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納稅人
A. 大學生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大學生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在學校勤工儉學的學生的收入免徵個稅,但是在外面實習打工的報酬,就要徵收個人所得稅,平時按勞務報酬代扣代繳,年末按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我國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大學生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若是在學校中進行勤工儉學的大學生是免徵個人所得稅的,若是在實習的大學生還是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我國根據的個人所得稅不同的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稅率,小編在上文中為大家進行了解答,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感謝觀看.
B. 大學生是否要交個人所得稅
大學生取得應稅收入,達到納稅標准,也是應當納稅的。
因為不管是增值稅條例,還是個人所得稅法,以及其他的稅收法律法規,對於納稅人的規定,都沒有將「大學生」列為特殊對象不征稅。
比如,增值稅條例規定,在中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大學生發生上述應稅銷售行為,應當申報繳納增值稅。
再比如,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大學生可能是居民個人,也可能是非居民個人,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范圍內。
而國稅函[2002]146號文件,專門針對關於在校學生參與勤工儉學活動取得的收入如何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進行了明確,明確指出:凡在校學生因參與勤工儉學活動(包括參與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而取得屬於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稅項目的所得,一律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稅總下發的有關文件規定,大學生因為沒有工資、薪金收入,所以其勤工儉學收入應屬於個人所得稅的「勞務報酬」所得。
C. 大學生兼職還要納稅嗎
納稅,是納稅人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向國家相關部門繳納一定稅賦的表現!
納稅人可以解釋如下:
納稅人是最主要、最廣泛的納稅主體,是法律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人是稅收程序法和稅收實體法共通的主體,是稅收征管法和各個稅種法都必須明確規定的普通要素。認定某一主體是否為納稅人,在形式上必須有法律的明確規定,這是稅收法定原則的要求。法律在規定某一主體在稅收征納活動中的地位時,一方面要考慮其在私法活動中的民事主體身份,比如,是屬於自然人、法人,還是屬於非法人的其他組織,因為不同的身份決定了他們能否成為某些稅種征納活動的主體。
在我國及大多數國家,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等非法人組織的經營所得不是按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而是繳納個人所得稅,他們不能成為企業(法人)所得稅征納活動的主體。另一方面稅法更多的是關注主體的納稅能力,即相關主體在經濟上的給付能力和事實關系,它體現了公平稅負、實質課稅、量能課稅等稅收理念。因此,不僅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可以成為納稅主體,而且某些具有法人、自然人資格的主體,因其欠缺納稅能力而成為稅法上的主體(人)的課稅除外。例如,一般認為對同時具有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主體不應征稅,因而事實上對於不從事營利活動,同時又具有公益性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都是不征稅的,從而使這些主體不會成為納稅主體。此外,外交代表因其具有特殊身份,在法律上享有豁免權,不能成為另一國的納稅主體。
除了以上依據納稅人的身份而對納稅人進行的一般分類外,還可依據其他標准對征納活動中的納稅人進行分類,並且他們在征納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也因此而不同。我國在增值稅征納中,根據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規模大小、會計核算是否健全、能否提供准確的稅務資料等,將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並賦予他們在征納活動中不同的稅法地位和待遇。例如,一般納稅人可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應納稅額的計算和確定適用「扣稅法」;小規模納稅人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其應納稅額的計算適用簡易的辦法。日本在法人稅法等稅收征納中實行「藍色申報」制度,即對賬簿記錄完整、真實的納稅人,許可其運用藍色申報書進行申報,並且給予藍色申報者種種白色申報者所沒有的優惠。
只要符合納稅人的特徵就應當納稅,並不是按照職業、年齡等進行區分!
一般大學生兼職可能涉及要繳納的稅務為個人所得稅,可能涉及以下內容:
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征稅內容
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計算方法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