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
㈠ 天津市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歷史
1973年天津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在原河北省醫院舊址成立,1994年8月,隨著天津醫學院成為天津醫科大學而更名為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該院佔地面積86433平方米,建築佔地51880平方米,醫療用房建築面積42075平方米目前在職職工159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393人,佔全院職工總數的86%,具有高級職稱的194人(包括正高級職稱5l人,副高級職稱143人)。中級職稱600入,初級職稱599人,醫院的學科和科室設置齊全。現有臨床醫技科室38個,教研室13個,是1993年首批評審通過的三級甲等醫院。該院經天津市確認的重點學科和重點發展學科分別為泌尿外科學和心臟病學;它們同時又是天津市衛生系統的重點學科,醫院設有專門的科研機構,即: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臟病學研究所、眼眶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研究所。還設有血液凈化、體外震波碎石、伽瑪刀等治療中心。目前醫院日門診量達到1500人次左右,出院人數每年約8000人次,周轉次數,病床使用率及平均住院日達到市衛生局的標准。由於醫院狠抓全面質量管理和醫德醫風規范化教育,完善醫德醫風獎懲制度和條例,使該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受到上級和群眾的好評。
㈡ 天津醫科大學二附屬的醫生是事業編嗎
天津醫科大學二附屬的醫生是事業編。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料可知: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是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屬於事業單位,所以天津醫科大學二附屬的醫生是事業編。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市級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鄰近天津市友誼路涉外商貿區和河西工業區,地處城鄉結合部。
㈢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歷史(二)
在文革期間,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醫療工作雖然在動盪中繼續,但原有的醫療秩序遭受嚴重沖擊,制度執行混亂,醫院管理變得困難。1969年,響應「六、二六」指示,約1000名醫護人員及其家屬被派往寧夏支援邊遠山區,包括許多知名專家和教授。這一舉措導致醫院骨幹力量大量流失。
1972年,根據上級指示,醫院抽調了一批優秀人才,如泌尿外科的馬騰驤教授和內科的甘幼強教授,他們參與了天津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即現今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籌建工作。此外,醫院的技術骨幹也支援了第一中心醫院和第二中心醫院的腦系科建設,奠定了這些醫院學科的基礎。
盡管科研工作受到沖擊,但在領導支持下,科研人員仍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俞靄峰教授在聶榮臻副總理的幫助下,研發出第一代和第二代口服避孕葯,對計劃生育工作有重大貢獻;心血管科周金台醫師研發了兩種心臟起搏器;皮膚科陳鳴皋和傅志宜醫師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醫院還培養了中西醫結合的隊伍,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醫院積極投入救援,成立臨時指揮部,救治了大量傷員,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地震期間,醫院派出醫療隊、救護防疫隊和城市衛生工作隊,積極參與救援行動。
進入1978年的新時期,醫院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進行了深刻的改革。廢除了「文革」時期的黨政合一體制,實行了新的領導體制,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改善了工作和生活條件。醫院嘗試經營化管理,引入獎懲制度和經濟管理方法,打破了「大鍋飯」現象。1980至1982年間,醫院相繼建立了神經病學研究所和放射診療研究所,為醫院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擴展閱讀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始建於1946年,是天津市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學醫院,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天津市醫學中心。
㈣ 求天津所有三甲醫院名稱以及院長相關領導姓名
醫院名稱 院長姓名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劉兵
天津市人民醫院: 呂文光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杜智
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金國威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周清華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王林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郝希山
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韓景獻
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孫增濤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 韓忠朝
天津醫院:王學謙
天津市肺科醫院:丁偉
天津市環湖醫院:只達石
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高企賢
天津市眼科醫院:陳松
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李玉明
㈤ 天津醫科大學二附屬醫院泌尿科哪位大夫比較好
還可以吧我上次去人很多房間里友好多人先進去把掛號單給他他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