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破值
Ⅰ 大學生發展問題
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說到當代大學生存在的缺陷,真的很難下筆,因為我們也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員啊!無奈,一則,這確是我們這次赴西部調查的一個項目,而且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數十被采訪者口中發現的。一開始我們提問到現在大學生存在有哪些缺陷時,所有人都緘口不言,或顧左右而言他,直到我們再三表示確實是出自真心想聽聽社會對我們的評價,才忐忑不安得到了如下這些珍貴的材料,棄之不忍。二則,隨著高校大范圍擴招,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從2001年的103.4萬人驟升到2006年的413萬人,而同年國家能提供的崗位只有166萬人,就業形勢異常嚴峻,面對這樣的大形勢,我們如果再晦疾忌醫,形勢不容樂觀。此番把這些缺陷寫出來,實無嘩眾取寵之意,治病救人,問心無愧。所以我也就勉為其難了。
一、 就業觀偏差
很多大學畢業生一味蜂擁沿海、滬京津地區,導致就業人數集中競爭大。東部沿海的崗位往往讓應聘者趨之若鶩,而西北地區有些條件優厚的工作卻無人問津。一方面,東部驚呼人才過剩,大學生預期薪酬屢屢跌破底線,甚至有人主動提出零薪上崗;另一方面,西部大開發急缺人才,國家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也引不來金鳳凰。許多大學生先入為主的認為,西部(尤其是西北)就是荒漠戈壁、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去那裡紮根意味著純粹的奉獻,難以實現個人的發展。事實上,那裡不但有希望的綠洲、豐富的資源,更有供大學生施展抱負的大舞台。這里不是苦行僧的煉獄,很多時候它更適合發揮自己的才幹——優厚的待遇、舒適的條件和樂觀的發展前景——實現人生的價值。
二、 心理問題
1、焦慮心理:由於擔心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或因為盲從、自負、自卑等原因,求職時遭受拒絕或失敗等挫折而形成的緊張不安的情緒狀態,它是由心理沖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種復雜情緒的反應。
2、自卑心理:一些大學畢業生自我評價偏低,過低估計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過低評價自己的意志力。表現在擇業過程中,悲觀失望,抑鬱孤僻,不思進取,不敢參與擇業市場的激烈競爭,等等。
3、自負心理:與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學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自我評價過高,擇業條件苛刻,形成自負心理。
4、盲從心理:有些畢業生,尤其是獨生子女畢業生,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還是缺乏一個大學生應有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在求職擇業時,從不按自身具體條件獨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職材料,也是千人一式,眾筆一辭,沒有自己的特點和重點,因而很難受到用人單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青年學生大多血氣方剛,喜歡爭強好勝,虛榮心較強,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較高心理期望值,這種攀比心理使得不少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四處碰壁,遲遲無法簽約。
6、依賴心理:在就業過程中,一些大學生缺乏主動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而寄希望於學校、家庭或就業主管部門,缺乏擇業的主動性等,思想和依賴心理嚴重,使自己在就業中處於劣勢。
三、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缺失
在連續多年堅持對大學生進行理想現狀調查,對2002、2003級學生的調查顯示,在這些大學生中,具有社會理想的佔14.28%,具有道德理想的佔7.56%,具有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均佔100%。對2006級學生的調查顯示,具有社會理想,道德理想的人數依然很少,分別佔24.83%、8.48%;具有生活理想和職業理想的人數卻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分別佔26.87%、5.78%。更值得關注的是,明確表示無理想、正在尋找理想、寫不出或不願寫自己理想的學生佔9.52%。將新世紀的大學生與上世紀大學生相比,其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呈現出明顯的質的差異;上世紀80年代大學生中具有社會理想的高達94.12%,高於2002~2006級大學生72.33個百分點;具有道德理想的高達83.75%,高於2002~2006級大學生75.28個百分點。而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缺失,必然導致在工作中缺乏激情,缺乏上進心和責任心,「等」、「靠」、「要」思想嚴重,不能把工作當作事業去干,自然也就業績平平,難有建樹。
Ⅱ 大學生做博主做到這幾點會成長許多
博主做到這六點
一年的成長超過十年
1、自媒體人學習同行永遠是成長
蕞快的成長路徑,能避開所有的彎
路和無用功
2、在自媒體這個商業世界裡,博
主看起來像什麼,比你是什麼更加
重要,先假裝行,裝著裝著,就真
的行了
3、博主一定要選好領域,這個領
域要麼是能給大多數人帶來價值,
要麼就是客單價非常高的領域
4、普通博主一定要學會聚焦和專
注,大部分新手博主從來不是沒有
選擇,而是自認為有太多選擇,於
是每一個都捨不得放棄,蕞後一事
無成
5、博主一定要相信,自已的收入
一旦突破某個值哪怕是很偶爾的一
次突破,你的整體收入和氣場都會
提升,因為你找到感覺了
6、博主提供價值,吸引用戶,做
營銷,這些才是跟賺錢直接掛鉤的
。產品、技術這些是上班族的專LI
,層級越向上,博主的焦點就越應
該在營銷和流量上
Ⅲ 大學生的薪水為什麼這么低求解
近年來,伴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人們發現,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月薪日益突破學生一再降低的心理底線。僧多粥少,大學生開始和農民工搶飯碗。金融危機無疑是雪上加霜,? 學生薪水低源於未完成角色轉換 那麼,大學生的薪水到底低不低?北京騰駒達獵頭公司董事長、國際人力資本網總裁景素奇先生認為,大學生的薪水,企業給高了。「大學生進入社會,需要完成角色切換,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應該給其發多少薪水?學生進入企業以後不能做事,企業發著工資培訓學生,那麼,企業給出的低工資其實是高的。因為大學生在大學內並沒有完成切換。但是,大學生不是一般的勞動力,他們文化素質高、潛力大,一旦完成切換,創造的貢獻就比其他人大,工資也會高於labor和worker,進入engneer行列。 那麼,如何幫助學生完成角色轉換呢? 景素奇先生認為,社會上應該有專門的機構來承擔大學生的職前培訓,或者在高校內設立職前培訓的環節。他提出大學可以增加一年學制或者專有一學年是用來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由學校和企業合作,來進行職業化教育,包括職業意識和職業技能教育,幫助學生完成從學生向職場人的過渡,順利實現心態的轉換。學生實習期間,政府補貼企業,由企業進行考核,學校實行跟蹤管理。這樣,每個學生畢業以後都沒有空擋期,也有利於社會穩定,而學生一到企業就能幹活了,那麼工資自然就高了。 為大學生建立最低工資標准不合法 國家為未就業的大學生提供低保,那麼,能不能國家出面規定一個最低工資標准,來保障大學生的權益呢?景素奇先生認為,這一做法,合情合理但不合法,而且具體數額因為地區、行業、企業性質等差異不好確定,可以納入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這是政策就有的。一直以來,大學生對新水的預期太高,為什麼企業要求求職者有工作經驗,因為他們完成了角色的轉換,最起碼是職業心態的轉換。 低薪是一個社會問題 中國國際人才開發中心第六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趙玉勝先生認為,整個社會很浮躁,金融危機無疑是潑了冷水,讓整個社會冷靜下來。現在我國居民60%以上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工資平均標准,因此,大學生對薪水的期望還是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