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基督
⑴ 我想知道大學生宗教信仰對國家是否有危害
只要信仰的不是邪教,就沒有危害。世界上的宗教都是有自己的教義、活動場所和規范儀式的。國家保護公民的信仰自由。大學生已成成人,自己又受過高等教育,判斷能力也不差。如果能信仰宗教達到宗教中凈化自己和幫助別人的目的,不是很好嘛。
⑵ 當代大學生如何正確對待宗教信仰問題
一、大學生在學校中學的知識,屬於科學體系中的內容。現代的實證科學,是近代從西方傳入中國的,科學無法證實神佛的存在。
二、傳統正教,如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屬於出世間法。其對宇宙和人生的認識不同於世俗及現代科學,其認識是高於現代科學的。例如:佛家認為,宇宙是由多時空組成的,有「十方世界」和「六道輪回」等說法,生命也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
三、現代科學的奠基人牛頓和愛因斯坦,到晚年時期也逐漸相信或走入了宗教。
牛頓是經典物理學的奠基大師,幾乎所有近代科學都是在牛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然而牛頓畢生主要精力卻用於神學的探討。牛頓說;科學與上帝偉大的創造相比,不過如一個孩子在大海邊偶然撿到一片美麗貝殼而已。可是大海里又有多少美麗貝殼啊!又說:「我願以自然哲學的研究來證明上帝,以便更好的事奉上帝。(《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5-6頁)
愛因斯坦因創立相對論而對現代物理學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作為猶太人的他對上帝的理解與其他科學家有所不同。但是他卻是堅信上帝的,他說:「榮耀而高超的上帝之靈在我們微弱心智所能察覺的微末細節上顯示他自己,我對之衷心贊佩,我的宗教信仰由此構成。我深信有個高超的智能彰顯在不可思議的宇宙當中,這構成了我對上帝的信念。」相信很多人都記得愛因斯坦的那句名言;「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可是沒有宗教的科學卻是無法前進的」。在《愛因斯坦文集》第283頁他這樣寫道:「你很難在造詣較深的科學家中,找到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
四、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覺者度人。2000多年前,在東方有老子傳下《道德經》,從此道教開始流傳於世;在印度有釋牟尼佛留下「戒、定、慧」,創立了佛教;在西方有耶穌創立了基督教。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思想變的越來越復雜,原始正教逐漸走入了末法時期。《慧琳音義》卷八記載:「優曇花,梵語古譯訛略也,梵語正雲烏曇跋羅花。此雲祥瑞靈異,天花也。世間無此花。若如來下世,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
⑶ 如何看待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調查感想
了解大學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現狀及成因,引導大學
生樹立科學信仰觀、
加強高校理想信仰教育、
構建和諧校園環境的基本前提和基
礎。此次調查發現,在現狀上:大學生信教人數佔一定比例,並有升溫趨
勢;信仰的宗教類型以佛教、基督教、道教為主;第三,政治信仰對宗教
信仰具有低度相關。
。。。。。。。。。。。。。。。。。。。。
以家庭為主的人際圈對大學生宗教信仰產
生極大影響
大學生好奇心強、
對具有神秘感的宗教容易產生興趣;
宗教的部分道德美和藝術美迎合了大學生對道德和藝術的探索需要;
宗教
的心理調節功能滿足了大學生在現實壓力和矛盾中尋找心靈寄託的心理需求。
⑷ 大學生利用暑期下基層傳教可以嗎
傳教必須在宗教活動場所(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等)。在公共場合傳教是非法的。
基督教,它基本上沒有理論,總結起來就那麼幾句話,所以信基督教的人心裡是很虛的,很虛的一種表現就是攻擊性特別強,排他性也特強,要想其他宗教給排擠掉,對他們來說,其他宗教構成了一種威脅。正是因為缺乏自信,特別擔心會被其他宗教給消滅掉,所以就表現出這種排他性和攻擊性。正因此,基督教、原教旨的基督教也把科學當成了它們的敵人,不僅把其他宗教當成敵人,又把科學當成敵人。
原教旨基督教已經變成了妨礙美國社會進步、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那麼,隨著原教旨基督教進入中國,現在是越來越時髦,不僅是文化界這樣,在底層,在農村現在也是非常盛行,而且這還不太一樣,因為文化界接受的那些至少不算是很邪的,雖然也是一些很保守的原教旨,但是在農村流傳的都是那些比較邪的,甚至可以說是邪教,就是在基督教原教旨裡面比較邪門的派別,在農村傳得很廣。
原教旨的基督教。是由基督教的本性所決定的,因為基督教跟佛教、跟道教不一樣,它在教義上是排他性的,它就是唯我獨尊的。像中國傳統的這些宗教,道教也好,佛教也好,實際上包容性很強,你不信的話它也不會千方百計地拉你信。比如佛教比較講緣分,它也許也會來拉你,來傳教,你不信的話,它也不會很堅持。道教更不會了,不會說非要拉你跟我一起煉丹啊、修道什麼的,它不會,更多的是強調自己的這種修養。
我勸你還是「回頭是岸」。
⑸ 大學生信仰什麼
中國大學生一般都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其它信仰當今中國大學大多都認為是迷信。
歐美大學生信仰通常是基督教。
東南亞大學生信佛教。
美國一些比較開明的學生多數信仰近年來的「新時代運動」產生出的新宗教。
⑹ 高校學生信教怎麼看怎麼勸宗教和政治之間的關系
從數量上看,大學生信仰宗教的總體比例不高,但絕對數近年略有上升之勢.
從總體上來分析,當前大學生信仰宗教的政治社會原因趨於多樣化,是多種政治社會因素交織的結果。社會轉型與信仰危機.文化價值多元化的影響.文化價值多元化容易引發道德危機、信仰危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宗教道德與文化獨特「魅力」的吸引。
對於大學生信仰宗教問題,應採取正面引導、科學教育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理性認識宗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健康心理意識,尋求正確心理紓解機制。積極參與社團組織。大力發展各種學生社團組織,豐富社團活動,使大學生在參加社團或黨組織的過程中,尋找一種身份認同和歸屬感。主動融入社會。保持與教師、同學良好的人際關系, 經常與周圍人溝通、學習;同時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更多地了解國情、社情、民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多做實事、多做好事。
理性認識宗教。高校應主動開設宗教文化類的選修課程或有關學術講座,增強大學生對宗教的理性認識,消除其對宗教的神秘感。同時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科普活動。在科普講座、科普活動中學習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樹立科學理性的人生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消除對宗教的錯誤認識,增強抵禦各種反政府、反社會的宗教勢力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