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本科畢業論文胃炎
㈠ 護理學畢業論文5000字
你的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一、編寫提綱的步驟:
(一)確定論文提要,再加進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論文提要是內容提綱的雛型。一般書、教學參考書都有反映全書內容的提要,以便讀者一翻提要就知道書的大概內容。我們寫論文也需要先寫出論文提要。在執筆前把論文的題目和大標題、小標題列出來,再把選用的材料插進去,就形成了論文內容的提要。
(二)原稿紙頁數的分配
寫好畢業論文的提要之後,要根據論文的內容考慮篇幅的長短,文章的各個部分,大體上要寫多少字。如計劃寫20頁原稿紙(每頁300字)的論文,考慮序論用1頁,本論用17頁,結論用1—2頁。本論部分再進行分配,如本論共有四項,可以第一項3—4頁,第二項用4—5頁,第三項3—4頁,第四項6—7頁。有這樣的分配,便於資料的配備和安排,寫作能更有計劃。畢業論文的長短一般規定為5000—6000字,因為過短,問題很難講透,而作為畢業論文也不宜過長,這是一般大專、本科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所決定的。
(三)編寫提綱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准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
二、畢業論文提綱的擬定
如何落筆擬定畢業論文提綱呢?首先要把握擬定畢業論文提綱的原則,為此要掌握如下四個方面:
(一)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查每一部分在論文中所佔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當,篇幅的長短是否合適,每一部分能否為中心論點服務。比如有一篇論文論述企業深化改革與穩定是辯證統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業為例,說只要幹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則,與職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數職工的理解。從全局觀念分折,我們就可以發現這里只講了企業如何改革才能穩定,沒有論述通過深化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職工收入增加,最終達到社會穩定。
㈡ 護理專業的畢業論文5000字範文
隨著護理專業的發展,護理工作已由單一疾病護理轉向了整體全面護理。即生物、心理、社會全方位的護理模式。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護理 畢業 論文5000字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護理畢業論文5000字篇1
淺析傳統醫學對護理道德觀的意義
1尊重同道、謙和謹慎的醫德觀念
我國中醫學在闡述“仁愛、平等”思想的同時,對同道關系也作出了明確要求,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逐漸形成了相互尊重、仁愛不矜、虛心好學、共同提高的優良傳統。孫思邈在其所著的《大醫精誠》中詳細論述了醫者與同道的關系,並做了細致要求,他認為:“夫為醫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已德[3]”,對傳統醫學倫理觀思想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意義。明代醫家對處理同道關系更為重視,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醫學家,陳實功在《醫家五戒十要》中指出:“凡鄉井同道之士,年尊者尊敬之、有學者師事之、驕傲者遜讓之、不及者推薦拔之[4]”。強調與不同層次的同行相處要採取不同的 方法 ,這對我們處理與同行間的關系也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借鑒意義:①要學會正確處理與同事間的利益關系,相互尊重、彼此監督、平等合作、共同提高;②培養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與同事有矛盾時,要顧全大局,求同存異,相互理解,不因小事與同事爭吵;③當自己犯錯誤時要主動承認錯誤,虛心聽取意見,接受批評,及時改進;④形成良好的自律和修養,不嫉妒同事的成就,茶餘飯後不談論同事閑話,不刻意貶低別人;⑤要注意禮貌用語,與同事相遇時,要主動示意問好,請同事幫忙時,語氣要和藹,態度要誠懇,形成良好的同事關系,減少摩擦;⑥加強與同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醫護關系的和諧融洽。
2精勤不倦、博極醫源的治學精神
歷代醫家一向都把精勤不倦的治學態度和博極醫源的鑽研精神看做是治病救人的先決條件,要求從醫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力爭做到“無一葯不通其性,無一方不究其理”。徐春甫在《古今醫案》中指出:“醫本活人,學術不精,反為夭折,”強調了醫術不精的危害。中醫經典著作《回春錄》中也有這樣的說法:“醫者,生人之術也,醫而無術則不足以生人,”要求醫家要有高明的醫術,否則就不具備救人濟世的資格。陳功實也要求醫者“勤讀先古明醫確論之書,須旦夕手不釋卷”。回顧歷代優秀醫家,大凡取得卓越成就者無不是刻苦鑽研、潛心學習的典範,漢代名醫張仲景廢寢忘食、手不釋卷, 總結 歷代醫家 經驗 並親身實踐,最終寫成《傷寒雜病論》醫術,被尊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對中醫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明代醫家李時珍搜集整理歷代醫學著作八百餘部,並深入實踐調查研究,歷時27年,終於寫成《本草綱目》一書,全書系統總結了我國16世紀以前的醫學經驗,對中醫學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反觀當今,這種潛心鑽研的精神值得我們借鑒,我們在感嘆先哲們成就的同時也應該多一些對自身的反省和思考。
借鑒意義:①尊重知識,尊重實踐,刻苦鑽研,不斷學習,掌握扎實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意知識的積累和創新;②學會廣泛學習,及時關注國內外最新的護理學發展動態,不僅要學好國內先進的護理知識,也要注意學習國外前沿的護理技術;不僅要學好自己專業內的知識,也要廣泛學習人際關系、人際溝通、人文科學等知識,增強自身綜合素質,提高自身形象,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③要有不斷總結和勇於創新的治學精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總結以往經驗,並結合國內外先進的護理學動態,不斷創新,積極參與到新技術的選擇、整改和評價中去;④要有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認認真真做學問,踏踏實實學技術,遇到不懂的問題,不能自以為是,不懂裝懂,要及時查閱相關資料或請教同事,直到弄懂為止;⑤要養成誠實、正直的品質,在學術上要嚴謹、莊重,不弄虛作假,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在工作中要多與同事交流,聽取不同意見,取眾之長,補己之短。
3清廉純正、行為端正的儀表風度
清廉純正,培養良好的儀表風度,注重自身修養是我國傳統醫德的重要組成內容。歷代醫家一致認為,醫者須儀表端莊,舉止有度,才能得到病人的愛戴。正如《醫工論》中所說:“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然後正物”,又說醫家要:“性存溫雅、志必謙恭、動須禮節、舉乃和柔、無自妄尊、不可矯飾”,提出了“正己”“禮節”乃為醫之道的思想。孫思邈也強調:“凡大醫治病,必當安定神志,無欲無求”,對從醫者提出了更加嚴格細致的要求,值得護理工作者思考和借鑒。
借鑒意義:
①牢記護士“預防疾病,減輕病痛,恢復健康,促進健康”的宗旨,自尊自愛、自信自強,提高自我修養,不行賄、不受賄,不輕易接受病人及家屬財物。
②儀表端莊,舉止得體,護士站、坐、行要做到穩重端莊,舉止優美[2]。
③服裝要整齊、干凈、莊重大方,與工作環境和諧統一。
④注重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統一,適當化妝,提升自我形象,但不可濃妝艷抹。
⑤服務熱情周到,站立迎接,主動問候,親切溫馨,表情自然,面帶微笑,處處體現慈愛、關懷和體貼,使病人感到溫暖。
⑥語氣和藹,語言准確簡潔,富有感情,注意日常用語,做好“八聲服務”,即“病人來時有迎聲、見面時有稱呼聲、操作前有解釋聲、操作失誤有道歉聲、操作完畢有致歉聲、節日來到有祝賀聲、病人出院有送行聲”。此外,為病人做護理操作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語舉止,不能有輕浮的語言或舉動。
⑦日常護理工作中要做好“操作輕、走路輕、說話輕、開關門輕”的“四輕服務”,不僅能體現護理工作的藝術美,也能為病人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改善護患關系。
4謹言慎行、保守醫密的自律和修養
歷代優秀醫家向來謹言慎行,行醫過程中格外重視保護病人的隱私,這在許多經典著作中都有明確記載。《內經》要求醫家“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尊重病人風俗習慣及隱私。陳實功也在《五戒十要》中指出:“凡視婦女及孀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後入房診視,倘旁無伴,不可自看”。古代醫家如此重視保守醫密,為我國傳統的醫護道德奠定了基礎、樹立了典範,值得護理人員思考和學習。借鑒意義:①對病人實行保護性的醫療 措施 ,嚴密觀察相關情況,謹慎處置,保護好病人的秘密和隱私,以防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②嚴格遵守 規章制度 和操作規程,科學嚴謹,實事求是,不可馬虎大意;③了解不同民族 文化 及信仰,根據不同病人的信仰和風俗習慣具體判斷保密情況;④出於診斷和治療目的需要傳播病人秘密時,必須做出倫理判斷,並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⑤涉及病人隱私部位的操作,如導尿、會陰沖洗等時,要注意屏風遮擋,並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如果是由男護士來操作,則必須取得病人的同意,並且在操作時要有一名女護士陪同或第三者在場;⑥不對任何人談論或提供病人的個人信息和資料,包括自己的親人和朋友。
5小結
通過歷代醫家的診療實踐和辛勤耕耘,傳統醫學在生命保健、醫德倫理等方面給我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資源,深刻體現了醫學的人道主義精神,盡管其中不乏糟粕,但主流思想是好的,有很多倫理觀思想對護理人員的護理道德觀培養仍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意義。護理人員要學會從傳統中汲取營養,豐富和完善護理道德思想,提升自身的整體素質,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護理畢業論文5000字篇2試談護理文化在護理隊伍建設中的作用
1護理文化的內涵護理文化是護理組織在特定的護理環境下,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基本信念、行為准則。自身形象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制度載體的總和。它反映和代表了護士思想、共同的價值標准,合乎時代要求的倫理道德和行為准則以及追求發展的文化素質。
2制定護理文化的 實施方案 2. 1確立護理文化建設范疇護理文化建設以3個層面進行。物質層是抽象的護理觀察以外在形式表現出來,創建濃厚的文化氛圍。制度層是統一護士的服務理念、儀表、修飾、行為和服務規范標准。精神層是護理人員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標准、職業道德及精神面貌,是形成物質層和制度層的基礎和原則。
2. 2編印天使形象實踐手冊主要包括護理理念篇、儀表篇、修飾篇、行為篇以及服務形象規范化准則5個章節。
2. 3建立護理文化建設的管理體製成立質控組,制定質控標准,對護理行為實施指導和質控。
2. 4完善獎懲條例結合科研“三新”成果,評選天使個人和天使集體,其結果與晉升、晉級掛鉤。
2. 5進行相關文化活動開展創天使形象工程活動;醫學 教育 |網搜集整理舉辦天使形象規范表演比賽;實施“三優”“四心”評比、護理技能操作比賽、知識竟爭等。
3護理文化在護理隊伍建設中的作用
3. 1護理文化增強了護士對工作的認同感和生活幸福感
護士的需求層次發生明顯改變。護理人員工作在一特定的環境下,長期的壓力引起的情緒變化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也不可避免地導致她們提供的服務或照顧的質量退化。護理文化建設最主要的是以思想觀念來調控成員的行為,通過護理哲理的建立,明確護理人員的工作目標,挖掘出個人的潛能,激發了她他的工作熱情,而且為每個個體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增強了護理人員生活的幸福感。
3. 2護理文化促進了護理人員業務技能的鞏固,提高了自身素質
通過護理文化具體內容的實施,把敬業精神、服務意識、自身學歷、科研創新能力、專業論文的質量、業務水平等作為選拔護理拔尖人才的硬指標,使大家充分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創造性的工作及不斷總結、積累,才能勝任本職工作,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各科室在評估的基礎上制訂出的以病人為中心的質量保證計劃、業務發展計劃,更具科學性、創新性。通過實施,再讓病人評估,無疑使護士產生緊迫感、責任感,從而增加了自我提高意識和主動做好各項工作的激情。
3. 3提高了護士的職業形象
通過文化建設的視覺識別設計。將護理理念以物化表現形式傳達給病人及社會,實施了病人的“視”悅和護理人員心“悅”的雙贏效果;通過創天使形象工程活動,將落實護理規章制度與護理文化建設相融合,培養了護士良好的文化品質。可見,護理文化建設不僅使研究對象認識到自身的形象的價值,同時也促使她們自覺、主動的維護自身形象。
3. 4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性提高通過護理文化建設
,護理人員可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價值觀,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滿足病人不同層次的需求。同時以整體護理為內容,以質量保證體系為核心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不但關注於病人滿意度,而且強化了“全員、全面、全程”的服務意識。因此,護理質量、病人的滿意度持續提高。
3. 5提煉護理文化精髓,打造過硬的護理隊伍
護理文化的根本是護理人員的價值觀,而價值觀的主題是人。現代管理十分強調人的作用。認為“人的知識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質,人的素質不如人的覺悟”護理隊伍建設重點是抓思想教育,提高隊伍的整體覺悟,教育的途徑要以尊重人、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和教育人五方面去做。尊重護理人員的獨立人格和自尊自強意識,相信她們的創造力,了解她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關心她們的進步,幫助她們解決問題。利用各種機會給予激勵、鼓勵、成績肯定、表揚和獎勵,使護理人員獲得成就感、榮譽感。通過不同途徑的正面教育,從而強化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護理畢業論文5000字篇3試談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服務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固始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60例婦產科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採取常規護理服務,觀察組採取人性化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5%)明顯高於對照組(85%),護理滿意度(98%)明顯高於對照組(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產科患者治療中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焦慮情緒,促使生活質量水平提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婦產科;人性化護理服務;應用效果
婦產科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發病率較高。最常見的婦產科疾病有子宮疾病、陰道疾病以及輸卵管疾病等。患者發病後臨床症狀非常明顯,若不及時有效治療,很容易誘發其他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常規治療能改善患者症狀,但長期療效並不理想,且缺乏理想化的護理方式,治療預後效果相對較差。本文旨在探討人性化護理服務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固始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60例婦產科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年齡20~58歲,平均(34?4±0?6)歲,病程1~4a,平均(2?5±0?5)a;對照組年齡19~60歲,平均(33?8±1?2)歲,病程1?3~5?4a,平均(2?4±1?2)a。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採用常規的護理服務,入院時進行常規的檢查,針對其臨床生命體征及症狀等實施細致的觀察和處理。主要觀察患者是否產生炎症、感染、血壓、心跳以及排尿等情況,相關護理人員做好對患者的日常及出院護理工作。觀察組採取人性化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如下。
①為患者營造良好的護理環境,婦產科患者治療中都是集中在病房內,病房人員嘈雜,易對患者的正常作息造成影響,從而產生明顯的煩躁情緒。因此,要盡可能地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作息環境,保障其能夠獲得充分的休息[2]。
②加強溝通技巧,患者發病後,大多數表現出急躁的心態,難以避免出現各種抱怨的情緒等。因此,要求護理人員積極的幫助患者調節自身情緒,採取微笑服務的方式,給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獲取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
③操作時動作應輕柔、麻利,盡可能地促使患者的內心感受到充分的溫暖,使其放鬆心情。
④針對患者實施出院指導,結合其疾病恢復情況做出相應的總結性建議,明確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護理中應注意的事項等。
1.3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指患者症狀明顯消失,檢測結果正常;好轉指患者症狀得以好轉,檢查部分仍然存在異常;無效指患者症狀或身體體征未產生明顯變化,甚至病情急劇惡化。②採取自製問卷的方法,對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層次。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採用SPSS19?0統計軟體包進行處理。定性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0%)明顯高於對照組(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0%)明顯高於對照組(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婦產科屬於較為特殊化的科室類型,女性普遍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一旦疾病發作,通常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及恐懼心理。目前,婦產科疾病主要採取手術治療為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但是長期療效並不理想,再加上整個過程缺乏有效的護理方法,促使患者的治療預後效果普遍較差[3]。
人性化護理服務旨在堅持一切為患者出發,以此不斷激發和調動護理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促使患者在精神、心理以及生理上獲得舒適和滿足的感受。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5?0%)明顯高於對照組(85?0%),護理滿意度(98?0%)明顯高於對照組(8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婦產科患者治療中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焦慮情緒,促使生活質量水平提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春鴻.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應用效果探析[J].中國實用醫葯,2013,8(27):247-248.
[2]黃旭宇,葉彩眉.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7):144-147.
[3]王花珍.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7):160-162.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護理畢業論文5000字”
㈢ 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
臨床葯學是醫院葯學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葯學發展的趨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大葯學 畢業 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電大葯 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 淺談“越鞠丸”名方 》
摘要:本文淺談“越鞠丸”名方創制,方名來由,方歌,組成,功用及臨床應用。
關鍵詞: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氣郁、血郁、火郁、食郁、濕郁、痰郁”六郁之說,認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創制越鞠丸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氣血痰火濕食因;芎蒼香附加梔曲,氣暢郁舒痛悶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蒼術、神曲、梔子,五味葯各等分為末成水丸,現臨床學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湯劑煎服。主治氣郁所致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氣郁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氣解郁為主,使氣機流暢,則痰、火、濕、血、食諸郁自解,痛悶嘔惡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氣機郁滯為基本病變,是內科病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臨證時氣郁常見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等,為郁病的各種證型所共有,血郁:兼見胸脅脹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質有瘀點、瘀斑,或舌質紫暗;火郁:兼見性情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嘈雜吞酸,口乾而口舌苦,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食郁:兼見胃脘脹滿,噯氣酸腐,不思飲食;濕郁:兼見身重,脘腹脹滿,噯氣,口膩,便溏腹瀉;痰郁:兼見脘腹脹滿,咽中如物梗塞,苔膩。見上述證候者,用越鞠丸無不見效。筆者臨床應用本方治療胃腸神經官能症,加木香、枳殼、白蔻、厚朴;治療慢性胃炎加蘇梗、枳實、木香、炒萊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療消化性潰瘍加白及、白術、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療傳染性肝炎加重梔子的用量,再加鬱金、生大黃、綿茵陳、板藍根、虎杖;膽石症再加金錢草、雞內金、生大黃;治療肋間神經痛加元胡、丹參、川楝子、乳香、沒葯;治療精神抑鬱症加石菖蒲、鬱金、八月札、丹參、龍骨、牡蠣;治療痛經加當歸、元胡、鬱金、細辛、益母草、紅花、山楂。諸凡雜病有六郁見證者,投本方隨症加味治之,常常會收到較好療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書,此方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費解,筆者查閱文獻,心中方為之一亮。
考方中梔子一味,《神農本草經》名木丹,《名醫別錄》稱作越桃,至《葯性論》始稱山梔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農本草經》原名為芎藭,別名撫芎,而在《左傳》中,川芎名為鞠窮。丹溪翁從“越桃”與“鞠窮”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創制的另一方劑越桃散,即梔子一味,亦是取自《名醫別錄》。
戴思恭承丹溪之學雲:“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此為傳化失常,六郁之病見矣。”鬱症多緣於思慮不伸,而氣先受病,故用越鞠丸總解諸郁。方中用香附行氣解郁,以治氣郁為主要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消食導滯,以治食郁;均為輔助葯物,氣郁則濕聚痰生,若氣機流暢,五郁得解,則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葯。丹溪翁認為,凡郁在中焦,以蒼術、川芎升提其氣以升散之,並隨症加入諸葯。又認為,梔子“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郁熱,行氣結”。由此可見,川芎、梔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氣不郁則痰不生,用越鞠丸以開胃腸三焦之郁,從而使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症消失,繼而命名氣、濕、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發,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改善全身的病理狀態。
近賢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為劑,而能宣發脾氣,又佐梔子以調之,在時方中頗有法度。……香能行氣,燥可勝濕,濕郁夾穢,頗有可取。”當然,本方所治諸郁均為實證,若是虛證郁滯,宜選他方治之。正如《蒲輔周醫療 經驗 ·方葯雜談》所說:“郁之為病,人多忽視,多以郁為虛,唯丹溪首創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創制以來,於今六百餘年,眾多醫家名賢多有論述,可謂汗牛充棟,筆者淺談於此,以起拋磚引玉之用,僅此而已!
參考文獻
[1]許濟群. 方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 1985: 137
[2]張伯臾. 中醫內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發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醫內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 1997.6: 274
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二《 中葯凝膠劑研究近況 》
[摘要] 中葯凝膠劑是一種新型的中葯外用制劑。本文從中葯凝膠劑基質的選擇、釋葯機制研究、滲透促進劑的應用、質量控制等方面闡述中葯凝膠劑的研究近況,並對中葯凝膠劑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中葯凝膠劑;釋葯機制;滲透促進劑;質量控制
中葯凝膠劑是一種新型的中葯外用制劑,具有塗展性好,無油膩感,易於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點。凝膠劑系指葯材提取物與適宜基質製成的、具有凝膠特性的半固體或稠厚液體制劑[1]。中葯凝膠劑常用於皮膚或黏膜給葯,用於抗炎鎮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葯凝膠劑研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醫院制劑中廣為應用。本文對中葯凝膠劑近年的研究進展概述如下職稱論文:
1 基質材料
中葯凝膠的基質材料根據其性能不同,可分為水性凝膠基質與油性凝膠基質。水性凝膠基質的構成一般為水、甘油或丙二醇與纖維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鹽、西黃蓍膠、明膠、澱粉等;油性凝膠基質則由液狀石蠟與聚氧乙烯或脂肪油與膠體硅或鋁皂、鋅皂構成。必要時可加入保濕劑、防腐劑、抗氧劑、透皮促進劑等附加劑[1]。不同的基質材料的釋葯特性和臨床應用不同,因此,需結合葯物特性和臨床應用選擇合適的基質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膠基質應用較多,主要代表為卡波姆及纖維素類。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為基質制,以辣椒鹼,苦參鹼為主葯,研製了瘢痕止癢凝膠,葯效學實驗表明其燒傷燙傷愈後瘢痕止癢及各種皮膚瘙癢症具有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備丹參酮凝膠,以羥丙基纖維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為混合基質,不僅使凝膠劑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還可對丹參酮的釋葯速率在一定范圍之內進行調節。張小軍等[6]以卡波姆940為基質制備了復方蘆薈凝膠劑,塗展性好,無油膩感,易於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療痤瘡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殼聚糖和卡波姆為基質制備黃芩苷凝膠,以達到局部迅速給葯、避免胃腸道對葯物的降解及肝臟的首過效應的目的並起到長效、緩釋的作用。張蜀艷等[8]用正交實驗對麻瘋樹酚凝膠的最佳配方進行了篩選,以卡波姆為基質制備的凝膠劑,光滑細膩,釋葯快且穩定。
基質材料的選擇對於制劑中葯物的釋放有著重要的影響。陳秋紅等[9]以離體鼠皮為屏障,採用改良的Franz擴散池法,以秋水仙鹼為檢測指標比較了3 種基質對秋水仙鹼凝膠體外透皮速率的影響,結果為以Carbomer為基質的秋水仙鹼凝膠體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為HPMC基質凝膠,CMC-Na基質凝膠體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釋葯機制
中葯凝膠劑釋葯機制復雜,受較多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親水凝膠骨架中葯物的釋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動力學方程描述其動力學過程。張蜀艷等[8]為比較不同濃度各基質對麻瘋樹酚釋葯的影響,採用透析膜擴散法進行體外釋葯實驗,結果發現麻瘋樹酚凝膠劑釋葯過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學政等[10]採用Franz擴散池,以離體小鼠皮膚為透皮屏障,進行雙柏凝膠劑中大黃素體外透皮吸收的實驗,結果表明大黃素體外經皮吸收符合Higuchi動力學過程。有時凝膠劑中的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徵,呈恆速釋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擴散機制無法解釋。這種非Fick擴散模式可能是由於凝膠溶脹前沿移動後,聚合物鬆弛產生的。如以卡波姆為基質材料時,可以零級動力學釋放葯物。付毅華等[11]採用改良Franz擴散池,以離體小鼠皮膚為透皮屏障,以青藤鹼為指標性成分,研究祛風止痹凝膠劑體外滲透性,結果表明青藤鹼經皮吸收過程為零級動力學過程。
3 滲透促進劑的研究應用
經皮給葯制劑研究必須首先解決葯物對皮膚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問題。除少數劑量小且具有適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葯物外,大多數葯物的透皮速率都無法滿足治療需要。因而提高葯物的透皮速率是開發經皮給葯系統的關鍵[12]。經皮吸收促進劑能加速葯物穿過皮膚。常用經皮吸收促進劑主要有有機酸、脂肪醇類、表面活性劑、氮酮、醇類化合物、角質層保濕劑、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離體小鼠鼠皮為透皮屏障,採用改進Franz擴散池裝置,對不同濃度的薄荷腦和氮酮對姜赤凝膠劑體外透皮作用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濃度薄荷腦和氮酮均有促進姜赤凝膠劑中芍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滲透作用強弱順序為:10%薄荷腦>7%薄荷腦>13%薄荷腦>4%薄荷腦>1%薄荷腦,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腦濃度在1%~10%之間時,對芍葯苷的促滲透作用與薄荷腦濃度呈正相關,但薄荷腦濃度超過10%後其促滲作用反而下降。陳秋紅等[9]以離體昆明小鼠皮為屏障,採用改良的Franz擴散池法,對加入了不同透皮促進劑的秋水仙鹼凝膠的體外透皮速率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透皮促進劑促進秋水仙鹼體外透皮的強弱順序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並且秋水仙鹼凝膠體外透皮釋葯符合Higuchi動力學過程。
4 質量控制研究
中葯凝膠劑的質量控制項目主要有性狀、鑒別、pH值、含量測量、刺激性、穩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檢查等。目前多採用HPLC法進行含量測定,而穩定性檢查則主要包括離心、耐熱耐寒實驗及室溫留樣觀察等。羅毅等[14]以卡波姆940為凝膠基質制備柏竹凝膠,建立了質量標准。不但對柏竹凝膠的性狀、鑒別進行了研究,並對其進行了穩定性考察。分別將柏竹凝膠進行了離心,在55℃和-4℃進行耐熱耐寒實驗,結果未出現分層、沉澱、變色等現象,並將柏竹凝膠室溫保存6個月,其質量無變化,表明其所制備的柏竹凝膠穩定。王芊等[5]制備了丹參酮凝膠,並對其質量進行了全面考察,應用HPLC建立了丹參酮ⅡA的含量測定 方法 ,通過離心、耐熱耐寒實驗及室溫留樣觀察等考察了凝膠的穩定性,結果表明丹參酮凝膠穩定。孫棟梁等[15]通過薄層色譜法對盆炎凈凝膠劑處方中赤芍、丹參、延胡索進行了鑒別,並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盆炎凈凝膠劑中芍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凈凝膠劑的質量標准。
5 展望
中葯凝膠劑是一種新型的外用制劑,同時具有使用方便、舒適、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種優點,適用於皮膚及黏膜給葯,不僅可避免首過效應對口服給葯的影響,還可減輕葯物的不良反應,符合中醫的“內病外治”的理念。中葯凝膠劑制備工藝簡單,可容納中葯復方的極細葯粉、提取物等,便於推廣應用,可作為改進中葯傳統外用制劑的一種選擇。但目前由於中葯凝膠劑基礎研究薄弱,尚存在較多問題,如中葯凝膠可選用的基質材料少,尚滿足不了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另外由於中葯的特殊性,其成分復雜、含量低,且相互干擾,不便於分析檢測。這些都要求加強中葯的基礎研究,盡可能明確中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機制,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對中葯進行提取、分離、純化,提高制劑的質量,使中葯凝膠劑發揮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葯典委員會.中國葯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12.
[2]林吉,高衛東,葉其馨.淺談中葯凝膠劑的研究和應用[J].江西中醫葯,2005,36(271):60-61.
[3]曹紅.凝膠劑在中葯制劑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醫學,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孫燕,等.疤痕止癢凝膠的制備及葯效學研究[J].解放軍葯學學報,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華.丹參酮凝膠劑的研製及質量控制[J].中國現代應用葯學,2006,23(1):80-82.
[6]張小軍,陳麗梅.復方蘆薈凝膠劑治療尋常型痤瘡的臨床療效觀察[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學艷,周雪琴,等.黃芩苷凝膠設計與體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葯,2008,39(10):1502-1504.
[8]張蜀艷,梁慧,顏鈁,等.麻瘋樹酚凝膠劑的制備及體外釋葯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葯,2009,20(8):1896-1897.
[9]陳秋紅,侯世祥.不同基質和透皮促進劑對秋水仙鹼凝膠劑體外透皮特性的影響[J].華西葯學雜志,2005,20(6):521-523.
[10]梁學政,奉建芳,陳惠紅,等.雙柏凝膠劑中大黃素體外透皮吸收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葯,2010,21(1):160-161.
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三《 單胺氧化酶的研究進展 》
【摘要】近年來,關於單胺氧化酶在臨床上的應用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將對其理化性質、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作一綜述。
【關鍵詞】單胺氧化酶;研究進展
1MAO理化性質單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類名為單胺:氧氧化還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結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團催化各種單胺類脫胺生成相應的醛,然後進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轉化為醇再進一步代謝。MAO是一種上具多個結合部位的單一分子酶,故對底物的特異性不高,可使多種胺類氧化脫氨。MAO廣布於體內各組織器官,尤以肝、腎、胃和小腸含量最多,主要位於線粒體膜外表面,並與膜緊密結合,以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為輔酶;另一類存在於結締組織,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為輔酶。
腦組織中的MAO隨年齡增加、神經膠質細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強。MAO能分解兒茶酚胺類激素,可間接反映心臟交感神經結功能。現已證實,不同來源的MAO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差很大,小者約100,000,大者可達1,000,000以上,是由於同一亞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實驗室檢測方法
最早檢測MAO是用熒光測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2.1醛苯腙比色法該方法通過MAO氧化苄胺,再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鹼性條件下產生棕紅色,於470nm比色測定,計算MAO的濃度。
2.2MCDP比色法該法是通過MAO氧化苄胺產生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過氧化物酶存在下與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藍,於660nm處比色測定,計算MAO的濃度。此法需要加入終止液後測定,不宜於大批量標本的檢測,而且MCDP見光易分解。
2.3連速監測法該方法是通過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時NADPH還原成NADP+,引起340nm處吸光度的下降,通過監測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樣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簡單、適合自動化分析,可減少人為誤差,具有良好的准確度與精密度,適合大多數臨床實驗室應用。
3MAO測定的臨床應用
3.1血清單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纖維化的程度,是診斷肝硬化的重要指標。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陽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達對照值的3.5倍(n=30)。酶活性與腹腔鏡所見肝表面的結節變化,以及與活組織鏡檢所見的纖維化程度相平行。纖維變僅限於匯管區或小葉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纖維變侵入肝實質內時,MAO升高率為30%;匯管和匯管區之間有架橋性纖維化時,則有83%升高;如在假小葉周圍有廣泛纖維化形成時,則幾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國內報道陽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醫院:17例,88%,高璣山等:32例,85.7%;薛德義等:71例,87.05%;黃澤倫:20例,85%;劉覽等:30例,86.7%),其升高幅度及陽性率均超過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離證實,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趨勢;肝硬化代償組MAO-III占總活性的(23.9+3.0)%,其陽性率為72.2%(13/18);肝硬化失代償組MAO-III占總活性的(34.6+4.0)%,其陽性率為92.3%,故檢測MAO同工酶有助於肝硬化的早期診斷(陳道宏等)。
雖然肝硬化時,結締組織纖維釋放MAO增多,但在纖維化甚為明顯的血吸蟲肝病,患者SMAO並不一定升高,故纖維化並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現已知大動脈和肺組織內MAO的濃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來自血管內皮細胞。肝硬化時,病人體內的水分增加,末梢擴張和高動力型循環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內MAO釋放人血。由於胃腸組織也含有豐富的MAO,因此門-體靜脈短路時,腸內MAO可經短路進入體循環。
3.2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數不升高,但在暴發型重症肝炎時,因肝細胞壞死,線粒體釋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陽性率可達73.3%,其升高幅度與病情輕重程度成正相關;急性肝炎經久不愈,病程超過3個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動型慢性肝炎有半數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別顯著,而各型肝炎之間的MAO活性無顯著差異。
3.3糖尿病可因合並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鬱而繼發肝纖維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狀腺功能亢進可因纖維組織分解與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纖維過度合成等原因,從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無纖維增生的結締組織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畸胎瘤、膽汁性肝硬化、血吸蟲性肝硬化、慢性膽汁郁積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變。
測定血小板MAO活性發現,正常對照組女性大於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顯低於正常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別,但抗精神病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雙向情感性障礙患者,血小板MAO活性顯著低於對照組,且男性低於女性;躁狂型患者顯著低於抑鬱型患者患者,單相抑鬱症患者顯著公共開支對照組。但美國學者最近研究認為,血小板MAO活性與精神病學檢查結果沒有明顯關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與女性有明顯差異。
此外,測定腫瘤組織勻漿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於區別前腸和中腸的類癌瘤腫瘤,前腸類癌腫組織中MAO活性[(1850+342)mol/mg.min,n=16]明顯高於中腸類癌腫瘤[(407+43)mol/mg.min]。
參考文獻
[1]王坤,等.實用診斷酶學[M].重慶:科技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9:259-267.
[2]葉應嫵,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關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推薦:
1. 電大畢業論文範文
2. 電大護理學畢業論文
3. 電大護理畢業論文範文
4. 電大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5. 本科護理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6. 電大護理畢業論文
7. 電大護理大專畢業論文
8. 中醫針灸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㈣ 護理畢業論文範文~急性腸胃炎
護理論文~急性腸胃炎我們可以的.
㈤ 中醫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中醫護理學是我國中醫葯學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中醫護理工作是中醫葯標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醫護理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醫護理畢業論文篇一:《中葯薰蒸療法的護理體會》
中葯薰蒸療法是近幾年在傳統中醫療法的基礎上,利用 現代科技手段,將中葯的有效成分以葯物蒸氣離子的形式作用於機體局部或全身,從而達到舒經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是中醫葯外 治療法的進一步延伸和 發展,臨床上廣泛應用於風濕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骨性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軟組織損傷、肌肉勞損、虛寒性胃腸疾病、中風後遺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及周圍血管病變,婦科慢性盆腔炎、痛經、慢性前列腺炎、毛細血管炎及雷諾氏症等多種結締組織病。我院自2005年開展此項治療 方法 以來,護理人員運用護理程序實施個體化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2892例中葯薰蒸患者護理體會 總結 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醫結合科採用中葯薰蒸療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12歲,其中腰椎間盤突出352例,類風濕關節炎263例,骨性關節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風濕性關節炎170例,頸椎病125例,中風偏癱者130例,軟組織損傷50例,虛寒性胃腸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72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者232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及周圍血管病變195例,毛細血管炎23例,雷諾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門診患者2235例。
2 方法
2.1 中葯薰蒸治療前准備:①治療前訪視:薰蒸室護士接到病區通知後,在治療前1天到病區查看病人情況並了解病情與患者交談並預約薰蒸治療時間;②薰蒸室的准備,常規消毒,根據醫生開具的協定處方為不同患者准備不同薰蒸葯液,同時准備血壓計、聽診器、溫開水、生理鹽液、口服補液鹽。
2.2 中葯薰蒸程序 將事先粉碎的中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鍋內浸泡30分鍾後加熱煮沸後至薰蒸艙內溫度達45℃時將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艙內根據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將溫度調控在45℃-52℃之間,時間定位30-45分鍾,在薰蒸過程中根據患者自我感覺,測血壓、心率1-3次並根據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給予250-500ml溫開水或生理鹽液(ORS液)口服。
2.3 中葯薰蒸結果後的護理 中葯薰蒸時間達到設定時間後待薰蒸艙溫度降至37℃時將艙打開,扶病人出艙,用溫水沖洗干凈葯液,干毛巾擦乾全身皮膚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鍾,待全身無出汗跡象後,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葯薰蒸的適應症及禁忌
3.1 適應症 中葯薰蒸適用於風濕類疾病,肌肉勞損,退行性關節病變,腰椎間盤突出症、虛寒性胃腸病、慢性盆腔炎、痛經、慢性前列腺炎、毛細血管炎、雷諾氏征等結締組織病、糖尿病末梢神經病及周圍血管病。
3.2 禁忌症:①合並嚴重心肺功能減退者;②合並化膿性皮膚病或皮膚潰爛者③合並急性炎症性、傳染性疾病者。 4 中葯薰蒸護理注意事項
4.1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工作,中葯薰蒸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傳統療法,很多患者對此療法持持懷凝或恐懼心理,故在薰蒸 治療前1天,根據患者的病情需仔細向患者說明薰蒸治療的作用及薰蒸過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4.2 薰蒸前應對薰蒸艙進行嚴密消毒,防止一些未發現的傳染病交叉感染
4.3 針對第1次薰蒸的患者應由護士全程陪同並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膚燙傷,一般將溫度調控止最低耐受點42℃然後在薰蒸過程中根據患者的耐受力逐漸上調,一般不要超過52℃,對於合並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發汗為原則,並及時監測血壓及心率,防止血壓及心率驟增。
4.4 薰蒸過程中根據患者出汗量可給予生理鹽水或溫開水250-500ml頻頻口服以防止出汗過多造成血容量驟減而誘發心腦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4.5 薰蒸結束後,不要讓患者急於出艙,防止溫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適,甚至感冒,出艙後應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監測血壓、心率,並與入艙前作對比,防止血壓心率驟升、驟降造成對身體的損害。
5 討論
中葯薰蒸療法適用范圍廣,臨床療效佳、安全舒適,是一種無毒無害的綠色療法,近幾年,此項業務在我院廣泛開展,對護理流程及護理質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過對2800餘例患者臨床護理觀察,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了針對性護理,通過薰蒸治療前後的評估,不斷 總結,改進護理方法,針對不同病種的患者,不同年齡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層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質的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使中葯薰蒸這一療法取得了長足的 發展。
中醫護理畢業論文篇二:《中醫護理在分診中的應用》中醫護理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運用整體觀念,對疾病進行辨證施護,並運用傳統護理技術與方法,對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顧和服務,保護人類健康的一門應用學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飲食、以及衛生保健、預防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內容和寶貴的 經驗 。中醫護理具有以下優勢。
1 優勢
1.1 理論優勢
中醫護理主張從人的聖體、心理、精神以及社會等各方面調理患者,現代醫學發展到上世紀末才把生物醫學模式轉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強調“整體護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為中心。中醫護理切合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等方面的需要,因此獲得了人們的喜愛。在人類最求返璞歸真、盡享天年的今天,中醫護理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1.2 方法優勢
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溫、清、消、補,這八法針對病因、症狀和發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療的方向。傳統醫學的醫護不分家,即“三分醫,七分護”,相對西醫護理來說,中醫更注重服葯時間、飲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葯物治療方法方面,針刺、艾灸、推拿、火罐、熱敷、熏洗、挑割、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溫泉浴等,均屬於中醫護理方法。這些技術操作具有器具簡單,操作方便,適應范圍廣,見效快、費用低廉、無毒副作用的特點,深受群眾歡迎。
1.3 應用優勢
通俗易懂、簡便易行、參與性強,易於推廣。中醫護理的方便性、實用性是其他現代護理無法比擬的,因此也就擁有更廣大的用武之處。按摩、氣功、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運用;中醫“四氣五味”理論對飲食分類,指導患者飲食調養,亦很容易被理解和運用。中醫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一些西醫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運用中醫就會起到很好的療效。
2
2.1 獨特的診療技術
望、聞、問、切是中醫採集病史,收集疾病資料,作出診斷,實施治療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們對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確反映病情,正確地預檢分診
2.1.1 望 觀察患者的神、色、形、態、頭、五官、皮膚, 如有甲亢體征患者分診到內分泌科。
2.1.2 聞 根據聽患者說話聲音的高低,呼吸聲以及咳嗽、嘔吐、呃逆聲音的變化,來判斷病位的深淺、虛實、寒熱等,以採取適宜的護理方法,做好相應的用葯指導,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聲音嘶啞者分診到耳鼻喉科。
2.1.3 問 通過詢問患者及家屬,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生活、飲食習慣、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據這些資料, 及時准確地進行分診, 不能主觀導問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診不準。例如頭痛為例, 頭痛僅是一科症狀, 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因此, 在詢問病史時,要了解發生頭痛原因, 性質和規律。若系持續性頭痛並伴有進行性加重, 應考慮安排到神經內科就醫。如為外傷後引起的頭痛, 就有可能是腦外傷後遺症, 由神經外
科檢查比較合適。如高熱, 頭痛, 耳內有膿性分泌物, 考慮是中耳炎引起的, 應分診到耳鼻喉科就醫。
2.1.4 切 門診患者述說有心悸, 心累時, 我們應脈診,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飲食護理?
中醫飲食保養:是指通過飲食的方法來治療與調護和預防疾病,包括葯膳、葯酒、葯茶、葯粥、葯飲等.食療既有利於疾病的治療與調護、病後的調理,又有利於 兒童 的生長發育、婦女的養顏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壽抗衰老[2]。如當歸羊肉生薑湯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強溫補之功,起協同作用,可治療虛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魚大肉,此時應耐心講解危害性,改變其飲食習慣,宜進清淡飲食。肥胖患者應予清淡、化痰食物:體瘦者多食滋陰生津、補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虛弱,宜予清淡有營養、易消化食物,孕婦和哺乳期宜食富於營養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兒童生長發育時期,宜食谷肉果菜營養豐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過敏體質者忌食魚、蝦等海腥及一些甘溫、香燥之品。
4 基本護理操作應用?
如可遵醫囑對風濕性關節炎、消化不良、痛經者予以溫灸理療:又如體質虛弱者可教患者經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壓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結語?
培養分診護士的中醫護理素質,要求處處關心患者,一心撲在患者身上,一絲不苟對待分診工作,經常關心患者的病情,加強中醫理論學習,貫徹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辨證施護的中醫護理理念,才能使中西醫護理學理論知識互補,臨床並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參 考 文 獻
[1] 李玉霞,李麗萍.中醫護理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與探討.齊魯護理雜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遠.中醫護理在社區醫院中的運用.新疆中醫葯,2009,5:51-52.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中 醫護 理畢 業論 文”
㈥ 護理系本科畢業論文
社會對護士需求量不斷增加,對護士的要求不斷提高,但護理隊伍的流失率卻一直居高不下,導致護理人力資源的嚴重短缺。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護理系本科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護理系本科畢業論文範文一:老年骨折患者的臨床觀察與心理護理
關鍵詞 : 老年骨折心理護理
論文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骨折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方法:對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病人原發病病情穩定,無發生護理並發症,心理狀態良好,焦慮抑鬱的心理得到改善。結論: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點,做好完善的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活動中全面康復的有效保證。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患者在骨傷科治療的所佔比例逐漸增多。由於骨科老年患者治療時間較長,活動受限,在卧床治療期間容易出現一系列的並發症,大多數患者擔心肢體殘廢,而常常表現出不同情緒的反應及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在臨床護理中,要針對老年骨折的特點和心理狀況,加強心理護理,盡量多給予患者關心和安慰,耐心解釋長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項,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齡66~98歲,平均73歲。骨折部位: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間骨折佔81%,前臂骨折佔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等病史。
心理護理:由於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後,離開了家庭和工作單位,對周圍環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數患者都會產生一種孤獨感,而表現出緊張焦慮、抑鬱痛苦等心理,擔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發生意外等,為此,我們護理人員要給老年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護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熱情、關心和嚴肅的態度對待病人,耐心細致做好解釋工作,告訴患者各種治療方法以及護理的意義,提醒患者必須要配合治療中的注意事項。要通過治療和護理的機會,護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紹,保持儀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導病人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及相關的樂觀行為,以取得病人和家屬的信任,樹立戰勝疾病信心。
愛撫與關心:對新人院的老年病人,護士都要以高尚的護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去迎接和關懷照顧老年患者,對老人可通過微笑、交談、按摩、康復指導及協助病人進行必要的功能鍛煉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滿足。
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對老年住院患者,除了醫護人員的護理外,還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會的支持,要多給予正面的指導、勸解、鼓勵和安慰等,幫助患者渡過最困難的時期,並真正體驗到社會及親人的關愛與溫暖,使其有利於患者的早日康復。同時要向老年患者介紹成功病例,請同病室療效好的病人進行現身說法,講述治療經過及配合方法,以增強信心,解除思想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耐心解釋,細心觀察:老人對疾病的體驗,往往不能講述得很清楚和具體,所以護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動反應,必須仔細檢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變化,詳細收集有關老年患者的病情資料,便於正確估計病情,做出正確護理判斷和採取正確護理措施。
加強培訓,掌握護理技能:護士要積極參加各種護理專項學習交流,接受護理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護理能力,在業務技術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護理人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老年患者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在某項護理技術操作中,動作粗疏,便會被認為在拿他們做試驗,從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變化,所以護士應舉止穩重,操作熟練,操作輕柔,反應敏捷,關心和重視他們的各種治療和檢查。如有的手術後患者需要靜脈注射,由於老年人血管硬、滑,給穿刺帶來一定困難,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總是擔心新護士不能“一針見血”,在這種情況下,最好讓新護士先給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讓老年患者從側面了解新護士的過硬靜脈注射技術,使其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結果
病人原發病病情較穩定,在護理方面無發生並發症,患者心理狀態良好,能夠積極主動配合臨床的治療和護理,絕大多數患者的焦慮、抑鬱、孤獨、依賴心理等都得到了相應改善,並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討論
由於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差,加之骨折的特點一般都會病程較長、療效差、骨折也不易癒合、代謝功能減慢、骨質疏鬆以及脫鈣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癒合時間,一般是年青病人癒合時間的1倍或更長,而且易發生合並症。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為股骨頸及粗隆間骨折,治療上都需要牽引,患者需卧床2-3個月才能離床活動,這期間對大多數老年患者增加了合並症發生的機會。本組資料中,老年患者多數都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這些病症在臨床上無疑給骨科治療和護理帶來很多困難,往往由於骨折後的疼痛、精神緊張、長期卧床等,從而導致這些慢性疾病的復發和加重。為此,護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點,做好完善的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活動上,全面康復的有效保證,這對於廣泛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復護理,才能使整體化護理得到貫徹實施。
護理系本科畢業論文範文二:社區醫院搶救護理工作的隱患和策略
搶救室接診的都是緊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屬,而搶救室也是醫療糾紛的高發地,在急救工作中,常常因護士技術水平不夠、服務不到位、搶救儀器故障、缺乏交流藝術;患者法律意識增強、而部分患者自身素質差、要求高;對院內有關方面某些服務的不滿情緒會發泄於護士身上,因而會引發醫患沖突和醫療糾紛。為使基層醫院搶救護理工作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使搶救護理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和標准化的管理軌道,針對以上現實狀況,採取一系列的防範措施,使本院在搶救護理工作中收到了滿意的效果,明顯降低了差錯、糾紛發生率。現針對隱患與對策探討如下。
1 護理的難點與隱患
1.1 科室分工不明,責任不到位由於基層社區醫院規模較小,乃至科室不健全,臨床科室門診與急診不分,使得許多急診患者就診於門診,使真正的急診搶救患者得不到及時迅速救治。
1.2 相當部分患者綜合素質低,護患交流溝通差基層醫院搶救患者大多是車禍事故、打架斗毆、農葯中毒、酗酒、溺水等;年齡小、語言交流溝通障礙等。在搶救過程中,很難與護士配合,他們往往把對造成事故者的怨氣,患者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損失,會施加在護士身上,造成護患關系緊張,護士工作壓力大,護理工作開展艱難。
1.3 護理人員應急能力低,安全防範意識不夠護理人員中高素質的綜合人才少。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護理技術操作不規范,對危重患者的評估能力差,缺少對患者及家屬宣傳告知義務,履行應允簽字少,安全防範意識不足。
1.4 護理人員缺編,不安全隱患多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全面推行,患者增加,而護理人員配備不足;編外護士較多,護士流動性大;青年護士工作主動性不夠,工作應變能力差;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隱患的因素。由於搶救患者時護理突出一個“急”字,需要搶救人員技術熟練,人員充足,才能保證搶救質量。但基層醫院由於受人員限制,大多時間都是一名當班護士,既要參加危重患者搶救,又要兼顧門診注射等常規治療工作。有時由於正在注射而不能保證及時到位而耽誤搶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家屬與護士發生不必要的爭吵,甚至家屬出手打人;同時,門診注射室無人照應(如皮試時間到了,靜脈注射完了),忙得護士團團轉;加之,由於工作忙、護士少,常易忽略對另外患者的病情觀察,對病情記錄不及時、全面,這些都給醫療護理留下不安全隱患。
1.5 基礎設施不全,影響搶救效率衡量一所醫院的急救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術精湛的醫護隊伍,二是要有一系列先進的醫療搶救設備,這樣才能確保質量和搶救成功率。基層醫院急診科工作環境差,工作中所需儀器設備不足、人員老化是急診科護士的一種壓力源? ,有些搶救設備平時不常用,在遇到危重患者時出現搶救儀器的故障,如吸引器無力,冼胃機進出水故障、心電監護儀不易啟動等。不但延誤搶救時間,也會帶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1.6 礙於情面,丟失原則基層醫院由於搶救室和輸液廳距離不遠,個別護士礙於情面不按規章制度辦事,平時沒有搶救患者時院內院外一些熟人,朋友在搶救室空床位上輸液,陪客家屬一大幫,使搶救床位不能隨時處在應急狀態,並對室內環境和設備應用造成影響,一旦輸液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或突然來了搶救患者,則可能引起醫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1.7 受獎金分配製度的約束,醫護關系不協調近幾年來,由於醫生的獎金分配原則是按勞取酬、多勞多得,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意識有所淡薄。急診患者先到搶救室,護士再去請醫生的情況時有發生。存在醫生只管給門診患者開處方、檢查、很少立即主動協同護士參加急救處理,也很少為病員心理疏導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基層醫院的護士常會遭受病員家屬的辱罵,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責。護士工作、心理壓力逐漸增大。
2 搶救護理的對策
搶救室的工作特點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節奏快、患者及家屬心情急躁。因此,搶救室護士必須具有應急能力強、搶救技術熟練、處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於溝通的良好素質。在很多情況下要在醫生未到達之前作出初步處理,如建立靜脈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時還要做好搶救記錄和查對工作。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及時發現護理隱患,切實加強安全醫療,現總結多年來本科工作實踐經驗,針對搶救急診護理隱患作出以下防範措施。
2.1 完善硬體設施,確保安全醫療護理部重視,爭取醫院領導支持,配備並完善各種搶救設施。該更換的搶救設施一定要更換,使之達到標准化、規范化,並認真做好搶救儀器的交接與管理工作,儀器由專人負責,班班清點,發現問題及時維修,確保急救儀器完好率達100% 。急救時使護士操作能得心應手,這樣才能提高搶救質量,減少醫療隱患和糾紛,贏得醫院的知名度。
2.2 轉變服務模式,規范服務行為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對患者的護理已不單是依靠高超的專業技能,應該更加註重心理、社會及情感等綜合因素的護理,倡導人文關懷、開展人性化服務,做到“醫患者之心,療患者之疾”。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理解與信任。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實踐貫穿於整個臨床護理工作中,用愛心和責任心去關愛每一位患者,實行人道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不斷推進和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2.3 加強急診科護士的規范化培訓,全面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對急診護士進行專業化、規范化的培訓,使其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常見疾病的觀察要點與方法,危重患者搶救技術等,高年資的護士做好傳、幫、帶工作,護理部不定期組織護士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定期對她們進行理論知識、應急能力的考核。如心肺復甦術,吸氧、洗胃等,以提高急診護士應急、應變能力,做到腦子靈,反應快,遇事不慌,沉著應戰,才能完成高質量的護理任務。
2.4 加強法制觀念的教育,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要求護理人員要學法、懂法、用法、嚴格遵循法律規范,在進行各項護理活動時,應嚴格限定在法律范圍內,提高工作責任心,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如酗酒、服毒自殺等有法律糾紛的急救工作,要求護士及時、准確的觀察、記錄病情。服毒患者的嘔吐物或洗出胃內容物保存送檢等。各種危險性護理操作,在嚴格操作規程的情況下,必須向患者及家屬作出解釋,說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險性,爭取他們的理解,並簽名支持。這樣既為搶救患者解除顧慮,同時也保護了自己,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2.5 加強護士責任心,嚴格履行護士職責 堅守工作崗位,隨時處於備戰狀態,凡遇到搶救患者堅持先急後輕、先救治後交費的原則,不因未交費而延誤搶救治療,並准確、及時、完整地書寫各項搶救護理記錄單。不因熟人朋友而放棄原則,釀成醫療糾紛。
2.6 講究語言藝術,搞好護患溝通要在護理工作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熱情接待每位患者,態度誠懇、語言文明。避免生、冷、硬。當患者或家屬表現急躁情緒時,要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撫工作,真正體現出臨床護理工作以“患者為中心”、“以護理質量為核心”的護理管理,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規程及護理規章制度,逐步解決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使每位護理人員都能從患者的切身利益出發,換位思考,增進溝通,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贏得患者的贊譽與信賴,護患糾紛就會減少。
2.7 處理好醫護、護護關系,增強集體凝聚力 在醫院工作中,醫療、護理雖然是相互獨立的系統,但服務對象一致,醫生、護士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應建立一種交流一協作一互補型的關系。患者的信息應相互交流,尤其在出現醫患、護患矛盾甚至糾紛時,應相互溝通,查找原因,並及時研究、採取措施,將矛盾盡量化解,切不可相互指責、推諉、挑撥。
樹立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把不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㈦ 護理畢業論文怎麼寫本科
論文要求
1、論文題目:要求精確、簡練、醒目、新奇。
2、名目:名目是論文中次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名目)
3、提要:是文章次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次要文獻材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章》進行。
中文:標題-一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一標題一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㈧ 護理本科專業畢業論文
找了一篇關於本科護理的畢業論文範文,感覺挺不錯的,你可以參考一下,有幫助的,採納我吧。
淺談對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指導
摘要:目的調查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勝任力現狀,為護理學專業本科教育針對勝任力的培養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採用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勝任力自評問卷對國內8所醫學院校的527名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生進行調查。結果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勝任力總分為(3.03±0.40)分,處於較高水平。
近年來,隨著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護理專業本科生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多,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顯[1],護理專業本科畢業生(以下簡稱畢業生)畢業後能否順利進入社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繫到每個學生的前途,還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更關繫到我國社會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和經濟發展的持續穩定。因此,加強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護理專業就業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對衛生服務的需要越來越高;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應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應是1∶4。而目前全國1∶1.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截止2012年底我國護士總數為249.7萬人,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2015年我國對護士的需求將增加到286萬人[2],平均年凈增加11.2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既然用人單位對護士有著大量的需求,學生又為何屢屢反映就業難呢?其實所謂的難是指自己的職業地位、薪資待遇、工們不境等。因為工作性質護士這個職業被外界很多人所歧視,很多人認為「護士只存在於醫院當中,永遠扮演給醫生『打下手』的角色」;另外一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護畢業生的學生就業容易、工作穩定、待遇好,對工作的期望值非常高[3]。這導致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找工作時就顯得無所適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自我認知不到位
畢業生面臨的就業最大的困惑是自我認知不到位自我認知不到位,盲目攀比。由於自我認知不夠、對自己沒有做出正確、合理的評價。很多畢業生覺得自己是本科生,對自己評價過高,自傲自大。自己認知不到位、猶豫不決、當良好的就業機會到來的時候,畢業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機會,導致就業機會喪失;此外自我認知不準確,有的產生自負心理,擇業期望值過高,不願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學校去工作,結果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4]。
1.2 就業觀念不正確
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才觀,決定著大學生對擇業的期望、定位和選擇,支配著大學生的擇業行為。許多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都希望所從事的工作大多為大城市、工作環境優、工資薪酬高、工作壓力相對較小、工作福利高,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以及自身對職業的興趣能力和對職業發展前景的規劃,沒有考慮到社會的真正的需要,不願意深入到艱苦的、基層地區這樣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
1.3 就業目標不明確
目前,很多畢業生就業目標不明確,都期望到大城市、大醫院或者待遇高的體面崗位,而不願意從事社區、康復、老年人護理工作;這造成大城市、大醫院就業擁擠,而基層城鎮、欠發達地區的護士崗位人才缺乏嚴重。
1.4 就業准備不充分
隨著全國各校學生的不斷擴招,護理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下降,大學生整體就業准備度不高。很多學生在校時沒有認真學習,理論水平較低,對學校以及學院各種社團組織和各項學生活動不感興趣、不積極,平時參加較少,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鍛煉,找工作時不自信;另外在校學生極少參與校園宣講會和招聘會、關注並搜集就業信息,對於撰寫個人簡歷技巧、如何篩選目標就業崗位等缺乏應有的技巧,造成很多畢業生學生就業困難。
2 存在的問題
2.1 護理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不足
我國護理教育總體上仍沿用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護理人才與臨床實踐的具體要求尚有較大差距。護理專業知識中臨床護理的知識仍按臨床分科進行劃分,沒有突出護理的內容和特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和課程設置體系不完善。目前護理人才教育大多仍舊採用傳統教學方法,即以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及臨床見實習3種形式為主。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過程中注重自然科學和實踐技術,缺少人文學科的教育,缺乏從整體的角度考慮人才的培養[5]。傳統的大而全、廣而淺、專業方向單一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從而導致學生的就業困難。
2.2 供求不平衡
一方面醫院、醫療機構、相關單位急需大量護理人才;另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形勢卻逐年嚴峻,護理專業就業整體態勢呈現沿海大城市、省級以上大醫院人滿為患,
而西部地區、各省市欠發達地區及城鎮等基層單位無人問津,護理人才缺乏嚴重。而畢業生對此認識不足,一方面畢業生苦於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無法實現個人的價值,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另一方面卻有很多崗位無人應聘。此外由於高校教學方法呆板、課程改革落後,培養的畢業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畢業生,對畢業生表現較冷。以我校近三年畢業生就業去向結構來看,有90%以上的畢業生在省市級以上綜合性或者專科醫院就業,到社區、醫療機構就業的幾乎為零。
2.3 畢業生自身問題
(1)畢業生缺乏就業心理准備。
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准備匱乏。一些學生從往屆畢業生了解到,很多醫院招聘都有學習成績要求,認為學業成績是就業成功的關鍵。一心埋頭學習,卻忽略了在校的各種學生活動,無法學會推銷自己的法和策略,忽略了對各種就業信息的收集與分析;也有部分學生把就業成功看成是拉關系、走後門的結果,從而放棄了對專業知識的努力學習,也有部分學生認為就業是學校、學院的事情,把希望寄託在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和學院相關老師身上。觀念的滯後使得就業更為困難,以上這些均反映了學生在就業心理准備上的匱乏。
(2)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
大多數畢業生對於個人擇業標準是傾向於去大城市、東部沿海或省會城市的大醫院以及綜合性醫院就業,個別學生有去基層就業意向或者自主創業。大部分學生在選擇就業時對於單位提供的薪酬待遇、獎金非常看重,因此,工資收入的高低成為了畢業生就業考慮的重要標准,對於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就更明顯了。
(3)弱勢群體就業艱難。
在護理行業中,基本不存在性別歧視,弱勢群體主要是指家庭困難、缺乏自信心,學習成績欠佳,掛科嚴重,或性格內向、人際交流溝通能力差,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等的學生,近年來尤其是學生身材問題,個別醫院招聘時直接要求報名者身高不能低於多少,這無形中很多學生被擋在了醫院或其他醫療機構的大門外,成為就業困難生。
3 對策
3.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首先要確定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符合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現代護理知識的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護理科研人才。優化課程體系,突出專業特色。課程設置結以現代教育觀、護理觀為指導,強化專業培養目標,順應世界護理教育發展的總趨勢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培養既有豐富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又有高尚專業價值觀和良好心理素質、具備自我發展和學習能力、科研能力、溝通能力等新型護理人才[6]。
3.2 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
2005年6月我國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提出,從2006年起,國家每年有計劃地選拔一定數量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就業。國家連續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如「三支一扶、農村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免費師范生」等,在這些扶助政策中面向護理類畢業生的甚少。國家應出台更多醫學類畢業生就業的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去基層鄉鎮衛生院就業,讓他們能安心穩定地在基層工作;同時制定相應鼓勵政策,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基層醫院在畢業生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上要給予一定的保證,從經濟上支持他們,讓他們從思想上想留在基層,切實維護到基層、農村、社區就業畢業生的合法權益,真正享受到同等社會保障。對於在基層就業並取得突出業績者,提供更多深造的機會和個人發展的空間,以此激勵更多的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施展個人才華,實現個人的價值,並逐步解決城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的矛盾。
3.3 加強學生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不僅需要學校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宣傳、充分的各種就業信息、就業渠道如舉辦大型系列招聘會、宣講會、講授求職及面試技巧培訓等服務。更需要學校能夠從學生入學開始進行指導,針對護理專業就業前景和就業壓力並存的特殊性,畢業生存在個人自我認知不清晰、擇業期望值較高、就業觀念不正確、盲目自信等特徵,及時完善他們的就業心理,正確引導就業期望值,知道畢業生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分析出其潛在誤區;通過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聘請專業人士開設講座,用事實說話,介紹目前國家各級醫療單位對護理人才的需求狀況,引導畢業生進行准確自我定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明確當前市場的需求與發展,把就業指導貫穿始終,既能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和自信,又能讓學生找准自身定位,最終達到他們的職業期望。
3.4 加強學生專業思想教育
畢業生在臨床實習,進一步接近臨床加上專業社會地位的消極看法,少數學生對專業發展前途感到茫然等現象,並感受到護士地位低、對工作內容單調、工作環境不好。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專業思想,給學生造成了諸多困惑。教師應重視護理專業的發展並身體力行,讓學生了解護理學科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目前存在不足,在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逐漸成熟過程中確立自己的專業責任感、使命感和時代緊迫感。教師要將對學科的深入探索和執著追求的精神、熱忱和感受連同教學內容一起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專業熱情和共鳴,使學生熱愛專業,立志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貢獻[7]。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始終將授業與育人融為一體,在育人中教書,在教書中育人,引導學生逐漸轉變思想,形成一個「熱愛專業、努力進取、開拓創新」的氛圍,為護理事業培養出合格人才。
3.5 著力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
對於護理這個特殊職業來說,「德才兼備」是人才的首要條件,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至關重要;人文素質、良好的人際交流和溝通能力以及在校期間承擔的團學工作經歷、曾獲各種獎學金、獎勵以及英語、計算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些都被用人單位看重。現階段,隨著護理醫療、教學的與國際接軌,用人單位特別是一些省級三甲醫院對於應聘者英語水平也越來越重視。因此,護理畢業生應注重職業道德及身心素質、實踐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提高就業競爭力。用最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接觸社會、適應社會,了解就業政策和求職技巧,提高求職就業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切實轉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引導學生正確自我認知,使其正確面對現實,准確就業定位,調整就業期望值,提高其就業能力、增加就業率,對護理行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