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范
Ⅰ 碩士學位論文摘要一般多少字
根據學術堂的了解,碩士論文的摘要字數一般在1000字左右。除非有特殊的要求,可擴充到2000字左右。
碩士學位論文摘要的寫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並擁有一次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要閱讀文獻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種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絕不能認為「全文在後邊」,摘要就可簡單、隨便。
(2) 要客觀如實地反映原文的內容,可適當強調研究中的創新、重要之處,盡量包括論文的主要論點和重要細節(重要的論證或數據)。
(3) 注意表述的邏輯性,盡量使用指示性的詞語來表達論文的不同部分(層次)。如使用「研究表明…」(We found that…)表示結果;使用「通過對...的分 析,認為…」(Based on…, we suggest that…)表示討論等。
(4) 要求結構嚴謹、語義確切、表述簡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發空洞的評語,不作模稜兩可的結論。
(5) 要採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縮略語、代號、計量單位和標點符號。
(6) 不介紹在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或科普知識的內容。
(7) 不得簡單地重復論文篇名中已經表述過的信息,不對題名進行註解。
(8) 盡量不使用表格、圖形和化學結構式,也不要使用正文中列出的章節號、圖表號、公式號以及參考文獻號。
(9) 不使用相鄰專業的讀者尚難於清楚理解的縮略語、簡稱、代號。例如,在摘要中最好寫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research octane number, atmospheric resie, coker gas oil,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ionic liquid等,而不要寫FCC, RON, AR, CGO, LPG, IL等。如果確有必要縮寫,那麼在摘要中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
(10) 不進行自我評價。
摘要寫作的關鍵是突出論文大的新貢獻,並使之尖銳化。用精闢的語句使新發現、新理論、新成果等出現在摘要的「突出位置」。所謂新貢獻包括: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新觀點、新規律、糾正前人錯誤、解決爭議、補充和發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等。使新貢獻尖銳化,即區別他人研究工作與自己新貢獻的不同之處(如「想法」、「模型」和「應用」等的區別),使之分離。新貢獻不要多談,但要精闢;不能模稜兩可,不能讓讀者去分析作者的貢獻「新」在何處,而應具體指出來讓讀者看。
Ⅱ 報考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流程有幾步
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為社會培育人才,吸引眾多上班族報名。報名流程如下:
一、研招網報名
登錄研招網實名注冊,時間一般為每年9月、10月。網報後需現場確認,通常在11月進行。確認完成後,考生需在考前1周左右列印准考證。
二、考試與入學
初試為全國聯考,通常在12月下旬進行,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外國語和專業課。考生需同時滿足國家線與院校線。成績合格者進入復試,時間在次年3月至4月。復試成績公布後,學校綜合考量擇優錄取。
三、獲取雙證書
被錄取者需按通知書要求辦理手續,繳費入校學習。課程為期3年,主要在周六、周日上課。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業、修滿學分並論文答辯,可獲得研究生畢業證書與碩士學位證書。
以上即為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的報考流程解析,希望對有需求的人員提供幫助。按照流程操作,學員入學與拿證將更為順利,優質證書將助力事業發展。
Ⅲ 讀完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有畢業證嗎
在職讀研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其中,追求更高的學歷以提升就業起點尤為常見。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不僅提供畢業證,更有學位證加持。以下為您詳細解析:
一、畢業證與學位證
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教育與全日制碩士平行,屬學歷教育范疇,學員完成學業後將收獲畢業證與碩士學位證。畢業證經國家認可,可在學信網查詢,證明您擁有研究生學歷,對就業、考公務員等具有顯著優勢。學位證則在學位網可查,彰顯個人專業水平,同樣對就業有益。
二、條件與流程
滿足以下條件並遵循流程,即可順利拿證:
1、通過周末班或集中班方式學習課程,3年內完成培養計劃內所有課程。
2、考核通過獲得相應學分,總分達標。
3、撰寫並提交學位論文,導師指導下完成,通常需1年內。
4、論文提交後半年內通過答辯,經河南理工大學學位委員會審核,即可獲得雙證。
了解了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的畢業證與學位證情況,有意向者應提前准備學費、報名材料等。考試後再入學,為確保順利通過並獲取證書,充分准備考試是關鍵。
詳細信息請參考: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Ⅳ 畢業論文怎麼寫啊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全面總結,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相應學位的基本依據。論文撰寫應符合國家及各專業部門制定的有關標准,符合漢語語法規范。碩士學位論文的字數應控制在4萬左右,博士學位論文的字數應控制在8萬左右。為了保證學位論文質量,使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撰寫工作規范化、標准化,特製定本規范。
一、一般格式和順序
學位論文由三部分組成:前置部分、主體部分、附錄部分。
(一)前置部分
1. 封面:封面是論文的外表面,提供應有的信息,並起保護作用。論文除應有封面外還應有扉頁。
2. 聲明:包括「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知識產權聲明書」。
3. 中文摘要:論文第一頁為中文摘要,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等,要突出本論文的新見解(碩士)和創造性成果(博士)。為了方便文獻檢索,應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註明論文的關鍵詞(3-5個)。
4. 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後為英文摘要,內容為中文摘要的翻譯。
5. 目錄:應是論文的提綱,由論文的章、節、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另起一頁,排在摘要之後,章、節、條分別以1、1.1 、1.1.2等數字依次標出。
6. 主要符號表:如果論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符號、標志、縮略詞、專門計量單位、自定義名詞和術語等,應編寫成主要符號表。若上述符號和縮略詞使用數量不多,可以不設專門的符號表,而在論文中出現時加以說明。
(二)主體部分
1. 引言(第一章):在論文正文前,內容包括該研究工作在國民經濟中的實用價值與理論意義、本研究主題范圍內國內外已有文獻的綜述、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等。
2. 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體。內容一般包括理論分析、計算方法、實驗裝置和測試方法、經過整理加工的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與理論計算結果的比較、本研究方法與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較等。論文中引用他人的觀點、數據、結論等,應在相應位置以上標的形式註明參考文獻號碼。
3. 結論(最後一章):結論是全文經過分析、推理、判斷和歸納形成的總觀點,應該明確、精練、完整、准確,要著重介紹研究生本人的獨立見解和創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學科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附錄部分
1. 參考文獻:只列作者直接閱讀過、在正文中被引用過、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碩士論文參考文獻數量應不少於30篇,博士論文參考文獻數量應不少於100篇。參考文獻一律放在論文結論後,不得放在各章後。
2. 附錄:主要包括(1)正文內不便列出的冗長公式推導;便於他人閱讀的輔助性數學工具或表格;重復性數據、圖表;計算程序及說明;計算機軟體類設計驗收報告等。(2)在讀期間所發表的與學位論文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以及獲得的科研成果。
3. 致謝:致謝對象限於在學術方面對論文的完成有較重要幫助的團體和個人。
Ⅳ 保密管理論文範文
保密管理本科專業開設技術類課程十分必要,也具有可行性。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保密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保密管理論文 範文 一:保密管理概論論文
摘 要
保密管理制度是做好__的關鍵和保障,是一個國家__的思想和核心價值的體現。同時,保密管理制度和保密法律體系又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重要環節,法律體系指導管理制度的建設,完善的管理制度則是踐行法律體系的保證。
放眼世界各國,美國的__發展的時間長,制度建設和體系建設最為完善、最有特點。美國沒有專門的保密法,但擁有相對完備的保密法律體系。美國也沒有專門獨立的保密行政管理機構,卻擁有比較成熟的保密管理制度。相比之下,我國雖然有專門的《保密法》,但卻很難說有相對完備的保密法律體系。
深究美國__的思想,平衡公開與保密之關系是縱貫美國保密思想發展史的主線。美國聯邦保密制度的發展總趨勢是放鬆對政府信息的管制,有利於公民獲取政府信息。同時,這也是各國保密制度的基本要求。相比中國,雖然新《保密法》較舊《保密法》有不少的改進,但其基本的價值取向卻保持不變:一如既往地強調保密是原則,保密優先於公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並學習美國保密制度、保密法律和保密思想,對完善我國保密管理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管理制度;法律體系;思想價值;保密法
第一章 緒論
關於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6規定,被宣告死亡的人,判決宣告之日為其死亡的日期。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條規定,失蹤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決中確定的失蹤人的死亡日期,為繼承開始的時間。二者的規定不盡相同,由於前者晚於後者頒布,依新法優先於舊法原則,前者具有優先適用的效力。
這里存在的問題在於,將判決宣告之日作為自然人死亡的日期就一定合理嗎?利害關系人何時提出申請則完全取決於其主觀意願,如果將法院判決之日作為死亡之日的話,這一日期顯然過於主觀而缺乏確定性。並且死亡日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直接關繫到了繼承人的確定、遺產的范圍等諸多重要問題。如果,按照現有法律規定執行的話,必然會引起一定的質疑和反對,實行起來有失公允。在沒有完全保護利害人利益的現實情況下,這有違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宗旨。
在關於宣告死亡申請人順序上,我國的《民法通則》當中沒有對其做出相關規定,而是在最高院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當中規定了宣告死亡申請人順序。其內容是:「申請宣告死亡的利害關系人的順序是:(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申請撤銷死亡宣告不受上列順序限制。
但是,我國的這種規定很明顯是不適合的,在某些案件中,在很多的法律實踐中,這些規定凸顯出很多問題,帶來了很多爭論。
第二章 各方觀點討論
(一) 關於死亡日期規定的討論
在宣告死亡時,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涉及到遺產繼承、 保險 金賠付、生存者的人身關系等重大事項:如遺產的具體范圍,繼承人及受遺贈人的具體范圍,繼承開始的時間,轉繼承、代位繼承發生的可能牲等,具有極為重要的法律意義。
魏振瀛在《民法》中提到:各國規定有所不同:對一般情形的失蹤,失蹤人死亡的時間有的被規定為法定宣告死亡所需失蹤期間屆滿之時(如日本、台灣地
區),有的被規定為得知失蹤人最後一次音訊之時(如瑞士);對於在戰爭或意外事故中失蹤的人,其死亡時間有的規定為戰爭停止、船舶沉沒或危難消失之時(如日本),有的被規定為失蹤人於戰爭或意外事故中失蹤之時(如瑞士、義大利),還有的規定為法定宣告死亡所需失蹤期間屆滿之時(如台灣地區)。
余能斌和馬俊駒在《現代民法學》一書中提到:宣告死亡是生理死亡的對稱,生理死亡是自然現實,宣告死亡是法律現實,它是一種推定,即從自然人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的事實,推定出他已死亡的事實。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關於宣告死亡制度中,死亡日期的界定,並沒有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呈現出「仁者見仁,智者見者」的局面,每種觀點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及立法價值。但是,無論是從法理角度推斷出的死亡時間,還是各國立法給出的不一樣的規定,都不能完美地適應於每一個案件。
(二) 關於利害人順序問題的討論
在我國的法學理論界,針對利害人順序問題,主要有三中學說。第一種是「有順序說」,即失蹤人的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時,有順序之分,並分為多個順序。前一順序不申請的,後一順序不得申請。同一順序互不影響。在我國的立法中,就採用了這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是「無順序說」,即所有利害關系人都有申請宣告死亡的權利,每個厲害關系人都不會受到 其它 關系人申請與否或反對申請或申請的影響。
第三種觀點是「配偶優先順序說」,也就是有限制的無順序說,即:配偶有
一票否決權,其他申請人申請權利平等,在配偶不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利害關系人不得申請失蹤人宣告死亡。
魏振瀛在《民法》一書中提到:宣告死亡制度的目的重在保護利害關系人的利益,特別是其近親屬的利益,與誰提出申請無他利害關系人提出,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合法利益將遭到損害,這顯然違背了民法設置宣告死亡制度的目的。
還有一種爭論,就是針對債權人在宣告死亡中的申請順序的問題。一種觀點認為,債權人與其他利害關系人一樣,可以作為申請人。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允許債權人作為申請人,雖然有利於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但其效力超出了債券效力的范疇,對於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可以通過宣告失蹤制度加以解決,宣告死亡的申請人應限定在下落不明的近親屬范圍內。
第三章 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死亡時間應從何時算起?
1、案件簡介:
湖南婁底發生一起案件:甲男與乙女成婚三個月後某天,乙女不慎落入江中,甲男聽到呼救即跳入水中去救,不幸雙雙罹難。甲男屍體被找到,乙女屍體未找到。事故發生兩年後,乙女父母向法院申請宣告其死亡。甲乙生前分別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一份以甲男為被保險人,保險金額10萬元,指定受益人為乙女;另一份以乙女為被保險人,保險金額為8萬元,指定受益人為甲男。另外,甲乙
婚後新購房屋一套,價值6萬元。雙方無子女。雙方父母因保險金和房屋繼承糾紛訴至法院。
甲男的親屬主張:乙女先於甲男落水,且女性體力較男性弱,故乙女應先於甲男死亡。在第一份保單中,受益人乙女先於甲男死亡,按保險法第63條規定:受益人先於被保險人死亡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受領保險金,故該10萬元保險金歸甲男的父母繼承;第二份保單中,受益人甲男後於被保險人死亡,即在乙女死亡時,甲男能成為受益人。在甲男死後其所受益之8萬元保險金應作為其遺產由其父母繼承;甲乙共有的房屋先析產,甲、乙各得3萬份額,因乙死亡在前,故乙女的3萬份額由作為丈夫的甲和乙的父母平均分割,每人1萬。甲的3萬份額,因乙女先於甲男死亡,乙不享有繼承權,故應由甲的父母繼承。那麼對於該房屋甲的父母共獲得4萬份額,乙的父母只能獲得2萬份額。綜合以上,甲的父母能獲得兩份保單全部18萬的保險賠付,並可分割作為遺產的房屋中的4萬份額;乙的父母只能獲得房屋中的2萬份額。
乙女的親屬主張:雖然乙女先落水,但其死亡日期應是法院作出死亡宣告的日期,該日期在發生事故的2年後,故甲男死亡在前,乙女死亡在後。根據法律,可得出完全相反的分配結果:乙的父母能獲得兩份保單全部18萬的保險賠付,並可分割作為遺產的房屋中的4萬份額;甲的父母只能獲得房屋中的2萬份額。
還有人主張:鑒於本案的特殊牲,可以認定甲乙同時死亡,依據繼承法規定互不發生繼承關系;依保險法規定應推定受益人先死,則保險金歸於被保險人遺產由雙方繼承人各自繼承,則第一份保單的10萬元保險金應作為甲的遺產由甲之父母繼承;第二份保單的8萬元保險金應作為乙的遺產由乙之父母繼承。房屋由雙方父母各繼承3萬份額。
2、案件分析
按照現行法律中的各項規定,第二種做法無疑是最正確的。最終法院也給出了和第二中做法相同的判決,但是合法的判決並不意味著一定合理。很顯然,這樣的判決違背了事實上的公平正義,不符合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則。
此案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宣告死亡中的死亡日期應該如何確定。不一樣的確定方式造成了完全相反的兩種後果,因此,這就對利害人的利益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採取《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的規定確定死亡時間,確實有一刀切的武斷的嫌疑。
如果按照第三種說法處理,對於案件中的兩方利害人來說,是再公平不過了,但那隻是一種設想,並不是現實情況。在第一種說法中,甲方父母由乙女先落水,
且女性的體力弱於男性,因此得出乙女先死於甲男,這種說法缺乏合理性,且屬於推斷。即使之後的基於乙女先死這個論斷的論述完全合理,也並不能代表這種說法就有說服力。、
同樣,第二種說法中,它的一切證據和理論都是符合現行法律的,因此取得了法院最後的認同。但同樣,對於甲男和乙女的死亡時間,也是推斷出來的,並沒有十分確鑿的證據,證明乙女後死於甲男,所以即使第二種說法合法,也並不能使得甲男的利害關系人信服。
可以說,前兩種說法都不合理,只是第二種說法合法,得到了法律的認同。因此,如果為了遵循民法公平和公序良俗的原則,第三種說法無疑是最好的。
(二)利害人的順序究竟是否合理?
1、案件簡介
2001年10月12日,李建蘋的丈夫潘永光失蹤,留下了100多萬的遺產,2008年其父親為了能分得財產,多次要求對其兒子進行死亡宣告,但由於申請順序問題,其父親在兒媳不同意的情況下無法申請,最終導致兒媳、孫女和失蹤人的父親關系破裂,成了徹底的陌路人。
2、案件分析
這個案件的焦點問題在於,宣告死亡申請人設置順序是否合理。潘永光在失蹤7年之後,其父親申請對其進行死亡宣告是十分合理的,因為從常理上推斷,失蹤7年、杳無音信的潘永光應該已經死亡,此時進行死亡宣告,便可以結束以潘永光為中心的民事法律關系,而且可以解決由財產分割帶來的矛盾。但是,在現實中,如果被宣告人的配偶不同意進行死亡宣告的話,其他人便無權進行死亡宣告,配偶便可以獨自侵吞失蹤人財產,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這個案件中的李建蘋一樣,堅持不同意潘永光的父親進行死亡宣告,這樣推斷,並不排除她想獨自佔有100多萬的財產。因此,在利害人利益的分配上就出現了嚴重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現象。因此,沒有達到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目的。
第四章 各方觀點綜述
(一)死亡時間依據事實,盡量遵循公平原則
在一般的情況下,學界公認都以判決書中確定的時間為其死亡時間。因為,法院的宣告死亡的判決是具有強烈的法律宣示性的,更具有權威和准確。但這樣的看法,恰恰忽略了失蹤法定期間的作用。失蹤人死亡的可能性隨著失蹤時間的延長而逐步強化加大,所以,以法定失蹤期間來確定死亡時間的方式更加合理。
如果自然人在危險事故中失蹤,但根據當時的情形已經可以確定其死亡的,或者是經過有關部門尋找後確定其不再生存的情況下,不管是否發現其屍體,都會認定其死亡,不需要經過宣告死亡的法定程序,當然也不必確定死亡時間。但利害人由於心理上的原因肯定要等待法律上已經死亡的證明,是不會接受這樣的事實的。所以,法律上的確認不僅僅是一個程序上的認定,更是對於利害人心理上的安慰。
所以,確定死亡時間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在遵循客觀事實的情況下,還要堅持公平的民法原則,不能出現損害利害人利益的情況。綜上,我認為,在有證據表明失蹤人死亡時間的,我們以其真實的死亡時間為准。若否,則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時間應該以判決書中所確定的死亡時間為准,判決的依據應該為法定期間屆滿之日。
這樣可以基本保障不同情況下宣告死亡人的法律適用的平等性,減少在審理過程中產生的審理差異。
(二)「配偶優先無順序」應當借鑒
我國學界較為流行的三種說法中,第三種說法較為符合我國的現狀,即「配偶優先無順序」,也就是「有限制的無順序」。因為它既避免了前一順序不申請的情況下後一順序不得申請的尷尬情況,又兼顧了公平原則和特殊情況。
「無順序」的說法本來就是一種公平的做法,再加上「配偶優先」的限制,使得這種說法更加合理和適合於法律實踐。
第一,避免了自己的婚姻由他人來決定的問題,保護了當事人的婚姻權利,減少了對配偶的情感傷害,這也體現了人身權大於財產權的法律原則。
第二,這種觀點對於宣告死亡制度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因為並不是所有宣告死亡案件中都會涉及到配偶這一利害人。
第三,如果出現想案例中一樣的配偶,後一順序的申請人可以向法院進行舉證,請求法院剝奪其優先申請權,以維護自己的利益和權利。
綜上,「配偶優先無順序」的觀點最適合我國的社會情況和國情,應當被採納。
參考文獻
[1]魏振瀛主編:《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余能斌、馬俊駒主編:《現代民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3]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保密管理論文範文二:學位論文保密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守國家秘密,保護知識產權、技術秘密等不宜公開內容,規范我校研究生學位論文保密管理工作,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研究生學位論文管理的相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涉及保密管理的學位論文指研究生涉密學位論文和內部學位論文。研究生涉密學位論文是指論文內容涉及國家秘密的學位論文。研究生內部學位論文是指論文內容不涉及國家秘密,但涉及知識產權、技術秘密或敏感信息等,在一定時間內不宜公開的學位論文。
第三條 涉密學位論文和內部學位論文的撰寫和保密管理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應盡量對涉密學位論文作脫密處理。對於無法作脫密處理的論文,導師應認真做好涉密學位論文從開題、撰寫、印製到評閱、答辯、歸檔等全過程的保密管理和指導工作。
第四條 我校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密級劃分為公開、內部、秘密和機密四級。
公開:大多數學位論文應按照學術研究公開和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予以公開。
內部:研究成果不列入國家保密范圍而又准備申請專利或技術轉讓以及涉及技術秘密,在一段時間內不宜公開的學位論文。
秘密、機密:研究背景源於已確定密級的科研項目的學位論文,屬於涉密學位論文。
第二章 涉密學位論文定密審查
第五條 涉密學位論文必須申請論文定密,並嚴格實行「先
審批,後撰寫」的原則。
第六條 涉密論文的定密申請應在論文開題前提出,申請人填寫《河南理工大學涉密學位論文定密審批表》(附件1),經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後才能進行開題 報告 和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第七條 涉密學位論文定密審查程序
(一)涉密論文申請人應在導師指導下,認真填寫《河南理工大學涉密學位論文定密審批表》,並按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報所在單位研究生學位論文密級審定人進行初審。
(二)各單位主管研究生 教育 的領導是研究生涉密學位論文的密級審定人,負責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密級初審工作。各單位應嚴格按照《河南理工大學國家秘密事項確定及變更規定》等有關文件審定研究生學位論文密級。
(三)涉密學位論文的密級申請報送科技處審核和學校定密工作小組審批。
(四)涉密學位論文保密期限根據密級確定,秘密級論文保密期不超過10年,機密級論文保密期不超過20年。
第八條 涉密學位論文的作者須簽訂《河南理工大學涉密學位論文保密 協議書 》(附件2),並承諾對有關涉密內容負保密責任。因工作關系接觸涉密學位論文的人員,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傳播論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第三章 涉密學位論文的管理
第九條 涉密學位論文必須在涉密計算機上撰寫和修改,
第十四條 涉密學位論文是重要的學術著作,也是科學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按保密規定妥善保管。學位申請人在離校前,應將涉密學位論文印刷本一式三份及其電子版(光碟)連同《河南理工大學涉密論文定密審批表》和《河南理工大學涉密學位論文保密協議書》由學位申請人直接送交校學位辦,並按保密要求統一管理。涉密論文保密期滿後退回所在學院,由所在學院送交相關單位存檔。
第十五條 校學位辦應做好涉密學位論文的保密管理工作,在保密期限內,應將涉密學位論文的印刷本及其電子版專櫃存放,未經學校保密委員會批准,任何人不得借閱。
第十六條 涉密學位論文及其相關信息禁止上網檢測和傳輸,保密期內不列入抽查評估的范疇。
第十七條 涉密學位論文的保密期滿即自行解密。解密後的涉密學位論文按照不涉密學位論文的 收藏 、管理與服務 方法 進行管理和提供服務。
第十八條 涉密學位論文的研究生, 畢業 前填報學位授予信息時,相關信息應根據保密要求,作相應技術處理,避免泄密。如填寫學位論文題目和關鍵詞等信息時,可填「保密論文」,不填具體題名和關鍵詞。
第四章 內部學位論文的審定與管理
第十九條 根據科研項目的特殊性或研究內容保密的需要,少數學位論文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按研究生內部學位論文申請保密。研究生內部學位論文不得涉及國家秘密。內部學位論
文保密期限原則上為2至5年。論文完成後,在論文封皮和扉頁右上角處明確標注保秘審批確定的論文密級和保密期限,如「密級:內部3年」字樣。
第二十條 內部學位論文應在論文開題時申請保密,論文作者需在導師指導下填寫《河南理工大學內部學位論文保密審批表》(附件3),報本單位__負責人和研究生處審批備案。
第二十一條 經審批需保密的內部學位論文在開題、評審(含預審)、答辯(含預答辯)過程中,導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提出具體的保密要求,報所在學院__負責人審定後執行。
第二十二條 經審批需保密的內部學位論文必須事先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去密處理後,方可進行學術不端檢測。去密處理不當導致泄密的,其責任由作者和指導教師承擔。
第二十三條 通過論文答辯後的內部學位論文印刷本一式三份及其電子版(光碟)連同《河南理工大學內部學位論文保密審批表》由學位申請人直接送交校學位辦,並按保密要求統一管理。保密期滿後退回所在學院,由所在學院送交相關單位存檔。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研究生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程序完成相關審查審批而擅自撰寫涉密論文或內部論文,導致的後果由本人自負。相關單位、管理人員、項目負責人、導師、研究生未按照
本辦法的規定對涉密論文進行審查審批和保密管理,導致泄密或存在嚴重泄密隱患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第二十五條 經審批保密學位論文的學位申請人,畢業離校時,論文作者憑校學位辦開出的學位論文保密管理證明(附件4)辦理有關離校手續。
第二十六條 學院要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保密學位論文質量控制 措施 和 規章制度 ,確保保密學位論文質量。
第二十七條 本規定由學校保密辦和研究生處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學校原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依照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