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南嶺校區自考
⑴ 吉林大學所有校區分別是什麼
吉林大學校區如下:
前衛校區:長春市朝陽區前進大街2699號。
南嶺校區:長春市南關區人民大街5988號。
新民校區:長春市朝陽區新民大街828號。
朝陽校區:長春市朝陽區西民主大街938號。
和平校區:長春市綠園區西安大路5333號 。
吉林大學(Jilin University)簡稱吉大,位於吉林省會長春,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接管理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截至2018年6月,學校6個校區7個校園共佔地611萬多平方米;下設46個學院;有教師6493人,在校全日制學生71826人;有本科專業12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
(1)吉林大學南嶺校區自考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教師6499人,其中教授2121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384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雙聘院士36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人,「千人計劃」入選者49人。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5月,吉林大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7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2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8 門,省級精品課程97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0個。
⑵ 吉林大學二學歷怎麼考試
在吉林大學前衛北校區二學歷教育中心的組織下,開展二學歷教育的學習、報考、考試等工作,為學員能順利通過考試提供保障。
吉林大學二學歷學校介紹:
一、在校生二學歷教育簡介
為拓寬就業渠道,合理構建知識結構,擴大在校生的知識面和就業面,增強畢業時的社會適應性,使部分學生在完成主修專業課程(原專業課程)的基礎上,能較系統地學習第二專業(第二學歷)的主幹課程,並獲得相應的學歷、學位,把學生塑造成優秀的現代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特開展二學歷教育,開設汽車營銷、經濟法學、項目管理、商務英語、計算機應用軟體、日語、國際經濟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投資理財、會計學等專業,每周日在吉林大學校內上課,班車接送。
二、報考條件 凡在校在籍專科、本科生及社會同等學歷者均可報名參加考試。
三、考試組織和管理 在吉林大學前衛北校區二學歷教育中心的組織下,開展二學歷教育的學習、報考、考試等工作,為學員能順利通過考試提供保障。
四、畢業待遇 單科結業、循環考試,彈性學習,成績優秀者可提前畢業,考試未通過者下期免費重學。學員可以在國內自由轉考籍,已修課程有效。學員畢業後,由吉林大學等主考院校和省自考委聯合頒發本科畢業證書,並有吉林大學等主考院校頒發學士學位,國家正規學歷,國際認可,享受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同等待遇。畢業證書將通過電子注冊,編號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http://www.chsi.com.cn/)供用人單位查詢。學生畢業後具備報考國家公務員、出國留學、國家統招研究生的學歷資格。 根據1987年由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和國家財政部聯合頒布《高等院校培養第二學士學位生的試行辦法》的相關規定:修業年限,一般為二年。凡學習期滿,獲得第二學士學位者,畢業工作後起點工資與研究生班畢業生工資待遇相同。
五、考試時間及考試地點 考試每年兩次,時間為每年四月份的第三個雙休日和十月份的第四個雙休日。考試地點在二學位教育中心指定報考地點考試。
六、在校大學生取得雙學歷的優勢
1、 許多學生高考時由於種種原因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和熱門專業,還有的學生在本身專業的領域里存在專業弱勢,通過第二專業可以彌補這一缺失。
2、 可以合理構建知識結構,擴展知識面,拓寬研究領域。不僅有利於提高所學專業的教育水平和質量,能充分調動在校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在校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最大限度獲取更多知識,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潛能。
3、 可以免考眾多科目(外語、數學、毛概等基礎課程和相同、相近科目),只要有學院教務處開取得所修科目的成績單,均可免考!!各專業之間都相互交叉聯系,在校大學生參加雙學位考試,很多科目已經學過或接觸過,專業設置也很相近,在校大學生學起來更是輕車熟路。
4、 在校生獲得雙學歷後,不僅增加了考研的專業選擇面,提高考研的命中率;而且擴大了公務員職位的選擇范圍,有利於備考。
七、取得第二學位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對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第二學歷)的畢業生從法律上予以保障,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與普通高等院校學歷層次水平的要求相一致,學士學位都是由我國學位授予的最高部門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發。
八、報名方式
1、 持本人學生證、身份證復印件各一份和20元報名費,到指定報名處報名。
2、 符合報名資格的同學到辦公室繳費辦理入學手續。
⑶ 主考本科是什麼意思,有人說是吉林大學南嶺校區主考本科的人給我打電話,讓我去上學,這是真的嗎怎麼回
那是自考,正常的本科是通過上高考全日制的正規大學,自考高中學歷,沒學歷都可以,是成人教育,不帶戶口,畢業沒有派遣證,就只是國家承認本科學歷。
⑷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哪個校區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吉林大學南校區。地址: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號生命科學樓 郵編:130012。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是吉林大學生物學系,該系於1960年由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陶慰蓀教授創建。1997年,分子生物學系與酶工程實驗室合並建立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學院擁有國內一流的基礎生物教學實驗中心和校內實訓基地,配有現代化的教學儀器、設備,新建的教學實驗室可與國外重點大學實驗室相媲美。學院現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18人,碩士研究生524人,本科生459人。
學院設分子生物學系、生物葯學系、生物大分子研究室、考古DNA實驗室、Edmond H.Fischer細胞信號傳導實驗室等單位及校直屬科研單位分子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制葯工程(生物技術制葯)、葯物制劑四個本科專業。 2002年制葯工程專業被國家教育部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准為「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基地班學生實行本、碩、博連讀;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與生化葯學、葯物分析學三個碩士點;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與生化葯學兩個博士點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24人(含博士生導師20人),副教授16人,講師 14人,助教 15人。青年教師均已獲得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學院主幹課程實行雙語教學,部分課程由外籍教師授課。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派遣教師到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等國及國內的重點大學或研究機構從事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並聘請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華盛頓大學教授Edmond H.Fischer博士為名譽教授,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水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現兼職教授24名。學院從國內外引進了許多優秀人才,帶動並發展了一批新興學科。
⑸ 吉林大學交通學院的師資環境
學院位於吉林大學南嶺校區,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南湖之濱,校內環境幽雅。優美的自然景觀與吉林大學博大精深的校園文化相得益彰,學院自考學生的教學、實踐、就餐均在吉林大學校內進行,共享重點高校的學習生活資源;校內的體育館、計算中心、運動場、網球場、健身房、文化活動中心、多媒體教室等教學活動設施一應俱全。
校區內有六個大學生食堂,寬敞明亮、干凈整潔,飯菜品種齊全、物美價廉,能滿足不同地域學生的各種口味,還專門設有少數民族食堂。學生公寓內裝有電話、廣播,完善的教學生活設施使學生能夠自由舒適地學習和生活。校區內另外還有醫院、郵局、銀行、超市、洗浴中心等生活輔助設施。是廣大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佳境。
到2009年,學院有教職工 102 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 1 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3 人,博士生導師 15 人,教授 17 人,博士和在職博士生已佔教師總數的 64% ,擁有一支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通過 「 九五 」 期間國家 「211 工程 」 的建設,學院的裝備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設備總資產近 2000 萬,初步建成了 GPS 衛星導航定位實驗系統、交通監控系統、智能車輛與智能化診斷系統以及交通環境監測系統,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在智能運輸系統、智能車輛、交通規劃與管理、交通裝備的綜合節能、車輛檢測與診斷、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交通環境評價與治理、道路與橋梁結構設計、路面綜合設計、土質土力學、道路災害防治等領域已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和雄厚的科研能力。
交通學科為吉林大學 「 十五 」 期間 「211 工程 」 重點建設的 12 個學科之一。經過 「 十五 」 建設,學院科研能力和學科實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智能運輸系統、載運工具智能化及可持續發展、運輸系統規劃與物流管理、道路橋梁安全監測與養護等領域具備跟蹤國際科技發展前沿的條件,具有承擔國家與行業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和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能力,通過對智能運輸系統關鍵理論與技術、智能車輛與檢測技術、運輸系統可持續發展規劃、交通控制與安全、交通環境與評價、物流管理系統智能化、半剛性基層瀝青混凝土路面與橋梁的設計施工等關鍵技術問題的研究,使學院穩定保持在全國交通領域的整體領先水平。
交通學院是吉林大學的重點學科院系。為了適應中國加入WTO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現狀,學院秉承「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指導方針,在開展本、專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同時,也肩負著自考助學的重任, 受吉林大學委託承擔主考學院的職責。
學院是吉林省較早開辦高等教育自考助學單位,自1988年承辦自考助學開始,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不斷完善管理體制,成為吉林省、吉林大學優秀自考助學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