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教授講家風
⑴ 廣州大學什麼水平
廣州大學應該是屬於一本和而本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的,如果是外省先生第一批,那麼就是可以說一本,如果是第二批那麼就可以說二本,所以整體水平我認為只能是中上水平,達不到上等學府的水平。
⑵ 廣州大學有哪些著名教授
最著名的要數三位院士吧
⑶ 廣州大學 教授退休工資多少錢
很多具體數據不確定,無法計算當事人退休可拿多少基本養老金。
勞動內者退休基本養老容金的計算,涉及繳費年限、繳費工資指數、個人賬戶儲存額、退休年齡、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等諸多因素,很多具體數據不確定,是無法計算當事人退休可以領取多少基本養老金的。
《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⑷ 廣州大學副教授待遇怎麼樣
廣州大學副教授待遇,
據說月薪不少於2萬元。
相關信息,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學校辦公室、教務處的解釋是最權威的。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⑸ 廣州大學集中答辯和公開答辯的區別
廣州大學集中答辯和公開答辯的主要區別由以下幾點:
1、意思不同:
廣州大學集中答回辯是指集中在一個地方答一起答辯;廣州大學公開答辯是指在公共場所的一種答辯形式。
2、參加的老師程度不同:
公開答辯比集中答辯參加的老師程度更高。
3、規范不同:
公開答辯比集中答辯更加規范。
(5)廣州大學教授講家風擴展閱讀:
西方的公開辯論起源亦非常早。早在古希臘,為了治理城邦就創立了公民大會,會上審議法案等,任何與會的公民都有權質詢起草人;在柏拉圖筆下,我們可以看到蘇格拉底為了伸張自己的主張,經常在公共場所進行辯論。羅馬繼承了希臘的傳統。
在歐洲創立大學之後,現代大學中的答辯就開始逐漸產生。中世紀的歐洲大學上課一般前半截由教授講授,後半截則留與師生之間的討論。在此之後大學建立了畢業論文制度,而答辯則作為檢驗大學畢業生的水平而設置於畢業生闡明自己的畢業論文之後,通常由教師來提問。
公開答辯正是答辯的一種形式,答辯一般是內部進行的,當公開答辯時非內部人員即可以參與,並提問。公開答辯通常意味著答辯者(方)對外展示自己的水平。
⑹ 《至廣大青年的一封信——好家風行正氣》
一個人的性格來源於父母,取決於家風。家風的成敗,決定一個人品行的好壞,素質的高低。家庭教育是我們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我們成長的基石。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包括為家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准則。家風還包含著我們常說的家范,家范就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猶如一種磁場被人們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某些被認同的准則。
例如樂於助人。「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這句話我已經聽了十五年了。我的家鄉在蒲城,我們家對門有個女孩叫月月,我們是一起長大的發小。她的媽媽是個傻子,爸爸也有殘疾,再後來她爸媽就離婚了。所以她家很窮,窮到沒有錢可以買新衣服,她每年的大年初一穿的衣服都是別人給她的舊衣服。我上二年級時放寒假過春節,爸媽帶我一起一起去買衣服。競買了兩身價錢相同但款式不同的衣服。我既高興又疑惑,高興的是媽媽買了兩身新衣服,疑惑的是媽媽為何給我買兩身,卻只給弟弟買一身,弟弟也顯得很不理解。
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媽媽讓我選一件我想穿的,然後把另一件給月月拿去。我沒有按照媽媽的指示做出行動,依然按著我的遙控器。媽媽再三催促,我卻不理不睬。於是,「火山」爆發了:「我給你說話你沒聽見嗎?趕快,你別讓我打你啊!」我被媽媽的語氣嚇著了,哭著說:「你為什麼要把我的新衣服給月月,她有爸爸,也有奶奶,自己不會買啊?幹嘛要穿我的?」媽媽見我哭了,就停下手上的活,過來坐在我身邊:「甜甜啊!月月沒有媽媽,而你有媽媽,你看月月穿過新衣服嗎?再說了,你看月月家住的是什麼房子?拿土圍起來的,隨時都可能塌掉;而你住的是什麼?在城市裡的單元房,什麼都很方便。」溫聲細語地說,「你要記住,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你可以幫助到的人。」我抹掉眼淚,從我的零用錢那拿了十元放在給月月那個衣服的口袋裡。興高采烈的去了月月家。
那一年,那一天,那一件事,就如同是昨天才發生的,令我記憶猶新。
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言談舉止營造了特定的家風,我們在這種特定家風的熏陶下,會經過耳聞目睹接受影響。這其中,「模仿」起著重要的作用。不管父母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會對我們產生某種性質的影響,我們都在模仿。我們早期的行為習慣折射著父母親的人格和行為習慣,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姥姥家是在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祖孫四代人過著平靜和睦的生活。這個家庭從沒有和鄰居發生過爭吵。姥姥是個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著大掃帚把整個大院打掃得乾乾凈凈。舅舅家的小兒子從小跟著奶奶,奶奶還專門給他也准備了把小掃帚,讓他跟在後面比畫,還告訴他:「人的雙手是個寶,勤勞可以創造一切。」當時幼小的他雖然還聽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愛勞動,並從勞動中體驗到了快樂。現在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部隊上干出了一番大事業。
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帶著家庭風氣的影響;而家庭風氣不是想出來的,是由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創造出來的。如果父母的言談舉止有失規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來的教育方法也無濟於事。只有正當的家風,才能給我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風是我們終身的財富。
⑺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的學院領導
葉浩生,男,江蘇徐州人,1980年至1984年為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1984年至1987年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1年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 在著名心理學家高覺敷先生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曾多次出國學習。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在美國北依阿華大學心理學系訪問學者、2001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心理學系理論心理學研究中心從事高級訪問研究。2006年6月至9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擔任高級研究員。1997年晉升教授,1998年擔任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至如今已經指導了30餘名心理學博士研究生。2000年起擔任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心理學學科帶頭人。2003年起擔任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2006年,主持的《心理學史》獲批國家精品課程。2009年晉升高校二級教授。2010年調入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工作。現任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師范學院)院長,心理與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心理學權威期刊《心理學報》副主編,《心理學探新》副主編,國際理論心理學協會中國執委。主要研究方向為理論心理學和當代心理學新進展。理論心理學方面的代表作是《後經驗主義時代的理論心理學》(心理學報2007年第一期)。提出心理學理論的社會建構屬性。理論不是經驗數據的概括和歸納,而是一種社會建構。作為一種社會建構,理論的評價標准不再是與經驗事實的一致性。因為經驗事實由於受到理論的污染,並非是一種客觀的標准。在後經驗主義條件下,理論的評價標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邏輯、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修辭與敘事以及實踐和應用的水平上。在當代心理學進展研究方面,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行為主義的斷代研究,社會建構論、進化心理學、具身認知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主編的《心理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學通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西方心理學理論與流派》(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選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其中,《心理學通史》2007年成為國家精品教材。全國絕大多數高校心理學系開設《心理學史》課程使用的都是其主編或獨立撰寫的教材。已經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心理科學進展》、《教育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社會科學》和《國外社會科學》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教材20餘部。
劉暉,男,中共黨員。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現任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高教研究所所長。兼任廣東省比較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高教學會教育管理研究會理事、中國高教學會院校研究會理事、廣東省高教學會理事、廣州市全腦研究會副會長。曾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和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學術培養對象和廣東省宣傳教育系統「十百千工程」學術培養對象。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是:高等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政策、地方大學治理)和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現代化、基礎教育政策)。
為本科生系統講授《教育學》、《教學論》、《社會學》、《藝術教育導論》等課程,為研究生系統講授《教育政策學》、《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學》、《比較教育學》、《學校資源分配與管理》、《教育科研方法》等課程。
馮冬雯,女,廣東東莞人,1964年12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課程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教育學會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
曹衛真,男,中共黨員,碩士學位,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廣東省高校教育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技術專業分委會委員,第二屆廣東省思想宣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養對象,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信息技術學科指導組成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數字化學習環境與資源。在《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課題、廣東省教育技術「151工程」項目、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五」、「十一五」規劃課題等科研與教學研究項目多項。科研與教學成果分別獲教育部和新聞總署頒發的第四屆全國優秀教育音像製品三等獎、廣州市高等學校第五屆市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等。
陳宇紅,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1995年畢業於華南師范大學,獲教育學學士學位;2006年獲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畢業後長期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曾獲「廣東省優秀輔導員標兵」、「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現負責學院學生工作。
⑻ 廣州大學松木學院概況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始建於2000年9月,由廣州大學和增城市松田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創建,是廣東省最早創辦的本科獨立學校。2004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實現了由專科向本科教育的跨越。2011年,學校15個申報專業一次性通過了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組織的學士學位授予權評估。學校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全國統一招生,學制四年,學生成績合格者由學校頒發「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具印的、教育部統一電子注冊的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相應學士學位。
學校位於廣州市增城區,校園佔地面積540畝,校舍總面積21.7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56萬余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800多萬元。目前,學校設有1院6系2部,即經濟與管理學院、電氣與汽車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法政系、外語系、藝術系、社會體育系、通識教學部、社會科學部,設有34個本科專業、52個專業方向,涵蓋了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工學、藝術學等七大學科門類。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100多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25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6.23%。全校教師獲得市級以上表彰50餘人次,並有多人獲得「南粵優秀教師」、「廣州市優秀教師」、「增城市優秀教師」等光榮稱號。
學校堅持「教學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服務榮校」的辦學理念,以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為根本,依託母體學校廣州大學的資源和平台,營造「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學生成長氛圍,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培養要求,制定並實施了「平台+模塊」的人才培養方案, 有效地保證了優良的人才培養質量。我校近3年就業率分別為 96.75%、95.55%、93.09%,80%以上的畢業生在珠三角地區就業。近年來,學校先後成功地舉辦了藝術系師生書畫作品遠赴新加坡和法國巴黎的展出;我校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級各類競賽,29人和5個集體在國家級競賽中獲獎,47人和10個集體在省級競賽中獲獎,89人和12個集體獲廣州市級獎勵。2018年學生考上公務員8人、考上研究生27人、通過司法考試23人、榮獲國家獎學金7人、勵志獎學金215人、助學金775人,合計金額416.6萬元。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共獲得國家級獎項5項,省部級獎項81項。學校連續7年被增城市人民政府授予「增城教書育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9年,作為我國重要主場外交活動「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活動「廣州亞洲美食節」上,我校食堂被組委會評為「我最喜歡的校園餐廳」榮譽稱號。
學校貫徹落實國家教育對外開放的工作部署,努力開拓國際化辦學新局面。學校設有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與國外、境外高校廣泛聯系,開展了一系列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項目。如與阿什蘭大學(美國)合作舉辦商業管理類3+1+1本碩連讀聯合培養項目,與BPP大學(英國)合作舉辦法學商務類專業3+1本碩連讀聯合培養項目,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本科生保薦研究生項目,與廣東教育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合作赴美帶薪實習項目,以及與港澳台地區的教育交流與合作項目。
學校座落在美麗富饒的荔枝之鄉——廣州市增城區,距廣州市中心50公里,毗連324國道(廣汕公路)和廣州地鐵21號線,能方便、快捷通達廣州市中心及整個珠三角地區。校園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綠樹成蔭、景色優美,榮獲「廣州市花園式單位」稱號。學校學生食堂設施先進完備、飯菜可口價廉,學生宿舍全部安裝空調,為學生學習生活提供了優越的環境。
⑼ 廣州大學今年的校長是誰
今年廣州大學校長依然是庾建設
他是青年數學家。廣州大學校長。
湖南省武回岡縣答(今武岡市)人,1961年出生在邵陽地區一個偏僻山村的農民家庭。自幼熱愛學習,刻苦讀書。1977年考入邵陽師范專科學校數學科。畢業後當了兩年中學數學教師。1984年考取湖南教育學院數學專業本科生。後又被湖南大學破格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破格晉升為講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作為講師,剛剛獲得博士學位,破格申報副教授,湖南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審閱他的申報材料後,一致認為他已達到教授水平,破格由講師評為教授。此時,他才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