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同濟大學葛耀君教授

同濟大學葛耀君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2 01:41:17

Ⅰ 葛耀君的人物簡介

葛耀君教授是我國著名橋梁結構專家,973首席科學家[1] ,主要研究橋梁風工程方向回,曾任同濟大學橋梁系主任,答現任同濟大學國家重點防災實驗室主任,國際橋梁與結構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簡稱IABSE)副主席,國際風工程協會IAWE執委兼亞太地區召集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與結構工程分會理事長、風工程委員會主任。曾獲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四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各一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六項、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金獎一項,並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以及國際T.Y. Lin獎章(第一位中國人)、IABSE傑出結構獎(第一座獲獎中國橋梁)等獎項。

Ⅱ 哈工大土木王玉銀咋樣

我國著名土木工程專業開設院校1、頂尖院校(擁有土木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6所:而我國土木工程專業前三強大學是:同濟大學("985」高校):是我國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 (「C9」大學聯盟高校):創建了中國最早的土木建築系,是我國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清華大學 (「C9」大學聯盟高校):是我國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 浙江大學(「C9」大學聯盟高校) 湖南大學("985」高校) 中南大學("985」高校)2、一流院校(擁有土木工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4所:重慶大學("985」高校):是我國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河海大學(「211」高校)大連理工大學("985」高校)西南交通大學(「211」高校)我國著名的「建築老八校」土建老八校是指我國土建學科最好的八所高校,是最早開辦與建築有關專業的學校,也是最早畢業後有土木工程和建築學學士、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土木工程和建築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學校。被稱為"建築老八校"的建築強校為: 清華大學(「C9」 大學聯盟高校)同濟大學 ("985」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C9」大學聯盟高校):創建了中國最早的土木建築系。天津大學("985」高校)東南大學("985」高校)重慶大學("985」高校)華南理工大學("985」高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二本高校)最新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 院校排名一本(重本)學校及傳承學術帶頭人: 1.同濟大學_「985」 高校:范立礎、項海帆、姚玲森、葛耀君、肖汝誠、胡世德等。我國著名的「土建老八校」之一。土木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西南交通大學_「211」 高校:錢冬生、強士中、鄭凱峰、趙人達、李亞東、李小珍等。3.北京交通大學_「211」 高校:夏禾、雷俊卿。4.哈爾濱工業大學_「C9」大學聯盟高校:研究生專業既有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又有橋梁結構工程專業:張樹仁、盛洪飛、王宗林、劉貴位、謝禮立、歐進萍、李 惠、吳 斌、翟長海、郭安薪、王玉銀 等。哈工大創建了中國最早的土木建築系,是我國著名的「土建老八校」之一。土木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5.中南大學_「985」 高校:戴公連。土木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6.湖南大學_「985」 高校:邵旭東、陳政清。土木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7.東南大學_「985」 高校:劉釗、丁漢山。8.長安大學_「211」 高校:徐岳、賀拴海、胡兆同、鄔曉光。9.浙江大學_「C9」大學聯盟高校:項貽強。土木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0.福州大學_「211」 高校:陳寶春、卓衛東、房貞政、彭大文說明:

Ⅲ 葛耀君的教育背景

1979.02~1983.02: 同濟大學分校路橋專業(橋梁工程方向),本科生 畢業設計版題目:天津海權河大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設計 1983.09~1986.05: 同濟大學結構工程專業(橋梁工程方向),碩士研究生 學位論文題目:斜拉橋的施工控制理論 1995.02~1997.12: 同濟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 學位論文題目:橋梁結構風振可靠性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Ⅳ 水馬是干什麼的

水馬是一種用於分割路面或形成阻擋的塑制殼體障礙物,通常是上小下大的結構,上方有孔以注水增重(故稱水馬,註:不可充水的木質或鐵質可移動障礙物稱為拒馬),部分水馬還有橫向的通孔以便通過桿件連接以形成更長的阻擋鏈或阻擋牆。

一般用於道路交通設施,在高速路、城市道路、及天橋街道路口常見。

2020年5月5日下午14時許,廣東虎門大橋出現異常振動,並於15:20封閉交通。消息一出立馬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並迅速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熱搜。從現場的視頻來看,巨大的鋼主梁竟然柔軟地像面條一樣上下擺動,實在匪夷所思。

針對出現振動的原因,著名橋梁風工程專家,國際橋協主席葛耀君教授在當日下午指出:大橋維修期間在路邊臨時堆放的「水馬」破壞了主梁流線型的氣動外形,引發了渦振。

(4)同濟大學葛耀君教授擴展閱讀:

水馬是原因之一,還不確實是否是主要原因

之前有分析人士說是橋上維修施工用的水馬(擋牆)改變了氣旋,引起了渦振,大橋方面的負責人表示,水馬是原因之一,目前正在橋上進行各種檢測,數據將提供給專家。專家研討的目的是分析渦振的原因,為下一步加強對風的監控做好准備。

邀請的專家包括:同濟大學的葛耀君教授(他目前是國際橋梁協會的主席)、長安大學的劉建新老師,還有西南交大以及交通部和專業檢測單位的專家。

抗風研究很復雜,模擬風速的理論計算不能百分百還原現場的真實情況。目前來看水馬有可能是造成渦振的原因之一,但是,是主要原因還是次要原因還需要等專家會後給出的結論。

Ⅳ 項海帆的人物生平

1935年12月,項先生出生在一個民族資本家家庭里,他的童年正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年代。年少的項海帆親身體驗到了一個亡國奴的屈辱和悲痛。8歲那年,作為小學四年級副班長的他,在愛國老師策動下和班長一起帶頭抵制由漢奸翻譯教官教授的日語課。事後,他受到校方的警告處分。但這次幼稚的愛國行動卻激發起項海帆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1947年清明節,項海帆第一次回故鄉杭州掃墓。父親帶他專門去看了錢塘江大橋,並認真告訴他,這是中國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設計的大橋。面對宏偉的大橋,項海帆萌生了成為一名橋梁建築師的心願。
1952年,項海帆從同濟大學橋隧專業畢業時有幸成為了李國豪教授的第一個研究生。
1957年,即將完成研究生學業的項海帆被捲入了突如其來的政治運動漩渦,並被錯劃成右派。面對要他無端揭發別人反黨言行的壓力,心中想起了文天祥的浩然正氣,並因此被開除黨籍,蒙難20年。但他卻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橋梁事業的熱愛和追求,並一直在默默地注視著國外橋梁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他執守著少年時的夢,在埋頭專業中忘卻精神的重負。在長期的研究中,項海帆決定把橋梁結構的穩定與振動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從1978年開始,隨著李國豪先生的復出,項海帆又回到恩師的身邊,並繼續從事橋梁振動的研究工作。項海帆在波洪魯爾大學一年半,從事斜拉橋的抗震研究。那段經歷,使他眼界大開,見識大長,他開始為國內的風工程學科發展作積極的探索。
1987年初,正在美國搞科研的項海帆應東京大學橋梁專家伊藤教授之邀到築波參觀。他驚訝地發現,很多日本專家正在認真地做黃浦江大橋的方案和抗風試驗,設計圖紙已經鋪開。詳細分工計劃都已一一排定。項海帆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恥辱。回國後他仍然立即向導師李國豪作了匯報。
1940年美國塔科馬大橋造好不久就毀於一場大風,令全世界的橋梁工程對抗風問題不敢等閑視之。鑒於此,項海帆教授精心研究,提出了三架式計算模型的設想,成為計算開口斷面和分離箱斷面動力特性的簡便而可靠的手段。隨後,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成功地設計出了一種能使大橋抵抗百年一遇的大風的方案,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充分肯定。他們進而在楊浦大橋中也完成了類似的風洞實驗,「黃浦江南浦、楊浦大橋抗風性能研究」科研項目也榮獲了199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成就榮譽學術貢獻
項海帆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及結構工程專家,是我國大跨橋梁抗風研究的開拓者及我國風工程學科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他長期從事橋梁結構理論與工程式控制制研究,近些年來主要側重於大跨橋梁抗風、高聳結構與高層建築抗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國內絕大部分大跨橋梁的抗風研究,在橋梁顫振與抖振分析,橋梁結構動力特性、橋梁風致振動與控制方面取得了許多理論成果。近十年來先後承擔十多項國家攀登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及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等40多項重大工程科研項目。其中主持承擔的《大跨橋梁風致振動及控制理論研究》獲1995年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與1994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南浦大橋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黃浦江南浦、楊浦大橋抗風性能研究》獲199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地區台風特性研究》及《橋梁抗震理論》分別獲1988年與198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另外,其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負責主持的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已成為我國橋梁與結構抗風研究中心。在1997年國家計委與科委組織的評估中評為A等。
目前負責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型復雜結構體系的關鍵科學問題及設計理論研究》、國家攀登B項目《確保大型橋梁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的綜合監測系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橋梁地震與風振的控制研究》及省部級項目《大跨徑橋樑上部結構體系及力學性能研究》等。
人才培養
1982年,項海帆從德國留學回來,幫助他指導的第一個博士生進行斜拉橋風致振動理論研究。到1986年,項海帆他們完成了風洞實驗,並建立起適合斜拉橋的三維顫振理論。
項海帆教授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過形象的總結:「教學生,要教會磨刀,而不是送刀給他。」他一直強調要樹立嚴謹求實的學風和獨特的以自學為主的學習方式,並且強調要讓學生原汁原味地了解知識創新的過程,要讓學生感受到究竟什麼才是創新。他說:「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歷史的必然,要努力提攜品德高尚,立志攀登、胸懷祖國的年輕一代,為他們創造潛心學問的氣氛和條件。要盡量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要讓中國的科學事業後繼有人,盡快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截至2003年4月,項海帆教授先後培養了碩士生36名,博士生49名,接受博士後研究人員5名。
榮譽獎勵
1986年,項海帆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4年,項海帆獲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金牛獎和上海市科技功臣提名獎,同年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
1995年,項海帆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項海帆院士獲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先進個人稱號(金牛獎)。
2012年,項海帆院士獲國際結構工程終身成就獎,繼1987年同濟大學李國豪教授之後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二位中國學者。
2013年,項海帆院士獲國際風工程協會Davenport獎,成為我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者。
主要作品論文
周志勇,陳艾榮,項海帆. 渦方法分析並列圓柱的旋渦脫落現象[J]. 空氣動力學學報,2003,01:38-46.
趙林,葛耀君,項海帆. 極值風速擬合優化策略[J].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4:383-388.
羅喜恆,肖汝誠,項海帆. 基於精確解析解的索單元[J].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4:445-450.
項海帆,范立礎,王君傑. 船撞橋設計理論的現狀與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J].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4:386-392.Advanced aerosta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using finite-element methodCheng, Jin; Jiang, Jian-Jing; Xiao, Ru-Cheng; Xiang, Hai-Fan Source: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v 80, n 13, p 1145-1158, May 2002NASAB: A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for the nonlinear aerosta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cable-supported bridgesCheng, Jin; Xiao, Ru-Cheng; Xiang, Hai-Fan; Jiang, Jian-Jing Source: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v 34, n 5, p 287-296, May 2003
著作
專著
主編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獲獎情況《拱結構的穩定與振動》《中國橋梁》1995年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公路橋梁抗風設計指南》200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橋梁漫筆》《高等橋梁結構理論》《中國大橋》《現代橋梁抗風理論與實踐》參編《橋梁設計》《工程結構抗震動力學》《橋梁結構穩定與振動》1995年全國優秀圖書一等獎《公路橋梁抗風設計規范》
譯著
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原文語言《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建築原理》德文《鋼橋的疲勞和斷裂》英文《風對結構的作用—風工程引論》英文社會任職
項海帆院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土木工程評議組召集人、國家教委科技委委員、國家科委獎勵辦公室交通組評審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土建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第七屆) 、常務理事(第五屆、第六屆、第八屆) 、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秘書長、中國風工程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IABSE)副主席 和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美國混凝土學會(ACI)聯合橋梁設計委外國通訊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與結構工程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會工業空氣動力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副主任委員、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顧問院長和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
外界評論
天津市副市長陳質楓對項海帆院士長期以來對天津城市建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並欣然接受天津市政府的聘請,作為市政府特聘專家,指導和參與天津城市發展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1957年6月9日,同濟青年教師鳴放會議的主持人汪長風因言獲罪,被打成「右派」,項海帆為他寫了一首詩。他說:「就在我被打成右派後,項海帆還不以為然地寫了一首詩送給我,可見項海帆為人之正直。這首詩直到現在我還保存著。」

Ⅵ 你對中國的橋梁有什麼了解

從古到今,中國橋梁一直在世界出名,從古時候的趙州橋到現在的跨海大橋,中國橋梁創造了大量的世界之最。

Ⅶ 辛克貴教授

辛克貴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學者、力學家和教育家,現任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成都人。
辛克貴教授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師從力學泰斗龍馭球先生,為「廣義協調元」的完善做出了獨到貢獻。辛克貴教授指導學生嚴謹,治學態度端正,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享有很高聲望。
辛克貴在招收學生方面,對清華本校和外校考生一視同仁,論才選人,擇優而論,是清華大學非常卓越的研究生導師

先後開設的本科生課程有「結構力學」、「計算機程序設計」;研究生課程「能量原理」等課程,深受學生好評。接觸大量的工程實踐項目,為工程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

學術兼職:
1、中國設備監理協會 常務理事
2、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 常務理事
3、中國力學學會《工程力學》編委會 編委
4、中國金屬結構學會模板與腳手架委員會 專家組成員
5、普通高等院校教材編委會 副主任
6、北京市土木工程學會
7、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學歷:
1973.09 – 1977.02 清華大學建築工程系工民建專業 本科
1979.09 – 1983.06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結構工程專業 碩士,導師龍馭球院士
1990.06 – 1994.12 香港理工大學土木與結構系結構工程專業 博士

研究、工作經歷
1986.06 – 1990.06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講師
1990.06 – 1994.12 香港理工大學土木與結構系,副教授,研究員
1995.08 – 2001.08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教授
2001.08 – ……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1992.04 – 2000.02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系主任
2000.01 – 2003.06 清華大學熱電聯供工程項目建設辦公室,主任
2001.11 – 2002.01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
2003.06 – ……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常務副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
(1) 高層建築與橋梁工程中薄壁結構的研究與應用
(2) 大跨度斜拉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分析
(3) 膜結構的有限元分析及應用
(4) 結構工程和工程力學的數值分析及應用
(5) 廣義協調元等新型有限元方法
(6) 施工方法與施工控制及工程實踐
(7) 景觀橋梁設計、理論與實踐
(8) 腳手架規范與分析

曾主持、參與多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目前共培養碩士生10多名(其中1人獲得清華大學優秀碩士論文獎),在培博士生2名,碩士生4名。在SCI、EI、國際期刊、國際會議和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參加編寫「結構力學」等教材三本。積累了較豐富的科研工作經驗。

已完成的主要研究項目
(1) 結構分析的新型離散法與半解析法研究
(2) 高層建築與橋梁薄壁結構分析的系列解法研究
(3) 三峽電站發電機廠房結構的分析與計算
(4) 香港青馬大橋的振動測試與分析
(5) 清華大學熱電聯供工程的項目可行性研究

發表的主要論著
(1) 結構分析實用程序 人民出版社 1985.6
(2) 結構矩陣分析和程序設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12
(3) 結構力學(上冊)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0.8
(4) 結構力學(下冊)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0.8

獲得的主要科研與教學獎勵有
1、論文「多邊形截面框筒結構的能量解法和修正有限元法」(以申請人碩士論文工作成果為內容),獲清華大學學術論文獎,排名第二,1986年。
2、論文「採用修正的高次平面應力單元分析多邊形截面框筒結構」,獲首屆北京市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未設一等獎),排名第一,1987年。
3、科研項目「廣義協調元及含多個任意參數的廣義變分原理」,獲北京市學術成果獎,排名第二,1988年。
4、科研項目「廣義能量原理及新型有限元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甲類),排名第五,1992年。
5、科研項目「結構分析的新型離散法與半解析法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甲類),排名第七,1995年。
6、教研項目「結構力學課程新體系的建設與實踐」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三,2001年。
7、教研項目「結構力學課程新體系的建設與實踐」,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三,2002年。
8、清華大學首屆「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獎,2003 年。
9、清華大學第十屆研究生「良師益友」光榮稱號,2007年

Ⅷ 同濟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周志勇教授 他怎麼樣

是博導,網上信息沒找到,但看這個http://ce.hnu.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831,這人的博士期間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周志勇版,故可證權明他是博導。

Ⅸ 葛耀君的成就榮譽

葛耀君教授在1983年至1995年間,主要從事混凝土橋梁結構理論和施工控制技術的教學、科研和設計工作。先後參與完成交通部七五科技發展基金項目軟土地基推力體系橋梁的研究和大跨度橋梁施工控制技術的研究、寧波甬江大橋施工控制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項目;主持完成上海市重點工程科研項目內環線低高度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研究(獲 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市高校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分段施工橋跨結構的狀態估計和工程式控制制和特大跨徑橋梁施工反饋控制分析研究等項目;主持完成了十多項各類橋梁工程設計項目,其中包括獲得上海市優秀設計一等獎的上海市內環線東北段高架道路設計項目;公開發表論文30多篇。
1995年以來轉入風工程和橋梁結構抗風領域的研究,先後完成了寧波興業大橋主橋施工階段抗風分析及對策、箱形拱橋裸拱狀態等效風荷載及抗風穩定性研究、香港青龍橋節段模型風洞試驗、日本名古屋市矢田川橋風洞試驗研究上海盧浦大橋超大跨度拱橋風荷載及抗風穩定性研究以及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和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 近年來,連續三屆獲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稱號,先後獲得上海市政建設科技功臣提名獎、上海建設功臣、上海市重點建設工程科技明星提名獎等多項上海市政建個人獎;分別獲得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寶鋼教育獎和中國公路科技興路青年獎等多項科技教育獎,199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5年「上海盧浦大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人:林元培、丁浩、王蓮玲、葛耀君、章曾煥、蔡忠明、馬驫、秦寶華、胡世德、任大德
2007年《懸索橋跨徑的空氣動力極限》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9年擔任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簡稱IABSE)副主席。
2010年「特大橋梁顫振和抖振精細化理論」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完成人:葛耀君(同濟大學),朱樂東(同濟大學),項海帆(同濟大學)。
2010年度科學中國人「土木、水利與建築」類候選人名單。
2011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大跨橋梁抗風設計數值化技術與控制措施(主要完成單位: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同濟大學、貴州高速公路開發總公司、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劉高、葛耀君、孟凡超、朱樂東、張喜剛、劉天成、楊詠昕、吳宏波、趙林、王秀偉
2011年7月15日,葛耀君教授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應邀出席第十三屆國際風工程大會,並作了題目為「Recent Aerodynamic Concerns of Cable Supported Bridges with Super Long Span: Flutter instability, torsional divergence and wind-rain inced vibration」的大會報告。報告針對大跨度纜索承重橋梁所面對的空氣動力問題,重點介紹了圍繞顫振失穩、靜力扭轉發散和斜拉索風雨激振所開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對未來研究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國際風工程界的著名學者A. Larsen、G. Diana、M. Matsumoto、G. Larose等均針對報告中感興趣的話題發表了評論或現場交流 。
2013年當選為國際風工程協會亞太地區召集人(任期:2013年~2017年),負責本地區的領導和協調工作,推動本地區風工程領域的研究並促進本地區內以及與其他地區(美洲地區和歐非地區)的合作交流。
2014年主持完成的「特大跨懸索橋結構與行車的抗風安全及控制」項目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5年主持完成的「大跨度橋梁結構和行車抗風安全的氣動控制技術」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大跨度橋梁的結構和行車的抗風安全是其工程建設和運營的核心問題,主要涉及顫振失穩、渦激共振和側向大風。該項目基於我國近10年55座400m以上大跨度橋梁抗風安全的系統研究,成功研發「檢修軌道結構、分體箱梁結構和穩定板結構」3項橋梁顫振氣動控制技術,以及「豎直風障結構、建築膜結構和導流板結構」3項橋梁渦振氣動控制技術,發明了橋面側向大風控制措施——豎直和水平姿態可變的活動風障技術。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舟山西堠門大橋、東海大橋、上海盧浦大橋、潤楊長江大橋和肇慶西江特大橋等,為我國安全、優質、高效建成大跨度橋梁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助推了現代橋梁技術發展,並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熱點內容
南林大研究生院經管院導師 發布:2025-08-26 07:37:43 瀏覽:167
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開學時間 發布:2025-08-26 07:30:22 瀏覽:675
清華大學沈陽教授出生地 發布:2025-08-26 07:25:13 瀏覽:610
2015北京野雞大學名單 發布:2025-08-26 07:20:27 瀏覽:542
麥吉爾大學博士 發布:2025-08-26 07:02:46 瀏覽:49
東北農大研究生院導師 發布:2025-08-26 06:59:54 瀏覽:9
上海財經大學暑假放假時間 發布:2025-08-26 06:51:55 瀏覽:946
海大學科英語考研 發布:2025-08-26 06:34:02 瀏覽:272
大學老師和學生會有感情嗎 發布:2025-08-26 06:15:54 瀏覽:295
2016加州大學錄取時間 發布:2025-08-26 06:06:19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