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痛批大學生
1.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
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我似乎對這個問題有些特別的感觸。
我承認文中的一些話,確實直戳一些大學生的痛點:
唯一投入的是游戲,耗時最多的是游戲,而你的自薦信對此又隻字不提。
講大道理的時候你口若懸河,伸手要錢的時候你撒嬌耍賴。
圖書館里沒有你的人影,運動場上沒有你的人影,公益場上更沒有你的人影。
學技術不肯動手,學理論不肯動腦。
清醒沒有發呆的多,發呆沒有睡覺的多,睡覺沒有玩手機的多;下課時,自修沒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沒有看連續劇多,看連續劇沒有游戲多。所以啊,大學怎麼過?怎樣過才有意義?這事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體會去感悟,不管怎樣,作為為一名老師,我對我的學生總是充滿希望的,我相信他們都是有理想有目標的。
我是職場達人秋葉大叔,歡迎你的關注~
2. 大學生怎麼了,被人民日報痛批"沉睡"是誤解還是事實
可能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是一種誤解,
但是,也存在這種情況。
3. 大家怎麼看人民日報對大學生的批評
L同學本科就讀的大學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校。上大一的時候,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都是掙脫出高考枷鎖的飛鳥,渴望自由。大學對於他們來說,就好像是進了一個沒有人管的」游樂場「,一進了」游樂場「的大門,他們便飛奔進去,奔向各自想要玩的游樂項目。
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又或者去光明正大地戀愛。只是,課本知識對於他們來說,只要不掛科,大學便是圓滿結束了。你們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有過這樣的同窗。誰會偶然給你高薪又偶然讓你過上想要的生活但總有一些人進了」游樂場「,不是選擇先玩耍,而是選擇先苦練技能。而我們常常嘲笑這樣的人。L同學就是這樣的姑娘。從剛踏入校園的那一刻開始,她就和圖書館緊密相連。總之,在學校里見到她的時候,不是在教室的前排,就是在圖書館。雖然她每一次都坐在第一排,但是很多科目,她常常沒有那些進了游樂場就瘋玩的人強。同學們甚至會偷偷嘲笑她,花了那麼多的時間,不過是和大家差不多的分數,甚至還不如耍小聰明的同學。「也許,看上去花了這么多的時間,最後出來的結果相差並不太大,甚至看不出什麼差別,因為考試的偶然性很大。但是,我們不僅僅這一次考試,如果我們考一次試追求小聰明、考研也追求偶然性、找工作要偶然通過,那麼誰又會偶然給你高薪,偶然讓你過上你想要的生活呢?」明明一同起跑卻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旅途有時你會突然發現,當時看上去和你差不多的人,甚至是不如你的人,原來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
而這樣的能量,是無法用一次的考試成績,用她所在的大學,甚至用她的智商來衡量的。而其他人,那些還在「游樂場」里瘋玩的孩子,等到游樂場打烊,等到燈光都熄滅的時候,甚至還沒回過神來,究竟發生了什麼。L同學如願考上了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終於去了她想要的學校,過她想要的生活。再後來,碩士畢業,她找到了一份給應屆生的specialoffer,剛入職年收入就有30萬。很多本科的同學都驚呆了,看著普普通通只知道死讀書的她,究竟是怎麼有了這么大的能量,在四年後、六年後與其他人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旅途。熬過的辛苦最後都換成了幸福。有人說,大學是一場長跑,這四年時光,有的人從一開始就踏上了其他跑道,也有人擠到了前面的隊伍,是時間讓大家變得不一樣。說實話,對這類雞湯似的文章,我真的不感冒。說的好像三言兩語就能改變一個人似的,有句話叫做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哲學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說到:「人們缺少心靈且不願意和心靈交朋友」當一個人沉迷現實,找不到心靈方向的時候,你再怎麼叫也是徒勞的。況且人天性就是利己的,在不影響他人利益情況下,的沒人會管你做了什麼,怎麼做,,,人們在道路上更多的是關注嘲笑和體現自己的優越感。
4. 俞敏洪和大學生說「錢是能力的證明」,被人民日報批評,這種思想對嗎
俞敏洪是我的偶像,我個人認為這種思想非常正確,當然我們應該正視這種思想,站在一個正確的角度上面看待這個問題。
其實俞敏洪說這句話。我個人認為有兩層意思,錢是能力的證明,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努力,就會被淘汰,而這個時候就應該努力向上,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大家都在努力,怎麼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呢?那麼在這個時候錢就是一個標准。
當然退一步講,如果我們非常有能力並且非常勤奮,但是我們選擇給別人免費打工,這一點也不現實,所以錢是能力的證明,從某種角度而言是沒有錯的,因為它代表我們積極向上,代表我們努力工作。
5.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痛批沉睡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難容
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等微信分別刊發文章——《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霸」、「學渣」、「學弱」(有學霸的心,但總取得學渣般的成績)等一些名詞開始流行。那些年,你認為高考分數將決定你一生的命運,於是你拿著自己的高考成績尋找自己夢想的大學,把分數當做賭注,與夢想一決高下。可是後來,怎樣了呢?這些場景你是否覺得熟悉。上課時清醒沒有發呆的多,發呆沒有睡覺的多,睡覺沒有玩手機的多;下課時,自修沒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沒有看連續劇多,看連續劇沒有游戲多。如此這般,就業時的失敗怎能不比成功多?隨便翻翻,就當是頭條新聞吧,怎麼說呢,人民日報反映的確實是目前大學的真是情況,當然這也是目前大學生失業的表面原因,人民日報能痛批說明國家也發現了目前大學的嚴重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先發現問題,再承認再解決,所以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值得肯定,雖然本人剛大學畢業了,好像與我也沒多大關系了。
6. 如何看待 人民日報發評論員文章 大學生不失業天理難容
這個問題可以說挺扎心的,雖然是事實吧。
現在的大學越來越多,一流專大學真沒多少,大屬多數大學就混個文憑,基本不大管教學生,以至於學生們都放開了玩,最後畢業了得到一張紙,學了什麼都不知道,學過的基本忘了,性子也變懶了。說這些大學是培養人才的誰會信啊,基本圈錢的。
高考能上好學校的人不多,大部分都考不上,所以大部分都去了這些三流學校,最後培養出一群懶人吧。這樣沒技術沒學問的人一抓一大把,但社會現在進步了,需要的都是有一定技術或知識的,不失業就奇了怪了。
人民日報有點一棒子打死一大片的嫌疑,畢竟大學生是一個群體,就算大部分的都是壞的,那也是有好果子的,錯並不能全部怪罪於全部大學生,社會的責任也很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