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你不失業誰失業讀後感

大學生你不失業誰失業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5-05-19 17:10:26

❶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痛批沉睡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難容

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等微信分別刊發文章——《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霸」、「學渣」、「學弱」(有學霸的心,但總取得學渣般的成績)等一些名詞開始流行。那些年,你認為高考分數將決定你一生的命運,於是你拿著自己的高考成績尋找自己夢想的大學,把分數當做賭注,與夢想一決高下。可是後來,怎樣了呢?這些場景你是否覺得熟悉。上課時清醒沒有發呆的多,發呆沒有睡覺的多,睡覺沒有玩手機的多;下課時,自修沒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沒有看連續劇多,看連續劇沒有游戲多。如此這般,就業時的失敗怎能不比成功多?隨便翻翻,就當是頭條新聞吧,怎麼說呢,人民日報反映的確實是目前大學的真是情況,當然這也是目前大學生失業的表面原因,人民日報能痛批說明國家也發現了目前大學的嚴重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先發現問題,再承認再解決,所以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值得肯定,雖然本人剛大學畢業了,好像與我也沒多大關系了。

❷ 《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讀後感

      近期閱讀了大區劉總推送的文章《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光看到這個題目,就讓人頓覺振聾發聵。

        搬開歷史軸卷,回頭看一百年前的大學生、青年們,風華正茂的錦瑟芳華年齡,一個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尋求出路,雖百死而尤未悔,最終成就少年強則中國強的風華絕代之風流人物,在浩如煙波的歷史長河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此則不愧為成就祖國未來的大學生之職。

        然而如今,大學生究系何為?文中從各個方面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現在大學生的形形色色的形象:學技術不肯動手,學理論不肯動腦。上課時該清醒時卻發呆,該認真時卻玩手機,成批在看直播,逐抖音,追鬧劇,打手游,侃大山。考試時追問范圍,列印小條,直到畢業前也沒剖析清楚自己的興趣特長,日常愛好。等到找工作就難上加難,給自己貼上畢業等於失業的標貼。對比前後,代表祖國發展的大學生、年輕人不復朝氣,丟棄使命感,佛系價值觀使得不明方向,也就不難理解媒體如此咬牙切齒,發聲筆伐的用意了。

      不必說,如此渾渾噩噩,虛無不堪;也不必說,沒有一技之長,國家繼承從何談起;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才競爭力,企業怎麼會需求,個人的發展將是南柯一夢,過眼雲煙。

      作者筆鋒一轉,直擊痛點的指出:這樣的大學生即使進入企業,但上班時常會踩著點走進公司,下班前一小時就心不在焉,玩玩手機,刷刷微博,純屬虛度光陰,簡直就是佛系青年。有人羨慕別人,夢想發財,但一天天安於現狀,為之「獨享歲月靜好、知足常樂」,不去想著持續學習,努力破局,將終被汰換。

      繼續讀,作者分別又從正反幾個典型的例子給予啟發,一個是三十而立的年紀不求上進,依靠啃老,拜託家人過著歲月靜好的日子開始養老,完全沒有任何未來。另一個例子說,在企業不追求進步,一味的依靠之前的成績、學歷……是完全不能適應不斷的發展趨勢的。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到哪裡都是成立的。當然,也有像文中樹立的中青年蛻變的樣板那樣上進的人為我們傳遞正能量。蔡玉潔,一名一線生產車間的技術員,在不到40歲的時候丟了飯碗。但她下決心重新出發,通過自學和參加培訓班,考取了會計和計算機相關資格證書。憑借這些新本領,她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待遇甚至比原來還好。這就說明,放鬆學習,不管年齡是大還是小,被淘汰都是必然,只有真正踏實的保持學習態度,才能為自己謀的進步、發展。如前所述的大學生,更應該有這樣的憂患意識,更應該與時俱進的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和一切生存技能。而不是在不斷的打磨中把知識完全還給老師,自己什麼也沒得到。

      當今形勢波譎雲詭,企業生存則要不斷求新求變。而在企業中的每一個人,要生存下去,勢必永葆青春,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動力。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說:缺乏進取的精神,就意味著墮落。這一句深刻地鐫刻在每個人心頭,忘記了也就垮下去了。一個企業發展的大趨勢永遠不變,而個人在企業要成功,則要看每個人怎麼去把握機會?

        時下,只有更懂得虛心學習進步的人,貌似離成功的階梯才更進一步。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醒來了,不要再沉睡。

❸ 致還在沉睡的大學生讀後感

上課的時候,清醒沒有發呆多,發呆沒有睡覺多,睡覺沒有玩手機多;下課的時候,自修沒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沒有看連續劇多,看連續劇沒有游戲多。如此這般,就業時的失敗怎能不比成功多?

不給范圍就不會考試,給了范圍也只是復印同學准備的答案。你自己即使是老闆,你會僱用你自己嗎?

付了錢得不到商品是誰都不肯的,而你交了學費,卻對那些不給你知識的老師心存感激。基本的買賣都不會,你還配做什麼?

上大學填報志願,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大學畢業找工作了,同樣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自己都不認識自己,還有誰能認識你?

學技術不肯動手,學理論不肯動腦。等待你的除了失業還能是什麼?你說,你修完了《計算機基礎》,但真實水平與小學生大體相當。你的競爭力在哪裡?

你說,你修了兩年英語,然而,你的水平還沒有翻譯軟體水平高。有哪家用人單位需要你?

你說,你修了《思想修養課》,但你根本就沒聽。你敢說,除了課堂上睡眠的抗干擾能力得到提升外,在思想修養和道德品德方面,還有哪一點比高中生強?如此德性,怕你都來不及,還會有誰會用你?

你說,你修過《閱讀與寫作》,但你讀的是手機,你寫的是微信。對語文,自己都沒信心,你還想指望人家對你有信心?

你說你有專業,除了玩手機略顯專業外,你能響亮說出你還有什麼專業特長嗎?不論什麼課,對你來講都變成了手機操作課。拿筆的時間遠沒有拿手機的時間多,看黑板的時間遠沒有看手機的時間多,你讓誰去相信你是一個有專業的人?

實習要讓父母開假證明,評先進要讓父母找關系,補辦證書要父母跑學校。找工作的時候,你能有一分坦然和自信嗎?

雙休日你起來吃過早飯嗎?連吃飯都不會,還有誰會相信你會幹活?

誰也不懷疑你軍訓的時候疊過被子,但又有誰會相信軍訓結束後你還疊被子?
唯一投入的是游戲,耗時最多的是游戲,而你的自薦信對此又隻字不提。自己做的連自己都不認可,世界上還有誰會認可你?

講大道理的時候你是老子,伸手要錢的時候你是永遠的兒子。你可以欺負你的父母,世界也能任由你欺負嗎?

離開了電腦你還能做什麼?離開了游戲你還喜歡什麼?離開了家你還能到哪裡去?離開了父母還有誰會給你送水端飯?對於這些問題,你都找不到答案,你還想找到前程嗎?

學無所成,怪學校;考試掛科,怪老師;犯錯受罰,怪制度;人際孤獨,怪同學;就業困難,怪時代;孤立無援,怪父母。只有責怪,沒有反思;只有罵人,沒有檢討。如此處事,老闆即使是你爹,他敢錄用你嗎?

圖書館里沒有你的人影,運動場上沒有你的人影,公益場上更沒有你的人影。你退化的不是肌肉,你退化的不是責任感,你退化的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像你這樣的人,唯一適合的崗位是看守墳墓。今天,這一古老的職業已消失,你的失業也就成了必然。

存在的價值在於不可替代。責任心、吃苦精神、寫作水平、做事能力、專業修養、操作技術、學問素養、與人相處,有哪一方面是你的看家本領?有哪一點是他人不可替代的?農民工都比你強,你不失業誰失業?

❹ 作為一名大學生,你是如何看待失業這個話題的

2020年疫情爆發,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求職者的求職計劃和渠道受到影響;許多中小企業難以生存,70%以上的中小企業選擇保持員工規模不變或適度裁員。疫情爆發期間,中國整體經濟疲軟,對創業和就業產生了負面影響。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應屆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874萬,比去年增加40萬。2020年,需要就業的總人數預計將達到950萬以上,更多的失業人將湧入就業市場尋找工作。2020年春招的就業壓力會進一步擴大,就業市場的衰退會進一步加劇。大學生「畢業是失業」的現象逐年增加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人才需求信息已經清楚地表明,我國需求最大的人才是大量的技術工人,如中高級技術人員,教育水平大多集中在大專院校一級。現實情況是,全國所有的高校都渴望成為大學,所有的大學都渴望成為一流的綜合性大學,要求所有的學生一進校門就成為綜合型人才。此外,教育體制改革跟不上高等教育的發展,市場化的辦學機制尚未建立,導致類似的專業設置現象。有些專業幾年前就超需求了,還盲目擴招,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失業。

目前部分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沒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導致專業盲目性大,銜接嚴重,導致供大於求;很多學校專業劃分太細,畢業生知識面窄。另外,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各個層次都存在「搶」的情況,專業沒有區別,所以存在「擁擠效應」,這也是一種結構性的失業。


(二)自身素質落後。大學畢業生的素質是用人單位招生時考慮的重點之一,但目前大學畢業生的素質結構落後於市場的需求。其主要表現為:

1 .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學好這門課程是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發展的重中之重。從各種專業課的開設,到各種專業的培養目標,都圍繞著學生的成長和成功。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也是學生形成專業技能的重要基礎,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石;2.專業設置過細,導致畢業生知識面狹窄;3.教學質量下降,學生素質不高。根據部分高校的後續調查,只有70%左右的高校畢業生能適應工作,相當一部分畢業生不能適應工作。

(三)就業期望值普遍較高。就業期望值太高。大學生盲目追求工資高、福利好、工作輕松穩定的部門和單位,不願意去應聘條件艱苦、挑戰大的工作,因此放棄了低就業意識。期望值太高,選工作太挑剔。這說明大學生就業的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之間的偏差是就業導向偏差失業。

(四)區域和城鄉差異。在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出現了人才高消耗的現象,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然而,在一些中小城市、縣城,尤其是西部地區,人才尤其是高等教育人才嚴重短缺。一方面,這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急需人才推動發展,改變現狀;另一方面,人才不願意去這些地方。這種人才流動造成了欠發達地區人才嚴重短缺,而經濟發達地區卻出現了人才過剩的現象。大學生就業選擇的這種兩極分化現象加劇了高素質勞動力的地區分布和城鄉分布的偏差,進一步擴大了地區和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東部地區吸納了5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而西部地區只吸納了不到20%的高校畢業生,導致發達地區人力資源供給相對過剩,使得本已激烈的就業競爭加劇。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逐漸發展起來。但由於相關就業政策法規的缺陷,比如跨省、跨市、跨部門、跨地區的大學畢業生選擇,特別是大中城市,仍然存在准入和戶口指標的限制,導致工作調動成本非常高(包括原單位的工作接受成本、離職成本和交易成本)。

此外,中國勞動力市場競爭力不足,城鄉之間存在嚴重的制度分割。一旦大學生想離開城市去農村工作,就會因工作轉換成本高而導致。因此,部分大學生寧願去東南沿海地區和一些大中城市工作,這與他們的專業無關,難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也不願意去基層或農村從事專業對口、待遇優厚的工作,從而形成了一個針對大學生的結構性失業。大學生的結構性失業是人力資源的浪費,會打擊社會和家庭對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降低人們對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處理不當,會影響社會穩定。解決大學生結構性問題的基本對策

1)重新審視高等教育擴招政策決定一個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不是某一時期的大學生人數和大學畢業生人數,而是社會各階層吸收新技術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必須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和環境協調發展,符合國家發展的總體目標,採取正確的高等教育增長方式,堅持以提高質量為根本目的,改變長期以來單純增加大學畢業生在全國人口中比例的粗放式發展思路。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也需要相應地發展。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社會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如果一味追求畢業生數量而忽視質量,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不利影響。

(二)調整培訓水平和專業設置

高等教育應以市場需求、宏觀經濟趨勢、中觀經濟變化和微觀經濟需求為導向,在培養層次和專業設置上進行根本性變革。及時改變專業結構;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適應,積極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R&D中心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對就業市場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分析,了解未來幾年各專業人才的需求和供給,調整教育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和專業設置,優先發展高新技術和應用型學科,培養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人才和產品。提高大學生的能力會使他們自信,有了自信,他們就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大學生只有結合合理的知識結構、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在就業過程中處於有利地位。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主要是因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只掌握書本知識,忽視實踐能力,綜合素質不高,缺乏社會競爭力。

❺ 至還在沉睡的大學生:你還不是失業,天理難容1000字感想

致沉睡中的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百色學院 材料本151班 劉某
「你不失業天理難容!」這么個短句實然火了起來,除了大學生之外,社會上的各個群體都對此津津樂道。大家在茶閑飯後,紛紛含叨著這句話:「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我對此不以為然,此句的作者目光短淺、以偏蓋全,我只能付之一笑,這種泛泛之之輩多不勝數,不過是憤世嫉俗、博人眼球而已,一笑而過隨手置之才是聰明人的做法。不過意料之外的是,學校竟然要求我們寫一篇感想!好吧既然領導們這么做,必定有其我等難以理解的深意,容我構思一下寫一篇正正經經的讀後感。
中國的應試教育我批評不了,想批評也排不上號,不過在我的細算之下,「大學生,你失業天理難容」的根本原因不就是應試教育導制的么?
一個個只會學習和考試,難道以後工作就做學習和考試?不是我說,大部分大學生離開了學習跟考試的的確確是一群上不了檯面的爛泥!很榮幸的,我從來沒有罵自己的習慣。
一個個都只會學習,有啥用?有多少工作是考學習的? 以後就坐等失業吧!畢業之後連社會青年都不如,還總瞧不起人家呢! 哪來的自信?
社會上沒有公平,但是公道自在人心。一群書獃子畢業了啥也不是! 你不失業誰失業?我上了大學之後常常偷笑。我寫文章時大家在睡覺,我去比賽時大家在玩電腦,我在做主持人或是播音時大家在玩手機玩什麼XX榮耀; 我運動時大家在唱K喝酒劃拳!這些人不失業確的挺不公平。但他們就是不失業! 有錢家的孩子和何能失業呢? 腦子活能喝酒會說話的人怎麼可能失業呢? 無稽之談!
所以說,真正失業的恰恰是人們眼中的乖孩子,那種話不多、學習好、不翹課、看不起壞學生的「優等生」,笑話人不如人一個個心高氣傲紙上談兵,真正到實事上啥也不是。要學歷有比你更高的,前要證書有比你更多的,要後台有比你更硬的,不會說好話,不會上炮。不會喝酒、長相普通,人家問:「你會什麼? 」--「我會學習」「還會什麼?」--「還會考試。」「出門右轉XX大學,印幾個小告去做個小槍手吧。」
他們這些乖孩子為什麼找不到工作呢? 他們錯了嗎? 沒錯,一點都不錯,他們是中國特產啊,中國新一代的模範啊,誰錯了,中國教育錯了?應試教育錯了? 啊我不知道,我可什麼都沒說……
大學生批的差不多了,該說說這些憤世的渣滓了,一個個閑得不行,看不起人家大學生,不就是嫉妒嗎?有本事你考個大學啊,有什麼資格看不起人家大學生?大學生千千萬,一人一口口水都淹死你幾百遍,站在什麼立場高談闊論?還是那句話,笑話人不如人,有些人真是皮癢得很,害我浪費室貴時間寫這什麼鬼東西,我不是什麼閑散大學生,我的時間很緊、業務很忙,我的寶貴的間您耽誤得起嗎……窗外又下雨了,小草洗去了身體上他灰塵來迎接嶄新的一天,天邊的魚肚白已經剝開了蛋白露出了金燦燦的蛋黃,紅彤彤的極是誘人,誒呦幾個字的功夫,天放晴了,雨聲漸息,我的感悟也是接近結尾了,伸一個懶腰,關上我的小台燈,室友的鼾聲也弱了下來,怕是生物鍾快響了吧?宿管阿姨打開了宿舍樓大門,我也該打開水閥沖去身上的塵埃下樓晨跑了,看!小草洗好了身子在向我招手呢!
那麼,此文就此結尾,晨跑結來回來還要繼續完善我的創業策劃呢,上班族有什麼前途?也只有這種泛泛之輩拿著薪水混吃等死才有大把時間來憤世嫉俗,還大膽放言大放厥詞。恕我直言,這種人若不是為了湊字數,批他都臟了筆。
送你一句話:不要質疑這個社會,你改變不了它,如果你不順著它來,等待你的只有消失在大眾視線中一個結果。

❻ 看到(致還在沉睡中的大學生)你有什麼感受心得體會1000字

我若失業,天理不容。
我勤勤懇懇,讀完大學讀完研,考完博士出社會,尼瑪還是拼不過富二代!
第一,智能手機不是喬布斯發明的,是ibm做出來的。
第二,什麼叫做智能手機讓中國人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最讓中國人低頭的作業好嗎,從小學低到高中,一天低幾十個小時比手機嚴重多了好嗎。這樣的頭顱我不懂高傲在哪裡,作者你說的高傲真的不是諷刺我國人嗎!
第三,說上課那麼多不聽課的。我就奇了怪了,為什麼就沒人想到老師講的純理論無趣到大家都無趣?還有,作者你看的是哪個犄角旮旯里的小學校啊?我怎麼就沒看到我們學校,別的學校有你說的那麼嚴重阿,不要因為哪陣風吹來兩只螞蚱你就跑著大喊鬧蝗災了好嗎!
第四作者你是有多傻阿,還是你以為學校有多傻阿,還是你以為國家有多傻阿。考試嚴地不要不要的,抓到一次作弊就終身污點了你怎麼跟忍者一樣想復制就復制牛掰的不要不要的,你以為大學生都特工啊。還有,比方說我們學校居然電腦期末考是筆試,你認為有意義嗎!筆試上問你怎麼修改電腦屏保,這種試卷不是腦殘也是腦殘,抄就抄了有啥子意義?
第五,有些老師收了錢提供偽劣商品,應付應付屁股一拍時間熬到走人,妥妥的奸商。而我們卻只能接受,沒有更改奸商的資格,現在的大學生多吃虧。 第六,說填報志願不知道自己興趣愛好,我們大學生都快委屈哭了!!!從小學到高中 ,哪個階段讓我們發展過自己的興趣愛好了?就算有也活活被掐死在學校,考試,作業里了,作者你還有良心沒?
第七,說我們大學生思想道德還沒個高中生高。作者你是傻呀還是傻呀還是傻?思想品德靠的是從小的養成,你以為聽兩節思想課,品德就高得不要不要的了?我就告訴你,高中在作業分數排名絕對的壓迫下,思想最扭曲的時刻,高三黨不叫高三黨,叫高三狗!!!
第八,誰說玩手機就不是專業的?多少大學生玩手機玩出種種APP,賺了多少錢!作者就是那種當年批評八零後批評地不要不要的,看八零後玩轉了就只能批評九零後了,作者你什麼時候趕快去批評零零後吧!!

❼ 大學生的墳:這樣的大學生,如果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從大一時候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我們沒有學習的方向,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追求。只是上了大二才開始有點學習的激情,而這激情卻是為英語四六級奮斗的。從大二到大四,有多少人都在為四六級奮斗?孜孜不倦!"大學要做的事何其多!大學要提高的能力何其多!為什麼本該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涯,到了我們這就只剩下四六級和考研了?"「四六級過了有鳥用!憑它做老師嗎?不夠。憑它做翻譯嗎?不夠! "「中國大學生都在學英語,但說實話,大部分人將來的工作跟英語沒多大關系的,工作許多年後英語都廢了。簡而言之,就是這么多年的時間和精力白費了。"「沒學英語怕.上西天,學了英語命喪黃泉!"

劉興奇,你用極其精闢犀利的語言抨擊四六級,抨擊它浪費了我們的青春年華,抨擊它傷害了我們幼稚單純的心靈,抨擊它迷失了我們的方向。你以我們大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你用過來人的立場來分析現狀,引起了我們多少人的共鳴。可是,畢竟你也改變不了中國現狀。四六級不僅僅是一張證書,也是不少單位招聘人才的要求之一,即使其單位並沒有太大范圍要用到英語,這,只是一-個人在大學里勤奮和學習態度端正的憑證。你改變不了所有中國人的思想,你改變不了中國教育政策。

對於學校來說,只要聽話,不鬧事,好管理,不逃課,背讀書,你就是好學生。而對 社會 來說,企業要的不是你聽課,背書,抄筆記,然後准時上下班,要的是一個勇敢,有膽識,會創新,能創造價值的好員工。很多人都是按照學校的標准要求自己,這是很無知的。在校大學生可以分為三種,-種是大一,一種是大二,還有一種就是大三。大一的新生往往比較積極,什麼社團活動都參加,什麼講座都去聽,什麼課都去上。大二的人偶爾還會參加一些活動,偶爾聽一下講座,偶爾還上課,大三的人基本上就不會干這種「參加活動"「聽講座"上課"之類幼稚的事情了。如果偶爾有人幹了,他們就會群起而攻之一你腦袋進水了,都什麼年代了,你還這么「不成熟」。大四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少數考研的人還在學習,基本.上看不到大四學生的影子了。老師在上面講課,下面的同學總挑中後的座位,上課玩手機,看課外書,這是一個老師和學生相互忽悠的年代,唉!

很多人習慣了群居生活。去上課,總要等上幾個人才一起走;去自習,也喜歡找上一兩個人,然後,去玩總要叫_上幾個兄弟。獨處,不知道會怎樣?不過現在我已經改變了許多,慢慢地喜歡上一個人了。一個人起床,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其實是因為一個人更節省等待的時間,節約聊天的時間。我之所以還沒完全腦can,是因為我剛參加完國考,還有選調生考,還是希望能夠在考場上有所材料寫。

「失敗的人都是別人給自己放假,未來是屬於野草們的。」

很多人喜歡窩在教室或寢室而不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各種比賽,也不喜歡聽講座,不管校內校外,不管收費免費。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為某一次商店服裝,為超市打折而眉開眼笑,為每一次飯菜漲價而絮絮叨叨,為食堂飯菜難吃而怨聲載道,為某次 游戲 的輸贏而捶胸頓足,漸淪為一個瑣屑而愚昧的井底之蛙。

頹廢的人習慣玩電腦和手機,電腦開機連網後第一件事就是登錄QQ微信,第二件事理應就是處理QQ信息或者進入空間處理有關信息,或者看看好友的動態。有時候明明沒有任務可以用到電腦,卻不自覺地把電腦開了,然後不知道該幹嘛,但是又不捨得關掉,然後就整天守著電腦和手機,用QQ微信聊些沒營養的廢話,消遣著空虛,無聊與寂寞。要不就是看視頻看電影了。男生比較迷戀 游戲 。大學,就是這樣子消遣時間這樣混日子的。失眠,黑眼圈,萎靡。

一個人只要有感恩的心,你就會懂得理解別人,情商就會高,就不會出現自私,小氣,不懂禮節,沒有素質,不懂換位思考的情況。大學,不僅僅是要好好學習,還要好好做人,基本的禮貌和長幼尊卑關系還是要懂得。現代大學生,要學會一隻眼睛讀書,一隻眼睛看 社會 ,這個也很必需。

讀大學到底讀什麼?讀大學不僅僅是為了學習那些專業技能,參加那些考級考證。讀大學還是學習為人處世,讀思維,這是大學區別於那些技工和考試機器的地方。而思維怎麼讀?思維除了來自課本知識,更來自經驗,經歷,信息,眼界及思考的習慣。所以趁我們的大學生涯還沒結束,有些知識有些講座有些活動還是應該積極參與的,圖書館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寶庫。

高中過完了才知道高中應該怎麼過,大學過完了才知道大學應該怎麼過,青春過完了才知道青春應該怎麼過,人生過完了才知道人生應該怎麼過,這將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大學生的墳》告訴我,大學四年其實很短,請珍惜,趁我們還青春,趁我們的激情和活力還不滅!劉興奇,你給我們洗腦了,也讓我們開始反思了。大學,可以是我們的墳,也可以樂園天地,關鍵還是在大學生的人生態度。

❽ 如何看待人們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

雖然文章所列舉的現象基本都是事實,但文章迴避了兩個很關鍵的問題:
如何看待人們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現在的大學生比以前的大學生更墮落、更懶惰嗎?
現在的大學生是因為手機而墮落的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老師說過這樣的話: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
這當然不是事實,而是個很有趣的心理現象其原理接近倖存者偏差和心理防禦機制。比如我們的父母既有關愛我們的時候也有打罵我們的時候,但當我們多年後尤其是父母過世後回憶起他們時,想到的往往都是他們的好。即使還記得被打罵的經歷,也早忘了當年的痛了。教師回憶學生時也是一樣的心理過程。每一屆學生都有可愛和可惡的時候,但多年以後回憶起來總是想起他們的可愛多於可惡。當老師們在比較畢業生和眼前的學生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把畢業生最優秀、最成熟的時期來比較眼前學生最糟糕、最不聽話的時期,這么比是不公平的。如何看待人們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再換個角度,激發一個人將兩個事物進行比較的動機,往往是對眼前事物的不滿。比如看到醫鬧的新聞,就會比較美國警察將醫鬧抓進監獄;看到國足輸球給越南,就會比較幾年前國足雖然踢不過日韓,但贏越南是閉著眼睛的……所以激發教師用畢業生來比眼前學生的動機,往往是眼前的學生不乖了。但老師在比的時候,常常沒意識到,這種不乖也曾發生在畢業生身上。

熱點內容
大學老師加課 發布:2025-05-19 20:59:23 瀏覽:248
大學生貸款怎麼坦白 發布:2025-05-19 20:56:50 瀏覽:755
大學生女聲 發布:2025-05-19 20:38:35 瀏覽:918
滑鐵盧大學優勢專業 發布:2025-05-19 20:33:31 瀏覽:205
大學女教授結婚 發布:2025-05-19 20:19:47 瀏覽:855
浙江大學食品葉教授 發布:2025-05-19 20:08:22 瀏覽:842
復旦大學新聞系學生名單 發布:2025-05-19 20:04:02 瀏覽:876
開設有表演專業的大學 發布:2025-05-19 20:03:57 瀏覽:597
寧夏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 發布:2025-05-19 19:57:27 瀏覽:559
大學生機械設計作品 發布:2025-05-19 19:52:53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