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就業數據
㈠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率官方數據
1. 2023屆畢業生的單位就業率較去年有所上升,從50.4%增至57.6%,而慢就業比例亦有所增長,從15.9%增至18.9%。
2. 與此同時,自由職業選擇的比例出現下降,由去年的18.6%降至13.2%,國內繼續學習的比例也有所減少,從9.3%降至4.9%。
3. 2023年,我國預計將有1158萬高校畢業生,這一數字較上一年增加了82萬人。社會廣泛關注的畢業生就業情況,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5月4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7.0%。
4. 在就業率方面,本科生就業率為95.4%,碩士研究生就業率為96.6%,博士研究生就業率為97.8%。此外,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為4767元人民幣。
5. 面對就業市場的需求減少和競爭加劇,大學生們正在調整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繼續深造,或者接受靈活就業和自由職業等多元化的就業形式,以拓寬未來的職業選擇。
6. 就業去向分析顯示:單位就業比例有所上升,自由職業比例相應下降;高學歷和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對經濟形勢更為敏感,因此他們的單位就業比例提升更為顯著;選擇深造的畢業生中,轉行至編碼等領域的意願強烈,但「缺乏基礎配備」成為他們面臨的最大障礙。
㈡ 大學生就業率(近年大學生就業率)
近年大學生就業率情況如下:
2020年大學生就業率情況: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尤為嚴峻。根據部分高校公布的數據,如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截至5月25日的本科就業率為35.17%(簽約率僅14.48%),研究生就業率為48.53%。其他高校如重慶工商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也面臨類似情況,就業率普遍低於往年。BOSS直聘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0年應屆生春招供需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
以往年份大學生就業率情況:在以往年份,高校公布的就業率普遍較高,部分高校甚至達到99%以上的就業率。然而,這些高就業率數字背後存在一定的水分,如通過靈活統計方式(如將升學、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納入就業率統計范疇)和「被就業」現象來提升就業率。此外,一些高校為了追求高就業率,甚至存在強制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的情況。
就業率統計方式的局限性:當前高校就業率的統計方式主要由各學校自行統計並逐層上報,缺乏外界監督和問責機制,導致高校在統計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操作空間。同時,就業率統計只納入了畢業生的初次畢業情況,缺乏對學生長遠發展的追蹤,也可能促使學校做出只顧眼前利益的行為。
就業率改革與嘗試:針對就業率統計存在的問題,一些地方和高校已經做出新嘗試。例如,浙江省從2011年開始委託第三方對本專科畢業生的就業數據進行統計,以增加獨立性和客觀性。同時,國外高校的就業率統計方式也為我們提供了借鑒,如將升學和後續研究學習單獨列出、對畢業生的工作薪水、工作性質等進行調查、以及將畢業後若干時間的就業狀況作為調查對象等。
綜上所述,近年大學生就業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的波動和不確定性。為了更准確地反映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需要改革和完善就業率的統計方式,加強監督和問責機制,並推動高校更加註重學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