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教授數量
1. 河南理工大學怎麼樣
河南理工大學是一所綜合實力不錯的理工類院校,是河南省一所公辦本科高校,受到了不少考生和家長的認可,特別是許多理科生也想要考上河南理工大學,下面小匠老師就跟大家來介紹一下河南理工大學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能夠給各位考生和家長提供一定的幫助。
河南理工大學的綜合學科實力比較突出,學科發展重心主要集中在理工科上,擁有多個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包括電氣工程、礦業工程、機械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地理學等,另外河南理工大學的安全科學與工程也是一級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省級培育點。
除了專業和學科實力之外,河南理工大學的師資力量也非常強大,擁有多個國家級教學團隊以及省級教學團隊,在河南理工大學還有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多位教師被評選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以及國家級教學名師。
綜合各種條件來看,河南理工大學是一所綜合實力很不錯的高校,值得考生們報考,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發表你們的看法和觀點。
2. 河南理工大學是幾本
河南理工大學是一本,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南理工大學始建於1909年,是我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新中國成立後,學校堅持服務煤炭工業的辦學方向,著力拓寬學科專業領域,成為煤炭行業重要人才培養基地。歷經時艱形成的「自強不息、奮發向上」辦學精神和「明德任責」校訓、「好學力行」校風更是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南校區、北校區、西校區三個校區,佔地面積4100餘畝,建築面積140餘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5.25億元;開設22個教學學院和後備軍官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安全技術培訓學院,設有74個本科專業。
(2)河南理工大學教授數量擴展閱讀:
河南理工大學的師資力量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截至2017年5月,校本部現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院士(含雙聘)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3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5人,長江學者1人。
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優秀專家、省教學名師、省部級學術帶頭人和省骨幹教師等20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1人;外聘300餘名國際國內著名學者、專家、院士擔任兼職教授;擁有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團隊。
中國工程院院士(聘):郭東明 、傅恆志、陳清如、張鐵崗、劉先林、周豐峻、王家耀
中國科學院院士(聘):郭柏靈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聘):Syd S.Peng
3. 河南理工大學的教師待遇怎麼樣月薪大概為多少(應屆工科類博士)
我覺得河南理來工大的教源師待遇不錯,老師在學校買房子也是相當便宜的,前幾年為了吸引人才都是為博士免費為博士提供樓房的,估計現在新校區南門的樓房也完工了吧(本人是河南理工剛剛畢業的),老師的工資可能就兩三千,可是獎金和科研經費什麼的可比工資高多了,反正理工大的老師生活水平那是不一般啊,我認識的幾個本校老師的孩子都被送出國外了,可見老師們的待遇如何了吧,不過要想詳細了解還是去學校應聘一下不就知道了嗎
4. 李化敏的河南理工大學教授
男,1957年8月出生,河南省鎮平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高校教學名師,河南理工大學首屆特聘教授,現任河南理工大學能源學院副院長,河南理工大學礦山設計開發研究所所長,河南省煤炭學會理事。
5. 河南理工大學教授的待遇
基本工資大約4000,津貼看你的申報崗位了,差別還是很大的,有專門的回業績考核辦答法,到時候對照著做就行了。
引進人才,只要協議簽好,都會兌現,安家費是一次性給清,配偶問題需要具體的談,去哪個崗,待遇等等。
專業不同,業績不同,收入差別很大,理工類的,搞采礦和安全的,一年拿幾十萬到上百萬都有,其他專業的教授,最不濟的,一般能拿個十幾萬。
多去人事處的網站看看。
6. 河南理工大學有哪些老師(包括教授,副教授...等等)
姓名 出生時間 籍貫 學位 職稱 研究領域
周英 1957 湖北隨州 碩士 教授 現代化開采、放頂煤開采
馬念傑 1959 遼寧開原 博士 教授 巷道/采場支持、錨桿製造設備研製
勾攀峰 1966 河南商水 博士 教授 煤巷錨桿支護
郭健卿 1962 河南武陟 碩士 教授 礦山支護
李德海 1958 河南桐柏 博士 教授 岩層控制、特殊開采、安全開采
李化敏 1957 河南鎮平 博士 教授 采礦理論與技術、礦山岩石力學
尤明慶 1964 江蘇興化 博士 教授 岩石力學
王永建 1956 四川青神 學士 教授 系統分析與優化,系統可靠性分析
翟新獻 1963 河南偃師 博士 教授 煤礦設計、復雜煤層開采
孫玉寧 1963 河南偃師 碩士 教授 錨桿、保壓鑽機研發
陸庭侃 1961 博士 教授 深井巷道設計與支護
郭文兵 1969 河南寧陵 博士 教授 岩層控制、特殊開采
史宗保 1955 河南輝縣 碩士 教授高工 安全開采技術
熊德國 1964 河南商城 博士 副教授 系統工程
蘇承東 1961 陝西佛坪 高工 岩石力學、采礦工程
魏錦平 1970 山西潞城 博士 副教授 綜放開采
郜進海 1964 博士 副教授 巷道圍岩穩定與支護
李大偉 1963 河南汝南 博士 高工 巷道支護
劉少偉 1977 遼寧錦州 博士 講師 巷道支護
博導
姓名:高建良
姓名:景國勛
姓名:王兆豐
姓名:張子敏
姓名:劉明舉
院士 張鐵崗
教授
姓名:康全玉
姓名:高建良
姓名:夏保成
姓名:餘明高
姓名:王兆豐
姓名:張子敏
姓名:蔡成功
姓名:劉明舉
姓名:劉玉洲
張玉貴
副教授
姓名:牛國慶
姓名:魏建平
姓名:袁東升
姓名:魯忠良
姓名:張瑞林
姓名:於水軍
太多了,這只是兩個學院的,一共15個學院4個系.
7. 河南理工大學多少個博士點
河南理工大學擁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且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在2012年國家學科評估中居全國前十位、32個二級學科(方向)博士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9個二級學科(方向)碩士點。
河南理工大學是河南省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教育部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國福公司興辦的焦作路礦學堂,是中國上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河南理工大學歷經河南福中礦務學校、福中礦務專門學校、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西北工學院、國立焦作工學院、焦作礦業學院等重要歷史時期,1995年恢復焦作工學院校名, 2004年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
20世紀上半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地質學家翁文灝、工礦泰斗孫越崎和張仲魯、張清漣、丁觀海等眾多留美學者先後出任學校領導職務或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成為煤炭工業重要人才培養基地,贏得「關內看焦作」的美譽。2002年後相繼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省重點建設的骨幹高校等榮譽,辦學層次、水平、實力和知名度、影響力顯著提升。學校安全、地礦特色鮮明,理學、人文等學科協調發展,設有75個本科專業。
8. 沈野的河南理工大學副教授
近期發表文章:
[1] Genomic rearrangement in endogenous long terminal repeat retrotransposons of rice lines introgressed by wild rice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 2005,47(8):998-1008.
[2] Extensive de novo genomic variation in rice inced by introgression from wild rice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Genetics. 2005,170(4):1945-1956.
[3] Extent and pattern of DNA methylation alteration in rice lines derived from introgressive hybridization of rice and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6,113(2):196-250.
9. 河南理工大學佔地多少
河南理工大學總面積:4100餘畝。
截至2018年5月,河南理工大學有南校區、北校區、西校區三個校區,佔地面積4100餘畝,建築面積140餘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5.25億元;開設22個教學學院和後備軍官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安全技術培訓學院。
學校前身是1909年由英國福公司興辦的焦作路礦學堂,歷經河南福中礦務學校、福中礦務專門學校、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西北工學院、國立焦作工學院、焦作礦業學院等歷史時期,1995年恢復焦作工學院校名,2004年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2002年後相繼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入選省重點建設骨幹高校。
(9)河南理工大學教授數量擴展閱讀:
河南理工大學的師資力量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截至2017年5月,校本部現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院士(含雙聘)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3人。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5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優秀專家、省教學名師、省部級學術帶頭人和省骨幹教師等20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1人;外聘300餘名國際國內著名學者、專家、院士擔任兼職教授;擁有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