沖昏頭腦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婚姻和愛情,其實就是兩回事,在婚姻之中不僅僅是夫妻兩個人相處,還有許許多多的人融入進去。在步入婚姻之前,女人最該做的就是要認清對方,更要看清他的家庭,學會分辨好壞,或許才能避免此類悲劇發生。
7. 常熟理工學院的校長叫什麼
傅大友院長簡介來傅源大友,男,1952年7月生,江蘇海安人,中共黨員,教授。1982年1月畢業於蘇州大學歷史系,先後擔任蘇州大學團委書記、校辦副主任、後勤處長、系黨總支書記、校黨委宣傳部長、蘇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南京人口乾部管理學院院長,現為常熟理工學院院長,蘇州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政治學會副會長,
8. 常熟理工學院和淮陰師范學院哪個好
我是常熟理工的學生,也是個常熟人。
如果你說的是硬體設施的話,肯定是常熟好...經濟發達嘛..如果是教學的話,我就不曉得了
就我個人在常熟理工的這3年來看(我是管理學院的),我們的輔導員和教授人都超好的,很體諒學生,劉教授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老師,為人師表,而且總能在課上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
其實說白了,教學效果好不好,還不是看學生自己,老師在其中只是起一個輔導作用。
而且老師的學歷不能決定一個學生的好壞,我只能說,好老師不一定要高學歷,但是他一定要負責任,懂學生。這才是好老師,我目前接觸到的老師來看,還是很好的,劉教授和耿教授還有我們學院范炳良(是我們管理學院的院長,以前交過我)還有曾經教過我的張教授、童教授,我可以拍胸脯跟你說,他們都是負責任的好老師。
常熟理工好老師不要太多~別看他們有時候話多的要死,煩~其實私底下和學生不要太好哦..
如果你要在這兩個學校里選擇的話,就常熟的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常熟理工就是有錢(這只是實話實話).常熟政府在很多方面也很支持常熟理工的發展的,還有在常熟就業也不錯,沿江經濟發達~外企啊合資企業啊還有小老闆啊特別多。
還有些說常熟理工是三流學校那些人,我只能說他們沒進過理工,他們的說辭是以偏概全了。
跟我高中同學相比.我可能是大學生活中過的最滋潤的一個了。他們都去了外地,剛進大學那會,老是跟我抱怨設施差,離市區遠之類的問題。常熟理工里市區近,還有免費班車到大超市購物.樂還來不及呢...比窮山僻壤的地方可好多了。
我不敢說常熟理工是多麼多麼好,但是在經濟和發展狀況來看,絕對不是3流.
常熟是好地方,只有來過的人才知道。不好跟那些窮地方比的,消費趨勢、物價什麼偏向於上海。
自己打的,沒有復制,希望能幫到你。
9. 常熟理工09屆歷史學系班主任是誰啊
額~歷史系?你是說的東湖校區人文學院的裡面有。理工有兩個學院:一個是老校區(元和校區),一個是東湖校區。
http://www.cslg.cn/
網址里有聯系電話、系部介紹什麼的,你可以去看看
至於主任是誰,我找了半天沒找到,很遺憾%>_<%
我能幫你的只有這些了,希望能對你有用,O(∩_∩)O~
學院教授簡介
許 霆:1951年生,男,江蘇太倉市人。常熟理工學院黨委書記,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985年8月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1988年8月上海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碩士課程班結業。1998年晉升為教授。任編委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項目,列為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博士點重點項目《20世紀中外文學交流史》撰稿;主持過「十四行體在中國」等6項省屬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學研究》、《文學評論》、《文學理論研究》、《新文學史料》、《上海社會科學》》、《江海學刊》、香港《詩雙月刊》和《詩網路》等刊物發表研究論文百餘篇。出版理論專著《新格律詩研究》(與魯德俊合作),《十四行體在中國》(與魯德俊合作)、《新詩理論發展史(1917—1927)》、《中國新詩的現代品格》、《中國現代詩學史論》、《中國現代主義詩學論稿》、《百年中國現代詩體流變史論》等,多次獲得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劉華民:1952生,男,山東牟平人,中共黨員。2001年晉升為教授。現任常熟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主要著作有《文天祥詩研究》(巴蜀書社,1999年版)、《宋詞導讀》(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論語》導讀》(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參撰《唐詩藝術技巧分類辭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宋詞藝術技巧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實用文寫作》(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0世紀古詩研究新思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並在多家學報和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還撰寫出版散文集《逝水鉤沉》(雅園出版公司,2008年版)。曾獲江蘇省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江蘇省教育系統百名勤政廉政好乾部等榮譽稱號。科研成果曾獲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丁曉原:1958年生,江蘇常熟人,文學博士,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我國從事報告文學研究的主要學者和從事散文研究的重要學者。1982年1月本科畢業於江蘇師范學院中文系,2001年6月博士畢業於蘇州大學文學院。2000年晉升教授。江蘇省省級優秀學科梯隊、常熟理工學院重點建設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漢語言文學專業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報告文學和散文。主持7項省(含省教育廳)項目,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社科規劃項目。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2篇為《新華文摘》轉載,20篇為中國人民大學報刊中心復印,30篇為CSSCI收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首次發布的(2000年)作者年度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排序列全國文學學科第一。出版專著5部,主編著作(作品)5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紀實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現代文學學會理事、江蘇省教育廳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獲全國曾憲梓優秀教師獎,中國文聯優秀文藝評論獎,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蘇州市首屆「東吳中青年學者」。
李鐵匠:1944年1月生,男,江西新建人。北京大學伊朗研究所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繫世界史專業。長期從事世界古代史、中古史等基礎課程教學、研究工作。參加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有:《中國大網路-外國歷史》伊朗部分條目(1990年版);國家社科基金65規劃重點課題《外國歷史大事集》古代分冊(1986年版);國家社科基金75規劃重點課題《外國帝王傳》伊朗和以色列部分;國家社科基金95規劃重點課題《古代西亞北非文明》伊朗部分(1999年版);95規劃重點課程《中國外交大辭典》伊朗部分。近年來,撰寫出版的史學著作有《長河落日--巴比倫文明探秘》(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古波斯文明探秘》(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承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通信部《中國軍事通信網路全書》古代伊朗部分條目。2000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副理事長。
張浩遜:1949年生,男,江蘇省無錫市人。2000年被評聘為教授。主要從事唐詩研究。已出版《唐詩分類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唐詩導讀》(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等著作5種。參撰《唐詩藝術技巧詞典》、《唐代文學網路詞典》等7種中型工具書。在《中國韻文學刊》、《中國典籍與文化》、《文學遺產》、《紅樓夢學刊》、《社會科學評論》、《古典文學知識》、《杜甫研究學刊》等刊物發表唐詩研究論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和《唐代文學研究年鑒》、《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全文復印、介紹、摘登。目前正在進行專著《唐詩接受研究》的寫作,國內尚未見同類著作出版。
張道理:1947年出生,男,安徽定遠縣人。1969年7月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1996年晉升為教授。曾任安徽科技學院思政室主任、社科部書記、黨委宣傳部長、黨校常務副校長等職。1998年調入常熟高等專科學校。現任常熟理工學院教授。社會兼職有全國地方院校德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張道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倫理學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在常熟理工學院期間主要擔任「倫理學」、「西方政治思想史」、「國家公務員管理制度教程」、「思想政治教育學」、「教師職業道德」、「領導科學」、「人生哲學新論」、「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概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出版專著《人生哲學新論》、《法律基礎教程》;主編《思想道德修養》等;參編《大學生思想修養》、《人生哲理》、《形勢政策學》等多部教材。先後在《高校理論戰線》、《中國高等教育》、《江淮論壇》、《黑龍江高教》、《高等農業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論教育》、《高校社會科學研究和理論教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等70餘篇,在《中國教育報》、《安徽日報》發表論文、述評多篇。完成了全國地方院校德育研究會「全國職大學生思想觀念調查研究」課題,其成果獲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戰線科技成果一等獎。多篇論文被全國地方院校德育研究會評為優秀論文一等獎、二等獎。參編的《大學生思想修養》獲安徽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曹培根:1957年10月生,男,江蘇吳縣人,現任常熟理工學院宣傳部部長。中國索引學會會員、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員、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員。2006年聘為江蘇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985年以來從事高校文獻檢索課教學與研究工作。參撰《江蘇藝文志•蘇州卷》(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國古籍提要》叢書卷(中華書局)等,獨立承擔教育部師范教育科研課題"高師學生的科研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教師司〔1997〕40號)、常熟文獻史研究"(蘇教財「1996」27號)、"文獻檢索與用戶教育史研究"(蘇教財[1997]98號)等。有論文集《文獻史料論叢》,編纂《黃人集》(原國家教委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項目)、標校《重修常昭合志•藝文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完成教育部、江蘇省高校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吳中歷史藏書概述》、《漢語史料學》等多項。主要著作有《文獻檢索知識概要》、《書鄉漫錄》等6種。主持標校《重修常昭合志》,在各類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札記百餘篇,其中多篇全文收入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
何東亮:1952年出生,男,江蘇常熟人。主要從事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開設過心理學、教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管理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等課程。主持的「蘇南發達地區師專教育改革綜合實驗研究」課題獲「世界銀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項目改革課題」江蘇省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二等獎。發表專業研究論文「學習因素診斷測驗在蘇南地區的試用報告」(心理科學)、「人格理論的兩個核心范疇」(南師大學報)、「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學中的辨證思想」(蘇州大學學報)等二十多篇;出版編著、教材有:師范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管理心理學。2002年被評為江蘇省教育廳教育科研先進個人。蘇州市心理學會理理事,江蘇省教師教育研究會理事。
楊景龍:1962年生,男,河南省安陽市人。是安陽市「名師工程」首批名師、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優秀青年社科專家、市管優秀專家。長期從事中國詩歌教學研究工作,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詩探索》、《詞學》、《古籍研究》、《文史知識》、《名作欣賞》等刊發表古代詩詞曲和現當代新詩研究文章70餘篇,出版獨著、合著多部,主持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蔣捷竹山詞校注》、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古典詩學與新詩名家》,另參與國家社科項目、省社科項目多個。論著獲1997年度、2004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市1997年度、2004年度、2006年度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獨著的《古典詩詞曲與現當代新詩》一書,在上海「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文學遺產》論壇」上受到好評,被譽為「中國詩學研究領域貫通古今的具有學科創新性質的專著」,獲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張幼良:1963年生,男,江蘇省無錫市人。常熟理工學院圖書館館長。2004年畢業於蘇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參與國家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江蘇省教育廳項目兩項,科研成果獲市廳級以上獎兩項。近五年來在《江海學刊》、《江漢論壇》、《江蘇社會科學》、《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中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1篇,CSSCI期刊收錄10篇,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復印1篇,為各類文章和學術機構選錄4篇,出版專著1部,合作出版專著3部。
張 永:1967年生,男,江蘇句容人,中共黨員,文學博士,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鄉土小說民俗學研究、沈從文詩學的文化人類學研究等。1993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6年6月入伍,先後在解放軍炮兵學院基礎部、政治部工作,中校軍銜;1998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2001年到2003年,在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朱曉進教授進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2004年到2007年,在揚州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文藝學研究。先後主持並完成江蘇省博士後科研資助項目「沈從文小說的民俗世界」(2004)、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民俗學與中國現代鄉土小說」(2005)。在權威期刊《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發表論文三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十餘篇。其中《論沈從文情愛小說的民間意象》一文獲2003年度《文學評論》學術提名。論著《民俗學與20世紀20、30年代鄉土小說》(25萬字)即將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周 宏:1962年生,男,江蘇省吳江市人,哲學博士。人文學院院長、社會科學部主任,《常熟理工學院學報》主編、編輯部主任;江蘇省333工程科學技術帶頭人,校學術帶頭人,「馬克思主義哲學」校重點扶持學科帶頭人,蘇州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分配到校擔任哲學教師至今。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研究。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高校理論戰線》、《南京大學學報》、《道德與文明》和《江海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或摘編,發表《理解與批判: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文本學研究》、《現代西方哲學論略》、《哲學:智慧的地平線》、《唯物史觀的返本開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視野》、《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知識經濟》、《意識形態建設理論的新發展》等著作10餘部;多次主持或參與國家、省級和省廳級科研項目,6次獲國家和省廳級獎勵;主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獲得江蘇省精品課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員,江蘇省哲學學會理事,江蘇省倫理學會理事,江蘇省政治學會理事。
張錫庚:1957年生,男,江蘇省江陰人。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常熟市文化局副局長、常熟市書畫院院長、常熟市文聯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 書法作品入選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五、六、七、八、九屆書法展;第一、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展、全國三、四、五、六、七、八屆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展,並在四、五、八屆獲獎。2006年獲全國首屆行書展一等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教育獎二等獎,入選國際和全國的名家邀請展、編入國家重點圖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並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傑出藝術獎、文化部第十二屆群星獎「銀獎」、第十三屆群星獎「金獎」、獲蘇州市「五個一」工程獎、蘇州市「十佳」書法家稱號。被《書法》雜志評為「中國書法2006十大年度人物」。 論文發表於《文物》、《中國書法》、《書法》、《書法世界》等專業刊物。出版著作有《張錫庚書法作品集》、《書法與文化》、《行書經典十講》、《書法教與學》、《大學生書法》、《怎樣學書法》、《古代名帖臨摹》、《難得糊塗——鄭板橋和他的書法藝術》等十餘種。《中國書法》、《書法》等專業雜志為其作品作過專題介紹,被《書法》雜志選為特邀點評嘉賓。《書法之友》為其舉行創作研討會。三度應邀赴美參加「國際書法教育研討會」、舉辦個人書法展並講學,在當地產生了很大影響。應邀赴日進行書法交流。
學院領導及行政人員
周 宏:人文學院院長、社會科學部主任
丁曉良:黨總支書記、常務副院長
黃 斐:教學工作副院長
徐志堅:學生工作副院長 黨總支副書記
張錫庚:副院長
顧國梅:學院辦公室主任
王莉莉:教務秘書
蔣 超:學院分團委書記、06級輔導員
陳清森:07級輔導員 負責學生軍訓 宿舍管理 體育鍛煉
范 莉:08級輔導員 負責日常管理 學生獎懲 檔案管理
王 梓:05級、09級輔導員 負責學生就業 勤工助學 學生考勤
10. 「趁沒孩子,我們離婚吧」妻子一句話,鳳凰男慌了,後來如何
「趁沒孩子,我們離婚吧」妻子的話,讓鳳凰男丈夫慌了Chapter 03
結婚以後,一開始孫琦和李岩兩個人也算是琴瑟和鳴,夫妻之間相互扶持,一起在大城市努力打拚,生活也算是和睦,可是後來兩個人的想法漸漸有了分歧。
孫琦這個人,比較有冒險精神,所以對於兩個人的財產,有著自己的理財想法,想把一部分錢用於投資。
而李岩又很有危機意識,總覺得把錢握在自己手裡才算妥當,所以不願意把錢拿去冒險。
後來,孫琦偷偷地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資拿去投資,盡管後面賺了錢,可是李岩知道這件事以後,還是生了好大的氣,直言孫琦敗家,不把他放在眼裡。
這些話讓孫琦很是難過,她不明白,自己有實力有結果的想法,怎麼到了他這里就一文不值了?
兩個人的矛盾還不止這些,孫琦漸漸發現,李岩的敏感與自負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能體現。
他不允許孫琦的工資比他高,不願意孫琦太有能力,或許在他看來,孫琦太有能力了,會讓他的家庭地位岌岌可危。
有時候,孫琦的娘家人幫襯著小兩口,給小兩口錢買東西,李岩也會發脾氣,說孫琦的娘家人就是看不起他,所以才會這樣把他當乞丐一樣接濟。
這樣的想法,孫琦沒辦法改變,只是心中越來越憋悶,對李岩也越來越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