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李映偉教授
『壹』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師資隊伍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文學院已形成一支高學歷、年輕化、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內目前,文學院容共有教職工113人,其中專任教師95人;教授28人,副教授35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4%。近五年來,學院教師承擔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48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項,省級獎項8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中國語文》、《方言》等刊物發表論文40多篇,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37篇;在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99部。
『貳』 我是蒲亨建,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我製作的個人百度百科一直沒有通過,怎麼回事啊
你可以看看網路的編輯規則和收錄規則,逐一閱讀查看,就可以判斷出自己寫的網路不能通過的原因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叄』 華南師范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1.郭台輝老師
答主來自華師政行學院,在這里介紹一位我們學院非常重量級的教授。
郭台輝老師,現為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學教授,政治學理論一級學科碩士生導師,世界史一級學科博士生導師。
這是迎新晚會的現場。
女神劉湘師姐真的太棒了!
『肆』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王為教授
王為,男,1956年4月生於廣東廣州,漢族。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8 年華南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專業地貌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6 年香港大學地理地質系海岸地貌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Ph.D)。1996 年至今,於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1-2002 獲教育部留學基金資助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地理學及人類學系、海洋系海岸研究中心進修。現主要從事華南海岸環境教學與研究,主講《地貌學》《海岸綜合管理學》《環境計算機模型》《應用統計學》等課程;參加《閩粵沿海老紅沙的成因、時代與環境研究》《華南沿海全新世風暴潮沉積研究》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項目研究; 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項目《人類活動對香港沙壩瀉湖海岸演化影響的研究》。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理學報》《地理研究》《地理科學》《中國沙漠》《第四紀研究》《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等中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40 多篇,並參與了專著《珠江口地區風暴潮沉積研究》及教材《地貌學導論》的編寫。現任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地貌教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會熱帶亞熱帶分會委員,廣東地質學會熱帶亞熱帶分會委員。通訊地址:廣州石牌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 郵政騙碼:510631
『伍』 華南師范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阮思余副教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
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政治學博士、華南師范大學博士後。
阮老師還特別擅長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繁瑣的問題有趣化,他經常帶領我們討論當下時事熱點,並引導我們用專業的眼光看待問題,他教育我們政行學生,就是要敢說敢做敢擔當,關懷家國天下。
作為一個政行人,我深感自豪,也許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阮老師的影響吧。感謝阮老師!
『陸』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有哪些教授
現有專任教師86人,其中教授24人(含博士生導師11人),副教授31人,有博士學位的回教師37人。文學院設有國答學勷勤創新班,現有漢語言文學(師范類)和編輯出版學(非師范類)、漢語言(非師范類)、漢語言文學(中英文秘書方向,非師范類)四個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師范類)是廣東省名牌專業。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含文藝學、美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等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並招收語文方向的教育碩士研究生。現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漢語言文字學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2個廣東省重點學科。形成了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人才培養體系。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成立於2005年,前身是廣東省文理學院中國文學系。1951年,文理學院改為華南師范學院,中國文學系易名為中國語言文學系。2000年,中文系與歷史系合並為人文學院;2005年中文系獨立為文學院。2004年第一批學生搬遷進駐廣州大學城,2005年學院整體遷至大學城校區。
『柒』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師資力量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在職教工5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副研究員2人,高級工程師1人,副研究館員1人。教師中獲博士學位27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人,博士生導師5人,省「千百十」重點培養教師2人。1995年以來,學院教師曾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等16項;1人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人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1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人獲省、部級先進教師稱號,2人獲「南粵優秀教師」稱號。學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20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研究專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霍英東」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等課題30餘項,各級橫向課題50餘項。出版專著及教材40餘部,其中《自然地理學》、《中國區域地理》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發表論文800餘篇,多篇發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Palaeo-geography,Climatology,Ecology》、《The Holocene》、《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理學報》、《地質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被SCI、EI等世界檢索系統收錄。 近年來,朱竑、李保生、周尚哲、徐頌軍、鍾巍、陳忠暖、肖玲、王為、孫武、劉洪傑、張正棟等教授在文化地理、旅遊規劃、環境演變、城市地理、區域經濟、土地利用與覆被、海岸地貌、植物生態、城市社區、生態旅遊、自然保護、景觀設計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地理科學學院目前有七位博導,分別是: 姓名 職稱 備注 李保生 教授 現為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熱帶亞熱帶分會副主任,華南師大地貌研究室主任,自然地理學科博士點組長。 周尚哲 教授 長期從事自然地理學地貌第四紀方向的研究和研究生培養工作。 徐頌軍 教授 長期從事環境生態、植物地理、林業生態、園林生態、生態旅遊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教學和科研工作。 鍾巍 教授 主要從事於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和第四紀環境演變研究。 周厚雲教授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研究。近期主要從事與岩溶洞穴沉積有關的古氣候環境變化研究,特別關注洞穴次生碳酸鹽沉積的微量元素和鍶同位素組成在古氣候環境變化研究中的意義。王為教授現主要從事華南海岸環境教學與研究,現任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地貌教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會熱帶亞熱帶分會委員,廣東地質學會熱帶亞熱帶分會委員。朱竑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中國地理學會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廣東地理學會第十一屆歷史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地理研究》、《地理科學》、《世界地理研究》、《旅遊學刊》等雜志編委。地理科學學院現有碩士生導師13人,分別是: 姓名 職稱 姓名 職稱 姓名 職稱 王為 教授 羅壽梅 副教授 張爭勝 副教授 劉洪傑 教授 張加恭 副教授 夏麗麗副教授孫武 教授 甄堅偉 副教授 張正棟教授肖玲 教授 胡偉平 副教授 陳忠暖 教授 舒娛琴 副教授 1、A Multi-cycle Climatic Fluctuation Record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SCI),地質學報 英文版— Acta Geologica Sinica, 79(3) , 2005;第一作者;
2、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Ordos Desert , China since 1.1 Ma B.P. as Indicated by Yulin, 地理科學英文版-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5 (1) , 2005, 第一作者;
3、2500a BP以來額濟納綠洲沙丘的粒度特徵及其反映的沉積過程, 地質學報中文版, 79( 5), 2005,通訊作者;
4、額濟納綠洲沙塵暴沉積物質特徵, 中國環境科學, 25( 5), 2005, EI收錄刊物,通訊作者;
5、Human settlement of the last glaci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SCI), Current Science, 2003,第一作者。 1、實踐教學基地的實施策略及效果評價的研究,黃山,李保生,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2;
2、傳統優勢學科的深化發展途徑研究,李保生,王為,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2;
3、《自然地理學》(科學出版社), 2002 .8(省級)(參編);
『捌』 華南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導師簡介
何艷茹是一位紙方頭漂亮,溫柔的初二的女孩子
『玖』 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現任院長是誰。聽說陳教授已經退休了。
陳長琦教授吧
『拾』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的現任領導
副院長:左鵬軍教授、段吉方教授、李金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