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上海復旦大學馮瑋教授

上海復旦大學馮瑋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2 07:02:33

① 2013年,廣大網友群起聲討復旦大學某歷史學者親日言論 的人是誰

復旦來大學馮瑋教授,男,復旦大學自歷史系教授、博導,日本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曾赴日本京都大學留學,獲文部省獎學金。1993年獲歷
史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7年赴日本神奈川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00年至2001年赴韓國高麗大學從事研究工作。2007年至2008年
赴日本東京慶應大學任客座教授一年。馮瑋教授是日本問題研究專家,是知日派學者,對於網路中許多不理智的評論和妄下之論斷,還望題主進行理性客觀的評價。
如果題主感興趣,可以關注馮瑋教授的微博,讀一讀馮教授的論文和專著。

② 有沒有好一點的介紹日本歷史的書

接下來有王仲濤,湯重抄南編寫的《日本史》,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復旦大學馮瑋老師編著的《日本通史》,此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於今年(2012年)發行了新版。但是國內的日本學研究水平比較低,所以這幾本日本史都談不上很好,不是很推薦。

翻譯本有日本學者坂本太郎的《日本史》,這本也是日本史學者的必讀本。依田熹家的《簡明日本通史》。康拉德·托特曼的《日本史》。詹姆斯·L.麥克萊恩的《日本史》,韓歇爾的《日本小史》。這幾本都是有中譯本的,比較好找到。

未翻譯的有英文版的《劍橋版日本通史》,據說2016年有望出版發行,在網上可以下載到。

③ 復旦大學馮瑋說了什麼

馮瑋通過學術造假和反復宣傳,把"九一八事變"罪責推到國民黨政府「發展民族工業」頭上,而把"盧溝橋事變"的罪責推到中國共產黨「鬧事」頭上,從而不但能為日本洗脫「破壞和平罪」,還可以反咬一口,不僅抹黑「發展民族工業」這條路線,還能將中國共產黨送上國際軍事法庭。

2014年盧溝橋事變紀念日的時候,馮瑋分別在7月6日晚上和7月7日早上發布兩條微博:

【【真相】1937年7月7日夜,日軍步兵旅團第1聯隊第3大隊在盧溝橋西北1公里處龍王廟附近進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一名士兵失蹤(日方稱,演習結束有十幾發子彈射向演習部隊,射擊者很可能是國軍第29軍)。盡管士兵很快被找到,但日軍原本尋釁滋事,戰端就此開啟。】

【【真相】「盧溝橋事變」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導火索,這一事變的發生絕非偶然。時任日軍參謀本部1部2課課長的河邊虎四郎少將回憶錄寫道:『 自昭和12年4、5月,一些不祥的情報時而傳入我的耳中。據華北駐屯軍司令部的幕僚稱,華北出現了一些可能會鬧事的徵兆。』】

原來,這就使馮瑋嚴重的盧溝橋事變的【真相】:【日方稱,演習結束有十幾發子彈射向演習部隊,射擊者很可能是國軍第29軍】。原來,在馮瑋眼裡,日方宣稱的就是【真相】。馮瑋還是在千方百計地宣傳【盧溝橋事變及戰爭由中國挑起】的學術造謠,只不過這一次更加赤裸裸。

【眾所周知,七七事變即「盧溝橋事變」,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導火索。這一事件的發生絕非偶然。據當時時任參謀本部第一部第二課課長的河邊虎四郎少將回憶:「自昭和十二年4、5月,一些不詳的情報時而傳入我的耳內。據華北駐屯軍司令的幕僚稱,華北出現了一些可能會鬧事的徵兆。」

【眾所周知,七七事變即「盧溝橋事變」,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導火索。這一事件的發生絕非偶然。據當時時任參謀本部第一部第二課課長的河邊虎四郎少將回憶:「自昭和十二年4、5月,一些不詳的情報時而傳入我的耳內。據華北駐屯軍司令的幕僚稱,華北出現了一些可能會鬧事的徵兆。」

(3)上海復旦大學馮瑋教授擴展閱讀

馮瑋長期在網路上宣傳歷史虛無主義(特別是日本右翼軍國主義餘孽的歷史觀點),歪曲抹黑黨史,進而攻擊中國共產黨。近年來,他在微博上大肆為日軍盧溝橋事變洗地、倒打一耙把日軍七七事變、全面侵華的罪責推到中國共產黨的頭上;他在微博上為日本九一八侵略中國東北洗地;

主張是1928年中國政府發展民族工業導致日本「軍事擴張」,完全不講侵佔中國是日本的長期戰略目標,迴避1927年日本「東方會議」已經確立佔領東北的歷史事實;他主張日本當年是「有條件投降」,試圖推翻東京審判,為今日日本軍國主義的存在尋找合法性;

他還造謠攻擊中國共產黨不抗日,左權將軍「不是戰死」……可謂是劣跡斑斑,所以,當紀檢報點名馮某後,網友紛紛質疑此馮某或為馮瑋。

④ 復旦退學生指責母校 薄學而瀆職是哪個節目

2010年7月,他在北京一家餐廳打工時,就被復旦大學「預錄取」了,「預錄協議是爸爸幫我簽的,並非外界傳

言的復旦大學降分錄取。」

袁濤曾把大學看成「天堂」:思想自由,學風嚴謹,氛圍濃厚;學生專心讀書,相互交流;老師對學生負責,專注教研。
大一時,剛開始還覺得「好玩」的袁濤很快發現,「這決不是我想像中的大學,更不是想像中的復旦。」
「有的老師上課就是念PPT,再就是照本宣科,這樣的教學一點營養都沒有,上課毫無意義,還不如自己看書。」他陷入了迷惘,期中考試之後就萌發了退學的念頭。
袁濤在大一選修了10多門功課,一學期下來掛了2門,成為班上的倒數第二名。
期末考試時,有一門功課是《新聞思想》,袁濤文不對題亂寫一通,但最後竟然拿到了B+。「幾乎所有人都是B+」,他認為「老師不負責任,亂給分。這能證明什麼本事?「
此時的袁濤,和寢室的同學來往並不多,」同學們的學習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把成績搞上去。「他覺得自己「格格不入,融入不了」。
「筆戰」復旦
一個偶然事件,讓袁濤成為復旦大學的名人。
2012年4月,袁濤正在讀大二,在學校食堂吃飯時吃出了筷子的木屑,「筷子完全腐了,我反映了很多次,食堂就是不換。」
他在網上發帖《友情懇請復旦食堂換筷子》,稱「如果兩周內復旦南食不換筷子,屆時我會把筷子全部換成新的,緊接著會在南區食堂門口舉行折筷子大賽,全程錄像。」
他的這篇網路日誌,一天點擊量就上萬。第二天,食堂悄然更換了筷子,同學們稱袁濤為「筷子哥」。
輿論的力量,和解決問題的效率,給袁濤帶來了空前的成就感,他由此學會了利用網路平台來表達「意見」。
高中校友石健患腦瘤,並不相識的袁濤,牽頭策劃了「石健加油」全國高校募捐活動。第一周,他們就募捐了30多萬元。
袁濤在復旦大學的募捐並未獲得校方允許,他和幾名襄陽校友在學校食堂門口發傳單時,遭到了保安的驅趕。
袁濤覺得學校很冷漠,回到寢室後輾轉反側。「這是個導火索,我把兩年來對學校的不滿全部發泄出來。」當天,袁濤在網上寫了一篇長長的日誌:上乒乓球課不準穿牛仔褲、學校沒有快遞點,均被他提及。
「如果以後混好的話,一定給上海交大捐款,希望交大越辦越好。」在文章的最後,袁濤因為「募捐受阻」的一句氣話,讓他站到了復旦大學「愛校學生」的對立面。袁濤本想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發發牢騷,但引來了鋪天蓋地的罵聲。
校園廣播公開「討伐」
2012年7月,復旦大學發生拒錄5名「二本院校」插班生事件。
袁濤調查後認為,復旦大學先允許學生考試,成績合格後又拒絕錄取,這是復旦大學的錯。
他發表《復旦,你的校訓丟了——「插班生事件」始末和真相》,大量舉證抨擊復旦大學,認為「復旦的錯,卻讓考生們承擔不利後果」。
袁濤的「維權」之舉,沒有得到同學們的支持,反而引來不明真相的謾罵。
這一次,幾乎沒有人支持袁濤,這讓袁濤感到「很邪門兒」。
2012年12月,袁濤發表《薄學而瀆職的復旦》,抨擊「復旦學風淪喪」,諷刺「有的老師讀的書還沒有寫的書多」。
讓袁濤難以接受的是,復旦大學校園廣播公開發表一篇「討伐」他的評論文章。至今,他仍將這條4分59秒的廣播錄音,存在自己的手機中當作起床鬧鈴。
對學校徹底失望了,袁濤決意退學。
馮瑋認為,自古以來,文人強調懷疑、批判精神。他認可袁濤的這種精神,但不認可他的偏激行為,「他對復旦大學的認知是片面的。」實際上,復旦大學相

⑤ 馮瑋的個人作品

《「總體戰」和現代日本經濟體制三大特徵的形成》 《歷史研究》2004年第5期
《評日本政治「存異」和文化「求同」的殖民統治方針》 《世界歷史》2002年第3期
《日本「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新動向述評》 《世界歷史》2004年第2期
《試論幕末和明治初期日本「洋學」的基本動向》 《世界歷史》1994年第3期
《重新認識鎖國政策對日本吸收西方科學文化的影響》 《世界歷史》1992年第5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世界歷史》1993年第1期全文轉載)
「文明形態史」研究補遺——影響斯賓格勒與湯因比的三位學者及其理論
《史學理論研究》2009年第3期
《當今日本史壇值得關注的理論動向》 《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第3期
《俄國和歐洲及文化·歷史類型―――論比較文明論的先驅尼古拉·達尼萊夫斯基》
《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第4期
《「現代日本經濟體制源流論」闡析》 《日本學刊》2004年第3期
《從「尊王攘夷」到「尊王擴張」——對日本近代國家戰略思想演變軌跡的探析》
《日本學刊》2002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2期轉載)
《西學和日本殖民擴張主義的內在聯系》 《日本學刊》 2000年第6期
《日本西學的基本歷程》 《日本學刊》1996年第1期
《外來壓力:日本向近代社會轉變的催化劑》 《日本學刊》1993年第4期
《日本在台灣推行殖民統治的本質特徵》 《抗日戰爭研究》2000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1年第2期全文收錄)
《「從滿蒙領有論」到「大東亞共榮圈」——對日本殖民擴張主義的再認識》
《抗日戰爭研究》2002年第2(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史》2002年第9期全文轉載)
《試論福澤諭吉的 「貿易立國論」》 《復旦學報》2009年第2期
《「洋學」家的「尊王」論在日本近代政治體制形成中的作用》
《復旦學報》2002年第4期
《從「同化政策」看日本殖民統治和殖民擴張主義的特徵和本質--對日本在台灣推行同化政策的歷史考察》《復旦學報》1999年第6期
《南蠻學時代:日本西學的初創時代》 《復旦學報》1994年第2期
《從近代日本和英國宗教動向的反差看兩國傳統文化的差異》《復旦學報》1988年第2期
《解構日本戰後經濟民主化改革「三大支柱」》 《史林》2008年第5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世界史》2009年第1期全文轉載)
《「總體戰」和現代日本間接金融體制的形成》 《史學集刊》2004年第4期
《對鎖國時代日本吸收西方科學文化狀況的歷史考察》 《史學月刊》1994年第1期
《清政府鼓勵赴日留學政策的二律背反――簡論清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學術研究》2004年第10期
《「總體戰體制論」:當今日本史壇值得關注的理論》 《歷史教學》2004年第6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世界歷史》2004年第8期)
《論殖產興業指導者的政策理念》 《江西師大學報》2009年第3期
《再論戰後日本經濟體制的特徵、問題及改革――對戰後日本經濟體制的歷史學分析》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研究》2004年第10 期)
《社會過程·文明過程·文化運動――阿爾弗萊德·韋伯的「歷史內在結構論」述評》
《河北學刊》2004第5期
《論「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的三大貢獻》 《江西師大學報》2008年第4期
《近代前後日本西學的歷史性演變》《外國問題研究》1993年第2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1994年第2期全文收錄)
《東西方社會變動的共時性——西學傳入中國的基本前提》(日文)
(日)中國社會文化學會主辦《中國———社會與文化》第21號(2006年6月)
《對中日兩國「戰時金融體制」的歷史考察和分析》(日文)
《地域綜合研究》第34卷第2號2007年2月
《「政祀合一」:日本近代國家形成過程中的「特異現象」―-與歐美的比較》(日文)
《「水戶學」與國際交流論文集》(東京大學主辦)2005年12月
《中、日、韓三國的相互理解和誤解》(日文)京都大學人文科學論叢第1輯1998年12月
《「總體戰」和日本經營方式「三大神器」的形成――史證和質疑》
《「集體暴力及其記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2005年7月
《西學:明治憲法體制的「推進劑」》《北京論壇2008』論文集》(2008年11月)
《「文明」和「文化」的辨析》《北京論壇2006』論文集》(2006年11月)
《「美國因素」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影響》 《北京論壇2005』論文集》2005年11月
《戰爭:日本金融體制的推進器》(《亞洲研究輯刊》第4集2008年12月
《阿爾弗萊德·韋伯:〈文化社會學〉》 載《外國史學名著導讀》復旦出版社2007年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載《外國史學名著導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異:從語源到現實意義的觀照》載《史與詩:世界諸文明的歷史書寫》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論日本政治體制的「否定之否定」運動規律》
《東亞政治體制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9月
《論清政府派遣留學生赴日政策的「二律背反」》《亞洲研究集刊》2004年創刊號
《日本戰時經濟體制在戰後的延續――「1940年體制論」解析》
《日本研究集林》2004年第1期
《當今日本史壇值得關注的理論動向》
《「史學理論熱點與前沿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6月
《論日本「民族主義」與殖民擴張主義的聯系》
《第七屆日本殖民主義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7月
《「總體戰」和「日本型經營」的形成》
《「東亞發展模式與區域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11月
《試論「台灣問題」的歷史地位》
《「海峽兩岸台灣歷史研究現狀與未來趨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12月
《論與蘭學「失之交臂」對朝鮮西學發展的影響》
《韓國研究論叢第9輯》2002年
《從中、日、韓西學的形成看其傳統文化的差異》
《第4屆韓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4月
《論日本殖民統治和殖民擴張主義的特性》
《第二屆近代日本內外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8月
Can two tigers peacefully coexist on a mountain
The Korea Times 2001-05-21
Who is Christian?The Korea Times 2001-04-21
Can Korea make 「the multiple choice?」
The Korea Herald 2001-04-20
What is Koizumi』s desire to visit Yasukuni Shrine ?
The Korea Herald 2001-05-16
The chalice and the bladeThe Korea Herald 2001-05-14
We were advised to keep quiet:
An answer to 「Questioning to China』s Policies on Tibet」
The Korea Herald 2001-04-14
Cultural Aspects of Spy Plane Incident
The Korea Times 2001-04-10
Japan』s intention to distort history
The Korea Herald 2001-04-07
《軍用飛機的沖突和措詞的對立》 《東亞日報》2001-04-8
《歷史教科書,還是歷史劇本?》 《東亞日報》2001-04-10
《從中國、日本、朝鮮西學的形成看傳統的差異和影響》
《韓國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新探國際學術論文集》2002年9月
《論「日鮮一體」和日本在朝鮮推行的殖民主義同化政策》《韓國研究論叢第7輯》2001年
《1801年辛酉教難及其對朝鮮西學發展的影響》 《韓國研究論叢第7輯》2001年
《論日本在台灣推行的殖民政策的實質》 《面向21世紀優秀論文集》2001年
《論「堪和貿易」的中斷對日本西學的影響》《日本研究集林》2001年第2期
《辛酉教難及其對朝鮮西學發展的影響》《韓國研究論叢》第7輯(2000年)
《論日本在朝鮮推行的「皇民化」政策》《韓國研究論叢》第7輯(2000年)
《試論朝鮮西學的接觸期》《韓國學論叢》第1輯(2000年)
《「西洋化」與國際化――日本西學的歷程及與國際化的關系》
載《國際化:島國日本的歷史抉擇》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從新聞媒體的宣傳看近代日本對朝鮮的認識――兼論對中國的認識》
《韓國研究論叢第2輯》1996年
《孔德和他的實證主義概論》 《西方智慧通典》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
《從中、日、韓西學的形成看其傳統文化的差異》
《第4屆韓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沖繩硫磺日美血戰》 《文匯報》1995年8月15日 《日本近代政治體制的演變》(日譯漢) 日本研究中心1999年
《中國必須注意日本民眾的戰爭責任》(日譯漢)探索與爭鳴1995年第7期
《日本文化模式論》(日譯漢)載《文化人類學理論構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荷蘭結構主義》(日譯漢)載 《文化人類學理論構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現象學和文化人類學》(日譯漢)載《文化人類學理論構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⑥ 復旦大學歷史系的衰落是否已是不爭的事實

(扯多了)世界中世紀史、英國史的話,從武大挖來的向榮老師當是學界一霸了,版許明傑也是其門人;另外權,夏洞奇的基督教史也是很火的課程,三北男的實力不可小覷哈!還有朱聯壁等高學歷的年輕老師。美國史由北大挖來的李劍鳴主持,顧雲深、談麗等老師;日本史,最大名鼎鼎的就是偉大的馮瑋老師,還有錢靜怡,這可不能忘了,哈哈哈~還有張翔老師,但張老師略低調;法國史較稀缺只有張智老師專攻?貌似。所以,世界史呈現出強勁地發展趨勢,但至於黃洋、李劍鳴、向榮所帶來的學術資源與力量能夠維持世界史學科復興多久,尚需要時間檢驗。

⑦ 歪曲軍史黨史的馮教授是誰

馮瑋,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日本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⑧ 復旦大學教授馮瑋的賣國言論為什麼沒有受到處理

已經進行復處理。
中紀委、中國教制育部、復旦大學黨委負責人:你們好!中央紀委駐院紀檢組組長、院黨組成員張英偉近日指出了社科院在意識形態上存在的四點問題:


第一、穿上學術的隱身衣,製造煙幕;


第二,利用互聯網炮製跨國界的歪理;


第三,每逢敏感時期,進行不法的勾連活動;


第四,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的滲透。


我們認為,存在這四點意識形態問題的高校絕不是只有社科院。穿著學術的隱身衣,製造煙幕的高校職教人員,也不僅僅存在於社科院里。

此信是中紀委以及教育部反應一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長期發表賣國言論的情況。同時,也將復旦大學對此事的態度告知於各有關部門領導。

再次,你們說經過談話,認為馮瑋不親日。暫且先不說他絕不僅僅是「親日」那麼簡單,就說你們這個「不親日」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就通過談話?請問,你們是否有切實去認真做過調查和了解?如果一個警察跟一個罪犯談話,罪犯否認一切,還花言巧語地進行一番狡辯,警方就會說,這個人是個好人,他沒有犯罪。


⑨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

  •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位於上海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1]

  •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

  • 復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揚「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復旦精神,以服務國家為己任,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2]

⑩ 急~~~~~~~~~~復旦大學歷史學習馮瑋老師的聯系方式~~~~~~~~~~

打這個電話,找他就可以了,021-65642717。

熱點內容
大學課余時間計劃書 發布:2025-08-26 11:28:32 瀏覽:953
廈門大學的博士好考嗎 發布:2025-08-26 11:22:56 瀏覽:577
大學老師做兼職嗎 發布:2025-08-26 11:06:33 瀏覽:150
大學生購物因素 發布:2025-08-26 11:03:32 瀏覽:781
世界大學各專業排名 發布:2025-08-26 10:56:59 瀏覽:493
暨南大學在職考研 發布:2025-08-26 10:54:00 瀏覽:209
南京大學葯學考研書目 發布:2025-08-26 10:53:22 瀏覽:65
博士論文導師不同意送審 發布:2025-08-26 10:39:52 瀏覽:81
昆明大學生貸款 發布:2025-08-26 10:39:51 瀏覽:974
南京中醫葯大學李飛教授 發布:2025-08-26 10:38:26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