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媒體調查

大學生媒體調查

發布時間: 2025-07-08 14:49:31

❶ 怎樣做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問卷調查

網路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網路時代已經來臨。「網路文化」已經成為大學校園中的一種新的文化現象。一些專家學者不無誇張地說,「網路文化」是繼語言文字的產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發明之後,人類文化發展的第四個里程碑。目前,這一新興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國迅速普及。「網路文化」無論就其內容還是形式而言,都迥異於以往所有的文化,並對傳統文化造成很大的沖擊,其來勢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那麼,網路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哪些沖擊和變化呢?日前,我對我院中文系的四個教學班做了「網路對大學生的影響」問卷調查。下發問卷170份,收回150份,有效率約88%。此次問卷的目的,是了解網路給大學生帶來哪些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以引起學校、家長和大學生本人的重視。因而,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網路和利用網路。並最大限度地消除網路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一.正面影響1.網路對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影響網路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為:網路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大學生訪問這些網站,參加網站開展的各項活動,有助於增強愛國、愛黨意識,有助於強化道德主體意識與地位。如在調查問卷中,學生對「網路的使用對社會道德水平的影響」的回答:網路的使用會提高社會道德水平佔35%,網路的使用會降低社會道德水平佔10%。這個結果表明網路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並且是主要作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2.網路對大學生智力素質的影響網路對大學生智力素質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為:網路的開放性和方便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求知途徑,有助於大學生開闊視野、促進學業;網路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種自由、輕松、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大學生培養和發揮創新能力;網路是一個廣闊空間,存在著許多新鮮和未知的事物,有助於開發大學生的潛力。在「網路對你的影響主要有哪些方面?(多選)」問卷中A、開闊了視野,拓展了知識面佔47%。B、認識很多朋友,通過與網友的交流,減輕學習或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壓力佔39%。C、獲取網路上豐富的教育資源,學習成績得到提高佔14%。D、花費太多時間上網而使成績下降佔12%。E、沉溺於網上娛樂,無心向學佔7%。在這項調查中,前三項占的比例大足以說明網路對大學生的智力素質是有著積極的影響的。3.網路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為: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信息傳遞的快捷,以及人機對話的平等的新型人際關系,有助於啟發和引導大學生培養和形成學習、效率、平等、開放等現代觀念;網路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有助於大學生擴大交往的范圍;網上新型人際交往方式和社會關系的建立為大學生在現實社會中進行社會交往提供了一種緩沖的空間;網路還為大學生的社會化提供了角色的練兵場,有助於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二.負面影響世間的許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禍福相隨,網路也不例外。網路就像一條大河,挾裹著珍珠和泥沙翻騰而下,既傳播文明又傾瀉垃圾,既開啟民智又製造蒙昧盲目。就其與大學生的發展之間的關系而言,一方面網路作為一種新的大眾傳播媒介、交往方式,極大地滿足了人們信息資源共享、進行超越時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網路本身存在著一定缺陷,網路環境往往較為復雜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護。由於大學生的心理發育還不夠十分成熟,有的大學生對「網路文化」、網路環境和網路交往等信息缺乏甄別過濾功能。因此,在當前學校教育側重於學業成績,部分學生跟不上學業和就業壓力比較重的情況下,網路極易成為某些大學生躲避負擔和壓力的「防空洞」,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少數學生沉溺於網上娛樂而無心向學,有的學生上網造成道德水平下降,這在調查結果中都有顯示,在上面的舉例中已提到。對於「網路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戲、沉溺聊天、泛濫色情」的觀點都表示認同,網戀現象時有發生。在對大學生對網戀的看法調查中,只有49%人反對網戀,可以嘗試網戀的佔到了51%。個別同學還有網戀經歷。網路的這些不利因素,已經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因此,對大學生的上網必須得到有關人士的關注和適時地指導。三.建議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上網應適當指導。有39%的學生認為上網是大勢所趨,59%的學生認為大學生上網應適當指導,2%的學生認為嚴格控制上網,3%的學生認為上網太浪費時間。而在「你的網路知識從何獲得?」這一項中,只有8%的學生是從學校獲得,而57.2%的學生是從同學中獲得,35%是自學獲得。而在哪裡上網這一項中,84%是在網吧,只有4%的同學是在學校里上網。這幾項調查結果表明,學院對大學生上網問題並沒有給予關注,學院沒有為學生上網提供應有條件,沒有提供應有的指導。先進的網路技術、豐富的網路教育資源和對網路認識的滯後及網路化環境的缺失構成尖銳的矛盾。一切都在有待改善之中。網路上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可大學生們對此都很少關注。調查問卷中,「你認為網路上的教育資源」:「比較缺乏,種類太少,質量不高」的佔5%。「還可以,有些教育站點不錯」佔28.5%。「教學信息豐富,更新及時,交互性強」佔14%。「不太了解,很少關注這方面內容」佔50%。學生對網上資料最感興趣的項依次是文學藝術、情感交流、聊天、社會科學、教育、游戲。學生「上網做些什麼?」多選題中,學生選的最多的是音樂,娛樂佔47%,其次是查學習資料佔36%,再次是玩游戲佔24%,再次是聊天佔16%,剩下的是交網友佔10%。做作業的佔9%,收發電子郵件的佔8%。在回答「上網的主要目的」時,68.6%的同學回答是娛樂,回答學習的還不到10%。以上調查結果說明,大學生上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娛樂和消遣,當然這和大學生在課余時間上網有關,也與在網吧上網的環境有關。但關鍵是學校沒有給學生製造利用網路學習的氛圍,教師沒有培養學生利用網路學習的興趣。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把大學生引到網路學習中去,學院必須重視這方面的工作,把微機室、電子閱覽室完全向學生開放,並加以有效地管理。教師要向學生推薦健康的教育、學習網站。讓大學生上網是為了或瀏覽大型的圖書網站,或利用網路下載學習資料,或寫博客,或在論壇里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果大學生能把上網的目的放在這些方面,那麼網路也就能真正地發揮了它的傳播作用,大學生的學習也將是輕松加愉快的學習了。網路像是無邊的森林,裡面藏著非常豐富的寶藏,但願大學生們,都能找到通向寶藏的路徑,而不是陷在泥潭裡。

❷ 媒體調查:超六成受訪大學生希望30歲前結婚!他們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媒體調查:超六成受訪大學生希望30歲前結婚!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陪伴自己一直走下去的人,那麼就希望在年輕的時候能夠去談一場戀愛,可能在剛剛開始不會和對方提結婚,這也是因為未來的發展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就會和對方好好在一起,先處理好談戀愛的事情,然後再去考慮到結婚,而這樣的話就需要考慮到年齡的問題,那麼在30歲結婚到了30歲之後,開始有計劃生孩子,時間上就比較的充裕。再加上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希望自己過早的進入到婚姻狀態,可能在二十幾歲的時候,還是希望自己能夠繼續發展自己的事,也獲得更好的物質基礎。

最後這些年輕人情感上的觀念變化,也都是順應時代發展。

❸ 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的調查與對策_微博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與對策

摘 要: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使用微博,微博在改變大學生的生活和行為方式的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發展。本文以溫州地區的大學生為調研樣本,調研微博與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關系,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微博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成因,提出了「微博」時代下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如構建「紅色微博」平台、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微博德育」能力、建立微博與其他教育載體的耦合機制等。
關鍵詞: 微博 大學生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圖景的展望,是人們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人們人生訴求、政治立場和政治主張以奮斗目標為表徵的超越自我、超越現實的高度自覺意識[1]。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是否堅定,關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更關繫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當前,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使用「微博」,微博在豐富大學生的生活之餘,也影響著他們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微博時代」下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急需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將以溫州地區的大學生為調查樣本,圍繞微博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進行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微博時代」下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議。
一、問卷調查和樣本選取
調查所採用的問卷是圍繞微博與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關系設計的自編問卷《微博與大學生理想信念調查研究》。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學科等;第二部分為問卷主體內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大學生使用「微博」的情況,微博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和發展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調查採取的方法是分層抽樣法,抽取了溫州醫學院、溫州大學兩所高校四個年級、五大學科的10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由調查人員入班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18份,有效回收率為91.8%。對回收的問卷採用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學生的性別、年級、學科分布見表1、表2、表3。
表1 性別比例
表2 年級比例
表3 學科分布
二、調查結果
(一)大學生使用「微博」的情況。當前,大學生已經成為使用「微博」的主力軍。調查顯示,大學生中有72.8%有自己的微博,只有27.2%沒有微博。而沒有微博的這部分大學生中,有58.1%計劃開通微博,27.9%選擇「視情況而定」,只有14%的大學生「不打算開通微博」。大學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用途是發布信息,達45.6%,其中,即時報道身邊發生的事的佔24.2%,表達自我觀點和情感感悟的佔21.4%;其次,是獲取和傳播信息,達34.6%,其中,瀏覽各類新聞資訊的佔19.2%,轉發和評論熱門話題的佔15.4%;再次,是出於交友的目的,達17.8%,其中,加入微博圈群的佔9.3%,將感興趣的人「加關注」的佔4.8%,擴大自己的「粉絲群」佔3.7%。關於微博吸引大學生的原因,調查表明,微博內容表達的自由性、操作的便捷性、信息的即時性、交流的平等性等特點,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其中,認為微博可以自由表達想法的佔24.3%,操作簡便的佔21.2%,信息更新及時的佔18.8%,信息量大的佔15.9%,互動性強的11.2%,參與者多可以結識更多的朋友的佔8.6%。
(二)微博為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微博」時代是一個「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通訊社」的時代,海量的信息蘊藏著大量的文化知識,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理想信念教育素材。調查顯示,大學生可以從「微博」上獲取各類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其中,娛樂八卦類信息為21.3%、時事政治信息為18.5%、社會人文信息為17.6%、朋友動態信息為15.5%、生活時尚信息為13.4%、求職就業信息為10.7%、學業相關資訊為3%。同時,微博的互動性和平等性使大學生在與他人的觀點碰撞和交鋒中開闊了思維。調查顯示,微博與其他媒體相比,認為「微博提供了更多更迅捷的資訊」的佔31.1%,認為「微博具有更寬松自由的言論環境」的佔28.6%,認為「通過微博可以迅速獲知熱點問題及輿論傾向」的佔24.4%,認為「通過微博可以與平時難以接觸的名人進行交流並得到指導」的佔15.9%。此外,通過「加關注」大學生可以直接將自己感興趣的人「加關注」,成為他們的「粉絲」,「關注對象」的思想觀點和行為方式必將對大學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學生「關注」對象的參與壯大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者隊伍。大學生對各類人員的關注程度依次是:同學、朋友為18.4%,家人、親戚為15.8%,學校、班級、社團等為15.7%,政經名人和文體明星為13.2%,新聞媒體為11.2%,人氣微博主為7.8%,志同道合的陌生人為7.6%,老師為7.2%,喜愛的品牌為3.1%。
(三)微博海量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微博為大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信息的同時也必然會使一些不良信息藉助微博平台得以傳播,一些大學生面對不良信息時,由於社會閱歷缺乏、判斷力和辨別力缺失,容易淡化乃至動搖理想信念。調查顯示,大學生在微博上看到的不良信息主要是:「炫富鬥富等不健康生活方式」30.8%、「含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信息」25.9%、「侮辱、誹謗他人的言語」18.1%、「虛假信息」12.4%、「反黨、反政府言論」10.8%、「其他」2%。對於微博上的海量信息,大部分大學生能理性看待其可信度,認為可信度很高的為12.8%,一般的為73.1%,很低的為13.1%。但是,大學生認為,這些信息讓他們在思想上產生迷茫和困惑,認為「微博上鋪天蓋地的信息讓人難以取捨」的佔29.8%,認為「微博上的流言謠言讓人難以辨別」的佔27.2%,認為「微博上的碎言片語讓人難以深入理解」的佔25.3%,「已經對微博上癮,並對此深感苦惱」的佔17.7%。同時,微博上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一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當問及「微博上的觀點與理想信念不一致時,你會改變理想信念嗎」,認為「不好說」的為37.4%,「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理想信念」的為32.5%,「從不改變理想信念」的為18%,「改變了理想信念」的為12.1%。

❹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

一、前言 電腦及手機的普及,網路的發達,已經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網路不僅僅是人們表現自我的空間,更是人們學習、工作、提取信息和進行交流的工具,它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上網成了緊跟時代步伐的新潮時尚,作為引領時代潮流的大學生們,自然是上網族中的主力大軍。大學生們通過網路接觸到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能更加有效和廣泛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交流情感和了解社會,網路對當今大學生的影響已經深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但是網路信息的復雜性和開放性容易令部分同學對其產生過度依賴,甚至使得部分學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從而會造成大學生心理異常,導致人格的發育不健全。那麼網路時代的大學校園,到底對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模式存在著怎麼樣的影響,又是在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過程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掌握大學生上網的基本情況,對加強高校的網路陣地建設、引導大學生健康文明上網、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網民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具體了解到當前大學生上網情況,我利用這次機會對我學校的學生做了一個初步的調查。二、調查目的及調查形式(一)調查時間2014年7月1號―8號(二)調查形式本次調查採用了不記名問卷調查及歷史數據查詢比較的形式。本次問卷調查中,樣本總量為200份,實獲有效樣本195份,有效問卷率為97.5%。(三)調查范圍本次調查共涉及青島科技大學不同年級、專業的200名學生,60%為男生。其中藝術學院學生40名,經濟與管理、傳播與動漫、自動化與電子工程、機電工程、數理、中德科技、外語等8個學院160名學生。三、大學生上網狀況及總結(一)大學生上網條件比較成熟,網路成為大學生獲取社會信息的主要渠道調查結果顯示:(1)大學生上網率已達到100%78%的學生都有自己的電腦,雖然另外22%的同學沒有電腦,但他們都有自己的手機,通過手機也可以完成上網的需求,也就是大學生網普及率已達到100%。(2)學校上網環境比較優越82%的學生上網地點是宿舍,另外在家中上網的學生15.9%,在網吧及其他地點上網的學生僅占僅佔2.1%。據可靠數據顯示在2010年,大學生在網吧上網的佔到80%,學校上網佔了10%。這個數據充分說明,在這4年的時間里,高校的網路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為大學生生提供了良好的上網環境,使得大部分學生選在舒適的宿舍上網而非嘈雜的網吧。(3)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工具68%的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32%的同學使用電腦上網,還有14%的同學使用多種工具上網。根據數據分析,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工具。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改變了人們以往主要依賴報紙、電視的信息接受方式。如今電腦及手機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校園網路環境的優越及手機上網獲取信息的便捷性使網路成為大學生的獲取社會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對大學生來講,尋求信息的深度性並不是他們的唯一要求,恰恰信息的廣博和便捷才是他們的追求。因此,網路滿足了大學生的需求,自然成為他們的首選。(二)大學生上網時間分配不合理每天上網的時間在1-3小時的65%,3-5小時的佔18%,1小時以下佔12%,5小時以上佔5%;數據顯示78%的同學會利用空餘時間上網,11%的同學是利用晚上睡眠時間上網,還有11%的同學是利用曠課、開會、集體活動時間上網。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節假日期間,學生會選擇與家人及朋友玩耍,因為上網條件比較成熟,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備,然而在工作日中,學生會把分散的時間用來上網。這樣就會導致大學生平時課余時間分配不合理,課後學習的時間太少。11%的同學是利用晚上睡眠時間上網,這樣會使該部分學生休息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效率及效果,在我們學校大一新生要上早操,大一的學生由於上網而影響休息的話會影響到早操的出勤情況。(三)大學生上網主要用於聊天、娛樂通過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上網做的第一件事情,81%的學生是打開、、飛信等聊天交友工具,游戲、看電影或聽歌;12%的同學瀏覽新聞;7%的同學登陸購物或團購網站。幾乎沒有同學上網的第一件事情是查閱學習資料。調查顯示,學生上網的目的,53%是為了聊天娛樂;19%為了查閱學習資料;16%是為了了解新聞;12%是為了購物。通過對上網第一件事情及上網目的的調查可以看出,學生上網的目的很多,但網路知識平凡,對於網路的利用只局限在娛樂交友方面,真正利用網路來獲得更多知識的還是較少。對網路的利用還是比較貧乏,隨意性大,沒有一定的目的性,完全是為了打發時間,更多的人都不知道上網來做什麼的。這也正好跟學生上網打發課余時分散的時間相吻合,(四)大學生上網的潛在花費在增長通過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個月上網的流量費用,100元以下為30%;40-100元佔52%;100元以上佔18%。每個月網上購物或團購花費,300-500元為69%;500-1000元為25%;1000以上佔6%。雖然大學生上網所花費的流量費用並不是很高,但是通過上網後的其它潛在消費,比如購物、團購美食等費用遠遠高出了上網的流量費,網路也在悄悄地改變著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模式。(五)大學生網上交友趨向於理性化調查顯示90%的同學不會為了結交網友而可以上網。3%的同學贊成網戀;對於網戀49%的同學表示反;48%表示無所謂 。從上述數據中了解到,網戀並不是非常受大學生的歡迎,他們對網戀的成功率和可信度也持懷疑態度。大學生使用聊天工具的主要目的是跟同學朋友交流情感,了解信息,與陌生人的交流較少。對於心智成熟的大學生,網路信息的影響是有限的,尤其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面對網路,絕大多數大學生的態度是理性的 四、針對大學生上網現狀所提出的幾點建議通過本次調查,針對現狀,調查者擬提出以下對策:(一)倡議政府應該加大對網路信息的監管和監督,凈化上網環境目前政府對那些低俗的、甚至不堪入目的信息的管制始終成效甚微。騰訊網的部分圖片信息已經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尤其對青少年的心智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政府部門應該對各個網路媒體工作人員以及監管人員實行問責制,設法屏蔽一些不良信息,布不良信息的人進行責罰。調查對民眾的知情權表現出充分的尊重,這才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所在。當然,僅僅有網路媒體和政府部門的努力是不夠的。提高網路交友類工具及其附帶網路信息的質量,任重而道遠,社會各個層麵包括大學生自身都要對其給予足夠的關注,全民努力為大學生甚至所有網民構建一個和諧的網路環境。(二)從最受大學生歡迎的聊天工具入手,提高信息的品味及深度性既然騰訊和是大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聊天工具。騰訊網的消息大多轉自紙媒,缺少原創性,應該加強自己的記者隊伍,采寫具有獨家或者獨創性較高的新聞。對於一些重大的國家事件、民生事件,網路媒體應該進行鞭辟入裡的分析與報道,不僅可以做文字報道,還可以配以視頻報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同時,新聞內容應該擔負起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重任,選擇適當的新聞事件,於潛移默化中向大學生滲透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三)大力開展網路道德教育學校相關部門大力開展網路道德教育,規范網路行為,增強大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指導他們選擇和識別健康網站。網路在大幅度拓寬大學生思維和行為空間的同時,也增加道德行為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倡導網路之間的責任意識。還網路世界一片純凈的天空。(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高校應充分發揮內部的造血功能,努力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要重視學生社團的建設。以社團為點,帶動學生的面,培養大學生的廣泛興趣,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現實交往的快樂。同時,開展競賽、講座等豐富多採的校園文化活動,盡量發掘校園生活中的各種樂趣,讓大學生脫離機器的束縛,不再被困網中央。(五)開設合理利用網路資源方面的專門課程學校可以開設合理利用網路資源方面的專門課程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路資源。幫助學生建立個人主頁,學習相關的流行軟體等,以提高上網技能。大學生對目前多數高校網站的現狀很不滿意,認為其內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較亂。他們認為,高校網站應在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中樹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建設好高校網站,首先要針對大學生群體,注重對國內外重大科技、新聞時事和社會焦點、熱點的報道;其次要與學生的學習進程相結合,在網站中設立學習和答疑專欄,介紹課程的學習方法,並有老師在網上高層次地分析和闡述學術問題或發表學術論文;第三,高校網站要有不同觀點,讓學生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並利用網路溝通;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言的機會,可以向校長直接反映心聲。最後,加強對留言板和BBS的管理。畢竟校園是一方凈土,高校網路應不同於大眾BBS,應提倡校園網路文明的發展。總之,高校網站應該建設成為一種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校、學校與學校溝通的一條暢通的橋梁。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

熱點內容
大學教授版霍建華 發布:2025-07-09 00:54:36 瀏覽:730
四川師范大學老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00:50:41 瀏覽:503
大學生的就業數據 發布:2025-07-09 00:49:21 瀏覽:650
門衛於大學生 發布:2025-07-09 00:40:12 瀏覽:457
中國大學放暑假時間 發布:2025-07-09 00:35:05 瀏覽:497
廈門大學2013年復試名單 發布:2025-07-09 00:35:04 瀏覽:836
吉林大學自考畢業時間 發布:2025-07-09 00:30:10 瀏覽:642
蘭州大學潘老師 發布:2025-07-09 00:30:01 瀏覽:437
大學教授帶隊參觀公司 發布:2025-07-09 00:29:59 瀏覽:588
南昌大學理學院研究生導師郵箱 發布:2025-07-08 23:58:06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