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考研
A. 四川農業大學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怎麼樣啊
該專業是資源環境學院下的一個專業,在成都校區,其是四川農業大學的王牌專業之一,就業情況比較好。具體:
土地資源管理(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經濟學及資源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測量、制圖、計算機等基本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制:四年,授管理學或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土地資源學、土地管理學、測量學、土地經濟學、地籍管理、地籍測量學、土地規劃學、土地信息系統、不動產估價、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管理等。
◆就業去向:畢業後能在政府、國土、城建、規劃、農業、房地產部門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規劃、地籍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等方面的工作。
同時他還有一個二本專業:
土地資源管理(測繪與地籍管理方向)(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測繪技術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並具有計算機應用、土地管理等基本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制:四年,授管理學或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測量學、地籍測量、土地管理學、土地經濟學、土地資源學、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統、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管理、不動產估價等。
◆就業去向:畢業後能在政府、國土、城建、農業、測繪、房地產部門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測繪、地籍管理及房地產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B. 四川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情況
四川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二 OO 一年十月)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 21 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綜合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要求:
1 、進一步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獻身科學;遵紀守法、品德優良;服從國家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 、具有土地資源管理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有較強的經濟分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能熟練運用一門外語和藉助計算機進行科學研究;了解與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具有獨立從事土地資源管理學科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求實創新的科研精神,善於與人合作。
3 、身體健康
二、研究方向
為了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本學科發展狀況和我院的實情,主要開設下列研究方向:
1 、土地資源資產管理
2 、土地利用管理
3 、土地信息管理
三、學習年限與學位
統招碩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 3 年,在職碩士生一般不超過 4 年。
根據研究生實際情況,經本人申請,導師同意,經院和研究生處審核,並報校長批准,學習年限可適當縮短或延長。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分配
研究生課程實行學分制,總學分為 35 學分 ( 不含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 ) ,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
( 一 ) 學位課
(1)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3 學分
(2) 外國語 5 學分
(3) 現代經濟理論 3 學分
(4) 經濟學研究方法論 2 學分
(5) 土地經濟專題 3 學分
(6) 經濟計量專題 3 學分
(7) 土地資源管 2 學分
( 二 ) 必修課
研究生根據研究方向,必須學習兩門本方向的專業課程。
1 、土地資源資產管理方向
土地資產管 2 學分
土地法學 2 學分
2 、土地利用管理方向
土地利用管理專題 2 學分
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管 2 學分
3 、土地信息管理方向
土地信息管 2 學分
土地管理專題 2 學分
( 三 ) 選修課:
不同方向的研究生應根據學習和研究需要,至少選修 10 個學分的課程。為拓寬知識面,研究生可從上述各方向課或其它專業的課程中交叉選修,還可選修下列課程:
房地產經營與管 2 學分
房地產開發 2 學分
不動產投資分析 2 學分
土地定級和估價 2 學分
土地出讓與轉讓 2 學分
土地金融 2 學分
投資項目決策 2 學分
土地政策學 2 學分
專業英語 2 學分
土地資產評估 2 學分
計算機應用技術 2 學分
Internet 2 學分
文獻檢索 2 學分
資料庫 2 學分
運籌學專題 2 學分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專題 2 學分
研究生班討論 2 學分
五、培養方式
1 、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制負責。院成立研究生指導小組,協助導師的指導和培養工作。導師在按照培養方案要求開展研究生指導和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2 、研究生入學後三個月內在導師指導下定出培養計劃。
3 、修課要求
碩士生必須完成本專業學位課程、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習,總學分不少於 35 個學分。學位課 ( 英語除外 ) 成績及格成績為 75 分,允許有一門學位課程考試不及格補考 1 次。
同等學歷或跨專業考入的碩士研究生必須補修至少 3 門本科生的主幹課程及與研究方向相關的課程,具體課程由導師根據專業方向確定。補修課程通過考試,成績合格 ( 不計入研究生學分 ) ,方能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4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保證碩士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由學院對碩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課程學習完成情況、開題報告及課題研究進展、科研能力等情況進行中期考核。碩士研究生應認真自我總結,全面匯報,由院研究生指導小組 ( 或考核小組 ) 對其作出評價和結論。經過考核,合格者轉入以論文撰寫為重點的培養階段,不合格者報研究生處審核,經校長批准,中止學習。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學期進行。
5 、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工作
為了培養碩士生的教學能力,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校、院應組織碩士生參加大學生的部分教學工作,如講授部分章節、指導實習、指改作業或畢業論文、輔導課堂討論等,總工作量不少於 120 個學時,其中講課不少於 10 學時。在職研究生三年累計不少於 1200 個教學工作量,其中講課不少於 60 學時。
研究生應積極參加社會經濟調查,培養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在學習期間,從事經濟調查和社會實踐的時間,累計在二個月以上,並至少提交一篇調查報告。
科研工作是培養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為完成學位論文打好基礎。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積極參加科研工作和學術活動。要求在校期間,必須在二級刊物公開發表一篇以上與本專業有關的學術論文。
學院對研究生參加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工作的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合格者方能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6 、公益勞動與文體活動
學習期間要組織研究生參加公益勞動。組織研究生積極堅持體育鍛煉,參加文娛活動、增強身心健康。
六、思想政治工作
校、院要加強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並有專人負責。要加強鄧小平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形勢與任務、法制教育等。不斷改進和充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與內容。
加強導師在研究生培養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學、科研過程中,從思想、學風等各方面以身作責,做到言傳身教,教書育人,嚴格要求,耐心引導。
七、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要環節。碩士生的學位論文要有新見解,鼓勵選擇有重要意義的課題。
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結合經濟發展的現實。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在閱讀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提出學位論文選題,經導師同意,在中期考核前寫出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經研究生研究方向所在系討論審定後,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在導師指導下予以實施。
學位論文的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態度,認真進行社會調查,對獲得的真實可靠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歸納和分析,並結合前人的研究進行深入的探討,獨立撰寫出有一定科學水平的學位論文。論文要求規范、精煉,有新意。
八、學位論文答辯和學位授位
1 、校、學院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將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以及四川農業大學有關文件規定的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條件和程序,及時接受和審查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答辯申請。申請合格者將在規定的時間內舉行公開答辯。
2 、校學位委員會及其學院分委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四川農業大學有關規定的碩士學位授予條件和程序,審查和授予學位。
九、學位課程內容說明
1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按國家教育部統一要求,並結合農業院校實際講授。
2 、外國語:在大學外語學習的基礎上,著重提高閱讀和翻譯專業外語書刊的能力,並具有用外國語寫一般專業論文摘要的能力。
3 、現代經濟理論:系統介紹西方經濟學主流學派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內容覆蓋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問題,重點理解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及其規律,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厚理論基礎,提高鑒別能力。
4 、經濟學研究方法論:該課程主要通過對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的概念基礎和哲學基礎進行:系統的考查,明確什麼是研究,怎樣研究,對研究項目的計劃、設計、組織和實施提供程序和方法的指導。
5 、土地經濟學專題:是研究和分析土地經濟問題的科學,是土地科學的主導學科,在應用經濟學科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土地資源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
6 、經濟計量專題:介紹經濟計量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講授經濟計量模型的建立、參數估計、檢驗及其在經濟分析和經濟預測規劃、決策方面的應用。
7 、土地資源管理:該門課程是把土地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從物質形態上所進行的管理。
主要講授土地資源的形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通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結構,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和管理方法。
十、學籍管理
研究生被錄取後,經本人同意、導師同意、校長批准在工作崗位上可保留學籍 1 — 2 年,再申請復學。
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並認真貫徹執行。
選題後,經導師同意,在第四學期結束前寫出學位論文研究的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經研究方向所在系討論審定後,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然後在導師指導下予以實施。學位論文要有新見解。
7 、社會實踐.
結合實際工作需要與可能,在導師指導下,通過積極參如農村經濟調查、有關的學術會議及從事社會經濟咨詢等活動,培養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學習期間,從事農村調查和社會實踐的時間,累計在三個月以上,並至少提交二篇調查報告,經考核合格方能有效。
8 、公益勞動
學習期間要安排研究生參加一定量的勞動。
9 、文體活動
注意組織研究生堅持體育鍛煉,參加文娛活動、增強身心健康。
10 、學籍管理
研究生被錄取後,經本人申請、導師同意、校長批准,在工作崗位上可保留學籍 1 — 2 年,再申請復學。
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並認賓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