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2007年浙江大學教授

2007年浙江大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2 01:25:51

⑴ 浙江大學錢秀瑩教授詳細情況介紹

姓名:錢秀瑩
所在大學:浙江大學
所在城市:浙江 杭州
所在院系:理學院

錢秀瑩(Qian Xiuying)版
1961年權12月生,82年杭州大學心理系學士,90年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博士。94年―95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訪問學者, 98年3月—8月、2000年12月—2001年2月去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美國聖露易斯華盛頓大學合作研究。97年晉升為教授,98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99年起任浙江大學心理系副系主任。

學科領域: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

研究方向:知覺與注意、認知發展

電話:(0571)5198993(H)

E-mail: [email protected]

⑵ 浙大教授被指曾性騷擾女博士,是確有此事嗎

浙大教授被指曾經性騷擾女博士,確實有此事。拒相關報道該女博士在多次被騷擾後患上抑鬱症,近日跳樓身亡,我們願逝者安息,一路走好,屬於你的公道一定不會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位女博士的逝去為我們惋惜,先不就個人家庭來說,國家每年為了培養大量的人才花費很多精力。所以我們現在更加註重於立德樹人,不僅有憂異的成績還有有好的品德。

最後,祝這位母親早日為女兒討回公道。

⑶ 張忠苗的浙江大學教授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抄成都襲地質學院讀大學;
1983年9月至1990年8月: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任研究室主任等職;
1990年9月至1993年8月:浙江大學土木系岩土工程讀碩博研究生;
1993年8月至1996年12月:留校任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講師;
1996年12月至2001年12月,任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1999年獲博士學位);
2001年12月起至今任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

⑷ 丁皓江的浙江大學教授

1998年-來2002年 中國力學學會源第六屆理事
1998年-2002年 浙江省力學學會理事長
1990年-1998年 浙江大學第四、第五屆副理事長
1990年-1998年 中國力學學會第四、第五屆常務理事,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1990年-1995年 國家教委工程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1986年-1990年 浙江力學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
貴州大學、南昌大學和煙台大學兼職教授。

⑸ 邱建榮的浙江大學教授

個人簡歷:
1983年7月畢業於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系,獲學士學位;
1986年7月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6年8月-1988年5月在上海建材學院(現同濟大學材料學院)任助教;
1988年6月-1989年3月在日本神奈川大學作訪問研究(客座研究員);
1989年4月-1992年3月日本岡山大學自然科學研究科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2年4月-1995年3月日本山村硝子株式會社新型材料研究所研究員;
1995年4月-1999年9月日本科技廳新技術事業團(JST)創造科學推進事業(ERATO) Chief Researcher;
1999年10月-2000年3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應用與工程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0年4月-2004年12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國際合作項目Group Leader,並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5年4月,浙江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年受聘華南理工大學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
獲獎情況
1997年12月,」Young Scientist and Engineer Award」, Inter. Symposium 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9年5月,日本稀土學會獎(足立賞);
2002年5月,日本陶瓷協會倉田獎;
2005年4月,」Otto-Schott Research Award」, 德國The Ernst Abbe Fund;
2005年6月 上海市優秀新材料產品獎(玻璃激光彩色內雕)
2007年5月, 日本陶瓷學會學術獎。
此外:
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百人計劃(終期評審為優秀);
2001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終期評審為特優)。

⑹ 浙江大學7級教授是什麼

楊輝

⑺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簡介為什麼他能成為最被學生喜愛的老師

  • 姓名:鄭 強,性別:男,名族:漢族,出生年月:1960年9月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職稱:教授,博士,政治面貌:中共黨員。現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

  • 簡歷:首批"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兼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力學會流變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高分子科學委員會聚合物表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復合材料學會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區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功能材料》、《高分子學報》、《高分子通報》、《應用化學》、《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編委。


  • 近年來負責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三級子課題、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和骨幹教師基金項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arbon,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Chinese J. Polym.Sci., J. Mater. Res.,《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等本學科相關領域的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90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60餘篇。主講研究生課程4門,培養碩士、博士30餘人。

  • 主要學術成就:將動態流變學方法引入兩類最典型的"排斥效應(Repulsion effect)"導致相容的共混體系,對其相分離和相行為進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長時區域特徵流變響應以及時溫疊加失效與相分離的定性和定量特徵溫度概念,豐富了多組分復雜體系流變學理論。將流變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導電復合材料體系,探索小應變、大應變及體積膨脹與導電結構網路的變化及導電機制的關聯,發現非濃度唯一的動態逾滲現象形成的轉變的微觀機制。 建立動態流變光散射組合方法,為獲得真實Spinodal溫度開辟了新途徑。

  •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本科學習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師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系碩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師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聯合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國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預備學校學員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學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客座研究員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教師,先後任高分子與復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兼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務長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求是學院院長
    2009 年3月任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書記
    九屆、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員。
    2012年6月任貴州大學校長

  • 所獲榮譽:

  •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首批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設先進個人「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獲得者「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稱號獲得者

⑻ 在哪可以找到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簡介

  • 姓名:鄭 強,性別:男,名族:漢族,出生年月:1960年9月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職稱:教授,博士,政治面貌:中共黨員。現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

  • 簡歷:首批"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兼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力學會流變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高分子科學委員會聚合物表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復合材料學會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區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功能材料》、《高分子學報》、《高分子通報》、《應用化學》、《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編委。


  • 近年來負責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三級子課題、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和骨幹教師基金項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arbon,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Chinese J. Polym.Sci., J. Mater. Res.,《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等本學科相關領域的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90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60餘篇。主講研究生課程4門,培養碩士、博士30餘人。

  • 主要學術成就:將動態流變學方法引入兩類最典型的"排斥效應(Repulsion effect)"導致相容的共混體系,對其相分離和相行為進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長時區域特徵流變響應以及時溫疊加失效與相分離的定性和定量特徵溫度概念,豐富了多組分復雜體系流變學理論。將流變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導電復合材料體系,探索小應變、大應變及體積膨脹與導電結構網路的變化及導電機制的關聯,發現非濃度唯一的動態逾滲現象形成的轉變的微觀機制。 建立動態流變光散射組合方法,為獲得真實Spinodal溫度開辟了新途徑。

  •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本科學習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師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系碩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師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聯合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國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預備學校學員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學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客座研究員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教師,先後任高分子與復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兼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務長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求是學院院長
    2009 年3月任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書記
    九屆、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員。
    2012年6月任貴州大學校長

  • 所獲榮譽:

  •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首批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設先進個人「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獲得者「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稱號獲得者

⑼ 浙大教授趙永志個人資料

趙永志,年6月生,山東聊城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2005於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後在清華大學化工系做博士後研究,2007年調至浙江大學化工系化工機械研究所做教學、科研工作,多年來主要在氫能高壓儲存及安全、化工過程裝備、計算顆力學等方面開展研究。目前正在承擔1項國家863計劃課題(高壓儲氫、輸氫、加氫安全保障技術裝備與應用示範,2012AA051504)及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高壓氫充放過程中的熱物理學機制與熱轉換規律研究,51206145),作為負責人完成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熱量自平衡型金屬氫化物儲放氫工藝基礎理論研究,Y1100636)、1項博士後科學基金(復雜氣固體系流動及傳熱的離散顆粒動力學模擬,2005038061)、以及多項橫向技術開發課題,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參與多項國家863計劃、973計劃課題,包括國家863計劃目標導向課題1項(加氫站關鍵技術及加氫系統,2007AA05Z152)、國家973計劃課題(高密度車載儲氫新體系及其安全性預測理論研究,2007CB209706)等。針對高壓儲氫、氫安全、化工過程裝備、及計算顆粒力學等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肯定,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stries》、《AIChE Journal》、《Powder Technology》、《物理學報》、《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Particuology》、《化工學報》等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92篇,其中58篇被SCI、EI收錄(SCI收錄30篇,EI收錄28篇),發明專利3項,參與出版教材1部。2010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四完成人)1項。
2)受教育經歷
1994年~1998年,西安交通大學,化工機械與設備系,學士;
1998年~2001年,西安交通大學,化工過程機械專業,碩士;
2001年~2005年,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
3)研究工作經歷
2005年~2007年,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後;
2007年至今,浙江大學,化工系化工機械研究所,副教授。
4)主要科研成果
①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
70MPa高壓氣態儲氫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獲獎人員:鄭津洋,王新華,劉鵬飛,趙永志,葉曉茹,姜將,魏春華,張立芳,徐平,楊健,陳立新,吳慶鋒,劉延雷,劉賢信,別海燕,葉建軍。
②發表論文92篇,其中58篇被SCI、EI收錄(SCI收錄30篇,EI收錄28篇),近三年主要代表性論文如下(*為通訊作者):
[1] Yong Zhao, Gesi Liu, Yanlei Liu, Jinyang Zheng*, Youchuan Chen, Lei Zhao, Jinxing Guo, Yuntang He. Numerical study on fast filling of 70 MPa type III cylinder for hydrogen veh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 17517-17522.
[2] Yong Zhao, Yi Cheng*, Changning Wu, Yulong Ding, Yong Jin. Eulerian–Lagrangian simulation of distinct clustering phenomena and RTDs in riser and downer, Particuology, 2010, 8: 44-50.
[3] Yong Zhao*, Maoqiang Jiang, Yanlei Liu, Jinyang Zheng. Particle-scale simulation of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behaviors in fluidized bed with immersed tube, AIChE Journal, 2009, 55(12): 3109-3124.
[4] Maoqiang Jiang, Yong Zhao*, Gesi Liu, Jinyang Zheng. Enhancing mixing of particles by baffles in a rotating drum mixer, Particuology, 2011, 9: 270-278.
[5] Youchuan Chen, Yong Zhao*, Hongli Gao, Jinyang Zheng. Liquid bridge force between either two unequal-sized spheres or a sphere and a plane, Particuology, 2011, 9: 374-380.
[6] Gesi Liu, Yong Zhao*, Yanlei Liu, Jinyang Zheng, Shuiping Sheng, Shuxin Ha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xplosions caused by resial pressure in quick actuating vessels,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stries, 2011, 24: 156-165.
[7] Yong Zhao, Yulong Ding, Changning Wu, Yi Ch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ydrodynamics in downers using a CFD-DEM coupled approach, Powder Technology, 2010, 199: 2-12.
[8] Yan-Lei Liu, Yong-Zhi Zhao, Lei Zhao, Xiang Li, Hong-gang Chen, Li-Fang Zhang, Hui Zhao, Run-Hua Sheng, Tian Xie, Dong-Hao Hu, Jin-Yang Zheng*.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emperature rise within a hydrogen cylinder ring refuel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0, 35: 2627-2632.
[9] Jinyang Zheng, Haiyan Bie, Ping Xu*, Pengfei Liu, Yong Zhao, Honggang Chen, Xianxin Liu, Lei Zha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pressure hydrogen jet flames ring bonfire te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 783-790.
[10] Zequn Cui, Yong Zhao*, Youchuan Chen, Xiao Liu, Zhengli Hua, Chilou Zhou, Jinyang Zheng. Transition of Axial Segregation Patterns in a Long Rotating Drum, Particuology, 2013, in press.

熱點內容
南林大研究生院經管院導師 發布:2025-08-26 07:37:43 瀏覽:167
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開學時間 發布:2025-08-26 07:30:22 瀏覽:675
清華大學沈陽教授出生地 發布:2025-08-26 07:25:13 瀏覽:610
2015北京野雞大學名單 發布:2025-08-26 07:20:27 瀏覽:542
麥吉爾大學博士 發布:2025-08-26 07:02:46 瀏覽:49
東北農大研究生院導師 發布:2025-08-26 06:59:54 瀏覽:9
上海財經大學暑假放假時間 發布:2025-08-26 06:51:55 瀏覽:946
海大學科英語考研 發布:2025-08-26 06:34:02 瀏覽:272
大學老師和學生會有感情嗎 發布:2025-08-26 06:15:54 瀏覽:295
2016加州大學錄取時間 發布:2025-08-26 06:06:19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