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浙江傳媒大學思教授

浙江傳媒大學思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1 01:18:43

1. 請問,怎麼才能進浙江傳媒學院

  1. 首先浙江來傳媒學院福建省是可以錄取自的,根據考生德智體公平、公正,擇優錄取。

  2. 不是藝術生,可以報考非藝術科類。比如英語專業,要求英語單科115分(含)以上,如報考對外漢語專業,要求英語單科100分(含)以上。圖中是浙江傳媒學院所有開設專業。

3.錄取分數線每年各地都不相同,主要是由當年的招生計劃和報考人數以及當年的高考試題難易程度來決定。各學校根據自身的情況劃定本校最低錄取分數線。

4.報考二本及以上

2. 浙江傳媒學院的老師待遇怎麼樣啊...發展前景怎麼樣...哪個院系好...

額,,,請問你是什麼大學的博士?或者你是什麼知名傳媒業界的人員?
應該都不錯的。

3. 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的師資力量

蔡大生,男,瑞典皇家歌劇院終身演員,杭州市文化顧問。1988年,蔡大生自費赴瑞典參加國際歌劇歌唱家大師班角逐,榮獲瑞典最高藝術基金獎並留學瑞典,自此開始了長達20年的歐洲游學歌唱生涯。在這段時間里,他應邀到義大利、法國、德國、愛爾蘭等20多個國家演出了近40部歌劇、輕歌劇、音樂劇,參加了各種音樂節、音樂會和重大慶典活動,成為華人藝術家在世界舞台上登台最多的歌唱家之一。2000年,他又被挪威國家歌劇院高薪聘為終身演員至今。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受聘擔任浙江傳媒學院特聘教授、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名譽院長、浙江傳媒學院實驗劇院院長。2008年9月起受聘擔任浙江傳媒學院客座教授。
陳柏年,男,1944年生,1966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5年起受聘擔任浙江傳媒學院特聘教授、中廣信息網路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擔任廣播電視工程專業《廣播電視技術概論》、《數字音頻廣播技術》等課程的教學,發表論文約30多篇,著有《低頻電子線路》(上、下冊)、《中波廣播發射技術》、《模擬廣播電視技術》、《光纖CATV技術》、《廣電寬頻城域網技術》等專著。組織實施並參與開發研製的《新型中波發射台總體設計與實施》、《電台發射台微機集散控制系統》、《電視發射台實時控制系統》和《電台自動化音頻播出系統》等項目,負責執筆《無錫市城市光纖CATV網技術方案》並完成設計。參加國家廣電總局「廣電有線電視城域寬頻網路改造」 專家技術研討會,擔任《專家技術研討建議書》主要執筆人。完成國家廣電總局《有線電視城域網路改造指導意見》(初稿和徵求意見稿)的起草和修改任務。參加總局科技司召開的專家研討會和行業標准《HFC網路管理系統規范》審議會議。參與「有線電視城域寬頻網路改造」和「綜合網路管理系統建設」2個《專家技術研討建議書》的執筆和審定。
嚴聖民,男,1965年生,1989年杭州師范大學音樂系畢業,1994年至1998年師從上海音樂學院葛朝祉教授學習聲樂。2000年入選維也納大師班學習,應邀壓軸演出。2001年考入上海國際歌劇大師班學習,應邀在上海大劇院演出。 2004年1月公派擔任美國Valparaiso大學訪問學者、同年6月受邀擔任研究學者。現為浙江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浙江歌舞劇院聲樂團團長兼合唱團團長。同時兼任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浙江省聲樂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席、浙江省藝術專業人員高級(藝術一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文化廳藝術委員會成員、浙江省青年聯合會會員等職。曾榮獲文化部全國「新歌、新人、新風」歌手大賽美聲第一名、 2005年被浙江省確定為第一批宣傳文化系統 「五個一批」人才、2006年度榮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參加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慰問大西北、法國「高蓋希」國際藝術節等多項演出活動。每年演出近百場,舉辦十多場個人演唱會,連續3年,在杭州新年音樂會上獨唱並擔任《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領唱,應邀出訪美國、德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
胡惠林,男,1952年生,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2004年起受聘擔任浙江傳媒學院特聘教授,管理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文化戰略與管理;文化產業理論與政策;國家文化安全;文化創新與文化體制改革。著有:《文化政策學》、《文化經濟學》、《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國道路》、《中國國家文化安全論》、《文化產業發展與國家文化安全》、《文化產業學——現代文化產業理論與政策》等。是《中國文化產業藍皮書》主編和總報告撰稿人之一。曾先後承擔國家和上海市等有關文化產業發展與政策研究課題多項。其提出的「國家文化安全」和文化產業政策研究成果,受到中央有關權威部門關注。
金小剛,男,1968年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計算機系,學士學位。1992年、1995年就讀於浙江大學應用數學系,獲計算幾何與圖形學碩士、博士學位。自1995年至今,為浙江大學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2000年晉升為研究員,2001年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兼任中國系統模擬學會青年模擬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體育系統模擬專業委員會委員、數字娛樂與游戲模擬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圖像圖形學會多媒體專委會委員。曾赴日本廣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德國國家信息研究中心(GMD) 、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合作研究。主持和完成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2項。近十年來,一直從事動畫特效、幾何造型、紋理設計與合成、布料動畫、群組動畫、表情動畫、隱式曲面計算和虛擬現實的研究。《計算機真實感圖形的演算法基礎》獲2001年國家科技圖書二等獎。在計算機動畫方面的研究曾獲2000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2004年獲得第九屆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和重要國際會議發表論文九十餘篇(其中國際重要學術刊物30多篇, SCI收錄42篇),出版合著二本。
羅懷倫,男,1945年生,196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工程專業,國家一級專業錄音師(教授級)。1973年,分配至吉林省長春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專業工作。自2002年起,應浙江傳媒學院聘請,擔任《錄音藝術》、《錄音技巧》、《錄音製作》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獨立撰寫了近30餘萬字的《錄音藝術》、《錄音技巧》等課程的教學講義,曾多次參加全國性電影、電視錄音聲學評獎並擔任評委工作。在長春電影製片廠工作的幾十年中,錄制完成的故事影片三十餘部,譯製片十多部,美術片十多部,電視劇上百部集,音樂錄音作品上千小時。一直在為影視錄音藝術作品的完美,影視錄音技術手段的提高而努力。
張光照,男,1956年生,1981年畢業於浙江師范學院中文系,1992年畢業於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戲劇影視學院影視製作專業,獲影視藝術碩士學位(MFA);曾任浙江電視台電視劇編導,新加坡電視機構英文電視劇監制、首屆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等職。2006年起受聘擔任浙江傳媒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影視作品有《女記者的畫外音》《新聞啟示錄》《赤日炎炎》等,兩度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影評人獎(FIPRESCI);台灣80年度電影劇本徵選最佳獎;作品曾入選美國桑旦斯電影節,入圍上海國際電視節;主要作品被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檔案館及洛杉磯加州大學影視檔案館收藏。2006年作為編劇之一,導演,拍攝浙江傳媒學院首部高清電視電影《明月前身》,獲浙江省牡丹獎一等獎。目前主要教學及創研方向:媒體創意,新媒體,影視劇創作。
李准(1928 - )
中國著名作家,蒙古族,河南洛陽人。曾先後發表了《不能走那條路》、《白楊樹》、《孟廣泰老頭》等小說作品,代表作《李雙雙小傳》。1985年,長篇小說《黃河東流去》獲茅盾文學獎。在創作小說的同時,寫過20部電影劇本,其中《老兵新傳》和根據他人小說改編的《牧馬人》及《高山下的花環》等多次獲獎,在中國當代影壇占據主要位置。
王朝柱(1941 - )
中國著名作家,河北吳橋人。歷任總政歌劇團作曲,總政話劇團編劇,全軍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史傳類作品《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的長征》、《周恩來在上海》、等,參與創作《決戰淮海》、《巨人的握手》、《龍雲和蔣介石》等話劇劇本及電影劇本。其中,《決戰淮海》獲全國優秀劇本獎,《李大釗》獲全國優秀圖書獎、中國傳記文學東方杯獎,電影《長征》獲華表獎和百花獎,電視劇《巨人的握手》、《周恩來在上海》、《長征》、《延安頌》、《張學良》等獲飛天獎、金鷹獎及「五個一」工程獎,六次獲最佳編劇獎。
李碩儒(1939 - )
美籍華人作家,生於中國河北省,長於北京市做過記者,編輯,編劇,導演,大型文學期刊《小說》主編,中國青年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編審,作家。流落過內蒙古,闖盪過西非洲,終於定居美國舊金山。創作了《愛的奔逃》,散文集《紅磨坊之夜》、《外面的世界》(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讀物獎二等獎),散文隨筆集《浮生三影》、《彼岸回眸》等。與人合作創作過長篇電視連續劇《巨人的握手》(曾獲電視劇「金鷹獎」二等獎),做過長篇電視連續劇《延安頌》、《冼星海》、《周恩來在上海》的文學顧問。
黃健中(1941 - )
中國著名一級導演。他的作品《小花》獲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龍年警官》獲第14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和廣電部優秀影片獎;《過年》獲第15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和廣電部優秀影片獎、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大獎及最佳女演員獎、台灣中時晚報大陸電影推薦獎;《如意》獲新時期人道主義優秀影片獎;《良家婦女》獲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評委獎、第18屆西班牙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印度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等,該片在國際電影節先後獲八項獎。除導演外,十年來發表了多篇電影理論、評論文章,有《從電影的藝術容量談視覺元素》、《人、美學、電影》、《日常生活元素的聚合體》、《電影應該是電影》等。
王犁,男,1939年生,196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歷任北京電影廠製片演員劇團演員,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演員、導演,寧波市京劇團副團長、導演,浙江電視台電視劇部副主任、導演,浙江省電視劇製作中心國家一級導演,海南影業公司藝術顧問,浙江傳媒學院兼職教授,浙江省影視製片公司藝術總監。從事編劇、導演、演員等工作已近五十年。自1980年執筆編寫《洞房》始,先後在全國雜志上發表的影視文學劇本有:《茫茫大海情》、《少女夢幻》、《愛的毀滅》等,與人合作並執筆的作品有《舞台新姐妹》、《僑魂——陳嘉庚》等,同時改編了《狂生徐文長》。上述作品,均已拍攝成電視劇,且大部分獲獎。至今,共獲過飛天獎四次,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二次,獲過全國戲曲電視劇獎五次,同時有多項作品在華東區、省、市和全國專業性評比中獲獎。編導的十八集電視連續劇《凡人凡事不凡心》(劇本統籌、編劇第一署名、導演)是上海市委宣傳部向國慶50周年獻禮片。編導的20集電視連續劇《竺可楨》手稿已由浙江大學檔案館收藏。2000年,榮獲「中國老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目前熱播的電影《情緣密碼》、《又見杜鵑花開時》榮獲2008年最佳編劇,同時,還完成了電影文學劇本:《沉重的愛》和《青春的澀掠》,以向國慶60周年獻禮。此外,在《人民日報》和全國性雜志上發表的文藝理論著作有:《走民族化的路》、《嘗試中求索》、《求索聲畫造型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民族聲畫藝術的熒屏再現》等。

4. 浙江傳媒學院院長吳飛的故鄉在哪裡

吳飛,男,1973年出生於河北肅寧,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基督教思想、宗教人類學、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等。

5. 請仔細瀏覽浙江傳媒學院現行內網網站(oa.zjicm.e.cn),考察其功能,並回答如下問

內網是專門供學校內部的人使用的,意思就是說只有校園網用戶可以瀏覽,寬頻用戶是上不了這個網的!

6. 我想考浙江傳媒大學,由於我體育比較好所以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考

而且大學里還可以轉專業

7. 浙江傳媒學院好還是浙大的傳媒學院好

博採眾長,增長知來識,發展思維.自探究:要學會思考,在問題解決之後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改變條件或結論去發現新問題,經過一段學習,應當將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維規律.作業:要先復習後作業,先思考再動筆,做會一類題領會一大片,作業要認真、書寫要規范,只有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學好數學.

8. 浙江傳媒學院院長的故鄉在哪裡,是哪裡人呢

浙江傳媒學院院長項仲平
項仲平,男,1961年5月生,教授,博士。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英國考文垂大學博士生導師,美國傑克遜威爾大學聯席教授。現任浙江傳媒學院黨委委員、院長。

9. 浙江傳媒學院 數字媒體藝術

初試:形象考察;自抄我介紹;回答主試教師提問

復試:藝術綜合素質測試;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與創意

參考資料

浙江傳媒學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廣電總局共建高校,擁有兩個校區,分別位於杭州下沙和桐鄉烏鎮。學校總佔地1305畝,總建築面積56.6萬平方米。

學校設有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電視藝術學院、華策電影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動畫學院、管理學院、國際文化傳播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文化創意學院、文學院、新媒體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音樂學院13個二級學院和大學外語教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科學部)、大學體育教學部、公共藝術教育部4個教學部及繼續教育學院、創業學院,

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0餘人;建有「媒體傳播優化協同創新中心」(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傳播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等10個省級以上研究機構。

參考資料來源:浙江傳媒學院——學校簡介

熱點內容
中國大學紅黃綠牌專業 發布:2025-08-22 12:50:42 瀏覽:24
大學生活規劃作文 發布:2025-08-22 12:45:42 瀏覽:80
2014年湖南大學保送生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22 12:45:36 瀏覽:200
大學老師自薦書模板 發布:2025-08-22 12:34:43 瀏覽:978
大學學科專業排名 發布:2025-08-22 12:29:14 瀏覽:430
大學生騎摩托 發布:2025-08-22 12:29:10 瀏覽:974
清華大學心理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22 12:19:28 瀏覽:683
南京大學博士是幾年制 發布:2025-08-22 12:11:13 瀏覽:660
大學生書畫比賽 發布:2025-08-22 12:07:16 瀏覽:854
2019長春理工大學放假時間表 發布:2025-08-22 12:07:10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