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對薩德事件感受

大學生對薩德事件感受

發布時間: 2025-05-09 08:06:06

⑴ 高考作文:無視者的可悲

案例一:

說到無視,有兩種情況:一、無視別人;二、被別人無視。無視別人者往往自取其辱,被別人無視者備受屈辱。

近些年,韓國政府時常無端指責中國政府頒布了所謂「禁韓令」,他們覺得現在中國赴韓旅遊人數減少了,中韓之間文化交流減少了,韓國的企業在中國受到歧視了。其實就是一句話:中國人的錢不好賺了。這種賊喊捉賊的把戲,韓國玩的是駕輕就熟。他們難道不知道「薩德」系統的部署,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國的國家安全?他們難道就沒聽到中國政府的多次抗議?他們難道就沒聽到全中國人們憤怒的聲音?這些都被他們無視了,他們無視自己已危害到我國國家安全的事實,無視中國人民的憤怒,最終自食惡果也理所應當,因為無視別人者往往自取其辱。

韓國敢於無視中國抗議的呼聲,誰在為它站台?自然是國外的反華勢力!這些人看不得中國的強大,看不得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在他們眼裡,中國哪兒都不好,做什麼都不對。他們無視中國為國際和平作出的貢獻,他們也無視中國人民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對中國近些年取得的成績他們選擇性失明,各種無端的指責,各種非法的制裁,各種流氓的手段無不在告訴我們:這種無視的背後其實是西方式的傲慢和偏見。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用雙重標准來對待中國,自己歪著腦袋,還說別人站得不正。對亞洲人的歧視,特別是對中國的歧視已經延續了百年,現在還飄盪著著它的殘魂。 韓國敢於無視中國,還來自於部分國民的無知。當大部分有良知的中國人自發選擇了抵制韓貨,特別是抵制韓國政府的幫凶——樂天時,我們還能看到「哈韓」的身影。偏偏有一些國人不顧國家的尊嚴,無視祖國的榮譽,依然我行我素,麻木追星、瘋狂購物。在他們眼裡「韓流」就是自己的一切,各種跪拜的丑相,各種阿諛的言辭,丟盡了中國人的臉。而那些所謂「韓流」賺著中國人的錢,卻做著傷害中國人感情的事,這樣的人居然也能在中國混得風生水起?有些「腦殘粉」甚至高呼:「如果非要在OPPA(歐巴)和國家之間選擇的話,我選擇OPPA。」也難怪韓國人無視中國,因為他們知道中國還有著這么一群「韓奴」存在。

美日等國的慫恿、挑釁,已使中國危機四伏。君不見「南海危機」,所謂「南海仲裁」的鬧劇剛剛停歇,澳大利亞又在鼓吹所謂中國間諜竊取情報;「釣魚島」還未真正歸還,「港毒」「疆毒」「台毒」又有合流的趨勢。我們有些國人對這些視而不見,殊不知國富才民強,國家強大了,走出去才有底氣。

魯迅曾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民魂的強大可以拯救一個處於水火之中的國家。但靠這些「行屍走肉」怎可把國家建設好?靠這些沒有國家榮譽感的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何時才能實現?無視國家危急,崇洋媚外者皆已失去了「民族魂」!

被無視了,我們憤怒,我們屈辱,但我們不能止於憤怒,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反擊這些無視,讓這些無視中國者自取其辱。韓國人已經感受到了無視中國的惡果,但這不夠,還有很多「無視」我們現在無可奈何。只有中國真正強大起來了,中國人的聲音才能傳遍全世界,只有那時,我們所受的屈辱才有洗雪的一天,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才能真的翻入新的一頁。

五千年的輝煌歷史,你已成了過去;中國啊,有你重新走向輝煌,你才能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到那時,沒有人再敢無視於你,到那時,你才能高呼:「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案例二:

哲學家康德曾說 「有兩樣東西,愈是經常和持久地思考它們, 對它們日久彌新和不斷增長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實著心靈:
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在康德眼中,星空和道德律不但不能無視且還要愈加敬畏。無獨
有偶,大文豪歌德也曾說過「陶冶我們靈魂的美好感情,存在於塵世 間冷漠的激動之中。」 由此觀之,對於「無視」這個話題,自是百家爭鳴,各執一詞。
在我看來,這個詞非褒非貶,而要視情況而定。 誠如古言,沉默是金,但不失度的無視不乏為一種赤金。無視,
是閉媚俗於心門之外,拒萬絲評價於己念之外,這是對自己秉持的一 種尊重,是輕重舍與得之間的舍的精妙。風吹萬竅而音不同,千般口
吻,萬端媚俗,皆為前行路上的荊棘,無視其扭曲的纏繞,方是前進 的堅定。 毋庸置疑,必要的無視是為了自己的獨行闖盪。孑孓一生,欲輕
狂,卻不盼瘋魔,青眼好人,白眼拒人,嵇康著實演繹別樣無視。放 盪一生,不羈一世,無視所惡,滿眼所好,一絕廣陵,笑唱死生!若
一生皆被濤般言論所阻礙,何得一生自如,一身瀟灑?羈絆羈絆,指 點指點皆生於虛無,歸於虛無,何需將虛無如此看中而膨脹成自我的
枷鎖?無無視,恐不成事。

莊子有雲:「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他非己,焉知己之意?媚 俗也好,污濁也罷,皆應無視!
然而,生命中又有太多的東西我們不能無視!而今,我們每天忙 於工作,忙於過活,所無視,所錯過的,可並非只有躺在地上的老人
和小孩,更多的是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的細小卻更為重要的東西。 龍應台的《目送》寫過,我們和父母之間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 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蹣跚學步的我們, 不會無視身邊的父母。 而如今,簡單的卻成為了一種羞恥。當初的他們不敢忽視我們的一絲
一毫,而如今的他們卻已力不從心,看不動了。這種個體的無視慢慢 影響了周圍之人,久而久之,也就變成了一種社會整體的無意識。
有些人過分注重自己,對於事不關己之事一律視而不見,甚至還 有人引經據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但這種行為只
會使自己孤立於社會之外,他們往往還會自命清高與眾不同,但事實 是在他們不願加入社會與集體的同時也被社會與集體所拋棄了。
可能當敵人的炮火在你所居住的城邊打響時, 你可能會想到反正 沒到我這。可能當敵軍在你家旁邊安營紮寨時,你可能又會想反正沒
進我家呢。直到你的房屋被燒毀,你所擁有的一切灰飛煙滅時才去追 悔莫及。這當然不是危言聳聽,一百年前的中國人基本上都是這個心
里,視西方之先進文明於不見,視敵人的尖船利炮不見,過著自給自 足的生活。而那些極少數的有心人,卻被世人幾乎亂棍打死,消失在 時代之中。
這種無視是恐怖的,也是令人心寒的。我們要杜絕無視,我們要

事事關心。 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活著,需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是
什麼使最美司機吳斌因不能無視乘客的生命, 以自己換回一車乘客的 安全;是什麼使一位大學生見到雨里的清潔工時沒有選擇無視,而是
給他的頭頂遮上一把傘。是正直,是善良。正因為他們有一顆正直善 良的心。所以他們做不到忽視生活中一切與自己無關的事,只與利益
為伴。在危險求救面前,他們做不到漠視,做不到心安理得地離開。 正因為他們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所以他們能在這花花世界中,以最
純潔的情感,最真誠的態度對待生活,活出有聲有色,有血有肉的人 生。 恰如王爾德曾說: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 而有些人卻仰望星空。
「只有爭做仰望星空之人,方可洞悉世間的美好,靜看花開花落,靜 聞鳥語啁啾。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無視與否,皆有尺度;道德律令,在我心 中!

案例三:

無視 如今的社會高速發展,愈來愈多的人逐漸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 而無視了周遭的一切。 「無視」這一思想正慢慢充斥著人們的大腦,
並在無形之中被放大?? 因為無視,所以人際變緊張;因為無視,所以社會變冷漠;因為 無視,所以國家變混亂;因為無視,所以??
何為無視?即對於與自己不相關的事件而持有的一種無所謂甚 至是冷漠的態度。人與人之間因此而變得疏遠,不再親密了。隨著科
技的迅速進步,以往的寫信逐漸變成了電話、微信等聯系方式。幾乎 每時每刻都能看到人們拿著手機或者平板,對著那冰冷的顯示屏,手
指不停的刷動著,一遍又一遍的刷新著朋友圈。對於身邊的親人和朋 友,他們絲毫沒有想交流的意思。與自己關系不大的事,他便聽也不
聽,繼續盯著那虛擬的網路世界。他們無視親朋好友,無視身邊的點 滴小事,無視周圍的變化。只有抬起頭時,他們才會知道,原來世界 又變樣了。
與此同時,無視規則與道德的現象更是數不勝數。保障人們行駛 安全的交通法規,在大多數國人看來,好像並沒有什麼用,只是一紙
條文罷了。眾人集體闖紅燈的現象被人們調侃為「中國式過馬路」 , 只要湊夠一撮人,哪管什麼紅綠燈,直接沖。這儼然已經成為了社會
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每次聽到行人因為不遵守交通法規而喪身 的消息,總有人義憤填膺的指責這指責那,卻很少有人想到這其實是
我們自己造成的後果。 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反思「中國式過馬路」這

一現象,而不是無視它。只有當我們正視這一行為時,才有可能使其
發生的頻率降低,直至消失。 幾百年前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侵襲了哈佛大學的圖書館。一批 藏書被燒毀, 有一本書卻因為一位學生違反規定,
將其帶出了圖書館, 而倖免於難。他在一番糾結後,將書還給了學校。可最終他因為違反 校規而被學校開除。 由此, 不難看出,
無視規則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由於社會的快速運轉,經濟的快速發展,許許多多的人為了眼前
的利益,無視細枝末節,忽略細節。對那些重要的小細節採取無所謂 的態度,採取不嚴謹的態度,只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理去生產產品。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是一無所獲,還會有所虧損。自己也背負著外 界的指責與謾罵。 若是選擇正視這些狀況, 選擇採取正確及時的手段,
那麼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為了使人與人之間再充滿熱情,使社會再充滿溫暖友愛,我們所 需要做的就是避免無視頻繁地出現。 關心他人, 關心集體,
關心社會, 關注身邊的一切。 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 對外物予以必要的留心留意。 正是因為人們的法律意識淡薄,無視道德,無視法律,所以犯罪率有
所升高。但只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提高公民意識,關注時事,而 並非無視,那麼這世界將會更加和諧,人與人之間更容易相處。
誠然,我所說的並非一味拒絕無視,而是適當的採取措施來面對 所發生的事。遭到別人不友好的辱罵時,我們可以選擇容忍。畢竟, 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燈紅酒綠中, 笑看塵世, 適時切換自己的態度, 這才是大智吧。

案例四:

無視的本質,是人類隱匿到潛意識最隱秘底層下的,對安全感與平衡的狂熱需要。 ――題記

人類文明實質上所一直追尋的,雖然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並無意於此,是一種包含一切信息碎片然最終能歸納為兩個尖銳矛盾點的蹺蹺板式的微妙的動態平衡。在技術突破帶來的信息爆炸與社會分工的精細化致使生活方式與觀念巨變的今天,平衡的領導層正在悄悄發生將會被載入史冊的政變,身在其中的人們感受到了巨大的不安全感――你知道的――人類不喜歡變化失控的感覺,人類依賴平衡生存。

我們試圖在炫目的光亮中抓住什麼,我們試圖建立新的思維系統去解釋新時代里我們所無辜承擔的「人的罪行」,我們試圖為自己的孤獨與無能為力找尋可供深夜反省時自我安慰的理由。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所謂「信息時代的原住民」――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身上。

老人們會帶著寬容的挑剔說,年輕人總是錯把其與生俱來的旺盛表達欲當作才華。年輕人,最害怕被無視,最渴望被關注,盡管他們常常對此表示不以為然,口口聲聲說著什麼「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如果全世界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麼樣」「我不在乎」(當然筆者很跳不出自個兒圈子地認為這些句子確也是很有些道理的),以無視的方式,裝飾自我的不凡,表達對世俗規則的不屑一顧,似乎這樣,在其內心深處夜夜自欺欺人的問答時,就能減少一點點對自我孤獨與無能為力的厭惡與憤怒。包括筆者在內的年輕人,在與同齡人一起搭建的網路世界裡尋找孤獨與被無視的「高尚」解釋。我們完美詮釋了「製造神話是人類的天性,這可以說是浪漫主義對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種抗議」。

然而,我們無法拒絕潛意識里的選擇,無法逃離潮流的裹挾。 我們只是本能地撲向安全感與平衡。 我們確實是無辜的參與者。

我們爭強好勝,佯裝無視,其實不過是缺乏安全感,恰恰是汲汲於得到承認的體現。我們只是,沒有資本,去無所畏懼,去愛。還有各個時代許許多多的青年中年老年人,我們都是莊子筆下「有所待」的人,包括莊子自己。他選擇去無視了,或者說他不得不無視了。在鮑鵬山筆下「為才華所累」的怪老頭莊周也會為「曳尾於塗中」選擇無視。那個無視社會倫理道德與人人遵守的相親相愛的法則的「死後天才」思特里克蘭德,不過是在找尋家園的路上管不著那麼多了。那個無視規則無視政府的先鋒征戰者奧雷里亞諾上校,不過是個無力去愛的人。 無視的潛意識選擇性與強大的裹挾性,形成於人類文明一天天的積淀,一步一個腳印,其發展至今的軌跡節點也有可循得之痕跡。在此筆者需強調,筆者深以為,任何單純的批判本身都是罪行,因為其可能的社會傳播帶來的影響是可怕的,讓更多的人變得狹隘,看不見客觀實物的多維性與在自然體系裡的相互牽連之復雜性。所以,筆者對我們普遍性的無視抱有的態度是理解與盡量強迫自己有視、正視部分自我欺騙與社會現實,畢竟筆者是凡人,做不到拋棄這個人設與其配備的屬性。另外,我們的選擇性無視亦是一種形成已久的平衡,拋棄它也是危險且不利於我們最喜歡標榜的「人類大義」發展的,從這個角度上說,無視也是一種重視吧。很遺憾也略有矛盾的是,在文明的進程與人類個體的成長中,我們哪怕是為了生活得下去,為了我們那些官方宣傳與普世認為的重要的人的精神的蓬勃發展,也得選擇性無視一些東西或精神,去構築平衡。筆者堅信,沒有什麼是虛空而生的。人的思想與行為都來自於外界的影響與觸發,你看,是其成長環境構造的罪人的思維,是那些後來指責罪人的人(很可能包括你我)在形成其被認為反人類的想法中推波助瀾然甚至起關鍵作用,然最後的最後卻要個體去承擔整體的錯誤,筆者以為,這也是人類的罪責與悲哀吧。

熱點內容
好的大學為什麼都是老教授 發布:2025-05-09 11:39:12 瀏覽:109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紅寧 發布:2025-05-09 11:35:14 瀏覽:87
教授是博士後的導師 發布:2025-05-09 11:23:50 瀏覽:431
中國各專業有多少大學生 發布:2025-05-09 11:23:42 瀏覽:315
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准聘副教授 發布:2025-05-09 11:20:13 瀏覽:278
青島211大學教授工資 發布:2025-05-09 11:04:34 瀏覽:380
95歲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捐款 發布:2025-05-09 10:52:23 瀏覽:829
河南大學附屬小學網站 發布:2025-05-09 10:46:10 瀏覽:254
本科生復讀能藝考 發布:2025-05-09 10:44:36 瀏覽:852
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獎助學 發布:2025-05-09 10:41:31 瀏覽: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