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博士與領導交涉結果
A. 司佳是什麼病去世的
司佳的離世源於一種影響心臟內膜的非常罕見的癌症——心包間皮瘤。她是在2019年6月3日早上住院並接受手術時知道自己病情的。到7月中旬,她看起來已經康復,但突如其來的復發把她從朋友和家人身邊帶走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人間慘劇呢?作為復旦大學教授,按時體檢肯定是有的,體檢的層次肯定是高的,為什麼司佳教授就沒有機會了呢?雖然司佳教授沒有留下如於娟老師那樣發自肺腑震聾發聵的言語,卻仍然能帶給我們深刻的教訓。因為司佳的特殊身份,她的離世盡人皆知,可此時此刻,又有多少普通人離世呢,又有多少普通人掙扎在癌症造成的身心痛苦中。
2018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男性211.4萬例,女性169.0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鍾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原發性肝癌全球每年新發病例85.4萬例,中國46.6萬,約佔全球的55%;每年因原發性肝癌死亡81萬例,中國為42.2萬,約佔全球的45%-50%。
癌症患病率呈井噴式上升是不爭的事實,中晚期癌症的死亡率上升也是不爭的事實,體檢越來越多越來越細也是不爭怕事實,醫學技術飛速發展也是不爭怕事實。如此矛盾的現狀交織在一起,是不是讓人很是困惑。一個癌症患者確診,全家人都如同被判刑,生活中便充滿了陰霾。
肝癌隱匿性很強,因為肝臟上沒有痛覺神經,早期很不容易被發現。網路上鋪天蓋地的肝癌前兆根本不是前兆,什麼肝區疼痛、黃疸、消化道症狀、眼黑、皮膚發癢、消瘦等,到了這步境地,已經邁入中晚期。其它癌症也是如此,之所以說癌症可怕,就是因為「它悄悄地蒙住你的眼睛,不告訴你它是誰」。所以,我們靠前兆發現早期癌症根本不現實,那麼多癌症都有前兆,你背得過來嗎,背得過來每天看什麼前兆,人還怎麼學習、工作和生活?
所以一級預防永遠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實惠的。多麼簡單的幾句話:
會吃飯,種類多一點不挑不揀,油、鹽、量少一點,吃得慢一點,吃得雜一點,吃得少一點。
戒煙,世界上最不文明的行為就是抽煙,害人害己,受害的是自己最親最近的人,讓她們長期吸你的二手煙,讓她們得病,讓她們短壽,這與謀殺犯罪有什麼區別?
限酒,少喝一點,偶爾多喝一點也無不可,舒緩壓力,但怕你酗酒,如果管理不住自己,跟小孩子玩游戲上癮又有什麼區別呢?
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可是很多人把不動當成一種享受,中國居民運動指南夠客氣了,說每天走6000步,可是這才到哪兒。可即便這樣,很多人都做不到,免疫力沒有了,癌細胞也專盯有縫的蛋。
心理平衡,關於事業和健康的討論,生命價值的討論觸目可見可聞,實際上很多人仍然不明白。我說的明白是知行合一,這個問題我說的也最多,心理平衡不是讓你整天開心快樂,那樣就不是人了,教別人要開朗樂觀的人實在無聊。生活的壓力、家庭的不幸、事業的失敗、愛情的失敗等等我們經常面對,人生不如意者十八九,可語於人者只二三,我們如何每天開心。我們要做到在不良情緒里不要太久,要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學會發泄情緒,而不是沉浸在憤怒、抱怨、痛恨、悲傷之中不能自拔。正是有各種情緒交織,人生才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樂,才有些意味。如糖水一樣風平浪靜,笑嘻嘻的生活有意思嘛,關鍵就是平衡二字。
順應自然,這是中國古代道家思想核心之一,於娟說她晚上12點之前就沒睡過覺,我們總是以事業的名義去透支自己的身體,摧殘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力,尤其是精英階層更是如此,工作狂,工作不要命,為了名也好為了利也好,人的能量就這么多,為什麼不細水長流呢?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寫完《平凡的世界》就累死了。而瓊瑤都80多了還在工作,還活力四射。所以生命不要透支,健康不要透支,細水長流對自己有利,對社會貢獻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