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養殖業基礎答案
㈠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生產管理課程形成性考核冊的答案
農村經濟管理課程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
農村經濟管理作業1
一、 名詞解釋
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生產時間是指從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投入農也生產開始,至農產品收獲為止所需的時間。它是由農業生物的自然生長時間決定的。勞動時間則是指勞動者利用勞動資料作用與勞動對象的時間。
決策:決策就是擇優,是指根據預定的目標,做出行動的決定。決策是一個過程,即決策要經過提出問題,收集資料,確立目標,擬訂方案,分析評價,最後選定方案,以及跟蹤檢查決策方案的執行情況等一系列活動。
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中土地所有關系的總稱。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農村社區合作組織內部的一種責任制形式。在農業生產中農戶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承包經營集體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產資料,按照合同規定自主地進行生產和經營,其經營收入除按合同規定上繳一小部分給集體及繳納國家稅金外,全部歸於農戶。集體作為發包方除進行必要的協調管理和經營某些工副業外,只為農戶提供生產服務。
股份合作制:是指把合作製成員參加勞動、按勞分配和提取公共積累與股份制籌集資金、按股分配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具有特定目標和功能的一種新型的經濟組織形式。
二、 填空題
1、 產品貢獻、要素貢獻、市場貢獻、外匯貢獻
2、 階段性、結構性、地區性
3、 國家、集體、個人
4、 國情、社會政治制度、歷史和文化的影響
5、 所有權、經營權、勞動方式、分配方式
6、 組織功能、中介功能、載體功能、服務功能
三、 問答題
1.簡述農業的特點。
(1)自然再生產與經濟生產的交織是農業的基本特點
(2)農業生產必須遵循生物學規律進行(3)土地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
(4)農業生產在空間是具有分散性 (5)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條件影響很大
(6)農業生產時間和勞動生產時間不相一致 (7)農業生產在時間上具有季節性
(8)農業生產的綜合性 (9)農產品是人們的基本生活資料
2.在發達國家經濟開始起步時,大都選擇了優先工業的發展道路,為什麼?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初期,農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最主要的生產部分。其產值和勞動力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國家工業化所需要的資料原始積累主要來自農民剩餘的轉移。農業對國家工業化的發展所作出的犧牲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符合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
的要求。
3.為什麼說社會心理方法是農村經濟管理方法的補充?
社會心理方法的依據社會心理的特點而來的,而每種具體的社會心理方法作用的效果都是比較有限的,不能過分地誇大它的作用。社會心理方法有以下的局限性:
(1) 所管的直接對象是人們的意識,不是人們的經濟行為,也不是人們的經濟利益。因為,它不所代替行政方法對人們的工作進行直接的控制和干預,保證經濟活動按一定要求進行直接的調節,左右人們的經濟活動。
(2) 它管的是人們的意識中的社會心理方面,它不能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人們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證經濟活動的社會主義方向。單純地依靠這種方法,容易產生過分強調暫時和局部的需要,使某些必要的方向、原則不能貫徹。
4 完善家庭承包經營應採取哪些措施?
(1) 根據各農戶經管狀況,合作社集體經濟的實力情況,為不同農戶提供不同的服務和幫助,克服家庭生產的困難。
(2) 完善承包合同。在合同上要明確規定土地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明確發包方和承包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使承包合同規范化。
(3) 穩定土地使用權。土地承包以後要穩定土地使用權,不能輕易變動,以利農戶對土地的長期投資。
(4) 鼓勵土地使用權轉讓。土地對我國農民一方面是進行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另一方面也是農民取得生產資料的依賴和來源,起著保險和福利的作用,所以農民不願意放棄土地使用權。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應鼓勵已不從事農業生產而從事其他產業並能取得穩定收入的農民放棄土地使用權,把土地轉讓給從事農業生產的家庭經營,以擴大農戶土地經營面積,提高規模效益。為了促進其轉讓,可以制定一些鼓勵性措施。
(5) 鼓勵和幫助承包農民發展家庭經濟,如發展家庭手工業、商業、運輸業,利用家庭發展果樹、蔬菜、養殖畜禽、各種林產等。家庭經濟發展了也會反過來支援承包部分的經營。
(6) 通過制定法律和政策,確認和保護家庭經營的獨立生產地位、法人地位,保護社員的承包權利。
5 我國農村社區合作經濟組織的特點。
農村社區合作經濟是指以農村為范圍,以集體所有的土地為基礎的合作經濟組織。它不是生產的直接組織者,而是更多地負責處理有關的經濟行政事務和提供服務。
(1) 土地的農民集體佔有關系是社區合作經濟組織賴以建立的基礎;
(2) 農戶作為土地的使用者,成為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
(3) 村委會、黨支部與社區合作組織這幾套組織在功能和人員上很難分開;
(4) 社區合作經濟組織在這個統一的名稱下差異很大。有的具有相當雄厚的經濟實力,需要有相應的載體來開展生產和交易活動;但有相當一部分社區只是名義上的,並無經濟實力開展活動。
農村經濟管理作業2
一、名稱解釋
勞動生產率:是表示勞動者的生產效果和能力的指標,它表示勞動力與生產力之間的關系。通常用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數量或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量來計算
土地產權: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關於土地這一財產的一切權力的總和,包括土地所有權、佔有權、使用權、處罰權。
合同:是平等主要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把一種可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不變的生產要素中去時,隨著這種可變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產品是邊際產量是先增加後減少的。
二、填空題
1、16~60、16~55 2、數量、質量 3、合法性、真實性、可行性
4、農業、農村、農民
三、問答題
1.制約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現階段,制約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因素有:1、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狀況不能適應轉移的需要;2、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的障礙;3、鄉鎮企業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不斷降低;4、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成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最大障礙;5、城市化進程的滯後使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受阻6、人口的阻滯效應明顯。
2.簡述完善我國土地承包的基本政策。
1、第一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期再延長30年。農村集體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是一項長期不變的政策。2、提倡在承包期內實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3、條件具備的地方,在農民完全自願的基礎上,可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4、不能隨意打破原生產隊土地所有權界限。5、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和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許承包土地自願有償流轉。6、清理整頓「兩田制」。7、處理好機動田的關系。8、家庭承包土地的承包費,要遵照中央有關政策和減輕農民負擔的規定嚴格管理。
3.農業承包合同的當事人具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1、發包方的權利
發包方的權利手法律保護,同時它是承包方的義務,受法律約束。包括:(1)對標的所有權;(2)按合同規定收取承包金;(3)對發包資產的監督管理權等
2、承包方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但它同時又是發包方的義務,受法律約束。(1)經營自主權;(2)收益權(3)產品處理權;(4)合同或法律規定的轉包和轉讓權;(5)優先承包權;(6)繼承權;(7)接受發包方服務等權利。
4.怎樣界定無效合同?無效合同怎樣處理?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確定為無效承包合同:(1)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2)損害國家、集體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3)發包方無權發包的;(4)濫用職權或者採取欺詐、脅迫和其他不正當手段訂立的。無效合同從合同訂立時起,就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無效合同的處理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1)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尚未開始履行的,不得履行。(2)合同被確認無效後,正在履行的,按照有利於生產、減少損失的原則,由無效合同確認機關確認停止履行的時間。(3)確認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其餘部分仍然有效。(4)無效合同給對方造成的經濟損失,應由有過錯的一方賠償;雙方都有過錯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5.什麼樣的合同可以解除?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由於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情況或客觀情況有變,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變更或解除合同,但要依法辦理。(1)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且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2)訂立承包合同依據的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發生重大變化,致使承包合同無法履行的;(3)承包的土地被依法徵用和佔用的;(4)由於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致使承包合同部分或者全部無法履行的;(5)一方當事人嚴重違反承包合同,致使承包合同部分或者全部無法履行的;(6)承包放喪失勞動或經營能力,無法完成承包合同規定的義務的。
6.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一)農業自身原因引起差距拉大,1、農業結構不合理,農民增收困難;2、農村中非農產業不發達,農民收入增長緩慢;3、農村剩餘勞動力涌現,造成農民收入低且增長緩慢;4、農民負擔重;。
(二)城鄉收入差異的深層原因,1、國家政策及體制因素;2、落後的二元結構;3、農業財政投入的有限和農村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4、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的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來源;5、第三產業發展不充分和農民自身素質有限;6、城鎮化水平低;7、農民負擔重;8、加入WTO的沖擊
農村經濟管理作業3
一、選擇題
1、B 2、C 3、A 4、B 5、A 6、A
二、問答題
1.簡述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因素。
1、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價格;2、需求彈性影響商品價格;3、心理因素影響農產品價格;4、競爭影響商品價格;5、政府行為干預農產品價格
2.怎樣選擇農產品促銷策略?
1、使用價格策略,選定合適價格,參與市場競爭;2、選擇適宜的推銷技巧,擴大農產品銷售水平;3、迎合消費者的購買心理,選擇不同的營銷策略;4、分析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採取適合的營銷策略;5、搞好售後服務,擴大經營者的影響;6、做好廣告宣傳,擴大產品知名度。
3.簡述我國伏季休漁制度的發展過程。
伏季休漁制度是現階段適合我國國情的一項保護漁業資源的有效措施。伏季休漁制度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70年代以來,由於盲目增船增網,濫漁濫捕,傳統經濟魚類資源明顯惡化。1979年浙江省水產局率先提出伏季休漁,實行8~10月拖網伏休3個月。1980年國家規定整個東海區群眾漁業實行7~10月伏休,國營漁船不休,實行幼魚比例檢查。其後,農業部分別在1987年、1992年、1995年、1998年和1999年對伏季休漁制度進行了多次修改。
4.哪些動物、動物產品是國家禁止經營的?
一是封鎖疫區內於所發生動物疫病有關的;二是疫區內易感染的;三是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四是染疫的;五是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六是其他不符合國家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的。
5.試述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原則和內容。
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是一項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具體內容為:1、會計工作的合法性,可靠性和有效性;2、財產的驗證和集體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3、財務收支和有關的經濟活動及其經濟效益;4、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5、承包合同的簽訂和履行情況;6、收益(利潤)分配情況;7、村提留、鄉統籌費和其他集體資金的預算、提取和使用情況;8、義務工、勞動積累工使用情況;9、負責人任期目標和離任經濟責任;10、由有關部門代管的集體資金使用情況;1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集體融資組織的資金收支、分配情況及其經濟效益;12、由本級政府、上級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委託的其他審計事項。
6.鄉鎮企業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1、從投資主體看,鄉鎮企業必須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2、從設立地域看,鄉鎮企業是以鄉鎮(包括所轄村)為企業的設立地域;3、從服務、建農看,鄉鎮企業必須承擔支援農業的義務。
7.怎樣評價股份有限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
(1)股份有限公司:有利之處:1、迅速聚集資本的最便利的形式;2、有利於分散股東的投資風險;3、有利於社會監督。不利之處:1、不易設立;2、容易暴露自己的商業秘密;3、小股東的利益不易得到保護;4、大多數股東缺乏責任感。(2)有限責任公司:有利之處:1、設立簡便;2、便於股東控制。不利之處:1、不便於募集大量資本;2、股東轉讓股份受限制,不易規避風險。
8.龍頭企業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1、生產、加工、銷售諸環節是否以某種穩定的經濟關系有機結合為一體化經營;2、生產、加工、銷售諸環節在一體化經營中是否真正形成相互促進的內部利益機制;3、農民是否從農業產業中得到好處。
9.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哪幾種形式,它有什麼特點?
農業產業經營的形式主要有:「龍頭」企業帶動型,市場帶動型,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中介組織帶動型。(1)「龍頭」企業帶動型的特點:「龍頭」企業與農產品基地和農戶結成緊密的貿工農一體化生產體系,其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聯結方式是合同契約。(2)市場帶動型:是通過專業市場與生產基地或農戶直接溝通,以合同形式或聯合體形式,將農戶納入市場體系。(3)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把農業產業化組織中企業與農戶通過股份的形式,使兩個獨立的利益主體變成一個利益主體,對外講求經濟效益,對內不以營利為目的,實行盈餘返還,開展多樣化的服務。(4)中介組織帶動型:是以中介組織為依託的農產業化經營,目前主要是行業協會。
農村經濟管理作業4
一、名詞解釋
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買方市場是指在買方力量的制導下運行的市場,買方在交易關系中居於主導地位。賣方市場是指在賣方力量的制導下運行的市場,賣方在交易中居於支配地位。
經濟效益:是指農業經濟活動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與勞動佔用和勞動消耗量的比較。
成本:勞動佔用或消耗。
現代農業:指的是它實現了全面機械化,各種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業中廣泛應用,生產經營達到高度社會化集約化,專業化和企業化,農業生產發生了根本變化,農業勞動生產變得到大幅度提高。]
全面小康: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2、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低於35%;3、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35%;4、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0%;5、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60%;6、萬人中農業科技認數為4人;7、農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0.3~0.4;8、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9、平均預期壽命75歲;10、恩格爾系數0.4以下;11、居住質量指數75%;12、農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比重7%;13、農村生活信息化程度60%;14、農民對村政務公開的滿意度為85%;15、農民社會安全滿意度85%;16、常用耕地面積動態平衡;17、森林覆蓋率23%;18、萬元農業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
二、問答題
1.農村經濟決策的基本方法。
確定型決策,非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
2.農業經濟效益形成的特點。
由於農業生產的特徵,決定了其效益形成也有它自己的特點。1、效益形成收自然因素影響,從而風險大;2、效益形成周期長,產品種類復雜;3、農業生產對市場反應慢,適應性差;4、效益項目繁雜、分散。
3.試述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徵。
(1) 生產條件現代化;(2)生產技術科學化;(3)生產組織社會化;(4)生態環境可持續化。
5.農村全面小康指標體系的構成與農村全面小康的具體目標。
農村全面小康指標體系由6個方面18個評價標志構成,涉及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口素質,民主法制,自然資源等6大方面,包括:經濟發展指標,社會發展指標,人口素質指標,社會質量指標,民主法制指標,可持續發展指標,農村全面小康的具體目標: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2、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低於35%;3、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35%;4、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0%;5、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60%;6、萬人中農業科技認數為4人;7、農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0.3~0.4;8、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9、平均預期壽命75歲;10、恩格爾系數0.4以下;11、居住質量指數75%;12、農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比重7%;13、農村生活信息化程度60%;14、農民對村政務公開的滿意度為85%;15、農民社會安全滿意度85%;16、常用耕地面積動態平衡;17、森林覆蓋率23%;18、萬元農業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
6.(1)盈虧平衡點的產量=500000/(25-15)=50000件
(2)1000000=25x-500000-15 盈利100萬元的產品產量=1500000/10=150000件
(3)經營安全率=(實際生產銷量-盈虧平衡點產量)/實際生產量*100%
=(10萬-5萬)/10萬=50%
希望幫到你!
㈡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材(專科)植物種植技術的作業答案
1.適應性較廣
2.植物生產的特點
你按類來論述其特點吧
糧食作物生產
經濟作物生產
蔬菜生產
果品生產
林業生產
花卉生產
第三章 種子生產(7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 良種在生產中的作用
一、品種的概念
品種、優良品種、品種的地區性
二、良種在生產中的作用
提高產量、改進產品品質、增強抗逆性、擴大栽培區域
第二節 引種
一、引種的原理、原則
二、引種的規律
三、引種的工作環節
第三節 良種選育
一、育種目標
現代化農業對品種的要求;制訂育種目標的一般原則
二、育種的主要方法
1.選擇育種(系統育種):單株、混合、改良混合選擇法
2.雜交育種:雜交育種技術、雜種優勢利用
3.輻射育種:原理、方法、後代選育
4.倍性育種:(單倍體、多倍體)原理及方法、鑒定和選育
5.基因工程育種(以抗蟲棉為例)
三、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
第四節 良種的審定與推廣
一、品種審定
組織體制、審定任務、報審品種條件、審定程序
二、品種推廣
推廣方式、品種區域化和良種的合理布局、
良種的合理搭配、良種良法配套
三、種子產業化生產
程序和體系、防止品種的混雜退化、我國現行的種子生產方法、加速良種繁育
四、種子檢驗
意義、項目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品種推廣;
種子生產;
引種的原理、原則和工作環節。
一般掌握:品種的概念;
良種在生產中的作用。
了 解:育種目標;
選種的基本方法;
育種的主要方法;
品種審定;
種子檢驗。
第四章 種植制度(12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 種植制度的生態學原理
一、幾個生態學方面的基本概念
生物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農業生態系統中能的流動
三、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水的循環、碳的循環、氮磷鉀的循環
第二節 建立合理種植制度的原則
一、可持續地利用農業資源
二、用地養地結合,提高土地生產率
三、保證社會需要,提高經濟效益
第三節 作物布局
一、作物布局的原則
二、作物布局的內容
第四節 復種
一、復種的概念、意義
概念:復種、耕地復種指數、熟制、多作種植、休閑與撂荒;
復種在生產中的意義。
二、復種的效益
延長光合時間,發揮增產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農田物質循環;
緩和作物爭地、爭勞、爭肥矛盾,促進農業全面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
三、復種的條件與技術
條件:熱量、水分、地力與肥料、機械、畜力和勞力;
技術:合理搭配作物組合、採用套種和育苗移栽技術、搶時播種與採用促進早發早熟技術。
第五節 間、混、套作
一、間、混、套作的概念
二、間混套種增產的原因
增加葉面積系數、邊行優勢、用地和養地結合、充分利用生長季節、增強作物抗逆能力。
三、間、混、套作的技術
適宜的作物及其品種、合理的田間配置、合理的栽培技術。
第六節 輪作與連作
一、輪作的概念和作用
二、連作及其應用
概念、不同作物類型對連作的反應、連作的運用。
三、作物茬口特性和輪作
作物茬口特性的評價、各類作物和休閑的茬口特性。
四、合理輪作制的建立
輪作的作物組成確定、順序確定、年限確定。
第七節 生態農業的實踐
一、生態農業的由來和發展
二、生態農業設計
生態農業設計的概念
生態農業設計的原則和內容
生態農業設計的幾種類型:
多層利用型、綜合循環利用型、引入補缺利用型、自凈利用型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種植制度的概念及建立合理種植制度的原則;
作物布局的原則;
生態農業的概念和設計原則。
一般掌握:種植制度的生態學原理。
了 解:復種、輪作、連作的概念;
生態系統的一般概念;
間、混、套作的概念。
第五章 病蟲草害防治基礎(13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 植物病蟲草害防治概說
一、植物病蟲草害防治的基本方針和原則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二、植物病蟲草害防治方法
實施檢疫、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化學防治
第二節 植物病害基礎知識
一、植物病害概述
概念、原因、條件、症狀
二、植物病害的病原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
第三節 害蟲防治基礎知識
一、害蟲與蟲害
二、怎樣認識昆蟲
基本特徵、頭部構造、胸部及其附器、腹部及其附器
三、昆蟲的生長與發育
繁殖、個體發育、活動與越冬、主要習性
第四節 農田雜草防除
一、雜草的種類及危害
二、農田雜草防除措施
檢疫制度、農業防除、生物防除、化學除草
三、化學除草劑及其使用
除草劑類型、選擇原理、常用除草劑及其使用方法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植物病蟲草害防治的幾項基本原則和防治的一般措施。
一般掌握:植物病害的種類和發病條件;
昆蟲的特徵和生活習性。
了 解:病原物的種類;
害蟲與蟲害的概念及昆蟲的變態;
除草劑的類型及農田雜草的一般防除方法。
第六章 糧食作物生產(12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 糧食生產發展戰略
一、糧食安全狀況
二、增產潛力、主要問題及對策
三、市場、價格與農民收入
四、發展糧食的貯藏、加工
第二節 禾穀類作物
一、生產概述
營養、面積、產量、生產中的主要問題
二、形態特徵與生長發育
共同特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三、產量與產量形成
產量構成因素、產量形成、
四、栽培要點
輪作與整地、播種與合理密植、施肥、澆水等。
第三節 豆類作物
一、生產概述
營養、面積、產量、分布、問題
二、生長發育與環境
形態特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三、栽培要點
整地、播種、密度、田間管理
第四節 薯類作物
一、生產概況
營養、 面積、分布等。
二、生長發育與環境
形態特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三、栽培要點
輪作與間作、整地、播種、田間管理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禾穀類作物的生育特性和栽培要點。
一般掌握:豆類作物的種類和生產概況。
一般了解:我國糧食生產的概況、存在問題及對策。
薯類作物生產。
第七章 經濟作物生產(10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 油料作物
一、生產概況
種類、營養、面積、產量等。
三、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
形態特徵與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三、栽培管理
花生、油菜、芝麻
第二節 纖維作物
一、生產概況
分類:種子纖維作物、韌皮纖維作物、葉纖維作物;經濟價值、用途
二、棉花
形態特徵與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栽培要點
三、麻類作物
形態特徵與生長發育與環境、栽培要點。
第三節 糖料作物
一、生產概述
甘蔗、甜菜;價值與用途。
二、生長發育與環境
形態特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三、栽培要點
甘蔗栽培要點、甜菜栽培要點、甜葉菊栽培要點。
第四節 葯用植物
一、生產概述
種類(列表)。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特點
土壤、水分、溫度、光照等。
三、引種馴化和栽培
教學要求:
一般掌握:油料作物、纖維作物、糖料作物產品器官特徵及栽培特點。
棉花的形態特徵和生長發育。
了 解:油料作物、纖維作物、糖料作物的種類和生產概況。
第八章 蔬菜生產(12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 生產概況
一、分類及分布
種類、分類、分布、生產現狀及問題
二、蔬菜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意義、地位及作用
三、栽培制度與周年供應
可持續發展的蔬菜栽培制度、輪作、間作與套作、多次作與排開播種、周年均衡供應
四、綠色蔬菜及其生產
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生產標准
五、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第二節 蔬菜栽培要點
一、播種
種子處理、播種方式
二、育苗與定植
育苗溫床、床土、營養土塊、面積和播種量、出苗、管理、定植
三、田間管理
四、幾種主要蔬菜的栽培
芽菜生產、甘藍類、茄果類、根菜類
第三節 保護地栽培
一、保護地類型、結構
風障畦、陽畦、溫床、軟化場地、溫室、大棚、塑料薄膜覆蓋
二、保護地設計、施工
設計施工原則及設計施工
三、保護地栽培特點
四、大棚黃瓜早熟栽培要點
栽培季節、品種選擇、育苗、施肥、定植、管理
第四節 貯藏與加工
一、采後處理
修整、清洗、分級、包裝、塗被、預冷、催熟處理
二、貯藏保鮮
簡易貯藏(假植、窖藏、堆藏、溝藏)、通風庫貯藏、冷藏、氣調貯藏
三、加工
速凍、干制、糖制、腌制、罐裝、制汁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蔬菜的栽培制度與周年供應(以番茄為例);
蔬菜保護地的類型(溫室、大棚、地膜覆蓋)及栽培特點。
一般掌握:蔬菜栽培要點;
塑料大棚黃瓜早熟栽培要點;
蔬菜的貯藏保鮮。
了 解:我國蔬菜生產概況;
蔬菜加工方法。
第九章 果品生產(12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 我國果品生產概述
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
營養豐富、生活需要、加工原料
二、生產情況和問題
面積、產量、分布、栽培現狀及問題
三、世界果樹生產新技術
第二節 幾種主要果樹的栽培要點
一、種類和分類
二、育苗、建園及果園管理
育苗、果園建立、果園管理
三、蘋果栽培技術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栽培技術要點
四、柑橘栽培技術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栽培技術要點
五、其它一些主要果樹的栽培要點
第三節 貯藏與加工
一、預處理
二、貯藏方式
機械冷庫、氣調貯藏、簡易貯藏
三、果品加工
原料處理、干制、糖制、果汁(果茶)、罐藏、果酒
第四節 果品市場學概說
一、果品市場
市場、產品、市場調查與預測
二、果品價格
三、果品營銷
營銷特點、購買行為分析、網點設置和推銷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果樹栽培要點(北方以蘋果為例、南方以柑橘為例)。
一般掌握:果園建立與管理。
了 解:我國主要果品生產概況。
第十章 林業生產(12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 森林的作用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防治大氣污染
第二節 我國的林業資源概況
一、我國林業資源現狀
二、分布特徵
各省、市、自治區森林覆蓋率、全國森林資源地理分布特點、全國森林自然分布特點
三、現狀分析
我國森林林種狀況、我國部分林業生態環境工程建設
第三節 農田林網建設
一、農田林網作用
二、林帶設置
主副林帶走向、角度、林帶間距、林帶寬度、結構等
三、樹種選擇
第四節 營林技術
一、種子採集與苗木培育
采種和調制、種子貯藏、休眠與催芽、苗圃建立、苗木培育、出圃
二、造林技術
整地選地、選樹種、密度、造林方法、幼林撫育
第四節 社會林業
一、社會林業的定義和社會林業系統
二、全民義務植樹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森林的作用;
農田林網建設中林帶設置與樹種選擇。
了 解:我國的森林資源概況;
營林技術;
社會林業的概念。
第十一章 花卉生產(12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 我國的花卉資源
一、花卉栽培簡史及花卉業現狀
二、豐富的花卉種質資源及其對世界園林的貢獻
三、花卉分類
四、國外近代花卉業發展概況
第二節 幾種主要花卉的生產
一、露地花卉
金魚草、菊花、唐菖蒲
二、溫室花卉
瓜葉菊、仙客來、杜鵑、香石竹、亞灌木、蘭科花卉、蕨類植物、仙人掌及多漿植物
三、草坪植物與地被植物
四、花期控制
溫度處理、光照處理、激素處理、栽培措施處理
第三節 花卉栽培設備
一、各種設施的類型
場地和苗床、蔭棚、溫室、塑料大棚、地窖
二、其它設備與工具
灌水設備、花盆木桶、噴霧器等
第四節 花卉無土栽培
一、優點
二、基本方法
水培、基質培
三、營養液配製
幾種營養液配方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菊花、唐菖蒲、蘭花的生長習性和栽培要點。
一般掌握:我國花卉資源及分類;
花期控制及主要方法。
了 解:國內外近代花卉業發展概況;
花卉栽培設備。
植物生產概論上有!~~~
㈢ 求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材 《養殖業基礎》作業的答案
二、填空
1、粗蛋白質包括 真蛋白質 和 氨化物,粗脂肪包括真脂肪 和 類脂(膽固醇、磷脂、蠟)。
P12--(粗蛋白質是常規飼料分析中用以估計飼料、動物組織或動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質的指標,它包括了真蛋白質和非蛋白質含氮物(Non-protein Nitrogen,縮寫NPN)兩部分。NPN包括游離氨基酸、硝酸鹽、氨等。)
2、碳水化合物包括 無氮浸出物(澱粉、雙糖、單糖)和 粗纖維(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
3、碳水化合物在反芻動物消化管內分解以 各種揮發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 為主的尾產物被動物所利用。
P18
4、反芻動物和馬屬動物對粗纖維的消化,主要是通過 微生物 的作用。
P17
5、蛋白質構成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 。
P22-
6、蛋白質生物學價值(%)= 氮的存留量/氮的吸收量*100% ,這個指標主要用於 單胃 動物衡量飼料蛋白質的優劣,而對反芻動物意義不大。
P24
7、必須脂肪酸是指 亞油 酸、亞麻 酸和 花生油 酸。
P29--
8、高產乳牛出現產後癱瘓,主要是由於缺乏 鈣 造成的。
P33--
9、有效磷=無效磷+有機磷*30%(動物性飼料的磷計算在無機磷內)。
P32--
10、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
P35—
11、青乾草的品質與收割時期有很大關系,禾本科植物的最佳收割時間在 抽穗 期,豆科植物在 開花初 期。
P42--(青乾草是天然草地青草或栽培牧草,收割後經天然或人工乾燥製成。優質乾草呈青綠色,葉片多且柔軟,有芳香味。干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較高,約8.3%,粗纖維含量約33.7%,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適口性好,是草食動物越冬的良好飼料。
12、青貯飼料主要是通過 厭氧乳酸菌的發酵作用 ,使飼料中的養分得以很好地保存下來。
P46--(青貯飼料是將含水率為65%-75%的青綠飼料經切碎後,在密閉缺氧的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乳酸菌的厭氧發酵作用,使飼料中的養分得以很好地保存下來。抑制各種雜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種粗飼料。青貯飼料氣味酸香、柔軟多汁、適口性好、營養豐富、利於長期保存,是家畜優良飼料來源。)
13、營養性添加劑主要包括 氨基酸、維生素 和 礦物元素 。
P42/54
㈣ 想求今年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養殖業基礎課程形成性考核冊全套參考答案
作業三 (第三章)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性成熟
P118--答:動物生長發育到一定年齡,生殖器官已經發育完全,生殖機能達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基本具備了正常的繁殖功能,稱為性成熟。
幼年家畜開始具有正常繁殖能力的發育階段。此時母畜表現有周期性的發情和排卵;公畜能產生具有正常受精能力的精子。當母畜發育到第 1次出現發情、排卵時,或公畜第1次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時,稱為初情期。此時雖可能有繁殖能力,但尚未達到具有正常繁殖能力的成熟階段,因此可以看作是性成熟的預備期。但也有學者將初情期和性成熟相等同。家畜達到性成熟以後,經過一段時間,才發育到體成熟階段,亦即家畜完成生長發育的時期。
2、精子活率
P145答:是指精液中呈前進運動精子所佔的百分率。由於只有具有前進運動的精子才可能具有正常的生存能力和受精能力,所以活力與母畜受胎率密切相關,從而它是目前評定精液品質優劣的常規檢查的主要指標之一。
精子活力系指精子活動的能力或強度。活動的精子是穿透宮頸黏液,進入輸卵管並與卵細胞結合的最基本條件,因此是精液常規分析內容之一。顯微鏡下將精子活動強度分為3級:原地活動為1級,曲線運動為2級,直線快速前進為3級,3級表示活力最強。對精子活動的深入研究還有顯微攝影術,顯微攝像術,定時暴光照相術及計算機對精子活力評判系統,但只作為研究而不作常規檢查之用。
3、發情周期
P126--答:在生理周期或非妊娠條件下,雌性動物每間隔一定時期均會出現一次發情,通常將這次發情開始至下次發情開始、或這次發情結束至下次發情結束所間隔的時期,稱為發情周期。
發情周期,又名動情周期,是雌性有胎盤類哺乳動物擁有的一種經常性生理變化,由身體的性荷爾蒙所誘導產生。自前一次排卵期至下一次排卵期之間的時間長度稱為一個周期。動物體內的各種激素濃度還有動物的生育能力都隨發情周期變化。各種動物的發情周期長度不同。人類的發情周期現象稱為月經,長度大約是28日。
發情周期在性成熟的青春期雌性開始出現,到休情期或懷孕時會暫時停止,直到下一周期開始。這個循環會一直持續,直到死亡。有些動物在發情周期時,陰道會有帶血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有時會被誤以為是月經。
4、生殖激素
P136—答:一般把直接調節生殖機能的內分泌激素稱為生殖激素。
激素(Hormone)音譯為荷爾蒙。希臘文原意為「奮起活動」,它對肌體的代謝、生長、發育、繁殖、性別、性慾和性活動等起重要的調節作用。就是高度分化的內分泌細胞合成並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學信息物質,它通過調節各種組織細胞的代謝活動來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由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質,在體內作為信使傳遞信息,對機體生理過程起調節作用的物質稱為激素。它是我們生命中的重要物質。
現在把凡是通過血液循環或組織液起傳遞信息作用的化學物質,都稱為激素。激素的分泌均極微量,為毫微克(十億分之一克)水平,但其調節作用均極明顯
5、人工授精
P140--答: 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方法,將公畜的精液采出,經過檢驗和處理,將合格的精液注入發情母畜子宮內或者畜禽陰道內,使其受精的技術。
二、填空
1、睾丸是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能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P111--
2、附睾具有促進促進精子的成熟、吸收、分泌、貯存精子和吞噬的功能。
P112--
3、精子表面的胞漿小滴是精子 成熟 的標志。
精子成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精子從睾丸向附睾運行過程當中,精子表面的胞漿逐漸脫落,最終精子成熟。各種原因引起的精子表面胞漿滯留最終形成胞漿小滴。
胞漿小滴早在1909年就被Retzius發現,但精子胞漿小滴仍然是一個謎。曾被命名為細胞漿中的珠子[1],原生質小滴[2,3,4,5],胞漿小滴[6]和等離子小滴[7]等。目前統一命名為胞漿小滴,它是精子胞漿的殘余體,黏附在精子細胞的頸部區域,大多數精子胞漿小滴被Sertoli細胞吞噬掉。1胞漿
4、精液由精子和精漿(精清)組成。
P119--
5、母畜的生殖器官由 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尿生殖前庭、陰唇和陰蒂等器官組成。
P122--
6、卵巢是雌性家畜的性腺 能產生 卵子 和分泌 生殖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
P122--
7、家畜在母畜生殖器官子宮 部位受精。
P124
8、精液常溫保存溫度為 15-25℃,精液冷凍保存溫度為-79 - -196℃,精液低溫保存溫度為0-5℃ 。
P151
三、單項選擇題
1、當公畜睾丸迅速發育,精細管內出現精子時稱為公畜的 A 。
A、初情期 B、性成熟 C、體成熟 D、適配年齡
P118
2、精子只有呈 B 的運動形式時才是正常的精子。
A、迴旋轉圈 B、直線前進運動
C、原地擺動 D、迴旋轉圈和原地擺動
P120
3、屬於誘發性排卵的家畜類型有 D 。
A、牛 B、養 C、豬 D、兔
P126--
4、卵母細胞的兩次減數分裂,最終產生 B 。
A、三個卵子和一個極體 B、一個卵子和三個極體
C、兩個卵子和兩個極體 D、一個卵子和一個極體
P127
5、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結合是在 D 完成的。
A、陰道 B、子宮體 C、子宮角 D、輸卵管壺腹部
P128-
6、妊娠家畜的胎兒 D 。
A、不具有獨立自主的血液循環系統,與母體的循環直接溝通
B、具有獨立自主的血液循環系統,並與母體的循環直接溝通
C、不具有獨立自主的血液循環系統,並不與母體的循環直接溝通
D、具有獨立自主的血液循環系統,不與母體的循環直接溝通
P131
7、母禽性成熟的主要標志是 B 。
A、分泌性激素 B、產蛋 C、換羽 D、就巢
P133
8、母畜妊娠的維持主要依靠 C 。
A、促卵泡素 B、促黃體素 C、孕激素 D、雌激素
P139
四、簡答題
1、簡述環境對精子有哪些影響。
P120---答:溫度:在體溫(37-38C)下,精子的代謝與運動正常,但是成活時間較短;較高溫度,代謝提高哦,很快死亡;低溫利於長期保存。
滲透壓:是由於細胞膜內外溶液濃度不同形成的壓力差。高滲透壓,導致精子干癟死亡;低滲透壓,導致膨脹死亡。最適宜的滲透壓是等滲透壓。
酸鹼度:在一定限度內酸性環境對精子有抑製作用,鹼性有激發作用;超過一定限度,導致精子死亡,適宜的是弱酸性。
光照:直射陽光對精子有激發作用,不利於成活。
常用葯品:一切消毒葯,即使濃度很低,也足以殺死精子。
2、發情周期是怎樣劃分的?簡述之。
P126--答:在生理周期或非妊娠條件下,雌性動物每間隔一定時期均會出現一次發情,通常將這次發情開始至下次發情開始、或這次發情結束至下次發情結束所間隔的時期,稱為發情周期。
發情周期可劃分為發情前期、發情期、發情後期三個階段。
(1)發情前期:開始有發情表現到接受交配的時期。一般持續7~12天。此期,母畜表現焦躁不安,食慾下降。試情時對公畜有好感但拒配。外陰部逐漸紅腫外翻,指壓較硬,有痛感,分泌物逐漸增多。
(2)發情期:是發情症狀集中表現的時期,能連續接受交配的時期,一般為1~4天。此期放對,母畜靜候公貉爬跨和交配,有的則主動配合公畜交配。陰毛完全分開,外陰部表現高度紅腫外翻,呈橢圓狀,指壓柔軟,母畜無痛感,陰門有濃黃的粘液流出。
(3)發情後期:母畜拒配到發情表現消失的時期,一般為8~12天。對公畜有敵意,拒配。陰門開始萎縮,粘膜干澀有皺褶,分泌物減少,粘稠成垢。
(4)間情期:是兩次發情之間的間隙時間。此時母畜性育已經完全停止,精神恢復正常狀態。
3、簡要說明人工授精主要技術環節。
P141--答:人工授精,主要包括采精、精液品質評定、精液稀釋和保存、母畜的發情鑒定和輸精等技術環節。
1.采精方法、通常採用手握法采精。采精前,先將采精場地清扛干凈,洗凈公豬下腹部,排盡包皮囊中的尿液及污穢,用生理鹽水洗凈公豬陰莖。
2.精液品質評定 ①評定項目,主要有精子活力、密度、pH值等。②精液採集後,必須迅速置於接近體溫的環境中及時檢查。③取樣要有代表性,評定結果要有綜合性。④每次檢查結果都要作好詳細記載,以便檢查和總結。
3.稀釋液要求 ①與精液滲透壓相等。②與精液pH值相同或略低。③具有緩沖酸鹼變化的作用。④能補充精於代謝所需的能量物質。⑤對精子無毒害作用。⑥長期保存後,仍保持穩定而不變質。⑦抑菌物質既能抑制細菌生長,又對精於無破壞或抑製作用。⑧能防止溫度陡然下降對精於的有害影響。⑨在顯微鏡下檢查時,精子清晰可見。⑩配製簡便,價格低廉。總之,精液稀釋倍數愈高,保存時間愈長,對稀釋液的試劑和水質純度要求愈高。
4.影響精液保存的因素 ①溫度:高溫,不能超過25℃;冷休克,采精後10~20分鍾,從體溫降至10~0℃;不恆溫,精液一般適於 15~20℃下恆溫保存,分段采精適於3~10℃保存。②光照和輻射,⑧pH值:以6.8較好。④空氣:缺氧環境下能抑制精子呼吸。⑤葯品:應用消毒劑後,必須用生理鹽水沖洗。容器宜用非金屬、玻璃或塑料製品。⑥滲透壓:輸精前應用生理鹽水或少量精液沖洗輸精。⑦激烈振盪。
5.精液運輸注意事項 ①避光保存。②不論季節,運輸精液容器內的溫度,必須與精液保存時的溫度相等。③避免震動。④盡量接近母畜輸精時間。
6.輸精注意事項 概括起來有三要;三不輸;三堅持。三要,即動作要輕,深度要准,速度要慢。三不輸;即輸精器械及外陰部未經消毒不輸;精液質量未經檢查及精液倒流時不輸。三堅持:即輸精時盡量模仿自然交配的動作;堅持每輸1頭母豬調換1根輸精管;堅持輸精後立即填寫母豬配種記錄,以便總結經驗,提高輸精技術。 7.妊娠鑒別 尿檢法:取配種後5~10天的母豬尿液lml,加5滴濃鹽酸,加5滴1%苯氨酸,加 5滴過氧化氫,煮沸2~3分鍾,冷卻後,如出現紅褐色,表明妊娠;如出現黃色,表明未妊娠。
作業四 (第四章)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輻射散熱
P164--答:輻射散熱就是在外界環境溫度低於畜體皮膚溫度時,畜體皮膚以長波輻射方式放撒體熱的過程。
由溫度較高的物體表面(一般為皮膚)發射紅外線,而由溫度較低的物體接收的散熱方式。經該途徑散發的熱量約占總散熱量的70%~85%。
輻射散熱與環境溫差及輻射面積有關。
當環境溫度高於人體溫度時,無法靠輻射散熱。
不管環境溫差怎麼樣,輻射和吸收都是在不斷進行著的,只不過高溫物體的輻射率要比吸收率大,而低溫物體的輻射率要小於吸收率所以低溫物體溫度仍然升高
2、氣溫日較差
P166-答:是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亦稱氣溫日振幅。
一天中,氣溫日出前最低,下午2是左右最高。
其大小和緯度、季節、地表性質及天氣情況有關。
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
1.低緯地區大於高緯地區:低緯地區平均為12℃,中緯地區的7—9℃,高緯地區為3—4℃。
原因:緯度越高,太陽高度的日變化越小。
2.在中緯地區是夏季比冬季大,低緯和高緯地區則隨季節的變化很小。
3.就海陸來說,海洋小於內陸:海洋上一般僅1—2℃,內陸可達15℃以上甚至達25—30℃。
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4.就天氣來說:陰天比晴天日較差小
原因:陰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更強。
5.就地勢來說,山谷大於山峰,凹地大於高地。山地小於平原
3、等熱區
P166--答:等熱區:指恆溫動物主要依靠物理性調節維持體溫正常的環境溫度范圍。在此范圍,家畜不需要動用化學調節機能,因此產熱量處於最低水平。
4、臨界溫度
P166-答:臨界溫度,就是等溫區的下限,也叫下限臨界溫度。氣溫低於該臨界溫度,機體增加散熱,代謝提高。
5、相對濕度
P171-- 相對濕度,指空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相對濕度說明水汽在空氣中的飽和程度。
二、填空
1、畜體散熱主要以 輻射、傳導、對流、蒸發 四種方式進行。
P164--
2、構成環境炎熱的因素有 氣高溫、太陽輻射強、空氣濕度高、氣流速度小
P187--
3、畜舍通風換氣的方式有 自然通風、機械通風
P189--
4、畜舍通風換氣量的確定主要是根據舍內二氧化碳、水汽、熱能 來計算求得。
P189-
5、畜牧場通常分為三個功能區,即 生產區、管理區、病畜處理區 ,其中生產區是核心。
P179-180
6、畜舍的外圍護結構由 屋頂、外牆 、地面 構成。
P184-
7、雞蛋常用的人工光照方案有 漸減漸增法、恆定光照法
P194--
8、畜舍的供暖方式有 集中供暖、局部供暖 兩種。
P187--
9、畜禽糞尿處理與利用的基本方式有 作肥料、生產沼氣、飼料
P197--
三、單項選擇
1、 A 是溫熱環境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
A.氣溫 B.氣濕 C.氣流 D.太陽輻射
P166--
2、一般來說,畜舍的外圍護結構中,失熱最多的是 D
A.屋頂和天棚 B.外牆 C.地面 D.門窗
P185--
3、畜舍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有 C
A.氨、硫化氫和氮氣 B.硫化氫、氮氣和二氧化碳
C.氨、硫化氫和二氧化碳 D.氨、氮氣和二氧化碳
P175
四、簡答題
1、高溫高濕和高溫低濕相比,哪種環境更熱?低溫高濕和低溫低濕相比,哪種環境更冷?
P172--答:在自然條件下,氣溫、氣濕、氣流三個主要因素 中,任何一個因素的作用 ,都受其他兩個因素影響。高溫高濕而無風是最炎熱環境,因此與高溫低濕相比更熱。低溫高濕風大是最寒冷的環境,因此與低溫低濕相比更冷。
2、高溫條件下,畜體是如何維持熱平衡的?
P169--答:當氣溫升高時,畜體皮膚血管擴張,大量的血液流向皮膚,是皮膚溫度升高,增加皮膚溫度與氣溫之差,提高非蒸發散熱量;同時汗腺分泌加強,呼吸頻率加快,以增加畜體的蒸發散熱量。
總之 畜體一方面增加散熱,一方面減少產熱。
3、選擇畜牧場場址應考慮哪些條件?
P178--答:養殖場場址選擇應該根據養殖場的經營方式(單一還是綜合經營)、生產特點(種畜還是商品場)、飼養管理方式(舍飼或者放牧)、生產集約化程度等級別特點,對地勢、地貌、土質、水源、交通、電力、物質供應等條件進行全方面的考慮。
地勢高潮、土質堅實、水源豐富與穩定、與社會聯系方便又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