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習題六答案
① 大學物理 靜電場問題 靜電平衡 六道題如何解答急!!!
問題太多了:
七、1.任意形狀的帶電導體內部場強均為零。這是因為達到靜電平衡時,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所以這個結論適於任何導體,與其形狀無關。
2.電勢不一定為零。因為電勢是人為規定的,除非規定該帶電導體的電勢為零。如果規定無窮遠處電勢為零,那麼,按照電勢定義可知:【某點電勢=把單位正電荷從該點移到無窮遠點電場力做的功】,設想把單位正電荷從導體表面移到無窮遠處,電場力必定做功,因此電勢不為零。
八、1.不為零,此時就像導體殼不存在一樣,該處的場強為帶電體產生;事實上,導體殼內部強處處為零,是因為導體在帶電體產生的電場中發生靜電感應從而在導體殼內部產生一個附加電場(感應電荷所產生),該附加電場最終會與外電場平衡——靜電平衡;達到靜電平衡時,被金屬殼包圍的空間,內部場強處處為零,這就是靜電屏蔽——外電場對導體殼內部沒有作用。
2.孤立的帶電導體球達到靜電平衡時,凈電荷只分布在導體球外表面,因為球體曲率處處相等,所以電荷分布是均勻的,即電荷面密度為一常數;對於這樣兩個導體球,因為相距足夠遠,所以二者之間不發生相互影響,各自的電荷面密度容易算出不贅述;
用導線將2球相連接之前,用高斯定理容易求出球面的電場強度,進一步能求出球面的電勢,電勢與球半徑成反比,即半徑較小的帶電球電勢較高;
導線將2球連接,因為此前2球電勢不等,所以有凈電荷從高電勢球(半徑較小的)沿著導線流向低電勢球;
把帶電導體接地,接地後,帶電導體和地球最終變為一個(很大)導體,達到靜電平衡時,凈電荷將會分布在這個大導體的外表面,任何導體的外表面面積與地球表面相比都可以認為是零,因此最終導體上的凈電荷都流入地球
九、1.將此金屬球放入均勻電場,導體內部的電子將在電場力作用下逆著電場線方向定向移動,達到靜電平衡時,電子聚集在導體一側(自己做圖可知電子在表示電場線箭尾一側),另一側聚集等量正離子
2.類似的略
② 誰有陸培民版的大學物理課後答案
大學物理課後習題答案內容 機械波:機械振動在彈性介質中的傳播。
波源:產生機械振動的振源。
彈性介質:傳播機械振動的介質。
橫波: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縱波: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平行。
復雜波: 可分解為橫波和縱波的合成。
波陣面:振動相位相同的點連成的面(簡稱波面)。
波前:在任何時刻,波面有無數多個,最前方的波面即是波前。波前只有一個。
波線:沿波的傳播方向作的一些帶箭頭的線。波線的指向表示波的傳播方向。
波速:單位時間內一定的振動狀態所傳播的距離,用u表示,是描述振動狀態在介質中傳播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又稱相速。
簡諧波:簡諧振動在介質中傳播形成的波。
平面簡諧波:波面為平面的簡諧波。
2/4
波函數:表示介質中各質點的振動狀態隨時間變化的函數關系式,也稱波動表達式。 介質中所有參與波動的質點都在不斷地接受來自波源的能量,又不斷把能量釋放出去。 波的能量密度:介質中單位體積的波動能量
平均能量密度:波的能量密度在一個周期內的平均值。
波的平均能量密度與振幅的平方、頻率的平方和介質密度的乘積成正比。
能流:在單位時間內通過介質中某面積S 的能量。
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於波線的單位面積的平均能流,稱為能流密度,也稱波強度。 電磁波: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以一定的速度傳播形成。
輻射能:電磁波所攜帶的電磁能量。
能流密度S(輻射強度):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於傳播方向的單位面積的輻射能。
惠更斯原理:介質中任一波面上的各點,都可看成是產生球面子波的波源;在其後的任一時刻,這些子波的包絡面構成新的波面。
相干波:能夠產生干涉現象的波。
相干波源:能夠激發相干波的波源。
相干條件:頻率相同、振動方向相同、相位差恆定。
兩列相干波源為同相位時,在兩列波疊加的區域內,在波程差等於波長整數倍的各點,干涉相長(振幅最大);在波程差等於半波長的奇數倍的各點,干涉相消(振幅最小)。 駐波:兩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條直線上相向傳播時疊加而成。
駐波特點:
1.沒有振動狀態或相位的傳播,而是媒質中各質點作穩定的振動或段與段之間的相位突變,與行波完全不同。
2.各個質點分別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簡諧運動。動能和勢能在波節和波腹之間來回傳遞,無能量的傳播。
半波損失:入射波在反射時產生了的相位突變的現象。
多普勒效應:波源或觀察者相對於介質運動,使觀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
③ 求武漢大學出版社的《大學物理學》習題答案
網路文庫里有大學物理(武漢大學出版社)課堂練習答案
④ 大學物理題求答案,回答後有追加的
1,切向加速度*時間;速度平方/R;切向加速度*質量;
2,動量守恆
3,機械能;
4,你沒把題說明白啊。
5,原來的四倍;
6,M/J
7,你仍然沒把題目說明白;
8,同上;
9,同上;
10,1,1/2;
11,同7
12,1/4;1;
13,40K,90%;
14,C*delta;C*delta/(1-(飛船速度/C)^2)^0.5;
C是光速;
15,8。
⑤ 大學物理上 關於電路 第六題,求解答,答案是-12V 3A 18V就是不知道都怎麼來的。我理解的是
不難的:開關開啟時,A點對地電位為12V,B點電位24V,這是分壓比得到的:U a=36*3/(6+3)=12V,Ub=36*6/(3+6)=24V,所以U a b=U a-U b=-12V,
l a b電流:頌空桐等效電阻將開關S左右邊的等效為電阻都為R=3*6/(3+6)=2歐,因野坦此流為S的電流為(12-24)/(2+2)=-3A。
S閉合後S上下部電阻都為:R=6*3/(6+3)=2歐,這樣U A=36*2/虧陸(2+2)=18V了。
⑥ 大學物理題,要詳細的解答過程。
電勢v=q/(4πε0R)=(1.6*10^-12)/((4*3.14*8.85*10^-12)*0.4*10^-3)=3.6*10^-5 伏特
較大的雨點,電量2倍,半徑變為原來的2的3方根,所以電勢變化為
v『=v*2/(2的三方根),大致在6*10^-5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