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醫學本科生論文

醫學本科生論文

發布時間: 2024-04-27 00:39:46

1. 醫學本科生如何發表論文

醫學本科生發表論文的方法如下:

第一,確立發表目標。

確立一個跳起來可以夠得著的學術發表目標。什麼是學術發表目標?就是我們要在哪個雜志發表。為什麼要確定這個?因為不同的學術雜志啊,對於學術成果的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相應的發表難度是不一樣的,有的特別難,有的一般難,有的就相對容易。

不同的發表目標,決定了你最後預期的收益率,而我們應該挑選一個預期收益最大的期刊,作為努力發表的目標。

第二,選擇研究方向。

大家都知道,對於學術研究而言,方向正確極其重要,一個錯誤的方向,會極大化你的失敗概率。而對於一個普通的本科生,什麼樣的研究方向是相對比較安全可靠的呢?

對醫學而言,我的答案是綜述,新的數據,新的方法和新的案例。

第三,提高寫作能力。

那第三件事情應該是什麼呢?是提高寫作能力,這是最後一個問題,好的寫作是發表論文十分重要的方面,很多人研究做的很好,但是寫不出來,有些人研究一般,但是可以發頂級期刊。

第四,發表。

選擇期刊。先確定你要發表的期刊的級別,普刊還是核心?國家級還是省級?每個期刊的風格以及收稿方向是不一樣的,在關注期刊質量的同時也要關注期刊收稿風格和方向,不然被退稿的可能性比較大。普刊一周之內可能有回復,核心為1-3個月。

投稿。投稿最重要的是找到正規投稿郵箱或者在線投稿官網。一般來說正規的期刊知網收錄的話可以在知網查到徵稿啟事,這是比較正規的,千萬不要網路!不要網路!不要網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網路,那麼你受騙的幾率就會飆升。

等待通知。如果退稿就根據修改意見修改,再投或者轉投其它期刊。錄用就等待錄用通知和見刊就行了。

2. 優秀臨床醫學論文

伴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醫學 教學 方法 的改進 ,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成為醫學 教育 科學及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優秀臨床醫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優秀臨床醫學論文篇一

《 臨床醫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 》

[摘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轉變師生角色,轉變學習過程,區別於傳統教學方法,是一場比較新穎的教學革命。臨床醫學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在理論基礎上具有臨床實踐能力,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就是對臨床醫學課堂進頌圓行重新規劃,調整師生位置,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思考和實踐操作,這也是對臨床醫學教學的一種改革。以臨床醫學教學為出發點,淺談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意義,並提出幾點有實踐指導性的方法,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臨床醫學;實踐;角色轉變

學習知識應該包括兩個過程,一個是知識的傳授過程,對學生來說就是聽講過程,另一個是內化過程,即消化過程。知識的傳授多是以老師的課堂講課形式進行,而對知識的內化則更多放在課下,這就是典型的傳統教學模式,將作業和實踐放在課下,意在拓展課堂時間。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在學生完全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設想,所以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為了更加符合教學規律,翻轉課堂脫穎而出,讓臨床醫學的學生能夠自主完成預習和知識理解,促進學生的交流與思考。將老師的優勢最大化,學生也能充分展示自己,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意義

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低,未能真正做到自主化學習,無法透徹理解知識。這樣就造成學生聽講時,處於游離狀態,與教師彼此之間的交流不順暢。再者,傳統教學中,老師教學具有普遍性而針對性比較弱,會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這樣就造成部分學生不能跟上節奏,進而失去學習興趣。

採用翻轉課堂的教學辦法,能夠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翻轉課堂在臨床醫學中的教學應用,大大突出了醫學本身的特殊性,將老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變成課程的開發者、學習的合作者和監督者,將知識傳授過程和內化過程顛倒,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指導,進一步深化醫學教學的改革,為更多實踐類科目做出良好的表率。

二、翻轉課堂如何實現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高效應用

(一)通過視頻等現代網路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知識內化質量

教師以翻轉課堂為教學載體,根據教學的大綱進行內容的篩選和資料整理,並且為了方便學生的學習,老師可以自己製作教學視頻,讓學生可以據此完成課前的預習任務。另外,臨床醫學的教學內容相對比較復雜,理解難度也比較高。有了老師的視頻指導,學生可以更加輕松地學習知識,實現更加徹底地個性化學習。除此之外,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內容拓展,讓學生可以從網路或者其他學習資源中尋找自己想要的內容。關注臨床醫學的最新動態,跟上時代醫學的步伐。傳統課堂以課堂中的教授為主,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自主學習能力就差。而翻轉課堂將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上,學生能夠根據大綱進行初步學習,並有重點和難點的標注。使學生的預習有重點,有突出,更有動力。

(二)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評估,尋找學習漏洞

翻轉課堂中,歷世學生的預習狀況決定了課堂的成敗。因此對其的評價非常重要,除了用視頻和相關材料來把握課堂預習的准確度之外,還要通過評價和指導來平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後根據這一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每個層次有不同的實踐內容和指導,保證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鍛煉和提高。當然,除了簡單的問題之外,還有臨床醫學的操作標准。只有將所學習的知識真正變成手上的技術,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老師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上的漏洞,從現象到內在進行透徹分析,從而培養更加優秀的學習習慣。

(三)採用角色互換的方式,分析內容展示臨床操作

課堂教學以實踐操作為主是翻轉課堂的一大特色,教師應該將基本理論作為基礎,讓學生從分析病例開始,憑借 經驗 ,給出自己的診斷。並由學生擔任老師的角色,將自己的分析過程展示給其他同學。之後,可以進行模擬臨床練習,通過實際的展示來驗證自己的理論。其次,野爛塌臨床醫學教師要轉變自己的主講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機會。同時,教師仍然是學習的推動者,要幫助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思考。

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進行翻轉課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臨床醫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水平,為社會作出貢獻。翻轉課堂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生反饋等問題。作為一場教學革命,翻轉課堂還有很長的實踐之路要走。教育工作者要敢於嘗試,敢於創新,從而實現臨床醫學教學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朱莉,盧舜飛,董海娜,等.翻轉課堂在以典型病例為導向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中的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5,35(3):396-399.

[2]尹戰海,程青青,__強.基於翻轉課堂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葯導報,2016(7).

[3]庾更緒,郭美霞.如何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於臨床醫學教學[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5):9-10.

優秀臨床醫學論文篇二

《 心血管內科臨床循證醫學教學法應用價值分析 》

【摘要】為了探索循證醫學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將在心血管內科實習80名本科實習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出科時予以理論知識考試、教學滿意度和學習效果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組在提高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教學滿意度、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發現和解決臨床問題能力以及促進臨床辯證思維形成等方面顯著優於對照組(P<0.05)。提示在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教學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循證醫學教學法;臨床實習;心血管內科學

心血管內科學一直是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傳統的臨床實習教學方法主要是以帶教老師講授為中心的填鴨式被動教學,盡管通過該方法能系統地傳授疾病防治知識,但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不利於培養學生敏銳發現臨床問題、獨立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和建立辯證的臨床診治思維[1~2]。

循證醫學思想是在醫學模式由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向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其核心是在臨床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綜合當前高質量的臨床研究結果、醫師本人多年寶貴的臨床經驗與患者所患疾病的具體情況及其真實意願,制定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3]。許多發達國家在臨床教學中實施了以循證醫學思想為基礎的教學法,取得了很好效果[4]。筆者探討了心血管內科本科生臨床實習教學中循證醫學教學法的應用價值,發現該教學法能明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臨床綜合能力,促進其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識系統掌握。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分組

將2015年1月~12月期間在我科實習的80名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男生18人,女生22人。對照組男生21人,女生19人。兩組間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實驗組採用循證醫學教學法,即在學生入科時向學生傳授循證醫學相關知識以及文獻檢索方法,學生熟悉自己分管的臨床患者病史資料後提出診斷和治療等相關問題,根據問題檢索文獻,評價臨床研究證據,充分討論,結合患者意願,形成臨床診治方案,在帶教老師指導下應用於患者,並觀察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僅僅扮演輔導、糾錯和 總結 等工作角色[3]。對照組採用傳統教學法,即帶教老師在教學查房時綜合患者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形成疾病診斷,然後就該疾病按其病因、病理、臨床症狀和體征、輔助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方法、轉歸等對學生進行縱向的系統講授[1~2]。

1.2.2教學效果評價

學生出科時進行理論知識考試和教學滿意度和學習效果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具體內容見表2)。

1.3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以均數±標准差、率表示,兩組間均數、率的比較分別採用t檢驗、卡方檢驗。應用SPSS13.0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出科時理論知識考試成績的比較

如表1所示,實驗組分數明顯高於對照組(P<0.05)。

2.2兩組出科時教學滿意度和學習效果問卷調查結果的比較

如表2所示,實驗組在提高教學滿意度、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發現和解決臨床問題能力、促進臨床辯證思維形成等方面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

3討論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心血管內科疾病的檢查手段和治療 措施 日新月異。同時,隨著大量高質量的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公布,許多心血管內科疾病防治指南或專家共識不斷更新。這些均為心血管疾病臨床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傳統的醫學生實習教學方法對學生而言是一種被動的、填鴨式教學,即在教學查房時帶教老師綜合患者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形成疾病診斷,然後就該疾病按其病因、病理、臨床症狀和體征、輔助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方法、轉歸等對學生進行縱向的系統講授。

學生以聽為主,師生間互動交流較少,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臨床問題的獨立發現、解決和思索。往往實習結束時學生對心血管內科疾病防治知識掌握不夠深入、全面,很難形成辯證的臨床診治思維[1~2]。筆者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傳統實習教學方法既不能提高醫學本科實習生出科理論知識考試成績,也不能提高其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發現和解決臨床問題能力,更不能促進其臨床辯證思維形成。

整體上,學生對採用該教學方法的教學滿意度不高(具體見表1、2)。循證醫學思想的核心是在臨床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綜合當前高質量的臨床研究結果、醫師本人多年寶貴的臨床經驗與患者所患疾病的具體情況及其真實意願,制定科學、有效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該方法不但已成為指導臨床醫療實踐的主流方法,而且正對臨床教學工作產生巨大影響[3]。一些歐美國家在臨床教學中實施了以循證醫學思想為基礎的教學法,取得了很好教學效果[4]。

採用該教學方法本質上是最要大程度地挖掘學生自主學習潛能,學生首先要根據患者具體疾病提出臨床診治相關問題,然後根據問題檢索文獻、評價臨床研究證據,最後經充分討論,並結合患者意願,形成臨床診治方案,應用於臨床實踐。在整個臨床教學過程中,弱化帶教老師地位,僅僅扮演輔導、糾錯和總結等工作角色[3~5]。筆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採用這種新的實習教學方法,不但能顯著提高醫學本科生實習結束時出科理論考試成績,而且能明顯提高學生教學滿意度、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和臨床綜合能力,更能促進臨床辯證思維形成(具體見表1、2)。

同時,筆者在將循證醫學教學法應用於臨床實習教學工作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部分學生在剛開始時很難適應、對文獻檢索方法陌生、閱讀專業英文文獻能力較差等。為了順利開展這一新的教學方法,醫學院校應對學生臨床前教學課程進行全面改革,著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臨床帶教老師更要與時俱進,更新知識和理念,提高新形勢下的帶教能力。總之,在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教學法能更好提高教育效果,值得在臨床實習教學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彭貴勇.對醫學生臨床實習的思考[J].醫學教育研究,2002,15(3):28~29.

2胡澤平,王邦寧.PBL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實習生教學查房中的應用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2):297~299.

3陳熙.循證醫學在消化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醫葯,2011,15(4):526~527.

4YoungT,RohwerA,VolminkJ,etal.-basedhealthcare(EBHC)Overviewofsystematicreviews[J].PLoSOne,2014,9(1):86706.

5趙鐵夫,王盛宇.循證醫學在心臟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1):87~88.

有關優秀臨床醫學論文推薦:

1. 臨床醫學教育優秀論文範文

2. 臨床醫學論文範文

3. 有關臨床醫學論文範文

4. 淺談臨床醫學教育論文範文

5. 臨床醫學教育論文範文

6. 臨床醫學教學論文範文

3. 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優秀的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培養是我國醫學院的重點,但是本科生臨床專業的學生培養質量還有待提高。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本科臨床醫學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 範文 篇一:《臨床醫學八年制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思考》
醫學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聯系基礎與臨床的橋梁課程,它與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密切相關。隨著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醫學微生物學所涵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寬泛。這就要求醫學專業學生在掌握這門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然而,由於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本身具有知識點多而散、難記憶、易混淆等特點,因此,傳統的以課本為主體,老師為中心的 教學 方法 不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也不利於實現現代醫學 教育 培養實用型、創新型綜合性醫學人才的目標[1]。本校對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培養實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礎教育加5年醫學教育)。作為醫學基礎課程之一,《醫學微生物學》被安排在醫學教育第2學年的第2學期。在此之前,該專業學生已經就《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等醫學基礎課程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學習,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其次,就學員本身素質而言,八年制學生基礎扎實,思維活躍,求知慾及接受能力強。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級人數一般為20人左右,人數少,具備了小班開課的條件[2]。因此,針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結合八年制學生自身的特點,本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導教學法

《醫學微生物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先講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形狀,再講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則。

這種系統、規律的教學方式便於學生對於各種理論知識點的橫向比較記憶,但相對枯燥平淡,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可以利用醫學微生物學與臨床結合緊密的特點,用一個臨床案例引出教學內容。臨床案例的選擇很重要,既要貼近臨床,接近實際,又要體現出基本知識點。首先,通過給出一個合適的臨床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度;然後由老師對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進行系統講解;接下來,回到開始的臨床案例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對病例提出診斷診治辦法,最後由老師對學生們的意見進行歸納 總結 ,去偽存真,查漏補缺,提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病毒的教學中,可以先給出一個人的“乙肝兩對半”的檢查 報告 單,提出問題:該受檢對象是一名健康人還是病毒攜帶者亦或是感染者?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接下來的學習;通過老師對乙肝病毒基本知識點如形態結構、致病性等的講解,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開始的病例展開討論;最後由老師總結,強調幾個重要知識點如乙肝病毒的形態結構、乙肝的診斷與防治等的掌握[3]。這樣的課堂組織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並能從中找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獻閱讀研討課

醫學微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與醫學有關的致病微生物,它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不斷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鑒定,也有過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構成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而相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瞬息萬變,課本上的知識是相對固定的,課本更新換代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知識發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門學科的前沿進展,閱讀文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授課中開設了文獻閱讀研討課,並將其安排在了理論課的最後兩次課,此時學生已經對微生物學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課程的開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准備工作。在課程開始之前,筆者會擬定一個專題,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與流行,然後列出幾個相關問題,如(1)禽流感為什麼會導致人類感染?(2)什麼情況下可能導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針對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針對禽流感引起的民眾的恐慌,作為一個醫學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後,給出經典的綜述的相關中英文文獻1~2篇,讓學生課下針對專題和給出的題目,閱讀文獻查找資料。接下來,就是課上討論部分。針對八年制學生人數少的優勢,進行分組討論。將20位同學分為A、B、C、D4個大組,每個大組的5位學生分別對應1~5的編號,即A1、A2、A3、A4、A5等,每組分別就一個問題進行討論,5~8min後,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就自己討論的問題進行總結陳述;然後,A、B、C、D4組中每組編號相同的同學重新組合成新的一組,即A1、B1、C1、D1為一組,以此類推,共5組。5組同學就4個問題進行交叉討論5~8min。最後,老師對整個文獻討論進行歸納總結。文獻閱讀研討課的開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交叉討論的分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參與得更徹底,對文獻了解得更全面[5]。

3學生自主授課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學習知識相對來說是一種被動接受的過程。筆者通過挑選合適的教學章節,在臨床八年制班級中推行角色互換,讓學生由過去單純“聽”到主動“講”。這一轉變迎合了青少年們挑戰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點,在激發學生學習的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自主授課的開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會關注度高,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動力,因此本研究將逆轉錄病毒中的HIV這一節作為學生自主講課的內容。為了防止內容上的重復和單一,筆者將20位同學分成4個組,給出4個專題,例如(1)HIV的流行現狀及發展趨勢;(2)HIV的致病性及臨床表現;(3)HIV傳播途徑及防治原則;(4)HIV的研究現狀及有無有效治療方法。每組針對一個專題進行備課,准備15min左右的PPT。課上,每組隨機抽取一位同學上台講授。每位同學講完,老師從教學內容、PPT製作形式、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作簡要點評,同時學生也可以對講課同學的表現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最後,老師對4個專題的內容進行抽提歸納,方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同時,由於時間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學都上台授課,為了讓所有同學都有參與感,筆者要求同學講自己製作的PPT內容列印為紙質版上交,設立評分標准,由老師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計入最後成績[6-7]。實踐表明,這種學生自主講課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也可以讓老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加以改正。

4第二課堂活動

對於醫學微生物學這種臨床基礎性學科,實驗課的開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驗課的設立,有利於幫助學生驗證和鞏固醫學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術,鍛煉其動手能力。但由於課時的限制,實驗課的內容多是一些單純性驗證學科基本理論的簡單實驗,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本校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培養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務要求。因此,筆者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針對一些學有餘力的同學,開設了第二課堂的活動。所謂第二課堂,就是在課余時間開展的老師對學生的科研輔導活動[8]。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實行“雙向選擇”,在老師選擇學生的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選擇指導老師。一般1位老師帶教1~2名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的實施中,筆者首先會對所有參與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內容包括實驗室規則及儀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實驗技術的基本操作等。然後由帶教老師對所帶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具體輔導。老師會給出3~5篇相關研究領域的綜述類文獻,學生閱讀後與老師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理解,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由學生提出科研問題並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在這一階段中,通過文獻的閱讀及實驗設計,有助於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論證方案的可行性之後,接下來就是實驗操作階段,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實驗,期間老師可一周組織一次實驗進展的匯報討論,及時解決學生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最後,以學生匯報答辯的形式對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總結。對於實驗進展順利,實驗結果理想的學生,老師應鼓勵其撰寫研究論文並發表,並給予一定獎勵[9]。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提高了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質量,充實了實驗教學內容,給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觸科研的窗口,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獨立思考的能力。綜上所述,針對醫學微生物學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筆者在對本校臨床八年制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案例引導教學和學生自主授課,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考驗了老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同時也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獻閱讀研討課和第二課堂活動的開設,給熱愛科研的學生創建了一個平台,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盡管新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和學生們中普遍得到好評,但仍有改進的空間,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為推動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明,申曉冬,黎庶,等.《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亞敏,陳俊國.臨床醫學八年制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17-118.

[3]陳靜,李樹清,張穎,等.以病案為基礎的PBL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43(20):2677-2678.

[4]胡曉梅,汪正清,胡福泉,等.醫學微生物學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11):1108-1110.

[5]汪鳳蘭,邢鳳梅,張小麗,等.文獻導讀研討教學模式對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4,43(11):1399-1401.

[6]陳霞.學生自主講課方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醫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張洪平,張永紅,張海英.中葯葯理學教學改革初探———對大學生自主講課的幾點思考[J].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吳玉章.醫學本科生第二課堂教學實踐與體會[J].現代醫葯衛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趙平.開展醫學微生物學第二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二:《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及原因,從專業建設的角度上,為改善畢業生就業提出了解決途徑。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狀況

0引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中明確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就業”。本文就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把人才培養與就業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崗位要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方向,通過更新、調整及增加必要的專業技術課程和實訓實習項目,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性。

1調查研究結果

以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就業情況如下:本校2015屆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共87名,統計時間截止到9月底為止,綜合就業人數59,綜合就業率67.81%,靈活就業率8%,實際就業率為59.81%。靈活就業主要為通過“專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讀。實際就業率中,面向三級醫院比例為3.4%,鄉鎮、社區醫院及以下比例為28.73%,未就業率32.18%。通過以上數據顯示,暫緩就業畢業生較多。選擇到縣以上醫院進修一年,等待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希望拿到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證以後再到經濟效益好的城市大醫院就業的畢業生有近三分之一。還有近8%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因為其獨特的專業特性,導致其就業 渠道 相對狹窄;其在校期間學習壓力巨大,與社會的溝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較低,對就業信息的獲取或就業趨勢的了解不足,進一步加重了其就業困境。

2應對策略

如何面對越來越沉重的畢業生就業壓力,是擺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學校面前的嚴峻挑戰,如何應對壓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

首先,加強就業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力度,扭轉畢業生的擇業觀念,打開面向基層就業的廣闊空間和重要渠道。就全國醫療衛生人才需求情況分析,雖然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對基礎人才的需求基本飽和,但從整體水平上考慮醫療機構對基礎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廣闊的新型鄉鎮、社區及邊疆地區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隨著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急需大量的人才,它們擁有接納和吸收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的巨大潛力。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在促進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構建了以面向基層就業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所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從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業指導課開始就為學生樹立面向基層就業的思想,強調服務基層、服務鄉村的醫療理念。針對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在見習和實習階段,打破原有班級結構,以地域和學生自主報名為基礎,設置多個臨床見習、實習基地,使學生的實習醫院和自身擬就業的場景靠近,有利於畢業生就近了解擬就業的醫療機構服務特點。在臨床醫學專業班級的管理上,設置專業輔導員作為負責人,在學生入學到畢業的三年中一直負責學生的學習督促和就業指導,並將就業指導落實到系部每一位授課教師身上,在授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我定位和確立正確的擇業觀。

其次,幫助畢業生參加並順利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獲得醫師執業資格,合法上崗,提高用人單位使用醫學專科畢業生的積極性。全面優化課程結構,提高培育精度,針對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提高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學校擬行在畢業生畢業後開設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課程,協助學生考取助理醫師及醫師資格,為學生的高質量擇業再盡綿力。同時在課程體系建設中,以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為藍本,確立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應對實踐技能考試和綜合筆試為目標,組織編寫實用型校本教材。組織青年教師親身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從綜合復習和臨場應對中總結 經驗 ,將第一手的應考經歷融合在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教學中;再將輔導教學中總結提煉的歷年考點和知識點融匯在常規教學中,注重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臨床專業專科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在就業和以後的臨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再之,鼓勵臨床醫學學生輔修或者參加特色專業課程培訓,開設兒科、婦幼衛生、急診急救等專業方向課程學習,有針對性地滿足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場化機制的不斷完善,使我們認識到有特色、有個性的商品會更有市場競爭力。雖然醫院對應聘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專科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但是基層醫院在專長型人才方面始終都有相當穩定的需求。也就是說在人才培養方向上,不僅是要培養高素質的全科醫療人才,還要讓培養的學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愛的特殊學科上,在專業老師的引導下,課堂學習、網路學習和自我學習相結合,形成自己的專長,提高就業競爭力。同時,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畢業生與社會的溝通和信息交流能力,從而在就業信息的獲取或就業趨勢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強。

3結語

綜上所述,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指導思路,將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崗位設置相結合,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反饋,徵求基層醫療一線專家意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學有所長的專業型醫療衛生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皓,肖愛平.關於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紅,劉斌焰,李麗芬,等.醫學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16-18.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三:《新形勢下提高臨床醫學生骨科實習質量》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的醫務工作者[1]。在實習期間,尤其是骨外科的學習,其專業性較強,涵蓋范圍廣泛,對帶教老師及教學方法有著更高的要求。本文對如何提高醫學生在骨科實習期間的教學質量作一些探討。

1 影響臨床實習教學主要因素

1.1 醫患關系不和諧

當前社會環境下,隨著患者及其家屬的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醫患關系不和諧以及醫患之間缺乏信任,給醫學生的臨床實習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患者從自身利益出發,不能理解臨床教學的目的,將實習生拒之門外;患者質疑實習生的臨床診療資格,不讓實習生進行一些簡單體格檢查的行為時有發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屬並不完全認可這些規定,造成了醫生在開展醫療工作也愈發小心翼翼,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帶教教師將手中的診療權利下放給實習生,一些本可以讓實習生參與的診療操作全權代理,如此一來,實習生的臨床技能無法得到全面的提高,臨床實習教學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1.2 考研 及就業與實習沖突

國家的大規模擴招和大學教育的大眾化,學生越來越多,七年制本應該是定位培養高級臨床醫生,但綜觀全國形勢,可見每年全國各個醫學院校七年制招生將近幾千人,教學質量如何保障,實習作為教學培養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同樣引發的就業問題也不能不面對,本科生基本就無法找到合適理想的工作,面對生存的壓力,學生又怎能不逃實習去准備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學位,只為找到理想的工作。

1.3 實習時間短

一個科室3周,根本無法系統地掌握各專科常見病的診治,尤其對於七年制目標就是培養臨床型的研究生,應該前期適當壓縮課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對理論的學習。然後安排1~2年的時間輪轉實習,這樣一個科室基本能有1~2個月時間,這樣才能參與一個完整患者的診治全過程,不至於出現現在的自己出科,患者還沒出院的現象。

2 提高骨科實習質量的措施

2.1 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

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社會大眾普遍存在不信任醫生的心理,不論是在醫術上,抑或是在醫德上;而醫生則認為很多時候是患者的無理取鬧,於是醫患之間缺乏最基本的信任,這種現象在短期內是很難消除的。醫生和患者、醫院和患者要換位思考,相互理解。醫生應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病情,真誠地同情並支持患者,努力為其消除或者緩解病情,用真心關懷每一位患者;這樣有利於患者更好地配合臨床教學工作,對實習生參與診療操作能夠充分理解。同時,努力提高公眾對臨床實習的認識,社會各界也應增加對醫院和醫生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為臨床教學的開展建立良好的氛圍[3]。

2.2 加強醫學生考勤考評制度

學生的臨床實習是學校與實習醫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協作,加強與實習醫院交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骨科的常見病種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腫瘤的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備,選擇足夠多、各重點病種的患者,備齊有特徵性的影像學資料,重點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講解、比較以及提問上,進而調動學生主動思維理解[4]。另外,在實習的不同階段,設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評機制,督促學生更好地實習。

2.3 嚴格選拔帶教人員,確保臨床帶教質量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起著最重要的主導作用,帶教教師隊伍素質,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提高帶教隊伍的過程中,也需要加強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培訓: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實踐[5];Sally pickard教學過程中採用模擬患者,促進實習生操作技能[6]。同時,定期組織同行間、師生間開展教學評議活動,促進教學。

2.4 注意提高實習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臨床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踏實的臨床實踐能力離不開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科學的思維能力。應重視學生骨科臨床思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啟發學生研討有關的基礎與臨床知識,並定期開展讀書報告會。

3 小結

實習很重要,尤其對於畢業後立即選擇工作者。實習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開拓自己臨床視野。開始了從學生過渡到醫生心理角色的轉變。所以要求實習生掌握最基礎的醫療常規,比如採集病史、體格檢查尤其是各專科的體檢,掌握對常見病的常規檢查與處理;掌握基本醫療文書的書寫,比如病歷、病程、化驗單;掌握最基本的手術操作、術前准備,培養起碼的無菌原則等。對於帶教老師尤其是高年資老師學會對於醫生成長至關重要的 人際交往 的方法、談話的技巧,特別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如何獲得患者對自己的信任。實習生應充分重視和清楚認識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這段珍貴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臨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蘇博,劉鑒汶. 高等醫學教育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

[2]喻格書,胡崗. 影響醫學生臨床實習質量的因素及對策探討冊[J]. 時珍國醫國葯,2009,20(7):1824-1825.

[3]高永軍,徐蔚,劉靜,等. 從“北大醫院事件”看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J]. 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6):70-71.

[4]魯英. 骨科骨腫瘤、骨病臨床教學的體會[J]. 中國骨腫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紅衛,蘇彥河,楊現會,等. 七年制醫學生實習帶教的實踐與認識[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憶新,崔鳳梅,等. 提高七年制臨床醫學生實習質量的探討[J]. 安徽醫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歡:
1. 本科醫學畢業論文範本

2. 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3. 本科畢業論文範文下載

4. 電大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5. 本科畢業論文範文模板

6. 本科護理畢業論文範文

4. 醫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正面臨不斷發展與創新時代,高新知識,尖端科技,是需要醫務工作者的不斷探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醫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醫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一:淺析腦出血昏迷病患的急診醫學護理

1方法

1.1基礎護理

通過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意識障礙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瞳孔的變化可以反應患者的出血情況,瞳孔縮小說明出血的是患者的大腦半球,瞳孔散大,說明患者出血嚴重病情危急。通過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和深淺程度決定是否對患者進行通氣支持,一般情況下都需進行呼吸機通氣。患者容易發生惡心嘔吐的症狀,對於此類症狀嚴重的患者可以讓其保持側卧,並指導正確的咳痰嘔吐方法,在必要時可進行機械吸痰,及時清理口腔,減少肺炎發生率,如患者屬於深度昏迷,自主呼吸能力不強,可進行氧氣支持。

1.2並發症的護理

腦出血昏迷患者常出現的並發症有肺炎、褥瘡及尿道感染等,為防止此類並發症的發生,急診護理中可進行相應護理,發生意識障礙的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吞咽與咳嗽,這樣造成口腔分泌物在口腔內的淤積,為防止發生吸入性肺炎可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吸痰護理;為防止褥瘡的發生需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護理,注意保持患者口腔衛生及床褥的清潔乾燥,如患者病情嚴重,需多位護理人員協助翻身,動作輕柔,注意導管的固定;導管的留置是因為患者排尿失禁,為防止尿路感染放置導尿管。觀察患者的嘔吐物及大便的顏色,如嘔吐物顏色變深,大便顏色為黑色,則表示患者的胃部出血嚴重,需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治療。

1.3顱內高壓的護理

顱內血容量的增加會引起顱內高壓的發生,顱內高壓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部分腦組織發生移位,進而壓迫神經或腦干,引起一系列的症狀,也是腦疝發生的表現,應該及時給予葯物降低顱內壓,多是應用利尿劑及甘露醇治療,本組患者靜脈滴注25min左右的甘露醇0.25g/kg,並在間隔7h後再次滴注,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可減緩滴注速度,防止患者發生胸悶心慌症狀,如果患者年齡過大,可相應減少甘露醇的劑量。

1.4飲食的護理腦

出血昏迷的患者無法正常進食,為免患者發生營養不良的現象需及時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對於上消化道無出血症狀的患者可鼻飼流質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高蛋白為主,觀察患者的營養狀況及胃液顏色,防止患者出現胃出血。

1.5其他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與並發症護理之餘護理人員需嚴格交接班制度,務必做到時刻有人監護,時刻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保證護理的完全有效。在巡查病房過程中需注意腦出血昏迷患者的體動,看其是否有情緒不穩不安亂動情況的發生,為防止患者不自覺的動作引起病情加重,可適當應用保護帶,在護理人員巡房的同時囑咐陪護家屬注意患者的情緒及動作。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舒適,為防止深度昏迷患者由於身體長時間處於同一位置而發生褥瘡,可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按摩護理,促進血液循環與肢體功能的恢復,注意動作輕柔,防止用力過度造成患者的再損傷。

2結果

在對30例腦出血昏迷患者進行有效急診護理後有24例患者的臨床症狀得到緩解,搶救成功率為80%,其中14例患者治癒出院,7例患者由於病情嚴重未能治癒。

3討論

腦出血是顱內血管畸形、中老年高血壓及腦動脈硬化患者臨床上常見嚴重並發症,病情發展迅速,搶救難度大。在急診護理中除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常規護理外需要特別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暢、消化道有無出血及並發症的預防,觀察記錄中如發現患者的異常症狀需及時通知醫生檢查與處理,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幫助他們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爭取他們的配合,為接下來的治療創造積極的條件。

醫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二:醫學護理教育發展策略

摘要:在醫學教育中,護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承擔的責任是為衛生健康事業培養人才。而護理方面的人才在培養中需要護理教育的關注,這可以保證護理職業人員的素質水平。

關鍵字:醫學教育;培養;護理教育

當今的時代在進步,社會的經濟與衛生方面也都在進步,因此我國對護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國的醫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於世界的平均水平來說已經有所超出,但是護士卻很少,因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嚴重失調。為醫護教育尋求與醫院發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養醫院所需求的護理專業人才,提高衛生院校的畢業生就業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決的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對於護理教育現今的情況和發展形勢進行分析,為我國護理教育方面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一、為我國培養出一批優秀的護理人員

現在我國護理教育的方式已經成為了多層次,多渠道的體制,例如專本碩博代表著我國高級護理教育,這個層次的教育已經基本步入正軌。但是護理基層還需要更多的基礎工作人員。中級護理教育就是以培養基層護理人才為目標,讓畢業的醫護學生在就業時選擇各個層次的醫護單位從事護理工作。在護理教育中,需要著重注意實踐理論結合,尤其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教育不僅要重視技術,還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行教育。一方面,我國的護理人員不論是服務的意識或者理念都不及先進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現今的生源對教育有一定的影響,而且現在的護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論的教授與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個人的事業是否成功,與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關系,良好品德的培養是一個緩慢培養的過程,因此應該在教育中對學生們進行培養,讓我國的護士具備真誠,尊重,關愛等優秀品質。

二、對醫學護理教育的發展投入更多關注

1.增加人文教育類課程。如今,人文關懷在在醫學上需要更好的彰顯出來。人文關懷簡單來說就是“對人展現的關懷,”更多的體現在於弱勢群體上。而在醫院,體現人文關懷的地方在於對患病者的服務上。在現在的競爭趨勢下,很多醫院已經對原有的體制進行了改進,在醫生與護士的職責中要求對於患者進行治療與護理時需要尊重患者,開導患者。需要從患者的角度進行思考,考慮病人患病的心情。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現代的醫學模式轉變的腳步,護理專業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課程,使其比重上升,對於在校學習的學生,培養他們的醫護意識,使其走上崗位時可以把更為人性化的醫護服務提供給患者。為和諧醫院的建設鋪好道路。醫院是為人進行服務的,而醫護人員是員工的核心人員,也是醫院的護理文化的創造與傳遞者。因此對於護士培養應當從醫護學院抓起,也就是對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關注。

2.護理界男性護理人員更有優勢。在護理教育的領域中,男護士有其特有的優勢,因而成為了護理教育培養的一個新的亮點。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醫療儀器、設備被投入使用,護理也已經不再是以往單純的健康指導和病情觀察等內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臨床護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給替代。男護士因其特有的優勢把大部分醫院的護士基本上為女性的局面給打破。要培養有特色的男護士,在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經驗的積累,培養優秀的男護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夠將女性沒有的優勢展現出來,讓男護士在就業時有可以更有優勢。

三、改變護生的思想從擇業觀開始

科學技術在進步,社會也在發展。醫學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衛生保健體制的改革已經開展,人們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現在的護理工作模式也已經不是傳統觀念上的護理模式,護士護理工作的內容和范圍開始擴大,護士角色和任務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些變化都對開展護理教育的學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戰。因此,護理教育事業的路還有很長要走。我國人口眾多,且農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國有一多半的比重。因為我國的發展還比較落後,城鄉醫療資源的配置也還不夠合理,學生的就業觀念也還不夠完善,還有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很多學生都願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醫院中就業。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健康的認識不斷的完善起來,護理的人員數量目前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所以,在培養人才的同時,應該注重對學生思想的指導,讓學生有正確的就業觀念。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學校應該教育學生有在社區就業護理工作的觀念。要讓學生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國家的發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的思想觀念。國家應該對護理生畢業後走向基層、走進社區的思想給予支持。護理生應該把所學的知識本領應用在基層,社區中。為基層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護理服務,提高基層人民的身體素質,造福於民、造福於基層、造福於百姓。為護理的技術進步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出一份力。

綜上所述,護理生的教育依然是嚴峻的。護理教育的工作者應該加強護理生的職業情感教育,設置合理的護理課程教育,加強教育護理生的護理觀念,強化教育學生的護理職業態度和觀念,身為一名護理人員,發揚南丁格爾精神不是說說而已。我國應該在保持系統的理論教育的同時,借鑒西方的先進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還有動手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性護理人才。護理學院應該形成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心裡素質培養,在臨床護理和技術培養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個人能力培養,培養出新時代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余劍珍.高等護理教育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蔣穎.護理專業校本高職課程設置改革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5. 醫學院大學生畢業論文

醫學院大學生畢業論文

大學生活要接近尾聲了,我們都知道畢業前要通過最後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有準備、有計劃、比較正規的、比較重要的檢驗大學學習成果的形式,怎樣寫畢業論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醫學院大學生畢業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摘要:

肺炎支原體(MP)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之一,近年來感染率有上升趨勢。社區獲得性肺炎中有10%~30%是由MP感染所致,國外文獻報道為9.6%~66.7%。肺炎支原體肺炎(MPP)臨床症狀輕重不一,易導致多系統、多器官損害,容易誤診。本文對2005年1月—2007年1月間我科明確診斷並治癒出院的96例MPP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診治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96例中男56例,女40例,4個月~1歲9例,~3歲11例,~6歲32例,>6歲44例,3歲前發病佔20.8%,~6歲佔33.3%,~13歲佔47.9%。夏秋季發病33例,冬春季發病63例,發病高峰月份為11~1月份。

1.2臨床表現發熱72例(75%),其中低熱13例,中度發熱41例,高熱18例;咳嗽89例(92.7%),喘息18例(13例為嬰幼兒),胸痛19例;頭痛、頭暈11例;胸悶、乏力9例;驚厥6例。查體雙肺呼吸音粗53例,局部呼吸音低13例,干口羅音17例,濕口羅音13例;肝大3例。

1.3輔助檢查全部病例採集空腹靜脈血,採用ELISA免疫熒光法檢測MPIgM均陽性;外周血WBC<4.0×109/L10例,>10.0×109/L24例,(4.0~10.0)×109/L62例;測血沉40例,>20mm/h25例;測CRP40例,>5mg/ml12例;心肌酶:LDH升高14例,CK升高11例,CKMB升高16例,α羥丁酸脫氫酶升高13例;EKG檢查56例,竇性心律不齊13例,室性早搏2例,STT改變5例;腦電圖異常6例。

1.4X線檢查雙肺呈斑點狀、雲絮狀陰影40例(41.7%);雙肺網狀結節改變22例(22.9%);節段性或大葉性浸潤30例(31.3%);肺門影增大、增濃11例(11.5%);合並少量胸腔積液5例。

1.5肺外合並症96例中有肺外合並症30例,佔31.3%。其中心肌損害16例,為肺外合並症首位,佔53.3%;神經系統受累6例,表現為高熱驚厥、腦電圖輕中度異常;泌尿系統損害5例,一過性尿蛋白3例,一過性尿紅細胞陽性2例;消化系統受累9例,表現為腹痛、吐瀉;皮膚受累3例,表現為多形性斑丘疹,均在發熱期出現。

1.6治療與轉歸本組入院後首選阿奇黴素10mg/kg,每日1次靜滴,連用5d,停葯3d為一個療程。對於輕型病例,一個療程後改用口服(服3d停4d),連用1~2個療程。對於大葉性肺炎病例靜脈點滴2個療程,再口服2個療程,總療程4周。對於嚴重支原體血症患兒先用紅黴素25~30mg/kg靜滴7~10d,再改用阿奇黴素服3d停4d用2~3周。有心肌損害、腦損害者加用VitC、VitE、輔酶Q10、果糖或能量等改善心肌細胞、腦細胞代謝,同時早期給予0.1~0.25mg/kg靜滴3~5d。結果全部病例均治癒。2~4周復查胸片76例,68例完全吸收,另外8例大部分吸收且臨床症狀完全消失。

2、討論

目前,MPP已成為兒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本組病例以秋末至冬季為發病高峰。發病年齡以學齡兒童多見,佔47.9%,但嬰幼兒發病也不少見,佔20.8%,年齡最小4個月。MPP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伴持續性乾咳,早期肺部體征少,嬰幼兒可有喘息。X線表現早於體征,主要有4種改變:以支氣管肺炎改變最多見,佔41.7%;其次為節段性或大葉性浸潤佔31.3%;雙肺網狀結節改變22.9%,肺門影增大、增濃11例11.5%;側位胸片發現少量胸腔積液5例,均發生於大葉性肺炎患兒,故此類患兒應注意攝側位胸片。實驗室檢查,本組病例外周血白細胞正常佔64.8%,血沉升高佔62.5%,CRP升高佔30%。本組查MPIgM全部陽性,MP抗體滴度一般在感染後1周左右開始升高,3~4周達高峰,持續4~6個月〔1〕,故對於上述臨床表現及X線特徵的.患兒,待發病1周時常規檢測MPIgM,以早期明確診斷。

MP除可引起呼吸系統感染外,也可累及其它系統如皮膚黏膜、心血管、神經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等。本組肺外合並症30例,佔31.3%。其中心肌損害占首位,多為心肌酶升高和(或)心電圖異常。根據我們的觀察,MP對心肌的損害是肯定的,大多於抗炎治療1~2周內症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心肌酶多在4周內恢復正常。6例腦損害患兒出現驚厥,腦電圖輕、中度異常。本組心肌損害、腦損害多為輕型病例。MP肺炎肺外合並症的發生機制普遍認為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MP抗原與人體心、肺、肝、腦、腎和平滑肌組織存在部分共同抗原,當MP感染機體後可產生相應組織的自身抗體,並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MP感染的肺外表現。

MP是一種沒有細胞壁僅有細胞膜的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其蛋白質豐富,因此,應首選能幹擾蛋白質合成的紅黴素或阿奇黴素序貫治療,前者血中濃度高於組織濃度,當臨床持續高熱,疑診支原體血症患兒,應首選紅霉治療,控制支原體血症後則可進入序貫治療,改用阿奇黴素靜滴或口服,這樣,既能控制支原體血症,又能減少紅黴素對肝臟的毒性。而阿奇黴素與紅黴素比較,組織中的濃度是血中的50倍,半衰期長達68h,在吞噬細胞及病變組織尤其是肺組織中濃度高且持久,用葯3d即可維持較高的血葯濃度,不良反應較紅黴素少,對於無明顯支原體血症的肺炎患兒首選阿奇黴素序貫治療。治療中若體溫持續不退,除考慮支原體血症外,尚要注意是否合並細菌感染、肺外並發症及耐葯等。對合並細菌感染者選用敏感抗生素聯合治療,對肺外合並症同時採取對症治療。

目前認為MP肺炎是由於MP本身及其激發的免疫反應共同所致。文獻報道,MP肺炎患者血清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介質增多,提示MP肺炎可出現較強烈的炎症反應,而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抑制免疫炎症反應的作用。因此,對於急性期病情較重者、肺不張、肺間質纖維化、支氣管擴張或有肺外並發症者,可用激素。本組2例合並腦損害和5例胸腔積液的患兒,在排除結核後,早期使用0.1~0.25mg/kg靜滴3~5d,未遺留後遺症。

【參考文獻】

[1]董宗祈.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表現[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3,8(3):199200.

[2]俞善昌.有關支原體感染的幾個問題[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3,8(3):209.

[3]高春燕,龐隨軍,賈鯤鵬.肺炎支原體感染肺外並發症118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4):320321.

[4]袁壯,董宗祈,胡儀吉,等.患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治療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6):449.

;

6. 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5000字(2)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5000字篇3
試談病例分析教學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研究病例分析教學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級臨床專業1、2班的學生80例納入本次研究,將其分別設置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採用醫學常規教學模式,觀察組通過案例分析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期末考試主要考查案例分析試題,以四項全能考核機制進行總評,並利用問卷調查以及成績分析的方式評估兩組教學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學生學習綜合成績更優,教學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應用病例分析教學法有利於將教材知識點與臨床疾病緊密聯系為一體,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加強,並體驗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教學滿意度隨之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基礎醫學教學;方法;病例分析法;應用效果

醫學基礎學科由於內容較多而學時相對較少,與臨床學科相比顯得更為枯燥和抽象,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覺得難度較高,且缺乏學習興趣[1]。基於此,本文研究病例分析教學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引導學生與臨床相關病例,實現知識融合、學以致用的效果,希望對教學工作有所幫助。現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級臨床專業1、2班的學生80例納入本次研究,兩班均為男女混合,將其分別設置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兩組學生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採用醫科常規教學模式;觀察組通過案例分析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1)病例資料的研究與准備。按照教學目的選擇典型病例資料,確保針對性,依次分為課堂病例分析、舉例以及深化資料。首先由教師對教材展開深入的閱讀和分析,積極掌握臨床以及護理學科相關知識,明確臨床營養學知識以及基礎知識原理,找出特定病例的疾病、檢驗以及診斷資料,匯總後確立其中針對性最高的病例。在嚴格篩查所選病例後,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多角度、多元化分析病例資料,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拓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應結合病例資料確認最佳展示時間,可通過角色扮演、印發紙質資料以及多媒體技術等方式展示病例,帶領學生體驗患者和醫師的感受,從而能夠積極投入課堂,加深知識印象。教師在課堂舉例中應用病例資料時可先就知識點作簡單講述,然後結合病例資料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以便於強化學生記憶,深化所學知識。課後根據深化學習內容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自主性的思考和討論。(3)採用分數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基礎醫學病例分析教學法的應用關鍵在於學生參與度,這直接對病例分析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2]。教師可通過分組討論、隨機個別提問等方式進行病例分析,將知識點與病例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可利用分數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以平時積分衡量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積極參與,對於不積極者即便分數再高也不予及格.

1.3效果評價

[3-4]利用行為觀察法、問卷調查法以及試卷考察法依次對學生課堂積極性或參與程度、 教學方法 滿意度或知識掌握程度、兩班病例分析教學法的效果展開評價。另採用四項全能考核機制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考核,包括課堂參與活動累計分數、撰寫論文與達標水平、病例分析達標水平以及實驗成績,四者所佔比重分別為30%、10%、50%、1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採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病例教學法的根本目的在於強調臨床實踐中基礎醫學學科的應用要點,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與臨床實踐相貼近,通過臨床病理以及生理問題來促進知識的融合貫通。而病例分析教學恰恰滿足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進而對專業目標以及所學知識的聯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更有利於領悟其中的概念[5]。本次研究以病例分析教學為主,通過多媒體技術支持來設計各部分的教學環節,做到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查閱資料,分析並解決問題,強化其分析探究能力。與此同時,案例分析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習目的性以及針對性,是一種主動的教學與學習模式,學生不再被動接收知識,而是勤於思考和探究,主動去研究發掘新的知識。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學生期中以及期末學習綜合成績更優,教學滿意度更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採用案例分析教學法開展基礎醫學教學效果滿意。綜上所述,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應用病例分析教學法有利於將教材知識點與臨床疾病緊密聯系為一體,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加強,並體驗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教學滿意度隨之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永芬,喻國丹,范浩,等.案例分析式醫學教學學習體會[J]. 教育 教學論壇,2013,16(23):99-100.

[2]王齊,陳輝,戴寒晶,等.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4):486-488.

[3]閆雪波.典型案例分析與討論在臨床呼吸內科教學中的必要性與體會[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1):274.

[4]朱子誠,溫躍春,王林,等.多媒體案例教學在眼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防盲技術,2015,10(4):172-174.

[5]董國凱,李周儒,殷文江,等.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背景下法醫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應用探討[J].醫學信息,2015,32(45):9-10.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5000字篇4
淺析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現狀與培養對策

[摘要] 通過分析中醫專業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從掌握基礎、熟讀經典、學習醫案及教學方式、教學師資、教學平台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解決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欠缺的狀況,培養高素質的中醫高級人才。

[關鍵詞] 中醫;臨床思維;現狀;對策

中醫臨床思維是指醫者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應用自己掌握的中醫理論和自身的實踐經驗,在判斷和分析疾病本質、發病規律,制訂治療、預防疾病的原則及處方用葯過程中所表現的思維活動[1]。

中醫的整體觀決定了其認識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宏觀性。

中醫歷來重視運用整體、系統、動態的方法來認識人體生理及病理規律,注重分辨人體臟腑、組織在陰陽五行屬性及與機體生理病理之間的相關性。

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思維具有自身的特點,從人體整體與局部、臟腑組織之間、人體與自然、人體與社會諸方面之間的聯系中考察、診斷、治療疾病,是普遍聯系思維在中醫學的具體體現。

正確的中醫臨床思維對臨床診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使學生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獨立工作的能力是中醫教學的關鍵,也是難點所在。

1 目前現狀

1.1 培養模式單一陳舊

目前我國高等醫學多采「統一教材、統一大綱」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教有餘,重學不足;灌輸有餘,啟發不足;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

過度強調學生必須具備堅實的醫學科學基礎知識,而忽略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忽略學生溝通技能和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導致醫學生書本知識與臨床實踐能力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

有些學生臨證時不知道該如何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醫療實際問題,束手無策,更談不上因時、因地制宜,及時果斷作出正確的判斷與處理。

1.2 思維方法機械、簡單

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疾病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病理過程。

在臨床上,有些學生僅根據首次採集的資料,進行動態觀察,不仔細推敲,綜合分析,就直接作出診斷。

有些學生憑直觀印象,對患者病史、體征或輔查資料任意取捨。

對能夠支持自己診斷的資料作為判斷疾病的主要依據,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診斷的資料隨意刪去,這樣容易導致診斷片面性。

有些學生對臨床診療性思維的程序不清楚,常常收集資料條理不清、主次先後不一,或單純依靠先進的檢查手段,不進行科學的推理分析,過於相信某些檢查提供的相關數據或結果,直接得出疾病診斷。

這些機械簡單的思維方法過於草率,容易造成失治誤治。

1.3 思維片面化、缺乏系統性

學生在診斷時缺乏對症狀、體征、檢查和疾病進行橫向對比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常常根據書本上的典型表現,或者一直受初診診斷的影響,生搬硬套地去診斷疾病;在診療思維過程中,

對病情的動態發展變化欠考慮,僅重視治療方法或葯物的共性,卻忽視了患者的個性特點及疾病處於何種發展階段;在病房處理患者時,對老師的過分崇敬也會對治療患者沒有自己的觀點,

缺乏主動性思維,不敢結合患者的整體情況發表自己觀點,表現出在臨床思維上的盲從和依賴[2]。

有些學生僅僅掌握臨床症狀、體征表面特點,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進行深層次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運用臨床醫學知識對各種現象進行全面分析,缺乏綜合判斷的習慣及能力,也使得臨床診斷缺乏系統性,經不起推敲[3]。

1.4 臨床帶教老師缺乏責任心

醫學生臨床實習時間大多在一年左右,帶教老師至關重要。

有些教師由於工作繁忙,對臨床帶教投入精力不夠。

有些帶教老師自己工作時間不長,缺少應有的臨床經驗和積累;也有些對學生缺乏嚴格要求,教學方法欠缺,創新意識不強;教學查房簡單,選擇病例隨便,沒有典型示範特徵,辨證思路不清晰,治療原則欠妥當等,學生難以從中學到知識,更缺乏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2 培養對策

2.1 掌握中醫診療特點

中醫的臨床思維方法是通過「系統綜合」的方法,將四診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對各種症狀進行分析,了解病變的部位、性質、病因、病機,判斷具有陰陽五行屬性的臟腑組織的病理關系,分析機體正氣與病邪盛衰的關系,辨別歸屬相應的「證」。

在治療上,根據疾病病機的不同,確定治療大法及方案,達到體內陰陽的平衡。

因此在臨床具體進行中醫診斷治療時,一定要遵循中醫的臨床思維方法,辨病與辨證結合,學會運用「同病異治」及「異病同治」,針對所判斷的「證」給出中醫的治法方葯[4]。

醫學生必須掌握中醫臨床診療特點,才能正確地對疾病進行診治,提高臨床綜合應用能力。

2.2 加強經典知識培訓

對學生的基本功進行培訓,要重視對經典理論知識的溫故與研究,包括《金匱要略》、《傷寒論》、《溫病學》、《內經》等經典著作的學習。

多讀前人醫案,逐步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研究歷代名醫診治疾病的經驗及教訓,使原本零散的、無序的、混雜堆砌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進而建立起有機的知識體系,多讀醫案對於學生盡早建立臨床思維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5]。

同時,通過跟隨名老中醫臨床抄方也非常重要,尤其學習一些老中醫在四診及辨證思維方面的經驗對日後臨床大有收益。

實現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認識過程,為其中醫臨床思維的建立奠定扎實的基礎,逐步形成完善的中醫臨床思維。

2.3 採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臨床教學過程中,通過採用PBL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

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會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培養臨床思維能力[5]。

PBL教學方式能夠充分給學生對問題的探討機會;以「問題為中心、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的宗旨使學生目的性明確,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以「多學科綜合為核心」的最高要求給了學生廣闊的想像空間,既是無形的壓力,

同時也是無限的動力,使得他們主動地溫習多學科知識;採用「提問、討論、展示、 總結 」的方式,不斷激發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分析和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 創新思維 及溝通能力。

2.4 臨床病案分析

臨證醫案學習是中醫的一種特殊傳承 學習方法 ,它的存在與中醫臨床診療的復雜性和經驗性有密切的關系。

在臨床主幹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好經典醫案教學,可以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歷代醫家的寶貴經驗,使後人在臨床中少走彎路,尤其是名老中醫的診療方法及辨證思路,對培養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起到更好的示範作用。

同樣,臨床病例討論也是醫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通過不同病例的探討,學生加深對疾病發生、發展及治療的認識,從更深層次掌握疾病的正確診治過程,訓練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6]。

2.5 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目前被廣泛地應用於醫學教育之中。

在此方面,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德國漢堡大學已用CT和MRI橫截面影像製成三維可視化虛擬人體解剖圖譜,以供醫學生的解剖教學和課後訓練。

在外科模擬手術方面,外科手術模擬系統由清華大學研製成功,它是通過計算機輔助作用實施;在針灸模擬教學方面,上海中醫葯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等都建立了三維人體針灸模型,充分運用良好的人機交互系統,在醫學本科生模擬教學中獲得了滿意效果[7]。

所有這些教學研究成果對醫學生技能培養提供了條件,實驗教學平台不斷發展與壯大,但這些研究均局限在臨床操作技能的培養上,在臨床思維能力模擬教學方面少有類似的報道與應用。

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訓練是醫學教育的難點和 熱點 ,我校經過多年眾多專家的不懈努力,正在致力於中醫臨床思維能力方面的研究與開發,目前正在承擔江蘇省高等教育立項重點課題,研發的成果「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訓練平台」對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1.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2. 臨床醫學的畢業論文

3.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

4.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

5. 有關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

6.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本

7. 急求一份臨床醫學本科畢業論文,5000字左右,十分感謝

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內外科治療研究進展
摘要:摘要:研究背景:潰瘍性結腸癌人簡稱為U C同時也稱其為非特異性結腸炎,就目前醫學研究而言,潰瘍性結腸癌炎的病因以及其相應的發病機制,並沒有清晰的分析結果。並且潰瘍性結腸癌的主要發病部位,在結腸或者職場的長黏膜和黏膜下層患有該病的患者,在臨床表現多為腹痛,腹瀉以及其他相應症狀。目前,發現發病年齡主要為17-40歲。目前,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因此對該病的發病機理的研究已成為臨床和實驗室研究的熱點。同時,該病的病情被反復推遲,在臨床中,可以發現潰瘍性結腸癌眼有極大的癌變的可能性,並且患有該病的患者,大多數還伴有腸胃疾病此類疾病在臨床上被定義為男治癒性疾病,並且已經在相關醫療平台中成為了討論熱點。在此背景下,作者總結了該病的發病機理和內外科醫學治療方案。
目的:總結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及內外科治療方法,為規范化內外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提供參考。
方法:以「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的內外科治療」為主題,探討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和內外科治療方法,並總結其機理和治療方案。
結論:通過總結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和內外科治療方法,可以得出結論,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關鍵是腸道粘膜免疫功能異常,其主要發病機制是腸黏膜屏障的破壞。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內外科治療方法包括傳統葯物,糞便菌群移植,高壓氧治療,中葯中葯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但治療的關鍵是全面,規范,個體化的治療。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 發病機制 內外科治療

Abstract: BACKGROU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is also called non-specific colitis. At presen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are not clear. The main site of the disease is rectum or colon. It mainly invades intestinal mucosa and submucosa.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mucosal lysis and other symptoms in the clinic. At present, the age of onset is mainly 17-40 years old. At present, the etiology of the disease is not clear, at the research of the pathogenesis for the disease have become at hot spot on clinical about laboratory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dition of the disease was repeatedly delayed, and there was a possibility of canceration in clinical, with a variety of extraintestinal symptoms, so it was listed as a refractory disease in clinical, and its treatment was studied. The scheme have become at hot topic about clinical research. On this context, this author summarized about pathogenesis or treatment for the disease.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andardized intern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to discuss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summarize its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Conclusion: by summing up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ulcerative colit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key to the pathogene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 is the abnormal immune func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 and the main pathogenesis is the destruc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On present, on about treatment methods for ulcerative colitis at include traditional medicine, about fecal flora transplantate hyperbaric oxygen tre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another treat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the key for the treatment at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ed or indivialized treatment.

Key words: pathogenesis treatment ulcerative colitis

1.前言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目前,UC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UC的炎症反應深度主要涉及結腸粘膜和粘膜下層。炎症反應部位主要從遠端發展到近端,嚴重時甚至擴散到整個結腸。它的分布大部分是連續的。主要臨床症狀為腹瀉,腹瀉,粘液水腫,便血和腹痛。
就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潰瘍性結腸癌人具有的發病機制研究分析上不清晰,但是UC的主要引起原因有遺傳和環境,還有就是因為腸道璧的感染,之後,再引起腸道的菌群失調了免疫調節異常,其中長黏膜的免疫調節異常是引起該病發病的主要原因,結腸以及腸黏膜和下層是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的主要環節之一,因為長黏膜對於結腸屬於保護機制,具有免疫屏障的生理功能,這些屏障功能相互支持,以確保結腸粘膜功能的正常運行,從而不會損壞結腸。因此,腸粘膜的損害更可能導致腸感染並引起異常的免疫反應。同時,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調在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一些研究發現潰瘍性結腸也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
目前,2017年中國發表的關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炎症性腸病的共識性意見明確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應首先掌握分類,分期,分期治療的原則。但是,隨著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理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的治療方法已經多樣化。同時,治療方法的選擇強調治療方案的個性化和標准化。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傳統葯物治療,糞便菌群移植,白細胞分離,高壓氧治療等。
2.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
目前,大量研究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可能如下: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以及腸道菌群或食物等抗原的參與下,遺傳易感性啟動了腸道免疫系統,導致腸道過度免疫。和腸道免疫反應的持續發展,最終導致腸黏膜屏障的破壞。粘膜損傷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病原菌和毒素通過粘膜屏障穿透腸道;進入門靜脈系統和淋巴系統以誘導免疫反應,並發展為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作者總結了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免疫異常和腸粘膜屏障破壞的機制如下:
1. 遺傳因素
現在關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是遺傳性的。例如,外國學者發現454名UC患者中有10.1%有家族史。歐洲和北美的白人種族的發病率較高,而亞洲黃色人群的發病率相對較低。這表明UC的發生率與種族有關,UC主要由基因遺傳。一些研究還發現miRNA(microRNA)在UC的發病機理中起著重要作用,因為發現它的基因可以影響腸上皮細胞的異常凋亡,破壞腸粘膜的完整性和腸屏障,並導致炎症反應加劇。
2. 環境因素
從目前研究結果來看,潰瘍性結腸癌嚴的發病機制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患者的飲食習慣以及生存環境。如果患者是因為其飲食習慣或者生存環境,致使長黏膜損壞則會誘發腸道的免疫性異常,該因素也會導致患者腸道內的菌群異常。目前,這些因素主要是飲食,抗生素和非甾體抗炎葯的使用,壓力和感染。如果有學者發現,大對於肉類蛋類以及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物,都會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風險,以及其手術的成功率有相對較高的影響,但是這一類因素對於結腸炎的影響並沒有相關研究。從一般形式上來說,這些因素主要改變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免疫應答的異常激活和腸道菌群失衡。
腸粘膜屏障主要由基底膜,上皮細胞層和其表面上的粘液層組成。它具有防止細菌,抗原和其他有害物質進入腸道粘膜的功能,從而避免了先天性免疫細胞的異常免疫反應。按照具體功能分類及黏膜可以分為機械、化學、免疫、生物這四種屏障,並且如果患者自身的也是習慣或者生存環境,導致長黏膜以及黏膜下層上層損壞嚴重,則該患者的長黏膜屏障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致使腸屏障受損。另外,免疫功能低下會導致腸源性感染,而腸源性感染會進一步導致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形成惡性循環。
對於導致潰瘍性結腸癌具體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長黏膜的免疫異常,看黏膜異常的原因也主要是由於免疫細胞以及其分泌細胞因子。據信UC患者腸粘膜中抗炎細胞因子的水平降低,而促炎細胞因子的水平增加,導致免疫調節的不平衡。另外,UC的發病機制也與免疫細胞如樹突狀細胞有關,巨噬細胞功能障礙可能促進腸道炎症反應的發展。
3. 微生物
人的腸道中存在大量的共生菌群,主要包括優勢菌群(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腸桿菌,糞便細菌等)和條件性病原體(如腸桿菌,腸球菌)等。這些細菌構成了腸道微生態系統,具有非特異性防禦和維持腸道生理功能的功能。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腸道菌群失衡,與相關病原體的異常繁殖密不可分,致使腸道黏膜發生炎症反應,並且進一步引起了免疫異常,並最終發展為結腸炎。相關學者曾表明潰瘍性結腸癌人的患者相比,正常人而言,其腸道的細菌卵形細菌有明顯的增長趨勢。
4. 精神因素
在臨床上,一些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許多症狀,主要包括緊張,焦慮,懷疑,出汗等症狀。這些精神症狀可能誘發或導致潰瘍性結腸炎進一步加重。另外,一些學者發現IBD患者患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而精神因素可明顯導致自主神經疾病。
5. 感染因素
對於腸道感染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腸道菌群感染一是病毒性感染腸道菌群感染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芽孢桿菌以及幽門桿菌造成的,而病毒性感染則主要是由於皰疹病毒細小病毒等病毒引起的。目前,普遍認為感染在UC的發病機理中起一定作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分離出與UC密切相關的感染因子。已經發現梭狀芽孢桿菌和擬桿菌屬與UC患者的發病機理和病情加重密切相關,並且活躍患者的腸道中梭菌和細菌的含量顯著增加。同時,在人體正常的腸道中存在著大量的細菌,其中肽聚糖核酸以及其衍生物是主要誘導潰瘍性結腸癌嚴發病的一類細菌肽聚糖核酸及其衍生物是受體復合物主要活動與結腸上皮。近年來,研究(43-4)也顯示UC與幽門螺桿菌,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有關。
3.潰瘍性結腸內外科治療進展
根據上述文獻,作者發現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不僅與遺傳有關,而且在外界環境的誘導下引起腸道進行免疫調節以及緊缺失衡都會從一定程度上致使腸道黏膜不同程度的損害腸道中的微生物以及相關病毒也會影響長黏膜屏障的修復引起的異常,從而誘發潰瘍性結腸癌以及其他相關性疾病。隨著近些年來科學家對於潰瘍性結腸癌的進一步治療研究,包括葯物治療,糞便細菌移植,高壓氧治療,介入治療,白細胞分離,幹細胞治療,中葯治療和外科手術。
3.1葯物治療
由於UC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因此葯物治療方案主要為5-氨基水楊酸類葯物,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並根據病情補充其他葯物。根據UC診斷和治療指南,建議選擇上述不同類型的葯物,同時結合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疾病的范圍,採用不同的給葯方式。
氨基水楊酸類葯物
1、柳氮磺吡啶
柳氮磺吡啶(SASP)是UC的經典葯物。其作用機理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從而抑制下游炎症因子並起到消炎作用。其本身並沒有治療的相關效應,但其可以在患者腸道內分解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潰瘍性結腸癌人具體的緩解效率,可以達到80%甚至更高S A S P的治療方式,主要可以用於潰瘍性結腸癌的輕度和重度。由於該葯品相對廉價,但對於輕度和重度患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不該葯品具有很大的緩解治療優勢,但在用於臨床過程中也會存在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現象。
(1)5-氨基水楊酸(5-ASA)特殊制劑
美沙拉嗪(5-ASA)是一種柳氮磺吡啶(SASP),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但是,由於大多數5-氨基水楊酸(5-ASA)被小腸吸收,因此常見的劑型會影響其功效。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並減少葯物不良反應,在SASP的基礎上開發了一種新的5-ASA制劑,主要包括:代表salofalk的緩釋或控釋劑型。口服後在回腸以下釋放pH的環境中。
奧沙拉嗪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使其在胃和小腸中相對穩定,到達結腸後被結腸中的細菌分開,釋放出5-ASA,從而在結腸中起到抗炎作用,從而降低了刺激胃和小腸,減少胃腸道的不良反應。美沙拉嗪以微粒和高濃度美沙拉嗪的形式存在,可以減緩葯物釋放,減少服葯次數並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例如,譚躍發現,5-ASA口服制劑聯合灌腸治療具有多種病變的非嚴重UC療效優於單獨口服制劑。盡管5-ASA可以顯著減少葯物不良反應,但仍然偶爾出現不良反應,例如惡心,嘔吐,腎臟損害,可逆的男性不育症,粒細胞減少,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心肌炎等,因此血液常規,肝腎服用期間需要監測功能,心肌酶譜等。
(2)糖皮質激素葯物
就目前的研究形勢來看,對於潰瘍性結腸癌的主要導致為糖皮質激素及可以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致使抵抗力下降促進一些菌群的生長繁殖,進而導致潰瘍性結腸癌人的發病,故在潰瘍性結腸癌嚴治療的過程中,對於糖皮質激素應該嚴格控制,但為了克服一些傳統葯物,對於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糖皮質激素的使用用量以及使用方向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一些學者發現倍氯米松二丙酸酯能有效治療結腸炎,並且減少了不良反應。另外,由於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因此不用於維持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3)免疫抑制劑
目前,大量文獻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機制是腸道免疫反應的過度持續發展,最終導致腸黏膜屏障的破壞。因此,它只能用於激素依賴性或無效的治療,也可以用於激素誘導的緩解後的維持治療。2015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分會炎症性腸病小組的新共識提出,如果連續5天連續使用足夠的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而不起作用,則應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組合,推薦葯物為環孢黴素A(CS a)。由於環孢菌素A的作用很快,通常不到1周。但是,使用這種葯物時應進而在一定周期范圍內進行血常規的檢測。除此之外,硫唑嘌呤也是治療潰瘍性機場嚴的免疫抑制葯劑之一,但該嘌呤的作用周期較長,為12到16周顧期臨床治療意義不大,姜昆學者丁輝在A J A治療中分析了潰瘍性結腸癌炎的不良反應並且得出相關結論用硫唑嘌呤進行治療後,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會加重其病情。因此,在臨床和指南中不建議將硫唑嘌呤用於潰瘍性結腸炎的誘導緩解治療。
(4)生物制劑
發現TNF-α與UC有關。生物制劑通過抑制免疫應答途徑中的關鍵因素發揮作用。目前,常見的生物試劑包括人抗TNF單克隆抗體,例如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和新的細胞因子抑制劑。英夫肟可以加速腸損傷的粘膜修復並減少激素劑量。例如,Xinghui等。用英夫西明治療中,而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癌眼中的12周可以分為在第六周第22周以及第38周時的效率,分析,分別為60% 80%和90%相關學者劉靜在英孚姓名治療中進行研究對29力患有重度潰瘍性結腸癌患者術後六周中的長黏膜恢復進行觀測,並得出結論其復合率在48%。然而,英夫西林具有不良反應,如感染,自身免疫反應和局部反應,因此不建議常規臨床使用。阿達木單抗具有與英夫西姆相同的治療機制,但不良反應少,因此成為替代英夫西姆的主要葯物。例如,周徵用阿達木單抗治療UC,與對照組相比,氨基酸水楊酸或激素治療的有效率更高。當前,由於生物制劑的高價格和潛在風險,在中國生物制劑的臨床使用較少。
(5)微生態制劑
根據目前研究可以發現潰瘍性結腸癌人的發病機制有長黏膜屏障損害,並且其菌群混亂,通常在臨床中可以發現益生菌益生元以及其衍生物由此可以看出益生菌的治療,對於潰瘍性結腸癌嚴的治療至關重要。顧繼偉等用雙歧桿菌治療120例UC患者,效果良好。我們可以預測,將來更適合中國人的微生態制劑將繼續用於臨床。
3.2糞菌移植療法
現在認為在人體腸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固定值,這些微生物固定值構成了腸粘膜的生物屏障。腸道菌群失衡主要表現為益生菌減少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種能夠維持腸道菌群結構的穩定性並恢復消化系統微生物環境的糞便移植療法,已經成為該病治療的熱點。腸道中,並重建功能正常的腸道菌群,從而達到治療腸道和腸外疾病的目的。糞便移植療法可以追溯到東晉。FMT治療UC患者始於1989年,治療效果良好。此外,moayyedi等。對75例中度UC患者進行了糞便移植,發現實驗組的臨床緩解率為24%。因此,FMT對UC患者具有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盡管大多數文獻報道糞便細菌移植對UC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FMT的臨床應用中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患者的心理接受程度,捐贈者的選擇,最佳移植劑量,收集糞便的過程,最佳移植時間,時間和時期,糞便細菌的制備,最佳移植方式等。已經表明,通過結腸鏡檢查的FMT似乎比通過口服膠囊的FMT更有效。
3.3高壓氧療法
高壓氧療法(HBO)是一種通過在高壓環境中呼吸純氧或高濃度氧氣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高壓氧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機制如下:1.增加腸黏膜血管中的氧濃度,改善腸黏膜的供氧和代謝,有利於修復腸黏膜;2,干擾細菌繁殖,起到抗感染作用,防止進一步感染。此外,它可以抑制細胞免疫反應和粘膜炎症反應。因此,HBO治療UC具有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3.4造血幹細胞治療
同時,具有再生能力的細胞為造血幹細胞。潰瘍性結腸癌人是一種可以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由於免疫耐受系統的紊亂。故從理論上來說,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的腸胃中,可以對於U C進行有效的治療,除此之外還可以修復腸黏膜。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結腸粘膜幹細胞的功能受到抑制,這會影響結腸粘膜的修復並導致炎症延遲。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可以修復腸粘膜。因此,用於UC的幹細胞療法已顯示出廣闊的前景,但仍需要大量的樣本才能進一步研究其有效性。
3.5介入治療
通過右股動脈穿刺插管,在治療部位超選擇給葯導管,並注射抗炎葯,免疫抑制葯和營養葯,達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目的。為內外科無效病例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3.6中醫中葯治療
(1)中葯葯物治療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尚不清楚。盡管發病機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並且西葯的選擇有所增加,但大部分都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它有許多不良反應。同時,生物制劑的價格昂貴,並且糞便細菌移植的功效也有所報道。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中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在潰瘍性結腸中已取得一些進展和臨床效果。根據臨床症狀的特點,潰瘍性結腸炎一般屬於中葯痢疾的范疇。根據中醫,該病的主要原因是外部致病因素的感覺和瘟疫,飲食不當引起的內傷,情緒和內傷以及脾,胃和腸的損傷。該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潮濕,其病理性質與缺乏,寒冷和高溫不同。臨床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早痢,久痢,易澀,熱痢,感冒痢疾和溫痢,冷熱混合,然後溫熱通暢;混合不足和過量,然後光滑而澀;再次在臨床治療原則的指導下,我們將思想分為治療和分階段治療。根據分類和治療,可將其分為六種證型:腸胃濕熱,脾胃氣虛,脾腎陽虛,肝鬱脾虛,脾胃虛寒,活血化瘀和腸絡,有六種代表性方葯:牡丹湯,神靈白術散,理中四神丸,通邪葯方和四逆散,四君子湯加諸車丸,少腹逐瘀湯。分階段治療可分為緩解期和活躍期。臨床認為,活動期主要以致病固體為基礎,治療主要以消除致病因素為基礎。代表性葯方有少葯湯,白頭翁湯等,其緩解期主要以陽虛為主,主要治療方法是加強右方,主要有神靈白術散,四神丸等。白頭翁溫湯對潰瘍性結腸炎有很好的療效,已成為研究熱點。有學者發現白頭翁湯能減輕炎症的阻斷程度。同時,白頭翁湯能上調黏膜阻滯中MUC2的表達,對黏膜屏障具有保護和修復作用。
(2)中葯灌腸療法
UC的主要病理變化是結腸黏膜潰瘍和膿腫,而治癒UC的關鍵是修復潰瘍。中醫認為,腸道的病理變化為「 carb腫和膿腫」,屬於「內腫」類別。根據各種疾病的起源理論。內unc綜合症,內因疼痛是由於飲食不規律,不規則的冷熱,內部和胸部,diaphragm肌,胃和腸的寒冷和寒冷,血液中的感冒,血氣得以保留和停止,冷氣互相梳理,停滯不散,熱氣繁殖,然後變成膿液,因此,對於潰瘍性結腸癌嚴的有效治療方法,還有中葯灌腸。其治療方法是直接針對病灶提高腸道內患病處葯物的濃度,並且對於葯物接觸腸道的表面積與時長都進行了相對的增加,充分發揮中葯葯性,同時也避免了腸道吸收不良,對於中葯灌腸的葯效影響,在臨床應用中無明顯副作用。這拓寬了中醫治療的新途徑,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療的優勢和特點。
一些研究表明,中葯灌腸可以顯著減少病灶粘膜的炎性分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保留時間越長,葯液的吸收越充分,恢復的速度就越快。這種疾病,預後越好。宋立勤等。用自製的灌腸劑對UC進行處理,煎出十多種中葯服用液體灌腸劑,對於清熱利濕有明顯的效益。除此之外,保留灌腸相比較於口服硫磺必定相比,治療優勢較為明顯相關學者習作,我先生則採用了保留灌腸,並結合不同的相關症狀對重要的使用採取了不同的配方,最終並以西葯治療為對照組進行了研究發現中葯灌腸有明顯的作用,還證實了中葯預處理可以減少粘膜損傷,改善臨床症狀並降低疾病活動指數。中葯灌腸的臨床應用簡單,有效,值得推廣。
(3)中醫其它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很多,其中針灸,艾灸,按摩,中葯外用,中葯足療最為常見。這些方法可用於加熱經絡,緩解疼痛並改善臨床症狀。
(4)生活與心理調護
目前,該病的發生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同時,該病病程長,大多數患者神經,抑鬱或焦慮,並具有嚴重的意識形態問題,因此對這種疾病進行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同時,疾病的發生與飲食密切相關,告知患者正確的飲食習慣已成為疾病治療的一部分。例如,應提供柔軟易消化的食物,並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或牛奶,乳製品。
4.總結
根據對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理的上述研究,UC的主要發病機理總結如下:1.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腸道菌群或食物等抗原參與了腸道免疫系統的激活。導致腸道免疫反應過度持續發展,最終會使得腸道黏膜屏障有所損壞,2、長黏膜屏障在受損後,其抵禦能力大大降低免疫功能也會隨之受到影響。3、腸粘膜屏障受到嚴重損害,使微生物菌群紊亂毒素會沖破屏障到達免疫或血管系統,最終使潰瘍性結腸癌人發病。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熱點內容
天津大學老師就探討民間慈善問題 發布:2024-05-20 01:15:02 瀏覽:589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筆記 發布:2024-05-20 01:12:06 瀏覽:76
廣東海洋大學第二批本科學費 發布:2024-05-20 01:01:09 瀏覽:246
自考法律本科論文範文 發布:2024-05-20 00:43:32 瀏覽:219
哪些大學有吉他專業 發布:2024-05-20 00:37:11 瀏覽:101
自考本科學校單位意見 發布:2024-05-20 00:31:57 瀏覽:231
蘋果大學生認證 發布:2024-05-20 00:30:55 瀏覽:297
辛辛那提大學本科 發布:2024-05-20 00:14:06 瀏覽:431
東北財經大學復試時間 發布:2024-05-19 23:32:49 瀏覽:770
deakin大學排名 發布:2024-05-19 23:21:53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