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大學生
A. 大學生真的眼高手低嗎
現在很多企業HR對沒能成功渡過試用期的大學生進行分析,認為存在於他們身上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的實際表現與工作要求相去甚遠,經常會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大學生這種表現,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很多大學生還在抱著知識就是能力的錯誤觀點。
他們把自己在大學里學到的理論知識等同於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完全沒有意識到,知識需要不斷地有針對性地工作實踐,才能更好地轉化成自己的能力。
【2】---根本不了解企業的實際需要。
錯誤地認為學好了大學的專業課程,就具有了一定的專業能力。
【3】---大部分大學生沒有遇到過太多的挫折。
他們根本沒有考慮工作中表現,自己所需要承擔的責任。
【4】---急功近利的心理。
很多大學生想快速走上自己職業發展的快車道。
【5】----大學生還沒有認識到,一次、兩次的良好行為表現並沒有太多的意義。
想取得成績,需要的是長期穩定的高標准、高質量的工作效果,以及持續地良好業績表現。很多大學生急於抓住機會表現自己,也就會忘記虛心學習的重要性,急切的心情,不可能讓他們沉下去心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做到高標准。同時,他們還忽略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沒有相應的能力和經驗時,一個看上去很好地機會,更可能是一個美好地陷阱。
【6】----迷戀大企業。
很多大學生通過網路和書籍,了解了一些世界知名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簡單地認為這些內容是唯一合理的東西,根本不清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所有企業都套在大企業的條件下進行比較,很容易對當前企業產生輕視的心理,不容易產生學習動機,也不會對工作高要求。
【7】-----生搬硬套理論知識。
其一,大學生大學學習期間,最缺少的是社會實踐和了實際的工作實習,他們對待實際的工作充滿了理想化。
其二,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理論是從實踐中的不斷總結,是一種普適性的原則。
其三,實際的工作場景,往往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現實工作不可能滿足課本理論的所有條件,同時,理論往往都有滯後性,不能解釋工作中的新情況。
所以,大學生經常在書本理論和實際工作中找不到平衡,很多時候會用完整的理論來要求現實工作,從而對現實產生不滿,錯失從工作中學習的機會,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有了過高估計,在工作中對很多基礎工作看不上眼,不夠重視,對一些瑣碎的事務性工作抱著排斥的態度,對自己不能擔當更多責任和任務懷有怨言,在工作中表現出的積極性不夠,甚至很多時候會出現敷衍工作的情況,更不可能在對工作精益求精,眼高手低的評價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