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語系大學排名
① 中國大學日語專業排名
1北京外國語大學
2上海外國語大學
3清華大學
4上海交通內大學
5廣東外語外貿大容學
6黑龍江大學
7北京師范大學
8 吉林大學
9 浙江大學
10大連外國語大學
11華東師范大學
12 北京大學
13 湖南大學
14天津外國語大學
15 山東大學
16 中國人民大學
17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18 南開大學
19 同濟大學
20 北京郵電大學
(1)浙江日語系大學排名擴展閱讀:
日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日語語言基礎,較強的日語語言運用能力和具有寬領域、
跨學科的人文、科技、經貿等專業知識,
畢業後能從事翻譯、教學、商貿、管理、國際文化交流等領域工作的復合型高級日語人才。
大學日語系除了公共課程以外,主要學習以下課程:日語基礎、日語語法、日語閱讀、
報刊選讀、視聽、日語口語、日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日語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
日本文學史、日本文學作品選讀、日本社會文化等,不同的學校課程安排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② 日語專業的大學,排名。
北二外日語專業很不錯,外交部部長王毅就是北二外日語專業畢業的。只不過北二外名氣在全國不是很大,而且又有北外在,所以光芒遮住了不少
③ 日語專業大學排名
日語專業排名前10名的大學有:北京大學(排名第1)、北京外國語大學(排名第2)、上海外國語大學(排名第3)、黑龍江大學(排名第4)、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5)、南京大學(排名第6)、浙江大學(排名第7)、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排名第8)、清華大學(排名第9)、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10)。
日本古代不使用文字,至應神天皇時始自百濟傳入漢字。全部用漢字寫成的《日本書記》的說法,「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貴賤老少,口口相傳」,到了應神天皇時代,百濟國派阿直岐到日本。285年,百濟近肖古王時期的博士王仁把中國的《論語》、《孝經》等帶往日本,是為日本接觸漢字之始。三國時代以後,漢字、漢文化正式大量傳入日本之始。
唐代時日本人發明了通行於女性之間的假名,官文為文言文,因此現代日本語受古代漢語影響極大。以昭和31年的《例解國語辭典》為例,在日本語的語匯中,和語佔36.6%、漢語佔53.6%,昭和39年日本國立研究所對90種雜志用語進行了調查研究,得出了和語佔36.7%、漢語佔47.5%、西洋語占近10%的結論。
④ 中國大學日語專業排名
1北京外國語大學
2上海外國語大學
3清華大學
4上海交通大學
5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6黑龍江大學
7北京師范大學
8 吉林大學
9 浙江大學
10大連外國語大學
11華東師范大學
12 北京大學
13 湖南大學
14天津外國語大學
15 山東大學
16 中國人民大學
17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18 南開大學
19 同濟大學
20 北京郵電大學
(4)浙江日語系大學排名擴展閱讀:
日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日語語言基礎,較強的日語語言運用能力和具有寬領域、
跨學科的人文、科技、經貿等專業知識,
畢業後能從事翻譯、教學、商貿、管理、國際文化交流等領域工作的復合型高級日語人才。
大學日語系除了公共課程以外,主要學習以下課程:日語基礎、日語語法、日語閱讀、
報刊選讀、視聽、日語口語、日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日語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
日本文學史、日本文學作品選讀、日本社會文化等,不同的學校課程安排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⑤ 國內有哪些日語專業還不錯的大學
日語專業大學排名 學校名稱
1 北京外國語大學
2 上海外國語大學
3 清華大學
4 上海交通大學
5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6 黑龍江大學
7 北京師范大學
8 吉林大學
9 浙江大學
10 大連外國語大學
11 華東師范大學
12 北京大學
13 湖南大學
14 天津外國語大學
15 山東大學
16 中國人民大學
17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18 南開大學
19 同濟大學
20 北京郵電大學
就業前景
據統計,日語人才在各行業的就業比例為:日資企業佔50%-60%;國家機關(包括外交部、各級政府、海關、外經貿辦公室和貿易促進協會等)佔20%左右;日語教師和日語導游各佔10%左右。
上海的1萬多家外資企業中,日資企業就佔了近60%,超過6000家,穩居外資企業之首。加上中、日雙邊貿易的迅猛發展,從事對日業務的國內企業也呈不斷增長的態勢,企業急需大量日語交流和翻譯人才。因此,許多同學都把進入日企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開始。
上海地區日企數量逐年增長,截止2013年底的統計,駐上海日企的數量已經達到8155家。隨著在
上海的日企現地化程度不斷推進,來上海開拓商機的日本中小企業不斷增加,對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長。除
了日語專業人才以外,日資企業對具有理工科專業背景、熟練掌握英語或粗通日語的畢業生也是青睞有加。同時,也紛紛向廣大的應屆生們打開了通過日語專業招聘出國工作的大門。中國與日本是政冷經熱,所以外貿持續增長,日語人才更加需要。日資還是青睞雙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