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上課現狀

大學生上課現狀

發布時間: 2024-12-30 14:51:47

❶ 當代大學生上課現狀行為分析

通過平時上課時觀察、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以及和學生代表座談等形式,我們統計發現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表現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按照發生的等級由高到低依次是:睡覺、開小差、看課外書、聊天、玩手機、做其他作業、聽音樂、吃零食、遲到、早退等等。課堂問題行為表現具有性別差異,在外顯性行為上男生比女生更為明顯,在內隱性行為表現上女生比男生更為明顯。從調查的結果可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出現問題行為。文科生專業課逃課率為14%,非專業課為25%;理科生分別是7%和21%。上公共課比上專業課的課堂問題行為多,表現為公共課比專業課出勤率低等。同樣是公共課,英語課上的問題行為要低於政治課,因為英語有四六級考試,所以學生上課比較認真。政治課理論性強,上課又枯燥,無論聽沒聽懂,只需要考前強化記憶即可拿到學分。因此,政治課上課堂問題行為比較突出。從年齡來看,年齡越大課堂問題行為越嚴重。即將畢業的學生面臨就業和考研,許多課程乾脆就不上了,甚至長時間不在學校。

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影響學生個人的學習效果,並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損害性;第二,這些課堂問題行為致使課堂氣氛壓抑、沉悶、缺乏活力,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第三,挫傷了老師的積極性,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甚至出現公開抵觸。

二、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分析

針對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多種表現,以及由此引發的不良影響,我們有必要分析這些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1.社會風氣的功利化和網路資源的普及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原有的體制、觀念和社會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加之西方實用主義和個人主義價值理念的滲透。在這種大背景下,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趨向功利性。而作為社會個體的大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他們的價值目標由注重理想轉向更加註重現實,由注重整體利益轉向相對注重個人利益,由注重長遠利益轉向相對注重眼前利益。比如,學生在專業課、實用性強的'外語和計算機等課程上比在基礎課所表現的課堂問題行為更多。 隨著網路事業的迅速發展,學校教育有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難題和挑戰。由於網路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選性和易得性,使學生可以輕易獲得大量信息,導致課堂的權威下降,學生容易產生課堂問題行為。網路資源中的虛假信息、不健康內容、網路游戲、敵對文化等的負面影響,有些學生抵制不住誘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網路上,在課堂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睡覺、發獃等課堂問題行為

❷ 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生課堂學習現狀

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生課堂學習現狀
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一直為社會所關注,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過度,高校的學風氣息呈現出淡化的趨勢。面對十幾年寒窗苦讀換來的不易學習機會,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進取、勤奮努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隨心所欲,自由散漫,學習成績下降。
一、 當代大學生學習態度散漫的表現
「大學里完全是自由的,自由的你甚至會擔心這樣沒人管到底行不行。沒進大學之前,曾經不理解為什麼在高中學習非常好的人,到了大學里學業卻荒廢了。後來上了大學才明白,人真的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沒有計劃的時候,很容易就把時間和機會錯過了,好多畢業的人回過頭來都會感嘆,彷彿大學幾年就在渾渾噩噩中過去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學了什麼。」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對這句話深有感觸,「一流入學,三流畢業。」部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1、「遲到」、「逃課」現象嚴重
根據佳木斯大學教學研究課題組2008年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有28%的學生認為曠課可以理解,另有8%的學生認為無所謂,達到36%的學生對曠課這種現象並不痛恨」。
在大學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上課鈴響10分鍾後,老師已經在台上講課,但仍有同學陸陸續續從教室後門進來,甚至有的同學還在趕往教室的路上。教師手中的考勤表上總是會缺幾個名字。大學里甚至還流行這種怪思想:「以逃課為榮」、「大學四年不逃課是一種遺憾」、「別人都逃了,我沒逃就虧了」。
2、考前一周突擊,六十分萬歲
「平時不用學考前一周背背就行」,「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平時上課玩手機、打游戲、看小說、睡覺。考前劃重點成為了大學里考試的潛規則。也難怪,老師總不希望出現一考試全班不及格的現象,再說,老師還需要學生的考評。
3、娛樂超越學習成為主業
大學是為我們走進社會前做准備的,所以在這里學習專業知識是我們最主要的目的,但是更多的學生卻把學習當成成了副業、甚至放棄學習。從中學打壓式的學習環境突然轉到自由自主的學習生活環境中,面對充足的課余時間部分大學生缺乏一個合理的計劃安排。所以導致許多人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看到別人玩就盲目的跟風,在漫無目的或者目標不清晰的生活中漸漸的養成了懶惰和貪圖享受的不良習慣,從而將重心偏移到了以娛樂為主的生活當中,如沉溺於網路、酒吧、k歌、迪廳、談戀愛。
4、畢業等於失業
部分大學生對學習抱著越來越無所謂的態度,高校的擴招已讓他們失去了作為大學生的驕傲。社會上大學生的低就業率也使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一項調查問卷顯示「對將來就業有顧慮或不知所措的學生比例達到74%」。「混學歷,混學位」成為不少大學生的心理。
二、 當代大學學習散漫的原因分析
高校學風淡化,部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大學自由自主學習方式的不適應
大學都是採取「放羊式」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中學時代一直都是在老師、家長的安排、監督下學習,到了大學學習真正的成為自己的事情,需要靠自己的自覺性。對此,大學新生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干什麼。
2、缺乏對大學生涯的完整規劃
在大學期間對自己和學校環境缺乏全面的了解,沒有對自己的大學生涯做一個完整的規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而學習,沒有人生目標缺乏學習動力。
3、心理處於成熟與尚未成熟的過渡階段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心理上處於成熟卻尚未成熟的階段,意志力比較薄弱,從眾心理比較強。作為學生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面對自己「墮落」的學習生活,我們都有反思過,也對自己感到痛恨,也曾信誓旦旦的下過決心改正。但對散漫慣了的我們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是對耐力與意志力的考驗。看到別人在玩,我們又往往按耐不住將自己的決心丟擲一邊。反思中的決心在與個人意志力作斗爭的時候顯得蒼白無力。
4、信仰缺失或信仰非理性化導致責任感淡化
信仰是心靈的產物,是一種神秘的力量,是意識中自動建立起來的一套人生價值體系,是人的精神支柱。由於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想的沖擊及大學生自身的主客觀原因,使部分大學生出現信仰缺失或信仰的非理想化導致責任感意識淡化,以自我為中心,過多的追求物質享樂,不善於動腦,怕吃苦,精神世界匱乏。這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
5、學校課程缺乏時代性與實用性
學校所設課程雖多,但大多空洞、乏味,實用性不強,缺乏創新性與時代性,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
在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學校教材的更新趕不上學科、專業的發展要求,尤其是部分基礎性學科的教材版本太過陳舊,這不僅影響教學質量,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6、部分教師授課方式單一、對學生要求不嚴
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41.5%的學生認為影響自己聽課效率的原因是「教師的授課水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確實存在一部分教師的授課方式比較單一仍以灌輸式為主。缺乏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加之考前劃重點讓部分學生對平時的學習得過且過。
三、針對大學生學習懈怠的幾點建議
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才得到進入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大學四年的美好時光不應浪費在虛度年華上。學習專業知識是我們的主要任務,針對一部分大學生本末倒置,學習懈怠提出幾點建議。
1、高校輔導員要與時俱進,創新管理模式。
作為輔導員,要多與學生交流,和學生成為朋友,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公平的對待每位學生,積極引導學生學會適應高校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做好大學生的「引導員」。 2、給自己做一份人生規劃,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
有了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就有了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促使我們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盡快的融入到大學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中。在實施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也會有種種的誘惑,這是對自己耐力與意志力的挑戰。
3、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尋找合適的壓力宣洩方式
大學生承載著社會、家長的高期望值,自我表現和成才的慾望也非常強烈,同時其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大學生的巨大心理壓力。對此,大學生不應一蹶不振,自暴自棄,應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參加課余活動培養興趣愛好,學會自我疏導。同時,學校也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豐富校園文化,幫助大學生渡過這一「心理斷乳」期。
4、充分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強化大學生信仰教育,增強責任感
信仰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及未來的發展方向起著決定作用。加強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面對大學新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出現的各種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做不好,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目標的確立和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行為品德的養成、素質的拓展和潛能的培養,也直接影響到高校的校風和學風建設。
5、積極探索高校課程改革,增加學生的選課內容
高校在課程設置上要做到與時俱進,迎合市場需求,設立實用性課程,增加學生選擇的餘地,利用興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結合學科專業的調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換代。
6、提倡互動式教學模式,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課堂的教與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作為高校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思路,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學內容與模式要勇於創新。要善於啟發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掌握系統的教學方法還要與學生多交流。
對高校的課程考核,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考前一周將筆記復印或按照老師劃得重點狂背就沒有問題。目前大學通用的「課程最終成績由佔20%—30%的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成績組成」的考核方式,讓不少學生只應付考試,對平時的課堂學習抱無所謂的態度,因此,建議將考核方式從注重最終考試轉移到注重平時的成績考察上來。將學生的課程成績與平時成績緊密掛鉤,督促學生的日常學習。
大學是學習專業知識,鍛煉個人能力的最佳時期,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我們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來對待學習和生活,讓大學四年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❸ 用魚骨圖分析大學生課堂現狀

用魚骨圖分析大學生課堂現狀如下:

一、使用魚骨圖突破教學難點,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認知。

小學生由於知識有限,思維能力不高,在學習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數學知識棗敗數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法,導致學生很難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和概念。學生學習知識以記憶為主,在理解困難的情況下進行記憶,很容易導致概念混亂、知識混淆,學習效率不佳。傳統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著教學質量。

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魚骨圖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引導。教師將學生容易混淆和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點進行匯總、整理,設計成魚骨圖,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四、利用魚骨圖,引導歸類錯題。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整理和修改錯題,鞏固自身並不扎實的數學內容。再則,對數學知識加以整理,有利於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進而作針對性枯段的彌補。整理錯題是學生學習總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自身經常犯的錯誤,避免下次還出現類似的錯誤。

但是,整理錯題需要學生有耐心與細心,唯有這樣,才能夠總結和改正自身犯過的錯誤。但不少學生存在惰性,在整理錯題時容易厭煩,進而在長久的學習中產生逆反心理。若是可以對魚骨圖善加利用,就會讓學生自主總結凳首錯題,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並讓他們受益終身。

總之,魚骨圖對學生的成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將魚骨圖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題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運用魚骨圖,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為學生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❹ 怎麼看待現在大學生的上課現狀

大學生現在的上課現狀實在是太慘烈了本人將從以下幾點來為大家闡述。

❺ 大學生上課現狀

設想一個場景:在一間130人的大教室,放張PPT,老師滔滔不絕授課。而學生呢?100人是低頭族:吃雞、煲劇、刷短視頻、幾個哥們「暢所欲言」,時不時發出魔性笑聲……
此情此景,是不是就是你在大學上課的真實寫照。
而課後呢?無非是泡圖書館。幹啥?盯著ppt自學。矛盾來了:課上不聽講、課後看ppt自學,不覺得很滑稽和幼稚嗎?

課上不學習導致掛科
可高校上課為什麼會出現課上不學、課後自學的情況呢?只因這3點。
01
課程重點全在ppt上
老師:「期末考試課程重點全在ppt上,ppt弄會了,考試90分。」
我在二本高校,很清楚什麼是期末考試。
誠然,期末考試是簡單的;實然,考試只需圈重點就好了。重點在哪?ppt上。
可為什麼課上不學呢?
一方面,因為9年義務教育+高中3年將學生壓得太狠,導致大學生放飛自我;另一方面,大學生依舊有考試、不掛科,PPT成為了首選。看PPT,期末照拿獎學金。

大學期末考試
02
專業課真心聽不懂
如果說前面太懶散而主動選擇看PPT,那這部分學生是真的聽不懂,被迫選擇看PPT,自學專業知識。
01
就電路來說,很多學生上課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天文」?難道你讓他像個「傻子」一樣盯著老師2個小時嗎?
02
當時學量子力學時,聽到一半就懵了,大腦處理知識的時間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速度。最難受的是:聽不懂之後再怎麼努力也聽不下去,也聽不懂。這種焦慮你懂嗎?

大學成績太差
所以,不是課上不學,而是完全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無奈放棄,選擇看PPT自學。
03
老師照本宣科
有一種課,叫水課;有一種老師,叫「照本宣科」。
有哪些水課呢?
學生潛意識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毛概課基本上都是直接念PPT,也沒有親身案例。
這種課堂確實挺無聊。老師純粹念PPT,形勢課比毛概課更受歡迎,課堂參與率高,講真實案例的老師更受歡迎。

老師照本宣科
但其實,諸如「毛概課」並非水課。
普京給全俄中學生上公開課,有中學生抱怨學校中有很多「沒用的課程」,對此普京持有不同意見。他說,學校的某些課程看似無用,實則不然,「只有不斷積累知識,方能形成個人的世界觀,夯實未來發展的基礎。」

所以,並非水課,而是老師授課方式太蒼白。學生已經達成了共識:「除專業課,其餘課程就是念PPT,那麼對於老師而言,你這不是誤人子弟嗎?」
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想要學生上課學習,又照本宣科念PPT,不覺得很滑稽嗎?

熱點內容
美國男子女子大學生 發布:2025-05-02 12:29:20 瀏覽:622
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官網 發布:2025-05-02 12:24:50 瀏覽:9
大學生新聞網官網投稿 發布:2025-05-02 12:20:44 瀏覽:583
大學生5分鍾微電影劇本 發布:2025-05-02 12:19:18 瀏覽:286
黨課大學生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02 12:19:11 瀏覽:739
西南名族大學研究生藝術設計推薦書籍 發布:2025-05-02 11:49:09 瀏覽:336
上海交通大學劉洪教授 發布:2025-05-02 11:35:47 瀏覽:268
大學生考空姐 發布:2025-05-02 11:35:43 瀏覽:127
心理危機干預大學生 發布:2025-05-02 11:34:30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