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專區 » 妹妹供四個哥哥上大學

妹妹供四個哥哥上大學

發布時間: 2024-04-29 20:14:50

⑴ 12歲的妹妹和4個上大學的哥哥是怎麼感動世人的

這一年,申春玲年僅12歲。【只要哥哥們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小春玲說到做到,她包攬了家裡所有的農活和家務,和真正的家庭婦女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全部家庭精打細算地過日了。小春玲知道,這個家要想好起來,首先得讓繼父好起來,所以,在忙碌的農活之餘,她一刻也沒有結束為繼父治病。1996年盛夏,由於氣象炎熱,繼父的病情加重,小春玲決定帶他去濟寧市住院治療。安置好家裡的事,她拉著板車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兩天一夜,走到目標地時,她的腳磨破了,肩也腫得老高。在醫院為了節儉住宿費,春玲住在醫院的自行車棚里,看車的老大爺認為她是討飯的乞丐,幾次往外攆她。小春玲只好實話實說,老人深受激動,不僅把她睡覺用的板車放在最里邊還專門為她找了一頂蚊帳。在春玲的精心照料下,繼父的病情得到了穩固,她又拉著繼父走回了故鄉。剛回到家就遇上了麥收。哥哥們都在上學,爺爺奶奶只能幫著做做飯或捆麥子,7畝多地的麥子只能*春玲一個人。為了搶收,好持續幾天都睡在地里,累得實在支持不住了,就趴在麥跺上睡一會兒,醒來以後接著再割。由於心急,再加上過度勞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腳也磨出了血。她真有些支持不住了,可剩下的兩畝麥子怎麼辦?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糧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麥地里失聲痛哭起來,哭聲引來了鄉親們,大夥對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腳幫她割完了麥子。這次艱巨的麥收,換來了全家的食糧,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宏大的豐產,他以優良的成就被上海同濟大學錄取。手捧著二哥的錄取通知書,小春玲似乎忘卻了自已的勞累,愉快地跳著、喊著。看著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傷心的淚水,自責地說:「我對不起小妹,她為我們受了這么多苦,可我卻----」說著痛哭起來。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勸道:「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別灰心!」小妹的話讓申建文更是慚愧不已,他表現不復讀了,留在家裡幫妹妹。春玲執意不肯,她哭著問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讓你們好好上學嗎?哥哥們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麼就想不通呢!」三哥終於聽從了妹妹了勸告,也決議復讀,二哥往上海讀書的日子越來越近。3000元的學雜費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來。無奈之際,小春玲想到了賣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紀太小,醫生不給抽;第二次去,她虛報了年紀才被容許抽200CC血。當她拿到400元"養分費"時,臉上的愁容仍沒有散去。她知道,這400元錢對於3000元的學費只不是杯水車薪。於是,她第三天又一次來到血站。這一次,醫生說什麼都不給抽了。情急之下,小春玲向醫生下跪講述了賣血的原因。醫生緘默很久,才嘆了口吻說:好吧,就這一次,以後可別再來了;你還小正是長身材的時候。這位好心的醫生象徵性地給她抽了少量的血,並從自已的口袋裡取出錢,湊了700元錢給了小春玲。小春玲感動得直掉淚。回到家,春玲如數把錢交給了繼父,繼父忙問她從哪來這么多錢。

⑵ 女兒不是女奴!山東12歲女孩,供養4個哥哥上大學,後來怎樣了

清代在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下,女性殺人案件時有發生。王邦喜院士曾寫道:「各省溺水婦女的壞習慣,尤其在江西。」

為此,江西省刑法大官黃龍下令,凡殺害無犯罪行為的後代或後代的,處以70根棍棒,並被驅逐一年……然而,這樣的懲罰,仍然不能改變根深蒂固的壞習慣。

曾國藩的母親姜,幾乎成了女性虐待的受害者。江家祖籍江西省。他們搬到湖南後,全家人仍然遵循著祖傳的「九代新女」的座右銘。

1998年8月,賣血後,春玲頭暈目眩,在過馬路時被一輛卡車撞死。當時她只有16歲。

春玲死後被認為是現代孝順博愛的典範,並被各大媒體廣泛報道。按照當地習俗,未成年人死亡後,不能舉行葬禮。

但繼父沈淑萍被女兒的「孝心」所感動,不僅為她舉行了葬禮,還將春玲這個「姓女」破例葬進了祖墳。

這顯然是一個對女孩無休止的「剝削和掠奪」的悲劇,但最終卻被美化為「大愛」和「孝順博愛的典範」,令人震驚。

無法想像,這四個成年的兄弟,是如何接受春玲的支持,是否會感到內疚?

他們是男孩,而春玲是女孩,所以在他們來之前,春玲應該先給他們提供些吃的。未成年妹妹,賣血,這不是問題。

在重男輕女的人眼裡,女孩就相當於「女奴隸」,曾經被壓榨和剝削過。女孩出嫁時,會「張口」索要高額嫁妝,把女兒像商品一樣高價「賣」出去。

在生活中,很多女孩或多或少會遇到重男輕女的情況,被家人壓榨,她們哭泣,她們痛苦,她們的經歷一點也不溫暖。他們應該有追求幸福的權利,而不是被剝削和剝削。

⑶ 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是否值得

我來給你講一個我弟弟家的故事吧,弟弟有一雙兒女,大的是女兒,小的是孩子。弟弟純粹農民一個,因為要照顧孩子,他們沒有出去打工,只在家鄉打零工,主要是跟磚瓦匠包工頭干小工,收入微薄。

可是,兩個孩子都很喜歡讀書,從上初中開始,弟弟就有點想把女兒拉下來回家幫著幹活。不過我這大侄女從小就喜歡讀書,怎麼也不肯下來。我對弟弟的想法也是批評過多次,看到女兒成績很好,而且特別上進,也就不再動這個心思了。

最困難的時期,是從女兒和兒子一個高三一個高一那年開始的,高中收費比較多,這兩孩子,一節課都沒補過,而且,初中就是在鄉鎮中學讀的。因為鄉鎮沒有高中,高中只能到縣城就讀,這樣又多出了伙食費。

當時,我被借調到教育局,多次去高級中學,給兩個孩子說情延緩繳費,多次給兩孩子墊支費用。也多次把弟弟夫妻倆找到家裡做工作,讓他們堅持下去。

就在那一年,弟媳婦生病去南京做了一個手術,本來就沒有積蓄的家庭,簡直就是雪上加霜,他們這次真的打算放棄了。我堅決不允,千方百計為他們度過難關,千方百計鼓起他們的信心。

後來,孩子相繼考上大學,幸虧有助學貸款,圓了他們的大學夢,女兒還勤工儉學、做家教,讀完了研究生。男孩也本科大學畢業。這倆孩子,就業上從來就沒遇到任何問題,農村的孩子,能吃苦,學的又扎實,沒畢業就被簽了。

回想侄女侄兒讀高中讀大學時,他們家在村裡是被人嘲笑的對象,村上很多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掙錢了,他們家兩個卻一直在花錢。人家蓋起了樓房,弟弟家只有兩家邊房,連平房的住房都蓋不起。

然而,現在,事實正在打臉那些嘲笑過弟弟家的人,侄兒和侄女分別在兩家著名電氣企業做研發工作,那些初中出去混,積攢多年錢蓋的樓房,也就是侄女和侄兒一年的工資,換句話說,他們家如果想建房的話,一年可以建兩座小洋樓。

但是,侄女和侄兒都說不建房,他們會在杭州買房,讓爸媽一起過去,不再種田。僅從經濟收入上來說,當初的一貧如洗,也是值得的。更何況,兩個孩子地位,是那些混在農村的人無法相比的,他們已經成功地成為 社會 精英,脫離了 社會 底層。

故事講完了,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變得一貧如洗,值不值?大家應該有了答案了吧。是的,我弟弟家的經歷,已經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個問題很有感觸,因為我就是供三個大學生的媽媽,一個婆家侄子,倆個兒子。侄子第一個高考624分,進了重慶大學。在拿到通知書的那天,我激動的掉下了眼淚,做了一桌子菜,全家高興的為他慶祝。

一年後,大兒子看到哥哥能考取,我為什麼不能,一番拼搏後高考684分,超越當時的本科線130多分,但在選學校時俄語受限,沒被錄取想去的學校。

又過了兩年,小兒子看到兩個哥哥先後邁進大學的門檻,也不甘心落下,以580分考取山東理工大學。

孩子們雖然很爭氣,個個本科四年,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真是太困難了,每到伏假和年假結束開學的時候,都交一學期的學費,生活費,加上資料書紙真是一大筆錢。為湊這些錢東挪西借,甚至連賣腎賣血的心都有,別的說多了都是淚,。

要說值得不值得,我個人認為值得。在 社會 飛躍發展得今天,更體現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學歷也是個人招牌,不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去搬磚爬架子。要是沒文化沒學歷也可能照樣掙錢,但是工作強度不一樣,生活質量也不一樣!

值得!我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有兩女一男,大丫頭大專畢業,二丫頭和兒子都是大學一本。現都畢業,大丫當小學教師,二丫烏市搞量化設計,兒子烏市做建築工程結構設計,都能自食其力了。

雖然,當時供孩子上學,我和妻子吃盡了苦頭,受了點罪,實在是累了點,欠了點債,但我已努力還清了,現在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我也從心裡感到很值得,也很幸福,為有三個爭氣、聽話的孩子而感到榮幸與自豪!

人生應追求完美與卓越

星翰

人生要有自己的價值。

一個人若不能使自己的人生輝煌,

但也沒有理由使它黯淡;

人生可以平凡,

但不可以庸俗、墮落;

人生不在乎攫取多少,

而在於追求過程的完美與卓越!

——這是我和孩子們的座右銘。

我家的家訓是:

一個家族,如何興旺發達,記住這六個字,家和萬事興:

1、和:正人先正己,治國先治家;國泰民安樂,家和福自添。

2、志: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3、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4、儉: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5、同:一家人定要同心合意,何愁萬事不興;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半無成。

6、勤:勤儉是立身之本,耕讀是保家之基。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要殷勤。

後人必代代相傳,嚴格遵守之!

力爭:

誠信淡定,守法愛國;

低調做人,高效做事;

鍥而不舍,勇敢頑強;

感恩戴德,不忘初心!

榮辱與共處變不驚,

相濡以沫共同前行!

星翰·2018.12.18於家中∨

一個農村家庭為了共三位大學生變得一貧如洗,值不值?

如果是北大女生劉媛媛,我想所有人都會認為值得,即使不能進入清華北大這樣頂尖高校,若能進入985211中上等高校,選個熱門專業,畢業後能夠找個好工作,其實許多人也認為是值得的。

我有一農村親戚,本來就一窮二白,偏偏兩個兒子先後都考上了哈工大建築系,學費加生活費左借右湊也是不夠,最後只能把房子賣了,夫妻倆搬到山上一間臨時房居住,那幾年日子要多寒酸有多寒酸,但夫妻硬是咬牙挺了過來。幾年後。兩個兒子畢業,大兒子就職北京私企,二兒子就職沈陽國企,到如今,大兒子在北京買了三套房,在南京和珠海各買了一套,二兒子有幾套房不知道,只知道給老爹在沈陽郊區買了一套別墅,水電費物業費每年三萬,全由兒子承擔。逢年過節回家,都是兒媳婦開車送回去,而他左鄰右房,那些早早輟學打工的孩子大部分連車還沒有呢。所以,如果孩子能考入名校,不論城市還是農村,不論貧窮還是富有,大多數家長都會盡全力支持的。

不過,隨著教育資源和經濟條件逐漸加大距離,更多的農村孩子只能進入普通大學,甚至是二三本末端大學,這樣的學校不僅就業困難,往往學費還很高,一個農村家庭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供三個大學生變得一貧如洗,到底值不值得,是讓許多人糾結的問題。

這幾日我母親因為頭暈在醫院連續打點滴,認識一對農村夫婦,大兒子讀的是三本,二兒子讀船校,為了供倆孩子讀書,也是把房子地都賣了,大兒子畢業後分配邯鄲鋼鐵當工人,二兒子畢業後在一家造船廠工作,生了二胎,入不敷出,辭職去了大連跑船,老兩口前半年在大連幫二兒子帶孩子,後半年到邯鄲幫大兒子帶孩子,生病住院還得回本市,因為農保在這里,能少花些費用。

我看著他們蒼老憔悴的面容,忍不住說了一句,這書還不如不讀,在家附近隨便打份工也差不到哪去,那婦女想了想說道,不是的,不是所有的娃都會念書,但念了總歸沒錯,他們兩個若是不念書,恐怕連這樣的工作都找不著,過得一定不如現在,咱不跟別人比,咱跟自己比覺得好就成了。

現在許多媒體都宣傳寒門再難出貴子,真正決定你未來的不是你的文憑,而是你的出身,窮人家的孩子十年寒窗拼來的一紙文憑其實是敵不過那些精英父母為兒女累積的人脈和資源。

我不反對這個觀點,但我相信精英父母畢竟還是少數,更多數是普通人,是終究還要孩子自己去奮斗,決定這些普通孩子未來人生的不是父母的人脈和資源,而是父母的見識格局和勇氣,與農村城市貧窮富有沒多大關系。

我有一同事,在校讀書也是名列前茅,但當年考高中和技工學校只能任選其一,不能兼報,校長幾次三番去他家動員他報考高中,將來上大學,但他父母認為自己在工廠上一輩班,得有孩子接班,主張讓他考技校,三十年過去了,上技校和上大學是怎樣區別,大概不需要多說了,這樣的例子在我身邊還不止一個,女孩更多。

年輕時對同事父母所言信以為真,如今年歲漸長,我自己孩子也升入大學,隨著支出增加,漸漸明白那些父母的心思,上技校是增加收入,上大學是增加收入,兩相權衡,有些父母的想法就不足為奇了。

說到底,教育的投資其實就是金錢的付出,考上名牌大學回報率高些,期待值大些,父母願意多付出,而對那些沒有把握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回報率要低些,期待值要小些,甚至是看不到的,值不值得,比拼家長的是家長的格局和勇氣,對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氣和毅力。

我就以自己的真實事例來談談我的看法吧!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上面有兩個哥哥,且父親在我不滿周歲時就因病去世了,當時大哥六歲,二哥不足三歲。其實在父親去世時家中已負債累累(為父親治病所借),後面還有我們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有多困難我想不用講也能想像得到吧。

後面的幾十年,媽媽用她的雙手撐起了這個家,為了我們兄妹三她沒有再嫁,她不僅要為我們的吃穿住行,更要為我們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而日夜奔波和操勞,她要一人做完所有的農活,還得抽時間外出打零工替我們賺取學費。記得我們上學時,幾乎每年都是這樣的情況:每學期開學,媽媽兜里就揣著100元錢去給我們三個報名,大哥三十五,二哥三十五,我三十元,也就算是先寫個名字落實一下名額罷了,那時候學校規定必須要交齊學費才能領到新課本,所以我們常常是讀了半學期了才能有自己的書(當然,那並不是因為湊齊了學費,而是媽媽再三的去向學校領導那求來的寬限),直至每學期期末考試我們才能勉強的繳齊學費。知道我們情況的親朋好友不止一次勸她說,不要送我們去上學了,特別是我一個女孩子,讀那麼多的書有何用,遲早要嫁人成為別人家的人。但媽媽還是堅持送我們去學校,她始終告訴我們的是知識才能改變我們窮苦人家孩子的命運,因為她不希望我們再像她一樣過一輩子的苦日子。

越到高年級花費就越高,在大哥讀師范的第二年,我小學畢業,二哥讀初二,家裡真的窮得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後來媽媽給我講說,我們去學校讀書走了,她一周時間沒有炒過一次菜,頓頓就鹹菜咽紅薯,因為確實沒有油和鹽),所以我主動提出休學,把機會留給哥哥他們。兩年後,大哥畢業參加工作,我又被他們重新送回了學校接著完成未完了學業,雖說我們家並不是一下子送三個大學生,但二哥大學未畢業時我又升學,家中的經濟壓力也真是不容小覷,但我媽媽從沒有想過要放棄,她一個女人都能做到堅持,那何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呢?

窮人家的孩子要取得成功需要付出比富人家孩子多很多的努力,那麼難抓住的機會,就不要因為經濟困難放棄了吧,多方想辦法解決才是不是嗎?現在的政策比以前更完善,貸款啊,勤工儉學啊,或者在校期間做做兼職,去好好學習獲得獎學金啊等等,都是能緩解經濟壓力的不是嗎?所以,永遠不要輕言放棄,更不要糾結或懷疑值不值得,因為答案很肯定,「值得」。

您看看如今的我們,都生活得很好,因為經歷過,所以我們更懂得感恩,我們始終銘記著媽媽的付出,所以更加孝順於她,而且我們有能力去獲得更好的生活,所以也很幸福快樂!

看到「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的題目,我頓時熱淚盈眶,因為我自己的家庭就是這樣,不但一貧如洗,還負債累累。但是,我的回答依然不變:值得,很值!

我出生在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並且在大山深處,生產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我們家父母生養了我們兄妹四人,大哥、二哥、姐姐和我。從我記事開始,父親就把「農村的孩子,尤其是我們山區孩子不讀書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永遠走不出大山」這句話來激勵我們。

我們沒有上過幼兒園,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父母再苦再累,但是從不允許我們有不上學的念頭,如今每每想起讀書那些年父母所受的苦累和家庭窘迫的生活,眼淚止不住往下流。

因為老家農村山高路遠,地里的莊稼幾乎都是廣種薄收,農田裡以栽種烤煙、包穀、水稻為主,家裡養殖雞鴨鵝及幾頭豬補貼家用,但是一年下來扣除生產和生活成本以外,剩餘的錢還不夠四個孩子的學費,為此,父母操碎了心。

永遠都記得,每到開學季,父親下地幹活,母親都要把家裡的包穀、稻米等盤點一次,留下少部分吃的以外,就帶著我們兄妹四人背包穀和稻米去集市上賣,集市離家很遠,要走近20多公里的山路,有時候走幾個小時背到集市上還不一定賣得好價錢,有時候也會賣雞鴨鵝或者蛋,一分一塊地湊學費。

為了省下每一分錢,父母好多年沒買過一件新衣服,父親甚至斷了抽了多年的煙,我們兄妹四人也是哥哥的穿小了改改給弟妹穿。有時候實在湊不夠,父母就去農村信用社貸款,村裡的人都笑父母傻,說見過貸款蓋新房、娶媳婦的,沒見過貸款讀書的,不值得。

但是,父母卻一直堅持讓我們上學,他們說只要以後娃娃有知識有文化就一定有自己的飯碗,不會像他們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值得!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父母的鼓勵、支持下,我們兄妹四人學習一直很努力,兩個中專畢業,兩個大學畢業,後來各自走上了工作崗位,有了自己的事業,並且還掉了所有的貸款。

可是,天公不作美,當我們計劃著把父母接到城市來安享晚年的時候,父母卻因病相繼離開了我們,從此「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永遠成為我們兄妹四人心頭抹不去的創傷。父母走的時候一直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說他們苦了一輩子,家裡一貧如洗,還負債累累,但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點都不後悔,覺得很值!

我感謝我的父母,不但生養了我們,還讓我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這是一筆用金錢無法衡量的財富,也是我們家永遠的精神傳家寶!

我是一個農村出身的大學生,家裡還有一個妹妹也在上大學。我爸媽為了供我們兩兄妹讀書,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到廣州打工。雖然說沒有因為我們兩個孩子讀大學家裡變得一貧如洗,但也實實在在的對我的家庭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我爸說過的一句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讀書也是一種投資,有賺也有虧,不期望你們兩個都能夠掙錢,起碼要保本啊」。如果把讀書單純的作為一門生意,那麼絕對是賺錢的。讀書作為一門長久的生意,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利潤」就會越大。

精明的農村人都喜歡算這么一筆賬,供一個孩子讀大學的成本是多少錢。四年下來少則六七萬,多則十五萬左右。面對這么一筆巨款,有些人就開始打小算盤。高中畢業出去打工,一個月三千塊,一年就是三萬六,四年下來就是十四萬兩千四。不送孩子去讀大學不僅僅可以省了六七萬,孩子還可以在四年的時間里掙到十幾萬。所以得出一個結論:送孩子去讀大學是虧本的生意,不如早點出去打工。

這種就屬於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沒有長遠的打算。讀大學的收益不能單單從金錢的收入去看待。讀完大學四年的人會比沒有讀過大學的人想法和價值觀高出不止一倍,讀書使人明智,書讀的越多,看問題想事情的時候就會越加的周全一些。

而讀大學以後的收益直接取決於你讀的是什麼類型的大學,專科?本科?985?高校的層次不一樣,決定了你畢業以後的起點。專科和普通本科的差距不大,一個月三四千,985高校畢業的一個月五千以上。

我們村裡去讀大學的人非常少,更多的是初中,高中畢業以後就直接去打工了。村裡的老人對於這一部分的年輕人最多的評價就是吃不了苦,出去工作沒幾天就又回來了,一年到頭來廣東去了五六次,就是待不下去。很多人到了結婚的年齡了連個對象都沒有,整天就在村子裡晃盪。

而村子裡面的一些同齡人,雖然說只考了一個專科,去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三年以後進入鐵路局,現在一個月工資已經達到了6000千塊錢。另一個考上了浙江工業大學大學,畢業以後進入了一家上市公司,畢業三年在杭州買了房子,今年結婚了,老婆是大學的同學。

讀書是一個農村孩子跳出農門的一個最簡單最便捷的渠道,讀書改變命運在現在來看仍然適用。而且現在讀書的成本並沒有那麼高,國家和學校對於貧苦大學生有許多的資助政策,最高可免除學費。

我是不請自來,也談談我看到的現實,我父親有個戰友,他們家跟我們家相交很好,他們家三個兒子,這三個孩子從小成績就不錯,家庭就是農村種土地的。自從大兒子考上西安電子 科技 大學後,家裡每隔一年就出一個大學生,那時,我那表叔、表嬸(三個孩子的父母)生活上真的很拮據,衣服都是補了又補,吃面就是鹽水拌面,一年中很少買肉吃,真的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了。現在好了,三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都有不錯的工作,在各自工作的城市都買房了。由於父母不願去城裡生活,三個兒子花錢在老家給父母修了房子,生活得有滋有味。

人之一生,沒有知識打底,如同枯井常年沒水。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人,哪怕賺再多的錢,其人生總給人一種不圓滿的感覺。「地貧種松柏,家貧子讀書」,寒門學子要出人頭地,讀書是一大捷徑。一個農村家庭有三位大學生在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有人說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但我覺得這也是寒門之幸。寒門學子要「化繭成蝶」,讀書是非常好的出路。

在我們鄉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很多,但這些農民的孩子出人頭地的也挺多的。我的鄰居在二十多年前家境相當貧寒,更是讓這位鄰居寒徹心扉的是,她的丈夫在外頭幾乎沒回來過,基本上從來沒有向家裡寄過錢。她的四個孩子都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

她家最大的女兒對學習不感興趣,捧起書就頭疼,早就出嫁了;她還剩下二兒子、三兒子和小女兒還在讀書。用「守活寡」來形容她也並不為過。在培養她三個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這位女鄰居四處打工,又四處借錢,用她的話就是「我砸鍋賣鐵,哪怕賣血也要供孩子讀書,苦了我這一代就夠了,絕不能讓下一代繼續苦下去!」

就這樣,她的二兒子考入一所醫學院,成為一名麻醉師;她的三兒子考入一所師范大學,讀研之後成為工程師;她的小女兒最後也挺有出息的。可以說,沒有這位女鄰居一直以來的含辛茹苦,就沒有這三個孩子的今天。當她47歲的時候,當她的二兒子拿到本科畢業證即將准備考研的時候,她撒手人寰,因絕症永遠離開了她用生命去培養的三個孩子……如果這位女鄰居能活到現在,我覺得她肯定是我們這個村子裡最幸福的人。

對於農村的人來說,父母是文盲,如果孩子和父母一樣沒有文化的話,很可能會「復制」父母這輩子的艱苦日子,走上父輩曾經走過的辛酸路。在有些家長看來,讓孩子讀書是一種消費,但我覺得,其實讓孩子上大學,是一種最好的投資。在這種「投資」的過程中,寒門家庭經濟上可能會捉襟見肘,生活上可能一貧如洗,但讓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通過讀書增長見識,通過讀書開拓視野,通過讀書拓寬人脈,會讓孩子一輩子受益無窮。
讓孩子讀書,清貧只是暫時的,也是一時的;讓孩子放棄就讀大學,清貧這種「基因」很可能會世代相傳。

⑷ 一個12歲小女孩用柔弱的雙肩托起了四個大學生哥哥二

哥哥們上學走了,小春玲開始盤算著怎麼賺錢給繼父治病,為哥哥們繳來年的學費。起初,她也想著跟村裡的女孩子們外出打工,可家裡的三個老人沒人照顧,她只能在家想辦法。冥思苦想後,她決定種棉花到富。種棉花與種其它農作物不一樣,管理起來不僅費事,而且噴灑農葯也很危險,可小春玲卻在心裡盤算著一年下來種棉花大約可收入數千元,就毫不猶豫地開始忙乎起來。她雄心勃勃地種起了棉花,可不久,魯西南地區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鈴蟲的襲擊。這可急壞了小春玲,身材沒有棉花高的她趕緊背著20多公斤重的葯桶在棉田裡噴灑葯。她聽人說,中午最熱的時候,除蟲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陽光最強的時候打葯,炙熱的太陽曬得棉田像個大蒸籠,令她常常喘不過氣來,她只好噴灑一行就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一天中午,由於葯桶漏水,她中毒暈了過去,被村裡人發現送了回去。 醒來後,她不顧繼父勸阻,又掙扎返回了棉花 巴心巴肝的苦做終於換來了棉花大豐收,可由於當年棉花收購價太低,小春玲依然沒能把攢到她計劃的錢。 聰明的她又動起了腦筋,什麼賺錢她就干什麼。 農閑時,她和別人一起收過槐米、柳條,也推銷過草帽,黃豆。後來,她聽人說泗水的蘋果便宜,她又跟著村裡的大伯去泗水販水果。每天晚飯後拉著地排車上路,天亮時趕到蘋果園,裝上車就往回趕。壯年男子拉一排車,她也拉一地排車。在路上,別人都吃蘋果解渴,她卻一個也捨不得吃,連爛了點的也留下給繼父,爺爺、奶奶吃,四哥申建華看到的僅14歲的妹妹如此艱辛,心中實在過意不去。他決定退學參軍,留下來幫妹妹。 小春玲卻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勸慰哥哥道:「我最羨慕的是軍人,留在家裡又有什麼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裡的困難我能頂住」。經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勸說,繼父終於同意了。 四哥去部隊那天,小春玲從口袋掏出一大把皺巴巴的零錢塞到哥哥手裡:「 哥哥,這是80多元錢,是俺省下來的,你留著零用,到部隊後你好好乾,爭取當個軍官回來。」申建華的眼睛濕潤了。 1997年春節,是小春玲最快樂的一個春節。除了四哥在部隊外,三個哥哥都回來了,並且三個哥哥都為小妹准備了新年禮物。大哥帶給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給了她一條紅圍巾,就連三哥也給她買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著禮物從裡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著笑著,此時的她又恢復了孩子的天性,那麼天真活潑。 小春玲喜悅的神情讓全家為之動容,繼父的臉上也綻開了笑容。他把兒子們叫到床前,說:「你們三個哥哥做得對!玲玲太苦了,以後你們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們的小妹。」 一個12歲小女孩用柔弱的雙肩托起了四個大學生哥哥二2 在繁忙的農活中,春玲始終不忘給繼父治病,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遠,她也帶著繼父去。蒼天不負有心人,繼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轉,有時還可以拄著拐杖挪步。哥哥們也是學業有成。大哥申建國在完成本科學業後又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四哥申建華在部隊入了黨,並被提拔為班長。1997年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順利過關,被山東中醫學院錄取。 1998年3月,奶奶突然重病,臨終前,老人緊緊抓住小春玲的手艱難地說:「玲兒,奶奶這輩子不虧,有你這么個好孫女,奶奶真捨不得人呀!」 說著老人顫抖著從枕頭底下摸出一個玉手鐲遞給春玲,春玲遲疑著沒接。爺爺說:玲兒,這是奶奶原本留給你長嫂的,可奶奶想,這個手鐲最該給你,你就滿足了奶奶的心願吧!春玲含淚接過了手鐲,老人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後,四哥來信了,說他原准備考軍校,可知道奶奶去世後,家裡又用了不少錢,他決定放棄。 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馬上找人給哥哥去信勸說,並寄去了200元錢,讓哥哥買學習資料。她說:「哥哥,考軍校是你一輩子的大事,可千萬別為了眼前的困難而耽誤了一生啊!」就在春玲想著法了鼓勵四哥時,出走了幾年的母親突然來信了,原來,母親離家出走時就偷偷開了個假離婚證明,後來去了平陽縣,找了一個做食品加工的老闆做丈夫,生活還算可以。她從別人口中得知女兒這幾年受的苦難,心裡充滿了愧疚。母親來信想讓女兒也去平陽縣跟著她過,還允諾給小春玲找一個好婆家。讀著母親的信,春玲的眼淚奪眶而出,她恨母親的無情,可那畢竟是自已的親生母親啊!她多想撲到母親的懷里好好地哭一場,多想跟著母親過一個正常女孩無憂的生活。可她怎能舍棄這個家,這個家雖窮,但且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愛她啊! 善良的繼父看出了她的憂悉,勸她道: 「玲兒,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這么苦,會拖累你一輩子的,爹也於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雙膝跪在繼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萬別趕俺走。」春玲讓人代筆給母親寫了一封回信,拒絕了母親的要求。 她一如既往地為這個家操持著。為了給四哥多籌點錢買學習資料,1998年 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賣血。 在她的再三請求下,醫生一次為她抽了 300CC血,原本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的她此時更加虛弱。她強打起精神去郵局匯錢。沒想到,過馬路時一恍惚,她被一輛滿載著鋼筋的大卡車掛倒,沉重的車輪從她身上軋過 噩耗傳來,爺爺承受不住打擊,病倒在床上,繼父四度昏厥去。三哥申建文是第一個知道消息趕到家的,他撲到在妹妹的遺體前,哭昏了過去。二哥申建軍接到電報後,在火車上兩天沒吃沒喝,哭著從上海站著回到家鄉。遠在西安的讀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國聞訊失聲痛哭,他實在抽不出空回家奔喪,流著淚為小妹發來唁電:親情小妹,你用母親般的胸懷挑起一個沉重的家;至愛小妹,你用脆弱的雙肩撐起一片希望,我們永遠愛著你---親情小妹。 剛剛收到桂林陸軍學院錄取通知書的`申建華同時收到了妹妹的噩耗,他當場暈倒在訓練場上。他也匆忙趕回了家鄉。 按當地的風俗,未成年的人死後不僅不能舉行葬禮,就連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 小春玲到繼父家四年,除了改姓,連戶口也沒來得及報,所以,她還不能算村裡的人。可村裡的長輩們深深地被這個「親情義女」的大仁大義感動,不僅破例為她舉行了最高規格的葬禮,而且還在祖宗的「老林」為她選擇了一塊墳地。老人們流著淚說:這么好的閨女,死了再不能讓她受屈了。 曾經采訪過申春玲的山東省女作家劉紅也趕來參加了葬禮,並為她撰寫了祭文: 你,宛如山澗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邊的一抹雲霞, 悄悄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雙肩擔起滿腔摯情,幼小的心靈托起一個完整的家,年輕的歲月,本應如詩如畫,如絲如縷,可是你的面前卻堆滿了太多的艱辛和沉重,一個毫無血緣的家,演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真情;一個小小的你,雖不驚天地,泣鬼神,可又讓許多天下人為這動情。 你走了,走得那麼輕,那麼輕,輕得像天邊那朵雲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麼重,那麼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⑸ 哥哥有義務供妹妹上大學嗎

沒有。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成年哥哥對未成年妹妹有撫養義務,注意是未成年妹妹,如果妹妹已經成年,那麼法律就沒有強制性規定了,而且妹妹既然上大學了既代表著成年了,已經有獨立能力了,哥哥是沒有義務供讀大學的。

熱點內容
浙江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發布:2024-05-17 04:27:45 瀏覽:283
湖北大學文科專業 發布:2024-05-17 04:19:45 瀏覽:79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趙宇 發布:2024-05-17 04:00:43 瀏覽:44
本科生可以成為口譯 發布:2024-05-17 03:47:26 瀏覽:708
本科學校專科推薦 發布:2024-05-17 03:46:26 瀏覽:585
馮提莫以前是什麼大學老師 發布:2024-05-17 03:41:11 瀏覽:802
香港哪所大學的金融專業最好 發布:2024-05-17 03:41:08 瀏覽:854
自考本科幾月份畢業 發布:2024-05-17 03:20:48 瀏覽:755
大學老師參會報銷明細怎麼寫 發布:2024-05-17 03:11:22 瀏覽:763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二本專業 發布:2024-05-17 03:04:06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