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心理

大學生心理

發布時間: 2021-01-29 10:07:29

1. 大學生心理主要表現為三種類型是

1、考試焦慮症。考場上腦子很亂,原來復習過的內容也想不起來了,急得渾身出汗,心慌意亂,勉強交了試卷,考試成績失敗。考試焦慮為中心的心理障礙,伴有睡眠障礙,主要是由於心理負擔太重。

2、就業焦慮症。就業焦慮症往往與畢業焦慮症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一些焦慮、抑鬱的情緒是正常的,輕度的焦慮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以激發潛能,使自己產生緊迫感,從而更努力地尋找就業機會。專家指出:一旦焦慮過度,上升到「焦慮症」就應該及時給予關注和心理干預,以免病情加重,導致過度失望帶來的郁悶和焦慮,產生過激行為。

3、社交焦慮症。與社會接軌的大學校園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生活在大學校園的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性格鮮明的獨立個體,無論是學業還是交際都考驗著學生們的隨機應變和接受能力。心智一旦無法承受,便引發各種精神困擾。例如,大學生社交焦慮發展到極端就是社交焦慮症或社交恐懼症。表現為情緒上的緊張、不安、擔心甚至害怕,還伴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 情況,如:心跳加快、出汗、臉紅、發抖、呼吸困難、尿頻、尿急等生理表現。行為上還伴有迴避。

任何人都有可能因為種種因素被焦慮症糾纏,尤其是大學生,就現今社會而言,焦慮症對於大學生來說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了,作為大學生要想預防被焦慮症糾纏,最好的方法就是時時刻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2. 大學生心理發展的三個階段分別是

1、適應准備階段:新生步入大學,從高考的喜悅或痛苦中解脫、冷靜下來,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心理平衡,使他們整個身心處於動盪不安中,在克服各種不適應的同時,力圖建立新的心理結構,達到新的平衡,開始真正的大學生活。

這個階段如果許多問題解決得不好,會影響到以後幾年的大學生活。這個時期持續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與個人適應能力的高低有關,一般需要一個學期左右。

2、穩定發展階段:這是大學生活最主要最持久的階段,將一直延續到畢業前。這個階段看似風平浪靜,其實不然。大學生在這個時期會遇到許多新問題要做出抉擇和回答,大學生極強的可塑性充分得到展示,每個人都按照自身獨特的方式塑造著自己。

在可能會遇到的許多鍛煉和機遇面前,會經歷成功的喜悅和失敗挫折的困苦,這正是大學生的必要的、必須經歷的成長過程。

3、走向成熟階段:這是大學生從學生生活向職業生活過渡的階段。面對即將到來的又一次環境變遷,角色變化,大學生心理又將掀起波瀾,他們必須在這個階段做好心理准備。

因此,深入了解社會,把握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做好畢業設計,處理與戀人關系等現實問題,每個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和沖突都不會少。這個階段是對大學生各方面素質進行綜合考驗的階段,又是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心理成熟的階段。

(2)大學生心理擴展閱讀

大學生發展的特點

(1) 邏輯思維能力大大提高。隨著獨立性、創造性、敏銳性、批判性、廣度和思維深度的進一步發展,大學生能夠全面理解和分析不同的事物,掌握事物發展的一些規律,有創新的思想,敢於創新。

(2) 觀察能力明顯增強。大學生對事物的理解不限於五官的感受和對事物的理解。他們希望探索事物之間內在的、內在的、本質的關系,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事物。

(3) 想像力大大增強了。隨著知識的積累和視野的開闊,大學生的想像力在重建想像力的基礎上更加活躍和富有創造性。想像的結果可以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4) 記憶達到頂峰。隨著大學生年齡的增長,大腦皮層形成的時間聯系不斷增多,記憶存儲量不斷增加,理解和記憶能力不斷增強。

3. 大學生心理求助的途徑是什麼

1、加強學業及就業指導。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指導教師也可根據自身經驗,結內合行業發展及市場需容求幫助學生認清職業道路,了解就業前景及發展方向,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問題,盡早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職業和人生規劃,視力清晰的奮斗目標。2、建立大學生心理疏導及干預機制。可以建立以校級、院級和班級為單位的三級疏導個干預體系。整合多方資源,充分發揮學生幹部、班主任、輔導員及專業心理輔導員的職能。3、搭建良好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平台。雖然大學生活相對單純,但是當面對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時,大學生在各方面的壓力也在逐漸加大。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有助於大學生擺正心態,增強受挫能力。要鼓勵學生自身才能。尤其是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學生,讓他們從相對封閉的狀態中走出來,克服心理障礙,更多的與人接觸和交流。這樣除了可以及時排查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還能對大學生初期心理問題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4. 大學生心理發展過程

大學生戀愛心理的發展過程
大學生戀愛心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其過程大致可分為萌芽期、發展期、穩定期三個階段:

1:萌芽期 一般為大學一年級。
經過高考千軍萬馬的角逐,擠過升學獨木橋,進入大學殿堂的青年一下子從如牛負重的升學壓力下解脫出來,個個如醉如痴,得意洋洋,思想上暫時出現了"空檔"。同時,他們遠離父老鄉親,面對著全心的生活環境,全新的人際關系,心裡的孤獨感油然而生,從而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幫助,與人建立友誼。於是,互相間找老鄉,找朋友,你來我往,慢慢地,男生女生接觸就頻繁起來了。尤其是在這時,高年級的大哥哥們關心起一年級的小妹妹們來了。有的確屬關心,有的則別有一番用意。很多高年級學生看中了某位低年級的女生,便倍加關心,無微不至,進而使對方成了戀人,墜入情網。這是大學一年級學生戀愛隊伍中的主體部分。此外,還有為數較少的一部分是在上大學之前就"名花有主,佳人在旁"了,他們雙雙升入大學,無論是在一地一校與否,這種戀情大多能夠鞏固和發展。

2:發展時期 一般為大學二、三年級。
經過一年左右的大學生活,他們已完全去掉了中學時代的"尾巴"。知識、能力、體魄、風度、服飾、語言等都徹頭徹尾、徹里徹外地大學生化了,初入大學時被大哥哥大姐姐們列入愛情"另冊"的學子,現在有資格拿到戀愛的入場卷了。經過一年左右的大學生活,他們已對同學有了較深入的了解,與同學之間建立了友誼。而友誼是一種表現為情感依賴的人際關系,它使人發現自我,善解別人,從中體驗到深深的情感依戀。異性之間的友誼容易上升為性愛的依戀,友情可以成為愛情的基石。這樣,二、三年級的大學生談戀愛成迅速發展之勢。據調查統計,二、三年級大學生戀愛人數占整個大學生談戀愛人數的60~70%。其類型大致有如下幾種:
同鄉戀愛。"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那些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大學生難免會有寂寞孤獨的感覺。正在他們彷徨無助的時候,老鄉向他們伸出了溫暖的手。加上近年興起的"同鄉會"、"校友會"給通向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表現自己、了解別人的機會,親切的關懷、熟悉的鄉音,可心的話語,相同的風格,容易引起他們感情的共鳴,進而發展為戀情。據某高校某院系前年組織的一次對學生戀愛情況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戀愛雙方有近50%是同鄉。
團隊戀愛。大學生活較高中生活豐富得多。各種各樣的活動頻繁,大家都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各項活動中去。各種各樣的活動一方面為男女學生的交往提供了條件,一方面使他們個性、才華有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趣味一致、脾性相投的異性,在逐步的深入交往中有的自自然然地轉向了戀愛。據大學生自己表示,通過該種方式而戀愛者為數不少。
幹部戀愛。擔任校、院(系)、班級學生幹部的大學生往往見識較多,興趣較廣,性格活潑開朗,德才條件俱佳,容易引起異性學生的注目,成為大家追逐的目標。又由於工作的緣故,他們接觸面比較廣,工作關系也容易轉為戀愛關系。學生幹部戀愛,一種是學生幹部與學生幹部談,一種是學生幹部與一般同學談。因有工作關系的面紗維護,學生幹部戀愛顯得比較隱蔽和含蓄。

3.穩定期 一般為大學生四年級。
進入四年級後,大學生變得更加成熟老練了,看問題也更加現實了。他們的精力多花在畢業實習、論文或設計、未來的分配等問題上,加之他們害怕出現新的"牛郎織女",所以對愛情的思考趨於冷靜理智,戀愛呈現較穩定的態勢。這期間,新確立的戀愛對象一部分為條件成熟者,一部分為畢業分配找靠山者,其數量約佔大學生戀愛總數的10~20%。

當代大學生戀愛的基本特點
當代大學生是青年群體中文化層次最高的一部分,較之其他同齡人以及歷史上的大學生,他們的戀愛具有自己明顯的特點,可概括為"三性"和"三化"。
"三性"為:
1.性愛心理的普遍性 大學生年齡多數在18歲至23歲之間,生理發育已基本成熟,雖然身高、體重、內分泌等尚在不斷變化中,但要求接近異性、擁有意中人卻是一種普遍現象。這一時期容易產生情竇初開的戀愛心理,因此,高年級學生有談戀愛的,低年級學生也有談戀愛的。
2.性愛需求的特殊性 大學生的戀愛,一般只談愛慕之情,交流對學習,對人生的看法,很少或者根本不討論結婚、建立家庭、舉辦婚禮、生兒育女等具體問題。這是由大學生的經濟地位決定的。在上學期間,他們的工作崗位尚未確定,經濟上還沒有獨立能力,要依靠國家、父母或者其他親人的資助,才能維持學業和生計,而戀愛是選擇配偶的過程,戀愛--婚姻--家庭是個整體。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或是農村青年談戀愛,在明確了戀人關系之後,過不多久就會開始商量確定結婚日期、籌辦婚禮等具體事項,雙方的矛盾往往是在這些實質性的問題上暴露出來。而大學生談戀愛一般不接觸這些實質性的問題,帶有浪漫色彩。這樣,他們的戀愛基礎不夠堅實,一旦遇到實際問題,比如畢業分配不在一地等,便會產生動搖甚至"掛筒分手"。
3.性愛確立的自主性 在大學里,男女大學生的平等權利與平等價值觀特別突出,反映在戀愛問題上,一般都是自己做主,個性特點強,並不信奉什麼統一的模式。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明確戀人關系前一般要徵求成人或同事的意見,甚至第一次見面就在家裡進行,明確戀人關系後,雙方家長來往密切,成人指導貫穿在各個環節。大學生則不同,自己看準了就追求,甚至確定了關系連家長也不知道。

"三化"為:
1.普及化 當前,在大學生里,有人形容有一股"戀愛熱",也有人說是一股"戀愛風",這都不為過。調查情況表明,大學生中已談戀愛的人數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高年級學生高達50~60%,而贊成談戀愛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95%。

2.低齡化 大學生談戀愛歷來有之,但過去多是高年紀學生,是所謂"學業、愛情雙豐收"的時期,而現在很多低年級的學生學業未成,卻戀愛先行,他們有的剛進大學校門就走進了戀愛圈。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之前一年紀學生戀愛人數只有5%,而現在已達15%左右。

3.公開化 過去,大學生談戀愛很講究東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戀愛處於"地下活動"狀態,常常鮮為人知,而現在大學生談戀愛,不僅不怕別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讓人知道的心態。時下,只要你步入大學校園,便能目睹成雙成對的青年情侶在公開場合卿卿我我,旁若無人。

5.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豐富大學生心理學知識,增強他們心理保健意識,端正他們對心理咨詢的看法,引導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緩解負性的情緒,避免因心理問題加重而導致心理危機的發生。
二、提升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通過各種途徑鍛煉他們的意志、訓練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保持心理健康。
三、對大學生的獨立生活及社會環境的適應、學習與社會工作關系的處理、人際交往的適應、戀愛問題的處理等多方面進行指導與幫助。
四、通過語言、文字等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解決其在學習、工作、生活、疾病、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
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滿足大學生精神和心理需求,為他們展現天賦和才華、發泄內心的激情、增強競爭意識、獲取自信心提供平台。
六、為大學生心理減負減壓,如加強學習與考研的輔導,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搭建就業平台,開展就業指導等,為處於困境中的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持,幫助其順利渡過難關。

(5)大學生心理擴展閱讀

學校要營造和優化一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環境,以促進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和團結友愛的人際氛圍,形成一個群體心理健康的大環境。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要將國外的科學理論與我國的國情結合起來,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並與德育、傳統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結合起來。
要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從心理健康標准與評介、成才與學習心理、交往與情感心理、人格與意志品格、戀愛與性心理、擇業與創業心理、心理健康的調適、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方法、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與應用、自我覺知與心靈成長、心理健康與人才成長等角度進行系統性的教學。
更重要的是,我們全社會都要正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家長和我們的基礎教育應該從小就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社會系統工程,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要密切配合起來,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能夠在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6.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問題、異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礙問題、人際關系的困擾、學習負擔引起的緊張焦慮問題、求職擇業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礙問題、經濟的負擔。

1、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問題

大學生由於學習、生活環境的改變,往往容易出現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由於中學時學生對大學充滿了憧憬,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但當跨入大學校園後,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原來所想像,進而懷念起過去的中學生活。而且一部分學生發覺自己在高手如雲的新集體里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到相對自立的生活,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孤獨感。

5、求職擇業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礙問題

高校擴大招生圓了很多青年學子的大學夢,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就業的困難。就業的壓力使很多大學生看不到現實的出路, 找不到理想的方向, 對前途深感迷茫。而如今社會競爭激烈,用人單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之很多大學生在校時一心只讀書,與社會接觸少,對社會缺乏真正的了解,這些情況導致大學生擇業時出現一些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自卑、恐懼、自傲、懷疑等。

6、經濟的負擔

對於一些從偏遠農村考人城市的大學生們來說,經濟上的負擔遠比其他負擔更為沉重。一些大學生在學期間為了緩解生活壓力,找家教、打短工、做生意維持學業。沉重的經濟負擔使很多學生心理壓力大,產生自卑心理、焦慮心理、狹隘心理、文飾心理等。


7. 如何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

在大學里,由於種種環境和個人原因,一部分大學生總是會暴露出許多心理問題,我覺得大學生有心理問題是正常的但是又必須十分重視的。大學生群體,一個看似輕松,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群體,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多重大山的壓迫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告急。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警示我們,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

其次在性與戀愛上,開放的校園使性與戀愛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話題,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可能走向極端。第三在學習上,由於從緊張的高考中脫穎而出,許多大學生到了大學就想放鬆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學生沒有了往昔的優勢,學習壓力增大。

熱點內容
柳州大學生家教網 發布:2025-07-22 23:14:04 瀏覽:77
高顏值大學家教老師和學生家長系列 發布:2025-07-22 23:00:14 瀏覽:452
大學四年時間分配 發布:2025-07-22 22:59:48 瀏覽:273
燕山大學英語老師 發布:2025-07-22 22:59:06 瀏覽:446
a加大學生 發布:2025-07-22 22:59:00 瀏覽:758
安徽大學每天作息時間 發布:2025-07-22 22:56:22 瀏覽:762
女大學生被騙千萬 發布:2025-07-22 22:36:37 瀏覽:846
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 發布:2025-07-22 22:28:38 瀏覽:200
南開大學王碩教授 發布:2025-07-22 22:23:25 瀏覽:177
大學教授有什麼福利 發布:2025-07-22 22:20:33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