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揚子江大學城
❶ 揚州的景點有幾處,旅遊文化知道嗎
揚州可謂名副其實的「文化博覽」城市。不獨古老的蜀岡,歷史遺存俯拾皆是,即便濱江的南區,文化現象同樣遍地開花。就人文價值而言,南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依現代的審美取向,人們研究文化現象,比較注重學府,尤其是高等學府。它對片區的文化影響力是巨大而深遠的。大學城位於南區紐帶之上,集 科技、文化、宗教、旅遊、生態於一體,對推進沿江開發肩負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學城的文化效應 按照規劃,今年是大學城建設的攻堅之年。其中南片的「揚子津科教園」3所院校,即環境資源學院、工業職業學院和商務高等職業學校全面建成,完成投資額20億元,總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入駐師生4萬人。北片除廣陵學院外,揚州大學新征的1200畝新校區工程啟動,至2009年,入駐5所本科學院。屆時整個大學城將形成佔地3500畝、師生8萬人的「六本三專」的辦學格局。9所院校擁有專業近40個,完全呼應沿江經濟開發對人才的需求,是南區建設重要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 大學城對片區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量正日益顯現出來,位於大學城畔的尚城、與廣陵學院正對面的揚子·豪澤苑便是很好的例子。大學城人文環境貫穿儀揚河的歷史,揚子津科教園的價值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城,還在於它的建成使人們發現了一塊「旅遊和氏璧」,更加看到了揚州沿江大開發的艷陽普照,這就是享譽海內外的高旻寺。該寺成為中國四大禪宗叢林之一,現在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保護單位。市政府已經明確規劃,「十一五」期間在南區運河上打造三灣景區、高旻寺景區和瓜洲景區,而且隨著聯合國人居獎的獲得,以及「申遺」步伐的加快,南區水環境風光帶的建設可望大大提速。一個更加秀美的揚子津風景區的重現指日可待。與皇家園林密不可分的儀揚三汊河潛藏著巨大的旅遊價值,一旦獲得開發,將是揚城的又一個觀光勝地,或者說可以與蜀岡風景區相媲美。又由於沒有工業污染,發展生態農業,融合宗教、文化、科技,其創造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更加宜於人居。 廣陵曲江觀濤 「廣陵曲江觀濤」天下聞名,早在西漢初期,著名文學家枚乘在《七發》文中,對壯觀的廣陵濤就有詳盡的描寫。廣陵觀濤處就在今天的施橋沙洲以北。直至唐代中葉,依然可見其浪卷波涌的雄姿。李白有詩雲:「因誇楚太子,便睹 廣陵潮。」古來謳歌廣陵潮的詩句不乏其數。 唐代揚州港為天下第一大港。其時,全國鹽糧四分之三從揚州港轉運。宰相劉晏兼任江淮轉運史,總理天下財稅,在揚子津設揚子巡院、揚子造船工廠,為揚州躋身全國經濟總量第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揚子津行宮為南區最早的皇家園林,揚子津行宮又名隋煬帝臨江宮,位於三汊河以北的揚子津,主要景點有:元珠閣、凝暉殿、煬帝釣台、揚子津碼頭、揚子亭、玄珠觀、澄月亭、懸鏡亭和春江亭。其中「春江亭」依煬帝「春江花月夜」詩意境而建;「凝暉殿」氣派宏大,壯觀之極。大業七年二月,煬帝在此宴請百官,命開江南運河,並制江都郡與京兆尹同秩,江都升格為「亞都」。煬帝駐蹕臨江宮時,其龍旗綿延二十餘里,「前代羽衛,無勝於此」,盛況空前;「煬帝釣台」為煬帝垂釣觀濤之處。傳說釣台壘石全從江南運來,船至江岸,十幾塊如牛大小的石塊自動從山頭滾入船中,像人一樣地站立,而船沒有半點傷害,皆以為瑞兆。 伊婁河文化遺址 伊婁河又名南區古運河,開挖於唐代中期,指從三汊河揚子橋(揚子津)至瓜洲一段,全長12公里,同時包括儀揚河東段以及連接施橋的深港。其間可資論述的有幾十處,包括宗教、人文等。1.寺廟。包括天王教寺、太平寺、寶勝教寺、揚子寺、開福寺、向善寺、清涼寺、關帝廟、果來寺、寓賢寺和高旻寺,尤以寓賢祠最具文化品位。寓賢祠亦稱聱隅先生祠,在揚子橋,宋代建築,為紀念大儒黃晞先生而建。黃晞,福建人,所著《論語》十篇,朝野並重。其一生隱居揚州講學,不肯為官。當朝宰相、曾任揚州太守的蘇頌撰寫碑文立祠。2.伊婁斗門閘和揚子橋新閘。唐潤州刺史齊瀚開伊婁河,同時建單斗閘,以節制運河水,李白寫《題瓜洲新河》詩盛贊;揚子橋新閘建於明萬曆年間,皆為運河建橋史上的壯舉。3.神龍堰。亦叫龍舟堰,是為魏文帝曹丕試龍舟處。曹丕作《廣陵臨江觀兵》詩以記,在三汊河以南的古運河兩里處。4.王播宅。在古運河瓜洲鎮。王播官至宰相,其弟王起、其孫(王式之子)王鐸亦官至宰相。王播子王式,官至監察御史、工部尚書、大將軍;另王播二弟王炎,官至太常博士。一門顯赫而且出三個宰相,揚州史上乃是唯一。5.揚子橋和萬里橋。揚子橋又名揚子驛,在揚子津;萬里橋在深港皂角林一帶,傳隋代建,為宋代著名橋。6.東石人頭和西石人頭。在凍青橋儀揚河兩岸,為水文測繪標志。7.詩詞。據統計,歷代名人描寫南區運河風光的詩詞多達數千首,其中尤以詠揚子津和瓜洲渡為多。僅詠揚子津的就有300餘首,是現今了解古運河的重要資料。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描寫的就是揚州南郊曲江特別是揚子津一帶的江濱月下景色,孤篇壓全唐。8.故事。南區古運河一帶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故事十分豐富,主要有:春秋伍子胥奔吳,從今瓜洲至京口一線渡江(清焦循考證);端午節揚子江競渡故事;三國曹丕臨江觀兵;隋賀若弼布兵攻陳;隋煬帝臨幸揚子津行宮故事;唐胡商故事、杜十娘故事;李白揚子津送客故事;劉禹錫、白居易揚子津相逢故事;蘇東坡烏台詩案瓜洲留詩故事;晏孝廣護送高宗南渡故事;文天祥揚子津遇險故事;李庭芝、姜才揚子橋抗元故事;孫中山瓜洲縱論實業故事等,可謂洋洋大觀。 從上述簡介中可以看出,揚州南區景觀大 都為隋唐時代的。具有歷史悠久、景觀眾多、分布密集、內涵豐富等諸多特點,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南區景點除高旻寺、瓜洲渡等少數有所恢復外,其餘皆湮沒無聞。所幸三汊河尤存,而且還在發揮著航運、排灌等功能,數千首詩詞更是巨大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加之大學城的品牌效應,南區的發展前景光明燦爛。如何加以挖掘、整合,需要作認真的調查研究,同時應結合當今的產業開發,進行綜合配套,走一條適應濱江新城綜合開發的新思路。這是本文透析南區文化現象的基本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