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導師問你為什麼選擇他
A. 復試前見導師,導師問我為什麼選擇他,我該怎麼回答
關鍵點:
1) 導師不願聽到的理由:
①母校不好;
②本校好考;
③父母的意願
2) 導師們能夠接受的理由:
① 城市魅力;
② 離家遠/近;
③院校吸引力
參考模板:
I prefer to study in this university for 3 reasons.
First, I love this city. 介紹這個城市獨特的魅力. It is also far away from my hometown. In the past 20 years, I have never lived by myself.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be independent. // it is also very close to my hometown. So I can still be together with my parents and take good care of them. They are growing aged and need my accompany.
Second, I should say I love this university very much. When I came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and the faculty. In addition, your university enjoys a good reputation in this field. I think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專 業 in our country, it provides people with enough room to get further enrichments.
導師愛問的其他問題給你作參考,重要的是穩住心態,才能侃侃而談。
1.專業知識
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在復試面試的時候,導師一般會通過以下幾個問題考察你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你怎麼看待報考專業的發展前景,有沒有參加過專業相關的比賽,取得過什麼證書等等。
2.本科畢業論文
如果你是跨 考生,那麼你的畢業論文或者畢業設計,反應了你大學四年對於專業的態度,假設說你不太喜歡本科專業,但學習成績又在中上游,本科論文也有一些干貨,那麼導師對於你如何對待不喜歡的事情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如果你是本專業的,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這可能是你本科最正式的一次學術研究。導師可能會問你,為什麼選擇這個畢業論文的主題,怎麼獲得資料,有哪些創新點等等。
3.課題研究
有的考生研究經驗比較豐富,在本科論文之前就就參與過一些課題研究或者社會實踐調查。如果考生有這方面的經驗,導師一般會比畢業論文更加重視。因為畢業論文每個本科生都要寫,強制性目的性比較強,而本科期間的課題研究更多的是出於對課題的興趣,比畢業論文更能反映出考生的學術研究潛力。這種情況下,導師常問的有,你在項目中擔任的角色、你是如何做好這個角色的、怎麼撰寫項目可行性報告、課題研究中遇到的最困難的地方、以及如何解決的。
專業課復試面試的時候,導師詢問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考生的專業研究能力,還有專業敏感度等等。文都考研網的小編建議考生針對個人經歷,平時准備好草稿,進行幾次模擬訓練,在和導師對話的過程中能做到有條不紊。
B. 如果面試導師問為什麼讀研,怎麼回答
如果面試時考官提出來如此問題,可以源根據一下兩種情況,三個方面入手形成一條邏輯鏈條:
【就讀與本科專業相關性高的研究生專業】:首先表明自己在本科的學習中,對著個專業產生了興趣,其後再表示僅僅是本科的學習不足以對這方面知識的探索,所以選擇了讀研學習這個專業。(補充一個小技巧,表示對這個專業感性最好通過一個實例來表達)
【就讀與本科專業相關性低的研究生專業】:首先表明自己在大學的學習生涯之中,產生了些許迷茫,後來通過什麼樣的事情,對這個專業產生了興趣。但是由於自學很難對這個專業有個全面的了解,所以通過考驗來實現自己這個願望。
記住抓住三個回答的核心:
一、【是因為自己判斷所以選擇的】(這樣可以展示自己的決斷力和判斷力,千萬別說什麼當時腦子一熱啊,沒想好就隨便選得啊,職場不是撒嬌和賣萌的地方,需要一點嚴肅。)
二、【選擇的原因是希望提升自己】(無論什麼理由,最終結果都要向考官傳達自己的選擇的意義所在。)
三、【總結一下結果】(所有的選擇都會有一個結果,所以這個問題的加分項就在與提煉出這最後的結果,比如通過讀研除了學歷以外,還取得了怎樣的成功和提升。)
C. 考研復試給導師打電話,老師問我找他的目的主要是什麼,我該怎麼回答好啊
難道你是34所的?這么早就開始復試了?
你就如實相告就好,說明來回意,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答可以詢問一下復試流程什麼的。
還是不建議你電話聯系,太過盲目,郵件聯系最好了,另外,導師的時間也沒那麼多,再者你不一定被錄取......
D. 考研復試老師問為什麼要報這個學校
第一:目標來學校的自實力要明顯強過本科學校。
第二:目標學校的地理位置最好能和理想的工作地點相一致。
(我會詳細說下,我想在廣州發展的原因,然後再說一下中大在廣州的影響力之類的~這里就不細說啦,)
第三:目標學校的性價比要比較高。
然後會詳細說一下我為什麼會認為中大性價比比較高。
按照上面三個原則,我初步確定了考中大。之後經過詳細的了解,我發現中大balabala……(主要是誇目標怎麼怎麼好,當然這個馬屁怎麼拍,你要好好琢磨下,最好是提一些細節上的優點~)。所以,我認為,對於我來說,中大是最好的選擇。
你考這個學校的具體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老師從你的回答中看到你的分析能力,思維方式。感覺你列的那幾點原因,第二點挺好,其他兩點有點空,更關鍵的是,你的答案讓人感覺是硬湊出來的,看不到你分析過程。
大致該怎麼說還是有個底的,但是怎麼樣說的更好聽,還有如果老師問的是英文的話句子該如何潤色是我想要知道的重點。
這個問題的回答重點是一定要真誠。不要讓老師感覺你很虛偽。英文面試主要考察你的語言風貌,不用拘泥於語言。
E. 研究生面試時老師問:你為什麼選報我們院校如何回答
這個你就要好好回答了,不能說因為你們學校好考我就考你們學校,你可以說聽上幾屆的專學長或者是學姐推薦屬的,說院校不錯,老師也挺好的,然後能學到真正的東西,最主要的是能鍛煉自己的能力,自己發揮吧,只要別說是因為這個院校好考才考的就行
F. 導師問為什麼考研,該怎麼回答
當時我也抄被這么問過,其實,那時候我考研有一小半心裡是逃避工作,當然你是不能這么說的,導師問你的時候,其實是想探究你是不是適合跟著他搞研究,你可以說你非常熱愛你的專業,接著說說微電子的前景(表示你的熱愛),而且對他(你想跟的導師)的研究方向很感興趣。你如果選導師,你就應該在跟他見面之前了解下他所研究的方向,以防他提問你,讓你說說這方面的前景……
G. 導師問我為什麼報他的研究生我該怎麼回答啊給些角度
首先你要知道,了解你導師的研究方向和領域,
然後你就說自己喜歡在這回個研究方向和答領域繼續深造.
並且你很敬佩,很渴望在這個研究方向和領域里得到這位老師的指導,同時要說明自己曾經在這個專業里的一些個人努力和成果,表明自己願意聆聽導師的教誨,為導師分憂解難.
盡量不要說一些很空很無聊的恭維話(像什麼為國家為人民.....),也不要盲目地,不顧一切地恭維導師.
你可以去找這個導師的學生了解一下,清楚這位老師的喜惡.從導師的研究方向入手准備你的回答,應該會讓導師滿意的.
H. 研究生導師為什麼喜歡問學生家境,是想了解什麼呢
不知道大家身邊的研究生朋友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是研究生的導師會喜歡問學生的家庭狀況。在我身邊我就遇到過許多這樣的朋友,被研究生的導師詢問他的家庭狀況。
因為這樣的學生並不會迫於家庭經濟的壓力離開這個導師,為了家庭去掙錢,沒有了外部的因素,這樣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穩定的沉下心來搞學術了。所以說能夠在22歲到25歲這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階段,能夠安心去追求學術的一名學生,他的家庭一定是不會給他太大的壓力,至少在經濟方面不需要他賺錢養家,這是最低的要求了。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的研究生導師會喜歡詢問研究生的家庭狀況,其實還是為了以後的研究能夠進展的更加的順利。該觀點僅代表部分研究生個人觀點。
I. 導師問我想報她研究生的理由怎麼寫
首先要知道這位導師的研究方向和領域,然後就說自己喜歡在這個研究方向和領域,想要繼續深造。
並且很敬佩,很渴望在這個研究方向和領域里得到這位老師的指導,同時要說明自己曾經在這個專業里的一些個人努力和成果,表明自己願意聆聽導師的教誨,為導師分憂解難。
盡量不要盲目地,不顧一切地恭維導師,可以去找這個導師的學生了解一下,清楚這位老師的喜惡,從導師的研究方向入手准備回答,這樣應該會讓導師滿意。
(9)研究生導師問你為什麼選擇他擴展閱讀:
報考研究生的原因:
1、繼續教育的機會;運行為目的的進一步研究和選擇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研究生院一方面可以鍛煉自身專業素質,幫助自己建立一個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工作中獲得優勢,尋求高薪工作或者在專業領域繼續學習,獲得非凡的專業成就;研究生畢業後,有進一步學習的機會;讀研後,出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緩解就業壓力,爭取更好的就業機會、待遇和職業發展前景;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讀研是提高自己能力的好機會,是准備就業的緩沖期,也是改變就業形勢的好選擇;
3、追求興趣到專業水平;許多人對他們的本科專業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他們對所申請專業的研究領域、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不了解,或者因為分數低而被迫換專業,或者被父母和親戚代選。進入大學後,他們發現他們對自己的專業真的不感興趣。
相反,他們開始通過一些方式和偶然的機會對其他專業表現出興趣。因此,他們想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
4、改變命運;一部分考研者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對其他專業也不感興趣;他們要麼不甘心高考失敗,下決心「再來一次」。試圖用高考成功的光芒驅散失敗的陰霾,通過參加高考來扭轉命運。還是在殘酷的現實中猛然醒悟,虛度光陰,無所事事,墮落沉淪,於是痛苦下決心,在考研戰場上重新爆發精力,找回自信;
構建更高層次的社交圈,為未來發展鋪路;高校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人才資源。如果選擇讀研,不僅可以在專業領域訓練自己,還可以在其他方面。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因此,我們未來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我們所建立的社交圈。
5、考研的過程中,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張錄取通知書;通過高考,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總結能力、寫作能力、記憶能力等學習能力都會得到升華。抗挫折能力、對待人生成敗的態度、時間規劃和管理能力都會大大提高或改變。
這些能力的提高,正確的態度,對於未來的生活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可以說,考研最大的收獲,不是一張錄取通知書,而是在考研過程中獲得的能力和收獲的良好心態、態度和習慣。
J. 研究生導師選擇都怎麼弄的啊,問了幾
你想學到些什麼?
這大概是美國研究生申請人在選擇導師的時候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選擇你想要學習的領域——這對博士生尤其重要,因為讀博士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時間是非常可觀的。而且你的領域(包括大、小領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將來的擇業走向。確定了方向之後,審視一下,你想加入的課題組對於研究生的培養可以給你帶來哪些技能(skill
set)。你學習到的技能,是將來從事這個領域從事研究或其他相關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
學術記錄,是評價一個導師最好的指標。
這是考察一個導師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指標。畢竟科研、指導學生、教書育人畢竟是教授的本分。
這里說的學術記錄,就是academic
record。包括他(她)所受訓練的背景(包括受教育經歷、博士後的訓練經歷、從業經歷等),學術成績記錄(發表論文及項目情況),是否有順利地指導學生畢業的良好記錄,以及在本領域內是否活躍。這些指標上良好的記錄是一個科研工作者能力的最好證明。如果一個資深的教授課題組里有博士後去別的學校做了教授,這就更好了——這說明該課題組的培養質量是上乘的。但是不是簡歷看起來完美無缺的學術明星就一定好呢?未必。
學術明星很耀眼,但卻不一定適合你。
講一個國內親歷的故事,一個國外聽來的經歷。
國內,某領域著名專家,身兼數個等學術職務及一打以上的社會兼職頭銜,在自己的學院里作學術報告。報告之後,有個學生起來問了一個問題,此專家甚為贊賞,欣喜地問:問得很好,你是咱們院的學生么?只見學生漲紅了臉,支支吾吾地說,老師,我是你的學生。事後報告廳里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氣。
一個朋友在國外的遭遇。好友的導師乃學界名人,親手做學問已經很久之前的事兒了。一年有大半的時間忙於學術及社會活動、組織會議等等。每次碰面,好友均要通過郵件提前預約時間。而開會的時候,導師第一句話總是:你能提醒我咱們上次開會講的都是啥來著?
兩個導師都是學術明星,但是他們都太忙了,你無法指望他們給你具體的指導。姑且不論這兩位老師的職業操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講,不是什麼樣的人都適合「抱大腿」,跟他們讀研究生。對於自身學術能力超常、具有非凡潛力的研究生,這樣的導師也許只需要給你若干點撥,然後放手讓你去干,就能讓你的研究順利進行——但這種情況不多,因為這哪裡是培養研究生,分明是指導一個已經具有了十八般武藝的博士後。對於一般的研究生而言,最好選擇一個能定期和你碰面,詳細討論研究進展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且為你提供學術上的幫助的導師。
導師的「人品」好,也很重要。
導師指導學生的方式千差萬別,學科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人品」好的導師有一個共同點:並且愛惜自己的學生,有良好的職業操守。
導師-學生的組合應該是一個雙贏的游戲,是一種「合作」,任何一方只知道索取,都不會有很好的結果。如果你申請國外的課題組,看到某個老師只招收帶著某種獎學金的國際學生,腦袋裡要打個問號了:他(她)是否是因為缺乏科研經費而濫用獎學金這個系統?而缺乏科研經費,就使導師的學術能力存疑了。
東、西方文化對於導師的期望多少是有差別的。在國內讀書,我們中國人更傾向於找到「亦師亦友」的老師,如果你能找到一個,當然最好;如果你聽到某導師不為學生著想的事兒,還是繞道而行。對西方人來說,師生某種程度上也是「同事」,因此,有良好的職業操守,是對導師評價的最貼切地評價標准:他(她)作為導師,份內該做得事兒是否都做了?
要補充一句,咱們也得做個好學生,有做學生的「操守」,別做讓老師頭疼的出格事兒。
性格也是要考慮的因素
從事科學研究,總是起起伏伏。科研人員有做出新發現、新應用的興奮期,也有實驗不順利、或思路枯竭的低潮期。這時師生的互動方式能為你帶來建設性的益處,還是適得其反?導師和學生溝通的方式是否和你合拍?
多方獲取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在選擇導師之前,盡量多方獲取各種能得到的信息,對其做更多的了解。如果有可能,接觸一個該導師的學生,詢問一下有關課題組的情況。實際上,我見過有的老師直接讓申請他的學生跟自己的某個在讀的學生聯系,方便這個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