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⑴ 重慶新橋醫院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⑵ 重慶市新橋醫院
新橋醫院是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地方稱謂,位於重慶直轄市,始建於1944年,197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院年門(急)診量近百萬人次,是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 新橋醫院佔地面積960畝(亞洲最大的花園式醫院),展開床位2300張,擁有國際一流的重症監護病床291張和現代化層流凈化手術室38間,其中百級層流手術室15間,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教學醫院。
地理位置
重慶市沙坪壩區新橋正街83號
成立時間
1975年(始建於1944年)
醫院類型
集醫療教科研預防保健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教學醫院
⑶ 重慶新橋醫院科室介紹
重慶新橋醫院,作為西南地區最早成立的診治耳鼻咽喉疾病的特色專科之一,歷經五十餘年的沉澱與發展,已逐漸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科室。醫院在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耳鼻咽喉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全科人員碩士化,形成了一支人才梯隊和專業結構合理、醫、教、研人員隊伍老中青結合的團隊,其總體實力在全國、全軍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新橋醫院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療中心在睡眠呼吸相關疾病的診斷及治療、鼻內鏡、耳內鏡、喉內鏡及動力、成像系統、激光、微波、高頻電扁桃體擠切術等方面具有顯著特色,廣泛開展鼻腔、鼻竇、中耳、內耳、鼻咽和喉等疾病的治療,同時也延伸至前顱底、側顱底、鼻顱相關、鼻眼相關區域,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診療服務。
在醫療儀器方面,新橋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療中心配備有多導睡眠呼吸監護儀,CPAP呼吸機,半導體激光、微波治療機,Olympus電子喉鏡及Wolf鼻竇內窺鏡系統,純音測聽、聲導抗、耳聲發射檢測儀,多功能手術顯微鏡,聽性腦干反應(ABR)、耳蝸電圖檢測儀,眼震電圖(ENG)及前庭功能檢測儀,平衡檢查儀等大中型醫療設備,為患者提供先進的診療工具和技術支持。
在特色技術方面,新橋醫院在鼾症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的診斷及綜合治療、鼻竇內窺鏡技術、鼻咽、顱底血管瘤的介入、綜合治療、一次性鼻腔、鼻竇結構正常化手術、無麻醉高頻電扁桃體擠切術、喉氣管狹窄的治療、耳硬化症的手術治療、喉切除發音重建術、微波、半導體激光、喉顯微手術等微創外科領域具備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實力。
新橋醫院心血管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該學科率先在西南地區開展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冠脈介入治療規模及難度居國內先進水平,心內電生理標側及經導管射頻消融術已深入至高難度的室速、房撲的消融。新橋醫院的心臟介入年突破1000例,累計達5000例,達到綜合醫院先進水平。
在腎臟病中心,新橋醫院是國內最早開展腎臟移植的四家醫院之一,累計施行腎移植術1500多例,高危病人腎移植臨床研究獲重慶市科技成果二等獎。在全院多科室攻關協作下,開展胰腺-十二指腸-腎臟聯合移值4例,單純胰腺移植1例,首例胰腎聯合移植患者已健康生存近1年,屬軍內首家,國內第3家,技術水平居世界先進水平。
重慶新橋醫院在眾多學科領域都展現了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和研究成果,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醫院不僅注重臨床診療,還積極開展科研活動,推動醫療技術的發展。在腫瘤科方面,新橋醫院引進國際先進腫瘤治療技術,結合科室自身科研實力創建生物治療中心,為腫瘤患者提供精準的診斷和治療。在生物治療中心,新橋醫院採用先進的細胞治療方案,如DC、CIK、DC-CIK等,為不同階段的腫瘤患者提供差異化的臨床治療方案和評估體系。此外,醫院還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的臨床實踐,如自體骨髓移植術、右心房下腔靜脈旁路術治療布卡氏綜合症、多平面經食道超聲、闌尾出道可控性盲腸代膀胱術等,極大增強了新橋醫院大器官綜合救治能力。通過這些努力,新橋醫院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為推動醫療科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重慶市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擴展閱讀
新橋醫院是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地方稱謂,位於重慶直轄市,始建於1944年,197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院年門(急)診量近百萬人次,是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 新橋醫院佔地面積960畝(亞洲最大的花園式醫院),展開床位2300張,擁有國際一流的重症監護病床291張和現代化層流凈化手術室38間,其中百級層流手術室15間,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教學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