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的創新
❶ 作為大學生如何踐行創新
關鍵詞:創新意識主動性積極性熱愛和尊重興趣創設情境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今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最終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能讓學生動腦、動手、動情,在主動學習中獲取知識和學會本領,從而使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現在的高中課本中理論層次有所降低,可讀性增強,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創造了條件。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自己提出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問題,結合教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政治課教學的任務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裝學生,落實科學發展觀。有的知識體系比較抽象,只有在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積極「參與」,在師生共同活動基礎上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培養學生勤思考、愛鑽研、動手、動腦的刻苦精神以往的傳統教學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板書、學生抄板書,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也就難以達到教學三維目標。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利於鍛煉和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的進取精神。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貫徹創新意識1、創設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創新意識。情景教學是一種與創新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教師創設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製造一種能激起學生思考的條件和氛圍,使學生在客觀情境中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激發其相應情感,由此引導學生關注教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態度傾向,把激起的強烈情感投入教學活動,進而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需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此教師首先自己應刻意求新,不因循守舊,勇於拋棄說教和陳規,努力形成有利於培養具有創造性人才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創造性的發現和創造性的發揮,巧設疑問,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再次,教師要呵護學生每一個具有新意的沖動和念頭,珍惜他們每一個帶有創意的言行。2、師生互動,讓學生感受「主體性」的魅力,激發學生創新熱情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教師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滿堂灌,如此教學,怎麼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新課程改革提出新的教學觀,強調師生的互動關系,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樹立師生平等觀念,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才能創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們把課堂當成自我磨練、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學生思維,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3、改變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把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傳授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方式,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索、研究等認識活動突出出來,使學習過程的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總之,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我們應該優化課堂結構,實施教學改革,力求突破傳統的教師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上下工夫,才能真正做到提高教學效率。
❷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要主動營造活躍的創新氛圍。 創新氛圍的營造能為創新行為提供環境支持,積極熱烈的創新 場景可以使大學生本身產生創新的意識和靈感。一方面,在大學裡面我們大學生應該主動配合營建自己的創新團體,如宿舍文化、班級文化、社團組織文化等;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利用好大學里的各種硬軟體方面的環境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等,這些場所通常是培育和激發創新靈感的絕佳環境;同時,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園囿於大學校園,還應該主動走出校門,參加社會調研,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實際活動中及時反饋,形成最後的成果。對於我們化工專業來說,實驗室和圖書館應該是我們提高自己創新能力的最主要場所了,化工專業的我們經常要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有機、分析??雖然每次課程內的實驗為大綱要求,必須按照書本和老師的講解一步步做,結果也是跟理論的差不多,沒有什麼創新可言,可是我們有做綜合實驗和創新課題,前者老師給題目,後者自己找課題,研究方向自己定,老師可以指導,我們就必須去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自己確定實驗方案,有機物種類特別多,也許就在自己不斷實驗中創造出新的有機物,換一種反應條件,得出產品的產量明顯升高,這也是創新。 2、 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 朱清時院士在總結創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時候稱,出色的科學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斷地有新成就,在於他們有從不枯竭的興趣,並不斷地培養自己的知覺,最後聚精會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來,新發明新發現和發明家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精神是分不開的。這要求我們,要摒棄社會中的不良風氣迷惑,切實發現自己的真正興趣,並 把自己的興趣推而廣之,堅持不懈地沉醉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當中;另外,要善於用逆向思維考慮問題的症結,不斷地培養自己的直覺,並把思維的靈感火花及時保存,成為研究的新發現;科學的態度也很重要,這需要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聚精會神,真正深入到一個問題的每個層次中,否則效率的下調只會使瞬間的靈感頃刻溜走。我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現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是理論上該有的現象,老師有時候也無從解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勤於思考和研究解決問題,任何新發現都是在長期的思考論證中得以立足的,搞實驗的人必須要有思考的習慣,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
❸ 什麼是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必然要求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既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須深刻理解創新意識的含義和內容,真正認識到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性:即是當今信息時代國家創新體系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創新;創新意識;重要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高等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責無旁貸地擔負著培養創新人才的神聖使命。高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大學培養學生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核心,它維系著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未來。
一、創新意識的含義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在社會實際活動中,主動開展創新活動的觀念和意識,表現為對創新的重視、追求和開展創新活動的興趣和慾望。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新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喚醒、激勵和發揮人所蘊涵的潛在本質力量的重要精神動力,與創新能力一起貫穿於人的創新活動的整個過程。
二、創新意識的內容
1.強烈的創新動機。創新動機是創新意識的動力源,是形成和推動創新行為的內驅力,是引起和維持主體進行創新活動的內部心理過程,也是創新才能得以施展的能源。人的每項創新活動、每個創新意識都離不開一定創新動機的支配,創新動機明確並且強烈的人,他的創新活動的希望就越大,創新動機膚淺的人,他的創新活動成功的希望就小。
2.濃厚的創新興趣。創新興趣是指人們從事創新活動投入積極情緒和態度定向。它是創新動機的進一步發展。創新動機來源於對創新的濃厚興趣。產生創新動機不一定有創新興趣,而一旦形成創新興趣必然伴隨著創新動機。創新興趣是人們從事創新實踐活動強有力的動力之一。
3.健康的創新情感。創新過程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引起、推進乃至完成創造性活動的創新情感。首先穩定的創新情感。現代創新者只有在穩定的創新情感支配下,才能提高自身創新敏感性,及時捕捉有用信息,對與創新有關的事物充滿濃厚的興趣。
其次積極的創新情感。現代創新者積極的創新情感,可以極大地激發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敏銳性,充分調動自己投身於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再次深厚的創新情感。創新熱情是一種穩定深厚的創新情感,具有持續性。它是一種能促進現代創新者形成強烈的創新意識,並展開創新活動的心理推動力量。
4.堅定的創新意志。創新意志是在創造中克服各種困難,沖破阻礙的心理因素。首先是創新意志的目的性。現代創新者對自己的行動目的有明確的認識,才能按既定的目標去行動。其次創新意志的頑強性。科學創造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是要探索前人沒有走完的路,要產生前人沒有產生過的成果。在創造過程中成功與失敗並存,只有意志頑強的創造者才能在挫折與失敗中不斷進取,從而把失敗引向成功。創新意志的頑強性指人們在創新的過程中能精力充沛,堅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取得創新成果。
三、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性
1.是當今信息時代國家創新體系持續發展的要求。在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里,高科技產業成為社會的主導產業,科技人才是經濟發展的關鍵資源,對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科技人才的培養是當今知識經濟背景下科技進步的要求和科技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
「國家創新體系是與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相關的機構和組織構成的網路體系,其主要成分是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等。」國家創新體系是一個目標明確、組織比較完備的網路系統。這一體系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發展的過程,需要一代代人艱辛的努力,也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
創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具有敏捷的創新思維和很強的創新能力,從而能獲得創造性成果,成為有所建樹的人才。國家自主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創新型人才是國家創新體系賴以維系的根源,創新型人才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主導力量和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國家創新體系的每個構成要素都需要創新型人才發揮科技中堅力量。因而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創新型人才是國家創新體系持續發展和永葆生機的需要。
2.是高校教育發展的需要。高校的人才質量標準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高校良好的社會聲譽要靠自己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和取得的豐碩科研成果來贏得。高校人才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取決於學生的創新素質高低,創新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在未來的市場中的競爭力,那些培養出很多高素質競爭人才的高校在社會的聲譽與日俱增,學校的生源也就必然會增加,這樣必然促進學校的發展。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創新人才是直接關繫到高校的生存與發展。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種認識、人格、社會層面的綜合體,涉及人的生理、心理、智力、人格等諸多方面,是人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的外在表現。一方面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人才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素質中所必備的成分,因而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隨著社會和現實需要的發展而發展的,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創新觀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擴充,因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任務和內在要求。
3.是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馬克思關於認為人的全面發展表現為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需要的多方面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和發展以及人的個性的發展。從這一理論來看培養創新意識是實現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准備和必要保證,是高校大學生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知識的增長率加快,知識轉化的速度迅猛增加,高校大學生想要在這種情況下成才就需要掌握包攝面廣、潛移性強、容納度高、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識,需要高校大學生有憂患意識,主動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想在就業飽和的狀態下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這需要大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利用所學的知識,敏銳地觀察就業趨向,並把自己武裝成與眾不同的創新人才,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❹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高大來學生創新能力源,最實際的應該是下面幾種方法吧:
1。試講評議法
所謂試講評議法, 就是在教學中, 教師把適當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去備課, 去試著當老師給學生講課, 然後由下面的「聽課」學生和教師對講課學生所講的課進行全面評議的方法。
2。情理誘導法
所謂情理誘導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 以教師的真情去感化學生, 用深入淺出的道理去引導學生, 從而激發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 提高創新能力的方法。
3。討論法
4。實踐教學法
5。問題教學法
個人淺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❺ 論中國當代大學生如何創新 詳細
科技的發展、知識的創新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具有自強不息、銳意創新的光榮傳統。如果不能創新,不去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展起來,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創新,最根本的一條路就是要靠教育。 我們大學生接受著高等教育,學習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是富有智慧的一體,是有創造力的一代,是思維活躍的一個集體,我們是未來創新的主力軍,擔當著責任,我們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創新的能力和和創新素質的大學生,使自己成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創新型高級專業人才,為我們的國家做貢獻,報效祖國。 一、作為一名大學生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到創新: 學習上,要做到獨立自主學習,認真的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獨立完成作業,有意識的去培養這方面的能力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對老師的問題要學會質疑。有句話講得很好「盡信書,不如無書」,在書海中遨遊,做書的主人,敢於去挑戰書中的觀點,書中的方法。比如一道幾何題,不能局限於常規的解題方法,多動腦筋,多思考,尋求新的方法,找到解題的捷徑,或者可以創造出新的題目,幫助自己去思考。老師帶領我們到實習基地去實習,我們應該突破思維,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嘗試新的方法,敢於實踐,勇於創新。 2 大學生接受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多閱讀一些課外的書籍,拓展我們的視野,考慮問題可以多角度,培養自己創新的精神。此外,我們可以還可多把握一些機會,比如多參與一些和專業相關或者自己感興趣的科研項目,舉個例子:資源工程學院 08 地質陳典開、金其忠、賴永旺同學參與了徐福美老師主持的福建土樓結構材料保護的研究和應用項目,通過自己的創新,不僅把所學知識應用在為地方經濟服務當中,同時也弘揚了我們大學生的新時代的奉獻,創新精神,值得提倡與學習。 「留心觀察生活周圍的事物,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這么的美好。」社團活動對於大學生來說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帶給我們快樂,提供給我們平台,讓我們鍛煉自我。 對於社團的一些活動我們也要敢於去創新,多想些比較新奇的點子,在符合實際的情況下,多創造一些新穎的活動。其中活動的環節也可以去創新,讓同學們感受到活動的豐富多彩,感受到趣味。一個活動的舉辦,他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有觀眾看。假如一個活動,整個活動下來都是冷場,那麼從某種角度上看這場活動算是失敗的。為了吸引人來看,活動的節目就不能太單調,不能太老套,所以節目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之前我們能想到的無非就是一些小品,演唱,這樣的話就顯得太老套,假如我們在整個活動中加入一些新的活動方式,和觀眾互動,讓觀眾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加入抽獎環節,把獎品設置得豐厚些,這樣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暫且拋開節目質量,就對這些獎品,只要有來觀看就有機會獲得,誰不要啊?!更何 3 況我們有經過篩選的高質量節目呢!另外,宣傳對一個活動來說也至關重要,倘若一個活動人家都不知道又怎麼可能來參加呢?在宣傳方式上也是可以創新的方面,比如下宿舍宣傳,貼海報,利用網路等等。 二、對大學創新的認識 李開復曾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就提到過,創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創新更重要。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創新並不是隨意的憑空想像,它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創新就是在知識積累和生活、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由一個新穎的創意而產生的,對人們有用,同時又具備可行性的一種創造性活動。 有用的創新,關鍵在於「有用」兩字,也就是說得有需求,有了需求就有市場,比如說,袁隆平 1960 年前後經歷了糧食飢荒,於是他決定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在這種情況下,他才培育成功高產雜交水稻,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成了雜交水稻之父。 三、大學生創新的意義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而且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只有通過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才能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4 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所以人才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對此我們要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線的創新人才。 我們當代大學有著金子般的年華,充滿青春與活力,跳躍的思維迸出智慧的火花,大到一個國家要發展、要進步、要提高國際的地位,需要創新。小到一件商品,也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利潤,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之源。
❻ 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到改革創新
1、明確創新的意義 。
2、明確自身的目標 。
3、選擇多元化途徑(獲取信息)版。
4、實踐中尋求合理的方法權。
5、開拓思路。
❼ 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到改革創新
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已經成為當代青年的傑出代表。而改革創新,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又使我們青少年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自己成長發展的核心之一,進而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
如果真的要改革,個人認為應該從「試」入手,但是中國的應試教育可謂是根深蒂固,改革不是簡簡單單能進行的,在這里不做過多評說。但是從此處我們依然可以看出,改革因從實際出發。反觀自身,我們想要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也因從自身實際出發。
(7)本科生的創新擴展閱讀:
改革創新,不忘腳踏實地。每一次的創新,都應該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走到了哪裡,才能開始怎樣的創新。這個就拿中國早年的「大躍進」運動來說,當時提出的口號是「趕超英美」。而在現在看來,是不可行的。
所謂「大躍進」,便是脫離了腳踏實地的原則,盲目的改革創新,希望通過人的主觀意識,強行改變發展的現狀。而當前中國也只是躋身於世界發展中國家前列,於發達國家任存在差距,如果從腳踏實地的角度考慮,時至今日,我們仍然不能提出「趕超英美」的口號。
改創新,切莫好高騖遠,才能長遠發展。反觀自身,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